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視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天視二年
正月初二戊申,陳才人生皇子澈。兒初生,胎發濃黑,才人為小髻十數。帝問,才人對曰:「妾為衡山人,俗為子紮蒲桃髻,多穗多壯大。」帝和顏,曰:「衡山風俗,盡為善也。」
初三己酉,進陳才人為美人。旬日又進為婕妤。
十七癸亥,拜安民開府儀同三司。太子領荊州大都督。
三月初四戊寅,安民病。帝累遣中使問疾,令取西域異藥,使元觀親送之。後召其妻女見問,出金帛為醫藥資。逾月不愈,設齋為祈禱。
安民自度無救,乃作宴樂,食渾鵝,狎女伎,子孫勸不聽,反謂曰:「爾等今後有此富貴閑情,更別他求也。」
四月二十癸亥,安民猝昏,不起。帝親臨於第,悲不自勝,即授其子千裏秘書丞、萬裏朝散大夫。安民執不可,帝曰:「先生不欲子孫報效國家乎?」安民昏甚,不能言。及戌,薨,年六十九。廢朝五日,贈太傅,謚曰「文惠」,給東園秘器,陪葬萬陵。千裏襲爵國公。
河陽、荊州百姓為白公立祠。
五月初十癸未,以章廷望為中書令,呂皓為中書舍人,趙綽兼禦史中丞。
時晉王別居,不日患瘧。後怒譴其宮人,帝命還禁,令居甘露殿後院。甘露殿,帝之寢所也。
王每日藥膳,帝必親視,然病不食,朝夕哭,後懷抱拍撫,方得眠。帝責太醫無能,眾駭懼。天進曰:「六月暑蒸,陽結在外。晉王血脈嫩弱,陰氣便郁內。痢久恐難治矣。」天竺僧意慧天獻秘藥。以患瘧宮人試之,竟暴卒。帝怒,將絞意慧天。廷望諫曰:「試藩夷之藥,而致大戮,慮為外夷所笑。」乃止。
時醫者徐氏求面聖。董氏警之:「合藥有誤,輕則徒,重則絞,爾慎權宜。」徐氏謝曰:「蒙君茍全。若畏不前,無有今日。」由是進。診而細辨,竟為腸癰。停一切急下之法,合大黃牡丹湯,使王頓服,下血。帝慍,後詳問徐氏,而謂帝曰:「兒疾據日,縱扁鵲不能立愈。七日不利,再出之。」
六月廿四丙寅,白千裏與著作佐郎王範私議禍福。事覺,範杖死,千裏貶睦州司戶。弘載坐遷晉陽令。
義慈既盲,拄杖行林間。遇木石,則為木石講法,遇鳥雀,則為鳥雀講法。廿六戊辰,坐禪石上,但聞流水潺潺。因開口語,有童子譏曰:「何以和尚?見動靜與我所見無二耳。」義慈問:「如何?」童子以石投義慈,笑曰:「石頭打師,痛不痛?」義慈不言。童子曰:「師如何不言?痛邪?不痛邪?若不痛,同是頑石;若痛,同我凡夫,有善有惡,有貪、嗔、癡諸念。是故痛、不痛,悟、不悟,皆是二邊。汝自心,即自知耳。」義慈合掌流淚。童子曰:「汝今哭泣,為悲阿誰?數年修行,修得何道?」義慈對曰:「無悲可以悲,諸相非為相。一切憎愛觀,空守一心上。」乃歸,雖棄杖,自至寺院。
廿七己巳,齋罷。義慈端坐松下,奄自說偈:「葉來隨根來,葉去隨根去。因緣自然法,本是無口語。」門人記了,走報刺史。刺史不及,師已遷化。享年七十二,僧臘五十四。
是時禁內,徐氏盡心侍藥,小徐氏在旁,觀守王脈。
廿八庚午,雞鳴一聲,晉王汗出如漿。平旦,面色漸紅澤。至卯,王呼餓,傳飲啗。自是轉安。帝後大喜,詔賜徐氏絹五十匹,錢二萬,令入太醫署,檢校晉王府醫官。
七月初六戊寅,義慈喪奏至。帝慟。罷朝三日。帝數曰:「吾失已矣!」左右聞之莫不流涕。至十二甲申,下敕曰:「聞義慈大師已亡,葬事器具並令官給。」十三乙酉,又敕:「義慈大師葬日,宜聽有司造幡幢、素蓋送至墓所。」
