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三章
方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慶幸自己早早地燒上了秦君這個冷竈。
如果沒有秦君作為媒介, 他這輩子是絕沒有機會讓縣尉這種大貴人沖他露出笑臉的。
這可是縣尉誒,一縣之中僅次於縣君和縣丞的存在。哪怕現在縣中有兩個縣尉,這位也是在本縣中能夠排到前五的存在。
當然, 其中也有秦君此人與其餘人截然不同的緣故在內。無關腦子, 只是態度。如果秦君也同其他人一般無二,他別說把竈燒熱, 說不定連燒竈的機會都沒有, 自然也不會有機會跟隨左右。
而且秦君是真的將他當做一個正常的、完全的人在對待。
除了秦君之外,他所接觸到的人無論面上對他多客氣和煦, 他也能夠感受到內心中的鄙夷與不屑。
哪怕如今這位高縣尉也是一樣。雖不至於鄙夷不屑, 但顯然也沒把他放入眼中。
邀請他同行,完全是因為看在秦游這些時日與他往來頻繁, 而這位高縣尉的長子,似乎被秦君困擾了許久, 以至於作為父親的高縣尉不得不親自走一趟來開導兒子。
對他露出的笑容,那是因為他還有些利用價值, 而且給張笑臉又不用花錢。
不過天生罷癃不僅造就了他敏感纖細的內心, 同時也令他學會了完美掩飾自己的情緒。
所以他臉上一直很好地維持著謙謹卻不至於諂媚的笑容。除非主動找他說話,否則就把自己當成啞巴。
與方甲同行的自然是高光與高賁父子兩。
高光如今已經年過四旬,膚色古銅,鬢角已經出現些許銀白,面容深刻, 極有威嚴。無論是年齡還是相貌,都是可以自稱一句老夫的存在。他在少年時父親因為坐失事奪爵, 令他瞬間從一個人人羨慕的侯門子弟變為罪臣之後。
於是鐵馬金戈、黃沙鮮血, 構成了他青年時期的全部。
直到年近而立,高光才被忍無可忍的老父親從軍營裏給揪出來, 要求他至少留下子嗣再去憑刀槍掙前程,這才有了高賁與高逸兄弟兩個。
不過相較於老來子的幼子,高光很少幹預高賁這個長子的生活。因為在高賁出生時,他恰好處在轉任的當口上。
那時的朝廷在安漢公的影響下,軍功,乃至於戰爭本身,都快成為一種錯誤。以至於他一個侯門之後,十年辛勞,初授官居然僅得一偏郡遠縣的兵曹椽。
如今之世,水土不服奪去性命再容易不過,所以高光上任時也就沒有帶上妻小。等著他再次升遷回到家中,高賁已經是個彬彬有禮的小童子模樣了。
再之後,高賁又用實際行動向他證明了自己的靠譜、志氣與主見,作為一個不願損傷孩子天性的父親,他也很少幹預兒子發展。
直到秦游出現。
那日他歸家休沐,一個侍奉三代的忠仆向他稟告了一個令他有些震驚的消息。
長子居然拿了足足五金去親自送給東鄉的一個農人。
五金並不重要,哪怕五金在常人眼中已經是一筆一輩子都攢不下來的巨款,但高家的侯位好歹傳承了兩代,五金並算不得什麽。
重要的是長子的態度。
在他的印象中,長子從未展現出對一個人如此重視的態度。他的兒子,素來是驕傲的。
高光可是親身經歷過從天堂跌落至地獄的全過程。在世人眼中,侯門之後指的是家中曾經出過封侯之人的。但在真正的武勳,抑或者說是長安的頂級圈子中,侯門之後僅是家中侯位未失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縣官不如現管。
高皇帝時有留侯、酂侯、舞陽侯,武帝時有長平侯、冠軍侯,昭帝宣帝時有博陸侯、安陽侯,都是煊赫一時,備受天子信賴的侯爵,而今安在哉?
