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02章
麟德元年的五月, 隨著封禪的漸近,整片兗州都因此等大事陷入了越發緊張的氣氛中。
除卻早到一步前來協助調度府兵的阿史那卓雲,自長安派遣往兗州的使者也已陸續抵達, 用以確定沿途不會出現任何差錯,謹防這大唐的頭一次封禪,會因細枝末節處的失當, 惹來臣民不睦、天子不快。
安定公主的率先開道有沿途長官的輔助不錯,但這既是大唐上下的盛事, 又怎能從中有任何一點懈怠。
至於為何說“陸續”……
是因為,明明一文一武兩位使者都是從長安出發的, 卻在快馬先至的拜表中, 聲稱將會相隔半日抵達拜謁。
這其中,多少有點微妙了。
李清月才懶得管這兩人是不是有什麽私仇,而是在看了看這兩封拜表上的名字後, 目光中閃過了一縷深思,直接在一日後帶著先到的那人踏上了校閱審查之路。
算起來, 那先到的左衛將軍劉審禮與卓雲還有點交情。
畢竟,當年薛仁貴與鄭仁泰平定鐵勒叛亂之時, 官居燕然都護的劉審禮也算鄭仁泰的半個副手。
只可惜,鄭仁泰貿然出兵之時劉審禮與其分兵,並未能夠對其做出阻攔,只能在隨後卓雲等人抵達後,與其協助鎮壓漠北叛亂。
此次回紇與西突厥聯手內寇庭州, 劉審禮於燕然調兵, 攔截意圖響應熾俟葉護的其餘回紇盟友, 慢了半步於天山南北會師。
但算起來,他在這出平亂裏也起到了不小的貢獻, 此次回朝,自原本的左驍衛郎將升遷左衛將軍。
左衛將軍,正與卓雲因戰功升遷的右衛將軍同領左右衛督轄的五十府府兵。
這麽一算,何止是因此前作戰區域的鄰近而有些交情,還因職屬接近需要彼此往來。
這便並不奇怪,當劉審禮抵達兗州後,對李清月與卓雲的態度都頗顯親厚。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劉審禮自眼前所見的種種景象中,都硬是挑剔不出任何的問題。
“自金鄉往奉高沿途的官道修繕需要的人力應當不少,沒想到,安定公主何止是在時限之前便將其完成,還能令士卒以及征夫有此等面貌。”
劉審禮坐於車中,將一兩月後便該由天子親自經行的道路從頭到尾走了一遭,目光中的讚許與驚喜之意清晰可見。
他自己擔任過邊境的將領,對府兵在修築邊境工事上的本事心中有數。
燕然都護境內的駐兵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河南道河北道的府兵。
為天子修路,到底不像是邊境一般,需要面對生死危機啊。
可在這條平整結實的道路上,不難看出沿途需要掘開的山石、填平的土溝到底有多少,卻依然在士卒的滿腔熱情之下將其及時完成了,還遠比他所能想象到的成果更好。
倘若劉審禮不曾看錯的話,當他隨同安定公主在奉高縣,也便是那臨近泰山之地下車的時候,留守在此地大營的士卒各自精神飽滿,在望向安定公主的時候,更有種讓他都有些看不透的熱切。
或許……
這應該解釋為安定公主的調兵有方,在讓府兵協助修路的時候,也有非同一般的表現?
當賈敦實將此次修路之中的死亡名錄拿到劉審禮面前後,他更覺吃驚。“這麽少?”
“劉將軍應該知道我是什麽人,當年上戰場前我尚且允諾那些府兵,必定將跨海作戰後無法歸來之人的名字一一統計在冊,今日也不屑於在修路搭橋身亡府兵的名錄上做什麽手腳。”
“我自然沒有懷疑公主的意思,可這是怎麽做到的?”劉審禮怎麽看都覺得,這個數字少得有點過分了。
雖說這與他所見的士卒面貌完全吻合,但相比歷年徭役傷亡,就真的太低了。
李清月總不能跟他說,這是因為她手底下有個敢在接到她命令後帶著兩船炸藥材料來到兗州的炸藥專家,在沿途以新武器開路甚至對炸藥進行了兩次改進,也讓李清月在這些府兵中多了個天神助力的傳說。
她心中轉圜須臾,答道:“我阿耶將封禪之意告知內朝之時,我彼時膽敢駁斥數位宰相,自請前來開道,便是知道以今日時局,封禪確然可行,以半年時間籌備也已足夠。難道劉將軍覺得不是如此嗎?”
“……倒也不是。”劉審禮肯定是不能承認這種事情的。
他話音剛落,便聽李清月笑道:“我同您開個玩笑呢,不必當真。我看與其說是萬事俱備,正欠那一聲號令,不如說,是我一向明白一個道理——若能令手下士卒吃飽飯,拿到應有的獎勵,也看到將領為他們的安危做出了種種準備,他們也當以實績回應於我。”
“再便應當感謝一下這兗州富戶的支持了。想來是因泰山封禪能令兗州身價倍增,這些兗州富戶也覺與有榮焉,便將家財捐贈出來了不少,用於賠償被官道占地的百姓和修路身亡的士卒,還將族中體格健壯的子弟也給派遣來一道辦事。”
“就連當地的僧侶也多有自發前來開道的,可見這泰山封禪一事,確是水到渠成、天人共望。”
劉審禮摸了摸側臉,總覺得安定公主的這番話不知為何,讓人聽起來覺得有些牙酸。
大約是因這誇讚的話裏,怎麽聽都還有一點說不上來的言不由衷。
但朝著這泰山之下的營地看去,他便瞧見了一支在身形與氣度上都不像是尋常府兵的隊伍,還有一批正從外頭入營的僧侶,應當正是她話中提到的兗州富戶與普樂寺僧人。
或許,縱然他們在劉審禮的認知中,並不會做出這等主動貢獻的行動,在泰山封禪的大事面前,也真能因對大唐對兗州的歸屬感有此義舉。
李清月問:“以劉將軍覺得,這條官道今日的情形,是否足以用來迎接天子駕臨?”
