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飄絮
關燈
小
中
大
心飄絮
自溺斃於玄武池, 至入殮下葬,天子始終未來吊唁孝瑜,只命謁者送來蓋棺定論的賜謚詔書。
謁者道:“皇上貶膳撤懸, 切猶子之痛, 遂乃詔曰……”
引來孝琬一聲輕嗤,謁者擡頭望了他一眼, 孝珩在旁拉了拉他的衣角, 謁者這才繼續宣詔:
“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南王孝瑜, 風標俊朗, 理懷弘劭, 歷職內外,績譽兼宣。降年不永,傷悼深切, 泉隧已蔔, 典冊宣加。可贈使持節、都督定滄瀛幽晉燕朔七州諸軍事, 太尉公、錄尚書事, 王如故,謚曰:康懿。”①
合民安樂曰“康”, 文德充實曰“懿”, 天子賜了褒謚。
然而,大兄那張鮮活生動的臉, 就這般慢慢褪去色彩, 變成兩個冰冷的漢字被籍入史冊,孝瓘想到此節,心中頓感無限孤涼——人之一世, 究竟為何而活?難道當真只為了死後那輕淺的兩個字嗎?
天子又準允諸王留鄴舉哀,直至百日。
“他不過是怕你們回到地方舉了反旗。”孝琬又冷聲點破了機要。
“三弟, 禍從口出。”孝珩指了指嘴。
孝琬瞪了一眼廣寧王,他一向看不起怯懦避世的二兄,“我便是死也要手刃那醜胡,二兄自得長命百歲。”
“大兄之死,也未見得僅是和士開的算計。”孝瓘看了看孝琬,輕聲道。
孝瓘回到蘭陵王府,默默地走在庭院的石徑上。
身畔是他去年手植的梔子樹,此時花已落盡,果尚未結,唯剩一樹濃綠,默然而立。
遠處的聽風閣上,蒲席和矮幾猶在,幾上卻再無瑤琴。
他走進內寢,陳設如常,只是案桌上少了鏡奩,書架上少了琴譜。
為籌辦大兄喪儀,他已兩夜未得合眼,此刻只覺又困又倦,便自吹滅了蠟燭,和衣躺在床榻之上。
他仰望黑暗,舉目無依,一股久違的恐懼感剎那襲遍周身。
亦如幼時那般,他起身胡亂翻找起母親的那串頸珠,然而頸珠早已束之高閣,一時又去哪裏找尋?可黑暗亦步亦趨,恐懼一刻未停,他終在一堆換下的衣物中,找到了清操送給他的那只鬼面。
他試著把鬼面戴在臉上,鬼面隔絕了黑暗,心竟自安定下來。
曾幾何時,他不再需要頸珠來抵禦黑暗了,他誤以為自己業已成年,不再畏懼黑暗,殊不知那不過是因為心有所慰,情有所依。
他在床上輾轉,腦中又細細回想,分別前一晚他們說過的話——清操曾問他,他們之間,當真僅有施恩與報答嗎?
面對這個問題,彼時孝瓘不知如何答;而今他知曉了答案,她卻失了耐心。
念及此處,孝瓘再也沒了困意。
他猛然起身,取下鬼面,重燃燭火,喚來長史,命他查問府中所有婢子、僮使——她離家前後,可有發覺任何異狀。
“奴婢記得,王妃那日自親蠶禮回來,路上偶遇趙郡王妃,她們在城垣外的景亭聊了一刻。”一婢子率先道。
“可知她們談論些什麽嗎?”孝瓘問道。
“好像是在說什麽琴樂之事。”婢子答。
又一婢子道:“殿下出征之前,王妃曾去過太樂署,說是要找一些古曲的樂譜。”
“是去找那名姓萬的協律郎嗎?”
婢子搖搖頭,“這奴婢卻不得而知了……”
清操離家當日,看守門廊的僮使說,王妃大歸時,亦如尋常出門,瞧不出半點異狀。連他都禁不住紅了眼眶,王妃卻只笑著擺了擺手。
“是鄭府遣車接走了王妃,同行的還有貼身近婢避塵。”掌管車馬的馬奴說。
“王妃她……可曾留下只言片語?”孝瓘仍不甘心,繼續追問道。
眾人盡皆默然。
良久,忽有個小婢發聲道:“殿下,王妃離府的前一晚,用刀劃傷了手腕,奴婢還請府醫過來上了藥。”
“是……哪裏劃傷了?”
小婢諾諾答道:“便是……便是那裏。”她說著,指了指孝瓘腕上的疤痕,“王妃那裏原是有幾個字的。”
孝瓘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腕——那裏曾經鏤刻著他對猗猗的誓言,卻被猗猗用牙齒生生撕掉。新婚之夜,清操在她自己的腕上,同樣位置鏤上了同樣的四個字——“約為瓘妻”。
他沒有再多說一句,只是淡聲對馬奴道:“去把重霜牽到門口。”
他遣散了奴仆,自己則換好素色常服,走到庭院之中,拉起重霜的韁繩,便欲往門外去。
尉相願伸臂攔了他,“殿下意欲為何?”
“我要去一趟廣阿。”
“殿下莫忘了,河南王喪期,朝中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文襄諸王,切不可擅離鄴城啊!”
孝瓘笑了笑——阿兄不在了,確實沒人再阻止他做荒唐事了。
重霜一路向北飛馳,將尉相願等隨騎遠遠落在後面。
趙州的治所在廣阿縣,距離鄴城大約五百裏,孝瓘到達時已近正午。
他下了馬,向當地人打聽刺史的宅邸。
孝瓘牽著馬,徑直往路人所指的方向走,走到盡頭,果見一處院落,門匾上題“鄭宅”二字。
孝瓘敲了許久的門,那門才緩緩開了一條小縫,從裏面走出個身著素服的僮使。
二人互望了一眼對方的衣著。
孝瓘率先開了口:“請問這是鄭刺史的家宅嗎?”
僮使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孝瓘:“郎君是來吊唁的嗎?”
孝瓘這才確信鄭家出了事,忙遞上名帖,道:“家中出了什麽事?”
僮使似是不認得字,左右端詳了名帖,不過聽孝瓘口吻不似外人,便道:“我家太公過世了。”
“何時之事?”孝瓘聞之心下一緊——清操此刻不知當如何悲痛。
“有半個來月了。”僮使道,“郎君看了面生,不知是……”
“哦……我是老太公的孫婿,煩請小郎通傳你家郎主。”
僮使擺了擺手,“郎主扶柩去了滎陽,此刻並不在府中。”
“那……女郎可在家中?”
僮使亦搖了搖頭。
孝瓘也覺多此一問,既然回鄉安葬,清操自當同行,怎會獨留廣阿呢?
他略提了提精神,翻身上馬便要往城南去,迎面正遇上尉相願一行。
尉相願滿臉大汗,上氣不接下氣地問:“殿下,找到王妃了嗎?”
孝瓘一牽韁繩,馬頭向左一別,馬身錯過尉相願的馬,沈聲道:“老鄭公過世了,我需去一趟滎陽。”
“什……什麽?”剛才尉相願還勉強能倒上一口氣,此時簡直要翻了白眼背過氣去,“滎陽距此有千餘裏,咱這沒吃沒喝的……”他一夾馬腹,趕忙追了上去,勸道,“殿下接連三日未歇,身體怎麽吃得消?”
