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理政的第八天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4章 理政的第八天
朝堂近日人心惶惶, 朝臣們也稟事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君臣經過三年多的相處,彼此都有了些了解——皇帝眼裏容不得沙子,尤愛抄家, 她手中還握著一支消息靈通的暗衛。三年時間下來,眾人發現了一個規律, 據說皇帝過段時間就會和皇後一起緊閉宮門整整一天。誰也不知道她們在做什麽,但往往第二天皇帝就會拿出一摞新罪證出來發落某地官員,所以眾人大多猜測,這閉門不出正是皇帝接見暗衛的時機。
數年下來, 幾無錯漏, 而這一次卻出了例外, 皇帝硬是憋了好幾天也沒下旨發落什麽人。眾人當然不相信是暗衛一無所獲,所以只能加倍的提心吊膽。
而這一次,眾人都猜錯了。方淮往寧城走了一趟, 確實也查出了一些問題, 但這問題大多出在當地豪族, 而那裏的縣官除了懶怠之外, 倒沒有摻和到什麽違法活動中去。這樣一來,以皇帝的身份倒不好直接在朝堂上發難了,便只派了欽差前去處理此事。
這事朝臣們也知道,可比起之前的大動幹戈,皇帝這次鬧出的動靜著實是小。更重要的是接連幾日,皇帝都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越發讓人覺得還有大事在後面等著他們。
朝堂上氣氛緊繃, 宣室殿內倒是一如既往。
方淮早朝歸來, 便和曲葳一起坐在了新繪的輿圖前,上面已經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小字。這些都是曲葳的功勞, 本朝的疆域不大也不小,兩人偶爾的外出顯然不能踏及所有地方,所以對各地的了解大多都是曲葳從各種游記中拼湊出來的。
兩人就憑著這些拼湊的游記,再加上官方對各地的固有認知,開始給各地規劃起新的經濟體系。比如農人從田地中解放出來之後,哪裏適合捕魚,哪裏適合曬鹽,哪裏適合紡織,哪裏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等等。
初步尋到頭緒之後,後續還要去實地考察,著實是個不小的工程。
對於方淮來說,這樣的改變其實很不徹底。因為歸根結底,許多事仍舊離不開土地,算起來仍舊是農業為主。可這裏到底也不能和星際時代相比,因為星際時代早就不存在溫飽問題,可在這落後的古代,但凡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就絕對算是難得的盛世了。
方淮看著面前又添了幾處備註的輿圖,總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光靠兩人為全國百姓尋找出路,也實在太勞心勞力了些。
她托著腮,突發奇想:“阿曲,你說咱們再開一次恩科如何?”
皇帝登基才三年,已經有過兩場科考了,而且明年就會有第三場。這樣的取士頻率著實高了些,而且皇帝如此迫切的尋找新鮮血液,也就代表著新一輪的換血,朝中眾人恐怕要人心惶惶。
曲葳心中覺得不妥,但也沒有立刻回絕,而是問道:“為何加恩科,有何名目?”
這是兩個問題,目的和對外的說辭是兩碼事。
方淮雖是突發奇想,但其實心裏其實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她手指輕敲桌面:“‘我’二十歲了,皇帝加冠成年,也算是一樁大事,就以此名目加開恩科好了。要是你覺得這名目不夠的話,我搞些燈光弄點祥瑞,總是能尋見理由的。”
曲葳聞言立刻想到了這人在登基大典上放雷劈人的騷操作,完全不懷疑她要弄祥瑞的話,肯定比所謂的真祥瑞更真,因此加開恩科的名目卻是好找。
方淮緊跟著又說道:“這次的恩科我不打算考別的,就考那些考生如何為家鄉百姓尋找新出路。農業也好,手工業也罷,咱們這些從輿圖游記上找出路的人,總不比這些當地人知道得清楚。若真有人關註民生,能說出不俗見解,我也不準備設定具體取士人數,有幾個算幾個。”
曲葳覺得方淮的想法還行,但實施起來恐怕並不容易:“常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只怕你這恩科只看得到死讀書的,找不到幾個未經磨礪便能做實事的。”
方淮也想過這個問題,她聳聳肩:“無所謂,就算萬裏挑一也無妨。”
她是做好了一場恩科取不了幾人的準備,就算如此,考生們的答卷應該也能為二人尋找些新思路。至於女子參加科考的事,還是得放在明年的正式科考去,因為讀書識字的女郎顯然更少接觸民生。