門人扶柩還京,安置於大報恩寺。帝後親臨,太子、萬年公主嗚咽哀泣。京畿僧尼及士庶奔赴禮送。慈師遺命:以天竺之法歸葬。帝不許。劉畹諫曰:「俗有俗禮,夷有夷法。道俗殊流,請各依其分。」
仲秋後,徇法火化。敕收遺骸,於少陵原建塔。群臣以其址密邇京中,禁內多見,恐傷聖慮,由是改易。
帝書碑紀事,奉全師禮。
仲秋後,恩德夫人虞氏卒於京師務本裏私家。年六十六。時後禦食,聞之摧嘔。使鴻臚卿孫況主喪,司儀令蘇恩甫示禮,給執紼五十人。葬日,後登樓南望,佇立良久。
未幾,後聞虞氏次子王覆居喪納妾。覆辯以奉先妣命,後念其承祧,止杖二十,令各離之。
十月廿二癸亥,吐蕃東格來朝請和。設宴武德殿。帝曰:「久不見蕃使來。本以舊約,期傳之無窮。奈何無故自絕,日興幹戈?今雖有可喜之會,交爭無時,所憂實重於所喜也。」格謝曰:「去歲沙、瓜之掠,斯是格罪。今既許格來,重結親好,格請罷於闐、勃律戍守,使其自居,以便萬姓。」帝曰:「於闐諸地,與格族異。其為我編人,積有年歲。大論豈以一邦之言預他族乎?」格曰:「非格貪厭,為陛下明之。於闐、勃律遠離中國,邇我邊境。緣邊軍將,多見功利,背誠吞噬,此蕃國之所深懼也。□□正統,皇帝、皇後乃我華夷父母,今執臣子之禮,非有他謀也。」帝賜酒,觴行三周,格踧踖,使出就館。
十一月廿七丁酉,以蕭士惇博學仁厚,拜為太子賓客,掌教導事。
十二月,東格居久,屢請見,不使入。其妻曰:「此事關蕃漢邊境之機,皇帝豈可輕舉邪?」格曰:「讚普傷愈,適事而行,隨方以應。」
初十庚戌,皇帝制詔:天下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博聞墳典、孝悌力田者,委常參官及所在長官聞薦。應試舉人,限來年七月內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正月初二戊申,陳才人生皇子澈。兒初生,胎發濃黑,才人為小髻十數。帝問,才人對曰:「妾為衡山人,俗為子紮蒲桃髻,多穗多壯大。」帝和顏,曰:「衡山風俗,盡為善也。」
初三己酉,進陳才人為美人。旬日又進為婕妤。
十七癸亥,拜安民開府儀同三司。太子領荊州大都督。
三月初四戊寅,安民病。帝累遣中使問疾,令取西域異藥,使元觀親送之。後召其妻女見問,出金帛為醫藥資。逾月不愈,設齋為祈禱。
安民自度無救,乃作宴樂,食渾鵝,狎女伎,子孫勸不聽,反謂曰:「爾等今後有此富貴閑情,更別他求也。」
四月二十癸亥,安民猝昏,不起。帝親臨於第,悲不自勝,即授其子千裏秘書丞、萬裏朝散大夫。安民執不可,帝曰:「先生不欲子孫報效國家乎?」安民昏甚,不能言。及戌,薨,年六十九。廢朝五日,贈太傅,謚曰「文惠」,給東園秘器,陪葬萬陵。千裏襲爵國公。
河陽、荊州百姓為白公立祠。
五月初十癸未,以章廷望為中書令,呂皓為中書舍人,趙綽兼禦史中丞。
時晉王別居,不日患瘧。後怒譴其宮人,帝命還禁,令居甘露殿後院。甘露殿,帝之寢所也。
王每日藥膳,帝必親視,然病不食,朝夕哭,後懷抱拍撫,方得眠。帝責太醫無能,眾駭懼。天進曰:「六月暑蒸,陽結在外。晉王血脈嫩弱,陰氣便郁內。痢久恐難治矣。」天竺僧意慧天獻秘藥。以患瘧宮人試之,竟暴卒。帝怒,將絞意慧天。廷望諫曰:「試藩夷之藥,而致大戮,慮為外夷所笑。」乃止。
時醫者徐氏求面聖。董氏警之:「合藥有誤,輕則徒,重則絞,爾慎權宜。」徐氏謝曰:「蒙君茍全。若畏不前,無有今日。」由是進。診而細辨,竟為腸癰。停一切急下之法,合大黃牡丹湯,使王頓服,下血。帝慍,後詳問徐氏,而謂帝曰:「兒疾據日,縱扁鵲不能立愈。七日不利,再出之。」
