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
關燈
小
中
大
沖突
兄弟幾個乍然重逢, 大喜大悲下,自有說不盡的話。秋東帶上山的一斤酒被三人謔謔幹凈,也不知是真醉了, 亦或者酒不醉人人自醉。
李弘與李賢一人抱著秋東一條腿,坐在地上鬼哭狼嚎, 說一些放在長安城絕對要被三司會審的話。
秋東萬分嫌棄,覺得兩人是故意把惡心的眼淚鼻涕往他身上抹。
一手一個, 從後脖頸處將人拎起,正尋思往哪兒塞呢, 大嫂及時出現, 溫聲道:
“隨吾來吧,叫躺著歇歇,吃了醒酒茶一會兒便好。”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申國公高家。
已故高士廉作為申國公,長孫皇後親舅,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給子孫留下數不盡的餘蔭, 讓高家在長安城地位超然。
然而今日,高士廉第四子, 左衛將軍高真行對著家中一眾子弟, 冷著臉下令:
“那個逆子還守在東宮?去將那個逆子給我捉回來!”
逆子自然說的是在東宮擔任典膳承, 負責前太子李賢膳食的高政。
高政雖然官職不高, 可絕對是李賢的忠實擁躉, 對李賢忠心耿耿, 這在高家並不是秘密。
此前高家對此樂見其成, 可眼下太子李賢被廢,高政的存在, 以及他表現出來的不識時務,就讓高家格外尷尬起來。
高真行心裏已然有了決斷森*晚*整*理,因而面上還算鎮定,其他小輩卻很是心慌,有人不由出聲道:
“四叔,廢太子的旨意已然傳遍長安城,東宮不知得有多少人跟著陪葬,政阿兄此刻處境尷尬,不若我們兄弟幾個這便去直接將人綁了,連夜將之送回老家躲幾年?”
他們是怕高真行因為父子關系,意氣用事包庇高政,進而連累全家,才搶先提議。
然而高真行另有打算,並未就此答應下來,反而擺手道:
“按我說的辦,先將人帶回來。”
晚輩們也不敢違背高真行的意思,只能不情不願的去了。心想四叔這裏說不通,回頭得好好勸勸政阿兄,若政阿兄自個兒同意回老家避風頭,四叔也無可奈何。
總歸政阿兄只是個小小的典膳丞,對廢太子的事參與不深,依著高家今時今日的地位,如此處置,高家留在朝中的子弟不過是在陛下和娘娘那裏遭受些冷待罷了。
尚在能承受的範圍。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高政喪頭喪腦的跟著兄弟們回來,讓小廝去院中給他收拾行李,感謝了兄弟們苦口婆心的相勸,轉頭去前廳與父親辭行。
他話還未說兩句,便被早有準備的父親高真行一刀刺上喉嚨。
這且罷了,好似生怕他還有活命的機會,根本不給高政反抗的時間,他五叔高審行又在他腹部補上一刀,幾乎是同一時間,他大伯家的堂哥高琁便砍下了他的腦袋。*
高政生命的最後一刻,甚至連不可置信,多餘感受疼痛的時間也沒多少,更沒機會問父親一句為什麽。
這且不算,高真行甚至不許高家發喪,吩咐下人:
“將此子屍體丟去衢路。”*
借此向武後表明態度。
秋東為啥能知道的如此清楚?
原因在於高家子弟中,有人實在看不過去高真行的舉止,特意一路打聽,找去終南山,找福王求救。
想請福王看在廢太子李賢的面上,出面幹預此事,給高政留個全屍。
高氏子弟陳情時,李賢剛剛酒醒,就坐在秋東邊兒上,兩人商議對二兄家眷的安置問題。而李弘作為已故之人,避在隔壁院子,隱約聽了個大概。
兄弟三簡直被高真行的無恥震驚的瞠目結舌。
秋東還記得上回在東宮,高政攔住他,告訴他武後與太子之間的隱憂,言語間高政對他追隨的太子全是溢美之詞。
“走,下山!”
秋東惱的很,高真行如此一來,開了個特別差的頭兒。
高政究竟有沒有罪,所犯何罪,罪當如何,應由刑部審問過後給出結論,而非高家這般不問青紅皂白,便用殘暴的手段致人死地。
高家那般地位權勢,高政不過一東宮典膳丞,在高家眾多子弟中,既不是最有前途的,也不是最被高家看重的,甚至算的上無足輕重,高真行依然選擇“大義滅親”。
讓旁人怎麽辦?
