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25章

關燈
第225章

與此同時,李世民率領的大軍也已經逼近吐蕃。

吐蕃還在做著先搞發展,過幾年再攻打大唐一雪前恥的美夢,沒想到唐朝大軍就兵臨城下了,非常惱怒。

在吐蕃的人看來,他們國家兵強馬壯,讚普松讚幹布更是天降聖主,是與大唐並立的大國。上次吐蕃主動遣使求娶大唐公主,已經充分展示了吐蕃的誠意,給足了大唐面子,可是大唐不僅不領情,還態度輕慢,顯然不將吐蕃放在眼裏。他們沒有主動攻打大唐(因為窮)已經很寬容了,大唐竟然還敢對他們出兵,實在不知天高地厚!

吐蕃的將領們爭相想要出兵,好給大唐一點顏色看看。

松讚幹布的確很有軍事才華,他手下的將領不說品性如何,至少能力和勇氣都不缺。

唐軍既然已經兵臨城下,松讚幹布也只能放棄韜光養晦的計劃,打算排兵布將與唐軍一戰。

此刻松讚幹布是有一點後悔的,之前求娶公主也就罷了,後來實在不該一再挑釁大唐,雖然出了一口惡氣,略微安撫了國人的不平之氣,但卻惹怒大唐,不得不提前與之一戰。

如今吐蕃還不夠富足,而打仗是最消耗金銀物資的,此戰後吐蕃必定元氣大傷。

但後悔也只有一點點而已,松讚幹布對自己和自己的軍隊很有信心,不認為此戰會輸。而大唐主動出擊固然對吐蕃不利,但也有相應的好處,那就是吐蕃不必千裏跋涉,少了許多糧草消耗,這對現在的吐蕃來說非常重要。

等他們打贏了大唐,莫說重提公主和親之事,再多要些好處也是可以的,屆時有中原的糧種和技藝加持,吐蕃便可以快速發展。這樣算下來,或許並不比他原本的打算差。

松讚幹布越想越興奮,信心滿滿地調兵遣將,打算好好給唐朝一個教訓。

然後就被大唐打得抱頭鼠竄。

大唐似乎對他們的部署十分清楚,總能精準打擊到痛點,而且火炮攻擊力真的很猛,他們引以為豪的鐵騎甚至不能靠近大唐軍隊,就被炮火沖擊得四分五裂。

直到這時候松讚幹布才明白,傳言中對大唐武力的形容並非誇大其詞,甚至有些保守了,言辭竟成了一種限制,無法完全描述對方的可怕。而周邊小國也並非他猜想的懦弱無能,所以才對大唐卑躬屈膝,只是在大唐對東突厥那一戰見識了大唐和火炮的力量,被嚇破了膽而已。

但現在知道也已經晚了,吐蕃兵馬再強,在火炮和無人機夾擊下也沒有一合之力。更何況吐蕃將士經此一役鬥志盡失,即便松讚幹布親自上陣鼓舞士氣也無濟於事。

雙方力量懸殊,即便松讚幹布百般抵抗,唐軍還是一路攻城掠地,兩個月後攻破吐蕃的首都邏些,活捉讚普松讚幹布,吐蕃就此宣告滅亡。

幾日之後,李世民在親兵的護衛下走進了這座在他看來低矮破舊的小城。

“這真的是吐蕃的都城嗎?”親衛有些不可思議。

盡管這一路走來他們早知道吐蕃很窮,但連都城也是如此,還是令人難以相信。

邏些的房屋低矮破舊,黃泥加木頭的構造,大唐的貧苦農民都不會住這樣的房子。道路也極窄,坑坑窪窪,莫說水泥,便是青石都見不到幾塊。

百姓自然不敢出門,不過從破了洞的窗戶能隱約看到裏面的人,大都是面黃肌瘦,衣裳也單薄破爛,看起來跟難民似的。

再對比長安百姓的滋潤富足,眾人都有些唏噓。

李世民心情更為覆雜,吐蕃如此貧窮,但在他的夢中,松讚幹布卻帶著他的子民稱霸一方,甚至能與大唐分庭抗禮,不得不說是個人才。

李世民暫時住進了吐蕃的王宮,處理後續諸事。

地盤不是打下來就行的,還需要好好治理,才能令之真正融入大唐,成為大唐的領地。

有東突厥的例子在,處理起來並不算太難,唯一令李世民頭疼的還是吐蕃的窮。

這麽窮,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若處理不好,豈不是還要大唐接濟?

