第48章 第 48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48章 第 48 章
【喊出反秦第一聲的是陳勝和吳廣。秦二世元年, 陳勝和吳廣等900餘人被押送到漁陽戍邊,到達薊縣大澤鄉時,連天暴雨, 不能前行。而當時秦律規定不能如約到達的人都要被處死, 於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陳勝和吳廣殺掉了押送的官兵, 喊出了那句響徹古今的‘王侯將相, 寧有種乎?’。起義軍攻克大澤鄉, 在陳縣建立政權。至此各地紛紛效仿。】
“不可能!”李斯對律令最為熟悉,脫口道:“《徭律》中規定遲到三五天, 由文書責罵教導兩句;遲到十天, 罰一個盾牌錢,遲到半個月罰一副盔甲錢, 如果沒有去戍邊罰兩副盔甲錢就算了。許多富戶都是幹脆不去戍邊,直接繳納錢財布匹。而遇到大雨,無法行走, 則免除責罰。”
“丞相可知一副甲胄的錢對於黔首而言也並非小數目,1344個錢!”淳於越來秦國時見過戍邊黔首的慘狀, 押送官兵殘暴,對黔首非打即罵;戍邊艱苦, 一年下來十有八九有去無回, 回去的也是體無完膚。
蒙恬在軍中, 對戍邊甲胄之事最為熟悉, 算了算, 驚嘆道:“一副甲胄的錢相當於一個公士一年的收入!”一個公士按例一年有50石糧食。他一直覺得這種處罰太重了, 來戍邊的都是窮苦人,怎麽可能拿得出那麽多錢。可秦律就是這樣規定的, 連陛下都遵循秦律,他也無計可施。
扶蘇嘆息道:“豐收之年,30錢能買一石米,一石米能供一戶三口之家食用一個月。”他悄然瞥了兩眼嬴政的神色,只見嬴政凝神看著天幕,薄唇緊抿。扶蘇不知道自己的心願能不能實現:修繕秦律,廢除肉刑,減輕責罰。
【按照嬴政時代的秦律,陳勝他們當然罪不至死,也不會有責罰。但是胡亥改了秦律。趙高說‘只有除掉了先帝提拔的人,重用忠心新帝的人,新帝才能高枕無憂’。李斯為表忠心,趕緊上書《行督責書》‘收稅越多,官員越賢明’公然鼓勵官吏欺壓搜刮百姓!】
【胡亥嚴重破壞了秦律,更要命的是他不是將秦律修正到一條光明之路來,而是一條道走到黑。】
【於是,更改律令後的秦國‘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賦斂愈重,戍徭無已。’從朝堂到民間,整個國家再也無力承受君王的暴政。再經過三年混戰,當時的華夏簡直是人間煉獄,百姓窮困不堪。劉邦登基的時候,都湊不出4匹顏色一樣的馬。皇帝都這樣,何況百姓?】
“4匹同色馬都沒有嗎?”嬴政很難想象皇帝缺衣斷食的場景。他一出生就是王室貴胄,盡管年幼之時在趙國受盡趙人臉色,整日擔驚受怕,生怕被趙人秘密殺害,阻攔回秦,不過有賴於外祖一家的庇佑,雖然不是錦衣玉食,但也衣食無憂。
【華夏人一直是堅韌的,只要還有一口氣再,都不會反抗。這些可愛的人,只要有一口吃食,都會拼死孝忠君王。君王的錦衣華服,權勢滔天是由萬千百姓供奉的!百姓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秦國強大有賴於商鞅變法,變法讓秦國成為戰國時代最強盛的國家,但統一華夏後的秦國千瘡百孔,需要休養生息。如果繼續按照法家的精神執政,那麽秦國這匹脫韁的野馬一定會滾落懸崖,摔得粉身碎骨。】
【秦國盛極至衰是源於嬴政窮兵黷武,大興土木,不惜民力。盡管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有維護穩定的必然性,可確實耗盡了國家的生命力。民力確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需要統治者珍惜百姓,百姓富足自然會擁護君主,自然會保家衛國。如果過度疲民,那民力就會從根源上衰竭。這時就不能阻止天下英雄俱反了。】