秋東沒想讓人為難,半路就和高家報信的子弟分開走了,一路長驅直入,直抵高家。
高家下人被他氣勢洶洶的樣子驚得不輕,狼狽跑去給他家老爺報信。
等高真行衣冠不整急匆匆出來迎接福王時,迎面便被暴怒的福王殿下一巴掌扇在臉上,原地轉了兩個圈兒,狠狠地吐出顆牙齒才站穩。
高真行被福王打蒙了,捂著火速腫起來的腮幫子,顧不得疼痛,強壓下惱怒,躬身,口齒不清,說出的話含含糊糊:
“不知微臣是哪裏開罪了殿下,還請殿下明示!”
秋東沒說話,沈著臉,又是一腳踹過去,高真行連連後退四五步,仰倒在地上,一口血吐出來,嘗試了好幾次都沒爬起來。
高真行也來了火氣,他堂堂左衛將軍,長孫皇後的親表弟,當年太宗皇帝在世時也對他客氣有加,怎麽算都是福王爺爺輩兒人了,竟然被福王當著這麽多人面兒,毫無緣由的痛揍,難道他不要面子的嗎?
索性也躺地上不起來了。
秋東懶得搭理這種糊塗蛋,直接對聞訊趕來的高家二老爺高質行道:
“既然你們高家容不下忠孝兩全的好兒郎,本王便做主將他帶回去葬在終南山下,與本王的二兄遙遙相對,叫本王的侄子們四時八節送寒衣香火,全了他們這場君臣情分。”
這高家真是越加怕事了,自打襲了申國公爵位的老大高履行受他們表兄長孫無忌牽連,被貶為洪州都督,與其妻子東陽公主遠離長安城後,老二高質行便在小小的主客郎中之位上一待好多年。
老三高純行又是個閑散性子,四六不管,以至於高真行這樣的蠢貨成了高家頂梁柱。
高質行親眼見著四弟慘狀,哪裏還敢反對半個字?
何況四弟與五弟瞞著他行此舉,著實嚇了他一跳,他也正頭疼如何收尾呢,有福王接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即著人帶福王的侍衛去衢路尋侄子高政的屍首。
秋東見狀,簡直對這一家子無語至極,不願多停留半刻鐘,徑直離開的同時,吩咐人去找長安城最好的入殮師,高政的腦袋得給人接回去,免得叫他屍骨不全。
緊接著,便從溫泉宮傳來旨意,皇帝萬分鄙夷高真行的品格,除了他左衛將軍的官職,貶去睦州做刺史。
高真行只是人品有問題,又不是蠢,自然猜出是誰將此事告訴病重的陛下。可福王他是真的惹不起,只能窩窩囊囊叫人收拾包裹前往睦州。
或許在高真行看來,簡直是無妄之災。
可叫秋東說,這便是家底殷實的好處了,即便一貶再貶,還能舒舒服服當個刺史呢。
於秋東而言,高政的死是一件令人心痛之事,可於整個朝堂而言,另立太子才是眾人關註的頭等大事,與之相比,高政的死活簡直微不足道。
要知道自打太宗皇帝玄武門之變後,李唐皇室便對嫡長子繼承制有著一種默契的堅持和執拗。
到了秋東這一輩中,李唐先後沒了太子李忠,李弘,李賢,按順序,輪到了英王李顯做太子。
這一點上,朝野內外無人反對。
李顯此人,自來被驕縱長大,性子懦弱了些,早前便有媽寶男的趨勢,為了討母親歡心,甚至連王妃趙氏的死,也能裝聾作啞。
如今做了皇帝,依然唯武後馬首是瞻。
導致整個朝堂只有武後的一種聲音,這叫武後非常滿意,因而朝廷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
這日,秋東去溫泉宮探望阿耶,恰巧與一明麗少女迎面撞上,對方身著內宮女官服侍,對秋東行禮。
秋東便知眼前這位,是阿娘從掖庭宮簡拔上來的,上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秋東打量她,當年上官儀連夜為阿耶起草廢後詔書,最終被阿耶丟出去堵阿娘怒火之事還歷歷在目。從這方面來講,阿娘是真的膽大,用起上官儀的孫女沒有絲毫遲疑。
上官婉兒不知眼前這位年輕的,容顏近幾年越發盛,出行勢必引起長安城男女老少圍觀的福王殿下,目不轉睛盯著她究竟在想什麽。
在上官婉兒想來,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在福王殿下如此專註的目光下,還能淡然自若的。這無關其他,實在是福王殿下過分美麗。
於是她主動開口解釋:
“娘娘命臣來取陛下的脈案,恰巧陛下今兒心情好,賞了臣一把玉如意吶,殿下您來的正正好,說不得陛下瞧見您,午食都該多進些!”
