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6章
【朱元璋給予諸子軍政大權,當時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北邊,被稱作北元。燕王朱棣的封地又在北邊,也就有了名正言順的出征的機會。
朱元璋也說,有朱棣在,無北顧之憂。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朱棣和他三哥朱棡一同討伐叛逃的官山衛指揮乃兒不花。這個乃兒不花原本是北元的太尉,在投降了明朝之後成了官山衛指揮,沒過幾年又叛逃回了漠北。
朱棡不敢進攻,相比之下朱棣英勇善戰,擊敗了乃兒不花。
這一戰,讓朱元璋看到了朱棣的軍事才能,對朱棣加以重用,時常派朱棣出征,同時給予朱棣節制其他王爺和邊境兵馬的權力。】
唐高祖李淵想到,可不是嘛,他也是看中二鳳的軍事實力,所以每回都派二鳳去打仗,往往也都是大勝而歸,沒有想到是助長了二鳳想要當皇帝的野心。
若是別的將領,如此的功高震主,就得有所防備了,偏偏二鳳是他的親兒子。
哎,果然是想要馬跑,得讓馬兒吃草。
【在朱元璋的時代,各國的王爺都有軍權,手底下有兵,大多都目無王法,違法犯罪的事情幹了不少,只有朱棣沒有作奸犯科。
朱允炆想要削藩的時候,“建文三傻”中的二傻吵了起來。
一個建議削藩先削實力最強的朱棣,再削其他藩王;一個覺得朱棣沒有做下犯法的事情,應該先削有罪的藩王,最後再收拾朱棣。
朱允炆覺得先削有罪的藩王,名聲上要好聽一些,便采納了這一建議。】
洪武大帝朱元璋對朱棣又高看了一點,看來朱棣也是認真在聽朱標的教導的,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是個好孩子。
如果朱標教不好兒子,那就效仿宋朝,兄終弟及吧。
現在想這些還為時尚早,朱允熥年齡還小,且和朱高熾同齡,先比較一番,若是能夠成才是最好不過。
私心裏,他還是希望皇位能落在朱標這一脈。
太子朱標滿意地點頭,四弟還是不錯的,能夠約束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如果,不奪取侄子的皇位就更好了。
看來他得好好教導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只能說是悔不當初,都要削藩了還講什麽仁義道德,就應該先把最強的藩王朱棣給削了,剩下的藩王也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只是現在後悔也晚了。
齊泰和黃子澄瞪著天幕異象,怒目而視,用二傻來指代他們,禮貌嗎?
【《明史》記載,朱棣在看到朱允炆削藩,對付其他藩王之後,擔心自己也會落得和他們一樣的下場,便假裝癲狂對外稱病。
建文二傻這個時候團結一致,勸建文帝朱允炆對朱棣下手,朱允炆猶豫不決。
建文元年夏,也就是公元1399年,朱允炆開始對朱棣下手了。朱棣對外稱病,實際上暗中和姚廣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密謀,命令八百勇士潛入府中守衛朱棣的安全。這就是“八百靖難”的由來,最初就是這八百勇士。
當然,有傳言朱棣稱病一說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魏王曹操想到了司馬懿,同樣也是稱病不出,最後被他逼得沒辦法,不也還是出仕了?哪裏生了什麽病。再有就是華佗,不願意為他效力,同樣是謊稱有病,不過不是謊稱自己有病,而是謊稱妻子有病。
稱病這種謊言一眼就能戳穿。
洪武大帝朱元璋:“……”他真是給朱棣選了個好人啊。
他給每個王爺都配了一個和尚隨侍,以便諸子為馬皇後祈福。這姚廣孝還是他親自挑給朱棣的,結果卻是給朱棣挑了一個謀反的好幫手。
誰能想到念經誦佛的和尚會成為幕僚幫著造反呢?這姚廣孝六根不凈啊。
以及,他還是高估朱允炆了。
剛登上皇位才幾個月,就已經處理了幾個藩王,對朱棣下手了,這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過於急躁了。
越看天幕異象,越對朱允炆失望。
【朱棣以清君側為由,起兵造反。是建文二傻提議的削藩,朱棣就針對建文二傻,對外宣稱是齊泰和黃子澄對朱允炆進獻讒言,是奸臣。
他將自己的軍隊稱為“靖難”軍,也就是平亂的軍隊。】
【前面說道,朱元璋為了朱允炆殺了許多的開國功臣,導致軍中無大將。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對付朱允炆那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朱允炆派出的將領無法抵擋朱棣,關鍵朱允炆還有李景隆這個大寶貝。
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打朱高熾只有萬餘人堅守的北平城,沒能夠攻下來。人菜,妒忌心還重,不想讓其他的將領搶功,非得自己把北平城攻下來,偏偏自己又攻不破城。
眼看著開國將領瞿能要攻破城門了,李景隆立刻阻止,一致功敗垂成。
朱允炆的思想也很奇葩,認為李景隆未能攻下北平城,未能擊敗燕軍,不是因為李景隆無能,而是因為李景隆的權力不夠大,給了李景隆更大的權力。
結果李景隆權力大了,非但沒有奮勇殺敵,反而直接開城投降朱棣。】
天幕下的眾人:“……”
他們想起之前天幕盤點的女將,稍微嘗到一點甜頭,封了一點官,就死心塌地的效命,以報答知遇之恩。
這李景隆連女人都不如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氣得不輕,這朱允炆到底是什麽眼光,什麽逆向思維啊?
