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48章
“陛下在此地住得不舒服嗎?”武媚娘溫聲回問道。
她問出這話的時候, 正漫不經心地將手中的小匙在杯中輕攪。茉莉與冰塊一並晃動,碰著琉璃杯中發出陣陣悅耳的響動。又見她忽然擡眸朝著李治看來,目光中流露出幾分關切, 仿佛當真只是在問詢李治身體問題。
李治無奈,“說正經事呢。”
武媚娘語氣認真,“這也是一個正經的問題。”
李治思量了一番她話中的情況, 不得不承認,若只回答在洛陽地界上住得是否舒服的話, 這個答案必定會是一個“舒服”。
現如今的洛陽,固然其作為都城的身份廢棄已久, 但自昔年高祖令人修繕西苑、太宗令人修繕洛陽宮以來, 供給帝王駕臨所需之物都是能保證的。居住的宮室也都足夠彰顯帝王氣派。
李治在此居住四五個月中,便從未有過用度短缺。
當然,這不是能說服他將洛陽地位進一步擡高的理由。
畢竟, 他前去萬年宮避暑的時候,也絕不會有待遇短缺的問題。而那座一度遭了山洪的宮殿, 也早已重新修繕完畢。
比起吃穿之物,李治更為滿意的是, 當他身處洛陽之時,朝廷的種種詔令同樣在以極快的速度下達,且大約是因為新“競爭對手”的引入,隨駕以及後續搬遷過來的三省六部官員,辦事效率比起早前快了何止兩倍。
李治甚至在想, 要不要將六品以上的官員也納入銓選的範疇, 讓他們更有危機感一些。
不過此事幹系重大, 倒先不必真將其納入考慮之中。
而除了執政上的便利……
武媚娘補充道:“若我未曾記錯的話,自入夏以來, 陛下尋尚藥局醫官問診的次數也比之前少了。”
李治聞言,神情又更溫和了幾分。
他早年間就有那頭風的毛病,以宮中的養護本事,倒也出不了什麽大問題。①
但長安宮城選擇的位置不太好,到了夏季就潮熱得厲害,催動著他的疾病加重,反倒是洛陽這頭,要舒適涼爽得多。只以身體情況來算的話,他多往洛陽走走確實沒壞處。
武媚娘又已接著說了下去,“雖然近兩年間沒有水患,但也不能確保往後不會有此等災害,令長安糧食短缺。若洛陽為東都,陛下便能隨時前來,分擔長安的壓力,不也很好嗎?”
李治還是有點猶豫,“可漕運改良事宜也已在陸續去辦了。”
前來洛陽宮的路上李清月提出了那套改造漕運的法子,而李治作為一個行動派,自然不會只表揚過就完了。
李清月在那裏領著眾僧侶造橋修堤,舉辦水陸法會的同時,李治也早將這道指令派遣了下去。
五月裏,中條山上通行於三門峽上下游的山路,就已被規劃了出來。
七月,李治指派了杜正倫這位戶部尚書總領此事,在將山路開鑿出來的同時,兩方轉運糧倉也需應時建立。
山路開道之事確實要麻煩些,但以李治盤算,在來年五六月間,應當能盡數完成了。
反正也不需要做到車馬通行,只需能以人力推動運糧小車就夠了。
這樣一來,就算明年真有災害導致糧食減產,關中絕不至於鬧到天子就食、百姓逐食的地步。
那麽糧食短缺就並不能算作遷居的理由。
但李治將話說出,卻見武媚娘搖了搖頭,“話不是這樣說的。無論新的漕運方式比起之前節省了多少,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倘若陛下還需在他處投入錢糧,經由此路送來糧食所需開銷,就分量極重了。”
“此外,陛下又可還記得永徽五年時候太史令向您陳說關中水患的緣由?”
李治思量了一番彼時的情況,“你是說,關中人口激增,進而令渭河水患頻頻……”
“ 不錯,”武媚娘眼見李治已轉過了彎來,多出了幾分意動之色,對於自己的這出勸諫更多了把握,“倘若陛下重啟洛陽為東都,能否使得百姓不再一味湧入長安,反而能遷居洛陽呢?”
