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2章
深秋寒涼。
匆匆自殿外行來的天後, 好像在於夜色中穿行過蓬萊宮的時候,在衣衫之上披了一層月華白霜,也夾帶著殿外帶來的寒風, 但那雙眼睛裏流火似金的鋒芒畢露,卻要遠比此前的任何時候,都要來得分明。
伴隨著這個問題的, 更有一種有別於此前的氣場。
如果說在此前的還朝獻俘之中,李清月看到的還只是天後的威嚴一步步壓過天皇, 那也終究還只是在“後”的位置上。
可在此刻,就算她並未身著朝服, 就連身上的裝飾都因已經入夜而大為削減, 也無法掩飾住一種悄然生發的……
君臨天下之態。
李清月的心中猛地一跳。
這絕不是個毫無緣由就會被阿娘直接問出口的問題。
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匆匆趕來的場合之中。
以她對母親多年來的了解,她並不難發覺,在她的眉眼間還有一種掙脫了桎梏的煥然之色, 以及一份不知道該不該稱之為破釜沈舟的決絕。
她變了。
如果非要用唯一不會出錯的一句話來形容她此刻的表現,恐怕也只有這樣的三個字。但顯然, 那個被拋出來的問題遠不只是這樣的分量。
李清月慢慢找回了自己被這突如其來一問打破的從容,開口回道:“他不會讓我做大唐的儲君, 阿娘你是知道的。”
這是一句並不出錯的答案。
李治當然不會立一個公主為儲君,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李唐的皇權評判標準之下,公主與皇子從來都不是對等的。
當年她的熊津大都督官職需要由母親來促成,她出征吐蕃的機會需要自己爭取得來,她為大唐征戰多年都險些面臨被剝奪軍權的危機, 她……
全都看得明明白白。
在官職委任中尚且如此, 在立儲之事上更是如此。
哪怕李弘已經從太子的位置上被趕了下去, 蕭妤所生的李素節被宣判了死刑,但李治還有李賢, 還有李旭輪這兩個天後所生的兒子,還有一個雖無存在感卻還活著的杞王李上金,甚至還有李唐若幹宗室之後,恐怕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輪到一個公主。
比起發覺女兒要比兒子更有可能繼承大統,比起李治忽然良心發現地有了父愛,李清月更樂意從真實的角度審視今日的局面,也並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他絕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武媚娘擡起了唇角:“對,他不會。就算你有平定八方的功勞,文武雙全的才幹,他也只希望你如同平陽昭公主一般,如你當年所做的那樣迎入淩煙閣,就已再無其他了。可我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所以在今日又問了一次,但最終得到的還是一個否定的答案。”
李清月瞪大了眼睛,沒想到她會緊隨其後地說出這樣的一句話來。
在心中覺得女兒有這個繼承大統的資格,和真正將其說出來爭取,完全是兩碼事。也讓她愈發確定,阿娘今日所來沒有那麽簡單。
“說實話,他的答案讓我很失望。”
武媚娘愈發不掩目光銳利:“阿菟,你應該知道我在失望什麽。”
李清月重重地點了點頭。“我知道。”
在這並無旁人的母女目光交錯中,有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多加言語來說。因為置身這大唐政治風雲的頂端,她們有很多東西是完全相似的。
天後因為天皇病弱和對世家的不信任走上前臺,擁有了二聖臨朝的資格,將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世手段推行出來。
安定公主因為大唐核心將領的匱乏、天皇對番邦武將的不信任執掌軍權,擁有了開府定邊的權柄,先後在大唐的東西邊境征討不臣。
但在天後關於大唐繼承人的試探中,安定公主被以一種近乎無理又輕忽的語氣剝奪了資格,仿佛她所立下的功勞都不過是因為皇權對她的破格賜予,也隨時可以將其收回,而不是將她當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流砥柱。
她站在朝堂上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尊稱她一句大將軍,地位甚至比起尋常的宰相還要更高,就連封地都已比此前的任何一位公主要多,看起來當真是威風八面,風光無限,但若細究起來,她從來就沒有和皇子被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比較。
寸功未立的李賢可以因為聰慧成為揚州大都督,大將軍。
彼時年僅七歲的李旭輪可以成為單於大都護,遙領東突厥之冠。
而李清月卻需要去拼,去搶。
可只怕在天皇的心中,倘若她不是自己的女兒,她根本就沒有資格走到這一步!
安定公主如此,天後又何嘗不是如此?
李治縱然不曾親口說過,也絕不可能這樣去說,武媚娘卻能自安定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寫照。
她為穩固李唐江山所做出的種種貢獻,為陛下在前臺操持政務抵擋風雨,其實和那些希望她下臺去的臣子所說的一模一樣,那歸根到底,也不過是陛下在無人可選之時的權宜之計。
倘若陛下身體康健,她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倘若王權易主,皇子登基,她總有一天要將權力交還回去。
這就是今日的事實。可武媚娘一點也不喜歡這個破格之中“於國事無害”的評價!
只因這其中到底有多少固有規則的壓制,又有多少權衡利弊之下的順理成章,又有多少天皇對於收回權力的自信,她都在李治的那一句“說笑”和“那又如何”中聽了個清清楚楚。
她憤怒的並不僅僅是女兒的付出,在李治這裏永遠不可能得到對等的獎勵,也憤怒的是自己的天後之名,根本沒有表面上的榮耀。
看起來她已站在了與天皇並肩,一人之下的位置上,實則她的身上始終還有一條枷鎖被系在李治的手中,讓他能像是不容置喙地提出立李賢為太子一般,將她現在所構建起來的一切東西都給收回去。
所以在那出回返寢殿的思量中,她心中野火燎原的情緒難以避免地將她推去了一個答案——
她想在真正意義上執掌自己的命運。
長孫無忌不敢做這件事,既想要權力又想要和外甥之間表面的親情,以至於直到如今都還是在大唐史官筆下記載的亂臣賊子。
她卻敢做!
也敢在看清這座黃金囚籠的下一刻,選擇走到它的外頭去,將自己的第一步付諸實踐。
她定定地看著面前這個最得她心意,也跟她最是相似的女兒,繼續說了下去:“你知道就好,所以我說的,不是你阿耶的儲君,而是我的儲君。”
這才是她今日真正要對著女兒問出的話。
在這一刻,她的腦海之中除了閃過了李治那張虛弱蒼白又理直氣壯的面容之外,還閃過了很多的東西。
大唐定鼎中原之前數百年的禮崩樂壞,確實沒有什麽“魏晉風流”可言,卻也無形之中讓人有了一個變化,那就是在知道這皇位輪流做的“傳統”之後,說出奪位這樣的話來,要遠比此前容易得多。
何況,她身為天後,動輒調用天子印璽,便遠比任何人,都離那個位置更近。
武媚娘唇角的笑容越來越盛。
明明是在問出是這樣一個嚴肅至極的問題,她目光之中的勢在必得卻愈發破繭而出,“阿菟,你之前敢在我的面前,說出不想讓弘兒坐在太子的位置上,敢向我控訴你阿耶的不公,又敢不敢接下這一句呢?”