秋東沒應這話,反倒問起另一件事。
“太子殿下可是在阿娘處?”
李顯是貨真價實的膽小,坊間都傳遍了,太子日日在天後娘娘跟前盡孝吶。說的難聽點,就是天後的應聲蟲,天後說一他那個太子不敢說二。
與溫和中正的李弘沒法兒比,也與聰慧剛直的李賢沒法兒比,讓人失望不已,實在不能理解陛下與天後娘娘那般人物,何至於生出如此孩子。
上官婉兒好似沒聽出福王話裏的情緒,笑盈盈回道:
“正如殿下所言,太子殿下對天後娘娘的孝心,舉朝皆知。”
絲毫看不出是在說客套話,還是真心這般想。
要說太子李顯,是真沒什麽壞心,更沒什麽野心,頂多就是不作為了些,可如今的情況他身為太子,不作為就是最大的罪過。
提起此事,皇帝也沒了逗弄貍奴的興致,用帕子擦了手,在秋日暖陽下看著小兒子,忽然另起了話頭:
“前兒你城陽姑姑進宮,與阿耶說起薛紹和太平的婚事,阿耶已是允了的,令禮部著手準備,年後便可大婚。只不知阿耶最貼心的幺兒,可有了意中人?”
城陽公主,乃太宗皇帝與長孫皇後之女,是秋東嫡嫡親的姑姑,薛紹身為城陽公主之子,與太平是再親近不過的表兄妹。
時人看來,這樁婚事簡直是天作之合。
秋東扶阿耶坐下,感覺掌中握著的手臂瘦弱不堪,好似隨時都會倒下去似的,聞聽此言低聲與阿耶撒嬌。
“您瞧瞧您家幺兒,這長相,這氣度,滿長安城哪家女娘能配得上?誰與您幺兒成親便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吶,您舍得叫旁人占您幺兒便宜?”
皇帝便聽出了他的心思,還是不願成親的。
想起前些日子如玄阿弟遠在江南,命人送來的書信中特意提過,福王身子骨雖瞧著與常人無異,可總歸是從死門關回來的,男女調和於他而言傷身的很,這輩子都不可能有自個兒的子嗣,皇帝便不再勉強他。
瞧著兒子這張能晃花人眼的臉,心裏恨恨的道一聲天妒紅顏。
“罷了,也是你兄長們不爭氣,待他日,阿耶定做主為你過繼個嗣子延續香火。”
這簡直是個悲傷的話題,宗室子皇帝看不上,覺得辱沒了他幺兒,非他的嫡親孫兒才能勉強給福王做嗣子不可。
但這些年下來,他的兒子中,非武後所生那些,死的死,圈的圈,沒一個有出息的。
武後生的老大李弘早亡,自個兒都沒留下個孩子。老二李賢也只得了兩子,自家都稀罕不夠,哪能隨手過繼出去?
老三李顯如今身為太子,別說身份敏感不能過繼,就算他想做主過繼也沒得,因為李顯唯一的孩子,還在韋氏肚子裏呢。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李唐皇室如今於血脈上著實不豐,是一件挺令人著急的事,或許唯一能讓人感到安慰的是,孩子們都還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
秋東見阿耶說起這個話題頗為傷感,便出口安慰道:
“將來兒百年之後,隨葬帝陵,長長久久陪伴在您身邊,還怕誰少了兒一口香火?您吶,勿要操心這些瑣事多保養,康健活著,兒便有享不盡的好日子。”
皇帝輕咳一聲,即便面對面,眼睛看到的也偶爾會變成一團模糊的影子。他還是不能習慣這種狀態,眨眨眼,自嘲道:
“世人整日說皇帝萬萬歲,可古來哪個帝王能千秋萬世的存活於天地間?不過對你嘛,阿耶也沒甚不放心的,阿耶的福王吶,生了一副玲瓏心,在哪兒都能把日子過舒坦。”
對福王是放心的,那對其他呢?