太子朱標也搖頭,覺得朱允炆沒救了。
【朱棣打下了江山,改元永樂,封大功臣道衍為太子少師,賜姓姚,賜名廣孝。姚廣孝這個名字,是朱棣給道衍和尚取的。
說到太子,朱棣在打江山的時候,承諾跟隨他一起打江山的兒子為皇太子,結果打下了江山之後,還是冊封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
在要不要廢立太子之事上猶豫不決,直到解縉一句“好聖孫”,堅定了朱棣不廢太子的決心。】
漢高祖劉邦猶豫了。
他本來是想好好地培養劉如意,想看長大後的劉如意和漢文帝劉恒相比哪個更出色一些,在看到“好聖孫”三字時,想著不如直接培養劉恒算了。
劉恒這一脈,何止是出了一位好聖孫啊。
晉武帝司馬炎覺得臉疼,是他看走了眼,沒有想到孫子會被賈南風這個惡毒後母和傻子爹給養廢了。
他也是看在“好聖孫”的份上,才將皇位傳給傻兒子的啊。
好在他不是一個人,還有清朝的康熙帝和他作伴,他的兒子再傻,孫子再廢,好歹沒有上敗家皇帝榜,康熙帝的“好聖孫”可是上了敗家皇帝榜的。
乾隆皇帝禁掉《天工開物》,采取愚民政策,結果是害人害己。
唐高祖李淵想到了自己。
他也曾經想過要立戰功赫赫的李世民為太子,並親口承諾過,也曾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沒有改變主意,只是最後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朱棣和他在選繼承人這方面是多麽的相似啊。
就是不知道朱棣的兒子,是否也像他的兒子一樣為了爭奪皇位而發動兵變。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熾這個小胖墩,這孩子打小就身體不好,真的是各方面都像朱標,在執政能力上、處理兄弟之間的關系上、甚至是身體方面,都和朱標極為相似。
身體不好,命不久矣,他能理解朱棣的顧慮。
標兒的兒子目前看來沒有出色的,而朱高熾有朱瞻基啊,確實是值得托付江山重擔,也難怪朱棣做出這樣的選擇。
【解縉是位神童,被父親要求晚三年參加科舉,以弱冠之齡得中三甲進士。他官至內閣首輔,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奉朱棣的命令主持纂修《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包羅萬象,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道蔔卦等各方面的內容都有,被稱作“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可不是《四庫全書》那樣的性質。】
秦始皇嬴政看到這裏,覺得很有必要命人修書了。
為了鞏固統治,先纂修類似《四庫全書》的書籍,而沒有編入類似《四庫全書》的書籍,則寫進類似《永樂大典》的書籍。
這不比他焚燒那些不利於他的書籍來得名聲好?
類似《四庫全書》的書籍廣為發行,最好是讓百姓們人手一本。而類似《永樂大典》的書籍,就交給特定的專業人士觀看。
反正他們已經掌握了造紙術和印刷術,這些都不是難事。
洪武大帝朱元璋為有朱棣這個兒子而自豪,不管怎麽說,朱棣都是他的親生兒子,而且正被天幕異象誇獎。
【永樂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朱棣派鄭和的船隊出使西洋諸國。】
天幕上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天幕下的眾人驚嘆明朝水師的強大,若是有這樣一支船隊,在海上還不得成為霸主啊?
漢武帝劉徹來了興趣,他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西域各國,為西域各國的臣服以及納入大漢版圖打下了基礎。朱棣這樣的船隊,出使西洋諸國,有沒有將西洋諸國納入明朝的版圖?
吳大帝孫權羨慕了。
他若是有這樣一支船隊,絕對可以從海路出發,攻打曹魏和蜀漢,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做神兵天降,到時還愁不能統一全國?