劉審禮連忙收回了自己那點沒想明白的猜疑,“足夠了!”
今年中原地帶少雨,沿途徑流應當還不會出現水漲泛濫的情況,或者是暴雨作祟沖毀道路,想來在封禪之時陛下途經的,也會是這樣的一條路。
簡直再合格也不為過!
“不過……”劉審禮給出了這句肯定答覆後,像是想到了什麽,又低聲朝著李清月說道,“恕我提醒公主一句,此次既然是兩方使者聯名覆查,光我一人通過也不行,還需另一人點頭。”
“那位西臺侍郎,兼任司列少常伯的李敬玄,脾氣不是那麽好,公主將他丟在原地,先與我往泰山這頭來了……”
李清月挑眉:“難道他還敢來雞蛋裏挑骨頭,找我的麻煩不成?我阿耶的上一個伴讀不知尊卑紀律,落了個何種下場,難道他還不知道嗎?”
劉審禮沈默了一瞬。
安定公主的這句話,足以讓劉審禮聽出,公主好像並不只是因為先來後到的關系,選擇了先帶他前來校閱成果,而是在知道了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做出的決斷。
他朝著李清月行了個禮,“既然如此的話,我就不多勸阻了,明日我會登臨泰山,查驗登封、降禪二壇,公主若是還有其他事要辦,可以不必相隨。”
“有勞劉將軍了。”李清月也朝著他拱了拱手。
眼見劉審禮告辭消失在了二人的視線之中,卓雲這才出聲:“所以公主居然不是因為另一位後到的緣故,才將其晾著的”
李清月好笑地瞥了她一眼:“我以為你能識破阿史那步真意圖侵吞同族兵馬獨立於西域的心思,也能在庭州大亂後選擇直擊後路,怎麽只養成了對戰事的頭腦,沒在政局上有點想法。”
卓雲跟上了她折返往主帳的腳步,“那還不是因為,就算我已能因兩年間在西域的戰功獨領一軍,也不必擔心會有人在後方給我添亂,我這破格提拔本就與公主有關,如今也只需跟緊公主的腳步便是了,何必去考慮這使者身份的問題。”
李清月笑罵:“……那照你這麽說,我也直接指望我阿娘給我兜底就行了唄。”
卓雲抓了抓後腦,素來有幾分狠勁的面容上也露出了點無辜之色。
這也不能怪她吧。
在外頭,她是不能墮了安定公主臉面、必須步步為營的將軍,在公主面前,這兩年間的緊繃提防總算能暫時放下,便當自己還是當年被公主招攬來的近身侍從,何必去考慮那麽覆雜的問題。
“剛才公主說,另一位使者,也是陛下早年間的伴讀?”
李清月點頭:“對,他早年間得到太宗朝宰相馬周的舉薦,成了我阿耶的伴讀,和薛元超、李義府等人的履歷都很相似,擔任過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的官職。雖是亳州人士,但因聯宗於趙郡李氏,勉強也能算是和五姓七望沾了一點邊。而他先後娶的兩任妻子都是山東望族,對他的仕途助力不小,”①
李敬玄的名字和李敬業挺像,但這兩人之間可沒有什麽關系。
李敬業的李是隨同李勣一樣被賜予的李唐國姓,李敬玄則是現在的安徽亳州人士,又掛上了趙郡李氏的名義。
“再加上,他又未曾摻和進上官儀、薛元超的謀反案裏,直接在去年的清算後被提拔到了西臺侍郎,和司列少常伯的位置上,也成了此次封禪開道校驗的使者之一。”
卓雲奇道:“可若只是如此的話,好像並沒有什麽和公主交惡的地方,至多就是……有些貪慕世家大姓的名頭?若我不曾記錯的話,出自洹水杜氏的前宰相杜正倫,也曾經想過與京兆杜氏連宗。對了,此前因他負責督辦從洛陽到長安的漕運一事,劉師還專門向公主講起過此事。”
這在當今政壇之上並不少見,只不過有些如同李敬玄一般成功了,但有些並沒有成功罷了。
這麽算,此舉並不會引起多少詬病,除非,他並不只滿足於聯宗的結果,還將這等裙帶姻親關系發展到了朝堂上。
可如安定公主所說,他雖是陛下的伴讀,但在官職的升遷上顯然不如同為東宮舊臣的上官儀、薛元超等人,那麽想來如今的權柄也有限,談何勢力交構之說呢。
“那是因為,他和安定就另外一件事有矛盾。”
阿史那卓雲循聲轉頭,就見李清月早已看向了那個方向,也放任附近隨行的士卒將人給放了過來。
而這個回答的聲音,出自一個精神矍鑠的長者之口,還是一個對卓雲來說同樣已有一陣子不曾見到過的人!
熊津大都督府長史,劉仁軌。
數年未見,那泗沘城迎接的半島海風,沒將他吹出年老體衰之相,反而像是因他在熊津地界上大刀闊斧地改造,越發有了一番雷厲風行之態。
李清月快步迎了上去,“老師自熊津回返,未能遠迎,還望莫怪學生失禮。”
“行了行了,這話就不必說了。”劉仁軌無奈,“你若真有這麽多尊師重道的想法,怎麽不見你在泊汋督辦要務期間往熊津多跑幾趟?從遼東往熊津的海船也開不了幾天吧?”
