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
關燈
小
中
大
完結
秋東對如玄皇叔信中所言, 並非說說而已。
李隆基登基後,大權在握,銳意進取, 朝堂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期。
無須他時刻盯著,便帶著李百歲出京逛逛。
父子兩走走停停, 從北到南,從大漠到江海, 做過路見不平的俠客,也在江南雨夜的橋洞下躲過雨。
曾一擲千金, 也曾捧著破碗在城門口要飯。
曾被人奉為座上賓, 也曾被人棄之如敝履。
或者綾羅綢緞奴仆成群,或者父子二人一頭瘦牛兩畝薄田,在某個山村一過就是大半年。
有時扯出王府旗幟唬人,更多時候隱名埋姓真正俯身體驗世間百態。
去尋如玄皇叔,不過是漫長旅程中的一段。
一開始如玄皇叔對此略有微詞,覺得他老人家雲游四海,經驗豐富, 和他搭伴兒行走天下,舒舒服服, 豈不妙哉?
偏秋東不樂意, 單獨帶孩子去遭罪。
為此, 如玄皇叔每月一封信, 準時送到秋東手裏, 專門炫耀他們近日行程, 旅途中遇到的新鮮事, 試圖勾起秋東的好奇心。
奈何秋東郎心似鐵,不為所動, 更加激起了皇叔的好勝心。
雙方一來二去,頻繁通信,但就是不會面。
直到這一年,如玄皇叔見到皮膚黝黑,眼神靈動中帶著沈穩的少年郎向他行禮。
他忽然對秋東道:
“你是對的,硬要叫你們與吾一道兒,確實無法養出一個知曉民生疾苦的繼承者。”
秋東笑而不語。
皇叔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走哪兒都不會虧待自己,跟著皇叔自然舒服。可太過舒服的環境註定只能培養出眼高手低,何不食肉糜的孩子。
如玄皇叔直到此刻,終於意識到了這件事。
他和秋東坐在茶棚下,看著不遠處將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然後自覺拿出朝廷邸報,認真看一遍,又打開不知是他大伯還是二叔叫人送來的功課,就著茶棚簡陋的木桌,沈思片刻下筆的百歲。
欣慰道:
“五月時,你們在劍南道的事吾聽說了,事情辦的很漂亮,南邊兒好些世家都動了嫁女兒的心思,你把百歲養的極好。”
秋東不在皇叔跟前打馬虎眼,直言道:
“待百歲到了那個位置,李唐江山該是不需要皇家森*晚*整*理刻意與世家聯姻的。”
如玄皇叔眼裏精光一閃而逝。
他很快換了個話題:
“這幾年你們在民間弄出了不小動靜,朝中怕是許多人眼睛都盯在百歲身上吶。與百歲相比,陛下的幾個皇子說一聲平平無奇都是擡舉他們了。陛下可不是心胸開闊有容人之量的君子,你下一步如何打算?”
“軍中。”
“什麽?”
秋東解釋道:
“叫百歲去軍中,隱姓埋名,從小卒做起。陛下初登大寶之時,於文治上展現的手腕叫群臣信服,在武功上就不夠看了。
何況這些年下來,陛下也走上了他父親和叔父的老路,有了驕奢淫逸的苗頭,朝中貪腐越發嚴重,軍中也不遑多讓。
吾一直放任軍中不理,便是等著這一天吶。”
留給百歲練手。
若是百歲能啃下這塊兒骨頭,便是出師啦,若啃不下?秋東就沒想過他和兄長們教出來的孩子能廢物到那種程度的可能。
如玄皇叔深深的看了一眼正埋首功課,眉眼沈靜的百歲,也不知該同情還是羨慕這小子啦。
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
“若有條件,真該讓所有的繼承者都出來磨練幾年!”
那自然是沒這個條件的。
往前數百年,往後望百年,能有李百歲這個條件和經歷的,他應當是獨一份兒。
兩人也就這麽一說,如玄皇叔很快換了話題:
“若是咱們能早相遇半個月,你還能見到你阿姐!你阿姐如今可了不得,正組織人手打算出海去瞧瞧大海對面的天地吶!”
這事秋東聽阿姐在信中提過。
自打阿姐結實了幾個海外來的客人後,便對海外很是好奇。
她是個行動力極強之人,於是一邊組建商隊賺錢,一邊將賺來的錢投入船舶建造。
時日一長,海還沒出去,她倒成了南邊兒有名的大商賈。都知道她為人低調且神秘,背後有朝中勢力護著,旁人輕易也不得罪她,甚至樂意給她幾分顏面。
“難道是海船的建造有了進展?”秋東猜測。
如玄皇叔給了肯定的眼神,他老人家還著重補充了一句:
“那丫頭心野得很,為了出海,沿海一帶的水匪都快被她的人給剿完嘍,你就不管管?”
要知道水匪可不一定是單純意義上的水匪,官匪勾結,甚至地方官養的私兵以水匪的的名義打家劫舍,在沿海屢見不鮮。
那邊與京中相隔十萬八千裏,真正的天高皇帝遠,朝廷官員去了都得給當地土族上供,很多政策沒有當地勢力支持根本落不了地,得罪土人的官員本身很容易性命不保。
要不然朝中那麽多人,一聽說要去沿海做父母官,各個如喪考批。
如今,沿海那邊也就模糊的知道太平身後之人的福王,才咬牙忍著,讓太平在他們頭上撒野。
可太平做的太過,遲早引起對方反彈。
一不註意出點意外,後悔都來不及。
秋東眼神很輕,頷首道:
“管,是得管管。”
“哎,你這樣子,可不像是要管太平那丫頭。”
“那就管點別的,免得時日久了,都忘了吾這個鎮國大將軍是以武起家的。”
如玄皇叔嘶了一聲,替大明宮的皇帝感到牙疼——
你說說你好端端的皇帝放著不做,非要學你爹你叔父驕奢淫逸,目中無人那套,這下把人惹毛了罷!
你說你幹點啥不好,多養幾個年輕貌美的妃子,多賞賜,多寵愛,甚至不想上朝便少上幾次,哪樣不夠折騰的,非得惦記自個兒的親兒媳婦?
叫天下人又把天後與阿兄的事拿出來說道,整的他們老李家人行走在外,顏面全無,提起這事就直不起腰板。
甚至讓人一度懷疑老李家的祖墳風水有問題。
當真是!
如玄假模假樣的勸了兩句:
“那畢竟是陛下,他前半生的功績,眾人有目共睹,青史昭昭,誰也無法否認。也就這幾年糊塗了些,給個教訓就差不多了,別把人臉往地上踩。”
如玄恨鐵不成鋼的想,李隆基那小崽子,早年有多英明,如今便有多糊塗,還不如眼下直接了當的駕崩了來的省事吶!
晚節不保,當真是晚節不保!