這不是尋常人能有膽量做出的事情。
畢竟,光是那“我的儲君”四個字,就已將劍指李唐皇位的豪氣崢嶸給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離經叛道到了極點。
但凡讓此事消息外洩,一個密謀篡位的罪名總歸是沒跑的。
可她又必須有此一問。將這句石破天驚的話,第一個就對著這個十七年間心意與共的女兒說出來。
在意識到,自己唯有越權奪位才有可能讓權力真正把控在自己手中的那一刻,武媚娘心中所想的,絕不僅僅是拿到權力本身而已。
若她想要的只是權力,那她完全可以在天皇在被長子氣成今日這個樣子的時候,在這段夫妻關系終於因為權力的排他性而無聲有隙的時候,出手讓李治的病癥惡化下去。
到時候,就算李治真要讓賢兒接替兄長成為太子,既然這個兒子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打磨,根本不可能鬥得過她這個天後。
她以先帝欽定的輔佐者身份,在新一任天子繼位之時繼續攝政臨朝,同樣能達成這樣的目的。
但太後和天後的臨朝稱制、攝政代理有什麽區別嗎?那依然是一種不曾脫離開父權的恩賜,與她想要的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權力大相徑庭。
固然這份非同一般的妄想勢必會遭到李唐上下的瘋狂反對,甚至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統一的局勢全盤崩塌,她也想要去這麽做。
她能,那就去做。
但比起天下各州官員層層反對,在天下百姓先遭天災後遭人禍中殺出重圍,她不如再為自己選定一個最好的幫手,也是一個最好的繼承人,用一種結盟之後的內外合作之法達成這個目的。
這問題與她此前的話相互應和,又分明還有另外的一句話潛藏其中——
李治囿於禮教成見與男女尊卑,不敢也不許安定成為繼承人,她卻敢用!
就看,她的女兒是不是也如她一般有這樣的膽量,打破這個枷鎖!
……
這當然是一種冒險。
寢殿之中的燈燭,雖是因天後臨時到訪而被倉促點上的,但這絲毫也不影響她在對著女兒說出這幾句話的時候,看清她有何種表現。
倘若她看到安定自覺自己一朝為李唐的公主,就要繼續忍受著宗法制度下的子女歸屬,忍受著一次次與功勞不對等的封賞,成為天皇手中的一把利器,那麽她便要即刻重新審視這段母女關系,將之前所冒的風險都想辦法平覆下來。
但她也無懼於這樣的危險。
既要取而代之,就勢必要走一條荊棘滿道、亂石嶙峋的路,若是連這一個最有可能拉攏到手的盟友都不敢去嘗試著拉攏到手,她還談何往後。
反正在她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就沒有了猶豫的資格!
好在,她應該沒有賭輸。
此刻並無旁人打擾的四目相對中,阿菟的神情裏或許有一個瞬間寫滿了不可置信,卻絕不是一種覺得母親不該有此大逆不道想法的震驚。
如果非要說的話,那是一種既有驚又有喜的回應,絕不是逃避或者抗拒。
但大概她都沒想到,此刻的情況還要比她想的更好一些。她的這個女兒,何止沒有在這個問題面前退避,甚至早都盤算起怎麽將母親托舉上皇位了。
與其說她是在驚詫於阿娘的反骨,還不如說她是在驚詫,阿娘這份真正想要由自己當權的想法,居然會出現得這樣早!
早到並未等到如同歷史上一般先有李賢坐上太子之位,和天後之間相互較勁,早到並沒有先後更換李顯李旦為皇帝,在十多年後才生出自己接下位置的正式決斷。
也早到——
讓人好生熱血沸騰!
自面前之人的臉上,李清月看得出來,這不是一種沖動之下的過激表現,而是一個早已在風雲中磨礪成熟的政客,終於在十年磨一劍的履行皇後義務後,讓這把劍為自己而鳴。
仿佛在打破了那層含糊的面紗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在變得清晰明了,這才讓這種轉變看起來不曾有所預兆,卻又好像早已有了種種暗示。
面對著這樣一張豪情激蕩的面容,李清月只覺那種歷史的浪潮回蕩在她的腦海中,讓她險些沒能聽到自己回答的聲音。
但她又是何其果斷地,說出了這樣一句答案:“我敢!我為什麽不敢!”