家中爵位不失,僅靠食邑,也是長長久久的富貴。上朝列班哪怕啥都聽不懂,啥也做不了主,也是坐前排,在武勳人家裏就是一等一的。
可一旦失了侯位,哪怕人家念著舊情,還允許你在圈子中廝混,可地位待遇就要從鮮衣怒馬變為牽馬墜鐙,看著旁人眼色說話了。
高光當年就是受不了這個落差,才毅然決然去投軍的。
但他這個兒子,卻比他這個當老子的強得多。在遭受奚落與譏諷時,他選擇了換個環境生活。而他沒有選擇的兒子,卻硬生生靠著嫻熟的弓馬贏得了尊重。
能讓他的兒子給出五金的人,一定非常人。於是高光在收到消息後偷偷地派人去打聽了秦游,得到的消息令他頗為意外。
不過是個普通的農人,甚至還有著偏執、不知輕重等諸多缺點。唯一可誇的就是那一身勇力,頂多再加上那股子不怕死的血性。
勉強夠給自己兒子用的。
高光都想好了,如果兒子堅決要將這個秦游收入麾下,納為爪牙,他不介意親自上門一趟為兒子撐場子。
但隨著收到的消息越來越多,高光對秦游這個人的認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能舍了五萬錢給裏中鑿井的人,是不會甘居人下的。有這種氣魄,足以相結為友。
不出他所料,兒子很快就派仆役帶回來了口信,言及那神乎其技的馴蜂之術,並請求在東鄉長住,原因是認為多與秦游在一處,能夠學習到許多東西。
就是這口信還沒捎回來幾天,人就回來了。不僅回來了,還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讀兵法。
若非每天還會去逗逗弟弟,還是不逗哭不罷休的老樣子,他都要懷疑長子被換了芯子。
出於一個父親的直覺,高光認定長子的變化必定同那個不久前讚不絕口的秦游有關。
長子是什麽?是要繼承最多的家業,也要承擔起最大的責任。
一個家能不能興旺,可以維持興旺多久,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長子的能力如何。
就拿他自己來說,當年坐事奪爵的不止一家,但他通過從軍立功,現在能夠拍著胸脯說一句兒子這一輩出仕無憂,可同期有些人家就說不準了。
高光一向對長子寄予厚望,所以采取了明面上對長子的異常視而不見,暗地裏卻一直派人搜集疑似源頭秦游的各種消息。
哪知這消息是越收集越詫異。
無論是行商、行醫,還是農耕,收聚人心,提高名望,秦游所展露出的手腕與心思都不像個還未及冠的少年。反正他在秦游這個年紀的時候是萬萬做不到的。
被他派出去收集消息的那個賓客甚至直言不諱地告訴他,說秦游行事有豪俠氣,久之必大放光彩。
如今這位縣君擢善進賢的美名闔郡皆知,以秦游的做派,遲早會入縣君的眼,成為這份美名的一個註腳。
和秦游比起來,兒子也的確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多學習一二沒有壞處。
這份關系斷了可惜,心境不穩更是影響發展。
高光在軍旅中待久了,至今也仍以行伍之人自居。信奉的便是如果遇到困難,那就去勇敢地去擊潰它。
雖然不知道兒子是因為什麽與秦游有了爭執,但實地去看一看肯定是有助於消解分歧的。
於是他難得動用起作為父親的權威,借著休沐的日子把自閉讀書的兒子給拎了出來。
為了讓兒子能夠更好地理解接受,他又特地去請了近來與秦游交往甚密的方甲作陪。
如今已是快到了收麥的季節,極目遠眺,盡是金黃之色。在微風吹拂下,蕩出一陣又一陣的漣漪,好似浪花起伏翻滾。而穿梭在農田中的農人,就是海中的游魚。
自打今日被喊出門,高賁就一直是一副怏怏不樂的模樣。高光也不在意兒子這幅不合作的態度,稍稍放慢腳步與方甲搭話:“今年東鄉的莊稼長得很不錯啊。”
光是瞧著就麥粒飽滿,一畝地能多收不少糧食。
這個話題方甲能接上,而且他雖不知道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但卻知道自己是沾了誰的光才能同高光這樣的貴人搭上話。
所以他故意把下巴一揚,十分與有榮焉的模樣:“縣尉過獎。全賴陛下聖明恩德,縣君勸課農桑,天公作美,風調雨順,不過主要還是秦君……”
能聽懂話的人都明白,當出現不過兩個字的時候,重點就全在跟著的那句話。
方甲才說出秦字,一直不怎麽說話的高賁就像是被觸發了關鍵詞,側身問向方甲:“秦君?你說秦君怎麽了?”