秋東從不對上位者的人性抱有太多期待,但凡上位者,一旦沒有任何規則能約束他的時候,僅憑他本人的一點薄弱的道德感自我約束,想出現一個明君,比天上下紅雨的概率還低。
李隆基走到今天,秋東並不感到吃驚。
他勸慰生氣的皇叔:
“自打李隆基罷免了忠心耿耿的宰相張九齡等人,開始任用口蜜腹劍,溜須拍馬,妒賢嫉能的李林甫,便已然有了端倪。”
那李林甫早年便傳出過,對有才華學問之人表面交好,暗中謀害之事。奈何他會收買皇帝身邊伺候之人,對皇帝的喜惡了如指掌,很會投其所好,討皇帝歡心。*
於是李隆基不顧朝臣反對,讓李林甫登上相位。
時日一久,李林甫收買了皇帝身邊足夠多人,掌握了皇帝的一舉一動。可以想象在李隆基本身不理政事的前提下,李林甫能將陽奉陰違發揮到何種程度。*
前段時間,更是從長安城傳出消息,說是李隆基想將今年所有上貢寶物全部賞賜給李林甫。
加上此前,李隆基因後宮宮鬥,聽信武惠妃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且在不久後將之一一賜死。*
武惠妃乃恒定王武攸止之女,武攸止和武三思同輩,同為天後侄子。
一下子死了三個兒子,李隆基心裏回過味兒,約莫也不得勁兒,於是,同年十月,武惠妃病死。
武惠妃這一死,李隆基心裏又不得勁兒,覺得後宮三千,瞧誰都差了點意思,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壽王李琩的妻子楊玉環身上。
楊玉環,乃武惠妃親自為兒子李琩挑選的王妃。
出身關中望族,弘農楊氏,性格溫婉,懂詩書,擅歌舞,曉音律,還生的豐腴艷麗。
這麽一女娘,在娘家被嬌寵著長大,嫁了人初為人婦,和丈夫少年夫妻,正是情濃之時,忽然被嫡親的公爹喊去談心。
談著談著,公爹就下旨讓她出家做女道士,再讓她還俗,緊接著把她接進宮封妃。
就說這事兒吧,李隆基皮糙肉厚不怕閑言碎語,但想想楊玉環,她要不是有武太後那種心理素質,要不是一心貪戀至高無上的權利,正常人一時半會兒還真接受不來這種操蛋的事實。
畢竟擱在正常少年慕艾的年紀,選同齡的少年郎,還是能給自個兒當祖父的糟老頭子?
答案簡直一目了然。
就這麽的,坊間有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說法。
與此同時,皇帝本身揮霍無度,他個人私庫進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下面人為了討好他,只能一層層盤剝下去,賦稅加重,最終由老百姓來承擔。
戶部郎中王鉷為了取得皇帝信任,想法子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
周遭小國本身國力有限,歲貢有定數,他額外盤剝錢財也就罷了,本身這部分應該進國庫,還被送進了皇帝私庫,任由皇帝隨意取用。
關鍵此人指鹿為馬的的本事已經登峰造極,膽子極大,直接告訴皇帝:
“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簡言之,就是收稅時,收上來多餘的部分,您可以放心花用,絕對沒問題。
李隆基身為皇帝,為了享樂,裝聾作啞,從未當面質疑過這話的真實性,並任命王鉷為禦史丞、京畿采訪使。
他不僅不質疑,還對那些主動要求不領取俸祿來討好他,事實上本人行事在朝野內外皆怨聲載道的大臣,十分親厚,常常賞賜。
因而坊間傳聞,皇帝對“務為割剝以求媚”“中外嗟怨”者,“益厚遇之”。*
或許李隆基也懷疑過他的私庫究竟有沒有那麽多錢財,供他如流水般取用。
但彼時他身邊已經圍滿了奸佞之輩,其中以楊玉環的堂兄楊國忠打頭,此人為了討好皇帝,亦或者說糊弄皇帝,每每告訴李隆基:
“陛下您的左藏富甲天下!”
左藏便是皇宮內庫。
李隆基心血來潮,便決定帶著群臣去參觀他庫房。
而楊國忠等人對此早有準備,提前將各地送往京城的各種稅收和糧食,全部換成更為占地方的布帛,將左藏填補的滿滿當當。
李隆基見之大喜,當真覺得他早年勵精圖治,如今終於讓百姓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也終於可以安心享樂了,於是“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
李隆基不僅自個兒奢侈,對他看重之人同樣大方的很。
今年八月,楊玉環被封為貴妃,他為了討好楊玉環,組建了七百多人的團隊專門給楊玉環做衣裳。
為了讓楊玉環吃到嶺南的荔枝,專門叫人開辟了一條從嶺南到長安城的官道。
其族兄楊國忠倚仗裙帶關系,一躍成為宰相,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兄長也在朝中做了高官。*
一時間,楊家成了人人逢迎巴結的對象。
節度使安祿山為了討好皇帝和楊貴妃,在宮宴上親自為他們跳胡炫舞助興。聽聞皇帝要在華清池開新浴池後,當即叫人用範陽的白玉石,特意雕刻出魚龍鳧雁和石蓮花的樣式,用以裝飾浴池,他的心思大獲皇帝稱讚。*
楊家姊妹每每隨楊貴妃去華清宮過冬,馬車上必須“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如若不想乘坐馬車,必會“以黃金為銜”,競相購買名馬,長長的馬車隊伍看不到頭。
今歲,楊國忠酒醉後曾對人言:
“某家起於細微,因緣椒房(皇後)之親,以至於是。吾今未知稅駕(歸宿)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美名),要當取樂於富貴耳。”*
總歸就一個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先享受了再說。
因而,秋東溫聲道:
“楊國忠驕奢淫逸,玩弄權術,並不令人驚訝。皇帝放縱楊家人也不足為奇,與其說李隆基寵幸權臣無度,倒不如說他是借楊貴妃,借楊家人的手,滿足他自己的欲望罷了。”
楊家人身上,投射出李隆基最真實的內心。
如玄皇叔心想,難道是早年跟隨李旦生活在靈山寺的經歷,讓李隆基產生了發達後要好好補償他自己的心理嗎?
秋東並不關心已經步入中老年的皇帝侄子的心理問題。
如今三兄李旦已逝,他和皇帝侄子之間當真沒有多餘感情。
因而話說起來便格外殘酷:
“自作孽不可活,受著吧。”
於是,這一年,在外游歷已久的福王殿下,沒有知會朝廷的情況下,親自帶兵,剿滅了沿海一帶水匪賊寇。
並以沿海水師親自護送海上商船,鼓勵沿海對外貿易。
這一戰打的快,結束的也快,朝中流言和猜測剛起,福王便表現出常駐沿海一帶,不願回朝的態度。
沈迷享樂的君臣過了一開始的驚慌,又安心的回歸安樂窩。
也是這一年,福王府小世子徹底消失在世人眼前,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的去向。
又三年,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認為朝廷內部,從文官體系到軍隊,上下腐敗,兵力空虛,給了他可趁之機。
於是他聯合這些年蠢蠢欲動的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對外號稱20萬,氣勢洶洶,大有殺進長安城的架勢。*
他們對外打的旗號是“憂國之危”,看不下去楊國忠等人欺上瞞下的行為,奉皇帝秘詔,討伐楊國忠。
在範陽起兵。
大唐自當年福王殿下收服了吐蕃和突厥後,再也沒經歷過如此大規模戰爭,民間承平日久,忽然遭遇大軍逼近,從上到下都慌了手腳。
首當其沖的便是範陽附近幾地,縣令要麽投降,要麽逃跑,毫無氣節可言。
眼看著叛軍勢如破竹,幾天時間便攻進洛陽,皇帝忙叫人給福王下詔,讓他速速回京平叛。
然而他的的詔令還未曾送到福王手裏,潼關守將哥舒翰便被叛軍大敗,全軍覆沒不說,哥舒翰本人也做了俘虜。
泉州。
秋東和太平送走了今年最後一批出海的商隊後,漫步在海岸線上。
一只又一只的信鴿落下又飛走。
太平仰起頭,看向人到中年,越發從容的阿弟,問他:
“你當真不準備出手嗎?再不出手便要給那老小子收屍啦!”
太平可不是甚麽心胸寬廣之人,還記著和李隆基的仇吶。
秋東似笑非笑道:
“那也不見得。”
端看百歲的選擇咯。
提起侄子百歲,太平笑容多了幾分,她是真疼這個侄子,當然啦,這個侄子本身也可人疼,知冷知熱,體貼長輩,是頂好的孩子。
對比起來,皇位上那個侄子如今的遭遇,太平當真只能說他:
“咎由自取!”