***************************************************************
皇帝一拍腦門想要加開恩科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朝臣們提心吊膽多日,總覺得皇帝此舉另有深意,但終究沒人站出來反對——雖然這事著實有些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意思,可認真做事,本身沒有紕漏的人,倒也不必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輕易被人取代。
很快,加開恩科的旨意發向四方,時間就定在了三個月後。
這時間不長也不短,足夠消息傳遍全國,也足夠得到消息的舉子立即啟程能如期趕到京城。而原本就滯留京城,或者提前一年來到京城備考的那些人,則是多了三個月時間備考。
當然,這三個月時間方淮也並沒有浪費。她抓來了活潑好動的小星星,開始教她最基礎的機械原理,順便用這些最基礎的原理改進現有的農業設備,手工業設備等等。
這對於方淮來說就是幼兒園水準的難度,星際幼兒園給小孩兒布置的手工作業,難度恐怕都比這要高。但那也是星際標準,而現實是這時代要什麽沒什麽,沒有基礎工業的支持,她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自己能不能做出來,而是做出的工具能不能量產,同時控制成本廣泛使用。
方淮沒和小星星說這些問題,她就當是給小孩兒上了一堂手工課。意外又不那麽意外的是,小星星對此很感興趣,並且天賦也十分不錯——這大概也和她從小就玩方淮給她的機甲模型有關。
用了十天時間,方淮改造出了一批農具。像什麽播種機、收割機、脫粒機等等,都只是最基本的樣式,按照曲葳的建議,甚至沒有能源驅動,只靠人力就能驅動使用。可饒是如此,也提高了不少效率,因此也能解放出大量的勞動力。
至於之後進一步的改進,她打算留下些書籍,讓後人自行學習發展。
而小星星也沒閑著,她雖然年紀小,但頭腦卻異常聰明——方淮怕耽誤小孩兒學習,落後星際平均水平,因此從她會說話開始,就經常開著光腦給她放幼兒科普內容。不提方淮的光腦裏為什麽會儲存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但小星星對事物的認知,顯然已經超過了這時代絕大多數人。
方淮當手工課教導小星星,小星星也當手工課學習,幾天後還給她交了份作業。
在小孩兒的指揮下,身邊小宮女親自動手,制造出了一臺改進的紡織機。雖然肉眼可見的做工粗糙,看上去也十分簡陋,但基礎原理是對的,使用效果也還行。
這一下,可當真是驚喜極了。
曲葳全程陪著這母女倆,但她學的是經史子集,對於機械方面一竅不通。方淮手速快外加有精神力輔助,她壓根沒機會看清她的操作就罷了。小星星指揮宮女做紡織機時,她也在旁邊看著,然後就一頭霧水的看著那紡織機做成了,甚至四歲小孩兒親自上手,給她織了一小截布!
震驚之餘,曲葳不吝誇獎,抱起小星星就在她臉上親了一口:“星星真厲害。”
小星星眼睛都亮了,雖然身邊人不是沒誇過她厲害,但她知道這次的誇獎是最真心的。笑瞇瞇接受誇獎的同時,小家夥昂首挺胸,也對“手工課”生起了無限的興趣。
三個月時間,母女倆敲敲打打,從木制的到鐵質的,將各種基礎機械改進了幾回。
曲葳幫不上什麽忙,倒是趁機又翻了翻書,找出了許多前人變法的內容——她還沒忘記,除了將人口從土地上解放,尋找新的經濟出路之外,她和方淮還有改進稅制的想法。而變法從來不是什麽稀罕事,每逢王朝積重難返,便總有人嘗試變法圖強,可惜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成功的變法基本上都被後世繼承或改善了,可失敗的也未必就都是錯的。至少能主持變法的人不會是庸才,他們提出的觀點也有各自的道理,否者不會得到當權者的支持。
曲葳翻出這些前人的智慧,歸納總結了一番,私下又尋機會向父親請教了幾回。等到方淮的“手工課”暫時停課,她也總結出了幾條還算行之有效的建議。
比如將丁稅轉移到田稅上,沒田的人自然不交稅,少田的人也少交稅,就不會再出現乞丐也要交稅的可笑場景了。再比如鼓勵商業,再從商業上增加稅收。
這時代的底層百姓大多自給自足,真正有商業需求的大多還是有錢人,從他們身上加稅自然沒什麽問題。至於災荒這種特殊情況,自然還有朝廷調度……雖然朝廷也不一定靠譜,但有沒有這條改變都一樣,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碎的建議,看起來都是不錯的想法。只不過這些建議從頭到尾,其實都在損害上層階級的利益,推行起來可想而知的困難重重。
方淮來做這些情況還好一些,起碼她足夠強硬,也有足夠的監察。
