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39章

關燈
第239章

襄王……薨了?

這四個字裏的每一個字, 李治都認識。

但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種讓李治極其陌生的東西。

那些紙張已在此時盡數飄落在地,可這冬春交際的晴空中, 卻好像還籠罩著一層陰霾,將他給掩埋在下面。

城樓之下的報信人面目模糊,唯獨那一句話, 還在清楚地回蕩於他的腦海之中。

他確實是在說,襄王薨了。

襄王李弘過世了!

“你在說什麽渾話!”李治勃然變色, 朝著信使怒斥,“什麽叫做襄王薨了!”

信使接到了示意匆匆趕了上來, 抵達了李治的面前, 以更為清晰的聲音作答:“襄王感染癆瘵之疾,加之本就體弱,一時之間疾病惡化, 便這樣……薨逝了。 ”

“這是襄王臨死之前寫給天皇天後的信,也一並被送來了京中。”

信使的聲音越說越低。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這短短兩句話中,面前這位天子的臉色已經急劇地褪去了血色, 仿佛他只要再多說一個字,對方身上就會多加最後一根稻草,將他給徹底壓垮。

都說陛下處死梁王李忠、許王李素節,又將前太子廢黜為襄王,在父子感情上堪稱淡漠, 但他此刻的表現, 分明不是這樣的。

在他臉上, 一個父親失去了心愛孩子的痛苦,被展現得何其分明。

可倘若李治在此時知道這個信使所想的話, 必定會告訴他,那兩個孩子和他沒什麽感情,又如何能夠和他看著一點點長大也一度寄予厚望的李弘相比。

從名字裏都能看出這其中的區別來。

就算他已意識到,李弘絕不能擔當太子重任,也被他的糊塗給氣得一度暈厥過去,在李治的心中也只是想讓李弘去襄陽繼續安心靜養而已,從未想過要了李弘的性命。

他是糊塗,不是真有悖逆之心,那他這個做父親的又為何不能原諒他呢?

或許在事隔一段時間,不會再有人覺得李弘能被起覆的時候,他們父子還有重新把酒言歡的機會。

可現在,隨著這條突如其來的李弘死訊,所有的希望都泡湯了。

李治的指尖死死地扣在城樓的墻垛之上,試圖憑借著這份疼痛,來讓自己保持足夠的清醒。也或許是在試圖用這個舉動,抵擋住此刻的天旋地轉。

但太難了。

對他來說太難了……

為何他這個風疾發作頻頻的身體都還沒走到油盡燈枯的一天,他的弘兒卻會被疾病帶走,甚至都沒能給他重逢再見的機會,就已撒手人寰而去啊!

蒼天何其不公!

他顫抖著聲音:“將……將弘兒的那封信給我。”

在這一刻,他甚至忘記了面前還有其他外人,若是註重帝王儀表的話,他該當稱呼李弘為襄王,而不是弘兒。

劇烈的眩暈感讓他在接到那封信的時候,險些讓其脫手而去。

還是一旁有一只手先一步扶住了他,也按住了那封信,才讓其沒被失手拋到門樓之下。

李治轉頭,就對上了武媚娘同樣沈痛而驚愕的面容。

是了,襄州這個風水寶地,還是他和媚娘商定之下才選出的。

弘兒病逝,媚娘這個做母親的絕不會比他好受多少。

但現在襄王病逝,天子體虛病弱,她又不得不讓自己振作起來,接下這封噩耗。

“打開看看。”武媚娘沈聲開口。

在驟然驚聞李弘過世消息的瞬間,武媚娘也險些以為這是個笑話。

她是放棄了李弘不假,但從未想過如同對待李素節一般,以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方式對待李弘。