結果李清月可倒好,光顧著遼東那邊的領地建設,楞是在熊津那頭當了個甩手掌櫃,仿佛是明知道老師能為她將該辦的事情都給辦理妥當,就直接自己不管了。
倒是往熊津這邊的公函沒少發。
百濟故地的氣候不佳,減稅。
距離上一次敲打新羅的時間久了,再出使一趟。
要舉行泰山封禪了,勞駕老師去將新羅使臣和部分未被遷移到中原內陸的百濟貴族一起請來。
更過分的是,他人剛自青州港口下船,就收到了李清月額外發來的一封信函,勞煩他再幫忙做一件事。
李清月說話理直氣壯:“若我動輒往返遼東與熊津之間,此前吐蕃與吐谷渾的戰事有變,便無法及時傳到我耳中了。”
劉仁軌:“……你這什麽歪理邪說?”
雖說事實確實是她說的那麽回事,但別以為用這樣的理由就能蒙混過關。
偏偏李清月一點沒覺得自己是在糊弄,“還有啊,我此前身在熊津的時候,和新羅王打了個不太禮貌的招呼,直接讓水師奇襲了他們的王都,萬一我這個熊津大都督常駐泗沘城,又讓他生出了這樣的擔憂,容易引起兩國爭端。”
“既然長史頗有能耐,我將此地調兵戍防的方向把控得當也就足夠了。不必非要親自坐鎮,還顯得我對老師有多不放心一樣?”
李清月說到這裏又朝著劉仁軌行了個禮:“有勞老師操勞數年,學生若真有辦事不妥之處,還請老師見諒。”
劉仁軌無聲地嘆了口氣。
安定都已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又何必繼續抓著這個話題說下去。
面前的這個學生,即便在兩年前敲定遼東領地邊界又私占金礦的時候多有僭越之舉,但這兩年間她聯手安東都護長史李謹行令高麗百姓歸心,已做到了對他的承諾,將那番私心公心之論落到了實處。
她遠赴邊地參戰的舉動,更是儼然將生死置之度外,讓人坐在熊津都督府內聽聞她這個決定,也不免為她捏了一把冷汗。
如今吐蕃被擊退,大唐國威得以在邊地彰顯,更讓人為栽培出了這樣一個學生而覺倍感驕傲。
所謂的禮數與規章,在為國為民辦了實事的結果面前,都不是那麽重要的東西。
他伸手按住了李清月的行禮,“新羅王金法敏親自到了,公主要不要見他一見?”
“那個冤大頭……新羅國事繁忙,還有勞新羅王親自到來,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自然要見見他。”
劉仁軌的面頰抽動了一下,“大都督,你將自己的心裏話說出來了。”
李清月渾不在乎地擺了擺手,“這不重要,總之,是該讓金法敏感受一下我大唐的待客熱情。”
她丟下這句話,便已順著劉仁軌指示的方向走去,仿佛當真對於金法敏的到來有著此等驚喜的心態。
但劉仁軌又怎會不知,她這表現到底是因何而起。
“等等,”被留在原地的阿史那卓雲本還因這出師徒再度聚首而覺欣喜,忽然在公主這個轉道的表現中意識到了個嚴肅的問題。“你們還沒解釋,李敬玄和公主是因為什麽而有矛盾的啊!”
接見金法敏確實很重要,但也不能這麽吊起來了她的胃口,卻不給出一個明確的解答啊!
劉仁軌答道:“既然方才那句是我回的,也由我跟你說吧。”
“公主在半月前往青州港口方向送了一封信,讓青州刺史務必在我領著新羅使臣抵達後接到此信,按照信中所說,讓使者書寫一封奏表,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長安。”
“這是為何?”卓雲問道。
劉仁軌臉上露出了幾分唏噓之色,“只因自皇後陛下對外推行《建言十二事》後,便在爭取一項權力。”
此前三位封禪的帝王,都是此等祭天告地之事中唯一的主角,然而誰又能想到,李唐的第一次封禪,竟會以提出皇後參與亞獻,發起一次近乎驚天動地的改變。
但或許,當劉仁軌在熊津收到二聖臨朝的消息之時,就已經能夠想到今日會出現這樣的一幕。
只是他不曾料到的是,這會來得如此之快!
在他對著卓雲做出了這番解釋後,卓雲當即眉頭一皺,“也就是說,在我身居長安期間雖然還沒聽到過這消息,卻已經是四品以上文官內部正在激烈爭議的事情,在泰山封禪臨近的時候更是必須盡快做出定奪,而正好,李敬玄此人是站在反對皇後亞獻的立場上?”
“不錯。”劉仁軌回她。“按照他的說法……”
……
“天下何曾有過皇後率領命婦一並參與封禪,甚至僅次於天子發起封禪獻酒的規矩!”李敬玄坐在前往泰山的車輿之上,語氣裏滿是指責。
雖有薛元超的典範在前,但李敬玄並不覺得自己提出駁斥皇後參與亞獻有任何的問題。
他又不是上官儀那些想要試圖將陛下的權柄也給攥取到自己手裏的人,只是想要作為陛下的忠臣,維護陛下的臉面罷了!
可恨那司禮太常伯李博乂真不愧是個先帝讓他讀書他都不幹的紈絝分子,若按照李清月的說法,真應該封他一個擺爛專家的名頭。
當年在皇後負責主持那沙門拜君的集議之時,他是何種態度,現在聽到皇後意欲參與亞獻的時候,也就是何種表現。
作為禮部的頭號長官,封禪典禮的負責人之一,他是指望不上了,倒是今年在太子右春坊中護之外兼任司禮少常伯,擔任李博乂下方屬官第一人的郝處俊還能指望一下。
李敬玄也想著,若是能在前來兗州至於泰山的沿途,抓住安定公主辦事不力的錯處,說不定也能就此打擊皇後的風頭,在這個二聖一並封禪的計劃裏做出些阻礙。
哪知道,他因為和劉審禮之間的私人恩怨晚了半日,便被安定公主以“陪同劉將軍先行,以免耽誤大事”這樣的理由,扣上了態度不正、到任逾時的罪名。
李敬玄一臉吞了蒼蠅的表情掀開了車簾,就看到了外頭盧照鄰那張在策馬隨行中也很是平靜的面容。
聽到他這邊的動靜,盧照鄰轉過了頭來,關切問道:“敢問李侍郎,可是在沿途有何處道路顛簸,讓您覺得不適了?”
