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此大明耶?此太極耶?(下)

關燈
此大明耶?此太極耶?(下)

納蘭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

生在宰相門第,卻自動遠離權利泥淖;輕輕一抖衣裳,便如同蟬蛻避開汙穢。

這個眉目如畫且清真寡欲的美青年,信奉自己管自己,有暇時灑掃靜室,閉門獨坐,兩耳不聞窗外事。有誰想得到,他最終自願入仕,甘心陷於滋垢?

一日收到秘密傳來的血書,窄窄一段綢帶,竟覺有千鈞重,他沒有一點猶豫,依著大哥的囑托,轉身便披上綠錦袍,拿上白象笏,上朝赴任去了。

大哥曾經給予他一封舉薦信,讓他藉此任意挑選一個官職,他從前把信件束之高閣,不想如今倒是派上用場了。

當時朝廷只插得進兩名七品書令史,一是在兵部的庫部司,二是在禮部的膳部司,長官問納蘭枚選哪個,納蘭枚向前作揖:“如無要緊,枚可一力兼任。”

他從這七品庶職起步,一心一意辦著極其瑣細的事情,儀仗、符勘、尺籍、租稅、祿糧、食稟,人間塵灰撲面而來。

籌度糧秣,計較錙銖,這些本是西琛公子最不耐煩的俗務,可他不辭賤不畏難,輾轉各個衙門,最終也練成了把一堆雞毛蒜皮用優美莊嚴的語言在每日早朝上奏出來的本事。

因職位卑微,職掌繁重,他的工作為士人所不屑,待下了朝,獨自經過丹陛旁側,身後總會響起隱隱的嗤笑聲。

位高權重的大官們交頭接耳,對他冷嘲熱諷:寒門白戶出來的豎子,幸能立足於朝堂,看著身姿堂堂正正,可惜啊,才疏學淺難以論道經邦,德薄能鮮不足燮理陰陽,只能在這些無關要緊的事情上打雜雲雲。

他神色如常地向前走,置身百般喧嘩,亦是聽之任之。

他不知道,正是他身上這種由裏而外的高曠與峻潔,招致了他人的嫉恨,蠅營狗茍卑躬屈膝之輩天生就排斥這樣的氣場。

只把全副心神貫註於本職工作——每當太上皇問及戰備之類的事項,他都應答無滯,一字一板奏得鏗鏘動聽的同時,也是暗暗將整座魏朝的巨細納入囊中。

群臣在朝陽的進逼下節節敗退,惟獨他臨危不亂,揮出一系列治理措施,從容甚至悠然,操持著這場耗資靡費的平叛之戰。

憑著時勢的造就,他在極短日子裏,攀升到了別人白頭都未必夠著的高位,居一品,拜丞相,權力如此炙熱,烹得官袍由綠轉紫。

少年登高固為美談,然而,不論名望不論資歷的平步青天,豈非要惱殺了滿堂上的袞袞諸公?

值此國內無主的弱政時期,無論誰人冒尖上位,都會成為大眾的眼中釘肉中刺,何況那人是孤介耿直不合時宜的納蘭枚。

納蘭枚是何等人物?世居西岐之地,未有鐘鳴鼎食之榮,初初及冠,無功無德,秉著一封太子舉薦信,神不知鬼不覺地插進朝堂,又借著舉報皇親行賄的罪行,入得了太上皇之眼。雖說行賄是欺君之罪,可在這座上都城裏,賄賂難道是什麽新奇別致的事情嗎?你直接拿到明面上來講,倒是成全了你一番忠君愛國的名聲!這種小人,誰敢示好?誰敢結交?

納蘭枚沒想到,他以平常心對待所有人,不諛上欺下,不畏強淩弱,世態卻偏偏還有比他頭腦想象的更加覆雜和險惡的一面。

諸公為了排擠他,屢屢在太上皇跟前搬唆是非,暗裏大肆誹謗,誣稱他將圖謀不軌——少年之所以不屑入世,全因警惕著那個骯臟又深淺難測的水潭,多年後終不可避免,他一邁進水潭,水潭便將他圍裹,汙濁橫流,無端地向他蓋頂而下。

太上皇素性猜忌,聽多了望風捕影的細節,也覺得納蘭枚過於冷漠獨立,直言忤世而不顧,直行犯上而不忌,太容易脫離掌控了。

他們是信任者與被信任者的關系,彼此一旦生出嫌隙,四周臣僚個個都察顏觀色,故意給他工作耍陰使絆,致使他束手縛腳,有力無用處,籌備之事無一得以進展。

在這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不理解,卻必須要接受。

多日折磨下來,納蘭枚究竟不耐煩了:朝中的黨派脈絡千絲萬縷糾纏不清,若想面面俱到,就得費心去周旋逶迤——你以為他會茍合取容、俯就世俗?

