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1章
接旨……
李弘接過敕封他為皇太子的聖旨, 接過讓他以太子身份監國的聖旨,接過天皇隆恩加身的賜福賞物的聖旨,接過賜婚旨意, 卻唯獨沒有想過,會從門下省簽發出這道廢黜太子的聖旨。
當他接下這道殘酷的聖旨之後,他將再不是大唐的太子, 而是一個與皇位再無瓜葛的襄王。
可這等天地驟變、處境翻覆的結果,到底要他如何心平氣和地將其接下來。
安定的那句話更是在剎那間點燃了他心中的全部無措、怨懟與惶恐, 也讓他不知為何忽然想到,他的這個妹妹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不曾喊過他一句太子阿兄, 以至於今日的這句“皇兄”, 說得全無一點遲滯。
太子被廢,也全然不見她為兄長的處境有所擔憂,反而是她隨同閻立本一並前來宣讀聖旨, 為他的結局再行推波助瀾。
憑什麽!
在這一刻,李弘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力氣, 仿佛突然之間就從先前那等體虛無力的狀態中掙脫了出去。
但他不是要端正姿態從閻立本的手中接過那道聖旨,讓他這個皇太子總算以一個體面的方式落幕, 而是試圖朝著東宮之外疾奔而去。
可就連吐蕃名將尚且不會是李清月的對手,李弘的這點垂死掙紮又怎麽可能得逞。
閻立本都還沒反應過來,就見太子……不是,應該說是襄王李弘已經被安定公主扣押在了當場。
“你放開我,我要見阿耶!我何曾納邪說存異端!”
李弘嘗試著掙紮了兩下, 卻始終沒能從這桎梏中掙脫出來。
那張往日尚算儒雅的面孔, 難以克制地露出了悲愴扭曲的神色。
奈何北衙士卒聽令於安定公主, 不會上前解救他。
此地的東宮屬臣早已被太子遭廢的消息打亂了陣腳,恐懼於自己的未來, 不敢上前幫助他。
而負責宣旨的閻立本和出手拿人的李清月更不可能對他有多少憐憫之心。
“你要見阿耶?我看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你有什麽資格去見阿耶,讓他再被你氣倒一次嗎?”
“我沒有想要氣他!”李弘試圖辯駁。
李清月面色沈沈:“那你不會以為,這是你見天子的門路被攔截,有小人進讒、推波助瀾,就能導致你被廢黜太子之位的吧?若真如此的話,我更不能讓你去見阿耶了!”
“難道……”
這話只開頭了兩個字,就被李弘吞了回去。
但李清月聽明白了,他可能真的是這麽以為的。
他覺得安定的到來簡直像是對他此前舉動的報覆。
也覺得阿耶正在病中,參與決策這個廢太子之舉的極有可能是阿娘,那麽這其中便仍有辯駁的餘地。
只是這些話一旦說出便要被記錄在冊,也不過是給他徒添罪狀而已,他又怎麽能說。
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過錯所在,只能少說兩句。
可殊不知,這份迷茫不解的樣子,才是他最大的過錯。
李清月眼神一厲:“廢黜太子乃是國之大事,絕不會是天皇意氣用事所為,若你只以為自己犯的是小錯,希望用追憶父子之情將阿耶給勸得回心轉意,不僅是你自己在癡人說夢,也是小覷了天皇天後。”
“我以為我到東宮之時,你應該已經知道了為何我要在朝堂上反駁於你——因為科舉糊名何止是阿娘提出的創舉,也是切合阿耶心意的變革,可你這個太子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就算了,還為屬臣所拿捏,當庭提出反對,若讓你繼續做這個太子,難道是要我大唐固步自封、自取滅亡不成!”
“一個太子,沒有二十歲的銳意進取,只有七十歲的暮氣沈沈,這成何體統!”
李弘面色一怔。
說話間,李清月的手上又用了幾分力道:“你若是覺得你還有改好的希望,可以做到親賢臣遠小人,那麽當年阿娘將郝處俊驅逐出東宮,為你更換一批東宮屬臣的時候,你為何不改?”
東宮上下並非全然為那些世家重臣所把持的。
她在昨夜認真看過一遍那張抗議科舉糊名的名單,在其中沒見到有些人的名字。
比如弘文館學士劉祎之,比如中書侍郎李義琰,比如……
這些人或許還應該算是合格的東宮官員,信奉的是要讓太子的威勢逐漸越過天後,但他們起碼還有幾分對時局的判定,知道在方今這樣的局面下,到底該不該推行科舉糊名,以契合天皇天後這對掌權者的心意。
可李弘顯然不曾聽取他們的建議,而是放任那些打著為太子助力旗號的家夥,把持了東宮的話語權。
“你若真是阿耶的好繼承人,為何不在他出言訓斥之時就已當即悔悟,知道自己該當做什麽?”
“你若是個合格的太子,為何不在災情之中做出更多的主動應變之舉,為何不知道該當以何種方式讓士卒歸心,反而將手伸到我這兒來,而不是反過來影響更多的官員!”
“東宮屬臣應當是擁戴於你的人,能夠被你所調動的車輿一角,是你溝通天下士人的媒介,不是反過來推動著你做出決定的人。”
“你到底明不明白,你們的關系反了!”
這句話對於李弘來說,簡直有著振聾發聵的力量。
李清月慢慢松開了手。
在這個動作做出的時候,李弘沒有繼續試圖向外跑去,也沒有直接轉身去和安定正面對峙。
方才的奮起“反擊”好像已經將他剩下的力氣完全消耗殆盡,安定的中道攔截更是打岔了這一口積蓄的氣力,以至於他在此刻幾乎是頹然地倒坐在地。
而後,聽著妹妹說出下一句話來:“所以我說,你若當真理解阿耶阿娘的良苦用心,就不該在此時還要去強行申辯。”
李弘神情放空:“是,是我無能去做這個太子……”
他連陛下的旨意都看不明白,又怎麽可能當好太子。
可這個被點破戳穿的事實,卻讓他五臟俱傷,愁苦難當啊。
他的目光幾乎一動不動地望向前方的地面,不敢擡頭去看,周圍眾人在聽了這樣的一出交談後,究竟會以何種方式看待於他。
只有一只手先自閻立本的手中取過了聖旨,遞交到了他的眼前。
“皇兄,襄州不是個壞地方。”李清月收回了先前的訓誡語氣,轉為了略帶關切的聲音,讓在旁圍觀的閻立本終於松了口氣。
“荊襄一帶水陸貿易發達,乃是大唐腹心重地。襄陽山水風物不可勝數,也算養病聖地。皇兄此去若能寄情於山水書畫,放寬胸懷,或許病癥都能不藥而愈。”
上一個廢太子先被送去梁州,後被送去黔州,最後連小命都丟了。
這一個廢太子卻是被送去襄州。而此地甚至曾經在武德年間作為李唐遷都的備選項。
誰若說李弘的這個新去處不是天皇天後愛子情深的表現,那也未免太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她又將手往前伸了伸,仿佛不想再重覆那句話了。
他該接旨了。
再不接旨,那就連這最後一點情分和體面都要保不住了。何必如此呢。
李弘的眼皮顫動,卻在最後還是停在了一片麻木的沈寂,而後慢慢地擡起了手,接過了這道聖旨。
在手握聖旨的那一刻,他又幾乎是難以克制地露出了一副行將痛哭出聲的神情,只是終究沒有落下淚來,而是死死地壓制著臉上的神情,變成一種似哭非笑的表情。
“……臣……接旨。”
他接這個聖旨。
從今往後,再不會有人稱他為太子殿下了。
……
但他是沒哭,當李清月和閻立本踏出此地的時候,卻聽到了在相隔一墻的地方,傳來了一陣陣的哭聲。
閻立本看見身旁這位安定公主腳步未停,卻頗為唏噓地問道:“你說,他們到底是在為這位仁善的皇子落到今日這個地步而哭,還是在為他們自己將來的前途而哭呢?”
他搖了搖頭:“或許,兼而有之吧。”
大唐的權力更疊就是這般殘酷,而李弘顯然沒這個適應其中爭鬥的本事。
這些宮人對他有幾分忠心,在李弘今日的表現中,閻立本能猜出個大概。
安定公主有一句話說得很直白,但並沒有錯。李弘將下屬和他本人的關系完全反過來了。
連他這樣的書畫閑人尚且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太子就更不應該了。
那也無怪乎會落到今日這個被廢黜的地步。
而且怎麽說呢,他一個買畫材買到沒錢的,是真不太能共情這位廢太子的遭遇。
李弘只是因“朋黨”而被廢,在接到聖旨後的不久將會啟程襄州,換一個地方生活,這些原本在東宮內服侍的宮人很可能也會被指派著跟隨,但——
襄州其實是個富庶的好地方,不是讓他們去邊地受苦,哪裏就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
那裏固然不算封地,但以此地數千食戶、租邑補貼親王府,絕不可能短缺吃食用度。
相比於另外一個人,太子的結局也真的已經算很好了。
閻立本想到這裏,有些頭疼地發問:“大將軍,許王那邊不用我去宣旨了吧?”