好在李世民有個好兒子,沒讓他頭疼太久,李承乾就送來了大量官吏、匠人、工具,最重要的是還有好幾樣作物種子。

這是李承乾根據吐蕃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意挑選的,還在系統裏買了兩樣,雖然花了不少積分,但是李世民攻克吐蕃,李承乾得了一大筆積分獎勵,若能將這片地區治理起來,還會有源源不斷的積分進賬,這筆買賣很劃算。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這片土地已經屬於大唐,作為大唐的皇帝,李承乾可容不得治下百姓過這種苦日子。

李世民在吐蕃待了幾個月,期間還抽出時間見了松讚幹布一面,松讚幹布不愧他的名聲和功績,即便已經成了階下囚,面對李世民也不卑不亢,對答更是極有水準,李世民對他頗有好感,這樣一個人才浪費了太可惜,合該為大唐所用才是!

李世民起了愛才之心,卻並不著急,松讚幹布太驕傲,也太年輕了。年輕就容易沖動,想要他心甘情願為大唐所用,還得再磨一磨性子才是。

待一切步入正軌,李世民就將政務交給李承乾派來的官吏,自己扭頭帶兵攻打吐谷渾。

一整個冬天都提心吊膽的伏允可汗:“!!!”

他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逞那點口舌之利,誰知道唐皇真的會不遠數千裏跑來打仗啊!

伏允可汗痛定思痛,決定主動出擊,在李世民大軍到達前,他直接舉白旗投降了。

所有人:“……”

伏允可汗絲毫不以為恥,連東突厥和吐蕃這種軍事強國在大唐火炮面前都沒有還手之力,吐谷渾就更沒希望了,與其垂死掙紮,還不如識時務一些,既能保全吐谷渾的百姓,自己也能在天可汗面前得些臉面,何樂而不為?

李世民對伏允的識時務很滿意,不僅沒有囚禁他,還給了他一個虛職,日後到了長安也能體體面面過日子。

有了這個例子在前,其他國家也該多思量思量。

正如李世民所料,其他國家都開始思考自己的路。到了這個地步,大家都明白李世民來者不善,他們肯定是逃不掉的,選擇只有兩個,戰或者不戰。

不戰就像吐谷渾那樣投降大唐,滅國後撈一個小官當當。當然了,以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心胸,只要他們有本事能立功,日後也可以升官晉爵,過人上人的好日子,比如阿史那社爾,原本是東突厥的貴族,東突厥被滅後在大唐為官,如今不僅是大唐名將,還娶了無上皇的女兒衡陽公主,日子過得風光極了。

他們若能去□□過這樣的日子也算不錯。

戰的話就像吐蕃,被打服後滅國,然後什麽也得不到。

這樣一想,似乎他們沒有選擇。

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有第三個選擇的,那就是提前投降。

是的,就是高昌。

自從大唐和吐蕃開戰開始,高昌國王鞠文泰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蓋因大唐的出兵理由明晃晃有一條:與高昌勾結圖謀不軌。

不誇張地說,收到消息的那一刻鞠文泰差點暈過去。

高昌不過是彈丸小國,仗著優越的地理位置不缺富貴,兵力卻沒有多少,一直以來都靠抱強國大腿茍活。

當初大唐初立,高昌就是頭一個投誠的,滑跪得非常絲滑,和自恃強大的其他番國完全不是一個畫風。

這次之所以敢和吐蕃勾結,除了不忿大唐對焉耆的處理,也是看大唐這些年不動兵戈,且兩國相距數千裏之遙,莫說大唐未必能發現他的小動作,即便發現了也多半只是斥責一番,難道大唐還會為了他這個小角色出兵嗎?