她也一直覺得,這個兒子的體弱多病,不堪大任,或許也正好能讓他避開隨後的爭權之鬥。

可誰也不曾料到,他的死訊會來得這樣早,也這樣讓人猝不及防。

沒有人能在這樣的消息面前,完全無動於衷。

這封由李弘在病重將死之時寫出的來信,也隨即呈現在了她的面前。

病重之時的落筆飄忽,在信的頭兩句話中就已不難察覺,但他依然選擇親筆將這封信給徹底寫完。

而毫無疑問,這是一封很長的信。

長到對於一個病患來說,最後的幾個字簡直像是在耗盡他最後一點心血寫成。

李弘在信中說,他在剛剛抵達襄州後不久,襄王妃自當地學了個釀酒的方子,便是在隆中老龍洞中取水釀酒,名為隆中酒,而後將其埋在了襄王府的酒窖之中,也算是在來到襄州後尋個修身養性之事,本想留待數年後啟封,看看能否新成佳釀。可惜天時不與,未能見到酒水釀造成功的時候,他就已先一步病重至此。

但好像,他也沒這個資格去可惜什麽東西。

事實上,在醫官為他做出藥石無醫的評價之前,他不僅沒留意過這釀酒之事,也沒留意過其他人。

明明在廢黜太子的詔書下達之時他就已經知道,自己多年間的所作所為,和放任臣子將自己作為武器,實在是配不上這個太子的位置,就連襄州也是個好地方,他卻始終不知滿足,覺得自己遭到了莫大的苛待。

直到如今,死亡當前,他才終於有一點回轉醒悟。

只是他已經不起沿途奔波,無法再將這些話向著阿耶阿娘說出,只能借著這封信來略說一二。

他也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世家之毒,在於無形之間。

他們鼓吹助力,讓他覺得自己僅有的三分本事也成了五分。

他們煽風點火,讓他始終對於重回太子寶座心懷希冀,又在聽聞李賢成為太子之後怒火攻心。

他甚至必須承認,直到寫下這句話的時候,他依然在嫉妒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做不到像是他的名字一般,成為道祖在人間的化身,擺脫世俗的欲望。

又或許他在寫到這裏的時候,也不過是將他原本對於手足親人的嫉恨,轉成了絕不願意讓有些人好過的報覆心,而不是……不是他終究看破了自己的處境,做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所以,阿耶阿娘大可不必因為一個懦弱而平庸的兒子去世而覺得痛惜。

李賢有他這個前車之鑒,該當能夠擔任好太子的位置。

安定外有功業內修德政,在這個鎮國公主的位置上能走得長遠。

周王和太平年歲尚小,也上有兄長與姐姐遮蔽風雨,更無需他的擔心。

……

在寫到這裏的時候,他有點想念曾經了。

當時的他剛剛接到太子監國的委任,而不能直接跟隨阿耶阿娘前往並州巡幸,然後前往東都,於是一有遇事不順心的地方,就直接嚎哭出聲,最後終於能夠被接到父母的身邊。

或許,如果能在當時就讓他從這個太子的位置上退下來,他還有可能有另外一條路。

但凡事本就沒有如果可言,他也始終將這個太子的位置當做是屬於他的私財,那就註定了,他能提出這個假設,也僅僅是因為,他已經失去了這個東西。

僅此而已。

在失去了之後他才終於發現,世上有太多需要留戀的東西,其實遠比那個太子之位重要,比如他終了一生,也沒能有這個機會去看塞上風光,只在那些邊地詩文之中得以窺見一點端倪。

所以,倘若能有這等機會的話,還是讓太子去前線體會一下與關中有別的風物吧。或許唯有經歷過天高地闊,才不會被其他東西迷惑了心志,也不會變成第二個他。

……

最後,唯望天皇天後福澤永昌。

不孝子李弘敬上。

……

李治的眼前已積蓄了一層水霧,在將其抹去後才能看清那最後的幾個字。

但很快,新的一層又已浮現了上來。

若非身旁還有人來,他險些要為這封信的存在痛哭出聲。

說這是一封告狀的信也好,說是一封認罪的信也罷,在李治看來都沒有什麽區別了。

倘若李弘在信中仍舊有一番死不悔改的表現,他再如何傷痛於兒子的過世,也總要讓此時的哀慟大打折扣,可在李弘的這封信中,他還是讓悔過以及安慰父母的話占據了上風。

他說自己並不是在死前醒悟而有了良善之詞,但在李治的心中,這個兒子到底沒有完全辜負自己和媚娘對他的教誨栽培,變成一個當日朝堂之上面目全非的樣子。

可這份醒悟才剛剛到他的面前,李弘的死訊也已經到了。

他再無機會去看,這個兒子到底還有沒有機會成長成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只能接受他已死去的事實。