太子是國之儲君,廢立之事關乎社稷,讓他這個侍中走一趟,確實很有必要。
那許王李素節早都被陛下禁止前來向他請安了,就沒這個必要了吧。
這還是一道,皇帝殺親子的詔令啊……
可惜,閻立本抗拒歸抗拒,現在是陛下病倒了都忍痛下達詔令的情況,他這個左相總還是要承擔一下重任的。
李清月微笑:“還是勞煩左相走一趟吧,我有些別的事情要做。”
“別的事情?”
李清月道:“許王被定以謀逆之罪,天子也已下詔,但有些事情總不能這樣簡單就被敲定。許王宅邸往來書信與物事都該查抄完畢,我需和有司叮囑兩句。宣旨之事就拜托左相了。”
“您也知道的,我和宣城素來交好,我的安東大都護府也不能缺了她那個松漠都督。”
閻立本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頓時明白,這其中分明還有些其他門道。
不過,有些話就不用當面說出來了,否則就像是四海行會的設計一般,平白給自己找了不少麻煩。
所以宮中的事情結束,他便被無縫銜接送到了契苾何力的面前。
閻立本整了整衣袖,問道:“找到許王了嗎?”
契苾何力:“剛得到消息去找,不會耽誤太久的。”
昨日天皇在早朝之上暈厥,太子隨後倒下,根本沒有人會想到,陛下在病發之前的那句話根本不是一句氣話,而他在醒來後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廢太子殺許王的決定。
契苾何力受任把控京中局勢,防止百官被扣押在宮中導致長安生變,那麽關註的也都是官員衙署,不是那些沒能力造成長安動亂的人。
李素節就不在涼國公關註的範圍之內。
他打著回長安探親的旗號從許州返回,卻並無官職在身。所以就算他和東宮之間因為蕭德昭的關系有了往來,也並不在出席朝會的人員中。
不過無妨,他就算沒被扣押在宮城之內,一個親王也絕不可能無聲無息地離開長安。
他必定還在此地,而且能去的地方相當有限。
這偌大一個長安城中,可沒有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沒能第一時間抓捕到人,不過是因為——李素節也感覺到了幾分危機感。
……
所以,他在尋找一條逃命之道。
……
晨起之時的蕭妤剛剛推門而出,就見她那院墻之上忽然滾下個人來,在摔倒於地後,只踉蹌了兩步,便直接朝著她所在的方向疾奔而來。
若非晨光已將他的模樣給映照了個清清楚楚,蕭妤險些就想回身去拿門邊用來防身的那把劍。
可就算沒了抽劍自衛的心思,看清了來人是誰,她依然是驚大於喜。
更不用說,她還清楚地看到,當對方跪倒在她面前,擡起了臉朝她看來的時候,臉上的慌亂無措神情完全無法掩飾得住。
那絕不是一個兒子向著母親請安該當有的表現。
難道蕭妤還能因為兒子身體健壯、有本事翻墻而感到驕傲嗎?
“你怎麽來了?”
李素節可不知道母親在從看到他的身影到認出他的短短時間內,心中已經閃過了無數個推測。
明明已近入冬天氣,他頭上卻分不清到底是熱汗淋漓,還是冷汗涔涔,甚至顧不上將其抹去,就已顫聲開了口:“阿娘……阿娘你救救我。宮城緊鎖,昨日朝會一定出事了。可我……我等了一日,讓人往蕭侍郎府上跑了多次,什麽消息都沒帶回來。”
李素節在將名字簽下之時的躊躇滿志,和得知太子接納了他一並聯名之時的嘲諷自得,都隨著這出未知的驚變變成了泡影。
偏偏最讓人恐懼的東西就是未知。
其他官員能直接在含元殿上得知最新的情況,他卻只能在長安城中收到百官禁足宮中,宮門落鎖城中戒嚴的消息。
這讓他不得不朝著最壞的情況去想。
無論是以天後和安定公主為首的朝堂勢力不能接受太子聯合群臣的請願,決定用更為獨斷專橫的方式來解決此事,還是天皇陛下又有了什麽新的想法,這等扣押百官的情況絕不尋常。
他也終於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他再如何抱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牟利想法,也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
他被驅逐出長安城多年,除了所謂的蘭陵蕭氏母族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一點真正隸屬於他的人脈!
這份投機取巧的舉動固然可能取得天大的收獲,也同時有著莫大的危機啊。
在徹夜未眠後,他終於做出了決定。
他不能再這麽埋頭苦等下去,必須去求救。
李素筠在上個月就已前往松漠都督府赴任,根本不在長安,李下玉吃住都在宮城和太史局,此時也聯系不上。
唯獨剩下的,正是在宮外清修的母親。
可他這一番在情急之下說出的話,卻真是讓人嚇了一跳。
蕭妤面色驟變,也急忙在俯身間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你這話什麽意思?昨日朝會出事與你何幹?還有,你說蕭侍郎……蕭德昭他去找你了?”
李素節的話信息量太大了。再怎麽沒頭沒尾,也不難讓人聽出這其中幹系重大。
蕭德昭上門不可能有好事,所以蕭妤幹脆選擇不見他,但很顯然,她的兒子居然將她多年間的叮囑都給拋到了九霄雲外,還惹出了大禍。
李素節苦著臉,將事情倒豆子一般快速說了出來:“我不想這樣的,但是蕭德昭告訴我,希望我支持太子一起反對科舉糊名,說不定有利可圖,我就來長安照做了。按說昨日的早朝上,應當能有一個結果了,可到現在什麽消息都沒有,連朝臣都沒被放出宮來。我……”
他面色愈發惶恐:“阿娘,我知道錯了,我不該牽涉到這種事情裏面的。可如今事情都已做了,我真的不知道會有什麽結果,我除了來找您,別無門路了。”
他知錯了,真的知錯了。
政治這種東西確實不是他能憑借著利益評估就玩轉的東西。
可現在得先有人幫幫他,才能讓他從困局中解脫出來。
但這個幫字被他說得輕巧,蕭妤卻差點一口氣沒接上來,只覺面前這個根本不是她的兒子,而是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索命鬼。“你不知道有什麽後果你就去做?”
這話說得好生不負責任!
蕭妤不是個傻子,她絕不相信蕭德昭前往許州對素節的勸說,會如他所說的那麽簡單。“這幾年間我給你送來的信中都是怎麽說的,你回長安探親之時我又是如何叮囑你的,你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嗎?”
李素節咬了咬牙,沒能說出話來。
他不敢說,他其實記得的,但是在那一刻,前途榮耀這樣的東西鬼使神差地壓過了母親的忠告,變成了讓他做出選擇的緣由。
可就算他沒說,蕭妤也看懂了。
她慢慢地松開了扶住李素節肩膀的手,面色慘淡地扯了扯嘴角:“你光覺得支持太子是有利可圖,但你為何不想想,哪裏有一個皇帝,會願意看到自己成年的兒子和太子站到統一的陣線去,還是去反對他的主張。”
李素節努力張口狡辯:“可那是反對的天後詔令。”
蕭妤怒道:“你糊塗啊!天後和天皇有何分別!”
她當年就是因為沒能為李治對抗太原王氏而失寵,又怎麽會看不明白當今朝局中的二聖結盟,此前上官儀等人的一出試探,還讓她更為篤定了這一點。
在局外旁觀久了,她還能猜到,為何這條變革會由天後發起而不是由天皇發起。
可偏偏,她自覺自己在信中都已說得很清楚了,再深入說下去那都叫做妄言朝政了,竟還是沒能讓兒子安分守己,好好做個沒有實權的親王。讓他在自以為能夠從中獲利的情況下,直接選擇了隱瞞母親行事。
現在事發之後很有可能招來惡果,他才終於重新想到了她,希望她能讓他脫離困境。
她這是造了什麽孽啊……
前陣子宣城和義陽聯袂而來,跟她說起在吐蕃戰事中的功勞,說起素筠以後就該被人稱為李都督的時候,她還滿心覺得她當年選擇退出,當真是個最為明智的決定,她的女兒在安定的照管下也成長得相當出色。
結果在一兩個月的時間,本以為不可能出現問題的李素節居然會來個橫插一刀。
“你讓我救你?太子有過未必會被罰,可你就不一樣了。”蕭妤後退了兩步,“我甚至要擔心,你會不會連累到你的兩個姐妹!”
“我……”
蕭妤打斷了他的話:“你別說了,我唯一能夠救你的辦法,就是在宮中解禁後直接求陛下將你流放謝罪,但這還得是陛下沒有先一步下定決心要將你鏟除。”
李素節面色青白,難以置信地朝著蕭妤看去:“阿娘……您是在說笑的對吧?”
他並沒有像是李忠一般先在梁州心懷異志,後勾結上官儀謀逆啊,怎麽會到需要被流放甚至處死的地步。
但母親那張臉上少有出現的嚴肅神情,卻以一種無聲的方式在告訴他,怎麽不可能呢?
“素節,你二十多歲了,有妻有子,比當世絕大多數人的條件優渥,就算是天災橫行都沒人短了你的吃喝,你到底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蕭妤一點點地掰開了李素節試圖拉住她的那只手,“貪心不足,只有自取滅亡而已啊。若陛下真的宣判了你的死刑,你支持的太子救不了你,勸你來長安的蕭德昭救不了你,我也……”
“我也救不了你。”
恐怕她唯一能做的,是去求安定公主保住她的兩個女兒。
她已經給李素節爭取到很多東西了,也不是沒給他分析過好歹,那就不能怪她在今日選擇做個冷血的母親,選擇放棄這個兒子。
“你聽到聲音了嗎?”
