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章 無效的證人證詞 一

關燈
第二章 無效的證人證詞 一

沒有人說的清楚那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又是如何發生的,唯一的知曉者只有時間:等人們發現那個可憐的教授時,他已經死了,死在破舊旅館最深處的一間客房裏,身上穿著他最喜歡的燕灰色禮服,隆重得仿佛提前參加了自己的葬禮。

在那個秋天裏,所有的一切都亂成一團,人們不是在忙於殺死別人,就是在忙於如何不被別人殺死。自由被關了禁閉,一場如何殺死世界上最著名的劊子手的謀殺正在上演,無數的城市在解放,又有無數的城市再度淪陷。一個將軍自殺了,接著是更多人的誕生。就像是命運,它忽如其來,又帶著不可預知的必然,悄然入座——

人類學家魏柏萊·格林即將完成論文的最後部分——它足夠重要,更意義深遠。文章一度被學界的其他同行一致評價為對人類的源始和精神性溯源有實例性的證明,這是在戰爭開始之前,如今這些評論者是否仍幸存已經無法考證,也沒有人能夠證明時至今日人類學家的研究是否仍然重要。可他仍然在工作,教授和他所有的工作內容都濃縮在一只皮箱裏,它們躲過了上百次的轟炸和突襲,他的書房從柏林搬到了比利時,布達佩斯,沿著一種既定路線,穿過戰火紛飛的塞爾維亞,最後去了東方。

他像是一只久經世故的鼴鼠,老練地把自己隱藏在最為安全的地洞裏,如今他在東方某個不知名的小城裏,他的窗外是一團被霧氣和月光染濕的暮色,遠遠望去尚能夠依稀看到清真寺的圓形屋頂,還有如灰色緞帶般若隱若現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那是一個平靜而安詳的傍晚,又將註定變得意義非凡。我們的教授對著鏡子再一次整理了自己,他打扮得比以往不同,他剃凈了胡須,穿上了新漿過的襯衫,打上了領結。

他霧灰色的眼睛審視著鏡中的一切,仿佛博拉在臨睡前於鏡中檢視祂的夢。而凡人的現實生活不過是神的夢幻中的一片倒影,每當祂入睡,人們的命運就在祂織就的夢境中開始運轉。

黃昏在他毫無察覺的時刻降臨了,燭火在過分潮濕的空氣中發出燃燒的劈裂聲,他往爐子裏添了幾塊炭火,膝蓋部位的腫脹讓他痛不欲生,風濕病,多年忍受潮濕寒冷氣候的受害者。

那是一個有所準備的傍晚,盡管我們不知道來客是誰,但看起來一切已經準備就緒:爐上的火燒得正旺,隨時可以為到訪的客人煮上一壺熱茶,房間裏也被烤得暖意融融。為了將來的拜訪他更換了桌布,在空置的水瓶裏擺上幾朵隨手摘下的波斯菊,桌上一只放得熟透的蘋果散發著甜醉的氣息。一切都恰如其分,穩妥地擺放在最應該出現的地方,好似開幕前的演員各就各位,只等待主角登場。

接著他回到書桌前,想要繼續他在午睡前所未完成的工作,那些紙頭已經令他為之奮鬥了整整四十年的時間,今後他也許還將繼續工作下去,也許即將退休——全都是神的旨意。

四十年前他尚是一名牛津的學生,在一群騎自行車戴領結的年輕人間研究人類史,熱愛黃油啤酒。一切來源於一句寫在黑板上的潦草詩句:[*回頭看,阿契亞的猴子已經盜走腳下的影子,你明日的屍骸。*]

更多人則認為這句詩僅僅只是一句玩笑,一次惡作劇。

畢業後他投身於研究一個源起巴爾幹半島的古老宗教文化,該文化在歷史研究的篇幅裏僅存在了三百年時間,而在一開始的一百年裏甚至沒有正式的名字。

當他的研究使他能夠走上講臺的那一天,戰爭已經在遙遠的海對岸打響,他面對空無一人的教室,寫下了那句著名的詛咒。

“*已有證據表明詩的主人死於神聖戰爭時期,生前曾是一位祭司。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薩凡洛夫斯特年輕時的抒臆,也有人認為應當來自此人的第一門徒,奧比斯·傑萊蒙羅。曼哈舊城中如今還有此人的家族墓地。*

