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0 章
我轉學後的第二年,無意中聽說周老師也結婚了。
消息來源於跟周老師一個村兒的其他班級同學。
那會兒我們流行玩跳一種花式橡皮筋——兩條腿有韻律的蹦跳的同時,把兩根彈力很大的皮筋繞來繞去,空中飛針走線,最後分花拂柳,結束時兩條腿不被橡皮筋纏住,就有那麽厲害。並且跟升級打怪一樣,跳的花樣兒不斷翻新,不斷加碼,越來越繁覆,難度往上拔。
因為跳得好,喜歡這個游戲的同學常常來圍觀,跟著就是揣著要把人比下去的心思加入進來。大夥兒開始鬥跳橡皮筋,比誰跳得好,比誰升級得快。就這樣,通過跳皮筋擴大了社交圈子,我們認識了一個外班的陳姓學生。
陳同學的父親是個村醫。
陳家專門開辟了一間屋子看診,那屋裏幾面墻上的櫃子和木架上都放的中藥材,滿屋濃郁的藥味兒。
因為聽說陳大夫醫術還不錯,後來有次我還去請過他給我奶奶治支氣管炎。
我奶常年呼吸就像在喘粗氣,喉嚨裏發出拉破風箱一樣的粗糲的聲音。
那天我吃了午飯就出發,一個人徒步穿越幾個村兒去請人。很不巧,陳大夫出診了,我直等到晚上九點多他才回來。他人很好,不管那會兒夜已深,簡單問了下我奶的情況後,立刻收拾了些可能需要用到的西藥,背上藥箱就跟我走。走到半道,碰上爺爺和大伯拿著手電筒找過來。他們不知道陳大夫家,是一路打問過來的。
我去請大夫的事情只給奶奶打了聲招呼就走了,結果半夜都還沒回家,爺爺差點沒急死,狠狠把奶奶罵了頓,家裏鬧出一場不小的風波。我倒沒想多的,也一點兒不怕。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去陳家,只知道他在什麽村,然後非要在人家裏等,從中午等到晚上九點,很執著,就想給奶奶一定要好大夫請到。
陳同學得知我們是馬鞍村村小轉過來的,說,噢,馬鞍村小學?我知道!我們村那個得了羊癲瘋的男的就在你們村小教書嘛。
我們立刻問:“是不是姓周?”
“對的,是姓周。”
“那就是我們的周老師誒!”
其實問姓氏實在是多此一舉,我們那兒十裏八鄉也就他一個得那個病。所以當年他第一次發病,在村裏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離開了馬鞍村小後我們越發懷念周老師,他嚴格的教育模式已開始讓我們嘗到甜頭——我們幾個中途轉過來的插班生在班裏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全拜周老師的竹篾塊所賜。
新學校不流行打手板心了,它流行罰站——到乒乒球臺上去站一節課,流行抄作業,或是一個人做大掃除。這太軟乎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棍兒出好人。
這話不是沒道理的。
我們幾個自然要向那同學打聽周老師的近況,他家住哪兒?他家裏都有些什麽人?他的病好些了嗎?