蕭妤目光怔怔地朝著李素節的臉上看了一眼,不知道這張臉上是不是李唐皇室眾多子弟的縮影,又轉而朝著外頭動靜發出的方向望去。
那裏突然傳來了大批士卒包圍此地的動靜。
只是很短的一點時間,這些士卒沈重的腳步聲就已完全打碎了這片清修之地在晨光中的靜謐,除非李素節在此時背生雙翅,否則絕沒有機會從此地逃脫。
可或許是因為她已經做出了決定,在眼見李素節因為那迫近的腳步聲而兩腿發抖的時候,她並沒有像是小時候他犯了錯一般擋在他前面,也沒有像是當年陛下巡幸九成宮的時候一樣,為他操持好種種裝點門面的行動,而是忽然邁開了腳步朝著正門走去。
“阿娘……”
蕭妤短暫地停住了腳步,回頭朝著李素節看去:“我已經為你做過很多事情了,你總得讓我為你姐姐和妹妹做點什麽吧?”
她伸手拉開了門,對上了外頭南衙府兵領頭隊正的視線。
當閻立本帶著聖旨抵達的時候,就聽隊正向他匯報了兩句蕭昭容的所為。
“她問,能不能給她一個機會求見天後或者安定公主。”
“她應該不是想為許王求情吧?”閻立本打量了兩眼李素節,發覺他好像並未寄希望於母親能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反而是低頭閉目,咬緊了牙關,根本沒有看向蕭妤,仿佛早已放棄了這個希望。
這個閉眼的舉動中,甚至說不上是不是還有些怨懟。
隊正答道:“估計不是。我們要通傳嗎?”
閻立本想了想,走到了蕭妤的身邊,低聲說道:“陛下還在病中,太子又剛被廢黜,天後諸事繁多,應當沒有這個時間見你。至於安定公主,她已讓人往許州去了。你若當真有心的話,等查抄結果送到長安之後再去求見。”
“眼下多做多錯,與其由你來撇清關系,保全兩位公主,還不如用事實說話。”
蕭妤沈默了一瞬,方才難免忐忑的心中終於多出了幾分底氣:“好,多謝左相提醒。”
閻立本說得沒錯,由她來向陛下求情,說李素節的舉動他的妹妹都不知情,很可能並不能起到她想達到的效果。
那句“太子剛被廢黜,天後諸事繁多”險些嚇了她一跳,卻也讓她頓時明白,昨日朝堂之上的風雲遠比她所能想象的還要激烈得多,但這些,應當並未影響到天後和安定公主的地位。
那麽與其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沖到禦前,讓人誤認為她要為李素節求情保命,還不如等安定公主來出手做這件事。
若是安定公主真能不計較素節在今日的添亂舉動,願意保住素筠和下玉——
就算她再欠下對方一個天大的人情,總有一日必定以命相報。
至於素節……
她說是說著不管這個兒子,也絕不會為了救他搭上兩個女兒,在他被南衙府兵拖出去,隔著院墻又傳來了一聲“阿娘救我”的時候,她終究還是沒能忍住落下了眼淚。
她恨這個兒子愚蠢,也怨他的不知足,但那畢竟是她曾經寄予厚望的兒子,也曾經看著他一點點長大。
然而是大唐的主宰不想要這個兒子,是她的母族只當這個孩子是他們利用的工具,仿佛從來沒有人在意過,這個孩子也是有母親和姐妹的。
當所有的聲音都從這片地界上消失的時候,隨侍在蕭妤身邊的宮人看到她依然久久地站在原地。
長安已漸冷下去的日光照在了她半幹的淚痕之上。
乍一眼看去,她的神情好像已再無多少異樣。但若仔細看去的話就會發覺,她已將手牢牢攥緊在了身側。
……
可對於身在蓬萊宮中的天皇陛下來說,他顯然不會在意於這個抓捕李素節過程中出現的插曲。
著令門下省下達廢黜太子的決定,已經完全耗盡了他自渾渾噩噩的病發中醒來後僅存不多的精神,在告知了天後可以遣退眾臣退朝後又已重新睡了過去。
只是病發時候的頭疼欲裂,讓他陷入在難眠的困境之中,以至於不得不用上安眠的藥物才能讓他重新睡下去。
等到他重新醒來的時候,已從早晨到了深夜。
可惜這久睡的休養,好像並沒有讓他的頭疾有所好轉,反而還讓他有種被從半夢半醒狀態中被迫中斷夢境的疲憊。
他聽著身旁的近侍向他傳達今日的情況。
廢太子的詔令已經順利地在東宮和前朝下發。其中在東宮還鬧出了一點動靜,好在最終沒有造成大麻煩。
安定公主和太子的交談也被隨後覆述在了他的面前。有這番解釋在,太子並沒有再強求非要見到君父才肯接受自己被廢黜的事實。
但怎麽說呢,這個沒有鬧到禦前的結果,根本沒法讓李治感覺到欣慰。
李弘在接下詔書之時被安定完全壓制住的狀態,只讓他覺得說不出的丟臉!
真是一點也不奇怪他會被那些東宮臣子操縱把控。
他這個廢太子的決定當真一點沒錯。
若非不乏宮人在前,李治真想再多對李弘罵上幾句,以洩自己多年間栽培無果的心頭之恨。
近侍已繼續說了下去。
說的是前朝的臣子在獲知陛下能夠順利下達詔令後也都已各自歸家,蓬萊宮宮禁隨之解除。但朝堂之上太子將天皇氣到暈厥又隨之被廢,到底會在長安城中和官場上造成多大的波瀾,他們也不敢確定。
至於許王也已經遵照著陛下的詔令被鎖拿下獄,至於何時將其處死謝罪,還需留待陛下決斷。
“天後的意思是怕您後悔做出這個決定,所以……”
“我沒什麽好後悔的,這不是李素節自己選擇的死路嗎?”李治尚且虛弱的聲音不掩冷意,“看看安定的表現,這才是聰明人該有的樣子。”
只是想到安定對著太子說的話,李治又不由有些奇怪,她說的太子朝著她這邊動手,又算是個什麽情況。
不過這問題……恐怕得再晚些去問。
若是太子做的蠢事並不只有駁斥科舉糊名這一件,那他得再做好一點心理準備,以免被氣出個好歹來。
反正太子已經被廢為了襄王,早知道晚知道沒什麽區別。
見李治擺了擺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內侍接著說道:“此外便是——天後向朝臣通傳,明日先由宰相前來紫宸殿拜見陛下,以防您病倒後朝野恐慌。”
“該當如此。”
就算身在病中,也得見一見朝堂要員。
可一想到宰相之中就有攛掇太子行事的混賬,李治又覺得明日可能有的頭疼。
這麽說的話,不如先將有些人頭上那個“同中書門下三品”參知政事的權柄給摘了。
反正理由也已經有現成的擺在面前——言論可以自由,但教導太子不力,顯然是個不小的罪名。
他剛想到這裏,頓覺心情舒暢了不少,也隨即聽到了一道熟悉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而來,不覺神情一亮:“你先下去吧,我有事要跟天後單獨商量。”
那內侍相當乖覺地沒再多說一句話,徑直退了下去。
在這紫宸殿中很快又只剩下了帝後二人。
耳聞武媚娘重新在床邊坐下,李治方才還有些緊繃的神情裏,終於多了點放松:“你都接連操勞兩日了,該當早點歇息的,何必因為宮人告知便匆匆趕來。”
武媚娘回道:“陛下放心吧,白日裏有安定和左相右相協助打理事務,我已抽空小憩過了。雖不如前幾年體魄康健,精神抖擻,但近日波折甚多,總得有人站在前臺將局面穩定下來。陛下若真覺得我辛勞,不如盡快養好身體才是正道。”
這句寬慰讓李治又覺心中一陣和暖,又難免還有一陣感慨,“你看我今日情況,哪裏像是能在三五日中好轉的。”
孫思邈向來是有什麽說什麽的,也並未避諱地告知了李治。
此次他這個怒火攻心的情況,對於他的身體實在大有不利。若是接下來都能放寬胸懷仔細調養,可能還有恢覆到發病之前情況的機會,但若不能的話,對他的壽命必然有所影響。
可靜心休養這種事情,放在尋常百姓家尚且不易,更何況是天子!