方甲前幾句說的都是客套話,只要多參加幾次八月算民,鄉吏自然會讓人把這幾句話給刻入腦子裏。
可他聽這個小矮子的說法,這裏面大多是秦君的功勞。
方甲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下巴揚得更高了:“那是,秦君今春創了堆肥之術。同樣的糞肥,堆積,嗯,秦君還說了個什麽膠來著。總之只要按秦君教導的方式做了,撒到田裏之後麥子就是要長得好一截。一畝田總要多收個三斛五斛的。
我是吃了住得遠的虧。等著方法傳到我那的時候,麥子都快灌完漿了,今年多收不了什麽。
等高君您到了博亭,就知道他們那今年收成有多好了。不止有肥,水也是管夠……”高賁瞳孔一點點緊縮,這聽著像是那天他親眼見證的堆肥啊。他不過是回家讀了幾個月書而已,秦游又整出來什麽了?
-------------------------------------
堆肥技術的出現,無疑是我國農業技術的重大跨越式進步。正是有了這項領先同時代國家千年的技術,梁朝才能夠初步解決人民糧食問題,為之後化肥提煉、良種選育打下堅實基礎。——華教版·《人民歷史·九冊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方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慶幸自己早早地燒上了秦君這個冷竈。
如果沒有秦君作為媒介, 他這輩子是絕沒有機會讓縣尉這種大貴人沖他露出笑臉的。
這可是縣尉誒,一縣之中僅次於縣君和縣丞的存在。哪怕現在縣中有兩個縣尉,這位也是在本縣中能夠排到前五的存在。
當然, 其中也有秦君此人與其餘人截然不同的緣故在內。無關腦子, 只是態度。如果秦君也同其他人一般無二,他別說把竈燒熱, 說不定連燒竈的機會都沒有, 自然也不會有機會跟隨左右。
而且秦君是真的將他當做一個正常的、完全的人在對待。
除了秦君之外,他所接觸到的人無論面上對他多客氣和煦, 他也能夠感受到內心中的鄙夷與不屑。
哪怕如今這位高縣尉也是一樣。雖不至於鄙夷不屑, 但顯然也沒把他放入眼中。
邀請他同行,完全是因為看在秦游這些時日與他往來頻繁, 而這位高縣尉的長子,似乎被秦君困擾了許久, 以至於作為父親的高縣尉不得不親自走一趟來開導兒子。
對他露出的笑容,那是因為他還有些利用價值, 而且給張笑臉又不用花錢。
不過天生罷癃不僅造就了他敏感纖細的內心, 同時也令他學會了完美掩飾自己的情緒。
所以他臉上一直很好地維持著謙謹卻不至於諂媚的笑容。除非主動找他說話,否則就把自己當成啞巴。
與方甲同行的自然是高光與高賁父子兩。
高光如今已經年過四旬,膚色古銅,鬢角已經出現些許銀白,面容深刻, 極有威嚴。無論是年齡還是相貌,都是可以自稱一句老夫的存在。他在少年時父親因為坐失事奪爵, 令他瞬間從一個人人羨慕的侯門子弟變為罪臣之後。
於是鐵馬金戈、黃沙鮮血, 構成了他青年時期的全部。
直到年近而立,高光才被忍無可忍的老父親從軍營裏給揪出來, 要求他至少留下子嗣再去憑刀槍掙前程,這才有了高賁與高逸兄弟兩個。
不過相較於老來子的幼子,高光很少幹預高賁這個長子的生活。因為在高賁出生時,他恰好處在轉任的當口上。
那時的朝廷在安漢公的影響下,軍功,乃至於戰爭本身,都快成為一種錯誤。以至於他一個侯門之後,十年辛勞,初授官居然僅得一偏郡遠縣的兵曹椽。
