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72章

關燈
第72章

是啊, 全無障礙了。

長孫無忌所代表的貞觀老臣裏,還會對陛下的言行指手畫腳的已再不存在。

唯獨剩下的,要麽就是聽從陛下詔令, 已經明白知道誰才是方今天子的,要麽就是已經榮耀謝幕,退避隱居的。

這份大權在握的快意, 在九月之末李治的第七子李旭輪誕生的時候,幾乎攀升到了頂峰。①

在李治看來, 老臣退場,新的皇子誕生, 也必能在他的栽培之下, 成為太子的臂膀助力。

和太子之間六歲的年齡差,也註定了這個孩子不可能追趕上太子的累積和實力。

所以就算有著這樣一個輝煌大氣的名字,和孕育首尾的吉兆, 也並沒有關系。

仿佛是為了呼應顯慶三年正是洛陽陸續建設之時,李旭輪在出生後不久, 便被敕封為洛州牧,和早前就拿到雍州牧名頭的李賢“分庭抗禮”。

李治也遵照著他在皇後有孕之時的允諾, 將皇後所出的三子一女單獨排序,形成了新的序齒排列。

促成他做出此事的,若讓李清月來分析的話,應該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長孫無忌死前被扣上的謀逆帽子裏,有一部分其實是真的。

若非真真假假, 也很難讓大部分朝臣信服。

比如說, 刑部尚書長孫祥確實和廢太子李忠的下屬以及杞王府下屬有所往來。

至於具體是不是要圖謀造反之舉, 還是僅因彼此之間趣味相投,在長孫祥和長孫無忌都已先後被處置後, 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或許唯獨還有點用處的,是讓李治想起來,自己原來並不僅僅有李弘李賢等皇後所出的兒子,也並不僅有被丟去封地的許王李素節和身在梁州的李忠,還有幾個更沒存在感的兒子,比如杞王李上金。

想想也對,當年李恪身邊都能圍著幾個擁躉之人呢。

怎麽就不能有人覺得,這些在李治面前有若透明的兒子,其實還有上位的可能呢。

但就像他的父親大概從來就沒考慮過非長孫皇後所出的兒子繼承大統,李治也覺得,他有必要打消一下其他人的期待。

何況,正是因為皇後與他的一路同行,才能讓他有今日的肆意指點江山,既然罪臣伏誅,功臣也應該獎賞才對。

他甚至額外對幾個兒子做出了一番節制,其中就包括了往他們的封地上多委派點官員,分薄這些兒子本身的權力。

唐璿就在這批被派遣出去的官員之中。

也正如李清月所希望的那樣,他被派遣去了梁州地界,成了一名乍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梁州戶曹。

李清月倒是挺想把盧照鄰也一起派遣出去的。

但是想想這一來容易顯得小公主被陛下克扣了待遇,二來還是再是得讓他再養養體格,以防他和歷史上一般在牢獄之災後得了麻風病。

所以,最後還是打消了這個打算。

何況,以盧照鄰的文學修養也當真是個好伴讀……之一。

李清月用他用得還是挺順手的。

說“之一”是因為,李治盤算著再給小公主找幾個看起來安分點的伴讀,於是看中了個出身儒學世家、六歲就有神童之名的人才。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勃。

可惜如今的王勃還遠沒到能寫出滕王閣序的年紀,以至於李清月想用去看滕州、洪州滕王閣的借口出門,變成了泡影。

更可惜的是,李清月在手握盧照鄰和王勃後,本能地就想來個初唐四傑集郵,想想駱賓王也有神童之名,說不定能被李治準許來個同類相聚,做個伴讀。

結果武媚娘在聽到這個名字後就讓人搜集來了他最近的詩歌,最新的一首寫的是“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李清月:“……”

算了。

人是個好人,在給道王李元慶做下屬的時候懶得自吹自擂,楞是沒像盧照鄰一樣混出個名聲來,顯慶年間先後做了兩個小官就跑西域去了。

但是這種滿腔熱血的“憤青”,李治敢派到公主身邊幹事才怪了。

他都不求活著回來了!