他只怕沒這個機會。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在遲疑了一陣後,還是開了口:“媚娘,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僅僅是不能沒有聖人臨朝,也不能沒有儲君。”
武媚娘目光一凜:“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的臉上閃過了短暫的掙紮,最終還是變成了出口之際的語氣堅決:“太子新廢,重立太子雖有可能讓弘兒難堪,卻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他摸索著握住了天後的手,仿佛也是他這個近乎目盲之人握住了能夠支撐住他身形的拐杖。“我想立賢兒為太子,以穩固朝局。”
這個重立太子的決定雖然倉促,但也勢必經過了李治的深思熟慮。
他繼續說了下去:“無論是出於長幼有序的考慮,還是聰慧頭腦,賢兒都應當是首選。他雖多年來不跟兄長相爭,但文采樂理騎射無一不精,他來向我問安之時,我曾將朝堂政務問詢於他,雖稱不上對答如流,也算自有一番自己的見解,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李治篤定地說道:“三年,最多三年,他必定能變成一個合格的儲君。”
他的身體是差,但還不到當場就要殞命的地步。
就算他真的出了事,有天後代行政務的慣例,也能讓朝堂局勢平穩過渡。
之前浪費在李弘身上的時間,都能重新在李賢身上找補回來。
總歸,先給他以名正言順的太子名號,再為他重新組建東宮幕僚,在他那等聰慧稟賦之下,必定能夠有所成就。
而這個繼承人的位置重新落定,也勢必能讓疑心天子會一朝病故的臣子放下心來,免除不少爭議禍端。
媚娘也應當很滿意這個答案的。
弘兒被送去襄陽靜養,並未因悖逆父親而被處決,賢兒接替登臨太子之位,依然是天後所出。總之他是從未有過考慮其他妃嬪所生的子嗣。
可奇怪的是,在他說完那番話後,他並未聽到武媚娘即刻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而是感覺到有一道目光落在了他的臉上。
那雙經由多年磨礪愈發威嚴而從容的眼睛,是李治完全不必親眼見到都能勾勒出來的樣子。但在此刻,她不在審視朝堂風雲,而在以一種與平日有別的方式端詳著他這位天子。
“……媚娘?”
武媚娘終於出了聲:“陛下,非要說長幼有序的話,在弘兒後面難道不是阿菟嗎?”
李治一楞:“阿菟?你在說笑嗎?”
安定又不是皇子,再怎麽考慮長幼有序也不可能考慮她的。
然而幾乎就是在他話音剛落的剎那,他就已聽到了身旁之人不帶一點猶豫的聲音:“多年夫妻,難道陛下覺得,我是會在這等大事上說笑的人嗎?”
她當然不會。“賢兒確實聰慧,但他的聰慧充其量也就是比弘兒更為擅長拿捏人心,也知道自己的皇子地位。可我無法確定,他到底有沒有可能有此本事執掌朝綱、統轄群臣,又有沒有這個本事威懾四夷,選賢舉能。可安定不同。”
武媚娘也確實不是在說一句隨便的結論。
李治尚且沒找到插話的機會,她的下一句話已緊隨而來:“先後征討高麗、吐蕃、靺鞨等部的戰績,足以讓她壓倒領袖天下武將,不必擔心胡人降將會在治下失控。安東轄區內百姓歸附、肥田豐產,河北道河流新開、田地成型,四海行會收容流民、出產棉衣,足可見她養民治世之能。文臣武將經由她舉薦入朝的更是數不勝數,也從未有過前太子朋黨之舉。”
“若安定生在亂世,當有平定天下之能,而如今生在這盛世大唐,為何不可為一國之儲君。此等文治武功的天賦,難道還不及賢兒的聰慧嗎?”
“可那又如何?”李治幾乎是想都不想地截斷了武媚娘的話。“天下自古以來,何曾有過以公主繼承皇位的!”
“那——又——如——何?”
在這一字一頓的重覆後,武媚娘忽然冷笑了一聲,“您為何不說,這天下自古以來也沒有天後攝政臨朝,改稱陛下的!”
“這不一樣!”李治語氣中多出了幾分凜冽怒氣。
但他一個病號的聲音,又如何有可能壓得過正當政壇盛年還極其健康的天後:“您都能接受讓我走向前朝,為您排憂解難,能接受安定出任將領,東西搏殺拼命,只為江山穩固,為何不敢力排眾議,讓安定接替在弘兒後面去做這個太子。”
“今日安定前往東宮宣旨的情況應當有人告知於您了,換了賢兒過去會是何種場面,您大可以想想。”
“您知道嗎?她覺得太子是國之儲君,沒敢跟您說,當她領兵回返長安的時候,弘兒竟然讓人傳令於她,將府兵五萬留在隴右,再拿出軍糧接濟災民,換了賢兒,雖有賑災經歷卻沒有救世之能,安知不會讓此情況重演。”
李治死死地皺著眉頭,不知自己到底是該為李弘這何其可笑的表現而發怒,還是為媚娘的這句揣測而生氣:“可我說了,我們還有教好賢兒的機會。”
“機會這種東西,太過虛無縹緲了。”武媚娘回答的聲音裏不見多少轉圜的意思,“就像劉仁軌在朝堂上對弘兒的那句發問所說的一樣,在救災抗險的時候,難道會有第二次作答的機會嗎?”
“沒有的。”她近乎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會有的!這世間的選擇最忌諱的就是再等等和下次再來,那麽為什麽在已經有一個最好的選擇之時,還要去說什麽用三年時間栽培出另一個太子呢?與其如此,還不如用三年的時間去改變朝堂上反對的聲音!”
以李治的本事,以武媚娘的本事,以李清月的本事,若能擰成一股繩,難道會怕這樣的挑戰嗎?
但在武媚娘的目光不曾從李治臉上挪開的註視裏,她分明沒有從其中看到任何一點意動的神情,只有一種越發深沈的冷漠,詮釋出他此刻的固執。
那這第一個條件,就好像永遠不可能有滿足的機會。
李治語氣沈沈,也松開了他握住“拐杖”的手:“媚娘,你對賢兒太不公平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不會允許安定僭越到繼承人的位置上。”
若非英國公勸阻,他甚至不會給安定以繼續執掌兵權的機會,更不用說是將她視為繼承人。她確實優秀,但……到了今日已是頂點。
仿佛是為了提防她還想再說,他也隨即擺了擺手:“我累了,我想你也累了,這個立儲之事等到晚些再商議吧。”
晚些再說?呵,只怕是尋找到一個合適的時候,將太子的位置直接定在李賢的身上吧。
武媚娘看明白了。
他不想說話,誰也不能逼迫一位皇帝開口。
他不願立儲,也沒人能抓著他的手按在聖旨之上。
哪怕他因為李弘的表現又削弱了一層心氣,也始終無法動搖他心中立儲的第一條標桿。
這就是今日的“規矩”。
可在這場不歡而散的商談結束後,當武媚娘重新坐在含涼殿內的時候,她知道,自己其實一點也沒被李治的那番拒絕說辭說服,而是那一顆心一點點地沈默了下去,連帶著臉上的神情,都變成了一場暴雨將至的凝重。
哪怕早已猜到,將立安定為儲君的話在李治的面前說出,有極大的概率不可能得到肯定的答覆,可她也沒想到,在聽到那句“對賢兒不公平”和“天下自古以來”的時候,她的心中會有這樣強烈的怒火,讓她方才若非控制住了自己,幾乎想要一個巴掌甩在李治的臉上,再問他一句“憑什麽”。
不給賢兒以學習競爭的機會是不公平,那麽無視掉安定打小便主動踏足危險之中,幾乎是拿命拼出來的戰績,難道就不是不公平嗎?
從來沒有人告訴安定她可以去當這個王朝的繼承人,可她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為,都遠比李弘更像是個太子。倘若賢兒真有這樣的覺悟,為何不這麽做。
這分明才是真正的不公。
但明明世道是可以改變的,在這位天皇陛下的心中,他可以將權力交給天後,以丈夫委托妻子辦事又隨時能夠收回的方式打破慣例,卻絕不能允許女兒超過兒子成為繼承人,影響他心中的公道。
這聽起來多可笑啊。
可笑到她覺得自己手中握持的權柄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反胃。
可笑到有那麽一個瞬間,她甚至想一把火燒掉面前的卷宗,讓剛被兒子氣病的天皇帶著他看好的下一任太子去朝堂上試試,會不會被那些動不動就死灰覆燃的世家拿捏住命脈!
但擔負天下重任多年,讓她知道自己絕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
她只是無法控制地去想,若是這百姓寄托身家性命的天皇,竟然連選出個合適的繼承人都辦不到,還要為這江山社稷留下難以控制的隱患,到底為何不能……
不能由她取代對方的位置。
如果說,讓安定成為繼承人就是悖逆僭越的話,那她還可以更為敢想敢做一點。
起碼,她會做得更好,也更公道的,不是嗎?
武媚娘朝著窗外看去,仿佛遙遙望向了紫宸殿的方向。
窗外夜色如墨。
但這份燒灼在心中的怒火與野心,早在目睹這王朝風雲中蟄伏,在目送士卒出征時被催生,在發起科舉變革的爭議中繼續生發,於是在暗夜之中非但沒有消弭,反而像是被李治的那一句“那又如何”,給徹底引爆到了難以熄滅的地步。
隨侍在含涼殿中的宮人就看到,天後的面色在經過了一番她們看不明白的反覆後,最後,定格在了一抹清淡的笑容。
但她做出的下一個舉動,不是在接連兩日的忙碌後安睡,而是忽然動身,朝著蓬萊宮中安定公主的寢殿走去。
……
“阿娘怎麽在這個時候來了?”李清月都被這個突然到訪打了個措手不及。
她還有幾分剛從睡夢中被喚醒的困倦,努力擡起了眼皮。
然後下一刻,她的困意通通被驅散在了當場。
寢殿之內的門扇盡數關閉的剎那,李清月聽到了一句雖然聲音不重,卻有若驚雷落下的聲音。
“阿菟,你想不想做這個儲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接旨……
李弘接過敕封他為皇太子的聖旨, 接過讓他以太子身份監國的聖旨,接過天皇隆恩加身的賜福賞物的聖旨,接過賜婚旨意, 卻唯獨沒有想過,會從門下省簽發出這道廢黜太子的聖旨。
當他接下這道殘酷的聖旨之後,他將再不是大唐的太子, 而是一個與皇位再無瓜葛的襄王。
可這等天地驟變、處境翻覆的結果,到底要他如何心平氣和地將其接下來。
安定的那句話更是在剎那間點燃了他心中的全部無措、怨懟與惶恐, 也讓他不知為何忽然想到,他的這個妹妹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不曾喊過他一句太子阿兄, 以至於今日的這句“皇兄”, 說得全無一點遲滯。
太子被廢,也全然不見她為兄長的處境有所擔憂,反而是她隨同閻立本一並前來宣讀聖旨, 為他的結局再行推波助瀾。
憑什麽!