按照阿弟的預測,潼關原本不該如此快失守。雖然哥舒翰手底下二十萬士兵都是臨時征調來的,根本沒有作戰經驗,不過哥舒翰本人頗有能力,和安祿山周旋幾個月不成問題。
奈何皇帝和楊國忠兩人湊一塊兒,一合計,覺得哥舒翰遲遲不出兵剿滅安祿山,是在延誤戰機,便接連派了好些宦官傳旨,命哥舒翰盡快出兵。
結果顯而易見。
秋東眉間一片肅殺,再次放飛了一只信鴿後,沈聲道:
“正好,借著這回戰事,將軍中的蛀蟲從上到下清理一遍,又能安穩幾十年。”
長安城裏的皇帝還不曉得他六叔的打算,左右等不到六叔的支援,心裏恨的要命,但還是要以保命為主。
在叛軍攻入長安城之前,帶人逃到了馬嵬坡。
在此地,隨行將士再也受不了東奔西逃的壓力,發生嘩變,楊國忠被殺,皇帝為了自保,下令縊死楊貴妃,並叫人將此事傳揚天下。
希冀安祿山大軍就此息事寧人。
然而事與願違,安祿山攻占了長安城後,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年號聖武,定都洛陽,並對李隆基一行人繼續追殺。*
不得已,為了保住李唐最後的根苗,李隆基與太子帶人分開逃跑。
李隆基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
在雙方惶惶不可終日之際,忽從長安傳來消息——
福王府小世子,李百歲,帶人一路長驅直入,先後收覆了洛陽長安等地,將安祿山大軍打的節節敗退。
又聽聞,安祿山被手下李豬兒刺殺,李豬兒親自帶人,將安祿山的人頭送到李世子的手上,請求李世子的寬恕。
再聽聞,在李世子的帶領下,中原地區已經歸於平靜。
李隆基頓時雙腿一軟,撲坐在地,對左右道:
“罷了,吾這堂弟,當真不愧六叔的種。如今想來,六叔遲遲不來救援便是為了今日罷!六叔不想做皇帝,當年阿耶如此說,這些年吾也如此信,他老人家心裏也如此想。
可六叔不想做皇帝,不意味著他不想叫他兒子做皇帝吶!”
李隆基想起當年他隨阿耶去六叔府上,六叔對阿耶說的那句“天命所歸”,神情恍惚。
睜開眼,沈痛道:
“時也命也,卿來為吾寫禪位詔書罷。”
此時,李隆基僅剩的良知發作,在禪位之前,將太子李亨貶為庶人。
至此,李唐皇位,自高宗陛下時期起,於他妻子與孩子之間輾轉,起起伏伏百年,最終落到了他與武後最疼愛的幺兒一脈手中。
李百歲在長輩們的期許中登基。
福王李秋東,成為太上皇。
當年因謀反一案,自請出家的章懷太子,被封為楚王。
朝野上下,因此次戰亂大換血。
加之皇帝又是個以武起家的鐵血之人,朝堂氛圍空前清明起來。
彼時的李百歲,盡管長輩們不提,他也隱約猜到了自己的身世。他相信,便是那好幾年才回終南山一次的太平姑姑,在見到還活著的大伯時,心裏也是有所猜測的。
若不然,姑姑不能時常對著阿耶的背影,流露出悲傷心痛的情緒。
在這件事上,他們所有人保持著前所未有的默契。
就這樣吧,這樣,便是最好的,誰都不想打破眼下的平靜。
李百歲是真把秋東當阿耶尊敬和崇拜。
在已經登上皇位,娶了皇後,被朝臣交口稱讚的李百歲心裏,他阿耶是天底下最好的阿耶,他敢拍著胸口保證,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阿耶,能如他阿耶待他這般耐心教導。
即便是他自己,都做不到。
所以,他撫摸著皇後鼓起來的肚子,對皇後道:
“梓潼,等孩子出生,咱們送去給阿耶教養吧!”
皇後一楞,轉念覺得丈夫這個提議當真妙極,她比陛下小三歲,說是自小聽著公爹的傳奇話本長大的也不為過,對公爹的推崇比丈夫也不少甚麽。
公爹能教出丈夫這般帝王,再教導下一代皇子公主想必不在話下。
就是有一點,皇後憂心道:
“阿耶他老人家如今上了年紀,吾唯恐他精力不濟,受不得孩童吵鬧。”
李百歲想起他阿耶那張至今走出去,依然能引得長安城十五六歲,情竇初開的女娘們想嫁給他的臉。一舉一動都帶著旁人怎麽都模仿不來的風流灑脫,身上的衣裳配飾,至今是長安城少年郎們爭相學習的典範,說阿耶老,問過那些人的意見了嗎?
皇帝默默看向皇後。
夫妻兩對視片刻,皇後當先認錯:
“吾真正想說的是,阿耶他老人家近日好似有出海的心思,怕是沒空幫咱們帶孩子。”
李百歲心道,正是為了絆住阿耶,他才想了這個法子吶!
皇後與他對視片刻,福至心靈,試探道:
“阿耶對女娘總是寬容幾分,不若吾從明日開始,便去阿耶耳邊敲敲邊鼓?”
李百歲為皇後的這份悟性感到高興。
他覺得有孫子還拴不住阿耶那顆自由無拘的心,回頭還得和大伯二叔說道說道,大伯也不想阿耶一把年紀,還去海外冒險的罷!
若說這世間還有人能管住阿耶,那約莫也就只有大伯啦。
哎,大伯啊,他老人家對自己當真好的無話可說,可比起阿耶,終究少了一份父子間的親近。
那是一種很微妙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李百歲也不知這一切是大伯有意為之,還是天命使然。
總歸,他對眼下所擁有的一切感到很滿足。
秋東對兒子的心思一清二楚。
在老狐貍們看來,李百歲還是太嫩嘍。
這回李百歲徹底猜錯了長輩們的心思,李弘不僅沒有阻止秋東出海,還主動提出隨行。
不僅李弘,還有李賢。
用李弘的話說:
“做了一輩子太子,最終死在太子位上,又為大唐培養了繼承者,此生再無遺憾,是該出去瞧瞧外面的世界嘍,死在路上也值吶!”
李賢就直接的多啦,他摸著這幾個月努力恢覆騎射,小了許多的肚皮,樂呵呵道:
“大半輩子沒與兄長分開過,如今房氏先一步走啦,兒孫們有陛下照料,長安城也無甚好留戀的!吾孤寡老人一個,離了大兄,心裏當真是沒著沒落的。”
秋東一聽,當即拍板:
“走!都走!”
兄弟三決定了的事,當今世間少有人能更改。
等李百歲得知消息,掐著指頭一算,好家夥,阿耶他們最起碼已經在海上飄了五日,是別想再追回來啦!
只能命人守在泉州港口,一旦有阿耶他們的消息,便快馬加鞭送來京城。
事實上,這回出海,不僅秋東兄弟三人,還有太平吶!
太平這年紀,放外頭都是含飴弄孫,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太啦,可她生命力旺盛,這些年在海浪的拍打下,身子骨比早年更結實。
在這片海域上,太平也是響當當的人物,“李娘子”這些年生意做的大,能平事兒,她的信譽就是塊金字招牌,有些時候打出去甚至比當地水軍都好使,黑白兩道兒都給她面子。
李弘站在甲板上吹著海風,遠遠瞧見一艘船對自家“李娘子”用旗語表達敬意時,眼含欣慰道:
“阿妹當真是長大啦!”