她當然敢。
李清月甚至往前走出了一步,像是在對著母親的並肩作戰邀約,做出一個最為直接的回應:“我自信自己有這個本事做好皇帝的繼承人,可阿耶覺得我不成,我也不想交出權柄、泯然眾人,那我只剩下了兩條路可走,要麽就是直接謀權篡位,要麽就是讓能立我為繼承人的人登上皇位。”
“可我難道不明白嗎?若我想要效仿太宗皇帝,來上一出玄武門之變,我絕不可能得到這樣上下一心的支持。”
這和李治從不考慮她為繼承人,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阿娘,你知道嗎,我等你這句話好久了。”
武媚娘目光微動。
李清月這話一出,又何嘗不是給她帶來了不小的驚嚇。
只是當安定後面的那句話說出的剎那,這些驚訝詫異的情緒都遠比不上她的心緒震蕩。
“一人獨行,何如積石成山,同迎風雨啊。”
既然兩個人都清楚,她們真正想要的權力,不可能被從其他人那裏得到給予甚至是施舍,只能自己創造出新的秩序,那麽繼承李唐王朝就比不上重建新朝。
又既然何其有幸的兩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麽便再沒有一種結盟,要比母女之間的傳承更為緊密。
對於李賢和李旭輪來說,他們自有辦法從李治的手中拿到權力,便不會明白,為何母親已經有了父親分出的天後大權,還會想要再往前更進一步,甚至走到意圖顛覆李唐江山的這一步。
而對於李清月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
“是啊。”武媚娘感慨又不無欣慰地看著面前的女兒,“我有你同行,便是積石成山的第一步了。”
只不過,她的這個繼承人是不是有點太過跳脫了……
武媚娘一頭黑線地看到,她這句回應剛剛說出,李清月就快速朝著一旁的書桌走去,從那裏取來了紙筆,重新走回到了她的面前。
“阿娘,你前面說他拒絕您提出的提議,具體是怎麽說的?我先把這個賬給記下來,之後好好來算算。”
武媚娘無奈:“……你認真一點。”
“我很認真的,”李清月像是小時候一樣咬著筆桿,一臉嚴肅,“識人不明,剝削忠良,這可是能當起事口號的。”
放在後世史官筆下也得多寫幾筆,以表掀翻朝綱的正統,她現在這個,大概可以叫做積累寫作素材了。
雖然等到真正落筆的時候,武媚娘看到李清月寫在紙上的字又分明不是控訴李治,而是威望、民心、人手、造勢幾個大字。
“阿娘為阿耶執掌朝政多年,在威望上無需多說,此次又有對抗世家潮流,提出在科舉之中采取糊名制,若能將其貫徹到底,再將此前的廢太子同黨逐一打擊,肅清朝堂局勢,在朝野之間的威望必定遠勝此前。”
“民心也無需多說,此前阿娘力勸農桑、撫恤災情的種種表現都堪稱卓越,再加上我這裏的宣州稻、南海棉以及遼東所出農肥,正在災情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若要圖謀自下而上,也未嘗不可。”
“造勢也並不難。龍朔元年的神龍吉兆出自我手,如今我手下工匠人才濟濟,連帶著炸藥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數道瓶頸,若要制造改朝換代的跡象,能辦到的事情不在少數。阿娘若是想要天上飛個彩鳳可能有點難,但要弄出什麽山崩石現,水落石出這樣的戲碼,我絕對能搞得定。”
李清月頓了頓,提筆在“人手”上點了點,“反倒是此事,麻煩當真不少。我說的人手,是能夠在朝堂上占據一定地位,也願意支撐你我發動政變的人。”
“說句難聽的話,別看此次更替太子,左相閻立本、右相劉仁軌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尤其是後者還是我的老師,但阿娘的這句話問到他們的面前,得到的必定都是上報天皇的結果。”
武媚娘敏銳地留意到,李清月將話說得直率,可在說到“老師”二字的時候,她那侃侃而談的聲音還是難免有了片刻的停頓,幹脆伸手攬住了她的肩膀,權當是對她的安慰。
李清月偏過頭來,扯出了一個笑容:“阿娘不必擔心於我,就事論事而已,反正非要說的話,就算是匭使院這個直屬於您的部門中,也未必是人人都支持於您。畢竟,相比於改朝換代的不確定,他們既然能在大唐治下得到升遷的機會,又為何要去冒這個風險呢?”
“恐怕只有那些完全依托於你我的將領和官員,或者是那些原本沒有機會成為官員的人,才會願意先一步走上這條道路。”
比如說那些宮中的女官,比如說文成公主這個西藏都護、宣城公主這個松漠都督,比如說許穆言、馬長曦這些踏足前朝的女官,比如說阿史那卓雲、龐飛鳶、黑齒常之、欽陵讚卓這些將領。
比如說那些行將自科舉糊名中選出的寒門子弟,若能在沒有得到立足朝堂資本的時候便被拉攏在手,或許還有希望成為對抗李唐皇權的棋子。
再比如說那些現在還在四海行會之內的後備役。
她們如今既有手藝傍身,也在同步推進著學業的研習,退可以繼續積攢財富,進可以成為地方胥吏,甚至是朝堂官員。
也唯有天後與安定公主當政,她們才有可能走上與之前迥然不同的人生。
“不過好像也不用如此悲觀。”李清月篤定地評價,“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兵權和將領,府兵的效忠也要比官員的效忠容易一些,所以就算到時候會出現李氏宗親的大規模舉兵反對,也有足夠的人手將其壓制下去。”
“長安城內,像是涼國公和姜相這樣的將領肯定是要先控制起來的,以免讓他們有內外策應的機會。”
“至於輿論攻擊就更不用擔心了。我有過對付新羅和吐蕃的經驗,再多找幾個地方積累積累素材,總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辦法。”
武媚娘已經聽沈默了。
李清月總算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身旁之人的表情變化:“阿娘,我說得不對嗎?”
“……你不是說得不對,你是太過熟練了一點!”
她現在有點相信,安定之前說的那句“等她很久”,確實不是一句被她隨口說出的話,而是事實。
李清月無辜回道:“那我這將軍做到這個地步,總是要擔心一下出意外的,多做點準備也不算出錯。”
萬一真到了需要發動兵變方能保命的地步,也得有相應的措施緊跟上來。
“阿娘,”她的眼睛在燭光中閃動了一瞬,“其實我很高興這些準備能夠派上用場。”
也很高興,她會是第一個聽到阿娘抒發心志的人。
君權與父權的傲慢,讓李治在跟李弘以這等方式激化了矛盾又彼此離心的同時,完全不曾想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這樣完成了新的結盟。
更是已開始朝著這個劃時代的計劃邁出了努力的一步。
但大概就算是發起這項計劃的武媚娘也很難說清楚,在望向這雙神情堅定的眼睛時,她心中到底有多少觸動。
在努力平覆了幾分情緒後,她方才繼續開口道:“其他的計劃都可以先晚一點做,在明年開春之前,我們必須先完成三件事情。”
或許是因為那個不可對外言說的目標已在母女之間達成了默契,當武媚娘重新回到寢宮中拿起那方天後印璽的時候,先前的反胃感覺已被平覆了許多。
她慢慢地提筆,開始寫下一道道詔令。
開春正是此次制舉的時間,行將陸續抵達長安的學子不在少數。
她既要奪權上位,就不能讓這些學子覺得,天皇為了能讓取士公平,甚至親自廢了自己的兒子,有此等大義滅親之舉,乃是對他們莫大的恩賜,而必須讓他們覺得,這既是天後提出的創舉,此次通過科考的士人就該當被稱為天後門生。
在對考生的接待、登記、選拔之中,都必須是由她安排的人。
那封聯名上書的名單人物不能一口氣全部發落,讓朝堂一空,但也正好讓這些人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被排除在考官之外。
同時她需要借著士人雲集長安的時候,將銅匭上書的另外兩匭開放,再進行一次造勢。
這是第一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件,便是對廢太子殺許王之事的收尾。
安定已將這件事做了個開頭了,便由她繼續做下去也無妨。
自許王宅邸中搜羅出了不少長安方向送來的信件,正是出自蕭妤之手,其中不乏讓他千萬莫要涉足朝政的良言。
而從許州調查得來的消息,許王之所以會插手於太子上書一事,完全是出自有心之人的挑撥,而非蕭昭容所為。
安定公主親自前往禦前,為宣城公主、義陽公主求情,希望許王李素節的罪名不要波及到他的姐妹與母親的身上。
所以當十一月的尾聲,李素節與蕭德昭被一並處死於長安的時候,李素筠和李下玉並未因此而遭到貶官的懲處,反而對松漠都督請求回京的上書做出了同意的批覆。
“我阿娘病了一場。”李素筠踢著腳下還未被掃開的落雪,輕聲說道,“她雖然知道素節不孝,還很是愚蠢地給人當了棋子,但畢竟是她的孩子。”
“也是你的兄長。”李清月出聲回道。
“是。我既怪他毫不將我和阿姊的前途放在眼裏,又覺得他在今日丟了性命,實在是讓人唏噓。”李素筠嘆了口氣,“不過說起來,這也真算是兩敗俱傷了。聽說襄王剛離開長安就病倒了?”