孝瓘信馬在城中緩行,道:“我沒事。”
尉相願絮絮念道,“便是殿下是鐵打的,重霜也受不了,便是重霜受得了,屬下們也受不了,便是屬下們受得了,屬下的馬們也受不了……”
“那就中途找個驛置,換幾匹馬。”眼見前面就是南面的城門,孝瓘揮鞭催馬,揚塵而去。
一行人在朝歌縣的驛置換馬。
尉相願再三叮囑驛丞,重霜是蘭陵王的戰馬,須得好生看護,驛丞順著馬,堆笑著連連稱是,又道:“此去滎陽尚有五百裏,大王若不嫌棄驛所簡陋,就在這裏將就一晚吧。”
尉相願去見孝瓘——他已選好了馬匹,只是面容憔悴,唇色發白,遂轉達了驛丞的好意。
孝瓘聽完卻道:“你等若是累了,在此歇息一晚也可。”
“瞧您這話說得……”尉相願扭頭對遠處的驛丞擺了擺手。
孝瓘望了一眼驛丞,又對尉相願道;“我是說真的,這件事本就是我的私事,不該勞累你們。”
“屬下們一路追隨殿下,何時怕過勞累?只是天氣炎熱,我等實在是擔心殿下的身體。”
孝瓘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翻身上馬,依舊是那句“沒事”。
滎陽在黃河以南,波濤洶湧的河水到達此變得潺靜而溫馴,寬闊的河面上浮動著大小的漕船,載著商賈、行客往來於南北兩岸。
孝瓘喚了艘大船,連人帶馬一起渡了河。
鄭氏在滎陽是最有名望的大族,他們在當地建了許多塢堡,亦有自己的部曲。
孝瓘僅在迎娶清操之時,來過一次滎陽,在他印象中,一向以清傲自居的老鄭公並未住在鄭氏的塢堡中。
不過據路人所言,老鄭公過世,舉城百姓皆哀,鄭門特意在鄭氏塢堡中設了靈堂和祭臺,以便眾人吊唁。
鄭氏塢堡在南郊田園之間,四周起高墻,四隅建角樓,儼然一座小城。
尉相願在門口遞了名帖。
過了好長時間,一身重孝的鄭武叔才迎將出來。
他先給孝瓘行禮,孝瓘虛扶止了,邁步正想往堡內去,鄭武叔卻伸手攔了,道:“殿下留步。”
孝瓘一楞,他又道:“瓜田李下,怕會給殿下招惹麻煩。”
“刺史何出此言?”
鄭武叔不易察覺地“哼”了一聲,又很快以咳嗽掩住失儀,道:“先君遠游,殿下能來滎陽吊唁,武叔銘感於心。”
說著,他擡手示意孝瓘進入塢堡。
塢堡內白幡大張,院中有僧侶誦經超度,賓客絡繹不絕。
鄭武叔親自導引孝瓘來到正堂的祭臺前,孝瓘執香祭拜之後,便望向跪在一旁的親眷——其間竟無清操的身影。
“殿下——”
孝瓘晃過神,才發覺鄭武叔已喚了他幾次,此刻滿眼怒意地望著他,並示意他離開靈堂。
孝瓘無奈走到堂外,只聽鄭武叔指著出堡的路,躬身道:“請恕下官不能遠送。”
孝瓘嚅囁道:“方才……方才並未見到清操……”
鄭武叔躬身俯首,緘口不言。
孝瓘只得道:“和離之事,原有些誤會……”
鄭武叔這才擡頭看了他。
孝瓘忙解釋道:“那封和離書並非我……”他一滯,修正道,“和離書是我早先所寫……”他又一滯,又改口道,“雖是我寫的,但並非我本意,是清操遣人送至官廨的……”
鄭武叔本來還想細聽聽其間的誤會,經他這般前言不搭後語的蒼白辯解後,徹底沒了耐心,徑直懟道:“殿下的意思是,清操脅迫殿下寫下了和離書?”
孝瓘皺了皺眉,道:“那……那倒也不是……”
“既然二心不同,那便各還本道,大王請回吧。”說完,再次示意孝瓘離開。
“並非如此!”孝瓘急道,“求刺史準我與清操見上一面。”
鄭武叔冷冷一笑,“下官還想請大王準允我與清操見上一面呢!”
孝瓘被他說得有些懵,“此……此言何意?清操不在滎陽嗎?”
“鄭門欲將清操除名,她又怎會在滎陽?”
“你這話什麽意思?”孝瓘心中大急,後面的話卻是說不下去——
腹內絞痛難當,眼前飄過黑霧,他努力保持著清醒,直待景物恢覆了色澤,他才察覺鄭武叔正撐著他的肩臂,言道:“……殿下先去客房歇息,此事稍晚再議可好?”
穿過一大片蓮池,便是鄭氏塢堡的客房。
孝瓘只睡了不到一個時辰,便被生生熱醒,他翻身下了床,走到廊上想透口氣。
時值盛夏,田田的蓮葉掩蔽了水光,清孤的荷莖融於幽夜。
“殿下才睡這麽會兒就醒了?”
孝瓘一回頭,瞧見尉相願正端著一個瓷盤,上面放在一只蓮紋蓋罐。他自嘲的一笑,道:“我這耳力愈發不濟了,你若是刺客……”
“殿下幾夜未眠,這剛躺了多一會兒就又起來了?耳力能好得了才怪……”尉相願也不待他說完,直接插了話,又將那托盤杵到他面前,“喝點粥吧。”
孝瓘也覺腹內空蕩,取了蓋罐飲了一口——那味道既熟悉又陌生。
“菱芰米粥?”
“鄭府女眷親手熬制,酬答遠來的貴客。”尉相願見他望著那粥出神,又道,“若此粥不合殿下的胃口,屬下再去取些髓餅來?”
孝瓘將蓋罐放回托盤,點了點頭。
尉相願沿著荷塘的曲欄往廚下去,途中正遇上鄭武叔,二人交談片刻,鄭武叔便往回廊上來了。
“因在喪儀,府中又多沙彌,不可見葷腥,還請大王恕罪。”他走到孝瓘面前,躬身行了禮。
孝瓘擺了擺手,“莫聽我那屬官胡說,我素愛飲菱芰粥。”
“那為何……”
“那碗粥太像清操做的,卻又不是她做的……”
鄭武叔聽罷默然,他從袖中取出一個本子,展開六房那頁,交到孝瓘手中。
這是鄭氏新修的族譜,在鄭元德名下有女,小字清操先被劃去,覆又用在空白處加了回去。
鄭武叔觀察孝瓘一臉驚亂的模樣,“大王當真不知清操到底出了什麽事嗎?”
孝瓘緊緊握著那本族譜,“這兩個月來,我一直在恒州鎮抵禦突厥,其間並未收到任何消息。直到前幾日,我大兄過世,至尊準我歸鄴奔喪,我才得知和離書的事。那和離書確為我所寫,只因前幾年我欲行蠢事,怕連累清操才寫給她的。我料理完兄長的喪事,便去了趙州,聽聞老鄭公過世,又來到滎陽。我輾轉千餘裏,只想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還有,清操到底在哪裏……”
鄭武叔嘆了口氣,“其實我也不知出了什麽事,亦不知清操的下落……”
“兩個月前,我剛到趙州不久,就收到了蘭陵王府寄來的和離書,隨附一封清操的手書,信中說,‘她犯了過失,不得已與大王和離,她無顏回鄉,願往洛陽的尼寺償贖罪失。’”
“清操在洛陽?”
鄭武叔擺了擺手,繼續道:“當時我與先君商量,料想她多半因為膝下無出招致了大王的厭惡,去洛陽住一段時間也好。豈料前幾日,家中族長突然修書給先君,說有都官差役去到滎陽,執密旨緝拿清操,他們遂將清操在洛陽的消息告訴了差役。”
“都官差役去拿清操……所為何事?還有,滎陽如何得知清操在洛陽的?”
“因為清操也給滎陽寄了一封手書,那封信中說,她犯了通敵大罪,為免禍及家族,自請除籍。且又言明,她身在洛陽,若有差役來拿,即可告之。”
“通敵?”孝瓘大驚,“清操怎麽可能通敵?”