“應該好些了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大半年沒來找我爸抓藥了。”然後陳同學用一種我無法形容的表情和語氣,撇著嘴告訴我們:“你們周老師結婚了,曉得吧?就今年三月份結的婚。”
我們幾個登時就楞住了,無聲地相視一眼。
大夥心裏都隱秘地浮出同一個想法——周老師他那個病,竟然還有女人願意嫁給他……
我敢肯定,這個想法絕對不止我一個人有。
這個想法真是罪過。
我們就像是犯了錯的孩子,但能及時認識到錯誤並立刻改正,善莫大焉。因為我們幾乎是在楞過之後,都不約而同為得知周老師結婚了而表現得非常開心。
當然我們知道這份開心那麽心虛,越開心,越心虛。它是有作用的,要來消除掩蓋我們心裏不該有的那種可惡的負罪想法。
這還不夠。不知誰起的意,說咱們約個時間一起去周老師家,送去遲到的恭喜祝賀吧。
其餘的人立刻附和。
我們六個半大孩子,我和堂姐、六隊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和四隊的兩個男孩子,六個人都是第一次幹這種“大事”,很嚴肅,也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
我們坐在膝蓋高的胡豆叢下,各抒己見,熱烈地商討著該給周老師送什麽新婚禮物好。
湊錢買不可能。那年代大人的兜裏都沒幾塊錢。
往往要用大錢的時候,好比我們每年開學,大約都要交十多二十塊錢的學雜費,這就是個大錢。為了湊足錢,每到開學前,大人們就要集體趕一次集,賣米賣糧食賣家裏地裏收獲的菜蔬、水果、禽蛋……凡事能賣錢的都行。就這樣才能得來幾個錢給我們交學雜費。何況給我們零花錢,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也不可能向大人要這個錢。我們只想悄悄幹這個事情。如果告訴大人,事情就變覆雜了。一來,都知道家裏經濟困難。二來,因為周老師結婚已經結過了,當時他又沒廣發結婚請帖,這只是事後我們想給與的恭賀。三來,在那時候的農村,要很親近的親戚,才會在別人並不喊吃席的時候仍會送禮物過去。
我們猜測大人們大概率是不願同意這樁不劃算的“破費”之舉,所以,我們只想要悄悄幹成這件“大事”。
並且,禮物最好是現成的東西,不用再花錢買的,價值合適的。
貴重的我們出不起,只能想一些便宜又體面的禮物。
大夥兒想了半天,想起家裏給那些生了孩子的人家“打三招”——就是孩子滿月辦席,送母雞送雞蛋送紅糖之類,喜慶,人家收禮的也開心,於是決定送雞蛋和糖。
紅糖不好搞,一般人家家裏不常備,但水果糖幾乎每家都有,存著專門用來送禮的。雞蛋就更好搞了。農村人家,家家戶戶都養各種家禽。春天的時候,雞仔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孵。防著老鷹來抓小雞,還是這個季節我們小孩子必不可少的家務活兒。
堂姐是我們幾個年齡最大的,她權威地說,好事成雙,結婚是好事,送禮要送雙數。
我打算送二十個雞蛋給周老師。
雞蛋能吃掉,糖的話,估計會被周老師存著再送人——哎,主要是家家戶戶都這麽幹。
那個年代糖果是送禮的好東西。一包糖,大約就一斤重,索價幾塊錢。若是用現在的眼光看,只看著那很普通的劣質透明塑料袋外包裝就會嫌棄,多給一眼都是浪費的那種心情,但那年代,它是送禮佳品。
正因此,收到禮的人家往往舍不得吃,會存著再當禮物送出去,結果送來送去,最後轉一圈兒又回到自己手上……
那年代也不講究啥保質期。都沒保質期這個概念。除非肉眼可見裏面的糖化了,黏糊糊的沾在一塊兒,或者長蟲了,這才撕開塑料袋,拿出來賞給孩子們吃掉。
我回去後,先去看了看竈房裏的陶土缸,裏面只有幾個雞蛋。由於雞蛋不夠數量,這就沒辦法了,我只好去打開爺爺那個臥室的谷子櫃。
爺爺屋裏有一個大櫃子,裏面裝了一櫃子當年新收的稻谷,曬得很幹燥。他把人家送禮送來的糖果,都埋進這櫃子的谷堆裏。谷子櫃陰涼幹燥,能防蟲隔潮,又能延長糖果軟化的時間。
我墊著腳尖兒拉著櫃門上的鐵環費力地提開它,然後把手深深插進谷堆裏去摸糖。
爺爺滿六十大壽才辦了席不久,收了很多糖。平時又送來送去,根本都沒計過數,拿他兩包走,他也發現不了。
最後我選了兩袋品種不一樣的水果糖,放進我的書包裏。