這話把太平逗的哈哈大笑,她如今是個非常爽朗的小老太太,皮膚因為常年在海上行走,吹成了小麥色,笑起來無所顧忌,開懷道:
“還得是在大兄身邊才好,離了您,誰還把吾當小孩子吶!”
李賢裝模作樣拿了魚竿兒釣魚,他也不覺得傻,堅稱他釣的是一種意境,涼颼颼道:
“怎麽沒有?阿弟可是把你當女兒養吶!”
反正李賢覺得他見過的所有人家中,當爹的養親生女兒都不若阿弟養太平細心。
嗨呀,說到底,有阿弟真是他們兄弟姊妹的福氣,是大唐的福氣。
當年那些道士也沒說錯。
秋東在船艙裏瞧船長掌舵,他看哪裏都新鮮,還跟著船長學了一陣兒,船長見接下來半日風平浪靜,便讓秋東上手試了試,竟也像模像樣。
等他從船艙出來,迎著海風,聽見兄長和阿姐的話,莫名覺得這種日子,要他再活幾十年,倒也不是很難。
事實上,秋東這個太上皇,當真是大唐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他兒子李百歲一開始還會憂心他的身體,極力阻止他出海。
結果一年年下來,李百歲震驚的發現,他都明顯感覺到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阿耶還是那副老樣子,動起真格兒的,一腳能踹飛三個壯碩的海盜。
這,這還是當年被全天下名醫斷言,活不過十四,先天不足的阿耶嗎?
難道傳聞中的九轉大還丹竟還有延年益壽之效?如玄叔祖父當初可不是這般給他說的吶!
李百歲一肚子疑惑無人解答,不過親爹能好好活著,比甚麽都強。
阿耶一直生龍活虎的,他心頭也歡喜。
直到阿耶先後送走了大伯,二叔,再送走了太平姑姑,又送走了來臣,阿耶終於停下了他總往外面跑的腳步。
但李百歲並不為此感到高興,因為阿耶瞧著精神頭肉眼可見的不足,整日懨懨的待在宮裏發呆,都不愛搭理人啦!
年近五十的李百歲為此憂心不已,深思熟慮後,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禪位!
太子今年都二十有八啦,早年被阿耶帶在身邊天南地北的跑,如今處理起朝政也游刃有餘,李百歲沒甚麽不放心的。
於是李百歲成了太上皇,秋東升級無上皇。
李百歲將朝政丟給兒子,陪著阿耶,包袱款款的又滿世界溜達去嘍!
阿耶不就是覺得沒人陪了嘛,他來陪!
就是這陪著陪著吧,眼看又要小二十年啦,他路上還不時病兩場,阿耶楞是能衣不解帶照顧他直到痊愈。
這情況,他都不敢輕易讓人知道阿耶的行蹤了,如今滿天下誰不想從阿耶手裏討一份延年益壽的方子吶。
原本李百歲以為今年也要和往年一樣,阿耶懶得見長安城中後輩們的面,他要和他老人家在外面過年,正準備選個有趣的地兒好叫阿耶開心。
誰知這日阿耶主動提議:
“回吧,趕在冬日到來前回長安城,正正好。”
李百歲不知阿耶說的“正正好”是甚麽意思,心頭瞬間湧上一股難言的情緒,但看阿耶他老人家面色如常,又懷疑是他想多了。
他們一路走走停停,趕在立冬前一日回到長安城。
皇帝很是激動的帶著太子來給兩人請安,因著他是跟在秋東這個祖父身邊長大的,自來便與祖父親近。
而他的太子,皇帝也是效仿阿耶當年,直接送給阿耶和祖父教養。
所以幾人湊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
等到四下無人時,皇帝還有幾分得意的對兩人宣布:
“吾還差兩年便五十啦!待到那一日,吾便寫下禪位詔書,陪您二位一道兒雲游天下去!”
自打睿宗李旦主動禪位給玄宗李隆基後,李隆基又禪位於侄子李百歲,李百歲禪位給當今陛下,說起來也算四代人啦!
皇帝覺得這在史書上將來也是一樁美談,他得傳承下去。
秋東頂著滿頭華發,摸了摸太子的腦門兒,行止間還是讓人心折的灑脫。
他抿一口純正的醉江南,望著滿天星鬥,眼裏好似有光一般,偏頭問李百歲:
“知道阿耶的生辰是哪一日嗎?”
皇帝還在好奇祖父為何有此一問,阿耶怎麽可能忘了祖父的生辰?每年阿耶都提前幾個月精心為祖父準備生辰禮的好嘛!
李百歲卻心頭一咯噔,面上不顯,走過去靠在他身邊,輕聲道:
“兒記得,是秋冬交替之際,立冬前夕。”
太子也湊到跟前,喜滋滋插話道:
“明日便是太祖父的百歲生辰,天下間不知有多少人家羨慕咱家五世同堂!明兒阿耶要邀請群臣進宮為您賀壽,好些老大人都想與您探討長壽的秘訣吶,這回可算是叫他們逮住機會啦!”
秋東卻有幾分調皮的對皇帝道:
“這回約莫也要讓他們失望啦,吩咐下去,明兒一早,為進宮的大臣們每人準備一碗餃子,叫他們暖暖身子,便當是吾賀他們冬至安康。”
皇帝樂呵呵應了,祖父總是這樣促狹,他都習慣啦!
只有李百歲,眼皮子不停的跳。
夜裏不放心的睡在阿耶寢宮外間的榻上,還驚醒兩次,手忙腳亂爬起來,鞋子都沒穿,就去裏間瞧阿耶。
然後被忍無可忍的阿耶用軟乎乎的蕎麥枕砸過來,黑著臉問他:
“你是想念阿耶愛的教育了嗎?”
李百歲當了太上皇,也常被他阿耶進行愛的教育,以往聽見這話恨不能溜之大吉,眼下卻抱著阿耶扔過來的枕頭,擠上阿耶的床榻,憂心忡忡道:
“好久未與阿耶抵足而眠,今兒百歲陪您罷!”
秋東只需一眼就知道他在想甚麽,心道一把年紀了心眼兒還挺靈敏,當真是耽誤事兒。
罷了罷了,父子一場,安安他的心吧。
一扯被子,叫他進被窩。
李百歲聽著耳邊平緩有力的呼吸,一晚上沒睡,硬生生熬出了兩個黑眼圈兒,嚇了早上來請安的皇帝一跳,皇帝憂心道:
“阿耶,您這是怎的了?可是有哪裏不習慣?要不叫太醫來為您瞧瞧罷?”
秋東被人伺候著洗漱,聞言似笑非笑道:
“你阿耶吶,是想太多嘍!”
李百歲絲毫不覺得自己想多,見阿耶精神頭十足,與以往並無差異,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些許,這才揉著眉心對皇帝道:
“無礙,阿耶去瞇半個時辰,你祖父這裏,你用心伺候著。”
秋東在皇帝孫兒的陪同下,祖孫兩吃了香噴噴的早食,期間秋東還表示了對皇帝某個公主的意見,嫌棄皇帝沒把孩子養好,讓他以後多註意點兒。
皇帝笑呵呵應了,打蛇隨棍上,問:
“要不祖父您再勞勞神,幫孫兒帶帶孩子?”
秋東嫌棄他一點兒都不知道心疼老人:
“沒有你阿耶十分之一孝順,瞧著就煩人,趕快去瞧瞧進宮的諸位大人們吃上餃子了嗎!”