鄭武叔沈默了許久,才開口道:“殿下想一想,有沒有可能因為殿下所中之毒……”
這話便如一把刀,狠狠刺在孝瓘心口上,他扶著廊柱,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我……我也僅是猜測……”
孝瓘擡起頭,他的眼尾和鼻尖都泛著紅,面上卻無淚痕,幽聲言道:“那……我去洛陽找找看……”
“清操給滎陽的那封信因黃河水患而擱置了時日,家中族長接到信後,還不及修書向我詢問,都官差役就找上了門。那些差役親驗族譜,在明知清操已被勾除的情況下,仍舊緝拿了族中幾位長者。族人連忙送信趙州,將原委告之。先君回覆信使,清操是他的孫女,他絕不允許孫女被移出族譜。同時,他上疏至尊,願以己身為清操贖罪,只求放過闔族老幼。先君年事已高,本就羸弱,經此大事,不日便遠游了……我一邊扶柩歸鄉,一邊派人去洛陽打探消息。昨日派去的人回報,他們找遍了洛陽的大小佛寺,均未見清操……”
“所以……整件事都是她早已安排好的……”
鄭武叔點了點頭,“殿下若想救她,不如回鄴城打探消息吧……”
“清操對我情深義重。”孝瓘俯身一揖,“阿叔放心,我便是拼卻性命,也定要護她平安。”
鄭武叔慌忙與他對揖,“殿下言重,下官卑鄙,怎擔得起‘阿叔’這樣的稱呼?”
“自然如是。只因,我從未與清操和離。”
孝瓘囫圇食了尉相願拿回的髓餅。
“走,回鄴城。”
尉相願楞了半晌,“殿下……現在?”
“嗯。”孝瓘說完,提劍就往門外走。
尉相願無奈追了出去,嘴裏碎念著:“床上有刺嗎?睡到天明再走不好嗎?”
一行人乘著天明第一班船過了黃河,傍晚就回到了朝歌。
然而,朝歌驛置空無一人,馬廄亦是空無一馬。
眾人見狀俱是楞了——這不是官置嗎?更是往來郵書的驛站,如此懈怠必會延誤軍情!
孝瓘一怒,徑直去了朝歌縣衙。
更令他們驚訝的是,縣令和縣尉竟也都不在廨中,獨獨一個老邁的書佐,顫顫巍巍的給孝瓘行了禮,孝瓘不忍止了他的叩拜。
尉相願在旁問道:“你家大人去了哪裏?”
他支著耳朵,聽了半天,笑著答道:“對,對,下官就是這廨裏最大的了……”
“不,不……不是說年齡,是說朝歌縣令!縣令!”尉相願提高了嗓音。
“縣裏?縣裏很好啊,百姓安居樂業。”書佐回道。
尉相願看了看孝瓘,無奈嘆了口氣,繼續大聲問道:“那……縣尉,縣尉呢?”
書佐面露驚訝之色,“咦?使君怎麽知道在下?”
尉相願莫名奇妙地看著他,“我不知道你,我是在問你縣尉!”說到最後,幾乎用吼的。
書佐不悅道:“不用那麽大聲,在下聽得見,在下便是。”
尉相願看了看的裝扮,“你不是書佐嗎?怎麽是縣尉?”
“鄙姓那,名賢偉。”
孝瓘一個沒忍住,“噗”地笑出聲來。
尉相願聞聲回頭,不滿道:“殿下再笑,殿下自己來問這聾叟!”
“使君年紀輕輕,怎地這般無禮?在下年紀雖大,卻是耳清目明!何來‘聾叟’之稱?”
孝瓘又沒忍住,跟笑了一聲。
尉相願只想拔劍抵在書佐頸間,問他是不是裝聾作啞戲耍於他——這時,門外腳步聲響。
孝瓘回頭一看,見眾人紛至,為首一人身著褠衣②,伏首拜道:“下官朝歌縣令,季侃拜見蘭陵王殿下。”
孝瓘看了眼他身後,瑟瑟跪著的正是驛丞,問道:“本王的馬呢?”
季侃也不敢回頭,只再伏首道:“下官不敢欺瞞,昨夜驛丞來報,有毛賊竊了大王的戰馬,我等不敢怠慢,連夜追查,好在賊未跑遠,我們已將其緝拿歸案,大王的戰馬也追回了。”
孝瓘冷聲道:“你們空置衙廨、驛置,僅為了區區一匹馬?若有緊急軍情又當如何?”
季侃嚇得連連磕頭,稱是自己思慮不周。
孝瓘懶得與他廢話,令他與驛丞各領三十杖,自己則去院中尋重霜了。
馬夫躬身將重霜的韁繩交給孝瓘,孝瓘無意瞥見羈押在墻根下的盜馬賊——心道,此人為何如此面熟?
“你是……”孝瓘走至盜馬賊身畔,見那人頭發蓬亂油膩,臉上也是黑乎乎的,但依舊能辨出——
“爾朱女禦,你為何在此?”
爾朱摩女擡頭看了看孝瓘,輕“嗤”了一聲,“我道是誰的馬,原來是蘭陵的,果然馬肖其主,長得俊卻不怎麽聽話。”
孝瓘瞪了她一眼,“休得多言,只管作答便是。”
爾朱摩女道:“這話不是我的說的,是你大兄說的,就在太子大婚的那天夜裏,他說的……”她說完,咧嘴露出編貝白齒,狼狽之間竟漾著一絲嫵媚。
孝瓘聽罷,又往近前走了幾步,“你到底想說什麽?”
爾朱摩女貼在孝瓘耳邊,柔聲慢語道:“是有人讓我主動跟孝瑜說話來著……”
“誰?”
“你若能把我送到南方,我就告訴你。”
孝瓘擺了擺手,“你是天子女禦,私逃至此,我怎能送你去南境?”
“至尊疑我與河南王有舊情,杖責五十,逐去灑掃皇陵。”爾朱摩女挑了挑眉,“殿下不信,可尋間空房,檢驗我脊背上的傷痕……”
孝瓘望了望左右,對立在數步之遙的尉相願道,“天色已暮,路途多險,咱們就在朝歌住一晚吧。”
尉相願總算長出口氣,讚了句:“殿下英明!”
“讓驛丞騰間空屋給這盜馬賊住。”孝瓘說完,看了眼爾朱摩女,“吃完飯我要去驗傷。”
尉相願忙道:“殿下三思,長兄喪期……傳揚出去怕是不合禮節……”
“呵,你整日都在想些什麽?”孝瓘捎了他的腦袋,又回身附在他耳邊低語道,“飛鴿傳書,核實爾朱所言。”尉相願回了個“諾”,又被孝瓘扭回來,“順便讓長史去都官衙署和大理寺查查王妃的事。”
一行人轉至驛置,驛丞備了好酒好菜的招待。
孝瓘不肯飲酒,只食了半碗水引餅,便覺腹內翻騰難受,停箸起身,步至爾朱摩女所居的空屋。
爾朱摩女也正吃飯,摻砂糠米和野菜,她竟也吃得很香。
見孝瓘進來,她放了筷箸,湊過來笑道:“殿下來驗傷嗎?”
孝瓘推開她的肩膀,“我只想知道,你為何甘願放棄宮中的錦衣玉食,來這荒僻之處食糠咽菜?”
“為了活命。”爾朱摩女嘆了口氣道,“宮闈秘聞本不該與你這外人講,但此刻我若不如實相告,只怕你也不會信我。我那日無意撞到了胡後與和士開……”
“握槊?”
爾朱摩女蔑然一笑,“敢問小郎君年歲幾何?”
孝瓘臉紅一滯。
“夜闌人靜之時,你會與你家王妃在床笫之上……正襟危坐地下棋嗎?”
孝瓘想回個“嗯”字,卻是生生咽了回去。
爾朱摩女見他不言聲了,遂繼續道:“你也知道,我是宣訓殿的舊人。太後崩世後,我在宮中失去倚仗,如今又犯忌瞧見了不該瞧的事,料想胡後必不會放過我……我萬般無奈之下,勾連了外臣,請他幫我斡旋去漳西守皇陵之事。而他回話說,只需在太子大婚夜裏,與河南王閑聊上幾句,便可幫我出宮。我依言做了,他卻在我前往漳西的路上設了伏擊,好在我自小學過騎射,奪馬而逃,一路行至朝歌,馬累死了,這才偷了你的馬,只是你那馬,實在桀驁難馴……”
“‘他’究竟是誰?”孝瓘陰著臉打斷了爾朱摩女的話——他一抖手中寶劍,森森的劍刃已抵在白頸之上。
爾朱摩女用指尖捏著刃,想要推開,卻是不成,遂僵笑道:“事情原委我已錄作供詞,連同外臣的書信通通放在匣中。我將那匣子典質在寺中。你只需花三兩三錢的白銀將它贖出來便好。”
“看來你已知會遇不測了?”