疆域沿海可以是他的優勢。
唐高宗李治更加的羨慕,他若是有一支這樣的船隊,咳,是這樣的造船技術,他就能造出足以滅亡高句麗的水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朱元璋給予諸子軍政大權,當時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北邊,被稱作北元。燕王朱棣的封地又在北邊,也就有了名正言順的出征的機會。
朱元璋也說,有朱棣在,無北顧之憂。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90年,朱棣和他三哥朱棡一同討伐叛逃的官山衛指揮乃兒不花。這個乃兒不花原本是北元的太尉,在投降了明朝之後成了官山衛指揮,沒過幾年又叛逃回了漠北。
朱棡不敢進攻,相比之下朱棣英勇善戰,擊敗了乃兒不花。
這一戰,讓朱元璋看到了朱棣的軍事才能,對朱棣加以重用,時常派朱棣出征,同時給予朱棣節制其他王爺和邊境兵馬的權力。】
唐高祖李淵想到,可不是嘛,他也是看中二鳳的軍事實力,所以每回都派二鳳去打仗,往往也都是大勝而歸,沒有想到是助長了二鳳想要當皇帝的野心。
若是別的將領,如此的功高震主,就得有所防備了,偏偏二鳳是他的親兒子。
哎,果然是想要馬跑,得讓馬兒吃草。
【在朱元璋的時代,各國的王爺都有軍權,手底下有兵,大多都目無王法,違法犯罪的事情幹了不少,只有朱棣沒有作奸犯科。
朱允炆想要削藩的時候,“建文三傻”中的二傻吵了起來。
一個建議削藩先削實力最強的朱棣,再削其他藩王;一個覺得朱棣沒有做下犯法的事情,應該先削有罪的藩王,最後再收拾朱棣。
朱允炆覺得先削有罪的藩王,名聲上要好聽一些,便采納了這一建議。】
洪武大帝朱元璋對朱棣又高看了一點,看來朱棣也是認真在聽朱標的教導的,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是個好孩子。
如果朱標教不好兒子,那就效仿宋朝,兄終弟及吧。
現在想這些還為時尚早,朱允熥年齡還小,且和朱高熾同齡,先比較一番,若是能夠成才是最好不過。
私心裏,他還是希望皇位能落在朱標這一脈。
太子朱標滿意地點頭,四弟還是不錯的,能夠約束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如果,不奪取侄子的皇位就更好了。
看來他得好好教導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只能說是悔不當初,都要削藩了還講什麽仁義道德,就應該先把最強的藩王朱棣給削了,剩下的藩王也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只是現在後悔也晚了。
齊泰和黃子澄瞪著天幕異象,怒目而視,用二傻來指代他們,禮貌嗎?
【《明史》記載,朱棣在看到朱允炆削藩,對付其他藩王之後,擔心自己也會落得和他們一樣的下場,便假裝癲狂對外稱病。
建文二傻這個時候團結一致,勸建文帝朱允炆對朱棣下手,朱允炆猶豫不決。
建文元年夏,也就是公元1399年,朱允炆開始對朱棣下手了。朱棣對外稱病,實際上暗中和姚廣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密謀,命令八百勇士潛入府中守衛朱棣的安全。這就是“八百靖難”的由來,最初就是這八百勇士。
當然,有傳言朱棣稱病一說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魏王曹操想到了司馬懿,同樣也是稱病不出,最後被他逼得沒辦法,不也還是出仕了?哪裏生了什麽病。再有就是華佗,不願意為他效力,同樣是謊稱有病,不過不是謊稱自己有病,而是謊稱妻子有病。
稱病這種謊言一眼就能戳穿。
洪武大帝朱元璋:“……”他真是給朱棣選了個好人啊。
他給每個王爺都配了一個和尚隨侍,以便諸子為馬皇後祈福。這姚廣孝還是他親自挑給朱棣的,結果卻是給朱棣挑了一個謀反的好幫手。
誰能想到念經誦佛的和尚會成為幕僚幫著造反呢?這姚廣孝六根不凈啊。
以及,他還是高估朱允炆了。
剛登上皇位才幾個月,就已經處理了幾個藩王,對朱棣下手了,這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過於急躁了。
越看天幕異象,越對朱允炆失望。
【朱棣以清君側為由,起兵造反。是建文二傻提議的削藩,朱棣就針對建文二傻,對外宣稱是齊泰和黃子澄對朱允炆進獻讒言,是奸臣。
他將自己的軍隊稱為“靖難”軍,也就是平亂的軍隊。】
【前面說道,朱元璋為了朱允炆殺了許多的開國功臣,導致軍中無大將。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對付朱允炆那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朱允炆派出的將領無法抵擋朱棣,關鍵朱允炆還有李景隆這個大寶貝。
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打朱高熾只有萬餘人堅守的北平城,沒能夠攻下來。人菜,妒忌心還重,不想讓其他的將領搶功,非得自己把北平城攻下來,偏偏自己又攻不破城。
眼看著開國將領瞿能要攻破城門了,李景隆立刻阻止,一致功敗垂成。
朱允炆的思想也很奇葩,認為李景隆未能攻下北平城,未能擊敗燕軍,不是因為李景隆無能,而是因為李景隆的權力不夠大,給了李景隆更大的權力。
結果李景隆權力大了,非但沒有奮勇殺敵,反而直接開城投降朱棣。】
天幕下的眾人:“……”
他們想起之前天幕盤點的女將,稍微嘗到一點甜頭,封了一點官,就死心塌地的效命,以報答知遇之恩。
這李景隆連女人都不如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氣得不輕,這朱允炆到底是什麽眼光,什麽逆向思維啊?