*沒有官方的歷史材料可以證明該文明的存在,阿拉伯人不承認他們,希臘人也是。文明經受了多方的蹂躪和踐踏,幾度覆蘇卻終難逃一死,基督徒最後殺死了他們,十字軍用新世界和新的信仰將一切徹底改寫。*”

“*在現存已知的研究裏,該文明最早被定義為‘發跡’的時間在公元前367年,於安納托利亞半島,該宗教文明以死亡和時間為信仰,主神卡瑪在當地語言中象征末日與毀滅,有研究以《回聲之書》的首段文字判定該文明與埃及人有密切關系,這種想法是荒謬的。事實上,在一個沒有官方材料為之辯護的文明身上,論證的根基往往受到最直接的沖擊。我們至今無法認定,薩凡洛夫斯特究竟是一個純正的安瓦爾人,用《回聲之書》記錄了從誕生至消亡的歷史——安瓦爾人的歷史,或者《回聲之書》本身就是一部虛構的作品,是一個瘋癲的基督徒的狂妄臆想,對於上帝造世等一切論斷的推翻和悖逆,如此一看實在匪夷所思,但不失為一種可能的解釋。*”

“*很遺憾,在這段早夭的文明史裏充滿了巧合與謀殺:薩凡洛夫斯特死於神聖戰爭的劍下,死在一雙叛變的手裏,他的頭被削去,屍身被分為數個部分散落在歐亞大陸的戰場上。他的第一門徒奧比斯在歸隱山林後,死於一碗下了毒的苦菜汁,他的死依舊是歷史上的一樁懸案……在安瓦爾人和他們的宗教徹底消亡前,所有的記錄者都死於了歷史的意外。而所有的追隨者在扮演虔誠的教徒的同時,又不得不被命運和註定的毀滅冠上行刑者的頭銜。*”

在那堂參與者寥寥的講座上,魏柏萊·格林用一段《回聲之書》的預言作為結尾:

“*主神選擇在一個數字無法再相除的日期降下詛咒,祂用亡者的骨灰撒滿天空,讓它布上寡婦臉上永恒的傷痛和失卻。祂讓寒霜降下大地,從此便扼殺了一切陸上行走的生靈,不論有皮毛的,沒有皮毛的,披著皮毛的,從飛鳥,野獸,到草上的蚊蚋,全部歸順於了死。從此卡瑪的後花園只有她最喜愛的寂靜和死,直至海洋送來新的風之前,一切都維持在詛咒降下的時刻,這短短一瞬長不過卡瑪眼睫翕動一開一合,比她在黃昏的睡夢中所發出的嘆息還要短暫。*

*在已知的人類歷史中,沒有幸存者嘗試過覆述那一段浩劫。*”

在死亡和敵意橫行的年代,沒有人關心一個死去的文明是如何消失的,更不介意瘟疫是否會重新覆蘇。人類學家的工作一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抗拒和冷漠,沒有人關心自己從何而來,一旦他們知道未來註定是必死無疑。

他在那張書桌前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黃昏,他一直保持著端坐的姿態,書桌的邊沿被他的手掌和身體捂得溫熱。人們發現他時,他已然完成了書稿的最後一部分,他取下了打字機上最後的一頁紙,將之和其他紙頁一起疊好放進匣子——裏面是他一生存在的證明。

當新月從東方的天穹升起時,魏柏萊已經寫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封信,那必然是一封信,否則無法解釋格林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兩個小時裏還在做些什麽,他也許早有預感,或許已經得到暗示,歷史之中的故事總是淒涼的,那些對此窺瞥一視的人們最終都走向了註定的厄運。最近的一個也許是阿邁斯特·克拉什。魏柏萊在牛津時和他有過數面之緣,那時候的阿邁斯特神智尚且清醒,身後不乏年輕俊美的紳貴學生追隨者們。聊起他一時風光無量的作品,阿邁斯特說了一句話:

“走開吧,它不值得過多的關註。”

在魏柏萊成為教授之後的四十年,他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他知道那個時刻終將來臨,命運已經將他驅趕至了他的鼴鼠洞中,如今死神的刀刃已經擦亮,靜靜等待著收割。

我要再一次強調,沒有人知道那個時刻是何時降臨的,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出現的,他也許早在無數個忙碌於書寫與記錄的夜晚出現,也許曾佇立在格林的睡夢中,也許在此刻他已經出現。

毫無疑問的是,在魏柏萊寫完最後的信之後,他的客人叩響了門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