說白了,高昌就是仗糊行兇。

但是鞠文泰萬萬沒想到大唐居然真的發兵了,而且還知道了他做的事。更可怕的是,他心目中的靠山吐蕃一個照面就被打敗了。

鞠文泰簡直想吐血,心知李世民肯定不會放過自己,見吐谷渾投降後待遇不錯,幾番思索後決定不勞煩天可汗跑一趟,自己主動去投降。

不僅省了大軍出征一回,還能把高昌和吐谷渾放在一塊治理了,不用天可汗費二次心思,怎麽不算貼心呢?

鞠文泰:乖巧.jpg鞠文泰如此識時務,李世民便沒有為難他,同樣封了個虛職收下了高昌。

李世民一路向北,然後轉道向東,挨個國家打過去。這些國家要麽直接投降,要麽嘗試抵抗一下,發現不敵後就飛快投降。

如果雙方武力相差不大,他們或許還有抵抗的心思。可是熱武器和冷武器的差距比人和鬼都大,況且大唐不止有火炮,還有無人機這等利器,兵馬也強壯,物資更不缺,哪哪都比不過,抵抗也只是垂死掙紮而已。

而且投降也沒什麽不好,封個虛職去長安吃香喝辣,日子說不定比在自己國家還好。

普通百姓和將士更沒有抵抗之心,大唐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不犯,且成為大唐的地盤後,還會有高產的糧種、好用的農具等等好東西,說不定他們也能像大唐的百姓一樣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呢!

就這樣,李世民帶著大軍打了人生中最無聊的一仗,真正的交火沒有幾次,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趕路和治理收服的小國上了。

本以為能松快松快筋骨的李世民:“……”

*

隨著小國一個一個被並入大唐,李承乾的積分也框框上漲,即便買糧種之類的東西花了不少,他還是在短時間內攢夠了買核彈圖紙的積分。

李承乾十分感慨:[沒想到打下小國積分這麽多,早知道……]

早知道他也不會攛掇李世民打仗的,即便海外或許並不存在強敵,當初的大唐也不足以支撐大規模戰爭。

若不是大唐足夠富足,只憑火炮只能震懾小國,卻不能使四海歸心,必定不會有如今的效果,而連年戰火一定會將彼時才剛開始發展的大唐拖入深淵。

李承乾想,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不過李承乾最終沒有買核彈圖紙,因為雖然七十八郎傻乎乎,它的制造者卻很厲害,想辦法聯系上了這個流落在外的傻孩子,終於確定它降落錯時空,落到了七世紀,華國歷史上那個大唐。

當然這不是李承乾不買圖紙的原因,雖然沒有所謂的強敵存在,也沒有滅國的危機,核彈圖紙對目前的大唐用處不大,雖然即便買了圖紙,以現在的技術也造不出來,但李承乾想核彈圖紙想了那麽久,好不容易攢夠積分了,突然放棄還有點舍不得。

就算現在用不到,以後也遲早能用到嘛,這個圖紙不會白買的,李承乾這樣想。

但是!核彈圖紙它居然漲!價!啦!

是的,因為確定了這裏不是二十一世紀,核彈技術超過現有技術,所以它飛快漲價,李承乾他又雙叒叕買不起啦!

李承乾:“……”

好在他想得開,往好的說,這也是幫他破除執念吧。

因為確定了這裏不是二十一世紀,李承乾也對大唐的發展策略做出了調整。之前總想著外敵環繞,大唐的發展要盡量快一些,現在卻不著急了,李承乾開始求穩,每一步都要腳踏實地,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系統的積分對李承乾來說已經成了一個數字,但李承乾反而用得更少了,就連搬運知識也越來越少,他已經指明了方向,如何發展是這個世界自己的命題,他能做只是為發展提供土壤而已。

幾年之後,李世民率領大軍載譽歸來,工部沒有李承乾的幫助,磕磕絆絆之下也還是造出了蒸汽船。

於是打仗沒有打過癮的李世民又投身水軍去了,先從距離比較近的流求、倭國和高句麗開始練手。

又過幾年,海上也飄滿了大唐的旗幟。

至於李承乾,今天也在為阿耶又打下一塊地盤,卻沒有足夠的人才派去治理而發愁呢!

——正文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