太子朱標也搖頭,覺得朱允炆沒救了。
【朱棣打下了江山,改元永樂,封大功臣道衍為太子少師,賜姓姚,賜名廣孝。姚廣孝這個名字,是朱棣給道衍和尚取的。
說到太子,朱棣在打江山的時候,承諾跟隨他一起打江山的兒子為皇太子,結果打下了江山之後,還是冊封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
在要不要廢立太子之事上猶豫不決,直到解縉一句“好聖孫”,堅定了朱棣不廢太子的決心。】
漢高祖劉邦猶豫了。
他本來是想好好地培養劉如意,想看長大後的劉如意和漢文帝劉恒相比哪個更出色一些,在看到“好聖孫”三字時,想著不如直接培養劉恒算了。
劉恒這一脈,何止是出了一位好聖孫啊。
晉武帝司馬炎覺得臉疼,是他看走了眼,沒有想到孫子會被賈南風這個惡毒後母和傻子爹給養廢了。
他也是看在“好聖孫”的份上,才將皇位傳給傻兒子的啊。
好在他不是一個人,還有清朝的康熙帝和他作伴,他的兒子再傻,孫子再廢,好歹沒有上敗家皇帝榜,康熙帝的“好聖孫”可是上了敗家皇帝榜的。
乾隆皇帝禁掉《天工開物》,采取愚民政策,結果是害人害己。
唐高祖李淵想到了自己。
他也曾經想過要立戰功赫赫的李世民為太子,並親口承諾過,也曾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沒有改變主意,只是最後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朱棣和他在選繼承人這方面是多麽的相似啊。
就是不知道朱棣的兒子,是否也像他的兒子一樣為了爭奪皇位而發動兵變。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熾這個小胖墩,這孩子打小就身體不好,真的是各方面都像朱標,在執政能力上、處理兄弟之間的關系上、甚至是身體方面,都和朱標極為相似。
身體不好,命不久矣,他能理解朱棣的顧慮。
標兒的兒子目前看來沒有出色的,而朱高熾有朱瞻基啊,確實是值得托付江山重擔,也難怪朱棣做出這樣的選擇。
【解縉是位神童,被父親要求晚三年參加科舉,以弱冠之齡得中三甲進士。他官至內閣首輔,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奉朱棣的命令主持纂修《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包羅萬象,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道蔔卦等各方面的內容都有,被稱作“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可不是《四庫全書》那樣的性質。】
秦始皇嬴政看到這裏,覺得很有必要命人修書了。
為了鞏固統治,先纂修類似《四庫全書》的書籍,而沒有編入類似《四庫全書》的書籍,則寫進類似《永樂大典》的書籍。
這不比他焚燒那些不利於他的書籍來得名聲好?
類似《四庫全書》的書籍廣為發行,最好是讓百姓們人手一本。而類似《永樂大典》的書籍,就交給特定的專業人士觀看。
反正他們已經掌握了造紙術和印刷術,這些都不是難事。
洪武大帝朱元璋為有朱棣這個兒子而自豪,不管怎麽說,朱棣都是他的親生兒子,而且正被天幕異象誇獎。
【永樂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朱棣派鄭和的船隊出使西洋諸國。】
天幕上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天幕下的眾人驚嘆明朝水師的強大,若是有這樣一支船隊,在海上還不得成為霸主啊?
漢武帝劉徹來了興趣,他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西域各國,為西域各國的臣服以及納入大漢版圖打下了基礎。朱棣這樣的船隊,出使西洋諸國,有沒有將西洋諸國納入明朝的版圖?
吳大帝孫權羨慕了。
他若是有這樣一支船隊,絕對可以從海路出發,攻打曹魏和蜀漢,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做神兵天降,到時還愁不能統一全國?
疆域沿海可以是他的優勢。
唐高宗李治更加的羨慕,他若是有一支這樣的船隊,咳,是這樣的造船技術,他就能造出足以滅亡高句麗的水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