恐怕是能的。
“您看,倘若關中人口不再因此而逐年陡增,您花費在長安兩市中的平倉支出也能大幅降低。屆時這些經由大河水路運入長安的糧食,才能真正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人少了,糧食甚至要比之前更多,當然能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這是稍會一點計算題的人都能得出的結論。
李治能想到在長安西市調控糧價這樣的舉措,又怎麽會想不明白這一點。
武媚娘的下一句已隨之而來:“我也看得出來,陛下下達逐食詔令之時,心中是不好受的。”
“是啊……”李治話中頗為唏噓。
他自父親的手中將皇位接管過來,想要對標的,自然是父親打造下的貞觀盛世。
可自執政以來的數年間,他先是身陷於權臣的博弈,後有天災連續發作,讓他的種種計劃都顯得有幾分虛浮。眼見百姓流亡於外,他也惶恐於民間會對他這位繼任者予以何種評價。
但不這樣做,也就意味著關中治下會出現不知多少餓死的人,是更為直接的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臉上。
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就是如今的道理!
他下意識地便伸出手來,握住了媚娘的手。
方才那杯中冰塊上下起伏,連帶著琉璃杯和他握住的那雙手上也帶了幾分涼意,可好像也恰恰是這份微涼的溫度,讓他心中驟然安定了下來。
他安靜了有一瞬,才忽然問道,“媚娘是怎麽想到向我提出這個建議的?”
她早前可沒有做出這樣大的諫言。
東都洛陽若是地位擡升到她所說的那樣,足以影響到他隨後推行種種國策。
李治很明白媚娘是什麽樣的人。她畢竟是依托於自己的身份才能坐上皇後的位置,也一直很清楚,到底誰才是她的利益同盟。
只聽得武媚娘從容答道:“應該說是因為那場水陸法會催生出的想法吧。”
“彼時我同阿菟一並在洛陽街頭隨著人群而動,聽見他們對於陛下自來到洛陽的種種舉措讚譽有加,將洛州刺史賈公能得泉下安息歸功於陛下,又見洛陽百姓極容易滿足,為天津橋重修和堤壩建立而喜,不由感慨——”
“洛陽實為人文鼎盛之地,舊朝都城所在,有文心武膽交匯。若只當此地是閑來所居之地,好像有些浪費了。再回來一番細數,竟有如此之多的長處,這才冒險在陛下面前諫言。”
她這話說的穩穩當當,讓李治本還覺得她有幾分私心的想法,都飛快地壓制了下去。
李治更無法忽略掉,她字句懇切之時神情舒展大氣,真有國母之風。
他斟酌了一番,回道:“我會慎重考慮此事的。”
他恰好瞧見了擺放在桌案上的《永徽律》,便道:“太尉等人自修編完畢律法,補充疏議後,因禮官上奏貞觀禮節有缺,重修五禮章程,現如今已大略完成,只差校對。正好將此事與他們商定一二。”
武媚娘敏銳地聽出,李治在提到太尉二字的時候,也不知是不是因長孫無忌自前來洛陽路上發難後便偃旗息鼓的緣故,態度溫和了不少。
李治近兩年間陸續起用對他而言的有用之才,甚至連一度因李承乾謀反而被貶官的杜正倫都給撈回朝中,相比較於長孫無忌黨羽的落寞,更顯意氣風發。
在這樣的對比之中,他的好態度是何意思不言而喻。
可長孫無忌真的會同意這個建立洛陽為東都的決定嗎?
當武媚娘目送李治離開此地,倚靠著門框微微出神的時候,便這樣想到。
長安的地位一旦因為洛陽為東都受到影響,長孫無忌這些貞觀老臣的地位勢必隨之大減。
李治已經往他們身上砍過一刀了,現在卻像是要將根都給掘了。
這他們也能忍?