轉天就是約定的周六時間,中午吃了午飯,我和堂姐各自背個背篼,背篼下面藏著裝了禮物的書包,假裝出去打豬草,然後同其他幾個同學在村小匯合後就直奔周老師家。
他家的住址早就打聽好了。
沒想到周老師的家跟我們每個人的家都差不多,家徒四壁,瓦片下面和房梁上都吊著灰,刷了白石灰的墻壁也是灰蒙蒙的。他家也沒有電視機,地上立著一臺半舊的風扇,房梁上吊著幾塊發黑的熏臘肉,北墻靠墻擺著一套灰色的包漿的八仙桌椅,墻上用米糊糊貼著已蒙上了灰塵的劣質的毛主席畫像和雄赳赳氣昂昂的雞公畫。
我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麽好多人家家裏都貼雞公畫,後來才知道那是為了辟邪。
我們突然的造訪,讓周老師和他的家人高興得手忙腳亂。
其實周老師家裏就只有兩個人,他母親和他。
周老師和他母親都顯得很開心,一個勁兒客氣地說來就來呀,怎麽這麽破費,哎喲還送這麽多禮,你們這些孩子,真是太客氣了……他們臉上都是又驚又喜的表情,竟是不知所措,接禮物的時候,周老師的媽媽把手在系在腰間的圍裙上擦了又擦,方才伸過來。
周老師的母親是個精幹的老婦人。她個子嬌小,走起路來腳下生風。雖然頭發花白,額頭上很多皺紋,但是她的身體看上去很健朗。她開心地忙進忙出,泡茶端水,還給我們每個人都煮了一碗荷包蛋。而每個人碗裏,都是兩個荷包蛋……
周老師也開心極了。他媽媽去廚房忙活的時候,他把我們帶來的糖果拆了好幾包,一把一把的抓起糖果往我們手裏、荷包裏和書包裏塞。看我們拘謹的攥著糖果不動作,他好像示範似的,拿起一顆糖剝開糖紙就丟進了嘴巴裏,然後砸吧著嘴邊吃,邊一個勁兒的說好吃、好甜,然後又招呼我們趕緊剝來嘗嘗。
我們這些孩子,只有逢年過節或者去吃酒席的時候,才能這麽肆意地吃糖果。看周老師自己都吃了,也慢慢地剝開糖紙往嘴巴裏塞。吃完一顆,忍不住再去掏兜,再剝一顆不一樣的糖,每個樣式的都嘗個鮮。
嗯,真的好甜啊,是多樣的甜,美味的甜。
周老師臉上一直掛著微微的笑意。他坐在擺放在墻邊的涼床的床沿邊,含笑看著我們吃糖吃荷包蛋,喊出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一個個詢問學習成績怎麽樣,有沒有遇到學習上的困難……
周老師的母親給我們煮了蛋後也來陪坐聊天,好像我們是多麽尊貴的客人,這讓我們幾個半大孩子都受寵若驚。
看得出她此時已經精心打理過亂發了,腰上那塊臟兮兮的圍裙也解了……
我註意到周老師坐的那張涼床上堆滿了書籍,各式各樣,有我所知道的名著,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好多書都有著稀奇古怪的書名。那名字古怪得我記不住,只記住了一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它比較簡單,我記住了。
後來我到鎮上上初中後,我把爸媽給我寄的生活費攢了下來——上了初中後爸媽給我回信,會開始在信裏給我夾遞個五塊十塊錢的零花錢——我去書店幾次了,暗暗記住了價格,等到攢夠了錢,立刻就去書店也買了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可惜我怎麽也看不懂那書的內容,很快不知把書扔哪兒去了。後來我又攢錢買過周老師那裏見過的《水滸傳》,這書看得起勁兒,為李逵的死,狠落了些眼淚。再後來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翻開書,大失所望,同樣因為是外國的故事、外國的人名,讓我失去了興趣,加之知識水平有限,看不懂,束之高閣了。
我初中攢錢買書,大都是因受了周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或許是因為不再是他親自教我們書了,畏懼感減少,又因為他今天笑得特別多,還給我們塞糖吃,漸漸的,我們都放開了,七嘴八舌的開始反問周老師很多問題,然後就問到了師母。
我們嬉笑著說,怎麽半天沒看見師母啊?我們想看看她。
尤其我們女孩子,這時候已經開始愛美了,對方但凡是個女人,不管年齡,除非七老八十,反正都想看看,用美來做評判。
所以我們心裏都想著看看周老師的妻子,看她長得美不美。
周老師的母親這時候“豁”得一下從凳子上站了起來。她泯了嘴角的笑容,快步出了堂屋。
我們幾個面面相覷,不知道是我們話多了還是婆婆出了啥事兒,她不舒服麽?