在這一刻,李弘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力氣, 仿佛突然之間就從先前那等體虛無力的狀態中掙脫了出去。
但他不是要端正姿態從閻立本的手中接過那道聖旨,讓他這個皇太子總算以一個體面的方式落幕, 而是試圖朝著東宮之外疾奔而去。
可就連吐蕃名將尚且不會是李清月的對手,李弘的這點垂死掙紮又怎麽可能得逞。
閻立本都還沒反應過來,就見太子……不是,應該說是襄王李弘已經被安定公主扣押在了當場。
“你放開我,我要見阿耶!我何曾納邪說存異端!”
李弘嘗試著掙紮了兩下, 卻始終沒能從這桎梏中掙脫出來。
那張往日尚算儒雅的面孔, 難以克制地露出了悲愴扭曲的神色。
奈何北衙士卒聽令於安定公主, 不會上前解救他。
此地的東宮屬臣早已被太子遭廢的消息打亂了陣腳,恐懼於自己的未來, 不敢上前幫助他。
而負責宣旨的閻立本和出手拿人的李清月更不可能對他有多少憐憫之心。
“你要見阿耶?我看你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你有什麽資格去見阿耶,讓他再被你氣倒一次嗎?”
“我沒有想要氣他!”李弘試圖辯駁。
李清月面色沈沈:“那你不會以為,這是你見天子的門路被攔截,有小人進讒、推波助瀾,就能導致你被廢黜太子之位的吧?若真如此的話,我更不能讓你去見阿耶了!”
“難道……”
這話只開頭了兩個字,就被李弘吞了回去。
但李清月聽明白了,他可能真的是這麽以為的。
他覺得安定的到來簡直像是對他此前舉動的報覆。
也覺得阿耶正在病中,參與決策這個廢太子之舉的極有可能是阿娘,那麽這其中便仍有辯駁的餘地。
只是這些話一旦說出便要被記錄在冊,也不過是給他徒添罪狀而已,他又怎麽能說。
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過錯所在,只能少說兩句。
可殊不知,這份迷茫不解的樣子,才是他最大的過錯。
李清月眼神一厲:“廢黜太子乃是國之大事,絕不會是天皇意氣用事所為,若你只以為自己犯的是小錯,希望用追憶父子之情將阿耶給勸得回心轉意,不僅是你自己在癡人說夢,也是小覷了天皇天後。”
“我以為我到東宮之時,你應該已經知道了為何我要在朝堂上反駁於你——因為科舉糊名何止是阿娘提出的創舉,也是切合阿耶心意的變革,可你這個太子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就算了,還為屬臣所拿捏,當庭提出反對,若讓你繼續做這個太子,難道是要我大唐固步自封、自取滅亡不成!”
“一個太子,沒有二十歲的銳意進取,只有七十歲的暮氣沈沈,這成何體統!”
李弘面色一怔。
說話間,李清月的手上又用了幾分力道:“你若是覺得你還有改好的希望,可以做到親賢臣遠小人,那麽當年阿娘將郝處俊驅逐出東宮,為你更換一批東宮屬臣的時候,你為何不改?”
東宮上下並非全然為那些世家重臣所把持的。
她在昨夜認真看過一遍那張抗議科舉糊名的名單,在其中沒見到有些人的名字。
比如弘文館學士劉祎之,比如中書侍郎李義琰,比如……
這些人或許還應該算是合格的東宮官員,信奉的是要讓太子的威勢逐漸越過天後,但他們起碼還有幾分對時局的判定,知道在方今這樣的局面下,到底該不該推行科舉糊名,以契合天皇天後這對掌權者的心意。
可李弘顯然不曾聽取他們的建議,而是放任那些打著為太子助力旗號的家夥,把持了東宮的話語權。
“你若真是阿耶的好繼承人,為何不在他出言訓斥之時就已當即悔悟,知道自己該當做什麽?”
“你若是個合格的太子,為何不在災情之中做出更多的主動應變之舉,為何不知道該當以何種方式讓士卒歸心,反而將手伸到我這兒來,而不是反過來影響更多的官員!”
“東宮屬臣應當是擁戴於你的人,能夠被你所調動的車輿一角,是你溝通天下士人的媒介,不是反過來推動著你做出決定的人。”
“你到底明不明白,你們的關系反了!”
這句話對於李弘來說,簡直有著振聾發聵的力量。
李清月慢慢松開了手。
在這個動作做出的時候,李弘沒有繼續試圖向外跑去,也沒有直接轉身去和安定正面對峙。
方才的奮起“反擊”好像已經將他剩下的力氣完全消耗殆盡,安定的中道攔截更是打岔了這一口積蓄的氣力,以至於他在此刻幾乎是頹然地倒坐在地。
而後,聽著妹妹說出下一句話來:“所以我說,你若當真理解阿耶阿娘的良苦用心,就不該在此時還要去強行申辯。”
李弘神情放空:“是,是我無能去做這個太子……”
他連陛下的旨意都看不明白,又怎麽可能當好太子。
可這個被點破戳穿的事實,卻讓他五臟俱傷,愁苦難當啊。
他的目光幾乎一動不動地望向前方的地面,不敢擡頭去看,周圍眾人在聽了這樣的一出交談後,究竟會以何種方式看待於他。
只有一只手先自閻立本的手中取過了聖旨,遞交到了他的眼前。
“皇兄,襄州不是個壞地方。”李清月收回了先前的訓誡語氣,轉為了略帶關切的聲音,讓在旁圍觀的閻立本終於松了口氣。
“荊襄一帶水陸貿易發達,乃是大唐腹心重地。襄陽山水風物不可勝數,也算養病聖地。皇兄此去若能寄情於山水書畫,放寬胸懷,或許病癥都能不藥而愈。”
上一個廢太子先被送去梁州,後被送去黔州,最後連小命都丟了。
這一個廢太子卻是被送去襄州。而此地甚至曾經在武德年間作為李唐遷都的備選項。
誰若說李弘的這個新去處不是天皇天後愛子情深的表現,那也未免太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她又將手往前伸了伸,仿佛不想再重覆那句話了。
他該接旨了。
再不接旨,那就連這最後一點情分和體面都要保不住了。何必如此呢。
李弘的眼皮顫動,卻在最後還是停在了一片麻木的沈寂,而後慢慢地擡起了手,接過了這道聖旨。
在手握聖旨的那一刻,他又幾乎是難以克制地露出了一副行將痛哭出聲的神情,只是終究沒有落下淚來,而是死死地壓制著臉上的神情,變成一種似哭非笑的表情。
“……臣……接旨。”
他接這個聖旨。
從今往後,再不會有人稱他為太子殿下了。
……
但他是沒哭,當李清月和閻立本踏出此地的時候,卻聽到了在相隔一墻的地方,傳來了一陣陣的哭聲。
閻立本看見身旁這位安定公主腳步未停,卻頗為唏噓地問道:“你說,他們到底是在為這位仁善的皇子落到今日這個地步而哭,還是在為他們自己將來的前途而哭呢?”
他搖了搖頭:“或許,兼而有之吧。”
大唐的權力更疊就是這般殘酷,而李弘顯然沒這個適應其中爭鬥的本事。
這些宮人對他有幾分忠心,在李弘今日的表現中,閻立本能猜出個大概。
安定公主有一句話說得很直白,但並沒有錯。李弘將下屬和他本人的關系完全反過來了。
連他這樣的書畫閑人尚且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太子就更不應該了。
那也無怪乎會落到今日這個被廢黜的地步。
而且怎麽說呢,他一個買畫材買到沒錢的,是真不太能共情這位廢太子的遭遇。
李弘只是因“朋黨”而被廢,在接到聖旨後的不久將會啟程襄州,換一個地方生活,這些原本在東宮內服侍的宮人很可能也會被指派著跟隨,但——
襄州其實是個富庶的好地方,不是讓他們去邊地受苦,哪裏就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
那裏固然不算封地,但以此地數千食戶、租邑補貼親王府,絕不可能短缺吃食用度。
相比於另外一個人,太子的結局也真的已經算很好了。
閻立本想到這裏,有些頭疼地發問:“大將軍,許王那邊不用我去宣旨了吧?”
