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86章

關燈
物換星移, 北鬥變換,人們已經換下了夏日的薄衫, 穿上了厚重的冬衣。

河水結冰, 大地成凍,芳草化成薪火,蟲獸休眠。

西風作北風, 秋冬氣始交。

清霜冷絮,枯樹吟獨, 今宵寒較昨夜多。

“多虧了皇後的棉花,我好幾年沒有生凍瘡了了。”

“誰說不是了?今年好像格外地冷。”

“是啊, 我阿母前幾日來看我,說長安郊外的地裏,好多紅薯都凍死了。好在天下好多年都豐收,存糧多得都吃不完。”

“自從陛下推行軒轅犁以後,俺們家多種了好多糧食,還專門修了房子來放。往常這樣的冬天, 家裏日子都要愁死了。”

“朝廷年年都來測地, 我阿翁還不願意。我聽辛大人說,測地是為了防著地主強買我們的地了。”

“往年到了這種災年,賣兒賣女換一口吃的都是有的。現下又是玉米又是紅薯, 麥子又種的好, 家裏日子不知多好。我阿母上個月來說, 想接我回去,給我找一門好人家。”

“殿下待我們那麽好, 翁主府的活兒又簡單輕省,你成了親也能來當差啊,怎麽就要辭了差事呢?我可告訴你,我姨母的表親,三天兩頭托我姨母尋我,就是為了說進翁主府了。”

“誰說不是了?可是女子成親以後,就要伺候郎君公婆,生兒育女……”

在兩個使女一邊打掃著小廳,一邊說笑,僅僅隔了一個紅梅綠竹落地屏風的後面,站著穿了流彩暗花雲錦宮裝,狐貍軟毛織錦披風,梳著秋虛髻,只斜插了一根梅花步搖簪,手上還戴著厚實的袖筒的蘇碧曦,並她的四個使女,跟翁主府如今的侍衛統領辛元。

蘇碧曦看了辛元一眼,示意他跟自己走。待走到了外間的長廊上,她看著旁邊含苞欲放的臘梅,道,“辛大人倒是很會調教人。”

“分明是桑大人忙得脫不開身,把我拉去做壯丁啊!殿下,你要給我做主啊”提起這個,辛元真是滿肚子苦水,“翁主府明明已經有桑弘羊跟鄧成了,為何還要我去管著這些丫鬟使女?殿下身邊的幾個大丫鬟跟老人,哪個不是個頂個地能幹?眼下天氣嚴寒,朝廷又在打仗,我恨不得再生出十幾個手來!”

“你也知道朝廷正在打仗,桑弘羊跟鄧成被陛下指使著管理度支糧草,眼下正忙得很,管幾個使女丫鬟,於你不過就是幾句話的事情”蘇碧曦橫他一眼,根本不理會他的抱怨,“次公跟著衛青出征,你也要挑起翁主府的擔子了。”

辛元也不是真得抱怨,不過就是跟蘇碧曦說笑幾句,現下桑弘羊跟鄧成忙著糧草押運跟度支,忙得上個五谷輪回之所都要跑著去,吃飯都是吞的稀粥,因為快。還好現下光景好,糧草籌措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米糧堆在大街上都沒人去多看一眼。

沒辦法,每家每戶都有了好幾年的存糧,多得屋子都放不下了,誰還耐煩去瞧別人的米糧。現下跟匈奴打仗的時候,天子下旨,輕罪重罰,尤其是偷盜軍糧者,立斬不貸。

他管著翁主府這百十個人,再領了未央宮侍衛副統領的差事,著實輕松多了。

“殿下可是冤枉我了,我可是用著心管著了。殿下瞧瞧,我不僅要管著翁主府的關防,還要領著殿下產業護衛的差事。得了空了,還得把各處的管事找過來訓話”辛元自從張次公走後,就一個人掰成了兩個用,哪裏能不趁機表表衷心,“咱們殿下的英明神武,不說給他們知道,他們哪裏記得殿下的恩惠。”

當然,他找了好多人寫了很多話本故事,在茶樓戲院排演,宣揚皇後殿下恩惠的事,就不必告訴殿下了。

蘇碧曦認識辛元多年,他眼珠子一轉就知道他在想什麽。不過她對於手下的人,如果不是什麽涉及到不可動搖的原則,一向不太去管束。

辛元的身家性命,前程,乃至於父親跟家族的平反,都系在自己身上。而舉凡天下,除了她,不會再有人能給他這樣的信任跟機會。

她被凍得有些發白的臉龐上爬上了一絲擔憂,瞧著長廊外紛飛的雪花,“僅僅是十月,長安就下了這麽大的雪,只怕邊疆是要滴水成冰。”

本來只出現在教科書上,從戰國到漢朝初期的寒冷時期,真切地出現在了眼前。對於蘇碧曦來說,就不再是一堆冰冷的數據,而是切切實實的現實了。

前些年,氣候的變化還不甚明顯,人們只是覺得清爽了許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冬日的寒冷越發明顯,氣溫不但沒有上升,反倒越發下降,冬天一年比一年難捱,天下人終於發現了這個讓人懼怕的事實。