天知道是不是能把本來就敢不得準許就入蜀的公主,教出個留書從軍來。

讓人對駱賓王稍微照顧一下,免得他慷慨激昂、從軍作戰,結果不慎戰死了就行。

只能先這樣了。

好歹她也算多收集到了一個人才。

看吧,相比之下,阿耶就是在損失人才了。

顯慶三年好像是貞觀老臣陸續退場的一年。

除了因為和李治政見相左而不得善終的長孫無忌、褚遂良——

尉遲敬德也在這一年的十二月病逝。

他已幾乎不過問朝政和軍事長達十餘年,對於李治來說,簡直是個再可敬不過的長輩。

當他過世之時,恰逢李治從洛陽回返長安,還見到了這位長輩最後一面。

為了彰顯對這位老將軍的尊重,李治為其罷朝三日,命令長安五品以上的在職官員都要前去參與葬禮吊唁。

就連因西突厥戰事被免官的程知節,也被破格準允身在行列之中。

七十四歲。

對於一位將軍來說,絕對能算得上是壽終天年。

死後的哀榮也一樣不差。

李治為其追封司徒,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他本就有意在顯慶四年的元月初一祭拜昭陵,如今就成了為尉遲老將軍以羽葆鼓吹之禮送葬,隨後祭拜太宗。

李清月只參與了其中的拜祭環節,便沒能知道,李治在單獨與昭陵對談的時候到底說了些什麽。

是向父母說起不得不對長孫無忌痛下殺手的無奈,還是幹脆孩子氣一點哭訴呢?

反正這都已經不太重要了。

當顯慶三年的謀逆陰雲從長安城中徹底驅散的時候,顯慶四年到了。

這也將會是李治徹底擺脫長孫無忌影響的第一年。

在新春剛過不久,他就展示出了自己雷厲風行的做派。

頭一件事,就是將李義府的舊案重新翻出來審判。

李義府才因為成功扳倒長孫無忌,過了幾個月的好日子,甚至已經在構想,等陛下因此“勞心傷神”的階段過去,是不是就該當對他們這些幫扶之人繼續加官進爵了。

卻怎麽也沒想到,迎來的會是這樣一出晴空霹靂的打擊。

最讓李義府感到切齒膽寒的,是在他放松警惕的幾個月裏,大理寺卿元詔居然一直得到了陛下的授意,在四處搜集他的罪證。

要的就是當問責之時到來,他將再無從中辯駁的機會,只能被這些接踵而來的罪名給錘入地底,再無翻身之力。

李義府人都要傻了。

當他被判處流放巂州的消息傳來之時,李義府只恨不得抓著面前的囚牢鐵欄,說出長孫無忌謀反乃是由陛下授意的栽贓。

可他也很清楚,自己絕不能這麽說!

因為幾乎就是在他被審判的同時,皇後的外甥賀蘭敏之“拜師”王玄策,與對方一起出使印度。

這讓李義府隱約意識到,他的問題可能不在藏匿囚徒和行事囂張,而在錯誤地向著皇後獻媚,引發了陛下的不快。

那麽接受這個流放的結局,承擔下他歷年過錯的責任,對他來說可能是最佳的選擇。

畢竟,流放還有可能被重新啟用,或者遇到大赦還能被赦免回京,但他若是當真說出長孫無忌謀反案的內情,他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事實上,李治也根本不怕李義府將其說出去。

他將長孫無忌處置掉,難道不是在朝局之下一步步推動的結果嗎?

他也沒給李義府留下把柄在手,最後覆審案件的也是英國公和許敬宗,關他什麽事情?