太子是國之儲君,廢立之事關乎社稷,讓他這個侍中走一趟,確實很有必要。
那許王李素節早都被陛下禁止前來向他請安了,就沒這個必要了吧。
這還是一道,皇帝殺親子的詔令啊……
可惜,閻立本抗拒歸抗拒,現在是陛下病倒了都忍痛下達詔令的情況,他這個左相總還是要承擔一下重任的。
李清月微笑:“還是勞煩左相走一趟吧,我有些別的事情要做。”
“別的事情?”
李清月道:“許王被定以謀逆之罪,天子也已下詔,但有些事情總不能這樣簡單就被敲定。許王宅邸往來書信與物事都該查抄完畢,我需和有司叮囑兩句。宣旨之事就拜托左相了。”
“您也知道的,我和宣城素來交好,我的安東大都護府也不能缺了她那個松漠都督。”
閻立本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頓時明白,這其中分明還有些其他門道。
不過,有些話就不用當面說出來了,否則就像是四海行會的設計一般,平白給自己找了不少麻煩。
所以宮中的事情結束,他便被無縫銜接送到了契苾何力的面前。
閻立本整了整衣袖,問道:“找到許王了嗎?”
契苾何力:“剛得到消息去找,不會耽誤太久的。”
昨日天皇在早朝之上暈厥,太子隨後倒下,根本沒有人會想到,陛下在病發之前的那句話根本不是一句氣話,而他在醒來後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廢太子殺許王的決定。
契苾何力受任把控京中局勢,防止百官被扣押在宮中導致長安生變,那麽關註的也都是官員衙署,不是那些沒能力造成長安動亂的人。
李素節就不在涼國公關註的範圍之內。
他打著回長安探親的旗號從許州返回,卻並無官職在身。所以就算他和東宮之間因為蕭德昭的關系有了往來,也並不在出席朝會的人員中。
不過無妨,他就算沒被扣押在宮城之內,一個親王也絕不可能無聲無息地離開長安。
他必定還在此地,而且能去的地方相當有限。
這偌大一個長安城中,可沒有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沒能第一時間抓捕到人,不過是因為——李素節也感覺到了幾分危機感。
……
所以,他在尋找一條逃命之道。
……
晨起之時的蕭妤剛剛推門而出,就見她那院墻之上忽然滾下個人來,在摔倒於地後,只踉蹌了兩步,便直接朝著她所在的方向疾奔而來。
若非晨光已將他的模樣給映照了個清清楚楚,蕭妤險些就想回身去拿門邊用來防身的那把劍。
可就算沒了抽劍自衛的心思,看清了來人是誰,她依然是驚大於喜。
更不用說,她還清楚地看到,當對方跪倒在她面前,擡起了臉朝她看來的時候,臉上的慌亂無措神情完全無法掩飾得住。
那絕不是一個兒子向著母親請安該當有的表現。
難道蕭妤還能因為兒子身體健壯、有本事翻墻而感到驕傲嗎?
“你怎麽來了?”
李素節可不知道母親在從看到他的身影到認出他的短短時間內,心中已經閃過了無數個推測。
明明已近入冬天氣,他頭上卻分不清到底是熱汗淋漓,還是冷汗涔涔,甚至顧不上將其抹去,就已顫聲開了口:“阿娘……阿娘你救救我。宮城緊鎖,昨日朝會一定出事了。可我……我等了一日,讓人往蕭侍郎府上跑了多次,什麽消息都沒帶回來。”
李素節在將名字簽下之時的躊躇滿志,和得知太子接納了他一並聯名之時的嘲諷自得,都隨著這出未知的驚變變成了泡影。
偏偏最讓人恐懼的東西就是未知。
其他官員能直接在含元殿上得知最新的情況,他卻只能在長安城中收到百官禁足宮中,宮門落鎖城中戒嚴的消息。
這讓他不得不朝著最壞的情況去想。
無論是以天後和安定公主為首的朝堂勢力不能接受太子聯合群臣的請願,決定用更為獨斷專橫的方式來解決此事,還是天皇陛下又有了什麽新的想法,這等扣押百官的情況絕不尋常。
他也終於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他再如何抱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牟利想法,也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
他被驅逐出長安城多年,除了所謂的蘭陵蕭氏母族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一點真正隸屬於他的人脈!
這份投機取巧的舉動固然可能取得天大的收獲,也同時有著莫大的危機啊。
在徹夜未眠後,他終於做出了決定。
他不能再這麽埋頭苦等下去,必須去求救。
李素筠在上個月就已前往松漠都督府赴任,根本不在長安,李下玉吃住都在宮城和太史局,此時也聯系不上。
唯獨剩下的,正是在宮外清修的母親。
可他這一番在情急之下說出的話,卻真是讓人嚇了一跳。
蕭妤面色驟變,也急忙在俯身間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你這話什麽意思?昨日朝會出事與你何幹?還有,你說蕭侍郎……蕭德昭他去找你了?”
李素節的話信息量太大了。再怎麽沒頭沒尾,也不難讓人聽出這其中幹系重大。
蕭德昭上門不可能有好事,所以蕭妤幹脆選擇不見他,但很顯然,她的兒子居然將她多年間的叮囑都給拋到了九霄雲外,還惹出了大禍。
李素節苦著臉,將事情倒豆子一般快速說了出來:“我不想這樣的,但是蕭德昭告訴我,希望我支持太子一起反對科舉糊名,說不定有利可圖,我就來長安照做了。按說昨日的早朝上,應當能有一個結果了,可到現在什麽消息都沒有,連朝臣都沒被放出宮來。我……”
他面色愈發惶恐:“阿娘,我知道錯了,我不該牽涉到這種事情裏面的。可如今事情都已做了,我真的不知道會有什麽結果,我除了來找您,別無門路了。”
他知錯了,真的知錯了。
政治這種東西確實不是他能憑借著利益評估就玩轉的東西。
可現在得先有人幫幫他,才能讓他從困局中解脫出來。
但這個幫字被他說得輕巧,蕭妤卻差點一口氣沒接上來,只覺面前這個根本不是她的兒子,而是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索命鬼。“你不知道有什麽後果你就去做?”
這話說得好生不負責任!
蕭妤不是個傻子,她絕不相信蕭德昭前往許州對素節的勸說,會如他所說的那麽簡單。“這幾年間我給你送來的信中都是怎麽說的,你回長安探親之時我又是如何叮囑你的,你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嗎?”
李素節咬了咬牙,沒能說出話來。
他不敢說,他其實記得的,但是在那一刻,前途榮耀這樣的東西鬼使神差地壓過了母親的忠告,變成了讓他做出選擇的緣由。
可就算他沒說,蕭妤也看懂了。
她慢慢地松開了扶住李素節肩膀的手,面色慘淡地扯了扯嘴角:“你光覺得支持太子是有利可圖,但你為何不想想,哪裏有一個皇帝,會願意看到自己成年的兒子和太子站到統一的陣線去,還是去反對他的主張。”
李素節努力張口狡辯:“可那是反對的天後詔令。”
蕭妤怒道:“你糊塗啊!天後和天皇有何分別!”
她當年就是因為沒能為李治對抗太原王氏而失寵,又怎麽會看不明白當今朝局中的二聖結盟,此前上官儀等人的一出試探,還讓她更為篤定了這一點。
在局外旁觀久了,她還能猜到,為何這條變革會由天後發起而不是由天皇發起。
可偏偏,她自覺自己在信中都已說得很清楚了,再深入說下去那都叫做妄言朝政了,竟還是沒能讓兒子安分守己,好好做個沒有實權的親王。讓他在自以為能夠從中獲利的情況下,直接選擇了隱瞞母親行事。
現在事發之後很有可能招來惡果,他才終於重新想到了她,希望她能讓他脫離困境。
她這是造了什麽孽啊……
前陣子宣城和義陽聯袂而來,跟她說起在吐蕃戰事中的功勞,說起素筠以後就該被人稱為李都督的時候,她還滿心覺得她當年選擇退出,當真是個最為明智的決定,她的女兒在安定的照管下也成長得相當出色。
結果在一兩個月的時間,本以為不可能出現問題的李素節居然會來個橫插一刀。
“你讓我救你?太子有過未必會被罰,可你就不一樣了。”蕭妤後退了兩步,“我甚至要擔心,你會不會連累到你的兩個姐妹!”
“我……”
蕭妤打斷了他的話:“你別說了,我唯一能夠救你的辦法,就是在宮中解禁後直接求陛下將你流放謝罪,但這還得是陛下沒有先一步下定決心要將你鏟除。”
李素節面色青白,難以置信地朝著蕭妤看去:“阿娘……您是在說笑的對吧?”
他並沒有像是李忠一般先在梁州心懷異志,後勾結上官儀謀逆啊,怎麽會到需要被流放甚至處死的地步。
但母親那張臉上少有出現的嚴肅神情,卻以一種無聲的方式在告訴他,怎麽不可能呢?
“素節,你二十多歲了,有妻有子,比當世絕大多數人的條件優渥,就算是天災橫行都沒人短了你的吃喝,你到底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蕭妤一點點地掰開了李素節試圖拉住她的那只手,“貪心不足,只有自取滅亡而已啊。若陛下真的宣判了你的死刑,你支持的太子救不了你,勸你來長安的蕭德昭救不了你,我也……”
“我也救不了你。”
恐怕她唯一能做的,是去求安定公主保住她的兩個女兒。
她已經給李素節爭取到很多東西了,也不是沒給他分析過好歹,那就不能怪她在今日選擇做個冷血的母親,選擇放棄這個兒子。
“你聽到聲音了嗎?”