李敬玄:“……這倒沒有。”
他要挑剔問題也必須有的放矢,不能來上一出無中生有。
安定公主讓他先吃了個閉門羹的強硬態度,已足夠讓他明白一件事,他若真想來上什麽吹毛求疵的不當表現,此前的高麗權臣淵蓋蘇文和吐蕃大相祿東讚是何種結果,他李敬玄這個才冒頭不久的家夥也自然不會死得太好看。
還是勞煩他安分一點,做出個恰當的評估吧。
何況,非要說的話,安定公主的表現裏也並沒有不合禮數的地方。
他只是一個西臺侍郎,兼任三省六部之中吏部的二把手,難道會有這個資格讓安定公主都要為他做向導引路不成?
讓盧照鄰這個出身範陽盧氏的熊津大都督府主簿,引領他走完最後這一段,已經得算是安定公主脾氣好了。
但對李敬玄來說,這場面卻像是他已在沿途完成了進攻之前的蓄力,結果在抵達的時候,直接一拳打了個空,這都叫個什麽事。
一想到安定公主在此地面面俱到的安排,和這條封禪道路的坦蕩平順,讓他根本沒能找出什麽問題來,就連沿途的數處歇腳之地,都已符合了天子出巡的標準,他便更覺自己的滿腔怒氣只能在胸口激蕩,卻無法說出口來。
他氣得直接將車簾給重新放了下來。
以防他總覺得,這個曾被鄧王李元裕比肩司馬相如的盧照鄰,正在以文人的曲折心腸,對他此時的窘境做出揣度。
現在只希望,在長安城中持有相同意見的其他幾人,能夠有些拿得出手的表現。
然而在數日後的長安,卻是郝處俊未曾說完對陛下的一番勸諫,就已被懷抱幼女自外頭踏入殿中的皇後打斷了他的話,“太子也是這般想的嗎?”
站在一旁的李弘隨即一僵。
今日,原本是阿耶前來東宮查驗他的功課,以確定在隨後的東巡泰山中,太子能在隨同參與封禪的眾臣百官以及番邦使者面前,表現出天。朝上國儲君應有的氣度。
但他也沒料到,此前便對皇後進行亞獻提出反駁建議的郝處俊會在此時,將本已確定的事情舊事重提,阿娘還正好抱著妹妹來到了這裏,將這番話給聽了個明白。
更讓李弘只覺壓力倍增的,是阿娘開口,不為辯駁郝處俊的言論,而是問及太子以為如何。
李弘努力正了正面色,答道:“天子封禪,意在彰顯李唐盛世,而這其中,自阿娘協同辦理政事以來,所立功勞不在少數。現如今既有皇後臨朝稱制,這敬告泰山的第二杯酒也合該由阿娘獻上。”
武媚娘的神情稍霽,卻忽聽李弘繼續說道:“只是這君臣綱常禮教之說,孩兒自早年間以學禮啟蒙便斷不敢忘,既然阿娘以皇後陛下之名臨朝,猶需簾幕垂掛,以示帝後之分,泰山封禪,也合該有帷帳同行。”
仿佛是意識到了母親忽然之間凜冽起來的目光,李弘抿了抿唇,聲音也隨即低了下去,只還努力將話給說完了。
“以兒臣看來,少常伯大約是因司禮籌備典儀中不被允許配備此物,方有此等異議,在禦前失態。”
武媚娘冷笑了一聲,“封禪泰山本為上禮蒼天,下敬黃土之事,何須幕簾掩映,形同不可見人,倒不知這又是《禮記》之中的哪一條規定。”
“太子為臣子說情倒是深谙君臣相處之道,但我看這司禮少常伯——分明不知何為臣綱!”
郝處俊連忙伏地回話:“臣不敢。”
“你不敢?”武媚娘撫了撫幼女的脊背,看她並未因這出爭吵而哭出聲來,頓時心中大定,在往前走出兩步的時候,越發有一番氣定神閑的勝券在握,“妄言二位陛下是非,難道也是臣子當為之舉嗎?”
“不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皇後隨同陛下封禪之舉,但既此舉自我開始,那這其中種種章程也當開辟新章,自此定規,談何禮數限制!”
這些人可真是有意思,說服不了陛下收回那個讓皇後隨同內外命婦開啟亞獻的想法,便想將那朝堂之上的幕簾也給一並帶到泰山去。
就連太子……不知道是該說他耳根子軟,還是應該說他的脾性本就如此,也覺該當如此,真讓她只覺一陣心悶。
“陛下覺得呢?”武媚娘轉頭,看向了李治。
“皇後所言甚是……”李治笑了笑,但大概誰都能看得出,這等再被抓包一次的場面,讓他的臉上很有一番尷尬之色。
眼見正從門外有侍從行來,像是有要事稟報,李治連忙轉移開了話題,“有什麽事?”