【秦國滅亡導火索則是胡亥更改律令,為非作歹,放縱享樂。完全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樣子。秦法嚴苛嗎?對於兩千年後的世人來說,秦法‘雖嚴且公,雖苛且正’,方方面面規定得非常詳細,也就是說秦律之下的人被管束得非常嚴重。比如對私自搬動田間的界碑這種小事都有明確規定。訴訟、偷盜、鬥毆、兇殺、拐賣孩子、亂丟垃圾、不可抗力、具體事件量刑等等方面細無巨細。同樣秦律嚴苛,肉刑、恥辱刑非常多,動不動就斬、連坐,比如‘道路棄灰者,斬’。當時的秦律嚴苛是對於散漫慣了的山東六國而言,對於兩千年後的人而言確實一大進步。只能說秦律是否嚴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秦律暴露了一個重要的特點:不惜民力!如果犯一點小錯就要被斬殺,斷腿斷手,那如果後來這人有了改正之心有該如何?所以秦律確實應該修正,給犯錯的人一個改正的機會,刑罰不一定要折磨身體,不一定要用肉刑來表明執法的嚴謹公正。】
“珍惜民力?”這時嬴政思索過但一直找不到方向的問題。這分明就是儒家‘民貴君輕’的思想,他若是偏向儒家,朝堂上的法家便立刻跳出來諫言,久而久之他也不再深究了。
李斯臉色煞白,這分明是批判商君變法!可儒家所談虛無縹緲,唯有他法家一心務實,確切解決君王所需。而且君王只需要高居九宸,維持各方平衡,保證黔首不作亂即可,關心那些愚昧黔首活得好不好做什麽?
“陛下,神跡也認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啊!”淳於越興奮不已,若是秦國能以儒治國,那他們儒生就有了用武之地,儒學才是正道!
——
黑夫頂著烈日在地裏給黍除草,今年雨水不夠,黍守成應該又不好了。他跟村子裏其他人一樣,一邊幹活一邊聽天幕說那些公侯們的事。
天音說的什麽繼承制度,暴君暴政,長城靈渠,他都不大懂。秦國滅不滅亡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要是再不下雨這些黍就完了。聽二哥說郢地有了蝗蟲,老天保佑,可別到雍城來。
好像越到後面跟自己相關的越多?
要是陛下對他們好一點,不要是個成年民夫就去北邊修長城,或者去南邊打仗,男人都走了,家裏的地又該誰種呢?要是賦稅少一點點他也滿足了,現如今每到春天糧食就不夠吃,總去挖野菜吃,可野菜吃了不會餓死,但半點力氣都沒有,還怎麽去種地。
【秦律依照法家,根據秦國實際情況而設置,如果秦滅六國後的秦法不再適合,那是否法家也沒有用了?漢朝給出了答案。】
【漢初民生雕敝,國家殘破,於是漢初六位皇帝借鑒秦朝滅亡經驗,選擇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恢覆發展生產力,讓國家先緩過氣來再說,‘十稅取一’就是最好的例證。隨後家底攢下了,國庫有錢了,也就是漢武帝時代,那就有了大規模對外征戰、修建河堤水渠的資本,從民間選取人才,充實朝堂,替換世襲的王侯將相,給平民一條上升道路,也就是希望。有了希望才有人拼命。隨後,等錢花完了就立馬停止,將國家方向再次轉到與民休息上來,如此往覆,方能長久。】
【一句話,戰亂時用法興兵打仗,立國後用儒教化民眾。純粹的法和純粹的儒都是有問題的,只有‘霸王道雜之’,‘緣飾以儒術’,以法為內核,以儒為外衣,能取得成功,這是強漢給出的答案。】
“對啊!就是這樣!”