趕走了皇帝,他又吩咐左右:
“別去打攪太上皇,叫他好生歇息兩個時辰。”
這才選了個最滿意的地兒,讓人擺上躺椅,他躺在上面,晃晃悠悠,逐漸停止呼吸。
心道,可算是長命百歲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秋東對如玄皇叔信中所言, 並非說說而已。
李隆基登基後,大權在握,銳意進取, 朝堂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期。
無須他時刻盯著,便帶著李百歲出京逛逛。
父子兩走走停停, 從北到南,從大漠到江海, 做過路見不平的俠客,也在江南雨夜的橋洞下躲過雨。
曾一擲千金, 也曾捧著破碗在城門口要飯。
曾被人奉為座上賓, 也曾被人棄之如敝履。
或者綾羅綢緞奴仆成群,或者父子二人一頭瘦牛兩畝薄田,在某個山村一過就是大半年。
有時扯出王府旗幟唬人,更多時候隱名埋姓真正俯身體驗世間百態。
去尋如玄皇叔,不過是漫長旅程中的一段。
一開始如玄皇叔對此略有微詞,覺得他老人家雲游四海,經驗豐富, 和他搭伴兒行走天下,舒舒服服, 豈不妙哉?
偏秋東不樂意, 單獨帶孩子去遭罪。
為此, 如玄皇叔每月一封信, 準時送到秋東手裏, 專門炫耀他們近日行程, 旅途中遇到的新鮮事, 試圖勾起秋東的好奇心。
奈何秋東郎心似鐵,不為所動, 更加激起了皇叔的好勝心。
雙方一來二去,頻繁通信,但就是不會面。
直到這一年,如玄皇叔見到皮膚黝黑,眼神靈動中帶著沈穩的少年郎向他行禮。
他忽然對秋東道:
“你是對的,硬要叫你們與吾一道兒,確實無法養出一個知曉民生疾苦的繼承者。”
秋東笑而不語。
皇叔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走哪兒都不會虧待自己,跟著皇叔自然舒服。可太過舒服的環境註定只能培養出眼高手低,何不食肉糜的孩子。
如玄皇叔直到此刻,終於意識到了這件事。
他和秋東坐在茶棚下,看著不遠處將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然後自覺拿出朝廷邸報,認真看一遍,又打開不知是他大伯還是二叔叫人送來的功課,就著茶棚簡陋的木桌,沈思片刻下筆的百歲。
欣慰道:
“五月時,你們在劍南道的事吾聽說了,事情辦的很漂亮,南邊兒好些世家都動了嫁女兒的心思,你把百歲養的極好。”
秋東不在皇叔跟前打馬虎眼,直言道:
“待百歲到了那個位置,李唐江山該是不需要皇家森*晚*整*理刻意與世家聯姻的。”
如玄皇叔眼裏精光一閃而逝。
他很快換了個話題:
“這幾年你們在民間弄出了不小動靜,朝中怕是許多人眼睛都盯在百歲身上吶。與百歲相比,陛下的幾個皇子說一聲平平無奇都是擡舉他們了。陛下可不是心胸開闊有容人之量的君子,你下一步如何打算?”
“軍中。”
“什麽?”
秋東解釋道:
“叫百歲去軍中,隱姓埋名,從小卒做起。陛下初登大寶之時,於文治上展現的手腕叫群臣信服,在武功上就不夠看了。
何況這些年下來,陛下也走上了他父親和叔父的老路,有了驕奢淫逸的苗頭,朝中貪腐越發嚴重,軍中也不遑多讓。
吾一直放任軍中不理,便是等著這一天吶。”
留給百歲練手。
若是百歲能啃下這塊兒骨頭,便是出師啦,若啃不下?秋東就沒想過他和兄長們教出來的孩子能廢物到那種程度的可能。
如玄皇叔深深的看了一眼正埋首功課,眉眼沈靜的百歲,也不知該同情還是羨慕這小子啦。
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
“若有條件,真該讓所有的繼承者都出來磨練幾年!”
那自然是沒這個條件的。
往前數百年,往後望百年,能有李百歲這個條件和經歷的,他應當是獨一份兒。
兩人也就這麽一說,如玄皇叔很快換了話題:
“若是咱們能早相遇半個月,你還能見到你阿姐!你阿姐如今可了不得,正組織人手打算出海去瞧瞧大海對面的天地吶!”
這事秋東聽阿姐在信中提過。
自打阿姐結實了幾個海外來的客人後,便對海外很是好奇。
她是個行動力極強之人,於是一邊組建商隊賺錢,一邊將賺來的錢投入船舶建造。
時日一長,海還沒出去,她倒成了南邊兒有名的大商賈。都知道她為人低調且神秘,背後有朝中勢力護著,旁人輕易也不得罪她,甚至樂意給她幾分顏面。
“難道是海船的建造有了進展?”秋東猜測。
如玄皇叔給了肯定的眼神,他老人家還著重補充了一句:
“那丫頭心野得很,為了出海,沿海一帶的水匪都快被她的人給剿完嘍,你就不管管?”
要知道水匪可不一定是單純意義上的水匪,官匪勾結,甚至地方官養的私兵以水匪的的名義打家劫舍,在沿海屢見不鮮。
那邊與京中相隔十萬八千裏,真正的天高皇帝遠,朝廷官員去了都得給當地土族上供,很多政策沒有當地勢力支持根本落不了地,得罪土人的官員本身很容易性命不保。
要不然朝中那麽多人,一聽說要去沿海做父母官,各個如喪考批。
如今,沿海那邊也就模糊的知道太平身後之人的福王,才咬牙忍著,讓太平在他們頭上撒野。
可太平做的太過,遲早引起對方反彈。
一不註意出點意外,後悔都來不及。
秋東眼神很輕,頷首道:
“管,是得管管。”
“哎,你這樣子,可不像是要管太平那丫頭。”
“那就管點別的,免得時日久了,都忘了吾這個鎮國大將軍是以武起家的。”
如玄皇叔嘶了一聲,替大明宮的皇帝感到牙疼——
你說說你好端端的皇帝放著不做,非要學你爹你叔父驕奢淫逸,目中無人那套,這下把人惹毛了罷!
你說你幹點啥不好,多養幾個年輕貌美的妃子,多賞賜,多寵愛,甚至不想上朝便少上幾次,哪樣不夠折騰的,非得惦記自個兒的親兒媳婦?
叫天下人又把天後與阿兄的事拿出來說道,整的他們老李家人行走在外,顏面全無,提起這事就直不起腰板。
甚至讓人一度懷疑老李家的祖墳風水有問題。
當真是!
如玄假模假樣的勸了兩句:
“那畢竟是陛下,他前半生的功績,眾人有目共睹,青史昭昭,誰也無法否認。也就這幾年糊塗了些,給個教訓就差不多了,別把人臉往地上踩。”
如玄恨鐵不成鋼的想,李隆基那小崽子,早年有多英明,如今便有多糊塗,還不如眼下直接了當的駕崩了來的省事吶!
晚節不保,當真是晚節不保!