以至於在這一刻,他握住信紙的手愈發失去了力氣。“為何不多給弘兒一點時間啊……”

為什麽啊!在這一刻,激烈的情緒難以遏制地回蕩在心間。

他也忽然眼前一黑,直接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就這麽倒了下去。

如果說李弘的死訊是給他的第一道痛擊,那麽這封信,就顯然是給他的第二重打擊,讓他明明還不到白發人的地步,卻已有了送黑發人的痛徹心扉。

他本就孱弱的身體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阿耶!”李賢疾步上前扶住了他的身體。

就見阿姊也已在此時扶住了母親,轉頭吩咐:“速傳太醫,都去紫宸殿。”

天後向來體魄強健,突然收到長子死訊,也還不到完全失態的地步,實在是李清月看到了二人看完信後的表情,覺得無論如何都得確保無恙。

在趕回紫宸殿的途中,她也快速將這封信給過了目。

雖不知李弘到底是因為何故才有了這段悔悟之言,但或許這已是今日最好的結果了。

至於他慫恿李治讓李賢以太子身份上戰場這件事,說不定也有些可以發揮利用的機會。

這份稍縱即逝的思緒轉圜,在她抵達紫宸殿後,已完全不可能從她的臉上看出端倪,只有對於天皇天後的擔憂。

“我阿耶的情況如何?”

剛自內堂看診走出的醫官,就迎來了安定公主的這一問。

他心中不由暗叫了一聲苦。

原本在他們的上頭還頂著個神醫孫思邈,面對陛下的風疾,若要做出什麽相對激進的救助措施,也完全可以由他來擔負主責。

但在年初時候陛下的病情穩定下來後,孫思邈便先回返東都那邊去主持新一輪的醫官選拔去了,等同於是長安這邊在選拔士人,洛陽那邊在選拔醫者。

按說這也確實沒什麽問題,偏偏突然傳來了前太子李弘的死訊,引發了陛下的病情加重。

“我等已經先給陛下施針平覆病情了,但是……”

“你有話直說。”

醫官看了一眼安定公主這張威嚴日盛的面容,又見一旁的天後已點了頭,只能回道:“陛下的病情原本就不能受到太大的情緒起伏,尤其是關乎頭部的問題,本就再謹慎小心也不為過。可是這一次距離上一次病發才多少時間,又來上一次氣沖上湧,恐怕——”

“恐怕於壽數上是有損的。”

最後的這句話被醫官說得有若蚊蚋一般低聲,但已足夠讓李清月將這句話給聽清楚。

“目前情況可控嗎?”李清月又問。

醫官點頭。這個問題倒是不像上面一個那般難以作答。

“好,你們先放手醫治,起碼先穩定住病情。其他的事情等到孫神醫回來之後再行決定。”李清月擺了擺手,“先去辦事吧。”

醫官如蒙大赦:“我們這就去。”

只是在重新回返到內堂之前,他還是不免短暫地將視線也掃過了在一旁的太子李賢。

自李清月毫無猶豫的作答和李賢的沈默之中,實在不難讓人發覺這兩位之間的區別。

安定公主前面的那“鎮國”二字名號,實在是很有其存在的必要。

今日甚至本該是安定公主選駙馬的好日子,被這樣一出意外給打斷,也不知道最終是個什麽結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先展露出獨當一面表現的,依然還是她。