“我自知所做之事,看似簡單,實則兇險異常,所以事先做了準備。我跟那些殺手也說了,已將證據置於安全之處,倘到日不取,便會轉交有司。可他們皆是螻蟻,依令而行,並不理會我的話……”
“你告訴我存置於哪家寺廟,我幫你面呈至尊。”
爾朱摩女笑著搖搖頭,“你遣人將我送至陳國,我自會如實相告。”
次日天明,尉相願來稟道:“飛鴿已歸,爾朱所言非虛。”
“好,你即刻啟程,送她南渡。”
尉相願走後,孝瓘領餘人回鄴城。
剛到蘭陵王府,卻見個身著重孝的孩子坐在石階上。
“弘節?”——是河南王孝瑜的嫡子。
孝瓘趕忙下了馬,快步走到孩子面前,溫聲道:“出了什麽事?你怎麽坐在這裏?”
“四叔……”弘節擡起滿是淚痕的小臉,泣不成聲,“至尊……至尊下旨賜死了祖母,查抄了王府後宅,家家被阿舅帶回盧家了,叔叔們都進宮未歸,我……我實在沒地方去了……”
孝瓘正欲斥責門廊上的僮使,弘節卻懂事道:“阿叔別罵他們,他們讓我去堂上等了,是我自己偏要待在門口的。”
孝瓘一把將他抱起來,用衣袖抹著他的眼淚,問道:“你肚子餓不餓?”
弘節點了點頭。
張主簿已迎將出來,“大王總算回來了……”孝瓘抱著弘節走在前面,他趨步跟在後面,“陛下今晨降旨,請文襄諸皇子進宮宴飲,下官以殿下身體抱恙為由搪塞過去。”
“你先去吩咐廚下做飯吧。”
孝瓘把他弘節抱到後堂,叔侄二人各一碗粟米飯,就著菇筍羹吃起來。弘節很懂事的把羹中的鱸膾挑出來,“父王喪期,我不能食肉。”
吃罷飯,孝瓘把他領到東廂,他蜷進被中,抓著孝瓘的衣袖不肯放手。
“阿叔莫走,我好怕黑。”
他這一句,瞬時擊穿了孝瓘心底最軟的一處,他返身坐回到床邊,任由弘節窩在他心口。
“你不熱嗎?”孝瓘摸著他的腦門,早已被汗水濡濕了。
“外面很熱。”弘節用冰涼的指尖觸了觸孝瓘的脖子,小聲道,“可是,還是覺得冷,手涼,腳涼,牙齒止不住地打哆嗦。”
孝瓘明白那是一種什麽感覺,他牽著弘節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掌心中,呵了呵氣。
弘節這才露了笑容,躺回到枕上。
他呼吸漸漸變得平穩而均勻,孝瓘以為他睡著了,剛欠了欠身子,卻聽他又道:“阿叔,你說,我是不是再也見不到父王和祖母了?”
孝瓘哽了一哽,輕輕吐出一個“嗯”字。
過了好久,又傳來弘節的聲音:“阿叔,死是不是就是黑啊?”
“嗯?”孝瓘有點沒懂他的意思。
“我覺得死就像黑,看不清,不知道。”
孝瓘沒有說話,他從小也畏懼黑暗,混沌得仿佛莫可臆測的未來,而這未來又只通往一種結局,那便是死亡。所以黑暗與死亡便成了恐懼的起點與終點,漸漸彌散在一起,形成一種篤定又迷茫的存在。
“阿叔,我想……我也快死了吧?就像父王和祖母那樣……”
孝瓘低頭看了看他,那雙眼睛很亮,恰似從暗湧河水中掬起的的一點星光。
“不會。”孝瓘將他往自己的懷中又攬了攬,“阿叔會保護你。”
弘節終於睡熟了,孝瓘輕手輕腳地出了門,尉相願已在門外候見多時了。
“請殿下降罪……”尉相願跪在地上,“屬下沒有護好爾朱,剛至黃河邊,就遇到豫州道大行臺巡查游獵,一支冷箭將她射殺了!”
“婁叡?”
婁叡是婁太後的侄子,因其父早亡,一直被叔父婁昭養大。爾朱摩女原在婁太後宮中,她勾連的外臣應是婁氏中人。而從射殺小小宮女,也要勞煩他豫州道大行臺親施冷箭來看,確系婁氏急於滅口。
只是孝瓘一時想不明白,婁氏與大兄素無恩怨,他們為何要陷害他呢?
“爾朱可曾留下什麽遺言?”
尉相願搖了搖頭,“那支箭直入咽喉,屬下叫她,她已說不出話,片刻後便咽了氣。”
“速去鄴中各佛院探查,看誰家可用三兩三錢白銀贖出一只匣子。”
尉相願領命走了,孝瓘倚柱坐在廊中,剛想閉目歇一歇,只聽有人輕聲道:“殿下……我扶您到房中歇息吧?”
孝瓘睜眼,見是長史劉輝,擺了擺手,問道:“王妃的事查出眉目了嗎?”
“下官正是來回稟這件事的。他們說鄭氏……”
“本王與王妃並未和離。”孝瓘冷聲提醒。
劉輝頓了一頓,道:“殿下,此事正因為有了和離書,才沒有牽扯蘭陵王府……”
“那份和離書不作數。”孝瓘此番的聲音更加冰冷。
劉輝不敢再多言,他嘆了口氣,轉了稱呼道:“他們說王妃是因為導引龜茲樂隊入晉陽宮,才以通敵罪名緝拿的。”
孝瓘隱約想起來,當初帶濟南王到晉陽路上遇襲受傷,清操在鄴修樂譜,為了能去晉陽看望他,才在樂署隨便撿了這樣一個差事。
“那支龜茲樂隊是細作嗎?”
“是裏面混入了西虜的細作,聽說是個女譯官,她在晉陽中山宮找到了宇文護的老娘並試圖勾連虜賊來營救,二者往來的飛鴿被斛律將軍射落,事情就此暴露,不過西虜已得知了閻氏尚存,正遣使者來聘。③”
“難怪斛律將軍去西面加強防禦工事,而至尊也下定了清剿突厥雜部的決心。那涉案諸人……至尊是如何發落的?”問到此處,孝瓘刻意低下了頭,雙拳緊握,掌心濕冷。
“西虜細作未熬過大刑,已死在獄中。太樂署丞王連儀,協律郎萬平及龜茲樂隊的所有樂伶被判斬刑。餘者皆處流刑。除了萬平婦累受連坐,大多沒有罪及家人。關於此案細節,下官已寫好文書,請大王閱覽。”他說著,雙手將文書呈進給了孝瓘。
孝瓘接過來,翻了兩頁便又合上,直接問道:“可知王妃流去了哪裏?”他的聲音在微微發顫。
“河陽。”
“何時結的案?何時啟程的?”
“就在河南王出事前不久。只因涉及西虜細作,處置得很隱秘,除了大理寺裏辦案的官員,旁人並不知曉。我也是輾轉幾人,才得到詳細的消息……”
劉輝說完心中一轉,大抵明白孝瓘的心思,又躬身揖道,“大王在行伍多年……理應知道女子流放並不同於男子……”
“好了,你下去吧……”孝瓘隱在廊柱之後,他用手撐著腹部,竭力遏制內裏的翻絞。
劉輝點到為止,不敢深說,而孝瓘又何嘗不知!——男子流放到邊境是修城服役,而女犯則會用來犒賞三軍……
孝瓘緩步走回書房,倚於軒窗之下,一陣微涼徐過,隱有鏘如之聲。他起身往窗外看,這才發現梔子樹上竟也綁了碎玉,亦如肆州院中的那片青竹所懸的一般……
他閉了眼,往事卻歷歷在目——款月臺上的白裘少女,湧雪亭邊的嬌俏笑顏,紅燭蠟邊的黯然垂眸,突厥營中的淚眼婆娑,城郊野置裏的娓娓道來……
那個全然陌生的女子一點點走進他的心裏,使他晦暗絕望的人生變得溫暖而有趣。
他現在,真的一點都不想報答她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溺斃於玄武池, 至入殮下葬,天子始終未來吊唁孝瑜,只命謁者送來蓋棺定論的賜謚詔書。
謁者道:“皇上貶膳撤懸, 切猶子之痛, 遂乃詔曰……”
引來孝琬一聲輕嗤,謁者擡頭望了他一眼, 孝珩在旁拉了拉他的衣角, 謁者這才繼續宣詔:
“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南王孝瑜, 風標俊朗, 理懷弘劭, 歷職內外,績譽兼宣。降年不永,傷悼深切, 泉隧已蔔, 典冊宣加。可贈使持節、都督定滄瀛幽晉燕朔七州諸軍事, 太尉公、錄尚書事, 王如故,謚曰:康懿。”①
合民安樂曰“康”, 文德充實曰“懿”, 天子賜了褒謚。
然而,大兄那張鮮活生動的臉, 就這般慢慢褪去色彩, 變成兩個冰冷的漢字被籍入史冊,孝瓘想到此節,心中頓感無限孤涼——人之一世, 究竟為何而活?難道當真只為了死後那輕淺的兩個字嗎?