蕭妤目光怔怔地朝著李素節的臉上看了一眼,不知道這張臉上是不是李唐皇室眾多子弟的縮影,又轉而朝著外頭動靜發出的方向望去。
那裏突然傳來了大批士卒包圍此地的動靜。
只是很短的一點時間,這些士卒沈重的腳步聲就已完全打碎了這片清修之地在晨光中的靜謐,除非李素節在此時背生雙翅,否則絕沒有機會從此地逃脫。
可或許是因為她已經做出了決定,在眼見李素節因為那迫近的腳步聲而兩腿發抖的時候,她並沒有像是小時候他犯了錯一般擋在他前面,也沒有像是當年陛下巡幸九成宮的時候一樣,為他操持好種種裝點門面的行動,而是忽然邁開了腳步朝著正門走去。
“阿娘……”
蕭妤短暫地停住了腳步,回頭朝著李素節看去:“我已經為你做過很多事情了,你總得讓我為你姐姐和妹妹做點什麽吧?”
她伸手拉開了門,對上了外頭南衙府兵領頭隊正的視線。
當閻立本帶著聖旨抵達的時候,就聽隊正向他匯報了兩句蕭昭容的所為。
“她問,能不能給她一個機會求見天後或者安定公主。”
“她應該不是想為許王求情吧?”閻立本打量了兩眼李素節,發覺他好像並未寄希望於母親能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反而是低頭閉目,咬緊了牙關,根本沒有看向蕭妤,仿佛早已放棄了這個希望。
這個閉眼的舉動中,甚至說不上是不是還有些怨懟。
隊正答道:“估計不是。我們要通傳嗎?”
閻立本想了想,走到了蕭妤的身邊,低聲說道:“陛下還在病中,太子又剛被廢黜,天後諸事繁多,應當沒有這個時間見你。至於安定公主,她已讓人往許州去了。你若當真有心的話,等查抄結果送到長安之後再去求見。”
“眼下多做多錯,與其由你來撇清關系,保全兩位公主,還不如用事實說話。”
蕭妤沈默了一瞬,方才難免忐忑的心中終於多出了幾分底氣:“好,多謝左相提醒。”
閻立本說得沒錯,由她來向陛下求情,說李素節的舉動他的妹妹都不知情,很可能並不能起到她想達到的效果。
那句“太子剛被廢黜,天後諸事繁多”險些嚇了她一跳,卻也讓她頓時明白,昨日朝堂之上的風雲遠比她所能想象的還要激烈得多,但這些,應當並未影響到天後和安定公主的地位。
那麽與其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沖到禦前,讓人誤認為她要為李素節求情保命,還不如等安定公主來出手做這件事。
若是安定公主真能不計較素節在今日的添亂舉動,願意保住素筠和下玉——
就算她再欠下對方一個天大的人情,總有一日必定以命相報。
至於素節……
她說是說著不管這個兒子,也絕不會為了救他搭上兩個女兒,在他被南衙府兵拖出去,隔著院墻又傳來了一聲“阿娘救我”的時候,她終究還是沒能忍住落下了眼淚。
她恨這個兒子愚蠢,也怨他的不知足,但那畢竟是她曾經寄予厚望的兒子,也曾經看著他一點點長大。
然而是大唐的主宰不想要這個兒子,是她的母族只當這個孩子是他們利用的工具,仿佛從來沒有人在意過,這個孩子也是有母親和姐妹的。
當所有的聲音都從這片地界上消失的時候,隨侍在蕭妤身邊的宮人看到她依然久久地站在原地。
長安已漸冷下去的日光照在了她半幹的淚痕之上。
乍一眼看去,她的神情好像已再無多少異樣。但若仔細看去的話就會發覺,她已將手牢牢攥緊在了身側。
……
可對於身在蓬萊宮中的天皇陛下來說,他顯然不會在意於這個抓捕李素節過程中出現的插曲。
著令門下省下達廢黜太子的決定,已經完全耗盡了他自渾渾噩噩的病發中醒來後僅存不多的精神,在告知了天後可以遣退眾臣退朝後又已重新睡了過去。
只是病發時候的頭疼欲裂,讓他陷入在難眠的困境之中,以至於不得不用上安眠的藥物才能讓他重新睡下去。
等到他重新醒來的時候,已從早晨到了深夜。
可惜這久睡的休養,好像並沒有讓他的頭疾有所好轉,反而還讓他有種被從半夢半醒狀態中被迫中斷夢境的疲憊。
他聽著身旁的近侍向他傳達今日的情況。
廢太子的詔令已經順利地在東宮和前朝下發。其中在東宮還鬧出了一點動靜,好在最終沒有造成大麻煩。
安定公主和太子的交談也被隨後覆述在了他的面前。有這番解釋在,太子並沒有再強求非要見到君父才肯接受自己被廢黜的事實。
但怎麽說呢,這個沒有鬧到禦前的結果,根本沒法讓李治感覺到欣慰。
李弘在接下詔書之時被安定完全壓制住的狀態,只讓他覺得說不出的丟臉!
真是一點也不奇怪他會被那些東宮臣子操縱把控。
他這個廢太子的決定當真一點沒錯。
若非不乏宮人在前,李治真想再多對李弘罵上幾句,以洩自己多年間栽培無果的心頭之恨。
近侍已繼續說了下去。
說的是前朝的臣子在獲知陛下能夠順利下達詔令後也都已各自歸家,蓬萊宮宮禁隨之解除。但朝堂之上太子將天皇氣到暈厥又隨之被廢,到底會在長安城中和官場上造成多大的波瀾,他們也不敢確定。
至於許王也已經遵照著陛下的詔令被鎖拿下獄,至於何時將其處死謝罪,還需留待陛下決斷。
“天後的意思是怕您後悔做出這個決定,所以……”
“我沒什麽好後悔的,這不是李素節自己選擇的死路嗎?”李治尚且虛弱的聲音不掩冷意,“看看安定的表現,這才是聰明人該有的樣子。”
只是想到安定對著太子說的話,李治又不由有些奇怪,她說的太子朝著她這邊動手,又算是個什麽情況。
不過這問題……恐怕得再晚些去問。
若是太子做的蠢事並不只有駁斥科舉糊名這一件,那他得再做好一點心理準備,以免被氣出個好歹來。
反正太子已經被廢為了襄王,早知道晚知道沒什麽區別。
見李治擺了擺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內侍接著說道:“此外便是——天後向朝臣通傳,明日先由宰相前來紫宸殿拜見陛下,以防您病倒後朝野恐慌。”
“該當如此。”
就算身在病中,也得見一見朝堂要員。
可一想到宰相之中就有攛掇太子行事的混賬,李治又覺得明日可能有的頭疼。
這麽說的話,不如先將有些人頭上那個“同中書門下三品”參知政事的權柄給摘了。
反正理由也已經有現成的擺在面前——言論可以自由,但教導太子不力,顯然是個不小的罪名。
他剛想到這裏,頓覺心情舒暢了不少,也隨即聽到了一道熟悉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而來,不覺神情一亮:“你先下去吧,我有事要跟天後單獨商量。”
那內侍相當乖覺地沒再多說一句話,徑直退了下去。
在這紫宸殿中很快又只剩下了帝後二人。
耳聞武媚娘重新在床邊坐下,李治方才還有些緊繃的神情裏,終於多了點放松:“你都接連操勞兩日了,該當早點歇息的,何必因為宮人告知便匆匆趕來。”
武媚娘回道:“陛下放心吧,白日裏有安定和左相右相協助打理事務,我已抽空小憩過了。雖不如前幾年體魄康健,精神抖擻,但近日波折甚多,總得有人站在前臺將局面穩定下來。陛下若真覺得我辛勞,不如盡快養好身體才是正道。”
這句寬慰讓李治又覺心中一陣和暖,又難免還有一陣感慨,“你看我今日情況,哪裏像是能在三五日中好轉的。”
孫思邈向來是有什麽說什麽的,也並未避諱地告知了李治。
此次他這個怒火攻心的情況,對於他的身體實在大有不利。若是接下來都能放寬胸懷仔細調養,可能還有恢覆到發病之前情況的機會,但若不能的話,對他的壽命必然有所影響。
可靜心休養這種事情,放在尋常百姓家尚且不易,更何況是天子!
