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1 章
我這半生,受過許多老師的教誨和恩惠,記憶最深刻的卻是三十多年前一位只教過我三年的村小小學老師。
那是個臉白,微胖,長得堂堂的青年,姓周。
周老師的牙也很白。這在咱農村可太稀奇了。那麽白,且齊齊整整,好看得像兩組漂亮的編貝。
他的穿著永遠得體而整潔,衣服平平整整的,很少看到褶子。記憶裏,只要天兒不太熱,周老師就總愛穿一領板正的藏青色中山裝,裏面配件白襯衣。就像在遵守清規戒律一般,衣服扣子一定會一絲不茍地扣到脖子下面的最後一顆。
這身打扮,令他看起來嚴謹而端方。
他那身衣服——或許他有好幾套那種款式的衣服,而我沒法分辨——總之,那身衣服從初見他時鮮艷的藏青色,到我離開轉學的時候已經黯然,褪色得快趕上隔壁馬校長那身灰色的中山裝的顏色了。
周老師愛笑。人前的他,白凈的臉上總是掛著微微的笑容,露出他潔白的牙齒,十分親切、招人。
一個性子好、模樣又俊的年輕後生來了我們村小學教書,一時間成了村民們坡上坡下跟鄉鄰閑談的主要話題。
但人們議論最多的,卻是猜測他到底能熬一年還是半載會離開。
“他來咱這裏教書只是暫時的,背後在走關系。等著看吧,遲早的,關系一打通,他甩手就走!”
“這還用你說?人家是高材生,又是好不容易讀出來的農村娃娃,哪裏會那麽傻還待在農村的?村小太埋沒他了,肯定往城裏走。”
“這麽個破小學,留得住誰?誰也留不住!”
……
周老師是中師生。
那年代的中師和中專俏得很,學歷裏面最吃香,因為它們實惠,國家包分配工作不說,還能早點出來社會工作給家裏掙錢了,付出回報的時間短。
當然考試也難。考上了,在鄉親們眼裏就跟舉人老爺似的,是光宗耀祖的事。所以我們讀書,家長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初中畢業後能考上個中師或者中專,從此後端上摔不爛的鐵飯碗。
我上小學是在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那個年代的農村小學軟硬件都差,不少村的學校根本都辦不起來。就說我們馬鞍村村小,長期處在要垮不垮之間。
首先它很小。
沒有院墻沒有校門,就一排三間破墻爛瓦的平房,其中端戶的兩個屋子充作教室,剩下一間是教師辦公室,夾在兩個教室的中間。
兩間教室,就是說統共就兩個班。
教室裏沒電燈沒風扇。夯實的泥地地面被踩得坑坑窪窪的,像麻子臉。年深日久又缺維護,木頭課桌又爛又舊,朽得木頭用指甲一摳就能摳脫一大塊。長條凳的木腿不是朽爛一截就是松動脫落,坐不穩當,會翹,聽著聽著課,忽然一屁股墩兒坐泥地上去了,反應得慢沒穩住身體,還會來個四腳朝天,然後引來同學們幸災樂禍的哄堂大笑。
課桌沒抽屜。但這可以克服。我們小小年紀已被生活操練得個個心靈手巧——自己從家裏帶一把兩指寬的竹片來,利用桌面下的兩條橫杠編出一個竹制的臺面,這就可以擱放書本文具了。
就是不太牢固。拿書的動作幅度一大,或者前排的同學突然往後靠,背部撞在支棱著的竹片一端,臺面就容易搞崩潰,蘧然“嘩啦”一聲兒響,竹片和書本文具一起掉落在地,驚得正在認真聽課的同學細弱的身子齊齊一哆嗦!這種事情三不五時會在課堂上演繹,成為那會兒苦日子裏的小插曲。
真個是破破爛爛的小學校。
硬件這麽差,師資就更別提了。
周老師沒來之前,我們村小長年就只有一個老教師馬校長在獨自撐著。他一人撐起了一個學校。
過往也不是沒新老師來,只不過人全都待不了多久就找門路調走了,以至於我們村小的一年級班總也開不起來。
我總在想,要是再年輕一些,馬校長肯定也早就離開了。
我算是幸運的。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時,學校終於勉強開了一年級班招收新生。不過新老師教到一半就又跑了,馬校長沒法子,就把自己那初中沒畢業的兒媳婦叫來先頂著,勉強把我們拉扯到了二年級,然後周老師來了。
條件實在太差,留不住人。人才又是稀缺的,想調到好點的學校去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何況是周老師這樣的青年才俊。所以誰也沒對他抱希望,只認為他會跟其他年輕教師一樣,很快就會走。就像一道鐵律。
“要是學校關張了咱們就到光明村小學去讀。不怕沒學上。”爺爺勾著頭,撥弄著煙鬥裏的灰,自言自語地盤算著。只是他說完這話額頭的眉峰就高高隆起,並不如話裏的輕快。嘆聲氣,嘟囔:“唉,就是路太遠了些,上下學會很辛苦。”
過了會兒,他眼睛裏迸射出亮亮的光,擡頭看向趴飯桌上做作業的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讀書哪有不苦的?妹崽,你好好學,只要把書讀出來,苦日子就到頭了。”
爺爺對我說的這番話,類似的,可能每個有學生的農村家庭都進行過。
我們就這麽揣著哪天忽然就沒老師教的念頭有天沒天的上著學,只後來誰也沒料到,周老師將他的一生都奉獻在了這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這半生,受過許多老師的教誨和恩惠,記憶最深刻的卻是三十多年前一位只教過我三年的村小小學老師。
那是個臉白,微胖,長得堂堂的青年,姓周。
周老師的牙也很白。這在咱農村可太稀奇了。那麽白,且齊齊整整,好看得像兩組漂亮的編貝。
他的穿著永遠得體而整潔,衣服平平整整的,很少看到褶子。記憶裏,只要天兒不太熱,周老師就總愛穿一領板正的藏青色中山裝,裏面配件白襯衣。就像在遵守清規戒律一般,衣服扣子一定會一絲不茍地扣到脖子下面的最後一顆。
這身打扮,令他看起來嚴謹而端方。
他那身衣服——或許他有好幾套那種款式的衣服,而我沒法分辨——總之,那身衣服從初見他時鮮艷的藏青色,到我離開轉學的時候已經黯然,褪色得快趕上隔壁馬校長那身灰色的中山裝的顏色了。
周老師愛笑。人前的他,白凈的臉上總是掛著微微的笑容,露出他潔白的牙齒,十分親切、招人。
一個性子好、模樣又俊的年輕後生來了我們村小學教書,一時間成了村民們坡上坡下跟鄉鄰閑談的主要話題。
但人們議論最多的,卻是猜測他到底能熬一年還是半載會離開。
“他來咱這裏教書只是暫時的,背後在走關系。等著看吧,遲早的,關系一打通,他甩手就走!”