如今之世,水土不服奪去性命再容易不過,所以高光上任時也就沒有帶上妻小。等著他再次升遷回到家中,高賁已經是個彬彬有禮的小童子模樣了。
再之後,高賁又用實際行動向他證明了自己的靠譜、志氣與主見,作為一個不願損傷孩子天性的父親,他也很少幹預兒子發展。
直到秦游出現。
那日他歸家休沐,一個侍奉三代的忠仆向他稟告了一個令他有些震驚的消息。
長子居然拿了足足五金去親自送給東鄉的一個農人。
五金並不重要,哪怕五金在常人眼中已經是一筆一輩子都攢不下來的巨款,但高家的侯位好歹傳承了兩代,五金並算不得什麽。
重要的是長子的態度。
在他的印象中,長子從未展現出對一個人如此重視的態度。他的兒子,素來是驕傲的。
高光可是親身經歷過從天堂跌落至地獄的全過程。在世人眼中,侯門之後指的是家中曾經出過封侯之人的。但在真正的武勳,抑或者說是長安的頂級圈子中,侯門之後僅是家中侯位未失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縣官不如現管。
高皇帝時有留侯、酂侯、舞陽侯,武帝時有長平侯、冠軍侯,昭帝宣帝時有博陸侯、安陽侯,都是煊赫一時,備受天子信賴的侯爵,而今安在哉?
家中爵位不失,僅靠食邑,也是長長久久的富貴。上朝列班哪怕啥都聽不懂,啥也做不了主,也是坐前排,在武勳人家裏就是一等一的。
可一旦失了侯位,哪怕人家念著舊情,還允許你在圈子中廝混,可地位待遇就要從鮮衣怒馬變為牽馬墜鐙,看著旁人眼色說話了。
高光當年就是受不了這個落差,才毅然決然去投軍的。
但他這個兒子,卻比他這個當老子的強得多。在遭受奚落與譏諷時,他選擇了換個環境生活。而他沒有選擇的兒子,卻硬生生靠著嫻熟的弓馬贏得了尊重。
能讓他的兒子給出五金的人,一定非常人。於是高光在收到消息後偷偷地派人去打聽了秦游,得到的消息令他頗為意外。
不過是個普通的農人,甚至還有著偏執、不知輕重等諸多缺點。唯一可誇的就是那一身勇力,頂多再加上那股子不怕死的血性。
勉強夠給自己兒子用的。
高光都想好了,如果兒子堅決要將這個秦游收入麾下,納為爪牙,他不介意親自上門一趟為兒子撐場子。
但隨著收到的消息越來越多,高光對秦游這個人的認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能舍了五萬錢給裏中鑿井的人,是不會甘居人下的。有這種氣魄,足以相結為友。
不出他所料,兒子很快就派仆役帶回來了口信,言及那神乎其技的馴蜂之術,並請求在東鄉長住,原因是認為多與秦游在一處,能夠學習到許多東西。
就是這口信還沒捎回來幾天,人就回來了。不僅回來了,還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讀兵法。
若非每天還會去逗逗弟弟,還是不逗哭不罷休的老樣子,他都要懷疑長子被換了芯子。
出於一個父親的直覺,高光認定長子的變化必定同那個不久前讚不絕口的秦游有關。
長子是什麽?是要繼承最多的家業,也要承擔起最大的責任。
一個家能不能興旺,可以維持興旺多久,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長子的能力如何。
就拿他自己來說,當年坐事奪爵的不止一家,但他通過從軍立功,現在能夠拍著胸脯說一句兒子這一輩出仕無憂,可同期有些人家就說不準了。