嬴政想明白了,單用一樣長久以來會出問題,六國之民暫且不適應秦律,心中也沒有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大秦才是正統的意識,就應該教化。可法家著作中沒有一項支持開民智,並且疲民之術怎麽看都有理,結果導致如今秦國人心不穩,沒有歸順之心!
正如天音所言,他必須趕緊轉變戰略方向,將重心放到與民休息上來。
李斯如今只有一個想法——“完了”,他沒有把儒生趕出朝堂,還要跟他們永久共事了!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秦朝可以模仿漢朝的路子,但總歸情況不同。漢初面對的是戰國懷念故國的貴族都死得差不多了,要麽就是徹底歸順能給他們發揮才能空間的劉邦,百姓只需要吃飽穿暖,對於皇帝是誰並不關心。】
【如果在秦朝又當如何?六國剛剛滅亡沒幾年,反動勢力在暗處等待實際。殺了舊貴族,人心浮動,不殺,又是隱患。更何況秦國朝堂已經飽和,沒有空閑位置給那些有才之士發揮作用,朝堂只能調整,無法大動。民間糧食生產就那麽多,農具不革新,糧食產糧上不去,農民勞苦一年,到頭來還要把大半糧食上繳國庫,自己只有餓死,他們能向著秦朝皇帝?】
【本期直播到此結束,下一期主題‘華夏最大敗家子——大慫’,觀眾老爺們自備靜心丸,降壓藥。】
趙匡胤見天幕上的字,表示摸不著頭腦,“誰的國號用‘慫’啊?朕的大宋與之同音,真是丟人!”
趙桓在紙上端端正正寫了幾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得了趙匡胤的誇讚,膽子也大了起來:“神仙會不會弄錯了?怎麽可能用這種字眼當國號呢?”
趙匡義摸了摸他的頭,頷首道:“桓兒言之有理,不過總歸是晦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喊出反秦第一聲的是陳勝和吳廣。秦二世元年, 陳勝和吳廣等900餘人被押送到漁陽戍邊,到達薊縣大澤鄉時,連天暴雨, 不能前行。而當時秦律規定不能如約到達的人都要被處死, 於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陳勝和吳廣殺掉了押送的官兵, 喊出了那句響徹古今的‘王侯將相, 寧有種乎?’。起義軍攻克大澤鄉, 在陳縣建立政權。至此各地紛紛效仿。】
“不可能!”李斯對律令最為熟悉,脫口道:“《徭律》中規定遲到三五天, 由文書責罵教導兩句;遲到十天, 罰一個盾牌錢,遲到半個月罰一副盔甲錢, 如果沒有去戍邊罰兩副盔甲錢就算了。許多富戶都是幹脆不去戍邊,直接繳納錢財布匹。而遇到大雨,無法行走, 則免除責罰。”
“丞相可知一副甲胄的錢對於黔首而言也並非小數目,1344個錢!”淳於越來秦國時見過戍邊黔首的慘狀, 押送官兵殘暴,對黔首非打即罵;戍邊艱苦, 一年下來十有八九有去無回, 回去的也是體無完膚。
蒙恬在軍中, 對戍邊甲胄之事最為熟悉, 算了算, 驚嘆道:“一副甲胄的錢相當於一個公士一年的收入!”一個公士按例一年有50石糧食。他一直覺得這種處罰太重了, 來戍邊的都是窮苦人,怎麽可能拿得出那麽多錢。可秦律就是這樣規定的, 連陛下都遵循秦律,他也無計可施。
扶蘇嘆息道:“豐收之年,30錢能買一石米,一石米能供一戶三口之家食用一個月。”他悄然瞥了兩眼嬴政的神色,只見嬴政凝神看著天幕,薄唇緊抿。扶蘇不知道自己的心願能不能實現:修繕秦律,廢除肉刑,減輕責罰。
