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9章

關燈
人主居未央,長樂奉母後。

長樂宮是在秦離宮興樂宮之上興建的,屬於漢朝的第一座大型宮殿,始建於高祖五年,為漢丞相蕭何主持修建,在惠帝以前一直為天子所在之處。惠帝之後,由呂後始,便為太後所居宮室,天子移居未央宮。

先帝去後,劉徹奉皇太後竇氏為太皇太後,母親王氏為皇太後。竇氏為長輩,故仍居於長樂宮,而王太後則居於長樂宮配殿。

春風和暖,日出和風,鶯鳥聲聲啼鳴,燕子翩然飛舞,屋子外的水缸都會飄滿了飛紅。漢宮的樓閣殿堂,闌幹簾櫳,都仿佛沈浸在這融融的春意之中。

長樂宮主殿長信殿,此刻卻是有壓抑的哭聲陣陣,半分都不曾感受到這絲春意。宮人侍從個個眼眶微紅,卻仍然噤聲不語,目不斜視,好似沒有聽見殿內貴人們的哭聲一般。

館陶大長公主,絳邑大長公主,陳皇後,平陽長公主,南宮長公主,隆慮長公主,並劉徹的後妃衛氏等,劉徹僅有的兩個女兒,連同尚在繈褓裏的小女兒,竇氏一門在長安的嫡系,劉氏的宗室親貴,朝廷公卿,俱是聚集在了長信殿中。

館陶大長公主以及陳皇後守在太皇太後塌前,眼不錯地盯著她的臉色,不斷給太皇太後換頭上的布巾,在旁邊低泣,不住祈求,期盼那雙緊閉的眼睛能夠睜開來。

即便是驕橫跋扈如竇太主館陶大長公主,也是知曉,一旦她的親生母親太皇太後辭世,竇氏,陳氏滿門的榮華富貴,恐怕就會化為過眼煙雲。

當天天子,稱呼她為姑母的劉徹,自登位以來,與太皇太後屢有沖突,幾乎已經到了難以緩和的地步。

建元初年,劉徹剛剛坐上帝位,就接納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太皇太後卻仍然崇信道家黃老之說,仍然主張無為而治,對劉徹所打算的改禮制,正衣冠,開科目等等舉措都橫加攔阻,逼死了劉徹親自提拔的幾位位及公卿的朝臣,廢除了劉徹推行的所有新政。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忍下這口氣,何況是當朝天子。

在那一刻,劉嫖心中就知曉,竇氏一門,就跟當今天子勢如水火。只要太皇太後薨逝,劉徹就會徹底清算竇氏陳氏,就是竇氏陳氏的萬劫不覆之日。

只是劉徹推行新政,勢必要重用新的勢力,就勢必會削弱竇氏在的權勢。

此消彼長,乃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阿母身為竇氏女,不得不如此作為。

母親的重病,固然會讓竇太主劉嫖傷心難過。但是身為漢室尊貴的大長公主,她直到此刻,終於開始害怕。

她的女兒陳阿嬌,與劉徹成婚逾十載,始終未有一兒半女。她的兒子們個個都是鬥雞走馬之輩,根本沒有一個成器的。一旦母親離去,失去權勢的竇氏和陳氏,將被打入泥沼之中。

沒有權勢的大長公主,恐怕是落地的鳳凰,比不上雉雞。

而女兒沒了竇氏和陳氏做依靠,本就被衛氏奪去的寵愛,天子不再眷顧,要如何在漢宮活下去?

思及這些,劉嫖不由悲從中來,哭得越發難過起來。一向強硬的竇太主,蒼白的臉上不住流著淚水,所見者,都不免有些心酸。

案上蓮花紋博山爐,煙霧裊裊。香爐似海中博山,下盤貯湯使潤氣蒸香,以像海之四環。

如今太皇太後忽然暈厥,針灸推拿湯藥俱都沒有什麽效用。

一直守在長信殿的幾位太醫令丞,心中則是惶惶。太皇太後竇氏年邁,身體一直不太康健。這是人之常情,非人力所能及。前幾年,太皇太後就因病而從此雙目失明,太醫院用盡法子,都無法使其覆明。

現今大漢最有權勢的一些人都聚集在長信殿,等待的便是這位蒼老婦人,究竟何時走上人生的盡頭。

偏殿之中,陳阿嬌厲聲斥責一眾跪地請罪的太常及太醫六令丞,侍醫“爾等一群庸醫,口口聲聲言道大母已然藥石罔效,還敢號稱是扁鵲再生!若是我大母有萬一,我定要爾等統統前去陪葬!”