侍從稟報道:“新羅王為封禪之事親來中原,向陛下送上國書急報一份。”
“拿來給我。”李治面色一振。
連李清月都沒想到會是金法敏親自前來,更何況是李治。
但一想到鄰國國君親自到來對於這封禪的意義,李治便覺心中一陣欣喜。
然而他打開這封國書的時候,驚見其上在開頭寫道:
“臣金法敏言:伏惟天皇天臨海內,帝有域中,九州知日月之明,臣民建維新之業,伏惟天後化含萬物,訓正六宮,天下被塗山之音,海內仰河洲之教……”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麟德元年的五月, 隨著封禪的漸近,整片兗州都因此等大事陷入了越發緊張的氣氛中。
除卻早到一步前來協助調度府兵的阿史那卓雲,自長安派遣往兗州的使者也已陸續抵達, 用以確定沿途不會出現任何差錯,謹防這大唐的頭一次封禪,會因細枝末節處的失當, 惹來臣民不睦、天子不快。
安定公主的率先開道有沿途長官的輔助不錯,但這既是大唐上下的盛事, 又怎能從中有任何一點懈怠。
至於為何說“陸續”……
是因為,明明一文一武兩位使者都是從長安出發的, 卻在快馬先至的拜表中, 聲稱將會相隔半日抵達拜謁。
這其中,多少有點微妙了。
李清月才懶得管這兩人是不是有什麽私仇,而是在看了看這兩封拜表上的名字後, 目光中閃過了一縷深思,直接在一日後帶著先到的那人踏上了校閱審查之路。
算起來, 那先到的左衛將軍劉審禮與卓雲還有點交情。
畢竟,當年薛仁貴與鄭仁泰平定鐵勒叛亂之時, 官居燕然都護的劉審禮也算鄭仁泰的半個副手。
只可惜,鄭仁泰貿然出兵之時劉審禮與其分兵,並未能夠對其做出阻攔,只能在隨後卓雲等人抵達後,與其協助鎮壓漠北叛亂。
此次回紇與西突厥聯手內寇庭州, 劉審禮於燕然調兵, 攔截意圖響應熾俟葉護的其餘回紇盟友, 慢了半步於天山南北會師。
但算起來,他在這出平亂裏也起到了不小的貢獻, 此次回朝,自原本的左驍衛郎將升遷左衛將軍。
左衛將軍,正與卓雲因戰功升遷的右衛將軍同領左右衛督轄的五十府府兵。
這麽一算,何止是因此前作戰區域的鄰近而有些交情,還因職屬接近需要彼此往來。
這便並不奇怪,當劉審禮抵達兗州後,對李清月與卓雲的態度都頗顯親厚。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劉審禮自眼前所見的種種景象中,都硬是挑剔不出任何的問題。
“自金鄉往奉高沿途的官道修繕需要的人力應當不少,沒想到,安定公主何止是在時限之前便將其完成,還能令士卒以及征夫有此等面貌。”
劉審禮坐於車中,將一兩月後便該由天子親自經行的道路從頭到尾走了一遭,目光中的讚許與驚喜之意清晰可見。
他自己擔任過邊境的將領,對府兵在修築邊境工事上的本事心中有數。
燕然都護境內的駐兵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河南道河北道的府兵。
為天子修路,到底不像是邊境一般,需要面對生死危機啊。
可在這條平整結實的道路上,不難看出沿途需要掘開的山石、填平的土溝到底有多少,卻依然在士卒的滿腔熱情之下將其及時完成了,還遠比他所能想象到的成果更好。
倘若劉審禮不曾看錯的話,當他隨同安定公主在奉高縣,也便是那臨近泰山之地下車的時候,留守在此地大營的士卒各自精神飽滿,在望向安定公主的時候,更有種讓他都有些看不透的熱切。
或許……
這應該解釋為安定公主的調兵有方,在讓府兵協助修路的時候,也有非同一般的表現?
當賈敦實將此次修路之中的死亡名錄拿到劉審禮面前後,他更覺吃驚。“這麽少?”
“劉將軍應該知道我是什麽人,當年上戰場前我尚且允諾那些府兵,必定將跨海作戰後無法歸來之人的名字一一統計在冊,今日也不屑於在修路搭橋身亡府兵的名錄上做什麽手腳。”
“我自然沒有懷疑公主的意思,可這是怎麽做到的?”劉審禮怎麽看都覺得,這個數字少得有點過分了。
雖說這與他所見的士卒面貌完全吻合,但相比歷年徭役傷亡,就真的太低了。
李清月總不能跟他說,這是因為她手底下有個敢在接到她命令後帶著兩船炸藥材料來到兗州的炸藥專家,在沿途以新武器開路甚至對炸藥進行了兩次改進,也讓李清月在這些府兵中多了個天神助力的傳說。
她心中轉圜須臾,答道:“我阿耶將封禪之意告知內朝之時,我彼時膽敢駁斥數位宰相,自請前來開道,便是知道以今日時局,封禪確然可行,以半年時間籌備也已足夠。難道劉將軍覺得不是如此嗎?”
“……倒也不是。”劉審禮肯定是不能承認這種事情的。
他話音剛落,便聽李清月笑道:“我同您開個玩笑呢,不必當真。我看與其說是萬事俱備,正欠那一聲號令,不如說,是我一向明白一個道理——若能令手下士卒吃飽飯,拿到應有的獎勵,也看到將領為他們的安危做出了種種準備,他們也當以實績回應於我。”
“再便應當感謝一下這兗州富戶的支持了。想來是因泰山封禪能令兗州身價倍增,這些兗州富戶也覺與有榮焉,便將家財捐贈出來了不少,用於賠償被官道占地的百姓和修路身亡的士卒,還將族中體格健壯的子弟也給派遣來一道辦事。”
“就連當地的僧侶也多有自發前來開道的,可見這泰山封禪一事,確是水到渠成、天人共望。”
劉審禮摸了摸側臉,總覺得安定公主的這番話不知為何,讓人聽起來覺得有些牙酸。
大約是因這誇讚的話裏,怎麽聽都還有一點說不上來的言不由衷。
但朝著這泰山之下的營地看去,他便瞧見了一支在身形與氣度上都不像是尋常府兵的隊伍,還有一批正從外頭入營的僧侶,應當正是她話中提到的兗州富戶與普樂寺僧人。
或許,縱然他們在劉審禮的認知中,並不會做出這等主動貢獻的行動,在泰山封禪的大事面前,也真能因對大唐對兗州的歸屬感有此義舉。
李清月問:“以劉將軍覺得,這條官道今日的情形,是否足以用來迎接天子駕臨?”