天子又準允諸王留鄴舉哀,直至百日。
“他不過是怕你們回到地方舉了反旗。”孝琬又冷聲點破了機要。
“三弟, 禍從口出。”孝珩指了指嘴。
孝琬瞪了一眼廣寧王,他一向看不起怯懦避世的二兄,“我便是死也要手刃那醜胡,二兄自得長命百歲。”
“大兄之死,也未見得僅是和士開的算計。”孝瓘看了看孝琬,輕聲道。
孝瓘回到蘭陵王府,默默地走在庭院的石徑上。
身畔是他去年手植的梔子樹,此時花已落盡,果尚未結,唯剩一樹濃綠,默然而立。
遠處的聽風閣上,蒲席和矮幾猶在,幾上卻再無瑤琴。
他走進內寢,陳設如常,只是案桌上少了鏡奩,書架上少了琴譜。
為籌辦大兄喪儀,他已兩夜未得合眼,此刻只覺又困又倦,便自吹滅了蠟燭,和衣躺在床榻之上。
他仰望黑暗,舉目無依,一股久違的恐懼感剎那襲遍周身。
亦如幼時那般,他起身胡亂翻找起母親的那串頸珠,然而頸珠早已束之高閣,一時又去哪裏找尋?可黑暗亦步亦趨,恐懼一刻未停,他終在一堆換下的衣物中,找到了清操送給他的那只鬼面。
他試著把鬼面戴在臉上,鬼面隔絕了黑暗,心竟自安定下來。
曾幾何時,他不再需要頸珠來抵禦黑暗了,他誤以為自己業已成年,不再畏懼黑暗,殊不知那不過是因為心有所慰,情有所依。
他在床上輾轉,腦中又細細回想,分別前一晚他們說過的話——清操曾問他,他們之間,當真僅有施恩與報答嗎?
面對這個問題,彼時孝瓘不知如何答;而今他知曉了答案,她卻失了耐心。
念及此處,孝瓘再也沒了困意。
他猛然起身,取下鬼面,重燃燭火,喚來長史,命他查問府中所有婢子、僮使——她離家前後,可有發覺任何異狀。
“奴婢記得,王妃那日自親蠶禮回來,路上偶遇趙郡王妃,她們在城垣外的景亭聊了一刻。”一婢子率先道。
“可知她們談論些什麽嗎?”孝瓘問道。
“好像是在說什麽琴樂之事。”婢子答。
又一婢子道:“殿下出征之前,王妃曾去過太樂署,說是要找一些古曲的樂譜。”
“是去找那名姓萬的協律郎嗎?”
婢子搖搖頭,“這奴婢卻不得而知了……”
清操離家當日,看守門廊的僮使說,王妃大歸時,亦如尋常出門,瞧不出半點異狀。連他都禁不住紅了眼眶,王妃卻只笑著擺了擺手。
“是鄭府遣車接走了王妃,同行的還有貼身近婢避塵。”掌管車馬的馬奴說。
“王妃她……可曾留下只言片語?”孝瓘仍不甘心,繼續追問道。
眾人盡皆默然。
良久,忽有個小婢發聲道:“殿下,王妃離府的前一晚,用刀劃傷了手腕,奴婢還請府醫過來上了藥。”
“是……哪裏劃傷了?”
小婢諾諾答道:“便是……便是那裏。”她說著,指了指孝瓘腕上的疤痕,“王妃那裏原是有幾個字的。”
孝瓘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腕——那裏曾經鏤刻著他對猗猗的誓言,卻被猗猗用牙齒生生撕掉。新婚之夜,清操在她自己的腕上,同樣位置鏤上了同樣的四個字——“約為瓘妻”。
他沒有再多說一句,只是淡聲對馬奴道:“去把重霜牽到門口。”
他遣散了奴仆,自己則換好素色常服,走到庭院之中,拉起重霜的韁繩,便欲往門外去。
尉相願伸臂攔了他,“殿下意欲為何?”
“我要去一趟廣阿。”
“殿下莫忘了,河南王喪期,朝中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文襄諸王,切不可擅離鄴城啊!”
孝瓘笑了笑——阿兄不在了,確實沒人再阻止他做荒唐事了。
重霜一路向北飛馳,將尉相願等隨騎遠遠落在後面。
趙州的治所在廣阿縣,距離鄴城大約五百裏,孝瓘到達時已近正午。
他下了馬,向當地人打聽刺史的宅邸。
孝瓘牽著馬,徑直往路人所指的方向走,走到盡頭,果見一處院落,門匾上題“鄭宅”二字。
孝瓘敲了許久的門,那門才緩緩開了一條小縫,從裏面走出個身著素服的僮使。
二人互望了一眼對方的衣著。
孝瓘率先開了口:“請問這是鄭刺史的家宅嗎?”
僮使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孝瓘:“郎君是來吊唁的嗎?”
孝瓘這才確信鄭家出了事,忙遞上名帖,道:“家中出了什麽事?”
僮使似是不認得字,左右端詳了名帖,不過聽孝瓘口吻不似外人,便道:“我家太公過世了。”
“何時之事?”孝瓘聞之心下一緊——清操此刻不知當如何悲痛。
“有半個來月了。”僮使道,“郎君看了面生,不知是……”
“哦……我是老太公的孫婿,煩請小郎通傳你家郎主。”
僮使擺了擺手,“郎主扶柩去了滎陽,此刻並不在府中。”
“那……女郎可在家中?”
僮使亦搖了搖頭。
孝瓘也覺多此一問,既然回鄉安葬,清操自當同行,怎會獨留廣阿呢?
他略提了提精神,翻身上馬便要往城南去,迎面正遇上尉相願一行。
尉相願滿臉大汗,上氣不接下氣地問:“殿下,找到王妃了嗎?”
孝瓘一牽韁繩,馬頭向左一別,馬身錯過尉相願的馬,沈聲道:“老鄭公過世了,我需去一趟滎陽。”
“什……什麽?”剛才尉相願還勉強能倒上一口氣,此時簡直要翻了白眼背過氣去,“滎陽距此有千餘裏,咱這沒吃沒喝的……”他一夾馬腹,趕忙追了上去,勸道,“殿下接連三日未歇,身體怎麽吃得消?”