武媚娘想到這裏,目光中閃過了一抹玩味。
但陛下和長孫無忌的矛盾重新激化固然可惜,卻對她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她在跟阿菟的對答裏一條條推出了科舉能改良的地方,可科舉畢竟是陛下選拔人才、擢拔官員的要害渠道,若是她當真莽撞地將自己的手給伸到了此事上頭,會有何種結果,簡直不言而喻。
可若是讓她只將自己想出的那些舉措就此壓在心中、閉口不談,又是一種何其煎熬的折磨。
她也自女兒的鼓勵中,極其大膽地生出了一種“我能做出更多改變”的野心。這份目前還不為外人所道的心思,隨著這幾個月間的發酵,在夏日的熱浪之中,終於被推向走出的第一步。
她有兩個選擇。
一個便是通過向李治的諫言樹立起自己的威望,一步步博取陛下的信任,直到能將她完善出的科舉諫言給名正言順地提出來。
另一個就是去接觸有潛力有能力的官員,經由他們的手將這份建議呈遞到陛下的面前。
但事實上這兩個選擇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別看朝堂之上李義府、許敬宗等人支持她坐在皇後的位置上,可這兩人揣度的從來都是天子意圖。
跳出長安這片天地,才能有讓她挖掘人才的機會。
所以她最終選擇,以建議遷都洛陽切入!
這是她反覆斟酌之後,選擇的一條最有利於她發揮的建議。
這其中既有突破限制的大膽,也依然切中在李治的利益要害。
哪怕方才的這出諫言無人旁觀,但武媚娘自己便是自己的觀眾,也審視著自己的表現,讓她可以做出一個判斷,她果然長進了不少啊。
帶著這份滿足感,她收回了目光,朝著外頭的宮人問道:“方才陛下在此的時候我好像聽到外頭有動靜,什麽情況?”
當即有人上前兩步匯報,“是安定公主過來了,聽說您和陛下摒退了隨侍宮人,可能不希望有人打擾,就先自己離開了。走之前讓我們給您傳一句話。她說她去送別薛將軍,要見識見識將軍出征的風采。”
武媚娘扶額,“她怎麽什麽都要摻和一腳。”
但想到女兒這副生機勃勃的樣子,真讓人心中寬慰,她這日漸擴張起來的關系網,也難保不會在哪一日就派上用場,她又覺得這也不算什麽事情。
何況,小孩子總該有些大人沒有的“特權”。
薛仁貴啊……
自永徽五年伴駕萬年宮,薛仁貴以隨駕將領的身份屢次在陛下面前冒頭,卻一直只是個北軍統領,時至今日才得到了準允其出戰的機會。
李治也沒有違背自己對薛仁貴給出的承諾,確實將他派遣去了對他來說熟悉的地方。
不是別處,正是高麗。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高麗,雖達成了駐蹕山之戰的大勝,但終究還是因軍糧運送不及,被迫自安市城下退回。
後又因唐太宗病故,李治暫時停止了對高麗的征討。
直到永徽六年,才令留守遼東的老將程名振支援新羅,反擊高麗和百濟聯軍攻取新羅的軍事行動。
到了今年,大抵是覺得唐軍已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域之戰的收尾上,根本無暇顧及他們這一頭,沒被唐軍徹底打痛的高麗又有在邊地蠢蠢欲動的架勢。
李治才不慣著這群人。
他現在人在洛陽,不愁糧食,今年又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頭,拿出點精力來打一頓鄰居還是能做到的。
他當即下令,讓薛仁貴擔任程名振的副將,隨同他一並征討高麗。
薛仁貴當年能在太宗親征高麗的戰場上大展威風,如今也自然該當再為大唐立一戰功。
不過因他此次出征並不是將兵馬自洛陽帶出,而是前往遼東走馬上任,又只還是個副將,李治也只是在將委任詔書交給他的時候,特意對他又叮囑了兩句。
無外乎就是他遠離戰場多年,千萬不要上去就一味莽進。
與程名振這個頂頭上司也得相處好關系,別出現什麽戰事上的分歧,影響作戰結果。
想來薛仁貴能在萬年宮中同樣勸阻他貿然應戰大食,心性上是早已打磨成熟的,這幾句話也只是為了顯示他對薛仁貴的重視而已。
哪怕沒有什麽天子送別,厚禮以待,即將重回戰場的薛仁貴依然感到好一陣熱血沸騰。
有天子如此,他怎能不打出一場耀眼的戰績,以回報陛下對他的知遇之恩!
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當他行將自洛陽城外動身的時候,居然迎來了一個意外來客。
他朝著之前的副將阿史那道真看去,見這大大咧咧的家夥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他連忙朝著自馬車中走下來的小身影行了個禮,“安定公主怎麽來這裏了?”