或許就連同樣遭受了喪子之痛的天後,都要看起來比太子更像是此地的主心骨。

但……唉,罷了,這也不是他們該當過問的事情。

正如安定公主所說,他們目前最為要緊的事情,就是讓陛下渡過眼前的病情危機。

李治這一次的病發,在李弘死訊和他倒下之間還稍有幾分緩沖,不像是當日在朝堂上一般,直接被那出聯名上書的“逼宮”架勢給氣昏了頭,在昏睡了大半日後便已醒轉了過來。

或許也是因為幸運,讓他在重新睜開眼睛的時候並未出現睜眼瞎的情況。

但他這個久病的人,其實很清楚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因風疾導致的頭疼,遠比之前還要嚴重得多,讓他幾乎不能沈下心來思考。更有一種說不出的煩悶暴躁情緒,非但沒有被先前的昏厥所打斷,反而以席卷而來的架勢占據了他的頭腦。

在眼見武媚娘坐在他病床邊的下一刻,他便一把握住了對方的手腕,一字一頓地說道:“我要那些教壞太子的人付出代價!”

對於削弱世家這件事,他所做出的舉動從來都是在打擊之後還有懷柔,也更多是以禮法著手一步步蠶食。

但到了今日他才發覺,這樣的手段終究還是太溫吞了。

宰相李敬玄膽敢在先後三次娶親之中都娶世家之女,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他自己的壽命很有可能無法長久,他和天後的第一個孩子既毀於他自己的平庸,也毀於世家手段——

這雙重因素的影響,讓他怎能不以更為雷厲風行的手段辦事。

在這一刻他終於意識到,再將目光放在對天後和安定地位的節制上,只會讓那些真正的仇敵在旁謀取到利益。

也正如弘兒在信中所說的那樣,他必須吸取這個前車之鑒的經驗,絕不能讓賢兒也步上這個後塵。

那麽,是時候改變一些辦法了!

“太子?”武媚娘敏銳地意識到了李治話中的一處特殊稱呼。

李治答道:“我想讓弘兒以太子之禮下葬,媚娘,你沒有意見吧?”

從武媚娘登上皇後寶座開始,李弘就成為了他的準繼承人。以至於當他在死前寫下的最後一封信送到李治面前的時候,在李治心中關於李弘的種種記憶都一並湧上了心頭。

信中的言語推動著,讓那些父子相爭的矛盾逐漸淡去,而那十六年太子生涯間的父子相處,卻被重新頂了上來。

李治又怎麽忍心呢。

與其讓這個孩子以襄王的身份下葬,到了地下也會留有遺憾,還不如給他追封一個太子的位置。

武媚娘頷首:“我並無意見,不過這些還是等到弘兒的遺體被送回關中安葬之後再說吧,陛下還是先養好身體。至於讓那些人付出代價——”

她的目光凜然一厲:“就算陛下不說,我也會去做的。先讓制舉糊名取士圓滿落幕,隨後自有他們好看!”

李治向來放心媚娘的辦事手腕,在得到這句應答後,終於面色稍霽,也緩緩脫力地松開了手。

在床邊不遠處的李清月可以看到,李治做出的這個舉動裏,仿佛既有因為李弘病逝而導致的心氣更喪,還有一種近乎全權托付的放手。

倘若朝臣也在此地的話,就不難發覺,他已越發不像是一個大權在握的帝王了。

而更為鮮明的是,在這位李唐天子倒下去的時候,他的前一個繼承人剛剛過世,後一個繼承人則還遠遠不到能夠立住的程度。

不過沈浸在李弘過世陰影之中的李治,顯然不會留意到這樣的一出此消彼長。

再度發作的頭疼讓他不得不在這個元月尾聲、科舉將至之時,重新將朝政大權全部交托給了天後。

距離他上一次做出這件事,才過了短短三四個月。

所以當李清月在隨後抵達含涼殿的時候,就發覺門下省已又將文書全部送到了這裏,在案臺上堆積了不少。

而她再細看下去,又見母親的桌案上還有一樣東西。

那是一張張被重新拼湊起來的紙,在桌面上重新組合成了它被箭矢撕裂之前的狀態,足夠讓人大略看清它原本的樣子。

其上寫有一個對李清月來說並不陌生的名字。

洛陽元氏,元希聲。

在她此前途經洛陽的時候,曾經和對方有過一面之緣。

在元義端的介紹之中,他這位族侄的天資著實不低,便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候選駙馬的名單之中。