【按照嬴政時代的秦律,陳勝他們當然罪不至死,也不會有責罰。但是胡亥改了秦律。趙高說‘只有除掉了先帝提拔的人,重用忠心新帝的人,新帝才能高枕無憂’。李斯為表忠心,趕緊上書《行督責書》‘收稅越多,官員越賢明’公然鼓勵官吏欺壓搜刮百姓!】
【胡亥嚴重破壞了秦律,更要命的是他不是將秦律修正到一條光明之路來,而是一條道走到黑。】
【於是,更改律令後的秦國‘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賦斂愈重,戍徭無已。’從朝堂到民間,整個國家再也無力承受君王的暴政。再經過三年混戰,當時的華夏簡直是人間煉獄,百姓窮困不堪。劉邦登基的時候,都湊不出4匹顏色一樣的馬。皇帝都這樣,何況百姓?】
“4匹同色馬都沒有嗎?”嬴政很難想象皇帝缺衣斷食的場景。他一出生就是王室貴胄,盡管年幼之時在趙國受盡趙人臉色,整日擔驚受怕,生怕被趙人秘密殺害,阻攔回秦,不過有賴於外祖一家的庇佑,雖然不是錦衣玉食,但也衣食無憂。
【華夏人一直是堅韌的,只要還有一口氣再,都不會反抗。這些可愛的人,只要有一口吃食,都會拼死孝忠君王。君王的錦衣華服,權勢滔天是由萬千百姓供奉的!百姓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秦國強大有賴於商鞅變法,變法讓秦國成為戰國時代最強盛的國家,但統一華夏後的秦國千瘡百孔,需要休養生息。如果繼續按照法家的精神執政,那麽秦國這匹脫韁的野馬一定會滾落懸崖,摔得粉身碎骨。】
【秦國盛極至衰是源於嬴政窮兵黷武,大興土木,不惜民力。盡管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有維護穩定的必然性,可確實耗盡了國家的生命力。民力確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需要統治者珍惜百姓,百姓富足自然會擁護君主,自然會保家衛國。如果過度疲民,那民力就會從根源上衰竭。這時就不能阻止天下英雄俱反了。】
【秦國滅亡導火索則是胡亥更改律令,為非作歹,放縱享樂。完全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樣子。秦法嚴苛嗎?對於兩千年後的世人來說,秦法‘雖嚴且公,雖苛且正’,方方面面規定得非常詳細,也就是說秦律之下的人被管束得非常嚴重。比如對私自搬動田間的界碑這種小事都有明確規定。訴訟、偷盜、鬥毆、兇殺、拐賣孩子、亂丟垃圾、不可抗力、具體事件量刑等等方面細無巨細。同樣秦律嚴苛,肉刑、恥辱刑非常多,動不動就斬、連坐,比如‘道路棄灰者,斬’。當時的秦律嚴苛是對於散漫慣了的山東六國而言,對於兩千年後的人而言確實一大進步。只能說秦律是否嚴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秦律暴露了一個重要的特點:不惜民力!如果犯一點小錯就要被斬殺,斷腿斷手,那如果後來這人有了改正之心有該如何?所以秦律確實應該修正,給犯錯的人一個改正的機會,刑罰不一定要折磨身體,不一定要用肉刑來表明執法的嚴謹公正。】
“珍惜民力?”這時嬴政思索過但一直找不到方向的問題。這分明就是儒家‘民貴君輕’的思想,他若是偏向儒家,朝堂上的法家便立刻跳出來諫言,久而久之他也不再深究了。
李斯臉色煞白,這分明是批判商君變法!可儒家所談虛無縹緲,唯有他法家一心務實,確切解決君王所需。而且君王只需要高居九宸,維持各方平衡,保證黔首不作亂即可,關心那些愚昧黔首活得好不好做什麽?