劉審禮連忙收回了自己那點沒想明白的猜疑,“足夠了!”
今年中原地帶少雨,沿途徑流應當還不會出現水漲泛濫的情況,或者是暴雨作祟沖毀道路,想來在封禪之時陛下途經的,也會是這樣的一條路。
簡直再合格也不為過!
“不過……”劉審禮給出了這句肯定答覆後,像是想到了什麽,又低聲朝著李清月說道,“恕我提醒公主一句,此次既然是兩方使者聯名覆查,光我一人通過也不行,還需另一人點頭。”
“那位西臺侍郎,兼任司列少常伯的李敬玄,脾氣不是那麽好,公主將他丟在原地,先與我往泰山這頭來了……”
李清月挑眉:“難道他還敢來雞蛋裏挑骨頭,找我的麻煩不成?我阿耶的上一個伴讀不知尊卑紀律,落了個何種下場,難道他還不知道嗎?”
劉審禮沈默了一瞬。
安定公主的這句話,足以讓劉審禮聽出,公主好像並不只是因為先來後到的關系,選擇了先帶他前來校閱成果,而是在知道了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做出的決斷。
他朝著李清月行了個禮,“既然如此的話,我就不多勸阻了,明日我會登臨泰山,查驗登封、降禪二壇,公主若是還有其他事要辦,可以不必相隨。”
“有勞劉將軍了。”李清月也朝著他拱了拱手。
眼見劉審禮告辭消失在了二人的視線之中,卓雲這才出聲:“所以公主居然不是因為另一位後到的緣故,才將其晾著的”
李清月好笑地瞥了她一眼:“我以為你能識破阿史那步真意圖侵吞同族兵馬獨立於西域的心思,也能在庭州大亂後選擇直擊後路,怎麽只養成了對戰事的頭腦,沒在政局上有點想法。”
卓雲跟上了她折返往主帳的腳步,“那還不是因為,就算我已能因兩年間在西域的戰功獨領一軍,也不必擔心會有人在後方給我添亂,我這破格提拔本就與公主有關,如今也只需跟緊公主的腳步便是了,何必去考慮這使者身份的問題。”
李清月笑罵:“……那照你這麽說,我也直接指望我阿娘給我兜底就行了唄。”
卓雲抓了抓後腦,素來有幾分狠勁的面容上也露出了點無辜之色。
這也不能怪她吧。
在外頭,她是不能墮了安定公主臉面、必須步步為營的將軍,在公主面前,這兩年間的緊繃提防總算能暫時放下,便當自己還是當年被公主招攬來的近身侍從,何必去考慮那麽覆雜的問題。
“剛才公主說,另一位使者,也是陛下早年間的伴讀?”
李清月點頭:“對,他早年間得到太宗朝宰相馬周的舉薦,成了我阿耶的伴讀,和薛元超、李義府等人的履歷都很相似,擔任過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的官職。雖是亳州人士,但因聯宗於趙郡李氏,勉強也能算是和五姓七望沾了一點邊。而他先後娶的兩任妻子都是山東望族,對他的仕途助力不小,”①
李敬玄的名字和李敬業挺像,但這兩人之間可沒有什麽關系。
李敬業的李是隨同李勣一樣被賜予的李唐國姓,李敬玄則是現在的安徽亳州人士,又掛上了趙郡李氏的名義。
“再加上,他又未曾摻和進上官儀、薛元超的謀反案裏,直接在去年的清算後被提拔到了西臺侍郎,和司列少常伯的位置上,也成了此次封禪開道校驗的使者之一。”
卓雲奇道:“可若只是如此的話,好像並沒有什麽和公主交惡的地方,至多就是……有些貪慕世家大姓的名頭?若我不曾記錯的話,出自洹水杜氏的前宰相杜正倫,也曾經想過與京兆杜氏連宗。對了,此前因他負責督辦從洛陽到長安的漕運一事,劉師還專門向公主講起過此事。”
這在當今政壇之上並不少見,只不過有些如同李敬玄一般成功了,但有些並沒有成功罷了。
這麽算,此舉並不會引起多少詬病,除非,他並不只滿足於聯宗的結果,還將這等裙帶姻親關系發展到了朝堂上。
可如安定公主所說,他雖是陛下的伴讀,但在官職的升遷上顯然不如同為東宮舊臣的上官儀、薛元超等人,那麽想來如今的權柄也有限,談何勢力交構之說呢。
“那是因為,他和安定就另外一件事有矛盾。”
阿史那卓雲循聲轉頭,就見李清月早已看向了那個方向,也放任附近隨行的士卒將人給放了過來。
而這個回答的聲音,出自一個精神矍鑠的長者之口,還是一個對卓雲來說同樣已有一陣子不曾見到過的人!
熊津大都督府長史,劉仁軌。
數年未見,那泗沘城迎接的半島海風,沒將他吹出年老體衰之相,反而像是因他在熊津地界上大刀闊斧地改造,越發有了一番雷厲風行之態。
李清月快步迎了上去,“老師自熊津回返,未能遠迎,還望莫怪學生失禮。”
“行了行了,這話就不必說了。”劉仁軌無奈,“你若真有這麽多尊師重道的想法,怎麽不見你在泊汋督辦要務期間往熊津多跑幾趟?從遼東往熊津的海船也開不了幾天吧?”