於是等到三個月滿,方淮心心念念的恩科開考後,她又把新稅制也加入到了考題中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朝堂近日人心惶惶, 朝臣們也稟事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君臣經過三年多的相處,彼此都有了些了解——皇帝眼裏容不得沙子,尤愛抄家, 她手中還握著一支消息靈通的暗衛。三年時間下來,眾人發現了一個規律, 據說皇帝過段時間就會和皇後一起緊閉宮門整整一天。誰也不知道她們在做什麽,但往往第二天皇帝就會拿出一摞新罪證出來發落某地官員,所以眾人大多猜測,這閉門不出正是皇帝接見暗衛的時機。
數年下來, 幾無錯漏, 而這一次卻出了例外, 皇帝硬是憋了好幾天也沒下旨發落什麽人。眾人當然不相信是暗衛一無所獲,所以只能加倍的提心吊膽。
而這一次,眾人都猜錯了。方淮往寧城走了一趟, 確實也查出了一些問題, 但這問題大多出在當地豪族, 而那裏的縣官除了懶怠之外, 倒沒有摻和到什麽違法活動中去。這樣一來,以皇帝的身份倒不好直接在朝堂上發難了,便只派了欽差前去處理此事。
這事朝臣們也知道,可比起之前的大動幹戈,皇帝這次鬧出的動靜著實是小。更重要的是接連幾日,皇帝都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越發讓人覺得還有大事在後面等著他們。
朝堂上氣氛緊繃, 宣室殿內倒是一如既往。
方淮早朝歸來, 便和曲葳一起坐在了新繪的輿圖前,上面已經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小字。這些都是曲葳的功勞, 本朝的疆域不大也不小,兩人偶爾的外出顯然不能踏及所有地方,所以對各地的了解大多都是曲葳從各種游記中拼湊出來的。
兩人就憑著這些拼湊的游記,再加上官方對各地的固有認知,開始給各地規劃起新的經濟體系。比如農人從田地中解放出來之後,哪裏適合捕魚,哪裏適合曬鹽,哪裏適合紡織,哪裏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等等。
初步尋到頭緒之後,後續還要去實地考察,著實是個不小的工程。
對於方淮來說,這樣的改變其實很不徹底。因為歸根結底,許多事仍舊離不開土地,算起來仍舊是農業為主。可這裏到底也不能和星際時代相比,因為星際時代早就不存在溫飽問題,可在這落後的古代,但凡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就絕對算是難得的盛世了。
方淮看著面前又添了幾處備註的輿圖,總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光靠兩人為全國百姓尋找出路,也實在太勞心勞力了些。
她托著腮,突發奇想:“阿曲,你說咱們再開一次恩科如何?”
皇帝登基才三年,已經有過兩場科考了,而且明年就會有第三場。這樣的取士頻率著實高了些,而且皇帝如此迫切的尋找新鮮血液,也就代表著新一輪的換血,朝中眾人恐怕要人心惶惶。
曲葳心中覺得不妥,但也沒有立刻回絕,而是問道:“為何加恩科,有何名目?”
這是兩個問題,目的和對外的說辭是兩碼事。
方淮雖是突發奇想,但其實心裏其實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她手指輕敲桌面:“‘我’二十歲了,皇帝加冠成年,也算是一樁大事,就以此名目加開恩科好了。要是你覺得這名目不夠的話,我搞些燈光弄點祥瑞,總是能尋見理由的。”
曲葳聞言立刻想到了這人在登基大典上放雷劈人的騷操作,完全不懷疑她要弄祥瑞的話,肯定比所謂的真祥瑞更真,因此加開恩科的名目卻是好找。
方淮緊跟著又說道:“這次的恩科我不打算考別的,就考那些考生如何為家鄉百姓尋找新出路。農業也好,手工業也罷,咱們這些從輿圖游記上找出路的人,總不比這些當地人知道得清楚。若真有人關註民生,能說出不俗見解,我也不準備設定具體取士人數,有幾個算幾個。”
曲葳覺得方淮的想法還行,但實施起來恐怕並不容易:“常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只怕你這恩科只看得到死讀書的,找不到幾個未經磨礪便能做實事的。”
方淮也想過這個問題,她聳聳肩:“無所謂,就算萬裏挑一也無妨。”
她是做好了一場恩科取不了幾人的準備,就算如此,考生們的答卷應該也能為二人尋找些新思路。至於女子參加科考的事,還是得放在明年的正式科考去,因為讀書識字的女郎顯然更少接觸民生。