孝瓘信馬在城中緩行,道:“我沒事。”
尉相願絮絮念道,“便是殿下是鐵打的,重霜也受不了,便是重霜受得了,屬下們也受不了,便是屬下們受得了,屬下的馬們也受不了……”
“那就中途找個驛置,換幾匹馬。”眼見前面就是南面的城門,孝瓘揮鞭催馬,揚塵而去。
一行人在朝歌縣的驛置換馬。
尉相願再三叮囑驛丞,重霜是蘭陵王的戰馬,須得好生看護,驛丞順著馬,堆笑著連連稱是,又道:“此去滎陽尚有五百裏,大王若不嫌棄驛所簡陋,就在這裏將就一晚吧。”
尉相願去見孝瓘——他已選好了馬匹,只是面容憔悴,唇色發白,遂轉達了驛丞的好意。
孝瓘聽完卻道:“你等若是累了,在此歇息一晚也可。”
“瞧您這話說得……”尉相願扭頭對遠處的驛丞擺了擺手。
孝瓘望了一眼驛丞,又對尉相願道;“我是說真的,這件事本就是我的私事,不該勞累你們。”
“屬下們一路追隨殿下,何時怕過勞累?只是天氣炎熱,我等實在是擔心殿下的身體。”
孝瓘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翻身上馬,依舊是那句“沒事”。
滎陽在黃河以南,波濤洶湧的河水到達此變得潺靜而溫馴,寬闊的河面上浮動著大小的漕船,載著商賈、行客往來於南北兩岸。
孝瓘喚了艘大船,連人帶馬一起渡了河。
鄭氏在滎陽是最有名望的大族,他們在當地建了許多塢堡,亦有自己的部曲。
孝瓘僅在迎娶清操之時,來過一次滎陽,在他印象中,一向以清傲自居的老鄭公並未住在鄭氏的塢堡中。
不過據路人所言,老鄭公過世,舉城百姓皆哀,鄭門特意在鄭氏塢堡中設了靈堂和祭臺,以便眾人吊唁。
鄭氏塢堡在南郊田園之間,四周起高墻,四隅建角樓,儼然一座小城。
尉相願在門口遞了名帖。
過了好長時間,一身重孝的鄭武叔才迎將出來。
他先給孝瓘行禮,孝瓘虛扶止了,邁步正想往堡內去,鄭武叔卻伸手攔了,道:“殿下留步。”
孝瓘一楞,他又道:“瓜田李下,怕會給殿下招惹麻煩。”
“刺史何出此言?”
鄭武叔不易察覺地“哼”了一聲,又很快以咳嗽掩住失儀,道:“先君遠游,殿下能來滎陽吊唁,武叔銘感於心。”
說著,他擡手示意孝瓘進入塢堡。
塢堡內白幡大張,院中有僧侶誦經超度,賓客絡繹不絕。
鄭武叔親自導引孝瓘來到正堂的祭臺前,孝瓘執香祭拜之後,便望向跪在一旁的親眷——其間竟無清操的身影。
“殿下——”
孝瓘晃過神,才發覺鄭武叔已喚了他幾次,此刻滿眼怒意地望著他,並示意他離開靈堂。
孝瓘無奈走到堂外,只聽鄭武叔指著出堡的路,躬身道:“請恕下官不能遠送。”
孝瓘嚅囁道:“方才……方才並未見到清操……”
鄭武叔躬身俯首,緘口不言。
孝瓘只得道:“和離之事,原有些誤會……”
鄭武叔這才擡頭看了他。
孝瓘忙解釋道:“那封和離書並非我……”他一滯,修正道,“和離書是我早先所寫……”他又一滯,又改口道,“雖是我寫的,但並非我本意,是清操遣人送至官廨的……”
鄭武叔本來還想細聽聽其間的誤會,經他這般前言不搭後語的蒼白辯解後,徹底沒了耐心,徑直懟道:“殿下的意思是,清操脅迫殿下寫下了和離書?”
孝瓘皺了皺眉,道:“那……那倒也不是……”
“既然二心不同,那便各還本道,大王請回吧。”說完,再次示意孝瓘離開。
“並非如此!”孝瓘急道,“求刺史準我與清操見上一面。”
鄭武叔冷冷一笑,“下官還想請大王準允我與清操見上一面呢!”
孝瓘被他說得有些懵,“此……此言何意?清操不在滎陽嗎?”
“鄭門欲將清操除名,她又怎會在滎陽?”
“你這話什麽意思?”孝瓘心中大急,後面的話卻是說不下去——
腹內絞痛難當,眼前飄過黑霧,他努力保持著清醒,直待景物恢覆了色澤,他才察覺鄭武叔正撐著他的肩臂,言道:“……殿下先去客房歇息,此事稍晚再議可好?”
穿過一大片蓮池,便是鄭氏塢堡的客房。
孝瓘只睡了不到一個時辰,便被生生熱醒,他翻身下了床,走到廊上想透口氣。
時值盛夏,田田的蓮葉掩蔽了水光,清孤的荷莖融於幽夜。
“殿下才睡這麽會兒就醒了?”
孝瓘一回頭,瞧見尉相願正端著一個瓷盤,上面放在一只蓮紋蓋罐。他自嘲的一笑,道:“我這耳力愈發不濟了,你若是刺客……”
“殿下幾夜未眠,這剛躺了多一會兒就又起來了?耳力能好得了才怪……”尉相願也不待他說完,直接插了話,又將那托盤杵到他面前,“喝點粥吧。”
孝瓘也覺腹內空蕩,取了蓋罐飲了一口——那味道既熟悉又陌生。
“菱芰米粥?”
“鄭府女眷親手熬制,酬答遠來的貴客。”尉相願見他望著那粥出神,又道,“若此粥不合殿下的胃口,屬下再去取些髓餅來?”
孝瓘將蓋罐放回托盤,點了點頭。
尉相願沿著荷塘的曲欄往廚下去,途中正遇上鄭武叔,二人交談片刻,鄭武叔便往回廊上來了。
“因在喪儀,府中又多沙彌,不可見葷腥,還請大王恕罪。”他走到孝瓘面前,躬身行了禮。
孝瓘擺了擺手,“莫聽我那屬官胡說,我素愛飲菱芰粥。”
“那為何……”
“那碗粥太像清操做的,卻又不是她做的……”
鄭武叔聽罷默然,他從袖中取出一個本子,展開六房那頁,交到孝瓘手中。
這是鄭氏新修的族譜,在鄭元德名下有女,小字清操先被劃去,覆又用在空白處加了回去。
鄭武叔觀察孝瓘一臉驚亂的模樣,“大王當真不知清操到底出了什麽事嗎?”
孝瓘緊緊握著那本族譜,“這兩個月來,我一直在恒州鎮抵禦突厥,其間並未收到任何消息。直到前幾日,我大兄過世,至尊準我歸鄴奔喪,我才得知和離書的事。那和離書確為我所寫,只因前幾年我欲行蠢事,怕連累清操才寫給她的。我料理完兄長的喪事,便去了趙州,聽聞老鄭公過世,又來到滎陽。我輾轉千餘裏,只想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還有,清操到底在哪裏……”
鄭武叔嘆了口氣,“其實我也不知出了什麽事,亦不知清操的下落……”
“兩個月前,我剛到趙州不久,就收到了蘭陵王府寄來的和離書,隨附一封清操的手書,信中說,‘她犯了過失,不得已與大王和離,她無顏回鄉,願往洛陽的尼寺償贖罪失。’”
“清操在洛陽?”
鄭武叔擺了擺手,繼續道:“當時我與先君商量,料想她多半因為膝下無出招致了大王的厭惡,去洛陽住一段時間也好。豈料前幾日,家中族長突然修書給先君,說有都官差役去到滎陽,執密旨緝拿清操,他們遂將清操在洛陽的消息告訴了差役。”
“都官差役去拿清操……所為何事?還有,滎陽如何得知清操在洛陽的?”
“因為清操也給滎陽寄了一封手書,那封信中說,她犯了通敵大罪,為免禍及家族,自請除籍。且又言明,她身在洛陽,若有差役來拿,即可告之。”
“通敵?”孝瓘大驚,“清操怎麽可能通敵?”