大母雖然恩威甚重,但對於她卻是真心疼愛的,處處為她著想。陳阿嬌對於太皇太後的逝去,心中有如刀割。

長信殿前忽然傳出一陣喧嘩之聲,已是驚弓之鳥的陳阿嬌心頭火起,怒道:“太皇太後還在了,你們這群賤婢就如此不尊宮規,肆意喧鬧,莫不是以為本宮奈何不了你們!來人啦……”

卻見著諸多侍從簇擁著一身袀玄繡金龍禮服,頭戴長冠,絳緣領袖中衣,腰間佩戴玉佩瓔珞的俊美青年疾步行來,臉上布滿汗水,顯是走得過於匆忙。

正是今日前往長安近郊祓禊的當朝天子劉徹,陳阿嬌的郎君。

陳阿嬌頓時找到了主心骨一般,飛快地迎了上來,抓住劉徹的手,眼角泛著淚光,“阿徹,阿徹,你回來了,大母她……”

她此刻心慌意亂,竟是當著眾人的面,不僅未曾行禮,還叫出了劉徹的名字來了。

此刻,她只是一個擔憂一向疼愛自己的長輩,即將失去親人的婦人罷了。見到自己可以依賴的郎君,便什麽都忘記了。

跪地行禮的眾人恨不得自己不存在,從未聽見過皇後的聲音,從未見到過這一幕。

劉徹並沒有計較陳阿嬌的失禮,不著痕跡地向前疾驅幾步,避開了陳阿嬌的手,把行禮的眾人叫起,“先去看大母。”

陳阿嬌從他面上的急切,凝重的神色以及微微濕潤的眼眶裏尋到了安慰,跟在劉徹後面,從前殿來到了長信殿的寢殿。

館陶大長公主及服侍的宮人俱來行禮。

劉徹來到竇氏面前,目光怔怔地看著眼前,滿頭白發的婦人幾無聲息地躺在塌上,布滿皺紋和斑點的臉上血色全無,臉色難看得幾乎讓人覺得她已經離世。若非胸口那一絲的起伏,幾不可聞的呼吸,只怕長樂宮中,早已經是哀樂陣陣,孝幃疊起。

劉徹對於竇氏的感情,實不能用一個詞可以形容。

竇氏是他的嫡親祖母,而劉徹是先帝十分寵愛的一個兒子,竇氏對他自然也是疼愛的。

只是竇氏的孫子孫女太多了,人的心都是偏的,哪怕是身為太後的竇氏,對待先帝的孩子,寵愛也是平平。

再者,孫子,比起自己十月懷胎,親生的兒子來說,始終是隔了一輩。

比起先帝來,竇氏更加寵愛幼子梁孝王,也就愛屋及烏,更加喜歡梁孝王的兒子們。

當年先帝廢黜劉徹的異母哥哥劉榮之時,竇氏曾經起過讓梁孝王劉武承嗣,兄死弟及,繼承大漢皇位的念頭。若非當時朝廷重臣極力反對,恐怕劉徹這個儲君之位,就不會這麽穩當了。

竇氏對於幼子的寵愛,可見一斑。

沒有一個帝王會對曾經覬覦,阻擾過他帝位之人,毫無芥蒂,即便那是他的嫡親大母。

何況竇氏在先帝一朝,到劉徹登位以來,權傾朝野,幾成外戚之禍,早已經是劉徹眼中之釘,肉中之刺,不除之不能安枕。

劉徹是竇氏的孫子,是館陶大長公主的侄子,是陳阿嬌的表弟。但是首先,他是大漢的帝王。

凡是踐踏他至高無上權威之人,必是他要鏟除的絆腳石。

如果他今日沒有事先去見過君兒,只怕此刻,他心中是為以一個孝字壓在他頭上如此之久,如今終於要薨逝的大母,而感到放下了心頭大石,恐怕是欣喜甚至愉悅的。

僅有的那一點對於大母的孺慕之思,早已經盡數消磨在竇氏數十年對於幼子的偏愛,對館陶大長公主一系的偏心,對於竇氏一門的偏信之中。

劉徹在問詢了太常及幾位太醫丞太皇太後的病情,再三囑咐他們盡快商量個辦法後,便坐在太皇太後塌邊,握著那雙衰老冰冷的手,親自服侍竇氏進奉湯。劉徹眼眶通紅,眼淚緩緩流下,流露出極為悲痛的神態。劉嫖,陳阿嬌和眾多宗室見了,也都紛紛以袖拭淚,低聲哭泣。

諸位宗室大臣見此,心中皆道皇帝至孝。

和暖的春風拂動長信殿中的帳幔,吹來博山爐中未曾斷過的沈香香氣,令劉徹從思緒中回過神來,蘇碧曦臨別時的話浮現在他腦海之中。

“陛下,太皇太後此次病重,乃是有驚無險。冬日裏的那一場風寒,才會是太皇太後薨逝之時。陛下切不可因為新政廢除,公卿被逼自盡,現下便跟竇氏一門圖窮匕見。須知,成大事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陛下與太皇太後相比,有一個她無法企及的東西,便是時間。陛下尚是少年,而太皇太後垂垂老矣,行將就木。陛下須忍一時之恨,開始以商,兵,民屯田戍邊,以消遣之茶,絲綢等來麻痹匈奴,廣修直道,培育良馬,操練兵士。如此種種,方是陛下當務之急。竇氏一門,已是陛下案首之魚肉,只待太皇太後薨逝,便是陛下清算之日。若是現在便與竇氏爭鬥,將是徒增大漢之內耗。只需等待數月,陛下就可真正南面獨坐,禦宇登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