秋東叫人擺膳,給阿耶舀了兩顆香軟又彈牙的蝦仁丸子,輕聲安慰道:
“聽太子講,韋氏肚子裏的孩子再有三月便該降生了,那可是咱大唐太子的嫡長子,意義非凡,屆時您不得親自帶著三兄去祭拜祖宗吶?”
皇帝被幺兒逗的多吃了小半碗飯,騰公公差點兒當場給福王殿下嗑幾個響頭。
這小半年來,陛下身子每況愈下,進飯食都沒什麽精神,大多靠太醫院的參湯吊著,騰公公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也只有福王殿下能叫陛下放開懷抱片刻。
秋東也知道這點,因而日日進宮陪阿耶用午食。
等陪阿耶在紫宸殿外走一走,瞧著他睡下了,才往延英殿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兄弟幾個乍然重逢, 大喜大悲下,自有說不盡的話。秋東帶上山的一斤酒被三人謔謔幹凈,也不知是真醉了, 亦或者酒不醉人人自醉。
李弘與李賢一人抱著秋東一條腿,坐在地上鬼哭狼嚎, 說一些放在長安城絕對要被三司會審的話。
秋東萬分嫌棄,覺得兩人是故意把惡心的眼淚鼻涕往他身上抹。
一手一個, 從後脖頸處將人拎起,正尋思往哪兒塞呢, 大嫂及時出現, 溫聲道:
“隨吾來吧,叫躺著歇歇,吃了醒酒茶一會兒便好。”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申國公高家。
已故高士廉作為申國公,長孫皇後親舅,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給子孫留下數不盡的餘蔭, 讓高家在長安城地位超然。
然而今日,高士廉第四子, 左衛將軍高真行對著家中一眾子弟, 冷著臉下令:
“那個逆子還守在東宮?去將那個逆子給我捉回來!”
逆子自然說的是在東宮擔任典膳承, 負責前太子李賢膳食的高政。
高政雖然官職不高, 可絕對是李賢的忠實擁躉, 對李賢忠心耿耿, 這在高家並不是秘密。
此前高家對此樂見其成, 可眼下太子李賢被廢,高政的存在, 以及他表現出來的不識時務,就讓高家格外尷尬起來。
高真行心裏已然有了決斷森*晚*整*理,因而面上還算鎮定,其他小輩卻很是心慌,有人不由出聲道:
“四叔,廢太子的旨意已然傳遍長安城,東宮不知得有多少人跟著陪葬,政阿兄此刻處境尷尬,不若我們兄弟幾個這便去直接將人綁了,連夜將之送回老家躲幾年?”
他們是怕高真行因為父子關系,意氣用事包庇高政,進而連累全家,才搶先提議。
然而高真行另有打算,並未就此答應下來,反而擺手道:
“按我說的辦,先將人帶回來。”
晚輩們也不敢違背高真行的意思,只能不情不願的去了。心想四叔這裏說不通,回頭得好好勸勸政阿兄,若政阿兄自個兒同意回老家避風頭,四叔也無可奈何。
總歸政阿兄只是個小小的典膳丞,對廢太子的事參與不深,依著高家今時今日的地位,如此處置,高家留在朝中的子弟不過是在陛下和娘娘那裏遭受些冷待罷了。
尚在能承受的範圍。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高政喪頭喪腦的跟著兄弟們回來,讓小廝去院中給他收拾行李,感謝了兄弟們苦口婆心的相勸,轉頭去前廳與父親辭行。
他話還未說兩句,便被早有準備的父親高真行一刀刺上喉嚨。
這且罷了,好似生怕他還有活命的機會,根本不給高政反抗的時間,他五叔高審行又在他腹部補上一刀,幾乎是同一時間,他大伯家的堂哥高琁便砍下了他的腦袋。*
高政生命的最後一刻,甚至連不可置信,多餘感受疼痛的時間也沒多少,更沒機會問父親一句為什麽。
這且不算,高真行甚至不許高家發喪,吩咐下人:
“將此子屍體丟去衢路。”*
借此向武後表明態度。
秋東為啥能知道的如此清楚?
原因在於高家子弟中,有人實在看不過去高真行的舉止,特意一路打聽,找去終南山,找福王求救。
想請福王看在廢太子李賢的面上,出面幹預此事,給高政留個全屍。
高氏子弟陳情時,李賢剛剛酒醒,就坐在秋東邊兒上,兩人商議對二兄家眷的安置問題。而李弘作為已故之人,避在隔壁院子,隱約聽了個大概。
兄弟三簡直被高真行的無恥震驚的瞠目結舌。
秋東還記得上回在東宮,高政攔住他,告訴他武後與太子之間的隱憂,言語間高政對他追隨的太子全是溢美之詞。
“走,下山!”