“陛下,神跡也認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啊!”淳於越興奮不已,若是秦國能以儒治國,那他們儒生就有了用武之地,儒學才是正道!
——
黑夫頂著烈日在地裏給黍除草,今年雨水不夠,黍守成應該又不好了。他跟村子裏其他人一樣,一邊幹活一邊聽天幕說那些公侯們的事。
天音說的什麽繼承制度,暴君暴政,長城靈渠,他都不大懂。秦國滅不滅亡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要是再不下雨這些黍就完了。聽二哥說郢地有了蝗蟲,老天保佑,可別到雍城來。
好像越到後面跟自己相關的越多?
要是陛下對他們好一點,不要是個成年民夫就去北邊修長城,或者去南邊打仗,男人都走了,家裏的地又該誰種呢?要是賦稅少一點點他也滿足了,現如今每到春天糧食就不夠吃,總去挖野菜吃,可野菜吃了不會餓死,但半點力氣都沒有,還怎麽去種地。
【秦律依照法家,根據秦國實際情況而設置,如果秦滅六國後的秦法不再適合,那是否法家也沒有用了?漢朝給出了答案。】
【漢初民生雕敝,國家殘破,於是漢初六位皇帝借鑒秦朝滅亡經驗,選擇黃老之學,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恢覆發展生產力,讓國家先緩過氣來再說,‘十稅取一’就是最好的例證。隨後家底攢下了,國庫有錢了,也就是漢武帝時代,那就有了大規模對外征戰、修建河堤水渠的資本,從民間選取人才,充實朝堂,替換世襲的王侯將相,給平民一條上升道路,也就是希望。有了希望才有人拼命。隨後,等錢花完了就立馬停止,將國家方向再次轉到與民休息上來,如此往覆,方能長久。】
【一句話,戰亂時用法興兵打仗,立國後用儒教化民眾。純粹的法和純粹的儒都是有問題的,只有‘霸王道雜之’,‘緣飾以儒術’,以法為內核,以儒為外衣,能取得成功,這是強漢給出的答案。】
“對啊!就是這樣!”
嬴政想明白了,單用一樣長久以來會出問題,六國之民暫且不適應秦律,心中也沒有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大秦才是正統的意識,就應該教化。可法家著作中沒有一項支持開民智,並且疲民之術怎麽看都有理,結果導致如今秦國人心不穩,沒有歸順之心!
正如天音所言,他必須趕緊轉變戰略方向,將重心放到與民休息上來。
李斯如今只有一個想法——“完了”,他沒有把儒生趕出朝堂,還要跟他們永久共事了!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秦朝可以模仿漢朝的路子,但總歸情況不同。漢初面對的是戰國懷念故國的貴族都死得差不多了,要麽就是徹底歸順能給他們發揮才能空間的劉邦,百姓只需要吃飽穿暖,對於皇帝是誰並不關心。】
【如果在秦朝又當如何?六國剛剛滅亡沒幾年,反動勢力在暗處等待實際。殺了舊貴族,人心浮動,不殺,又是隱患。更何況秦國朝堂已經飽和,沒有空閑位置給那些有才之士發揮作用,朝堂只能調整,無法大動。民間糧食生產就那麽多,農具不革新,糧食產糧上不去,農民勞苦一年,到頭來還要把大半糧食上繳國庫,自己只有餓死,他們能向著秦朝皇帝?】
【本期直播到此結束,下一期主題‘華夏最大敗家子——大慫’,觀眾老爺們自備靜心丸,降壓藥。】
趙匡胤見天幕上的字,表示摸不著頭腦,“誰的國號用‘慫’啊?朕的大宋與之同音,真是丟人!”
趙桓在紙上端端正正寫了幾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得了趙匡胤的誇讚,膽子也大了起來:“神仙會不會弄錯了?怎麽可能用這種字眼當國號呢?”
趙匡義摸了摸他的頭,頷首道:“桓兒言之有理,不過總歸是晦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