都疑惑地看向周老師。
周老師臉上掛著不自在的笑,說:“你們師母去廣東打工去了,今天暫時可見不著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轉學後的第二年,無意中聽說周老師也結婚了。
消息來源於跟周老師一個村兒的其他班級同學。
那會兒我們流行玩跳一種花式橡皮筋——兩條腿有韻律的蹦跳的同時,把兩根彈力很大的皮筋繞來繞去,空中飛針走線,最後分花拂柳,結束時兩條腿不被橡皮筋纏住,就有那麽厲害。並且跟升級打怪一樣,跳的花樣兒不斷翻新,不斷加碼,越來越繁覆,難度往上拔。
因為跳得好,喜歡這個游戲的同學常常來圍觀,跟著就是揣著要把人比下去的心思加入進來。大夥兒開始鬥跳橡皮筋,比誰跳得好,比誰升級得快。就這樣,通過跳皮筋擴大了社交圈子,我們認識了一個外班的陳姓學生。
陳同學的父親是個村醫。
陳家專門開辟了一間屋子看診,那屋裏幾面墻上的櫃子和木架上都放的中藥材,滿屋濃郁的藥味兒。
因為聽說陳大夫醫術還不錯,後來有次我還去請過他給我奶奶治支氣管炎。
我奶常年呼吸就像在喘粗氣,喉嚨裏發出拉破風箱一樣的粗糲的聲音。
那天我吃了午飯就出發,一個人徒步穿越幾個村兒去請人。很不巧,陳大夫出診了,我直等到晚上九點多他才回來。他人很好,不管那會兒夜已深,簡單問了下我奶的情況後,立刻收拾了些可能需要用到的西藥,背上藥箱就跟我走。走到半道,碰上爺爺和大伯拿著手電筒找過來。他們不知道陳大夫家,是一路打問過來的。
我去請大夫的事情只給奶奶打了聲招呼就走了,結果半夜都還沒回家,爺爺差點沒急死,狠狠把奶奶罵了頓,家裏鬧出一場不小的風波。我倒沒想多的,也一點兒不怕。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去陳家,只知道他在什麽村,然後非要在人家裏等,從中午等到晚上九點,很執著,就想給奶奶一定要好大夫請到。
陳同學得知我們是馬鞍村村小轉過來的,說,噢,馬鞍村小學?我知道!我們村那個得了羊癲瘋的男的就在你們村小教書嘛。
我們立刻問:“是不是姓周?”
“對的,是姓周。”
“那就是我們的周老師誒!”
其實問姓氏實在是多此一舉,我們那兒十裏八鄉也就他一個得那個病。所以當年他第一次發病,在村裏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離開了馬鞍村小後我們越發懷念周老師,他嚴格的教育模式已開始讓我們嘗到甜頭——我們幾個中途轉過來的插班生在班裏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全拜周老師的竹篾塊所賜。
新學校不流行打手板心了,它流行罰站——到乒乒球臺上去站一節課,流行抄作業,或是一個人做大掃除。這太軟乎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棍兒出好人。
這話不是沒道理的。
我們幾個自然要向那同學打聽周老師的近況,他家住哪兒?他家裏都有些什麽人?他的病好些了嗎?