六月廿四丙寅,白千裏與著作佐郎王範私議禍福。事覺,範杖死,千裏貶睦州司戶。弘載坐遷晉陽令。
義慈既盲,拄杖行林間。遇木石,則為木石講法,遇鳥雀,則為鳥雀講法。廿六戊辰,坐禪石上,但聞流水潺潺。因開口語,有童子譏曰:「何以和尚?見動靜與我所見無二耳。」義慈問:「如何?」童子以石投義慈,笑曰:「石頭打師,痛不痛?」義慈不言。童子曰:「師如何不言?痛邪?不痛邪?若不痛,同是頑石;若痛,同我凡夫,有善有惡,有貪、嗔、癡諸念。是故痛、不痛,悟、不悟,皆是二邊。汝自心,即自知耳。」義慈合掌流淚。童子曰:「汝今哭泣,為悲阿誰?數年修行,修得何道?」義慈對曰:「無悲可以悲,諸相非為相。一切憎愛觀,空守一心上。」乃歸,雖棄杖,自至寺院。
廿七己巳,齋罷。義慈端坐松下,奄自說偈:「葉來隨根來,葉去隨根去。因緣自然法,本是無口語。」門人記了,走報刺史。刺史不及,師已遷化。享年七十二,僧臘五十四。
是時禁內,徐氏盡心侍藥,小徐氏在旁,觀守王脈。
廿八庚午,雞鳴一聲,晉王汗出如漿。平旦,面色漸紅澤。至卯,王呼餓,傳飲啗。自是轉安。帝後大喜,詔賜徐氏絹五十匹,錢二萬,令入太醫署,檢校晉王府醫官。
七月初六戊寅,義慈喪奏至。帝慟。罷朝三日。帝數曰:「吾失已矣!」左右聞之莫不流涕。至十二甲申,下敕曰:「聞義慈大師已亡,葬事器具並令官給。」十三乙酉,又敕:「義慈大師葬日,宜聽有司造幡幢、素蓋送至墓所。」
門人扶柩還京,安置於大報恩寺。帝後親臨,太子、萬年公主嗚咽哀泣。京畿僧尼及士庶奔赴禮送。慈師遺命:以天竺之法歸葬。帝不許。劉畹諫曰:「俗有俗禮,夷有夷法。道俗殊流,請各依其分。」
仲秋後,徇法火化。敕收遺骸,於少陵原建塔。群臣以其址密邇京中,禁內多見,恐傷聖慮,由是改易。
帝書碑紀事,奉全師禮。
仲秋後,恩德夫人虞氏卒於京師務本裏私家。年六十六。時後禦食,聞之摧嘔。使鴻臚卿孫況主喪,司儀令蘇恩甫示禮,給執紼五十人。葬日,後登樓南望,佇立良久。
未幾,後聞虞氏次子王覆居喪納妾。覆辯以奉先妣命,後念其承祧,止杖二十,令各離之。
十月廿二癸亥,吐蕃東格來朝請和。設宴武德殿。帝曰:「久不見蕃使來。本以舊約,期傳之無窮。奈何無故自絕,日興幹戈?今雖有可喜之會,交爭無時,所憂實重於所喜也。」格謝曰:「去歲沙、瓜之掠,斯是格罪。今既許格來,重結親好,格請罷於闐、勃律戍守,使其自居,以便萬姓。」帝曰:「於闐諸地,與格族異。其為我編人,積有年歲。大論豈以一邦之言預他族乎?」格曰:「非格貪厭,為陛下明之。於闐、勃律遠離中國,邇我邊境。緣邊軍將,多見功利,背誠吞噬,此蕃國之所深懼也。□□正統,皇帝、皇後乃我華夷父母,今執臣子之禮,非有他謀也。」帝賜酒,觴行三周,格踧踖,使出就館。
十一月廿七丁酉,以蕭士惇博學仁厚,拜為太子賓客,掌教導事。
十二月,東格居久,屢請見,不使入。其妻曰:「此事關蕃漢邊境之機,皇帝豈可輕舉邪?」格曰:「讚普傷愈,適事而行,隨方以應。」
初十庚戌,皇帝制詔:天下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博聞墳典、孝悌力田者,委常參官及所在長官聞薦。應試舉人,限來年七月內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