此外:今年十一歲的元希聲也正符合李清月給李治提的要求:她所要選擇的駙馬,最小可以下放到在四年之後達到成婚的年齡。

這是個完全卡著底線的人選,也有著比其他參選者更為合適的身份。

“你阿耶的意思是,襄王追封太子,以國喪相待,你選駙馬的結果可以對外通報,但這個訂婚之事就先再往後推遲一些了。”武媚娘說道。

她朝著進屋來的女兒看去,不知該不該說,李治的偏袒不公道真是體現在了方方面面。

比如說,在他醒來的時候,他就完全忘記了在他昏倒之前的另外一樁事,若非武媚娘在他睡下去之前多提醒了一句,他可能都要將其徹底拋在腦後了。

但就算被提醒想起,他好像也根本不太在意這最後的人選,仿佛李弘的過世已經占據了他的全部心神。

李清月倒是沒甚所謂:“反正這出選駙馬到底是因何而起,阿娘和我都很清楚,只要能夠達成目的就好,何必去管這個過程呢?”

她順勢在武媚娘的身邊坐下,繼續說道:“說句實話,若非阿娘有意問鼎那個位置,在我之後還當有人作為策應繼承,我大可以選擇像是卓雲一般行事。前幾年,她在西突厥部落中選出了個五六歲的女孩子當做繼承人。我聽她在來信中說過,同歲的孩子裏沒有摔跤能夠摔得過她的,學起中原文字的速度也比尋常孩子快,總比她一個武將面臨被卸任的風險生個親生孩子妥當。”

卓雲的這個選擇顯然很有必要,畢竟雖然大唐武將不多,但盯著她那個北庭都護位置的也並不在少數。

而她沒選擇將兄長阿史那道真的孩子領養在自己的名下,則是出於對西突厥安撫懷柔的考慮。

她笑了笑:“不過現在人提前選出來了也好。洛陽元氏和根基極深的中原世家不同,也已在阿娘麾下效力多年,在定下了人選後,讓元希聲在眼皮子底下成長,還能防止不少禍端。若是出了點什麽意外,那洛陽是阿娘多年經營之地,也能盡快發現。”

就像她和李治所說的那樣。若是選出了個不合心意的怎麽辦?

直接將人換了就是,多簡單的問題。

這件事的主動權,從頭到尾都掌握在她的手裏。

至於這拖延出的四年時間,可足夠她做很多的事情了。

“希望他能如你所願吧。”武媚娘拍了拍女兒挽住了她胳臂的手背,轉頭就對上了她比之平日裏更顯殷切的眼神,忽然又覺心中一軟,“你不必擔心我。”

李清月搖了搖頭:“不是說您能在今日就繼續處理朝政要務,我便可以不擔心的,有些話,該說還是得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裏。”

“天皇陛下因為前太子過世而病倒,有太醫圍著他團團轉,有朝臣和宗親對他的安危慰問,也有現任的太子一直守在他的病床前頭,但阿娘呢?若非要說的話,您對皇兄的關心一點不少,也是您十月懷胎生下來的。”

在生下這個孩子的時候,武媚娘還正處在昭儀的位置上,距離能夠真正執掌自己的命運,還有著相當遠的距離。

可以說,正是這個孩子見證了她一步步走上巔峰。

就算他終究沒像是另外一個孩子一般,極其堅定地站在了她的背後,也因為無能,險些變成一把刺向天後的利刃,現在人都已經死了,還是以這等狼狽的方式在被驅逐出關中後病死,做母親的又如何有可能毫不心疼呢。