秋東從不對上位者的人性抱有太多期待,但凡上位者,一旦沒有任何規則能約束他的時候,僅憑他本人的一點薄弱的道德感自我約束,想出現一個明君,比天上下紅雨的概率還低。
李隆基走到今天,秋東並不感到吃驚。
他勸慰生氣的皇叔:
“自打李隆基罷免了忠心耿耿的宰相張九齡等人,開始任用口蜜腹劍,溜須拍馬,妒賢嫉能的李林甫,便已然有了端倪。”
那李林甫早年便傳出過,對有才華學問之人表面交好,暗中謀害之事。奈何他會收買皇帝身邊伺候之人,對皇帝的喜惡了如指掌,很會投其所好,討皇帝歡心。*
於是李隆基不顧朝臣反對,讓李林甫登上相位。
時日一久,李林甫收買了皇帝身邊足夠多人,掌握了皇帝的一舉一動。可以想象在李隆基本身不理政事的前提下,李林甫能將陽奉陰違發揮到何種程度。*
前段時間,更是從長安城傳出消息,說是李隆基想將今年所有上貢寶物全部賞賜給李林甫。
加上此前,李隆基因後宮宮鬥,聽信武惠妃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且在不久後將之一一賜死。*
武惠妃乃恒定王武攸止之女,武攸止和武三思同輩,同為天後侄子。
一下子死了三個兒子,李隆基心裏回過味兒,約莫也不得勁兒,於是,同年十月,武惠妃病死。
武惠妃這一死,李隆基心裏又不得勁兒,覺得後宮三千,瞧誰都差了點意思,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壽王李琩的妻子楊玉環身上。
楊玉環,乃武惠妃親自為兒子李琩挑選的王妃。
出身關中望族,弘農楊氏,性格溫婉,懂詩書,擅歌舞,曉音律,還生的豐腴艷麗。
這麽一女娘,在娘家被嬌寵著長大,嫁了人初為人婦,和丈夫少年夫妻,正是情濃之時,忽然被嫡親的公爹喊去談心。
談著談著,公爹就下旨讓她出家做女道士,再讓她還俗,緊接著把她接進宮封妃。
就說這事兒吧,李隆基皮糙肉厚不怕閑言碎語,但想想楊玉環,她要不是有武太後那種心理素質,要不是一心貪戀至高無上的權利,正常人一時半會兒還真接受不來這種操蛋的事實。
畢竟擱在正常少年慕艾的年紀,選同齡的少年郎,還是能給自個兒當祖父的糟老頭子?
答案簡直一目了然。
就這麽的,坊間有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說法。
與此同時,皇帝本身揮霍無度,他個人私庫進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下面人為了討好他,只能一層層盤剝下去,賦稅加重,最終由老百姓來承擔。
戶部郎中王鉷為了取得皇帝信任,想法子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
周遭小國本身國力有限,歲貢有定數,他額外盤剝錢財也就罷了,本身這部分應該進國庫,還被送進了皇帝私庫,任由皇帝隨意取用。
關鍵此人指鹿為馬的的本事已經登峰造極,膽子極大,直接告訴皇帝:
“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簡言之,就是收稅時,收上來多餘的部分,您可以放心花用,絕對沒問題。
李隆基身為皇帝,為了享樂,裝聾作啞,從未當面質疑過這話的真實性,並任命王鉷為禦史丞、京畿采訪使。
他不僅不質疑,還對那些主動要求不領取俸祿來討好他,事實上本人行事在朝野內外皆怨聲載道的大臣,十分親厚,常常賞賜。
因而坊間傳聞,皇帝對“務為割剝以求媚”“中外嗟怨”者,“益厚遇之”。*
或許李隆基也懷疑過他的私庫究竟有沒有那麽多錢財,供他如流水般取用。
但彼時他身邊已經圍滿了奸佞之輩,其中以楊玉環的堂兄楊國忠打頭,此人為了討好皇帝,亦或者說糊弄皇帝,每每告訴李隆基:
“陛下您的左藏富甲天下!”
左藏便是皇宮內庫。
李隆基心血來潮,便決定帶著群臣去參觀他庫房。
而楊國忠等人對此早有準備,提前將各地送往京城的各種稅收和糧食,全部換成更為占地方的布帛,將左藏填補的滿滿當當。
李隆基見之大喜,當真覺得他早年勵精圖治,如今終於讓百姓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也終於可以安心享樂了,於是“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 。*
李隆基不僅自個兒奢侈,對他看重之人同樣大方的很。
今年八月,楊玉環被封為貴妃,他為了討好楊玉環,組建了七百多人的團隊專門給楊玉環做衣裳。
為了讓楊玉環吃到嶺南的荔枝,專門叫人開辟了一條從嶺南到長安城的官道。
其族兄楊國忠倚仗裙帶關系,一躍成為宰相,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兄長也在朝中做了高官。*
一時間,楊家成了人人逢迎巴結的對象。
節度使安祿山為了討好皇帝和楊貴妃,在宮宴上親自為他們跳胡炫舞助興。聽聞皇帝要在華清池開新浴池後,當即叫人用範陽的白玉石,特意雕刻出魚龍鳧雁和石蓮花的樣式,用以裝飾浴池,他的心思大獲皇帝稱讚。*
楊家姊妹每每隨楊貴妃去華清宮過冬,馬車上必須“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
如若不想乘坐馬車,必會“以黃金為銜”,競相購買名馬,長長的馬車隊伍看不到頭。
今歲,楊國忠酒醉後曾對人言:
“某家起於細微,因緣椒房(皇後)之親,以至於是。吾今未知稅駕(歸宿)之所,念終不能致令名(美名),要當取樂於富貴耳。”*
總歸就一個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先享受了再說。
因而,秋東溫聲道:
“楊國忠驕奢淫逸,玩弄權術,並不令人驚訝。皇帝放縱楊家人也不足為奇,與其說李隆基寵幸權臣無度,倒不如說他是借楊貴妃,借楊家人的手,滿足他自己的欲望罷了。”
楊家人身上,投射出李隆基最真實的內心。
如玄皇叔心想,難道是早年跟隨李旦生活在靈山寺的經歷,讓李隆基產生了發達後要好好補償他自己的心理嗎?
秋東並不關心已經步入中老年的皇帝侄子的心理問題。
如今三兄李旦已逝,他和皇帝侄子之間當真沒有多餘感情。
因而話說起來便格外殘酷:
“自作孽不可活,受著吧。”
於是,這一年,在外游歷已久的福王殿下,沒有知會朝廷的情況下,親自帶兵,剿滅了沿海一帶水匪賊寇。
並以沿海水師親自護送海上商船,鼓勵沿海對外貿易。
這一戰打的快,結束的也快,朝中流言和猜測剛起,福王便表現出常駐沿海一帶,不願回朝的態度。
沈迷享樂的君臣過了一開始的驚慌,又安心的回歸安樂窩。
也是這一年,福王府小世子徹底消失在世人眼前,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的去向。
又三年,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認為朝廷內部,從文官體系到軍隊,上下腐敗,兵力空虛,給了他可趁之機。
於是他聯合這些年蠢蠢欲動的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對外號稱20萬,氣勢洶洶,大有殺進長安城的架勢。*
他們對外打的旗號是“憂國之危”,看不下去楊國忠等人欺上瞞下的行為,奉皇帝秘詔,討伐楊國忠。
在範陽起兵。
大唐自當年福王殿下收服了吐蕃和突厥後,再也沒經歷過如此大規模戰爭,民間承平日久,忽然遭遇大軍逼近,從上到下都慌了手腳。
首當其沖的便是範陽附近幾地,縣令要麽投降,要麽逃跑,毫無氣節可言。
眼看著叛軍勢如破竹,幾天時間便攻進洛陽,皇帝忙叫人給福王下詔,讓他速速回京平叛。
然而他的的詔令還未曾送到福王手裏,潼關守將哥舒翰便被叛軍大敗,全軍覆沒不說,哥舒翰本人也做了俘虜。
泉州。
秋東和太平送走了今年最後一批出海的商隊後,漫步在海岸線上。
一只又一只的信鴿落下又飛走。
太平仰起頭,看向人到中年,越發從容的阿弟,問他:
“你當真不準備出手嗎?再不出手便要給那老小子收屍啦!”
太平可不是甚麽心胸寬廣之人,還記著和李隆基的仇吶。
秋東似笑非笑道:
“那也不見得。”
端看百歲的選擇咯。
提起侄子百歲,太平笑容多了幾分,她是真疼這個侄子,當然啦,這個侄子本身也可人疼,知冷知熱,體貼長輩,是頂好的孩子。
對比起來,皇位上那個侄子如今的遭遇,太平當真只能說他:
“咎由自取!”