李清月朝著薛仁貴起行的隊伍看去,見他行裝簡樸,只帶著從屯營中選拔出來的幾位親衛,但行將真正參與戰事的快意,依然能顯示在這隊列之中。
真是好一番壯志淩雲的風采。
她開口答道:“此前多謝薛將軍幫忙,才讓我得到了兩位好幫手。”
她伸手指了指後頭跟著的阿史那卓雲和唐璿,接著說道:“我認識的人不多,薛將軍算一個。聽聞你要上戰場去,我總得來送一送。”
這或許不是個能到為人送別地步的理由,卻讓人無端因這樣的一句話而覺很是暖心。
想到小公主彼時選人對於“百騎”的尊重,薛仁貴方才有一瞬因她到來的茫然,也暫時被他忽略了過去。
他更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在小公主的眼中,除了真切的送別親厚之意,還有著對他們這一行人策馬將行的羨慕。
果然隨即就聽她說道:“薛將軍即將遠赴邊地保家衛國,真是好生令人羨慕,可恨我年紀尚小,只能以水酒一杯,恭祝將軍得勝了!”
她話音剛落,便有人自馬車之中取來了酒壇酒杯,讓她得以如她話中所說的那樣,舉杯以慶將士遠行。
明明還只是這樣年幼的一個孩子,做起這樣的舉動合該有些滑稽,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薛仁貴在駐紮玄武門時,從屯營將士那裏聽到了不少從他們長輩處傳下來的傳聞,說的便是那位以軍功之禮下葬的平陽昭公主,他竟並未覺得這其中有何不妥,而是伸手將那酒杯給接了過去。
他回話之中所說,也不是什麽多謝公主前來送別,而是鬼使神差一般地說道:“公主不必羨慕此事,說不定將來您也有這樣的行軍出征機會……”
他像是忽然意識到這話說得不妥,想要將此句撤回。
卻見公主已將她以水代酒的一整杯都給喝了下去,“那我就承蒙薛將軍吉言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陛下在此地住得不舒服嗎?”武媚娘溫聲回問道。
她問出這話的時候, 正漫不經心地將手中的小匙在杯中輕攪。茉莉與冰塊一並晃動,碰著琉璃杯中發出陣陣悅耳的響動。又見她忽然擡眸朝著李治看來,目光中流露出幾分關切, 仿佛當真只是在問詢李治身體問題。
李治無奈,“說正經事呢。”
武媚娘語氣認真,“這也是一個正經的問題。”
李治思量了一番她話中的情況, 不得不承認,若只回答在洛陽地界上住得是否舒服的話, 這個答案必定會是一個“舒服”。
現如今的洛陽,固然其作為都城的身份廢棄已久, 但自昔年高祖令人修繕西苑、太宗令人修繕洛陽宮以來, 供給帝王駕臨所需之物都是能保證的。居住的宮室也都足夠彰顯帝王氣派。
李治在此居住四五個月中,便從未有過用度短缺。
當然,這不是能說服他將洛陽地位進一步擡高的理由。
畢竟, 他前去萬年宮避暑的時候,也絕不會有待遇短缺的問題。而那座一度遭了山洪的宮殿, 也早已重新修繕完畢。
比起吃穿之物,李治更為滿意的是, 當他身處洛陽之時,朝廷的種種詔令同樣在以極快的速度下達,且大約是因為新“競爭對手”的引入,隨駕以及後續搬遷過來的三省六部官員,辦事效率比起早前快了何止兩倍。
李治甚至在想, 要不要將六品以上的官員也納入銓選的範疇, 讓他們更有危機感一些。
不過此事幹系重大, 倒先不必真將其納入考慮之中。
而除了執政上的便利……
武媚娘補充道:“若我未曾記錯的話,自入夏以來, 陛下尋尚藥局醫官問診的次數也比之前少了。”
李治聞言,神情又更溫和了幾分。
他早年間就有那頭風的毛病,以宮中的養護本事,倒也出不了什麽大問題。①
但長安宮城選擇的位置不太好,到了夏季就潮熱得厲害,催動著他的疾病加重,反倒是洛陽這頭,要舒適涼爽得多。只以身體情況來算的話,他多往洛陽走走確實沒壞處。
武媚娘又已接著說了下去,“雖然近兩年間沒有水患,但也不能確保往後不會有此等災害,令長安糧食短缺。若洛陽為東都,陛下便能隨時前來,分擔長安的壓力,不也很好嗎?”