而根據蘇碧曦對歷史的記憶,這個華夏歷史上的大降溫時期,將會從漢朝初期開始,持續一整個漢朝。盡管這個寒冷時期相對於歷史上其他的時期來說,已經不算是最冷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忘了,此時漢朝的整個生活水平,文明程度都遠遠低於後世。

對於富人來說,天氣涼了,不過是冬日多采買一些炭火,夏日少用一些冰罷了。可對於絕大部分的平民來說,變冷的氣候,代表著四時的耕作農時的變化,產量的減少。

這才是蘇碧曦迫不及待地把紅薯,土豆跟玉米這些高產,又耐寒耐旱,以及棉花這種廉價而又保暖的作物普及到漢室的原因。

地裏的莊稼糧食減少,對於農民來說,就是要命的事,而氣候的變冷又勢不可擋。

再者,中原之民懼怕嚴寒,匈奴同樣也是懼怕嚴寒。在不適宜放牧的秋冬之際,匈奴短少了過冬之物,即便早已經開通了互市,匈奴哪裏有那麽多的東西來跟地大物博,經營了千年的中原來換?

匈奴人向來只聽得懂一個字,那就是打。只有打贏了他們,徹底把他們打服了,打得沒有還手之力,才會懂得怕你,尊敬你。

你跟一群虎狼一般的人講道理,他們怎麽可能聽得懂呢?

他們缺少了糧食,缺少了牛羊,就會來漢室來搶。指望匈奴在更加嚴寒的冬季,不再重覆之前每年對漢室的燒殺搶掠,無異於癡人說夢。

文景之治幾十年的積累,已經給了劉徹足夠的實力,蘇碧曦帶來的高產作物,對農具的改造,興修水利,造橋鋪路,則進一步讓最底層的農民吃得飽飯,乃至於富裕起來。

孝文帝曾經屢次減稅,甚至經常免除很多地方的賦稅。劉徹如今仍然沿用了孝文帝的稅率,可是國庫乃至於各地的長平倉,都是屢屢新建,出現了谷子爛在了谷倉,谷倉不夠用的境況。

正因為此,劉徹才會被蘇碧曦說服,放棄重農抑商,勸課農桑的國策,轉而同等地重視商人,而不是再三地輕賤。

辛元算得上出身將門,又長期跟在蘇碧曦身邊,自然清楚蘇碧曦在擔心匈奴襲邊的災禍,“漢室自高祖以來,但凡跟匈奴開戰,從未取得過真正意義上的勝利,殲滅匈奴過百人都未曾有。漢室此次主動出兵,乃至於兵分六路,是否會有成果,誠然未為可知。”

尤其是張次公此次跟隨衛青出征。衛青此前從未經歷過大的戰事,又年輕氣盛,如何跟李廣等一眾老將相處,實在讓人擔憂。

衛青此人,辛元接觸得不多,但是此次陛下派出六路將領,光是老將便有李廣,程不識,公孫賀諸人,衛青才多大年紀,又只有之前百越的戰功,便擔任了一路主帥。

最讓人詬病的是,衛青還是陛下妃子衛子夫的親弟弟,是因為這個關系才被陛下重用的,勉強也算得上是外戚。

盡管長安諸人並不把衛青看成外戚,衛夫人也早就失寵。可是血脈相連,衛青就是衛子夫的親弟弟,衛子夫又有陛下僅有的兩個公主,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天下人,尤其是邊關將領來看,衛青就是憑著宮裏的妃子才上位,在如此大規模的主動出擊中,奪得了一席之位的。

這麽一個馬奴出身,年紀輕輕,靠著後宮婦人獲得官職,受到天子重任的將軍,初次參與這麽大規模的戰事,就能夠作為一路將領之首。如若奪得功勞,封侯拜相豈不是理所應當?

其他人不說,這對於手下出了少說十幾個侯爵,可自己從未被封侯的李廣來說,僅僅衛青一人,就能夠引起李廣強烈的不滿。別說精誠合作了,衛青絕對要吃上一陣排揎。

陛下遠在長安,不說根本不能為衛青出頭。如若衛青連這件事都無法妥善解決的話,如何去應對更加覆雜艱難的局面?

而張次公就更是實打實的外戚上位了。作為翁主府的侍衛統領,又有一個強盜的出身,張次公再跟著同樣外戚出身的衛青,簡直是諸多將領的活靶子。

“子讓,這陣子把人手收攏,除了幾個重點布放的諸侯王,盡數收攏回長安吧。”蘇碧曦向自己起居的花廳走去,說話間都吐出了白色的霧氣。

天氣太冷了,她一向受不住寒。再者,她再在外面待久一會兒,回去指定要被劉徹訓一頓。

辛元點頭,“喏。”

漢室首次向匈奴開戰,勝敗難料。贏了的話還好說,萬一輸了,就怕諸侯王抓住時機,掀起內亂。這群宗室,可不管這是不是什麽一致對外的大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