李清月朝著她的臉上看去,發覺她雖未曾親身經歷這段朝堂驚變,卻依然看起來要比此前成熟不少。
大約是因為,李素節死了,她便要更加努力地成為母親的依靠。
“的確如此,但總算天皇沒糊塗到朝令夕改的地步,就算聽說他病了,也還是繼續讓人將他送去襄陽。”
李清月攏了攏身上的披風,笑容不達眼底:“我勸過他了,襄陽是個好地方,而且非要說的話,那裏還是南方,沒有關中這麽冷,何必讓自己情緒郁結,自討沒趣呢。天皇反正是不可能直接將他接回東宮的,否則他一個做皇帝的顏面何在。”
李素筠眨了眨眼睛,不知道該不該說,阿菟方才那句話裏,寧可稱呼李治為天皇都不叫阿耶,實在不像是個尋常的信號。
可這句話,又好像並不適合問出來。
便改口問道:“那既然廢太子沒有被調回來的可能,為何太子的位置還是空懸的?”
李清月心中回道,自然是因為,這是阿娘在開春前做的第三件事。
這一個月裏李治提起過幾次重立太子的話題,都被阿娘給糊弄了過去,但從李治的角度看,天後的表現並不是還在固執己見,甚至和天皇之間存有矛盾,而是在一步步軟化態度,願意聽從他的想法。
總之,在阿娘和她的計劃之中,就算在達成目標之前,李賢還是會被李治立為太子,也絕不能在這次糊名科舉前頭。
以李治想要快速將李賢培養成合格繼承人的想法,難保不會讓李賢跟隨天後辦事,以便先行樹立起名望。
這便與讓這一批士人成為天後門生的計劃有所悖逆了。
至於開春之後,她們還有另外一步棋要走。
只是這些話,現在還不適合向李素筠說出來。
李清月笑了笑:“總是要有一個變動的時間的,否則,要讓那些東宮舊臣如何自處呢?”
“冷靜冷靜,對大家都有好處。”
李素筠疑惑:“是這樣嗎?”
安定應當沒必要說一句瞎扯的話吧?
在這舉目四望中,入冬的飛雪將整座長安城都包裹在了其中,好像也將很多東西都如同冬日麥苗一般藏匿在了雪下。
比如李素節被處決之時流淌在地上的鮮血。
比如天皇與天後,天皇與安定公主的矛盾。
也比如那些士人重新歸於寧靜的情緒。
但就像冬小麥在開春行將重新生發破土,這些情緒好像也不過是稍縱即逝的冷靜,很快就會在明年春日以一種更為洶湧的方式卷土重來。
李素筠剛想到這裏,忽然瞧見李清月已一步不停地往前走出了一段距離。
“餵,安定,你等等我!”
在雪地上頓時多出了一道疾走的痕跡,一直朝著遠處的衙署延伸而去。
自後方看去,很快就已只能看見兩道不太分明的黑影。
天穹之上的落雪,也很快將這些痕跡給掩蓋了徹底,化作天地茫茫一片。
……
在關中尚且是這樣,在藏原之上也就更是如此。
文成擁著手爐緩緩行在紫山牧場之時,便覺撲面而來的烈風中混著雪粒,讓人幾乎睜不開眼睛。
但自她擔任西藏都護到如今已有數月,能否讓這些因唐軍進駐而被歸入治下的藏民聽從教化,這第一個冬天尤為重要,她便不得不親自走這一趟。
何況,縱然安定彼時擊退了吐蕃大軍,讓吐蕃龜縮於衛藏四如,在冬日到來之前,那頭又有了新的變化。
按照從藏原腹地撤出的探子所說,安定那個挑釁的“戰書”讓芒松芒讚氣得吐血,在回返布達拉宮後,身體也一直不太見好。
或許是因為噶爾家族之事,芒松芒讚有必要緩和與朝臣之間的關系,幹脆效仿大唐的天皇,將一部分管理衛藏四如的權力交給了赤瑪倫。
想到那個膽魄遠比芒松芒讚大得多的王妃,文成自覺自己既有戍守邊防的職責,便必須打起精神來。
也便是在此時,隨同她一並出行的唐軍侍衛忽然聽到她出聲:“你們看那邊,是不是有個人。”
在這茫茫風雪之中,能見度實在是低得嚇人,但這並不妨礙遠處的一道黑影落入了文成的視線之中。
她起先還以為,那只是一匹在外奔行的野馬,被寒冬的冷意所迫,不得不前來人類的駐地尋求幫助,可再仔細看去,她便發覺,在那馬背之上分明還有一道不正常的隆起,仿佛是有人正掛在馬背之上。
那好像——
確實是個人!
匆匆策馬朝著那個方向行去的士卒很快給文成帶回來了消息,那不僅是個人,還是個只有四五歲的女童!