秋東惱的很,高真行如此一來,開了個特別差的頭兒。
高政究竟有沒有罪,所犯何罪,罪當如何,應由刑部審問過後給出結論,而非高家這般不問青紅皂白,便用殘暴的手段致人死地。
高家那般地位權勢,高政不過一東宮典膳丞,在高家眾多子弟中,既不是最有前途的,也不是最被高家看重的,甚至算的上無足輕重,高真行依然選擇“大義滅親”。
讓旁人怎麽辦?
秋東沒想讓人為難,半路就和高家報信的子弟分開走了,一路長驅直入,直抵高家。
高家下人被他氣勢洶洶的樣子驚得不輕,狼狽跑去給他家老爺報信。
等高真行衣冠不整急匆匆出來迎接福王時,迎面便被暴怒的福王殿下一巴掌扇在臉上,原地轉了兩個圈兒,狠狠地吐出顆牙齒才站穩。
高真行被福王打蒙了,捂著火速腫起來的腮幫子,顧不得疼痛,強壓下惱怒,躬身,口齒不清,說出的話含含糊糊:
“不知微臣是哪裏開罪了殿下,還請殿下明示!”
秋東沒說話,沈著臉,又是一腳踹過去,高真行連連後退四五步,仰倒在地上,一口血吐出來,嘗試了好幾次都沒爬起來。
高真行也來了火氣,他堂堂左衛將軍,長孫皇後的親表弟,當年太宗皇帝在世時也對他客氣有加,怎麽算都是福王爺爺輩兒人了,竟然被福王當著這麽多人面兒,毫無緣由的痛揍,難道他不要面子的嗎?
索性也躺地上不起來了。
秋東懶得搭理這種糊塗蛋,直接對聞訊趕來的高家二老爺高質行道:
“既然你們高家容不下忠孝兩全的好兒郎,本王便做主將他帶回去葬在終南山下,與本王的二兄遙遙相對,叫本王的侄子們四時八節送寒衣香火,全了他們這場君臣情分。”
這高家真是越加怕事了,自打襲了申國公爵位的老大高履行受他們表兄長孫無忌牽連,被貶為洪州都督,與其妻子東陽公主遠離長安城後,老二高質行便在小小的主客郎中之位上一待好多年。
老三高純行又是個閑散性子,四六不管,以至於高真行這樣的蠢貨成了高家頂梁柱。
高質行親眼見著四弟慘狀,哪裏還敢反對半個字?
何況四弟與五弟瞞著他行此舉,著實嚇了他一跳,他也正頭疼如何收尾呢,有福王接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即著人帶福王的侍衛去衢路尋侄子高政的屍首。
秋東見狀,簡直對這一家子無語至極,不願多停留半刻鐘,徑直離開的同時,吩咐人去找長安城最好的入殮師,高政的腦袋得給人接回去,免得叫他屍骨不全。
緊接著,便從溫泉宮傳來旨意,皇帝萬分鄙夷高真行的品格,除了他左衛將軍的官職,貶去睦州做刺史。
高真行只是人品有問題,又不是蠢,自然猜出是誰將此事告訴病重的陛下。可福王他是真的惹不起,只能窩窩囊囊叫人收拾包裹前往睦州。
或許在高真行看來,簡直是無妄之災。
可叫秋東說,這便是家底殷實的好處了,即便一貶再貶,還能舒舒服服當個刺史呢。
於秋東而言,高政的死是一件令人心痛之事,可於整個朝堂而言,另立太子才是眾人關註的頭等大事,與之相比,高政的死活簡直微不足道。
要知道自打太宗皇帝玄武門之變後,李唐皇室便對嫡長子繼承制有著一種默契的堅持和執拗。
到了秋東這一輩中,李唐先後沒了太子李忠,李弘,李賢,按順序,輪到了英王李顯做太子。
這一點上,朝野內外無人反對。
李顯此人,自來被驕縱長大,性子懦弱了些,早前便有媽寶男的趨勢,為了討母親歡心,甚至連王妃趙氏的死,也能裝聾作啞。
如今做了皇帝,依然唯武後馬首是瞻。
導致整個朝堂只有武後的一種聲音,這叫武後非常滿意,因而朝廷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
這日,秋東去溫泉宮探望阿耶,恰巧與一明麗少女迎面撞上,對方身著內宮女官服侍,對秋東行禮。
秋東便知眼前這位,是阿娘從掖庭宮簡拔上來的,上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秋東打量她,當年上官儀連夜為阿耶起草廢後詔書,最終被阿耶丟出去堵阿娘怒火之事還歷歷在目。從這方面來講,阿娘是真的膽大,用起上官儀的孫女沒有絲毫遲疑。
上官婉兒不知眼前這位年輕的,容顏近幾年越發盛,出行勢必引起長安城男女老少圍觀的福王殿下,目不轉睛盯著她究竟在想什麽。
在上官婉兒想來,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在福王殿下如此專註的目光下,還能淡然自若的。這無關其他,實在是福王殿下過分美麗。
於是她主動開口解釋:
“娘娘命臣來取陛下的脈案,恰巧陛下今兒心情好,賞了臣一把玉如意吶,殿下您來的正正好,說不得陛下瞧見您,午食都該多進些!”