按照阿弟的預測,潼關原本不該如此快失守。雖然哥舒翰手底下二十萬士兵都是臨時征調來的,根本沒有作戰經驗,不過哥舒翰本人頗有能力,和安祿山周旋幾個月不成問題。
奈何皇帝和楊國忠兩人湊一塊兒,一合計,覺得哥舒翰遲遲不出兵剿滅安祿山,是在延誤戰機,便接連派了好些宦官傳旨,命哥舒翰盡快出兵。
結果顯而易見。
秋東眉間一片肅殺,再次放飛了一只信鴿後,沈聲道:
“正好,借著這回戰事,將軍中的蛀蟲從上到下清理一遍,又能安穩幾十年。”
長安城裏的皇帝還不曉得他六叔的打算,左右等不到六叔的支援,心裏恨的要命,但還是要以保命為主。
在叛軍攻入長安城之前,帶人逃到了馬嵬坡。
在此地,隨行將士再也受不了東奔西逃的壓力,發生嘩變,楊國忠被殺,皇帝為了自保,下令縊死楊貴妃,並叫人將此事傳揚天下。
希冀安祿山大軍就此息事寧人。
然而事與願違,安祿山攻占了長安城後,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年號聖武,定都洛陽,並對李隆基一行人繼續追殺。*
不得已,為了保住李唐最後的根苗,李隆基與太子帶人分開逃跑。
李隆基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
在雙方惶惶不可終日之際,忽從長安傳來消息——
福王府小世子,李百歲,帶人一路長驅直入,先後收覆了洛陽長安等地,將安祿山大軍打的節節敗退。
又聽聞,安祿山被手下李豬兒刺殺,李豬兒親自帶人,將安祿山的人頭送到李世子的手上,請求李世子的寬恕。
再聽聞,在李世子的帶領下,中原地區已經歸於平靜。
李隆基頓時雙腿一軟,撲坐在地,對左右道:
“罷了,吾這堂弟,當真不愧六叔的種。如今想來,六叔遲遲不來救援便是為了今日罷!六叔不想做皇帝,當年阿耶如此說,這些年吾也如此信,他老人家心裏也如此想。
可六叔不想做皇帝,不意味著他不想叫他兒子做皇帝吶!”
李隆基想起當年他隨阿耶去六叔府上,六叔對阿耶說的那句“天命所歸”,神情恍惚。
睜開眼,沈痛道:
“時也命也,卿來為吾寫禪位詔書罷。”
此時,李隆基僅剩的良知發作,在禪位之前,將太子李亨貶為庶人。
至此,李唐皇位,自高宗陛下時期起,於他妻子與孩子之間輾轉,起起伏伏百年,最終落到了他與武後最疼愛的幺兒一脈手中。
李百歲在長輩們的期許中登基。
福王李秋東,成為太上皇。
當年因謀反一案,自請出家的章懷太子,被封為楚王。
朝野上下,因此次戰亂大換血。
加之皇帝又是個以武起家的鐵血之人,朝堂氛圍空前清明起來。
彼時的李百歲,盡管長輩們不提,他也隱約猜到了自己的身世。他相信,便是那好幾年才回終南山一次的太平姑姑,在見到還活著的大伯時,心裏也是有所猜測的。
若不然,姑姑不能時常對著阿耶的背影,流露出悲傷心痛的情緒。
在這件事上,他們所有人保持著前所未有的默契。
就這樣吧,這樣,便是最好的,誰都不想打破眼下的平靜。
李百歲是真把秋東當阿耶尊敬和崇拜。
在已經登上皇位,娶了皇後,被朝臣交口稱讚的李百歲心裏,他阿耶是天底下最好的阿耶,他敢拍著胸口保證,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阿耶,能如他阿耶待他這般耐心教導。
即便是他自己,都做不到。
所以,他撫摸著皇後鼓起來的肚子,對皇後道:
“梓潼,等孩子出生,咱們送去給阿耶教養吧!”
皇後一楞,轉念覺得丈夫這個提議當真妙極,她比陛下小三歲,說是自小聽著公爹的傳奇話本長大的也不為過,對公爹的推崇比丈夫也不少甚麽。
公爹能教出丈夫這般帝王,再教導下一代皇子公主想必不在話下。
就是有一點,皇後憂心道:
“阿耶他老人家如今上了年紀,吾唯恐他精力不濟,受不得孩童吵鬧。”
李百歲想起他阿耶那張至今走出去,依然能引得長安城十五六歲,情竇初開的女娘們想嫁給他的臉。一舉一動都帶著旁人怎麽都模仿不來的風流灑脫,身上的衣裳配飾,至今是長安城少年郎們爭相學習的典範,說阿耶老,問過那些人的意見了嗎?
皇帝默默看向皇後。
夫妻兩對視片刻,皇後當先認錯:
“吾真正想說的是,阿耶他老人家近日好似有出海的心思,怕是沒空幫咱們帶孩子。”
李百歲心道,正是為了絆住阿耶,他才想了這個法子吶!
皇後與他對視片刻,福至心靈,試探道:
“阿耶對女娘總是寬容幾分,不若吾從明日開始,便去阿耶耳邊敲敲邊鼓?”
李百歲為皇後的這份悟性感到高興。
他覺得有孫子還拴不住阿耶那顆自由無拘的心,回頭還得和大伯二叔說道說道,大伯也不想阿耶一把年紀,還去海外冒險的罷!
若說這世間還有人能管住阿耶,那約莫也就只有大伯啦。
哎,大伯啊,他老人家對自己當真好的無話可說,可比起阿耶,終究少了一份父子間的親近。
那是一種很微妙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李百歲也不知這一切是大伯有意為之,還是天命使然。
總歸,他對眼下所擁有的一切感到很滿足。
秋東對兒子的心思一清二楚。
在老狐貍們看來,李百歲還是太嫩嘍。
這回李百歲徹底猜錯了長輩們的心思,李弘不僅沒有阻止秋東出海,還主動提出隨行。
不僅李弘,還有李賢。
用李弘的話說:
“做了一輩子太子,最終死在太子位上,又為大唐培養了繼承者,此生再無遺憾,是該出去瞧瞧外面的世界嘍,死在路上也值吶!”
李賢就直接的多啦,他摸著這幾個月努力恢覆騎射,小了許多的肚皮,樂呵呵道:
“大半輩子沒與兄長分開過,如今房氏先一步走啦,兒孫們有陛下照料,長安城也無甚好留戀的!吾孤寡老人一個,離了大兄,心裏當真是沒著沒落的。”
秋東一聽,當即拍板:
“走!都走!”
兄弟三決定了的事,當今世間少有人能更改。
等李百歲得知消息,掐著指頭一算,好家夥,阿耶他們最起碼已經在海上飄了五日,是別想再追回來啦!
只能命人守在泉州港口,一旦有阿耶他們的消息,便快馬加鞭送來京城。
事實上,這回出海,不僅秋東兄弟三人,還有太平吶!
太平這年紀,放外頭都是含飴弄孫,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太啦,可她生命力旺盛,這些年在海浪的拍打下,身子骨比早年更結實。
在這片海域上,太平也是響當當的人物,“李娘子”這些年生意做的大,能平事兒,她的信譽就是塊金字招牌,有些時候打出去甚至比當地水軍都好使,黑白兩道兒都給她面子。
李弘站在甲板上吹著海風,遠遠瞧見一艘船對自家“李娘子”用旗語表達敬意時,眼含欣慰道:
“阿妹當真是長大啦!”