他只怕沒這個機會。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在遲疑了一陣後,還是開了口:“媚娘,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僅僅是不能沒有聖人臨朝,也不能沒有儲君。”
武媚娘目光一凜:“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的臉上閃過了短暫的掙紮,最終還是變成了出口之際的語氣堅決:“太子新廢,重立太子雖有可能讓弘兒難堪,卻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他摸索著握住了天後的手,仿佛也是他這個近乎目盲之人握住了能夠支撐住他身形的拐杖。“我想立賢兒為太子,以穩固朝局。”
這個重立太子的決定雖然倉促,但也勢必經過了李治的深思熟慮。
他繼續說了下去:“無論是出於長幼有序的考慮,還是聰慧頭腦,賢兒都應當是首選。他雖多年來不跟兄長相爭,但文采樂理騎射無一不精,他來向我問安之時,我曾將朝堂政務問詢於他,雖稱不上對答如流,也算自有一番自己的見解,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李治篤定地說道:“三年,最多三年,他必定能變成一個合格的儲君。”
他的身體是差,但還不到當場就要殞命的地步。
就算他真的出了事,有天後代行政務的慣例,也能讓朝堂局勢平穩過渡。
之前浪費在李弘身上的時間,都能重新在李賢身上找補回來。
總歸,先給他以名正言順的太子名號,再為他重新組建東宮幕僚,在他那等聰慧稟賦之下,必定能夠有所成就。
而這個繼承人的位置重新落定,也勢必能讓疑心天子會一朝病故的臣子放下心來,免除不少爭議禍端。
媚娘也應當很滿意這個答案的。
弘兒被送去襄陽靜養,並未因悖逆父親而被處決,賢兒接替登臨太子之位,依然是天後所出。總之他是從未有過考慮其他妃嬪所生的子嗣。
可奇怪的是,在他說完那番話後,他並未聽到武媚娘即刻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而是感覺到有一道目光落在了他的臉上。
那雙經由多年磨礪愈發威嚴而從容的眼睛,是李治完全不必親眼見到都能勾勒出來的樣子。但在此刻,她不在審視朝堂風雲,而在以一種與平日有別的方式端詳著他這位天子。
“……媚娘?”
武媚娘終於出了聲:“陛下,非要說長幼有序的話,在弘兒後面難道不是阿菟嗎?”
李治一楞:“阿菟?你在說笑嗎?”
安定又不是皇子,再怎麽考慮長幼有序也不可能考慮她的。
然而幾乎就是在他話音剛落的剎那,他就已聽到了身旁之人不帶一點猶豫的聲音:“多年夫妻,難道陛下覺得,我是會在這等大事上說笑的人嗎?”
她當然不會。“賢兒確實聰慧,但他的聰慧充其量也就是比弘兒更為擅長拿捏人心,也知道自己的皇子地位。可我無法確定,他到底有沒有可能有此本事執掌朝綱、統轄群臣,又有沒有這個本事威懾四夷,選賢舉能。可安定不同。”
武媚娘也確實不是在說一句隨便的結論。
李治尚且沒找到插話的機會,她的下一句話已緊隨而來:“先後征討高麗、吐蕃、靺鞨等部的戰績,足以讓她壓倒領袖天下武將,不必擔心胡人降將會在治下失控。安東轄區內百姓歸附、肥田豐產,河北道河流新開、田地成型,四海行會收容流民、出產棉衣,足可見她養民治世之能。文臣武將經由她舉薦入朝的更是數不勝數,也從未有過前太子朋黨之舉。”
“若安定生在亂世,當有平定天下之能,而如今生在這盛世大唐,為何不可為一國之儲君。此等文治武功的天賦,難道還不及賢兒的聰慧嗎?”
“可那又如何?”李治幾乎是想都不想地截斷了武媚娘的話。“天下自古以來,何曾有過以公主繼承皇位的!”
“那——又——如——何?”
在這一字一頓的重覆後,武媚娘忽然冷笑了一聲,“您為何不說,這天下自古以來也沒有天後攝政臨朝,改稱陛下的!”
“這不一樣!”李治語氣中多出了幾分凜冽怒氣。
但他一個病號的聲音,又如何有可能壓得過正當政壇盛年還極其健康的天後:“您都能接受讓我走向前朝,為您排憂解難,能接受安定出任將領,東西搏殺拼命,只為江山穩固,為何不敢力排眾議,讓安定接替在弘兒後面去做這個太子。”
“今日安定前往東宮宣旨的情況應當有人告知於您了,換了賢兒過去會是何種場面,您大可以想想。”
“您知道嗎?她覺得太子是國之儲君,沒敢跟您說,當她領兵回返長安的時候,弘兒竟然讓人傳令於她,將府兵五萬留在隴右,再拿出軍糧接濟災民,換了賢兒,雖有賑災經歷卻沒有救世之能,安知不會讓此情況重演。”
李治死死地皺著眉頭,不知自己到底是該為李弘這何其可笑的表現而發怒,還是為媚娘的這句揣測而生氣:“可我說了,我們還有教好賢兒的機會。”
“機會這種東西,太過虛無縹緲了。”武媚娘回答的聲音裏不見多少轉圜的意思,“就像劉仁軌在朝堂上對弘兒的那句發問所說的一樣,在救災抗險的時候,難道會有第二次作答的機會嗎?”
“沒有的。”她近乎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會有的!這世間的選擇最忌諱的就是再等等和下次再來,那麽為什麽在已經有一個最好的選擇之時,還要去說什麽用三年時間栽培出另一個太子呢?與其如此,還不如用三年的時間去改變朝堂上反對的聲音!”
以李治的本事,以武媚娘的本事,以李清月的本事,若能擰成一股繩,難道會怕這樣的挑戰嗎?
但在武媚娘的目光不曾從李治臉上挪開的註視裏,她分明沒有從其中看到任何一點意動的神情,只有一種越發深沈的冷漠,詮釋出他此刻的固執。
那這第一個條件,就好像永遠不可能有滿足的機會。
李治語氣沈沈,也松開了他握住“拐杖”的手:“媚娘,你對賢兒太不公平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不會允許安定僭越到繼承人的位置上。”
若非英國公勸阻,他甚至不會給安定以繼續執掌兵權的機會,更不用說是將她視為繼承人。她確實優秀,但……到了今日已是頂點。
仿佛是為了提防她還想再說,他也隨即擺了擺手:“我累了,我想你也累了,這個立儲之事等到晚些再商議吧。”
晚些再說?呵,只怕是尋找到一個合適的時候,將太子的位置直接定在李賢的身上吧。
武媚娘看明白了。
他不想說話,誰也不能逼迫一位皇帝開口。
他不願立儲,也沒人能抓著他的手按在聖旨之上。
哪怕他因為李弘的表現又削弱了一層心氣,也始終無法動搖他心中立儲的第一條標桿。
這就是今日的“規矩”。
可在這場不歡而散的商談結束後,當武媚娘重新坐在含涼殿內的時候,她知道,自己其實一點也沒被李治的那番拒絕說辭說服,而是那一顆心一點點地沈默了下去,連帶著臉上的神情,都變成了一場暴雨將至的凝重。
哪怕早已猜到,將立安定為儲君的話在李治的面前說出,有極大的概率不可能得到肯定的答覆,可她也沒想到,在聽到那句“對賢兒不公平”和“天下自古以來”的時候,她的心中會有這樣強烈的怒火,讓她方才若非控制住了自己,幾乎想要一個巴掌甩在李治的臉上,再問他一句“憑什麽”。
不給賢兒以學習競爭的機會是不公平,那麽無視掉安定打小便主動踏足危險之中,幾乎是拿命拼出來的戰績,難道就不是不公平嗎?
從來沒有人告訴安定她可以去當這個王朝的繼承人,可她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為,都遠比李弘更像是個太子。倘若賢兒真有這樣的覺悟,為何不這麽做。
這分明才是真正的不公。
但明明世道是可以改變的,在這位天皇陛下的心中,他可以將權力交給天後,以丈夫委托妻子辦事又隨時能夠收回的方式打破慣例,卻絕不能允許女兒超過兒子成為繼承人,影響他心中的公道。
這聽起來多可笑啊。
可笑到她覺得自己手中握持的權柄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反胃。
可笑到有那麽一個瞬間,她甚至想一把火燒掉面前的卷宗,讓剛被兒子氣病的天皇帶著他看好的下一任太子去朝堂上試試,會不會被那些動不動就死灰覆燃的世家拿捏住命脈!
但擔負天下重任多年,讓她知道自己絕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
她只是無法控制地去想,若是這百姓寄托身家性命的天皇,竟然連選出個合適的繼承人都辦不到,還要為這江山社稷留下難以控制的隱患,到底為何不能……
不能由她取代對方的位置。
如果說,讓安定成為繼承人就是悖逆僭越的話,那她還可以更為敢想敢做一點。
起碼,她會做得更好,也更公道的,不是嗎?
武媚娘朝著窗外看去,仿佛遙遙望向了紫宸殿的方向。
窗外夜色如墨。
但這份燒灼在心中的怒火與野心,早在目睹這王朝風雲中蟄伏,在目送士卒出征時被催生,在發起科舉變革的爭議中繼續生發,於是在暗夜之中非但沒有消弭,反而像是被李治的那一句“那又如何”,給徹底引爆到了難以熄滅的地步。
隨侍在含涼殿中的宮人就看到,天後的面色在經過了一番她們看不明白的反覆後,最後,定格在了一抹清淡的笑容。
但她做出的下一個舉動,不是在接連兩日的忙碌後安睡,而是忽然動身,朝著蓬萊宮中安定公主的寢殿走去。
……
“阿娘怎麽在這個時候來了?”李清月都被這個突然到訪打了個措手不及。
她還有幾分剛從睡夢中被喚醒的困倦,努力擡起了眼皮。
然後下一刻,她的困意通通被驅散在了當場。
寢殿之內的門扇盡數關閉的剎那,李清月聽到了一句雖然聲音不重,卻有若驚雷落下的聲音。
“阿菟,你想不想做這個儲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