“應該好些了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大半年沒來找我爸抓藥了。”然後陳同學用一種我無法形容的表情和語氣,撇著嘴告訴我們:“你們周老師結婚了,曉得吧?就今年三月份結的婚。”
我們幾個登時就楞住了,無聲地相視一眼。
大夥心裏都隱秘地浮出同一個想法——周老師他那個病,竟然還有女人願意嫁給他……
我敢肯定,這個想法絕對不止我一個人有。
這個想法真是罪過。
我們就像是犯了錯的孩子,但能及時認識到錯誤並立刻改正,善莫大焉。因為我們幾乎是在楞過之後,都不約而同為得知周老師結婚了而表現得非常開心。
當然我們知道這份開心那麽心虛,越開心,越心虛。它是有作用的,要來消除掩蓋我們心裏不該有的那種可惡的負罪想法。
這還不夠。不知誰起的意,說咱們約個時間一起去周老師家,送去遲到的恭喜祝賀吧。
其餘的人立刻附和。
我們六個半大孩子,我和堂姐、六隊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和四隊的兩個男孩子,六個人都是第一次幹這種“大事”,很嚴肅,也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
我們坐在膝蓋高的胡豆叢下,各抒己見,熱烈地商討著該給周老師送什麽新婚禮物好。
湊錢買不可能。那年代大人的兜裏都沒幾塊錢。
往往要用大錢的時候,好比我們每年開學,大約都要交十多二十塊錢的學雜費,這就是個大錢。為了湊足錢,每到開學前,大人們就要集體趕一次集,賣米賣糧食賣家裏地裏收獲的菜蔬、水果、禽蛋……凡事能賣錢的都行。就這樣才能得來幾個錢給我們交學雜費。何況給我們零花錢,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也不可能向大人要這個錢。我們只想悄悄幹這個事情。如果告訴大人,事情就變覆雜了。一來,都知道家裏經濟困難。二來,因為周老師結婚已經結過了,當時他又沒廣發結婚請帖,這只是事後我們想給與的恭賀。三來,在那時候的農村,要很親近的親戚,才會在別人並不喊吃席的時候仍會送禮物過去。
我們猜測大人們大概率是不願同意這樁不劃算的“破費”之舉,所以,我們只想要悄悄幹成這件“大事”。
並且,禮物最好是現成的東西,不用再花錢買的,價值合適的。
貴重的我們出不起,只能想一些便宜又體面的禮物。
大夥兒想了半天,想起家裏給那些生了孩子的人家“打三招”——就是孩子滿月辦席,送母雞送雞蛋送紅糖之類,喜慶,人家收禮的也開心,於是決定送雞蛋和糖。
紅糖不好搞,一般人家家裏不常備,但水果糖幾乎每家都有,存著專門用來送禮的。雞蛋就更好搞了。農村人家,家家戶戶都養各種家禽。春天的時候,雞仔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孵。防著老鷹來抓小雞,還是這個季節我們小孩子必不可少的家務活兒。
堂姐是我們幾個年齡最大的,她權威地說,好事成雙,結婚是好事,送禮要送雙數。
我打算送二十個雞蛋給周老師。
雞蛋能吃掉,糖的話,估計會被周老師存著再送人——哎,主要是家家戶戶都這麽幹。
那個年代糖果是送禮的好東西。一包糖,大約就一斤重,索價幾塊錢。若是用現在的眼光看,只看著那很普通的劣質透明塑料袋外包裝就會嫌棄,多給一眼都是浪費的那種心情,但那年代,它是送禮佳品。
正因此,收到禮的人家往往舍不得吃,會存著再當禮物送出去,結果送來送去,最後轉一圈兒又回到自己手上……
那年代也不講究啥保質期。都沒保質期這個概念。除非肉眼可見裏面的糖化了,黏糊糊的沾在一塊兒,或者長蟲了,這才撕開塑料袋,拿出來賞給孩子們吃掉。
我回去後,先去看了看竈房裏的陶土缸,裏面只有幾個雞蛋。由於雞蛋不夠數量,這就沒辦法了,我只好去打開爺爺那個臥室的谷子櫃。
爺爺屋裏有一個大櫃子,裏面裝了一櫃子當年新收的稻谷,曬得很幹燥。他把人家送禮送來的糖果,都埋進這櫃子的谷堆裏。谷子櫃陰涼幹燥,能防蟲隔潮,又能延長糖果軟化的時間。
我墊著腳尖兒拉著櫃門上的鐵環費力地提開它,然後把手深深插進谷堆裏去摸糖。
爺爺滿六十大壽才辦了席不久,收了很多糖。平時又送來送去,根本都沒計過數,拿他兩包走,他也發現不了。
最後我選了兩袋品種不一樣的水果糖,放進我的書包裏。
轉天就是約定的周六時間,中午吃了午飯,我和堂姐各自背個背篼,背篼下面藏著裝了禮物的書包,假裝出去打豬草,然後同其他幾個同學在村小匯合後就直奔周老師家。