結果李清月可倒好,光顧著遼東那邊的領地建設,楞是在熊津那頭當了個甩手掌櫃,仿佛是明知道老師能為她將該辦的事情都給辦理妥當,就直接自己不管了。
倒是往熊津這邊的公函沒少發。
百濟故地的氣候不佳,減稅。
距離上一次敲打新羅的時間久了,再出使一趟。
要舉行泰山封禪了,勞駕老師去將新羅使臣和部分未被遷移到中原內陸的百濟貴族一起請來。
更過分的是,他人剛自青州港口下船,就收到了李清月額外發來的一封信函,勞煩他再幫忙做一件事。
李清月說話理直氣壯:“若我動輒往返遼東與熊津之間,此前吐蕃與吐谷渾的戰事有變,便無法及時傳到我耳中了。”
劉仁軌:“……你這什麽歪理邪說?”
雖說事實確實是她說的那麽回事,但別以為用這樣的理由就能蒙混過關。
偏偏李清月一點沒覺得自己是在糊弄,“還有啊,我此前身在熊津的時候,和新羅王打了個不太禮貌的招呼,直接讓水師奇襲了他們的王都,萬一我這個熊津大都督常駐泗沘城,又讓他生出了這樣的擔憂,容易引起兩國爭端。”
“既然長史頗有能耐,我將此地調兵戍防的方向把控得當也就足夠了。不必非要親自坐鎮,還顯得我對老師有多不放心一樣?”
李清月說到這裏又朝著劉仁軌行了個禮:“有勞老師操勞數年,學生若真有辦事不妥之處,還請老師見諒。”
劉仁軌無聲地嘆了口氣。
安定都已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又何必繼續抓著這個話題說下去。
面前的這個學生,即便在兩年前敲定遼東領地邊界又私占金礦的時候多有僭越之舉,但這兩年間她聯手安東都護長史李謹行令高麗百姓歸心,已做到了對他的承諾,將那番私心公心之論落到了實處。
她遠赴邊地參戰的舉動,更是儼然將生死置之度外,讓人坐在熊津都督府內聽聞她這個決定,也不免為她捏了一把冷汗。
如今吐蕃被擊退,大唐國威得以在邊地彰顯,更讓人為栽培出了這樣一個學生而覺倍感驕傲。
所謂的禮數與規章,在為國為民辦了實事的結果面前,都不是那麽重要的東西。
他伸手按住了李清月的行禮,“新羅王金法敏親自到了,公主要不要見他一見?”
“那個冤大頭……新羅國事繁忙,還有勞新羅王親自到來,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自然要見見他。”
劉仁軌的面頰抽動了一下,“大都督,你將自己的心裏話說出來了。”
李清月渾不在乎地擺了擺手,“這不重要,總之,是該讓金法敏感受一下我大唐的待客熱情。”
她丟下這句話,便已順著劉仁軌指示的方向走去,仿佛當真對於金法敏的到來有著此等驚喜的心態。
但劉仁軌又怎會不知,她這表現到底是因何而起。
“等等,”被留在原地的阿史那卓雲本還因這出師徒再度聚首而覺欣喜,忽然在公主這個轉道的表現中意識到了個嚴肅的問題。“你們還沒解釋,李敬玄和公主是因為什麽而有矛盾的啊!”
接見金法敏確實很重要,但也不能這麽吊起來了她的胃口,卻不給出一個明確的解答啊!
劉仁軌答道:“既然方才那句是我回的,也由我跟你說吧。”
“公主在半月前往青州港口方向送了一封信,讓青州刺史務必在我領著新羅使臣抵達後接到此信,按照信中所說,讓使者書寫一封奏表,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長安。”
“這是為何?”卓雲問道。
劉仁軌臉上露出了幾分唏噓之色,“只因自皇後陛下對外推行《建言十二事》後,便在爭取一項權力。”
此前三位封禪的帝王,都是此等祭天告地之事中唯一的主角,然而誰又能想到,李唐的第一次封禪,竟會以提出皇後參與亞獻,發起一次近乎驚天動地的改變。
但或許,當劉仁軌在熊津收到二聖臨朝的消息之時,就已經能夠想到今日會出現這樣的一幕。
只是他不曾料到的是,這會來得如此之快!
在他對著卓雲做出了這番解釋後,卓雲當即眉頭一皺,“也就是說,在我身居長安期間雖然還沒聽到過這消息,卻已經是四品以上文官內部正在激烈爭議的事情,在泰山封禪臨近的時候更是必須盡快做出定奪,而正好,李敬玄此人是站在反對皇後亞獻的立場上?”
“不錯。”劉仁軌回她。“按照他的說法……”
……
“天下何曾有過皇後率領命婦一並參與封禪,甚至僅次於天子發起封禪獻酒的規矩!”李敬玄坐在前往泰山的車輿之上,語氣裏滿是指責。
雖有薛元超的典範在前,但李敬玄並不覺得自己提出駁斥皇後參與亞獻有任何的問題。
他又不是上官儀那些想要試圖將陛下的權柄也給攥取到自己手裏的人,只是想要作為陛下的忠臣,維護陛下的臉面罷了!
可恨那司禮太常伯李博乂真不愧是個先帝讓他讀書他都不幹的紈絝分子,若按照李清月的說法,真應該封他一個擺爛專家的名頭。
當年在皇後負責主持那沙門拜君的集議之時,他是何種態度,現在聽到皇後意欲參與亞獻的時候,也就是何種表現。
作為禮部的頭號長官,封禪典禮的負責人之一,他是指望不上了,倒是今年在太子右春坊中護之外兼任司禮少常伯,擔任李博乂下方屬官第一人的郝處俊還能指望一下。
李敬玄也想著,若是能在前來兗州至於泰山的沿途,抓住安定公主辦事不力的錯處,說不定也能就此打擊皇後的風頭,在這個二聖一並封禪的計劃裏做出些阻礙。
哪知道,他因為和劉審禮之間的私人恩怨晚了半日,便被安定公主以“陪同劉將軍先行,以免耽誤大事”這樣的理由,扣上了態度不正、到任逾時的罪名。
李敬玄一臉吞了蒼蠅的表情掀開了車簾,就看到了外頭盧照鄰那張在策馬隨行中也很是平靜的面容。
聽到他這邊的動靜,盧照鄰轉過了頭來,關切問道:“敢問李侍郎,可是在沿途有何處道路顛簸,讓您覺得不適了?”