李治還是有點猶豫,“可漕運改良事宜也已在陸續去辦了。”
前來洛陽宮的路上李清月提出了那套改造漕運的法子,而李治作為一個行動派,自然不會只表揚過就完了。
李清月在那裏領著眾僧侶造橋修堤,舉辦水陸法會的同時,李治也早將這道指令派遣了下去。
五月裏,中條山上通行於三門峽上下游的山路,就已被規劃了出來。
七月,李治指派了杜正倫這位戶部尚書總領此事,在將山路開鑿出來的同時,兩方轉運糧倉也需應時建立。
山路開道之事確實要麻煩些,但以李治盤算,在來年五六月間,應當能盡數完成了。
反正也不需要做到車馬通行,只需能以人力推動運糧小車就夠了。
這樣一來,就算明年真有災害導致糧食減產,關中絕不至於鬧到天子就食、百姓逐食的地步。
那麽糧食短缺就並不能算作遷居的理由。
但李治將話說出,卻見武媚娘搖了搖頭,“話不是這樣說的。無論新的漕運方式比起之前節省了多少,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倘若陛下還需在他處投入錢糧,經由此路送來糧食所需開銷,就分量極重了。”
“此外,陛下又可還記得永徽五年時候太史令向您陳說關中水患的緣由?”
李治思量了一番彼時的情況,“你是說,關中人口激增,進而令渭河水患頻頻……”
“ 不錯,”武媚娘眼見李治已轉過了彎來,多出了幾分意動之色,對於自己的這出勸諫更多了把握,“倘若陛下重啟洛陽為東都,能否使得百姓不再一味湧入長安,反而能遷居洛陽呢?”
恐怕是能的。
“您看,倘若關中人口不再因此而逐年陡增,您花費在長安兩市中的平倉支出也能大幅降低。屆時這些經由大河水路運入長安的糧食,才能真正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人少了,糧食甚至要比之前更多,當然能讓更多的人吃飽飯。
這是稍會一點計算題的人都能得出的結論。
李治能想到在長安西市調控糧價這樣的舉措,又怎麽會想不明白這一點。
武媚娘的下一句已隨之而來:“我也看得出來,陛下下達逐食詔令之時,心中是不好受的。”
“是啊……”李治話中頗為唏噓。
他自父親的手中將皇位接管過來,想要對標的,自然是父親打造下的貞觀盛世。
可自執政以來的數年間,他先是身陷於權臣的博弈,後有天災連續發作,讓他的種種計劃都顯得有幾分虛浮。眼見百姓流亡於外,他也惶恐於民間會對他這位繼任者予以何種評價。
但不這樣做,也就意味著關中治下會出現不知多少餓死的人,是更為直接的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臉上。
兩害相較取其輕,這就是如今的道理!
他下意識地便伸出手來,握住了媚娘的手。
方才那杯中冰塊上下起伏,連帶著琉璃杯和他握住的那雙手上也帶了幾分涼意,可好像也恰恰是這份微涼的溫度,讓他心中驟然安定了下來。
他安靜了有一瞬,才忽然問道,“媚娘是怎麽想到向我提出這個建議的?”