“這還用你說?人家是高材生,又是好不容易讀出來的農村娃娃,哪裏會那麽傻還待在農村的?村小太埋沒他了,肯定往城裏走。”
“這麽個破小學,留得住誰?誰也留不住!”
……
周老師是中師生。
那年代的中師和中專俏得很,學歷裏面最吃香,因為它們實惠,國家包分配工作不說,還能早點出來社會工作給家裏掙錢了,付出回報的時間短。
當然考試也難。考上了,在鄉親們眼裏就跟舉人老爺似的,是光宗耀祖的事。所以我們讀書,家長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初中畢業後能考上個中師或者中專,從此後端上摔不爛的鐵飯碗。
我上小學是在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那個年代的農村小學軟硬件都差,不少村的學校根本都辦不起來。就說我們馬鞍村村小,長期處在要垮不垮之間。
首先它很小。
沒有院墻沒有校門,就一排三間破墻爛瓦的平房,其中端戶的兩個屋子充作教室,剩下一間是教師辦公室,夾在兩個教室的中間。
兩間教室,就是說統共就兩個班。
教室裏沒電燈沒風扇。夯實的泥地地面被踩得坑坑窪窪的,像麻子臉。年深日久又缺維護,木頭課桌又爛又舊,朽得木頭用指甲一摳就能摳脫一大塊。長條凳的木腿不是朽爛一截就是松動脫落,坐不穩當,會翹,聽著聽著課,忽然一屁股墩兒坐泥地上去了,反應得慢沒穩住身體,還會來個四腳朝天,然後引來同學們幸災樂禍的哄堂大笑。
課桌沒抽屜。但這可以克服。我們小小年紀已被生活操練得個個心靈手巧——自己從家裏帶一把兩指寬的竹片來,利用桌面下的兩條橫杠編出一個竹制的臺面,這就可以擱放書本文具了。
就是不太牢固。拿書的動作幅度一大,或者前排的同學突然往後靠,背部撞在支棱著的竹片一端,臺面就容易搞崩潰,蘧然“嘩啦”一聲兒響,竹片和書本文具一起掉落在地,驚得正在認真聽課的同學細弱的身子齊齊一哆嗦!這種事情三不五時會在課堂上演繹,成為那會兒苦日子裏的小插曲。
真個是破破爛爛的小學校。
硬件這麽差,師資就更別提了。
周老師沒來之前,我們村小長年就只有一個老教師馬校長在獨自撐著。他一人撐起了一個學校。
過往也不是沒新老師來,只不過人全都待不了多久就找門路調走了,以至於我們村小的一年級班總也開不起來。
我總在想,要是再年輕一些,馬校長肯定也早就離開了。
我算是幸運的。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時,學校終於勉強開了一年級班招收新生。不過新老師教到一半就又跑了,馬校長沒法子,就把自己那初中沒畢業的兒媳婦叫來先頂著,勉強把我們拉扯到了二年級,然後周老師來了。
條件實在太差,留不住人。人才又是稀缺的,想調到好點的學校去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何況是周老師這樣的青年才俊。所以誰也沒對他抱希望,只認為他會跟其他年輕教師一樣,很快就會走。就像一道鐵律。
“要是學校關張了咱們就到光明村小學去讀。不怕沒學上。”爺爺勾著頭,撥弄著煙鬥裏的灰,自言自語地盤算著。只是他說完這話額頭的眉峰就高高隆起,並不如話裏的輕快。嘆聲氣,嘟囔:“唉,就是路太遠了些,上下學會很辛苦。”
過了會兒,他眼睛裏迸射出亮亮的光,擡頭看向趴飯桌上做作業的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讀書哪有不苦的?妹崽,你好好學,只要把書讀出來,苦日子就到頭了。”
爺爺對我說的這番話,類似的,可能每個有學生的農村家庭都進行過。
我們就這麽揣著哪天忽然就沒老師教的念頭有天沒天的上著學,只後來誰也沒料到,周老師將他的一生都奉獻在了這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