他懶得在這些事情上面耗費心力。

預知到即將降臨的風暴,納蘭枚不欲再受制於皇權,索性借此破除情面,雷厲風行地將雙皇遣送別宮,一是為求掩飾保護,二是他委實不願應付二人了。

雙皇一被遷走,他開始一場自上而下的整飭,嚴刑峻法,冷至骨髓:威肅風教綱紀,精要選吏法規,使百官兢兢自重,不敢逾矩;淘汰冗官濫職,杜抑奢侈行為,使賦賞汨汨自節,不敢浮靡。

凡有抗拒不服,輕者減省俸祿,重者充公下獄,集中的財源統統流入國庫。

旁人不知他苦難深重的履歷,不知他受盡磨礪的心性,就被他一張不動聲色的文雅面容所欺騙,其實他要動的話,隨時都動得起來。

譬如煽引某個貪心的官僚,制造一個契機,讓他可以快速走到太上皇面前。

譬如東窗事發時,幹脆強硬地遷走雙皇,自己攬盡大權。

譬如打翻一圈金飯碗,禁止聚眾滋事,四周自然安定下來了。

強於犯上,嚴於攝下,自此百官皆拱手聽命,莫敢抗禮。

他在廟堂中獨斷朝政,高掌遠跖,所向必利。

奉瑾問他為何,他自己也不解。

昔時他跟從家人學習打理家業,耐不住煩瑣,十三歲借口讀書進了夷吾山,願我六根常寂靜,心如寶月映琉璃,恨不得遠離世俗不染一塵一芥……今時卻主動一頭陷進去,奔忙於朝門階閣之間,成了王朝的打雜工,除卻累累惡名一無所得。

不過他每日走過丹陛,心情依然平靜,沒有怨念,沒有悔意。

他醒悟過來,或許,廟堂之事與他擅長的丹青並無不同,只當做一張白紙,舉筆即謀大局,兼工帶寫,疎疎布置,咫尺之間成就千頃之勢。

多虧那些信鴿的聯絡,他和大哥天各一方,也不妨事事計議,嚴密而行。他知道了大哥的處境仍然安全,梧桐城的兵馬部署和軍情虛實,以及朝陽公主的真身……

大哥思慮重重:“子修平常最易憤慨,為免發生不測,此事暫時還是瞞下他為好。叛軍勢大聲盛,止對公主有所圖謀,聚若鳥獸,眾心紛亂,不足為懼。我本欲陳說利害,加速離間,無奈阿贐看守我甚嚴,難以行動。”

局勢進展愈發激烈,大哥書信又至,言簡意賅的一句:“她深陷仇恨,我無法勸解了,若真到萬不得已的一步,子息,你要做好開戰的準備。”

納蘭枚著手籌備大戰,一邊維持住魏朝的運轉,一邊把更多賭註投入其間。

獨攬大權,做任何事都很容易——納蘭枚整合朝政,凡事親力親為,阿源以為他丞相之尊,決斷雜務是大材小用,曾道:“我見男仆耕稼,女婢典炊,各行其分內之事,上下便有條不紊。丞相底下大有人手,何必事必躬親,白白勞累自己呢?”

納蘭枚筆不停綴,默默搖頭,處理好這沓子繁瑣的文案工作,調配糧秣供給,統籌後勤工作,確保一切井然有序,二哥出境便沒有後顧之憂了,於此特殊時期,外人接手他終不放心。

當他收到大哥最新一封信,懷疑叛軍襲擊上都時,他佇立端詳一陣,臉色趨於凝重,當即舍下身家,趕赴四境集兵求援。

大魏的士卒,一半在元氏手上,一半在諸侯手上,納蘭枚行走於大魏邊緣,一郡一縣,一家一戶地動員,從民中來,到民中去,費了一番大周折,匯聚起一支勤王的新軍。

這十萬新軍,正是太子交待的“禦敵萬全之策”。

他返還大魏,上都遭到叛軍突襲,幸得他之前有所布置:早在當權之時,他就搜集了一批能工巧匠,成功制造出了自發的弩機,以及一種久久不散的霧狀氣體。他預備了大量的弩機及弩箭,並留下一場大霧,用來遮擋叛軍視野,叫他們摸不清城中虛實,也遮擋禁軍視野,叫他們看不清對面兵多將廣,免得心生怯意,自亂陣腳。凡有來犯,一律弩箭出擊便是。

禁軍牢牢扼住了敵方攻勢,上都方能平安撐到他歸來……兩軍合並,奮力作戰,終於大敗叛軍,解了圍城之危。

有誰兼他如龜之靜,如蛇之狡,生就一片冰心,輕輕伸指便戳破了紅塵。明明企望超塵脫俗,偏將自己交與廊廟,一腳踏進人間攪動風雲,力挽這一場巨瀾——可敬?可嘆?

“我自囚朝廷,豈是貪求富貴呢?不過見世道艱難,於心不忍,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納蘭枚垂下眼瞼,那張蒼白的臉龐,透露著一絲出塵的仙氣。

“阿贐,二哥送你的鞍韉,你不會騎馬,可以任由它閑置生塵,而我送你的《通典》,你怎麽就不知道要經世致用呢?”

他行走在天底下貪欲最深重的地方,卻不涉紅塵遺世獨立,不曾沾染半分貪嗔癡怨。

奉瑾的絳唇微微顫栗,迎著一道道反射的陽光,依稀看見一座大明宮在火焰中潰塌的情景。

終是淒然一笑:

“從前我看三哥哥總是沈默,以為你不懂,卻原來,你只是不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