鄭武叔沈默了許久,才開口道:“殿下想一想,有沒有可能因為殿下所中之毒……”
這話便如一把刀,狠狠刺在孝瓘心口上,他扶著廊柱,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我……我也僅是猜測……”
孝瓘擡起頭,他的眼尾和鼻尖都泛著紅,面上卻無淚痕,幽聲言道:“那……我去洛陽找找看……”
“清操給滎陽的那封信因黃河水患而擱置了時日,家中族長接到信後,還不及修書向我詢問,都官差役就找上了門。那些差役親驗族譜,在明知清操已被勾除的情況下,仍舊緝拿了族中幾位長者。族人連忙送信趙州,將原委告之。先君回覆信使,清操是他的孫女,他絕不允許孫女被移出族譜。同時,他上疏至尊,願以己身為清操贖罪,只求放過闔族老幼。先君年事已高,本就羸弱,經此大事,不日便遠游了……我一邊扶柩歸鄉,一邊派人去洛陽打探消息。昨日派去的人回報,他們找遍了洛陽的大小佛寺,均未見清操……”
“所以……整件事都是她早已安排好的……”
鄭武叔點了點頭,“殿下若想救她,不如回鄴城打探消息吧……”
“清操對我情深義重。”孝瓘俯身一揖,“阿叔放心,我便是拼卻性命,也定要護她平安。”
鄭武叔慌忙與他對揖,“殿下言重,下官卑鄙,怎擔得起‘阿叔’這樣的稱呼?”
“自然如是。只因,我從未與清操和離。”
孝瓘囫圇食了尉相願拿回的髓餅。
“走,回鄴城。”
尉相願楞了半晌,“殿下……現在?”
“嗯。”孝瓘說完,提劍就往門外走。
尉相願無奈追了出去,嘴裏碎念著:“床上有刺嗎?睡到天明再走不好嗎?”
一行人乘著天明第一班船過了黃河,傍晚就回到了朝歌。
然而,朝歌驛置空無一人,馬廄亦是空無一馬。
眾人見狀俱是楞了——這不是官置嗎?更是往來郵書的驛站,如此懈怠必會延誤軍情!
孝瓘一怒,徑直去了朝歌縣衙。
更令他們驚訝的是,縣令和縣尉竟也都不在廨中,獨獨一個老邁的書佐,顫顫巍巍的給孝瓘行了禮,孝瓘不忍止了他的叩拜。
尉相願在旁問道:“你家大人去了哪裏?”
他支著耳朵,聽了半天,笑著答道:“對,對,下官就是這廨裏最大的了……”
“不,不……不是說年齡,是說朝歌縣令!縣令!”尉相願提高了嗓音。
“縣裏?縣裏很好啊,百姓安居樂業。”書佐回道。
尉相願看了看孝瓘,無奈嘆了口氣,繼續大聲問道:“那……縣尉,縣尉呢?”
書佐面露驚訝之色,“咦?使君怎麽知道在下?”
尉相願莫名奇妙地看著他,“我不知道你,我是在問你縣尉!”說到最後,幾乎用吼的。
書佐不悅道:“不用那麽大聲,在下聽得見,在下便是。”
尉相願看了看的裝扮,“你不是書佐嗎?怎麽是縣尉?”
“鄙姓那,名賢偉。”
孝瓘一個沒忍住,“噗”地笑出聲來。
尉相願聞聲回頭,不滿道:“殿下再笑,殿下自己來問這聾叟!”
“使君年紀輕輕,怎地這般無禮?在下年紀雖大,卻是耳清目明!何來‘聾叟’之稱?”
孝瓘又沒忍住,跟笑了一聲。
尉相願只想拔劍抵在書佐頸間,問他是不是裝聾作啞戲耍於他——這時,門外腳步聲響。
孝瓘回頭一看,見眾人紛至,為首一人身著褠衣②,伏首拜道:“下官朝歌縣令,季侃拜見蘭陵王殿下。”
孝瓘看了眼他身後,瑟瑟跪著的正是驛丞,問道:“本王的馬呢?”
季侃也不敢回頭,只再伏首道:“下官不敢欺瞞,昨夜驛丞來報,有毛賊竊了大王的戰馬,我等不敢怠慢,連夜追查,好在賊未跑遠,我們已將其緝拿歸案,大王的戰馬也追回了。”
孝瓘冷聲道:“你們空置衙廨、驛置,僅為了區區一匹馬?若有緊急軍情又當如何?”
季侃嚇得連連磕頭,稱是自己思慮不周。
孝瓘懶得與他廢話,令他與驛丞各領三十杖,自己則去院中尋重霜了。
馬夫躬身將重霜的韁繩交給孝瓘,孝瓘無意瞥見羈押在墻根下的盜馬賊——心道,此人為何如此面熟?
“你是……”孝瓘走至盜馬賊身畔,見那人頭發蓬亂油膩,臉上也是黑乎乎的,但依舊能辨出——
“爾朱女禦,你為何在此?”
爾朱摩女擡頭看了看孝瓘,輕“嗤”了一聲,“我道是誰的馬,原來是蘭陵的,果然馬肖其主,長得俊卻不怎麽聽話。”
孝瓘瞪了她一眼,“休得多言,只管作答便是。”
爾朱摩女道:“這話不是我的說的,是你大兄說的,就在太子大婚的那天夜裏,他說的……”她說完,咧嘴露出編貝白齒,狼狽之間竟漾著一絲嫵媚。
孝瓘聽罷,又往近前走了幾步,“你到底想說什麽?”
爾朱摩女貼在孝瓘耳邊,柔聲慢語道:“是有人讓我主動跟孝瑜說話來著……”
“誰?”
“你若能把我送到南方,我就告訴你。”
孝瓘擺了擺手,“你是天子女禦,私逃至此,我怎能送你去南境?”
“至尊疑我與河南王有舊情,杖責五十,逐去灑掃皇陵。”爾朱摩女挑了挑眉,“殿下不信,可尋間空房,檢驗我脊背上的傷痕……”
孝瓘望了望左右,對立在數步之遙的尉相願道,“天色已暮,路途多險,咱們就在朝歌住一晚吧。”
尉相願總算長出口氣,讚了句:“殿下英明!”
“讓驛丞騰間空屋給這盜馬賊住。”孝瓘說完,看了眼爾朱摩女,“吃完飯我要去驗傷。”
尉相願忙道:“殿下三思,長兄喪期……傳揚出去怕是不合禮節……”
“呵,你整日都在想些什麽?”孝瓘捎了他的腦袋,又回身附在他耳邊低語道,“飛鴿傳書,核實爾朱所言。”尉相願回了個“諾”,又被孝瓘扭回來,“順便讓長史去都官衙署和大理寺查查王妃的事。”
一行人轉至驛置,驛丞備了好酒好菜的招待。
孝瓘不肯飲酒,只食了半碗水引餅,便覺腹內翻騰難受,停箸起身,步至爾朱摩女所居的空屋。
爾朱摩女也正吃飯,摻砂糠米和野菜,她竟也吃得很香。
見孝瓘進來,她放了筷箸,湊過來笑道:“殿下來驗傷嗎?”
孝瓘推開她的肩膀,“我只想知道,你為何甘願放棄宮中的錦衣玉食,來這荒僻之處食糠咽菜?”
“為了活命。”爾朱摩女嘆了口氣道,“宮闈秘聞本不該與你這外人講,但此刻我若不如實相告,只怕你也不會信我。我那日無意撞到了胡後與和士開……”
“握槊?”
爾朱摩女蔑然一笑,“敢問小郎君年歲幾何?”
孝瓘臉紅一滯。
“夜闌人靜之時,你會與你家王妃在床笫之上……正襟危坐地下棋嗎?”
孝瓘想回個“嗯”字,卻是生生咽了回去。
爾朱摩女見他不言聲了,遂繼續道:“你也知道,我是宣訓殿的舊人。太後崩世後,我在宮中失去倚仗,如今又犯忌瞧見了不該瞧的事,料想胡後必不會放過我……我萬般無奈之下,勾連了外臣,請他幫我斡旋去漳西守皇陵之事。而他回話說,只需在太子大婚夜裏,與河南王閑聊上幾句,便可幫我出宮。我依言做了,他卻在我前往漳西的路上設了伏擊,好在我自小學過騎射,奪馬而逃,一路行至朝歌,馬累死了,這才偷了你的馬,只是你那馬,實在桀驁難馴……”
“‘他’究竟是誰?”孝瓘陰著臉打斷了爾朱摩女的話——他一抖手中寶劍,森森的劍刃已抵在白頸之上。
爾朱摩女用指尖捏著刃,想要推開,卻是不成,遂僵笑道:“事情原委我已錄作供詞,連同外臣的書信通通放在匣中。我將那匣子典質在寺中。你只需花三兩三錢的白銀將它贖出來便好。”
“看來你已知會遇不測了?”