他家的住址早就打聽好了。
沒想到周老師的家跟我們每個人的家都差不多,家徒四壁,瓦片下面和房梁上都吊著灰,刷了白石灰的墻壁也是灰蒙蒙的。他家也沒有電視機,地上立著一臺半舊的風扇,房梁上吊著幾塊發黑的熏臘肉,北墻靠墻擺著一套灰色的包漿的八仙桌椅,墻上用米糊糊貼著已蒙上了灰塵的劣質的毛主席畫像和雄赳赳氣昂昂的雞公畫。
我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麽好多人家家裏都貼雞公畫,後來才知道那是為了辟邪。
我們突然的造訪,讓周老師和他的家人高興得手忙腳亂。
其實周老師家裏就只有兩個人,他母親和他。
周老師和他母親都顯得很開心,一個勁兒客氣地說來就來呀,怎麽這麽破費,哎喲還送這麽多禮,你們這些孩子,真是太客氣了……他們臉上都是又驚又喜的表情,竟是不知所措,接禮物的時候,周老師的媽媽把手在系在腰間的圍裙上擦了又擦,方才伸過來。
周老師的母親是個精幹的老婦人。她個子嬌小,走起路來腳下生風。雖然頭發花白,額頭上很多皺紋,但是她的身體看上去很健朗。她開心地忙進忙出,泡茶端水,還給我們每個人都煮了一碗荷包蛋。而每個人碗裏,都是兩個荷包蛋……
周老師也開心極了。他媽媽去廚房忙活的時候,他把我們帶來的糖果拆了好幾包,一把一把的抓起糖果往我們手裏、荷包裏和書包裏塞。看我們拘謹的攥著糖果不動作,他好像示範似的,拿起一顆糖剝開糖紙就丟進了嘴巴裏,然後砸吧著嘴邊吃,邊一個勁兒的說好吃、好甜,然後又招呼我們趕緊剝來嘗嘗。
我們這些孩子,只有逢年過節或者去吃酒席的時候,才能這麽肆意地吃糖果。看周老師自己都吃了,也慢慢地剝開糖紙往嘴巴裏塞。吃完一顆,忍不住再去掏兜,再剝一顆不一樣的糖,每個樣式的都嘗個鮮。
嗯,真的好甜啊,是多樣的甜,美味的甜。
周老師臉上一直掛著微微的笑意。他坐在擺放在墻邊的涼床的床沿邊,含笑看著我們吃糖吃荷包蛋,喊出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一個個詢問學習成績怎麽樣,有沒有遇到學習上的困難……
周老師的母親給我們煮了蛋後也來陪坐聊天,好像我們是多麽尊貴的客人,這讓我們幾個半大孩子都受寵若驚。
看得出她此時已經精心打理過亂發了,腰上那塊臟兮兮的圍裙也解了……
我註意到周老師坐的那張涼床上堆滿了書籍,各式各樣,有我所知道的名著,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好多書都有著稀奇古怪的書名。那名字古怪得我記不住,只記住了一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它比較簡單,我記住了。
後來我到鎮上上初中後,我把爸媽給我寄的生活費攢了下來——上了初中後爸媽給我回信,會開始在信裏給我夾遞個五塊十塊錢的零花錢——我去書店幾次了,暗暗記住了價格,等到攢夠了錢,立刻就去書店也買了本《少年維特之煩惱》。可惜我怎麽也看不懂那書的內容,很快不知把書扔哪兒去了。後來我又攢錢買過周老師那裏見過的《水滸傳》,這書看得起勁兒,為李逵的死,狠落了些眼淚。再後來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翻開書,大失所望,同樣因為是外國的故事、外國的人名,讓我失去了興趣,加之知識水平有限,看不懂,束之高閣了。
我初中攢錢買書,大都是因受了周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或許是因為不再是他親自教我們書了,畏懼感減少,又因為他今天笑得特別多,還給我們塞糖吃,漸漸的,我們都放開了,七嘴八舌的開始反問周老師很多問題,然後就問到了師母。
我們嬉笑著說,怎麽半天沒看見師母啊?我們想看看她。
尤其我們女孩子,這時候已經開始愛美了,對方但凡是個女人,不管年齡,除非七老八十,反正都想看看,用美來做評判。
所以我們心裏都想著看看周老師的妻子,看她長得美不美。
周老師的母親這時候“豁”得一下從凳子上站了起來。她泯了嘴角的笑容,快步出了堂屋。
我們幾個面面相覷,不知道是我們話多了還是婆婆出了啥事兒,她不舒服麽?
都疑惑地看向周老師。
周老師臉上掛著不自在的笑,說:“你們師母去廣東打工去了,今天暫時可見不著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