大概是先前遭遇了什麽不測,有人將她小心地綁在了馬上,希望憑借著戰馬求生的本能,將她帶到能活命的地方。
“她的情況如何?”見營中軍醫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文成問道。
“因為寒冷和饑餓暈倒的,不過情況尚可,而且求生欲應該不小。”
軍醫說話間伸手掰開了這孩子的手,呈現在文成面前的,就是一塊已經被咬了不知道多少口的胡餅。
正是這一點僅剩的口糧,支撐著她來到了此地。
“應該有人保護過她,雖然戰馬上有傷,但她沒有。不出意外的話,再有一陣子她就能醒了。”
軍醫的判斷並沒有出錯。
這個因為毅力和幸運來到此地的女童,到了傍晚的時候便蘇醒了過來。
獲知自己來到了唐軍的營地後,她原本有些麻木的目光頓時亮了起來,“我……我想見安定公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深秋寒涼。
匆匆自殿外行來的天後, 好像在於夜色中穿行過蓬萊宮的時候,在衣衫之上披了一層月華白霜,也夾帶著殿外帶來的寒風, 但那雙眼睛裏流火似金的鋒芒畢露,卻要遠比此前的任何時候,都要來得分明。
伴隨著這個問題的, 更有一種有別於此前的氣場。
如果說在此前的還朝獻俘之中,李清月看到的還只是天後的威嚴一步步壓過天皇, 那也終究還只是在“後”的位置上。
可在此刻,就算她並未身著朝服, 就連身上的裝飾都因已經入夜而大為削減, 也無法掩飾住一種悄然生發的……
君臨天下之態。
李清月的心中猛地一跳。
這絕不是個毫無緣由就會被阿娘直接問出口的問題。
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匆匆趕來的場合之中。
以她對母親多年來的了解,她並不難發覺,在她的眉眼間還有一種掙脫了桎梏的煥然之色, 以及一份不知道該不該稱之為破釜沈舟的決絕。
她變了。
如果非要用唯一不會出錯的一句話來形容她此刻的表現,恐怕也只有這樣的三個字。但顯然, 那個被拋出來的問題遠不只是這樣的分量。
李清月慢慢找回了自己被這突如其來一問打破的從容,開口回道:“他不會讓我做大唐的儲君, 阿娘你是知道的。”
這是一句並不出錯的答案。
李治當然不會立一個公主為儲君,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李唐的皇權評判標準之下,公主與皇子從來都不是對等的。
當年她的熊津大都督官職需要由母親來促成,她出征吐蕃的機會需要自己爭取得來,她為大唐征戰多年都險些面臨被剝奪軍權的危機, 她……
全都看得明明白白。
在官職委任中尚且如此, 在立儲之事上更是如此。
哪怕李弘已經從太子的位置上被趕了下去, 蕭妤所生的李素節被宣判了死刑,但李治還有李賢, 還有李旭輪這兩個天後所生的兒子,還有一個雖無存在感卻還活著的杞王李上金,甚至還有李唐若幹宗室之後,恐怕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輪到一個公主。
比起發覺女兒要比兒子更有可能繼承大統,比起李治忽然良心發現地有了父愛,李清月更樂意從真實的角度審視今日的局面,也並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他絕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武媚娘擡起了唇角:“對,他不會。就算你有平定八方的功勞,文武雙全的才幹,他也只希望你如同平陽昭公主一般,如你當年所做的那樣迎入淩煙閣,就已再無其他了。可我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所以在今日又問了一次,但最終得到的還是一個否定的答案。”
李清月瞪大了眼睛,沒想到她會緊隨其後地說出這樣的一句話來。
在心中覺得女兒有這個繼承大統的資格,和真正將其說出來爭取,完全是兩碼事。也讓她愈發確定,阿娘今日所來沒有那麽簡單。
“說實話,他的答案讓我很失望。”
武媚娘愈發不掩目光銳利:“阿菟,你應該知道我在失望什麽。”
李清月重重地點了點頭。“我知道。”
在這並無旁人的母女目光交錯中,有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多加言語來說。因為置身這大唐政治風雲的頂端,她們有很多東西是完全相似的。
天後因為天皇病弱和對世家的不信任走上前臺,擁有了二聖臨朝的資格,將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世手段推行出來。
安定公主因為大唐核心將領的匱乏、天皇對番邦武將的不信任執掌軍權,擁有了開府定邊的權柄,先後在大唐的東西邊境征討不臣。
但在天後關於大唐繼承人的試探中,安定公主被以一種近乎無理又輕忽的語氣剝奪了資格,仿佛她所立下的功勞都不過是因為皇權對她的破格賜予,也隨時可以將其收回,而不是將她當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流砥柱。
她站在朝堂上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尊稱她一句大將軍,地位甚至比起尋常的宰相還要更高,就連封地都已比此前的任何一位公主要多,看起來當真是威風八面,風光無限,但若細究起來,她從來就沒有和皇子被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比較。
寸功未立的李賢可以因為聰慧成為揚州大都督,大將軍。
彼時年僅七歲的李旭輪可以成為單於大都護,遙領東突厥之冠。
而李清月卻需要去拼,去搶。
可只怕在天皇的心中,倘若她不是自己的女兒,她根本就沒有資格走到這一步!
安定公主如此,天後又何嘗不是如此?
李治縱然不曾親口說過,也絕不可能這樣去說,武媚娘卻能自安定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寫照。
她為穩固李唐江山所做出的種種貢獻,為陛下在前臺操持政務抵擋風雨,其實和那些希望她下臺去的臣子所說的一模一樣,那歸根到底,也不過是陛下在無人可選之時的權宜之計。
倘若陛下身體康健,她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倘若王權易主,皇子登基,她總有一天要將權力交還回去。
這就是今日的事實。可武媚娘一點也不喜歡這個破格之中“於國事無害”的評價!
只因這其中到底有多少固有規則的壓制,又有多少權衡利弊之下的順理成章,又有多少天皇對於收回權力的自信,她都在李治的那一句“說笑”和“那又如何”中聽了個清清楚楚。
她憤怒的並不僅僅是女兒的付出,在李治這裏永遠不可能得到對等的獎勵,也憤怒的是自己的天後之名,根本沒有表面上的榮耀。
看起來她已站在了與天皇並肩,一人之下的位置上,實則她的身上始終還有一條枷鎖被系在李治的手中,讓他能像是不容置喙地提出立李賢為太子一般,將她現在所構建起來的一切東西都給收回去。
所以在那出回返寢殿的思量中,她心中野火燎原的情緒難以避免地將她推去了一個答案——
她想在真正意義上執掌自己的命運。
長孫無忌不敢做這件事,既想要權力又想要和外甥之間表面的親情,以至於直到如今都還是在大唐史官筆下記載的亂臣賊子。
她卻敢做!
也敢在看清這座黃金囚籠的下一刻,選擇走到它的外頭去,將自己的第一步付諸實踐。
她定定地看著面前這個最得她心意,也跟她最是相似的女兒,繼續說了下去:“你知道就好,所以我說的,不是你阿耶的儲君,而是我的儲君。”
這才是她今日真正要對著女兒問出的話。
在這一刻,她的腦海之中除了閃過了李治那張虛弱蒼白又理直氣壯的面容之外,還閃過了很多的東西。
大唐定鼎中原之前數百年的禮崩樂壞,確實沒有什麽“魏晉風流”可言,卻也無形之中讓人有了一個變化,那就是在知道這皇位輪流做的“傳統”之後,說出奪位這樣的話來,要遠比此前容易得多。
何況,她身為天後,動輒調用天子印璽,便遠比任何人,都離那個位置更近。
武媚娘唇角的笑容越來越盛。
明明是在問出是這樣一個嚴肅至極的問題,她目光之中的勢在必得卻愈發破繭而出,“阿菟,你之前敢在我的面前,說出不想讓弘兒坐在太子的位置上,敢向我控訴你阿耶的不公,又敢不敢接下這一句呢?”