“我自知所做之事,看似簡單,實則兇險異常,所以事先做了準備。我跟那些殺手也說了,已將證據置於安全之處,倘到日不取,便會轉交有司。可他們皆是螻蟻,依令而行,並不理會我的話……”
“你告訴我存置於哪家寺廟,我幫你面呈至尊。”
爾朱摩女笑著搖搖頭,“你遣人將我送至陳國,我自會如實相告。”
次日天明,尉相願來稟道:“飛鴿已歸,爾朱所言非虛。”
“好,你即刻啟程,送她南渡。”
尉相願走後,孝瓘領餘人回鄴城。
剛到蘭陵王府,卻見個身著重孝的孩子坐在石階上。
“弘節?”——是河南王孝瑜的嫡子。
孝瓘趕忙下了馬,快步走到孩子面前,溫聲道:“出了什麽事?你怎麽坐在這裏?”
“四叔……”弘節擡起滿是淚痕的小臉,泣不成聲,“至尊……至尊下旨賜死了祖母,查抄了王府後宅,家家被阿舅帶回盧家了,叔叔們都進宮未歸,我……我實在沒地方去了……”
孝瓘正欲斥責門廊上的僮使,弘節卻懂事道:“阿叔別罵他們,他們讓我去堂上等了,是我自己偏要待在門口的。”
孝瓘一把將他抱起來,用衣袖抹著他的眼淚,問道:“你肚子餓不餓?”
弘節點了點頭。
張主簿已迎將出來,“大王總算回來了……”孝瓘抱著弘節走在前面,他趨步跟在後面,“陛下今晨降旨,請文襄諸皇子進宮宴飲,下官以殿下身體抱恙為由搪塞過去。”
“你先去吩咐廚下做飯吧。”
孝瓘把他弘節抱到後堂,叔侄二人各一碗粟米飯,就著菇筍羹吃起來。弘節很懂事的把羹中的鱸膾挑出來,“父王喪期,我不能食肉。”
吃罷飯,孝瓘把他領到東廂,他蜷進被中,抓著孝瓘的衣袖不肯放手。
“阿叔莫走,我好怕黑。”
他這一句,瞬時擊穿了孝瓘心底最軟的一處,他返身坐回到床邊,任由弘節窩在他心口。
“你不熱嗎?”孝瓘摸著他的腦門,早已被汗水濡濕了。
“外面很熱。”弘節用冰涼的指尖觸了觸孝瓘的脖子,小聲道,“可是,還是覺得冷,手涼,腳涼,牙齒止不住地打哆嗦。”
孝瓘明白那是一種什麽感覺,他牽著弘節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掌心中,呵了呵氣。
弘節這才露了笑容,躺回到枕上。
他呼吸漸漸變得平穩而均勻,孝瓘以為他睡著了,剛欠了欠身子,卻聽他又道:“阿叔,你說,我是不是再也見不到父王和祖母了?”
孝瓘哽了一哽,輕輕吐出一個“嗯”字。
過了好久,又傳來弘節的聲音:“阿叔,死是不是就是黑啊?”
“嗯?”孝瓘有點沒懂他的意思。
“我覺得死就像黑,看不清,不知道。”
孝瓘沒有說話,他從小也畏懼黑暗,混沌得仿佛莫可臆測的未來,而這未來又只通往一種結局,那便是死亡。所以黑暗與死亡便成了恐懼的起點與終點,漸漸彌散在一起,形成一種篤定又迷茫的存在。
“阿叔,我想……我也快死了吧?就像父王和祖母那樣……”
孝瓘低頭看了看他,那雙眼睛很亮,恰似從暗湧河水中掬起的的一點星光。
“不會。”孝瓘將他往自己的懷中又攬了攬,“阿叔會保護你。”
弘節終於睡熟了,孝瓘輕手輕腳地出了門,尉相願已在門外候見多時了。
“請殿下降罪……”尉相願跪在地上,“屬下沒有護好爾朱,剛至黃河邊,就遇到豫州道大行臺巡查游獵,一支冷箭將她射殺了!”
“婁叡?”
婁叡是婁太後的侄子,因其父早亡,一直被叔父婁昭養大。爾朱摩女原在婁太後宮中,她勾連的外臣應是婁氏中人。而從射殺小小宮女,也要勞煩他豫州道大行臺親施冷箭來看,確系婁氏急於滅口。
只是孝瓘一時想不明白,婁氏與大兄素無恩怨,他們為何要陷害他呢?
“爾朱可曾留下什麽遺言?”
尉相願搖了搖頭,“那支箭直入咽喉,屬下叫她,她已說不出話,片刻後便咽了氣。”
“速去鄴中各佛院探查,看誰家可用三兩三錢白銀贖出一只匣子。”
尉相願領命走了,孝瓘倚柱坐在廊中,剛想閉目歇一歇,只聽有人輕聲道:“殿下……我扶您到房中歇息吧?”
孝瓘睜眼,見是長史劉輝,擺了擺手,問道:“王妃的事查出眉目了嗎?”
“下官正是來回稟這件事的。他們說鄭氏……”
“本王與王妃並未和離。”孝瓘冷聲提醒。
劉輝頓了一頓,道:“殿下,此事正因為有了和離書,才沒有牽扯蘭陵王府……”
“那份和離書不作數。”孝瓘此番的聲音更加冰冷。
劉輝不敢再多言,他嘆了口氣,轉了稱呼道:“他們說王妃是因為導引龜茲樂隊入晉陽宮,才以通敵罪名緝拿的。”
孝瓘隱約想起來,當初帶濟南王到晉陽路上遇襲受傷,清操在鄴修樂譜,為了能去晉陽看望他,才在樂署隨便撿了這樣一個差事。
“那支龜茲樂隊是細作嗎?”
“是裏面混入了西虜的細作,聽說是個女譯官,她在晉陽中山宮找到了宇文護的老娘並試圖勾連虜賊來營救,二者往來的飛鴿被斛律將軍射落,事情就此暴露,不過西虜已得知了閻氏尚存,正遣使者來聘。③”
“難怪斛律將軍去西面加強防禦工事,而至尊也下定了清剿突厥雜部的決心。那涉案諸人……至尊是如何發落的?”問到此處,孝瓘刻意低下了頭,雙拳緊握,掌心濕冷。
“西虜細作未熬過大刑,已死在獄中。太樂署丞王連儀,協律郎萬平及龜茲樂隊的所有樂伶被判斬刑。餘者皆處流刑。除了萬平婦累受連坐,大多沒有罪及家人。關於此案細節,下官已寫好文書,請大王閱覽。”他說著,雙手將文書呈進給了孝瓘。
孝瓘接過來,翻了兩頁便又合上,直接問道:“可知王妃流去了哪裏?”他的聲音在微微發顫。
“河陽。”
“何時結的案?何時啟程的?”
“就在河南王出事前不久。只因涉及西虜細作,處置得很隱秘,除了大理寺裏辦案的官員,旁人並不知曉。我也是輾轉幾人,才得到詳細的消息……”
劉輝說完心中一轉,大抵明白孝瓘的心思,又躬身揖道,“大王在行伍多年……理應知道女子流放並不同於男子……”
“好了,你下去吧……”孝瓘隱在廊柱之後,他用手撐著腹部,竭力遏制內裏的翻絞。
劉輝點到為止,不敢深說,而孝瓘又何嘗不知!——男子流放到邊境是修城服役,而女犯則會用來犒賞三軍……
孝瓘緩步走回書房,倚於軒窗之下,一陣微涼徐過,隱有鏘如之聲。他起身往窗外看,這才發現梔子樹上竟也綁了碎玉,亦如肆州院中的那片青竹所懸的一般……
他閉了眼,往事卻歷歷在目——款月臺上的白裘少女,湧雪亭邊的嬌俏笑顏,紅燭蠟邊的黯然垂眸,突厥營中的淚眼婆娑,城郊野置裏的娓娓道來……
那個全然陌生的女子一點點走進他的心裏,使他晦暗絕望的人生變得溫暖而有趣。
他現在,真的一點都不想報答她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