她早前可沒有做出這樣大的諫言。
東都洛陽若是地位擡升到她所說的那樣,足以影響到他隨後推行種種國策。
李治很明白媚娘是什麽樣的人。她畢竟是依托於自己的身份才能坐上皇後的位置,也一直很清楚,到底誰才是她的利益同盟。
只聽得武媚娘從容答道:“應該說是因為那場水陸法會催生出的想法吧。”
“彼時我同阿菟一並在洛陽街頭隨著人群而動,聽見他們對於陛下自來到洛陽的種種舉措讚譽有加,將洛州刺史賈公能得泉下安息歸功於陛下,又見洛陽百姓極容易滿足,為天津橋重修和堤壩建立而喜,不由感慨——”
“洛陽實為人文鼎盛之地,舊朝都城所在,有文心武膽交匯。若只當此地是閑來所居之地,好像有些浪費了。再回來一番細數,竟有如此之多的長處,這才冒險在陛下面前諫言。”
她這話說的穩穩當當,讓李治本還覺得她有幾分私心的想法,都飛快地壓制了下去。
李治更無法忽略掉,她字句懇切之時神情舒展大氣,真有國母之風。
他斟酌了一番,回道:“我會慎重考慮此事的。”
他恰好瞧見了擺放在桌案上的《永徽律》,便道:“太尉等人自修編完畢律法,補充疏議後,因禮官上奏貞觀禮節有缺,重修五禮章程,現如今已大略完成,只差校對。正好將此事與他們商定一二。”
武媚娘敏銳地聽出,李治在提到太尉二字的時候,也不知是不是因長孫無忌自前來洛陽路上發難後便偃旗息鼓的緣故,態度溫和了不少。
李治近兩年間陸續起用對他而言的有用之才,甚至連一度因李承乾謀反而被貶官的杜正倫都給撈回朝中,相比較於長孫無忌黨羽的落寞,更顯意氣風發。
在這樣的對比之中,他的好態度是何意思不言而喻。
可長孫無忌真的會同意這個建立洛陽為東都的決定嗎?
當武媚娘目送李治離開此地,倚靠著門框微微出神的時候,便這樣想到。
長安的地位一旦因為洛陽為東都受到影響,長孫無忌這些貞觀老臣的地位勢必隨之大減。
李治已經往他們身上砍過一刀了,現在卻像是要將根都給掘了。
這他們也能忍?
武媚娘想到這裏,目光中閃過了一抹玩味。
但陛下和長孫無忌的矛盾重新激化固然可惜,卻對她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她在跟阿菟的對答裏一條條推出了科舉能改良的地方,可科舉畢竟是陛下選拔人才、擢拔官員的要害渠道,若是她當真莽撞地將自己的手給伸到了此事上頭,會有何種結果,簡直不言而喻。
可若是讓她只將自己想出的那些舉措就此壓在心中、閉口不談,又是一種何其煎熬的折磨。
她也自女兒的鼓勵中,極其大膽地生出了一種“我能做出更多改變”的野心。這份目前還不為外人所道的心思,隨著這幾個月間的發酵,在夏日的熱浪之中,終於被推向走出的第一步。
她有兩個選擇。
一個便是通過向李治的諫言樹立起自己的威望,一步步博取陛下的信任,直到能將她完善出的科舉諫言給名正言順地提出來。
另一個就是去接觸有潛力有能力的官員,經由他們的手將這份建議呈遞到陛下的面前。
但事實上這兩個選擇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別看朝堂之上李義府、許敬宗等人支持她坐在皇後的位置上,可這兩人揣度的從來都是天子意圖。
跳出長安這片天地,才能有讓她挖掘人才的機會。
所以她最終選擇,以建議遷都洛陽切入!
這是她反覆斟酌之後,選擇的一條最有利於她發揮的建議。
這其中既有突破限制的大膽,也依然切中在李治的利益要害。
哪怕方才的這出諫言無人旁觀,但武媚娘自己便是自己的觀眾,也審視著自己的表現,讓她可以做出一個判斷,她果然長進了不少啊。
帶著這份滿足感,她收回了目光,朝著外頭的宮人問道:“方才陛下在此的時候我好像聽到外頭有動靜,什麽情況?”