這不是尋常人能有膽量做出的事情。
畢竟,光是那“我的儲君”四個字,就已將劍指李唐皇位的豪氣崢嶸給展現得淋漓盡致,也離經叛道到了極點。
但凡讓此事消息外洩,一個密謀篡位的罪名總歸是沒跑的。
可她又必須有此一問。將這句石破天驚的話,第一個就對著這個十七年間心意與共的女兒說出來。
在意識到,自己唯有越權奪位才有可能讓權力真正把控在自己手中的那一刻,武媚娘心中所想的,絕不僅僅是拿到權力本身而已。
若她想要的只是權力,那她完全可以在天皇在被長子氣成今日這個樣子的時候,在這段夫妻關系終於因為權力的排他性而無聲有隙的時候,出手讓李治的病癥惡化下去。
到時候,就算李治真要讓賢兒接替兄長成為太子,既然這個兒子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打磨,根本不可能鬥得過她這個天後。
她以先帝欽定的輔佐者身份,在新一任天子繼位之時繼續攝政臨朝,同樣能達成這樣的目的。
但太後和天後的臨朝稱制、攝政代理有什麽區別嗎?那依然是一種不曾脫離開父權的恩賜,與她想要的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權力大相徑庭。
固然這份非同一般的妄想勢必會遭到李唐上下的瘋狂反對,甚至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統一的局勢全盤崩塌,她也想要去這麽做。
她能,那就去做。
但比起天下各州官員層層反對,在天下百姓先遭天災後遭人禍中殺出重圍,她不如再為自己選定一個最好的幫手,也是一個最好的繼承人,用一種結盟之後的內外合作之法達成這個目的。
這問題與她此前的話相互應和,又分明還有另外的一句話潛藏其中——
李治囿於禮教成見與男女尊卑,不敢也不許安定成為繼承人,她卻敢用!
就看,她的女兒是不是也如她一般有這樣的膽量,打破這個枷鎖!
……
這當然是一種冒險。
寢殿之中的燈燭,雖是因天後臨時到訪而被倉促點上的,但這絲毫也不影響她在對著女兒說出這幾句話的時候,看清她有何種表現。
倘若她看到安定自覺自己一朝為李唐的公主,就要繼續忍受著宗法制度下的子女歸屬,忍受著一次次與功勞不對等的封賞,成為天皇手中的一把利器,那麽她便要即刻重新審視這段母女關系,將之前所冒的風險都想辦法平覆下來。
但她也無懼於這樣的危險。
既要取而代之,就勢必要走一條荊棘滿道、亂石嶙峋的路,若是連這一個最有可能拉攏到手的盟友都不敢去嘗試著拉攏到手,她還談何往後。
反正在她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就沒有了猶豫的資格!
好在,她應該沒有賭輸。
此刻並無旁人打擾的四目相對中,阿菟的神情裏或許有一個瞬間寫滿了不可置信,卻絕不是一種覺得母親不該有此大逆不道想法的震驚。
如果非要說的話,那是一種既有驚又有喜的回應,絕不是逃避或者抗拒。
但大概她都沒想到,此刻的情況還要比她想的更好一些。她的這個女兒,何止沒有在這個問題面前退避,甚至早都盤算起怎麽將母親托舉上皇位了。
與其說她是在驚詫於阿娘的反骨,還不如說她是在驚詫,阿娘這份真正想要由自己當權的想法,居然會出現得這樣早!
早到並未等到如同歷史上一般先有李賢坐上太子之位,和天後之間相互較勁,早到並沒有先後更換李顯李旦為皇帝,在十多年後才生出自己接下位置的正式決斷。
也早到——
讓人好生熱血沸騰!
自面前之人的臉上,李清月看得出來,這不是一種沖動之下的過激表現,而是一個早已在風雲中磨礪成熟的政客,終於在十年磨一劍的履行皇後義務後,讓這把劍為自己而鳴。
仿佛在打破了那層含糊的面紗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在變得清晰明了,這才讓這種轉變看起來不曾有所預兆,卻又好像早已有了種種暗示。
面對著這樣一張豪情激蕩的面容,李清月只覺那種歷史的浪潮回蕩在她的腦海中,讓她險些沒能聽到自己回答的聲音。
但她又是何其果斷地,說出了這樣一句答案:“我敢!我為什麽不敢!”