他已在勵精圖治,為大唐的明日而奮鬥了。

顯慶四年,他終於可以不必局限在黨爭之中,楞是要用那些小人作刀,而能夠啟用不少能臣幹將。

當年敢於彈劾褚遂良的韋思謙,原本在褚遂良被重新起覆之後遭到迫害貶官,只能做個縣令,現在也被重新起覆到了長安,做個右司郎中。

劉仁軌因早前的李義府一案,多少受到了王義方的牽連,被李治又貶官回到了給事中的位置上。

但在顯慶四年,又找了個理由重新升了回來。

為的正是讓其好好教導他那個活潑過頭的女兒。

而如果說韋思謙、劉仁軌等人只算是低品階的官員調度的話,那麽其餘的分量就重多了。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之時就與之關系極好的上官儀,在這一年出任中書侍郎。

雖不是中書令,但既得到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頭,就也榮升為了宰相,堪稱文臣之中升遷最快的。

武將之中,則以蘇定方的上升最快。

但這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西突厥之戰,阿史那賀魯能被徹底剿滅,並未逃逸而走,蘇定方居功至偉。

在阿史那賀魯被處斬後,蘇定方就因功升遷為左驍衛大將軍,同時加封為邢國公。

顯慶四年,他再次領兵出征西域。

這一次的目的是安撫西域邊陲,拿下叛亂的鐵勒分支。

早前數年的圍剿西突厥之戰,大大豐富了蘇定方輾轉西域作戰的能力,而鐵勒思結部首領都曼的能力也遠不能和阿史那賀魯相比。

所以蘇定方並沒有辜負李治對他的期待,快速地將其擊退。

他甚至還在攻破蔥嶺各部的聯合反叛前,還先打出了另外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績。

對手正是日漸崛起的吐蕃。

李治聞訊大喜,為其加官左武衛大將軍,還為他的兒子蘇慶節也加封了武邑縣公的爵位。

同時在戰場上展現出其崢嶸本領的還有一個人,正是此前被李清月送別出征的薛仁貴。

早在去年長安陷入政治風雲的時候,薛仁貴就已作為程名振的副將參與征討高麗,在貴端城一戰中擊敗了高麗前軍。

由薛仁貴所統帥的這一路兵馬斬首高麗軍三千多人。

數年的宮廷戍衛生涯,非但沒有磨滅薛仁貴作戰的鬥志和領兵打仗的能力,反而像是一段對他而言必不可少的積澱。

在被放出長安後便直接展現出了其大將風采。

薛仁貴在萬年宮時的立場也讓李治欣賞有加,如今又確實立下了戰功,便給了他以單獨統兵的權力。

於是在顯慶四年的橫山之戰中,高麗將領便瞧見了讓他們尤為恐懼的一幕。

四十多歲的唐軍將領正在巔峰,比之昔年的白袍小將時期還猶有過之。

薛仁貴一面調度軍馬攻破敵陣,一面又自己身先士卒,策馬挽弓,殺奔在前,每一支射出的弓箭都必定能帶走敵人的性命。眼見高麗那方也有一位擅長射箭的將領,薛仁貴竟單騎突入,硬生生將人給擒了出來。

在此等勇烈的攻勢面前,高麗節節敗退,直到高麗國主不得不獻上投降的國書。

李治當即將薛仁貴任命為右威衛大將軍,加封平陽郡公。

誰都能看得出李治在這一年是何等意氣風發。

事實證明,他除掉長孫無忌並不是在給大唐自斷臂膀,而是在鏟除其繼續騰飛的障礙。

東西兩路的戰況勝勢,用一種最為直白的方式,向著境外昭告著大唐的強盛。

而境內,因長安洛陽之間的運糧通道被打開,今年關中糧食的小小減產並沒有影響到糧價的波動。

起碼以李治看來,這依然是一番國家安泰的樣子。

這讓他有了底氣,再開一場制舉,甚至親自策試了將近九百位舉人,繼續替換那些在他看來能力不足的官員。

這一番忙碌的文武並進,到了顯慶四年的年末才稍有收斂。

李治大概也覺得自己有點累了,覺得需要以另外的一種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帝王威儀。