武媚娘聞言恍神了一瞬,喃喃道:“是啊……”

在之前意欲廢黜太子的時候,她確實已經意識到,李弘和她之間的母子親情,已因為很多東西被沖淡,到了全不似十多年前純粹的地步,但這個被送往襄州的孩子也並非從未存在過。

李素節貿然回京,牽扯進政治風雲之中,險些牽連到蕭妤和她的兩個女兒,都在死後讓蕭妤病了一場,她又怎麽可能做到對李弘的死訊無動於衷。

“幸好,還有你在我身邊。”

這只握住她胳臂的手一如她昨日開弓一般有力,也讓人下意識地覺得,哪怕這一出出的消息都來得何其意外,終究有人始終站在身邊,將她放在前頭,便有了迎接任何風雨的底氣。

何況,她自己也並非接受不了這樣的噩耗。

在母子分道揚鑣的那一刻,有些事情就已經註定了,只不過是來得早晚有所不同而已。

武媚娘平覆了幾分情緒,開口道:“你放心吧,我不會因為這個改變之前的想法,也不會因此停下我的腳步。”

“弘兒的那封信,確實讓人感觸良多,我也很慶幸,他到底沒在臨死前活成一個怨天尤人的樣子,但——我從來不是因為他的無能,才選擇自己往前走出一步的。”

所以李弘在臨死之時做出的改變,和他對李賢所寄予的希望,都不會讓武媚娘出於愧疚的情緒,重新嘗試去培養李賢,放棄自己那個想要顛覆李唐江山的計劃!

這便是她的決定。

若是她真的想要停下來的話,當然是前者容易太多。

畢竟,就連李治如此明白她是什麽樣的人,都從不曾想過,她的膽子能夠大到這個地步,更不曾想過,安定也有承襲江山的機會。

那當真是太難了。可她依然不想認命,也不想被人永遠框定在天後的位置上。

那麽她也當然不會因為李治在看到了她和安定的“退讓”後態度有變,將更多的權力挪交到她的手上,就覺得,這是自己對於李治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便願意重新做回李治背後的那個人。

她不會退的!

無論是為了她還是阿菟,又或者是為了天下之人,她都不會退。

“我或許真的合該去爭那個位置。你看,我一邊為弘兒的過世而覺悲痛,一邊又在想,他的故去會不會也是在給我帶來新的機遇,也算我沒有白白栽培他一場。”

李治更進一步交出的權力,他對世家意圖加大動手力度的方針,都顯然是能讓武媚娘更快聚攏人手,也讓時局順著有利於她方向發展的條件。

在這樣的滔滔大勢面前,李弘之死所帶來的痛苦一時之間也被沖淡了不少。

她再度對上了女兒的眼睛,見裏面的神色一如往昔,出聲問道:“你好像並不意外?”

李清月一臉認真地作答:“從阿娘能夠提出那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開始,我就知道,您絕不會讓我失望的。那麽尋常家庭的關系就不能成為桎梏住您腳步的東西。您的表現也絕不能被輕易以無情來界定。”

若非要說的話,都沒人敢當面對著李治痛罵他處死李忠和李素節是無情吧?

“而且……”

李清月掛在了武媚娘的身上,也不知道是在認真還是在開玩笑地說:“我不擔心還有一個原因的。我是什麽性格您又不是不知道,總之,阿娘要是因為皇兄的緣故突然撒手不幹了,我就直接將您和外祖母一起打包帶出長安,然後興兵反了。到時候您賊船都上了,總不能反悔吧?”

武媚娘無語:“……說正經點。”

“好吧,我說正事。”李清月換上了說正事的口吻,“眼下長安城中因天皇抱病,前太子過世加之科舉將至而局勢動蕩,阿娘既已有了決斷,那自然還是居中主持大局為好。”

她隨即坐起了身,鄭重其事道:“我去襄州,親自將皇兄的遺體接回來。”

這便是給這位已故的前太子最後的體面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