這話把太平逗的哈哈大笑,她如今是個非常爽朗的小老太太,皮膚因為常年在海上行走,吹成了小麥色,笑起來無所顧忌,開懷道:
“還得是在大兄身邊才好,離了您,誰還把吾當小孩子吶!”
李賢裝模作樣拿了魚竿兒釣魚,他也不覺得傻,堅稱他釣的是一種意境,涼颼颼道:
“怎麽沒有?阿弟可是把你當女兒養吶!”
反正李賢覺得他見過的所有人家中,當爹的養親生女兒都不若阿弟養太平細心。
嗨呀,說到底,有阿弟真是他們兄弟姊妹的福氣,是大唐的福氣。
當年那些道士也沒說錯。
秋東在船艙裏瞧船長掌舵,他看哪裏都新鮮,還跟著船長學了一陣兒,船長見接下來半日風平浪靜,便讓秋東上手試了試,竟也像模像樣。
等他從船艙出來,迎著海風,聽見兄長和阿姐的話,莫名覺得這種日子,要他再活幾十年,倒也不是很難。
事實上,秋東這個太上皇,當真是大唐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他兒子李百歲一開始還會憂心他的身體,極力阻止他出海。
結果一年年下來,李百歲震驚的發現,他都明顯感覺到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阿耶還是那副老樣子,動起真格兒的,一腳能踹飛三個壯碩的海盜。
這,這還是當年被全天下名醫斷言,活不過十四,先天不足的阿耶嗎?
難道傳聞中的九轉大還丹竟還有延年益壽之效?如玄叔祖父當初可不是這般給他說的吶!
李百歲一肚子疑惑無人解答,不過親爹能好好活著,比甚麽都強。
阿耶一直生龍活虎的,他心頭也歡喜。
直到阿耶先後送走了大伯,二叔,再送走了太平姑姑,又送走了來臣,阿耶終於停下了他總往外面跑的腳步。
但李百歲並不為此感到高興,因為阿耶瞧著精神頭肉眼可見的不足,整日懨懨的待在宮裏發呆,都不愛搭理人啦!
年近五十的李百歲為此憂心不已,深思熟慮後,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禪位!
太子今年都二十有八啦,早年被阿耶帶在身邊天南地北的跑,如今處理起朝政也游刃有餘,李百歲沒甚麽不放心的。
於是李百歲成了太上皇,秋東升級無上皇。
李百歲將朝政丟給兒子,陪著阿耶,包袱款款的又滿世界溜達去嘍!
阿耶不就是覺得沒人陪了嘛,他來陪!
就是這陪著陪著吧,眼看又要小二十年啦,他路上還不時病兩場,阿耶楞是能衣不解帶照顧他直到痊愈。
這情況,他都不敢輕易讓人知道阿耶的行蹤了,如今滿天下誰不想從阿耶手裏討一份延年益壽的方子吶。
原本李百歲以為今年也要和往年一樣,阿耶懶得見長安城中後輩們的面,他要和他老人家在外面過年,正準備選個有趣的地兒好叫阿耶開心。
誰知這日阿耶主動提議:
“回吧,趕在冬日到來前回長安城,正正好。”
李百歲不知阿耶說的“正正好”是甚麽意思,心頭瞬間湧上一股難言的情緒,但看阿耶他老人家面色如常,又懷疑是他想多了。
他們一路走走停停,趕在立冬前一日回到長安城。
皇帝很是激動的帶著太子來給兩人請安,因著他是跟在秋東這個祖父身邊長大的,自來便與祖父親近。
而他的太子,皇帝也是效仿阿耶當年,直接送給阿耶和祖父教養。
所以幾人湊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
等到四下無人時,皇帝還有幾分得意的對兩人宣布:
“吾還差兩年便五十啦!待到那一日,吾便寫下禪位詔書,陪您二位一道兒雲游天下去!”
自打睿宗李旦主動禪位給玄宗李隆基後,李隆基又禪位於侄子李百歲,李百歲禪位給當今陛下,說起來也算四代人啦!
皇帝覺得這在史書上將來也是一樁美談,他得傳承下去。
秋東頂著滿頭華發,摸了摸太子的腦門兒,行止間還是讓人心折的灑脫。
他抿一口純正的醉江南,望著滿天星鬥,眼裏好似有光一般,偏頭問李百歲:
“知道阿耶的生辰是哪一日嗎?”
皇帝還在好奇祖父為何有此一問,阿耶怎麽可能忘了祖父的生辰?每年阿耶都提前幾個月精心為祖父準備生辰禮的好嘛!
李百歲卻心頭一咯噔,面上不顯,走過去靠在他身邊,輕聲道:
“兒記得,是秋冬交替之際,立冬前夕。”
太子也湊到跟前,喜滋滋插話道:
“明日便是太祖父的百歲生辰,天下間不知有多少人家羨慕咱家五世同堂!明兒阿耶要邀請群臣進宮為您賀壽,好些老大人都想與您探討長壽的秘訣吶,這回可算是叫他們逮住機會啦!”
秋東卻有幾分調皮的對皇帝道:
“這回約莫也要讓他們失望啦,吩咐下去,明兒一早,為進宮的大臣們每人準備一碗餃子,叫他們暖暖身子,便當是吾賀他們冬至安康。”
皇帝樂呵呵應了,祖父總是這樣促狹,他都習慣啦!
只有李百歲,眼皮子不停的跳。
夜裏不放心的睡在阿耶寢宮外間的榻上,還驚醒兩次,手忙腳亂爬起來,鞋子都沒穿,就去裏間瞧阿耶。
然後被忍無可忍的阿耶用軟乎乎的蕎麥枕砸過來,黑著臉問他:
“你是想念阿耶愛的教育了嗎?”
李百歲當了太上皇,也常被他阿耶進行愛的教育,以往聽見這話恨不能溜之大吉,眼下卻抱著阿耶扔過來的枕頭,擠上阿耶的床榻,憂心忡忡道:
“好久未與阿耶抵足而眠,今兒百歲陪您罷!”
秋東只需一眼就知道他在想甚麽,心道一把年紀了心眼兒還挺靈敏,當真是耽誤事兒。
罷了罷了,父子一場,安安他的心吧。
一扯被子,叫他進被窩。
李百歲聽著耳邊平緩有力的呼吸,一晚上沒睡,硬生生熬出了兩個黑眼圈兒,嚇了早上來請安的皇帝一跳,皇帝憂心道:
“阿耶,您這是怎的了?可是有哪裏不習慣?要不叫太醫來為您瞧瞧罷?”
秋東被人伺候著洗漱,聞言似笑非笑道:
“你阿耶吶,是想太多嘍!”
李百歲絲毫不覺得自己想多,見阿耶精神頭十足,與以往並無差異,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些許,這才揉著眉心對皇帝道:
“無礙,阿耶去瞇半個時辰,你祖父這裏,你用心伺候著。”
秋東在皇帝孫兒的陪同下,祖孫兩吃了香噴噴的早食,期間秋東還表示了對皇帝某個公主的意見,嫌棄皇帝沒把孩子養好,讓他以後多註意點兒。
皇帝笑呵呵應了,打蛇隨棍上,問:
“要不祖父您再勞勞神,幫孫兒帶帶孩子?”
秋東嫌棄他一點兒都不知道心疼老人:
“沒有你阿耶十分之一孝順,瞧著就煩人,趕快去瞧瞧進宮的諸位大人們吃上餃子了嗎!”
趕走了皇帝,他又吩咐左右:
“別去打攪太上皇,叫他好生歇息兩個時辰。”
這才選了個最滿意的地兒,讓人擺上躺椅,他躺在上面,晃晃悠悠,逐漸停止呼吸。
心道,可算是長命百歲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