她當然敢。
李清月甚至往前走出了一步,像是在對著母親的並肩作戰邀約,做出一個最為直接的回應:“我自信自己有這個本事做好皇帝的繼承人,可阿耶覺得我不成,我也不想交出權柄、泯然眾人,那我只剩下了兩條路可走,要麽就是直接謀權篡位,要麽就是讓能立我為繼承人的人登上皇位。”
“可我難道不明白嗎?若我想要效仿太宗皇帝,來上一出玄武門之變,我絕不可能得到這樣上下一心的支持。”
這和李治從不考慮她為繼承人,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阿娘,你知道嗎,我等你這句話好久了。”
武媚娘目光微動。
李清月這話一出,又何嘗不是給她帶來了不小的驚嚇。
只是當安定後面的那句話說出的剎那,這些驚訝詫異的情緒都遠比不上她的心緒震蕩。
“一人獨行,何如積石成山,同迎風雨啊。”
既然兩個人都清楚,她們真正想要的權力,不可能被從其他人那裏得到給予甚至是施舍,只能自己創造出新的秩序,那麽繼承李唐王朝就比不上重建新朝。
又既然何其有幸的兩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那麽便再沒有一種結盟,要比母女之間的傳承更為緊密。
對於李賢和李旭輪來說,他們自有辦法從李治的手中拿到權力,便不會明白,為何母親已經有了父親分出的天後大權,還會想要再往前更進一步,甚至走到意圖顛覆李唐江山的這一步。
而對於李清月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
“是啊。”武媚娘感慨又不無欣慰地看著面前的女兒,“我有你同行,便是積石成山的第一步了。”
只不過,她的這個繼承人是不是有點太過跳脫了……
武媚娘一頭黑線地看到,她這句回應剛剛說出,李清月就快速朝著一旁的書桌走去,從那裏取來了紙筆,重新走回到了她的面前。
“阿娘,你前面說他拒絕您提出的提議,具體是怎麽說的?我先把這個賬給記下來,之後好好來算算。”
武媚娘無奈:“……你認真一點。”
“我很認真的,”李清月像是小時候一樣咬著筆桿,一臉嚴肅,“識人不明,剝削忠良,這可是能當起事口號的。”
放在後世史官筆下也得多寫幾筆,以表掀翻朝綱的正統,她現在這個,大概可以叫做積累寫作素材了。
雖然等到真正落筆的時候,武媚娘看到李清月寫在紙上的字又分明不是控訴李治,而是威望、民心、人手、造勢幾個大字。
“阿娘為阿耶執掌朝政多年,在威望上無需多說,此次又有對抗世家潮流,提出在科舉之中采取糊名制,若能將其貫徹到底,再將此前的廢太子同黨逐一打擊,肅清朝堂局勢,在朝野之間的威望必定遠勝此前。”
“民心也無需多說,此前阿娘力勸農桑、撫恤災情的種種表現都堪稱卓越,再加上我這裏的宣州稻、南海棉以及遼東所出農肥,正在災情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若要圖謀自下而上,也未嘗不可。”
“造勢也並不難。龍朔元年的神龍吉兆出自我手,如今我手下工匠人才濟濟,連帶著炸藥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數道瓶頸,若要制造改朝換代的跡象,能辦到的事情不在少數。阿娘若是想要天上飛個彩鳳可能有點難,但要弄出什麽山崩石現,水落石出這樣的戲碼,我絕對能搞得定。”
李清月頓了頓,提筆在“人手”上點了點,“反倒是此事,麻煩當真不少。我說的人手,是能夠在朝堂上占據一定地位,也願意支撐你我發動政變的人。”
“說句難聽的話,別看此次更替太子,左相閻立本、右相劉仁軌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尤其是後者還是我的老師,但阿娘的這句話問到他們的面前,得到的必定都是上報天皇的結果。”
武媚娘敏銳地留意到,李清月將話說得直率,可在說到“老師”二字的時候,她那侃侃而談的聲音還是難免有了片刻的停頓,幹脆伸手攬住了她的肩膀,權當是對她的安慰。
李清月偏過頭來,扯出了一個笑容:“阿娘不必擔心於我,就事論事而已,反正非要說的話,就算是匭使院這個直屬於您的部門中,也未必是人人都支持於您。畢竟,相比於改朝換代的不確定,他們既然能在大唐治下得到升遷的機會,又為何要去冒這個風險呢?”
“恐怕只有那些完全依托於你我的將領和官員,或者是那些原本沒有機會成為官員的人,才會願意先一步走上這條道路。”
比如說那些宮中的女官,比如說文成公主這個西藏都護、宣城公主這個松漠都督,比如說許穆言、馬長曦這些踏足前朝的女官,比如說阿史那卓雲、龐飛鳶、黑齒常之、欽陵讚卓這些將領。
比如說那些行將自科舉糊名中選出的寒門子弟,若能在沒有得到立足朝堂資本的時候便被拉攏在手,或許還有希望成為對抗李唐皇權的棋子。
再比如說那些現在還在四海行會之內的後備役。
她們如今既有手藝傍身,也在同步推進著學業的研習,退可以繼續積攢財富,進可以成為地方胥吏,甚至是朝堂官員。
也唯有天後與安定公主當政,她們才有可能走上與之前迥然不同的人生。
“不過好像也不用如此悲觀。”李清月篤定地評價,“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兵權和將領,府兵的效忠也要比官員的效忠容易一些,所以就算到時候會出現李氏宗親的大規模舉兵反對,也有足夠的人手將其壓制下去。”
“長安城內,像是涼國公和姜相這樣的將領肯定是要先控制起來的,以免讓他們有內外策應的機會。”
“至於輿論攻擊就更不用擔心了。我有過對付新羅和吐蕃的經驗,再多找幾個地方積累積累素材,總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辦法。”
武媚娘已經聽沈默了。
李清月總算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了身旁之人的表情變化:“阿娘,我說得不對嗎?”
“……你不是說得不對,你是太過熟練了一點!”
她現在有點相信,安定之前說的那句“等她很久”,確實不是一句被她隨口說出的話,而是事實。
李清月無辜回道:“那我這將軍做到這個地步,總是要擔心一下出意外的,多做點準備也不算出錯。”
萬一真到了需要發動兵變方能保命的地步,也得有相應的措施緊跟上來。
“阿娘,”她的眼睛在燭光中閃動了一瞬,“其實我很高興這些準備能夠派上用場。”
也很高興,她會是第一個聽到阿娘抒發心志的人。
君權與父權的傲慢,讓李治在跟李弘以這等方式激化了矛盾又彼此離心的同時,完全不曾想到,他的妻子和女兒會這樣完成了新的結盟。
更是已開始朝著這個劃時代的計劃邁出了努力的一步。
但大概就算是發起這項計劃的武媚娘也很難說清楚,在望向這雙神情堅定的眼睛時,她心中到底有多少觸動。
在努力平覆了幾分情緒後,她方才繼續開口道:“其他的計劃都可以先晚一點做,在明年開春之前,我們必須先完成三件事情。”
或許是因為那個不可對外言說的目標已在母女之間達成了默契,當武媚娘重新回到寢宮中拿起那方天後印璽的時候,先前的反胃感覺已被平覆了許多。
她慢慢地提筆,開始寫下一道道詔令。
開春正是此次制舉的時間,行將陸續抵達長安的學子不在少數。
她既要奪權上位,就不能讓這些學子覺得,天皇為了能讓取士公平,甚至親自廢了自己的兒子,有此等大義滅親之舉,乃是對他們莫大的恩賜,而必須讓他們覺得,這既是天後提出的創舉,此次通過科考的士人就該當被稱為天後門生。
在對考生的接待、登記、選拔之中,都必須是由她安排的人。
那封聯名上書的名單人物不能一口氣全部發落,讓朝堂一空,但也正好讓這些人都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被排除在考官之外。
同時她需要借著士人雲集長安的時候,將銅匭上書的另外兩匭開放,再進行一次造勢。
這是第一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
第二件,便是對廢太子殺許王之事的收尾。
安定已將這件事做了個開頭了,便由她繼續做下去也無妨。
自許王宅邸中搜羅出了不少長安方向送來的信件,正是出自蕭妤之手,其中不乏讓他千萬莫要涉足朝政的良言。
而從許州調查得來的消息,許王之所以會插手於太子上書一事,完全是出自有心之人的挑撥,而非蕭昭容所為。
安定公主親自前往禦前,為宣城公主、義陽公主求情,希望許王李素節的罪名不要波及到他的姐妹與母親的身上。
所以當十一月的尾聲,李素節與蕭德昭被一並處死於長安的時候,李素筠和李下玉並未因此而遭到貶官的懲處,反而對松漠都督請求回京的上書做出了同意的批覆。
“我阿娘病了一場。”李素筠踢著腳下還未被掃開的落雪,輕聲說道,“她雖然知道素節不孝,還很是愚蠢地給人當了棋子,但畢竟是她的孩子。”
“也是你的兄長。”李清月出聲回道。
“是。我既怪他毫不將我和阿姊的前途放在眼裏,又覺得他在今日丟了性命,實在是讓人唏噓。”李素筠嘆了口氣,“不過說起來,這也真算是兩敗俱傷了。聽說襄王剛離開長安就病倒了?”