當即有人上前兩步匯報,“是安定公主過來了,聽說您和陛下摒退了隨侍宮人,可能不希望有人打擾,就先自己離開了。走之前讓我們給您傳一句話。她說她去送別薛將軍,要見識見識將軍出征的風采。”
武媚娘扶額,“她怎麽什麽都要摻和一腳。”
但想到女兒這副生機勃勃的樣子,真讓人心中寬慰,她這日漸擴張起來的關系網,也難保不會在哪一日就派上用場,她又覺得這也不算什麽事情。
何況,小孩子總該有些大人沒有的“特權”。
薛仁貴啊……
自永徽五年伴駕萬年宮,薛仁貴以隨駕將領的身份屢次在陛下面前冒頭,卻一直只是個北軍統領,時至今日才得到了準允其出戰的機會。
李治也沒有違背自己對薛仁貴給出的承諾,確實將他派遣去了對他來說熟悉的地方。
不是別處,正是高麗。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高麗,雖達成了駐蹕山之戰的大勝,但終究還是因軍糧運送不及,被迫自安市城下退回。
後又因唐太宗病故,李治暫時停止了對高麗的征討。
直到永徽六年,才令留守遼東的老將程名振支援新羅,反擊高麗和百濟聯軍攻取新羅的軍事行動。
到了今年,大抵是覺得唐軍已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域之戰的收尾上,根本無暇顧及他們這一頭,沒被唐軍徹底打痛的高麗又有在邊地蠢蠢欲動的架勢。
李治才不慣著這群人。
他現在人在洛陽,不愁糧食,今年又是個風調雨順的好年頭,拿出點精力來打一頓鄰居還是能做到的。
他當即下令,讓薛仁貴擔任程名振的副將,隨同他一並征討高麗。
薛仁貴當年能在太宗親征高麗的戰場上大展威風,如今也自然該當再為大唐立一戰功。
不過因他此次出征並不是將兵馬自洛陽帶出,而是前往遼東走馬上任,又只還是個副將,李治也只是在將委任詔書交給他的時候,特意對他又叮囑了兩句。
無外乎就是他遠離戰場多年,千萬不要上去就一味莽進。
與程名振這個頂頭上司也得相處好關系,別出現什麽戰事上的分歧,影響作戰結果。
想來薛仁貴能在萬年宮中同樣勸阻他貿然應戰大食,心性上是早已打磨成熟的,這幾句話也只是為了顯示他對薛仁貴的重視而已。
哪怕沒有什麽天子送別,厚禮以待,即將重回戰場的薛仁貴依然感到好一陣熱血沸騰。
有天子如此,他怎能不打出一場耀眼的戰績,以回報陛下對他的知遇之恩!
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當他行將自洛陽城外動身的時候,居然迎來了一個意外來客。
他朝著之前的副將阿史那道真看去,見這大大咧咧的家夥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他連忙朝著自馬車中走下來的小身影行了個禮,“安定公主怎麽來這裏了?”
李清月朝著薛仁貴起行的隊伍看去,見他行裝簡樸,只帶著從屯營中選拔出來的幾位親衛,但行將真正參與戰事的快意,依然能顯示在這隊列之中。
真是好一番壯志淩雲的風采。
她開口答道:“此前多謝薛將軍幫忙,才讓我得到了兩位好幫手。”
她伸手指了指後頭跟著的阿史那卓雲和唐璿,接著說道:“我認識的人不多,薛將軍算一個。聽聞你要上戰場去,我總得來送一送。”
這或許不是個能到為人送別地步的理由,卻讓人無端因這樣的一句話而覺很是暖心。
想到小公主彼時選人對於“百騎”的尊重,薛仁貴方才有一瞬因她到來的茫然,也暫時被他忽略了過去。
他更是清清楚楚地看到,在小公主的眼中,除了真切的送別親厚之意,還有著對他們這一行人策馬將行的羨慕。
果然隨即就聽她說道:“薛將軍即將遠赴邊地保家衛國,真是好生令人羨慕,可恨我年紀尚小,只能以水酒一杯,恭祝將軍得勝了!”
她話音剛落,便有人自馬車之中取來了酒壇酒杯,讓她得以如她話中所說的那樣,舉杯以慶將士遠行。
明明還只是這樣年幼的一個孩子,做起這樣的舉動合該有些滑稽,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薛仁貴在駐紮玄武門時,從屯營將士那裏聽到了不少從他們長輩處傳下來的傳聞,說的便是那位以軍功之禮下葬的平陽昭公主,他竟並未覺得這其中有何不妥,而是伸手將那酒杯給接了過去。
他回話之中所說,也不是什麽多謝公主前來送別,而是鬼使神差一般地說道:“公主不必羨慕此事,說不定將來您也有這樣的行軍出征機會……”
他像是忽然意識到這話說得不妥,想要將此句撤回。
卻見公主已將她以水代酒的一整杯都給喝了下去,“那我就承蒙薛將軍吉言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