李敬玄:“……這倒沒有。”
他要挑剔問題也必須有的放矢,不能來上一出無中生有。
安定公主讓他先吃了個閉門羹的強硬態度,已足夠讓他明白一件事,他若真想來上什麽吹毛求疵的不當表現,此前的高麗權臣淵蓋蘇文和吐蕃大相祿東讚是何種結果,他李敬玄這個才冒頭不久的家夥也自然不會死得太好看。
還是勞煩他安分一點,做出個恰當的評估吧。
何況,非要說的話,安定公主的表現裏也並沒有不合禮數的地方。
他只是一個西臺侍郎,兼任三省六部之中吏部的二把手,難道會有這個資格讓安定公主都要為他做向導引路不成?
讓盧照鄰這個出身範陽盧氏的熊津大都督府主簿,引領他走完最後這一段,已經得算是安定公主脾氣好了。
但對李敬玄來說,這場面卻像是他已在沿途完成了進攻之前的蓄力,結果在抵達的時候,直接一拳打了個空,這都叫個什麽事。
一想到安定公主在此地面面俱到的安排,和這條封禪道路的坦蕩平順,讓他根本沒能找出什麽問題來,就連沿途的數處歇腳之地,都已符合了天子出巡的標準,他便更覺自己的滿腔怒氣只能在胸口激蕩,卻無法說出口來。
他氣得直接將車簾給重新放了下來。
以防他總覺得,這個曾被鄧王李元裕比肩司馬相如的盧照鄰,正在以文人的曲折心腸,對他此時的窘境做出揣度。
現在只希望,在長安城中持有相同意見的其他幾人,能夠有些拿得出手的表現。
然而在數日後的長安,卻是郝處俊未曾說完對陛下的一番勸諫,就已被懷抱幼女自外頭踏入殿中的皇後打斷了他的話,“太子也是這般想的嗎?”
站在一旁的李弘隨即一僵。
今日,原本是阿耶前來東宮查驗他的功課,以確定在隨後的東巡泰山中,太子能在隨同參與封禪的眾臣百官以及番邦使者面前,表現出天。朝上國儲君應有的氣度。
但他也沒料到,此前便對皇後進行亞獻提出反駁建議的郝處俊會在此時,將本已確定的事情舊事重提,阿娘還正好抱著妹妹來到了這裏,將這番話給聽了個明白。
更讓李弘只覺壓力倍增的,是阿娘開口,不為辯駁郝處俊的言論,而是問及太子以為如何。
李弘努力正了正面色,答道:“天子封禪,意在彰顯李唐盛世,而這其中,自阿娘協同辦理政事以來,所立功勞不在少數。現如今既有皇後臨朝稱制,這敬告泰山的第二杯酒也合該由阿娘獻上。”
武媚娘的神情稍霽,卻忽聽李弘繼續說道:“只是這君臣綱常禮教之說,孩兒自早年間以學禮啟蒙便斷不敢忘,既然阿娘以皇後陛下之名臨朝,猶需簾幕垂掛,以示帝後之分,泰山封禪,也合該有帷帳同行。”
仿佛是意識到了母親忽然之間凜冽起來的目光,李弘抿了抿唇,聲音也隨即低了下去,只還努力將話給說完了。
“以兒臣看來,少常伯大約是因司禮籌備典儀中不被允許配備此物,方有此等異議,在禦前失態。”
武媚娘冷笑了一聲,“封禪泰山本為上禮蒼天,下敬黃土之事,何須幕簾掩映,形同不可見人,倒不知這又是《禮記》之中的哪一條規定。”
“太子為臣子說情倒是深谙君臣相處之道,但我看這司禮少常伯——分明不知何為臣綱!”
郝處俊連忙伏地回話:“臣不敢。”
“你不敢?”武媚娘撫了撫幼女的脊背,看她並未因這出爭吵而哭出聲來,頓時心中大定,在往前走出兩步的時候,越發有一番氣定神閑的勝券在握,“妄言二位陛下是非,難道也是臣子當為之舉嗎?”
“不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皇後隨同陛下封禪之舉,但既此舉自我開始,那這其中種種章程也當開辟新章,自此定規,談何禮數限制!”
這些人可真是有意思,說服不了陛下收回那個讓皇後隨同內外命婦開啟亞獻的想法,便想將那朝堂之上的幕簾也給一並帶到泰山去。
就連太子……不知道是該說他耳根子軟,還是應該說他的脾性本就如此,也覺該當如此,真讓她只覺一陣心悶。
“陛下覺得呢?”武媚娘轉頭,看向了李治。
“皇後所言甚是……”李治笑了笑,但大概誰都能看得出,這等再被抓包一次的場面,讓他的臉上很有一番尷尬之色。
眼見正從門外有侍從行來,像是有要事稟報,李治連忙轉移開了話題,“有什麽事?”
侍從稟報道:“新羅王為封禪之事親來中原,向陛下送上國書急報一份。”
“拿來給我。”李治面色一振。
連李清月都沒想到會是金法敏親自前來,更何況是李治。
但一想到鄰國國君親自到來對於這封禪的意義,李治便覺心中一陣欣喜。
然而他打開這封國書的時候,驚見其上在開頭寫道:
“臣金法敏言:伏惟天皇天臨海內,帝有域中,九州知日月之明,臣民建維新之業,伏惟天後化含萬物,訓正六宮,天下被塗山之音,海內仰河洲之教……”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