於是在顯慶四年的年末,他在武媚娘的建議之下,啟程前往並州省親。

留下了今年八歲的太子李弘在長安監國。

這場並州省親,簡直是天子權力財力的彰顯,但若要李清月看來,這番省親的目的最大的受益者顯然不是李治,而是阿娘。

因為正是在這出省親之中,皇後只能在內殿接見女賓的規則被做出了改變。

取而代之的,是皇後將親族鄰裏一並宴請在正堂之上。

此外,除卻對並州官員和與會之人的賞賜,也給城中年過八十的年長婦女授予了郡君名位。

李清月望著面前隨後展開的閱兵演武典禮,又回頭朝著母親臉上看去,便見她此刻的喜悅和風光,令她由內而外散發著一種懾人的光芒。

時正開春,天光大明。

哪怕此刻她們所在的地方只是並州而非長安或者洛陽,當帝後並肩審閱著一列列戍衛兵卒的時候,絕不會有人覺得皇後的風采被身邊那人壓過。

這場並州省親對於武媚娘來說的意義也遠不止如此。

武元慶武元爽等人的相繼過世,讓朝野之間總有些不太妙的流言,說的是皇後今日能夠不念舊情,明日也能心狠手辣地對付別人。

可當並州百姓得到了這份因皇後而來的恩惠後,李清月相信,這流言會被另外一種聲音沖淡的。

誰說皇後不念舊情?

她只是有恩有怨,都報個分明而已!

這場轟轟烈烈的省親一直持續到了四月,才擺駕前往洛陽。

之所以是往洛陽而非是長安,是因洛陽地界上陸續發生了幾件事。

一件便是身在洛陽翻譯佛經的玄奘法師,向李治提出了一件倡議,意在規範僧侶的考核,對其人品以及佛學本領例行盤查,以防出現當年洛州水陸法會之時一堆人不懂裝懂的情況。

另一件則是因孫思邈抵達洛陽,《新修本草》和《千金翼方》幾乎是前後腳的時間編纂完成,堪稱是大唐醫學上的一大進步。

再便是因東都重立,長安的部分居民陸續遷移到了洛陽,讓這座東都愈發有了人氣。

被提拔到洛州長史位置上的賈敦實完全沒有辜負武媚娘和李清月對他的舉薦,比之當年他兄長在洛州治政時候的政績有過之而無不及,將這些遷居到來的百姓都給妥善地安頓了下來。

李治欣喜地下達了幾條詔令。

自岐州法門寺,奉迎釋迦佛指骨進洛陽大內供養,作為對玄奘法師知情識趣的回饋。

準允洛陽陸續完善的醫療院正式得名東都尚藥局,由孫思邈出任其中的太醫令。

而後,在洛陽賈敦頤的那座紀念碑旁再為賈敦實修建一座功勳碑,二者並稱,號為棠棣碑,希望他繼續在洛州長史任上發光發熱。

但大概就連李治都沒想到,這個東都尚藥局迎來的第一位重量級病人,居然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顯慶五年的十月,已是秋冬之交。

李清月疾步踏入這東都尚藥局的時候,身上就多披了一件大氅。

或許是因為她自小習武,明明今年才只有七歲,卻已在身量上看起來和十歲孩童相差無幾,更因為她眉眼間比之尋常孩子成熟,在她穿行於尚藥局之間的時候,沿路所見的醫官紛紛避讓開了路徑,為她指明了孫思邈的所在。

這位長者因近來又招到了不少醫道上的人才,當李清月看向他的時候,正見他很有幾分紅光滿面。

坐在他對面那人,李清月一時半刻間記不清名字,只記得對方是進士出身,乃是李治的官員,卻對於醫學之道很感興趣。

以至於他原本應該是要協助孫思邈建立洛陽悲田坊的,卻轉而向他求學,現在則開始往藥膳食補的方向發展,好像八匹馬也拉不回來。就差沒直接跟李治說,他打算先辭官學習兩年。

現在就正在和孫思邈攀談著一門新的藥膳搭配。

若是換了尋常時候,李清月或許還有時間聽聽他們的新發明,現在卻不行。

出大事了!

她沖到了孫思邈的面前,“快,勞煩先生隨我一並入宮。”

見她行動迅疾,孫思邈當即撈起了另一邊的醫箱,跟上了她的腳步。

走出了門方才問道:“發生了何事?”

李清月連忙將人拽上,順便答道:“我阿耶頭風病犯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