李清月朝著她的臉上看去,發覺她雖未曾親身經歷這段朝堂驚變,卻依然看起來要比此前成熟不少。
大約是因為,李素節死了,她便要更加努力地成為母親的依靠。
“的確如此,但總算天皇沒糊塗到朝令夕改的地步,就算聽說他病了,也還是繼續讓人將他送去襄陽。”
李清月攏了攏身上的披風,笑容不達眼底:“我勸過他了,襄陽是個好地方,而且非要說的話,那裏還是南方,沒有關中這麽冷,何必讓自己情緒郁結,自討沒趣呢。天皇反正是不可能直接將他接回東宮的,否則他一個做皇帝的顏面何在。”
李素筠眨了眨眼睛,不知道該不該說,阿菟方才那句話裏,寧可稱呼李治為天皇都不叫阿耶,實在不像是個尋常的信號。
可這句話,又好像並不適合問出來。
便改口問道:“那既然廢太子沒有被調回來的可能,為何太子的位置還是空懸的?”
李清月心中回道,自然是因為,這是阿娘在開春前做的第三件事。
這一個月裏李治提起過幾次重立太子的話題,都被阿娘給糊弄了過去,但從李治的角度看,天後的表現並不是還在固執己見,甚至和天皇之間存有矛盾,而是在一步步軟化態度,願意聽從他的想法。
總之,在阿娘和她的計劃之中,就算在達成目標之前,李賢還是會被李治立為太子,也絕不能在這次糊名科舉前頭。
以李治想要快速將李賢培養成合格繼承人的想法,難保不會讓李賢跟隨天後辦事,以便先行樹立起名望。
這便與讓這一批士人成為天後門生的計劃有所悖逆了。
至於開春之後,她們還有另外一步棋要走。
只是這些話,現在還不適合向李素筠說出來。
李清月笑了笑:“總是要有一個變動的時間的,否則,要讓那些東宮舊臣如何自處呢?”
“冷靜冷靜,對大家都有好處。”
李素筠疑惑:“是這樣嗎?”
安定應當沒必要說一句瞎扯的話吧?
在這舉目四望中,入冬的飛雪將整座長安城都包裹在了其中,好像也將很多東西都如同冬日麥苗一般藏匿在了雪下。
比如李素節被處決之時流淌在地上的鮮血。
比如天皇與天後,天皇與安定公主的矛盾。
也比如那些士人重新歸於寧靜的情緒。
但就像冬小麥在開春行將重新生發破土,這些情緒好像也不過是稍縱即逝的冷靜,很快就會在明年春日以一種更為洶湧的方式卷土重來。
李素筠剛想到這裏,忽然瞧見李清月已一步不停地往前走出了一段距離。
“餵,安定,你等等我!”
在雪地上頓時多出了一道疾走的痕跡,一直朝著遠處的衙署延伸而去。
自後方看去,很快就已只能看見兩道不太分明的黑影。
天穹之上的落雪,也很快將這些痕跡給掩蓋了徹底,化作天地茫茫一片。
……
在關中尚且是這樣,在藏原之上也就更是如此。
文成擁著手爐緩緩行在紫山牧場之時,便覺撲面而來的烈風中混著雪粒,讓人幾乎睜不開眼睛。
但自她擔任西藏都護到如今已有數月,能否讓這些因唐軍進駐而被歸入治下的藏民聽從教化,這第一個冬天尤為重要,她便不得不親自走這一趟。
何況,縱然安定彼時擊退了吐蕃大軍,讓吐蕃龜縮於衛藏四如,在冬日到來之前,那頭又有了新的變化。
按照從藏原腹地撤出的探子所說,安定那個挑釁的“戰書”讓芒松芒讚氣得吐血,在回返布達拉宮後,身體也一直不太見好。
或許是因為噶爾家族之事,芒松芒讚有必要緩和與朝臣之間的關系,幹脆效仿大唐的天皇,將一部分管理衛藏四如的權力交給了赤瑪倫。
想到那個膽魄遠比芒松芒讚大得多的王妃,文成自覺自己既有戍守邊防的職責,便必須打起精神來。
也便是在此時,隨同她一並出行的唐軍侍衛忽然聽到她出聲:“你們看那邊,是不是有個人。”
在這茫茫風雪之中,能見度實在是低得嚇人,但這並不妨礙遠處的一道黑影落入了文成的視線之中。
她起先還以為,那只是一匹在外奔行的野馬,被寒冬的冷意所迫,不得不前來人類的駐地尋求幫助,可再仔細看去,她便發覺,在那馬背之上分明還有一道不正常的隆起,仿佛是有人正掛在馬背之上。
那好像——
確實是個人!
匆匆策馬朝著那個方向行去的士卒很快給文成帶回來了消息,那不僅是個人,還是個只有四五歲的女童!
大概是先前遭遇了什麽不測,有人將她小心地綁在了馬上,希望憑借著戰馬求生的本能,將她帶到能活命的地方。
“她的情況如何?”見營中軍醫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文成問道。
“因為寒冷和饑餓暈倒的,不過情況尚可,而且求生欲應該不小。”
軍醫說話間伸手掰開了這孩子的手,呈現在文成面前的,就是一塊已經被咬了不知道多少口的胡餅。
正是這一點僅剩的口糧,支撐著她來到了此地。
“應該有人保護過她,雖然戰馬上有傷,但她沒有。不出意外的話,再有一陣子她就能醒了。”
軍醫的判斷並沒有出錯。
這個因為毅力和幸運來到此地的女童,到了傍晚的時候便蘇醒了過來。
獲知自己來到了唐軍的營地後,她原本有些麻木的目光頓時亮了起來,“我……我想見安定公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