***************************************************************
皇帝一拍腦門想要加開恩科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朝臣們提心吊膽多日,總覺得皇帝此舉另有深意,但終究沒人站出來反對——雖然這事著實有些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意思,可認真做事,本身沒有紕漏的人,倒也不必擔心自己的位置會輕易被人取代。
很快,加開恩科的旨意發向四方,時間就定在了三個月後。
這時間不長也不短,足夠消息傳遍全國,也足夠得到消息的舉子立即啟程能如期趕到京城。而原本就滯留京城,或者提前一年來到京城備考的那些人,則是多了三個月時間備考。
當然,這三個月時間方淮也並沒有浪費。她抓來了活潑好動的小星星,開始教她最基礎的機械原理,順便用這些最基礎的原理改進現有的農業設備,手工業設備等等。
這對於方淮來說就是幼兒園水準的難度,星際幼兒園給小孩兒布置的手工作業,難度恐怕都比這要高。但那也是星際標準,而現實是這時代要什麽沒什麽,沒有基礎工業的支持,她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自己能不能做出來,而是做出的工具能不能量產,同時控制成本廣泛使用。
方淮沒和小星星說這些問題,她就當是給小孩兒上了一堂手工課。意外又不那麽意外的是,小星星對此很感興趣,並且天賦也十分不錯——這大概也和她從小就玩方淮給她的機甲模型有關。
用了十天時間,方淮改造出了一批農具。像什麽播種機、收割機、脫粒機等等,都只是最基本的樣式,按照曲葳的建議,甚至沒有能源驅動,只靠人力就能驅動使用。可饒是如此,也提高了不少效率,因此也能解放出大量的勞動力。
至於之後進一步的改進,她打算留下些書籍,讓後人自行學習發展。
而小星星也沒閑著,她雖然年紀小,但頭腦卻異常聰明——方淮怕耽誤小孩兒學習,落後星際平均水平,因此從她會說話開始,就經常開著光腦給她放幼兒科普內容。不提方淮的光腦裏為什麽會儲存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但小星星對事物的認知,顯然已經超過了這時代絕大多數人。
方淮當手工課教導小星星,小星星也當手工課學習,幾天後還給她交了份作業。
在小孩兒的指揮下,身邊小宮女親自動手,制造出了一臺改進的紡織機。雖然肉眼可見的做工粗糙,看上去也十分簡陋,但基礎原理是對的,使用效果也還行。
這一下,可當真是驚喜極了。
曲葳全程陪著這母女倆,但她學的是經史子集,對於機械方面一竅不通。方淮手速快外加有精神力輔助,她壓根沒機會看清她的操作就罷了。小星星指揮宮女做紡織機時,她也在旁邊看著,然後就一頭霧水的看著那紡織機做成了,甚至四歲小孩兒親自上手,給她織了一小截布!
震驚之餘,曲葳不吝誇獎,抱起小星星就在她臉上親了一口:“星星真厲害。”
小星星眼睛都亮了,雖然身邊人不是沒誇過她厲害,但她知道這次的誇獎是最真心的。笑瞇瞇接受誇獎的同時,小家夥昂首挺胸,也對“手工課”生起了無限的興趣。
三個月時間,母女倆敲敲打打,從木制的到鐵質的,將各種基礎機械改進了幾回。
曲葳幫不上什麽忙,倒是趁機又翻了翻書,找出了許多前人變法的內容——她還沒忘記,除了將人口從土地上解放,尋找新的經濟出路之外,她和方淮還有改進稅制的想法。而變法從來不是什麽稀罕事,每逢王朝積重難返,便總有人嘗試變法圖強,可惜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成功的變法基本上都被後世繼承或改善了,可失敗的也未必就都是錯的。至少能主持變法的人不會是庸才,他們提出的觀點也有各自的道理,否者不會得到當權者的支持。
曲葳翻出這些前人的智慧,歸納總結了一番,私下又尋機會向父親請教了幾回。等到方淮的“手工課”暫時停課,她也總結出了幾條還算行之有效的建議。
比如將丁稅轉移到田稅上,沒田的人自然不交稅,少田的人也少交稅,就不會再出現乞丐也要交稅的可笑場景了。再比如鼓勵商業,再從商業上增加稅收。
這時代的底層百姓大多自給自足,真正有商業需求的大多還是有錢人,從他們身上加稅自然沒什麽問題。至於災荒這種特殊情況,自然還有朝廷調度……雖然朝廷也不一定靠譜,但有沒有這條改變都一樣,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零碎的建議,看起來都是不錯的想法。只不過這些建議從頭到尾,其實都在損害上層階級的利益,推行起來可想而知的困難重重。
方淮來做這些情況還好一些,起碼她足夠強硬,也有足夠的監察。
於是等到三個月滿,方淮心心念念的恩科開考後,她又把新稅制也加入到了考題中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