高光一向對長子寄予厚望,所以采取了明面上對長子的異常視而不見,暗地裏卻一直派人搜集疑似源頭秦游的各種消息。
哪知這消息是越收集越詫異。
無論是行商、行醫,還是農耕,收聚人心,提高名望,秦游所展露出的手腕與心思都不像個還未及冠的少年。反正他在秦游這個年紀的時候是萬萬做不到的。
被他派出去收集消息的那個賓客甚至直言不諱地告訴他,說秦游行事有豪俠氣,久之必大放光彩。
如今這位縣君擢善進賢的美名闔郡皆知,以秦游的做派,遲早會入縣君的眼,成為這份美名的一個註腳。
和秦游比起來,兒子也的確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多學習一二沒有壞處。
這份關系斷了可惜,心境不穩更是影響發展。
高光在軍旅中待久了,至今也仍以行伍之人自居。信奉的便是如果遇到困難,那就去勇敢地去擊潰它。
雖然不知道兒子是因為什麽與秦游有了爭執,但實地去看一看肯定是有助於消解分歧的。
於是他難得動用起作為父親的權威,借著休沐的日子把自閉讀書的兒子給拎了出來。
為了讓兒子能夠更好地理解接受,他又特地去請了近來與秦游交往甚密的方甲作陪。
如今已是快到了收麥的季節,極目遠眺,盡是金黃之色。在微風吹拂下,蕩出一陣又一陣的漣漪,好似浪花起伏翻滾。而穿梭在農田中的農人,就是海中的游魚。
自打今日被喊出門,高賁就一直是一副怏怏不樂的模樣。高光也不在意兒子這幅不合作的態度,稍稍放慢腳步與方甲搭話:“今年東鄉的莊稼長得很不錯啊。”
光是瞧著就麥粒飽滿,一畝地能多收不少糧食。
這個話題方甲能接上,而且他雖不知道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但卻知道自己是沾了誰的光才能同高光這樣的貴人搭上話。
所以他故意把下巴一揚,十分與有榮焉的模樣:“縣尉過獎。全賴陛下聖明恩德,縣君勸課農桑,天公作美,風調雨順,不過主要還是秦君……”
能聽懂話的人都明白,當出現不過兩個字的時候,重點就全在跟著的那句話。
方甲才說出秦字,一直不怎麽說話的高賁就像是被觸發了關鍵詞,側身問向方甲:“秦君?你說秦君怎麽了?”
方甲前幾句說的都是客套話,只要多參加幾次八月算民,鄉吏自然會讓人把這幾句話給刻入腦子裏。
可他聽這個小矮子的說法,這裏面大多是秦君的功勞。
方甲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下巴揚得更高了:“那是,秦君今春創了堆肥之術。同樣的糞肥,堆積,嗯,秦君還說了個什麽膠來著。總之只要按秦君教導的方式做了,撒到田裏之後麥子就是要長得好一截。一畝田總要多收個三斛五斛的。
我是吃了住得遠的虧。等著方法傳到我那的時候,麥子都快灌完漿了,今年多收不了什麽。
等高君您到了博亭,就知道他們那今年收成有多好了。不止有肥,水也是管夠……”高賁瞳孔一點點緊縮,這聽著像是那天他親眼見證的堆肥啊。他不過是回家讀了幾個月書而已,秦游又整出來什麽了?
-------------------------------------
堆肥技術的出現,無疑是我國農業技術的重大跨越式進步。正是有了這項領先同時代國家千年的技術,梁朝才能夠初步解決人民糧食問題,為之後化肥提煉、良種選育打下堅實基礎。——華教版·《人民歷史·九冊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