秋東沒應這話,反倒問起另一件事。
“太子殿下可是在阿娘處?”
李顯是貨真價實的膽小,坊間都傳遍了,太子日日在天後娘娘跟前盡孝吶。說的難聽點,就是天後的應聲蟲,天後說一他那個太子不敢說二。
與溫和中正的李弘沒法兒比,也與聰慧剛直的李賢沒法兒比,讓人失望不已,實在不能理解陛下與天後娘娘那般人物,何至於生出如此孩子。
上官婉兒好似沒聽出福王話裏的情緒,笑盈盈回道:
“正如殿下所言,太子殿下對天後娘娘的孝心,舉朝皆知。”
絲毫看不出是在說客套話,還是真心這般想。
要說太子李顯,是真沒什麽壞心,更沒什麽野心,頂多就是不作為了些,可如今的情況他身為太子,不作為就是最大的罪過。
提起此事,皇帝也沒了逗弄貍奴的興致,用帕子擦了手,在秋日暖陽下看著小兒子,忽然另起了話頭:
“前兒你城陽姑姑進宮,與阿耶說起薛紹和太平的婚事,阿耶已是允了的,令禮部著手準備,年後便可大婚。只不知阿耶最貼心的幺兒,可有了意中人?”
城陽公主,乃太宗皇帝與長孫皇後之女,是秋東嫡嫡親的姑姑,薛紹身為城陽公主之子,與太平是再親近不過的表兄妹。
時人看來,這樁婚事簡直是天作之合。
秋東扶阿耶坐下,感覺掌中握著的手臂瘦弱不堪,好似隨時都會倒下去似的,聞聽此言低聲與阿耶撒嬌。
“您瞧瞧您家幺兒,這長相,這氣度,滿長安城哪家女娘能配得上?誰與您幺兒成親便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吶,您舍得叫旁人占您幺兒便宜?”
皇帝便聽出了他的心思,還是不願成親的。
想起前些日子如玄阿弟遠在江南,命人送來的書信中特意提過,福王身子骨雖瞧著與常人無異,可總歸是從死門關回來的,男女調和於他而言傷身的很,這輩子都不可能有自個兒的子嗣,皇帝便不再勉強他。
瞧著兒子這張能晃花人眼的臉,心裏恨恨的道一聲天妒紅顏。
“罷了,也是你兄長們不爭氣,待他日,阿耶定做主為你過繼個嗣子延續香火。”
這簡直是個悲傷的話題,宗室子皇帝看不上,覺得辱沒了他幺兒,非他的嫡親孫兒才能勉強給福王做嗣子不可。
但這些年下來,他的兒子中,非武後所生那些,死的死,圈的圈,沒一個有出息的。
武後生的老大李弘早亡,自個兒都沒留下個孩子。老二李賢也只得了兩子,自家都稀罕不夠,哪能隨手過繼出去?
老三李顯如今身為太子,別說身份敏感不能過繼,就算他想做主過繼也沒得,因為李顯唯一的孩子,還在韋氏肚子裏呢。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李唐皇室如今於血脈上著實不豐,是一件挺令人著急的事,或許唯一能讓人感到安慰的是,孩子們都還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
秋東見阿耶說起這個話題頗為傷感,便出口安慰道:
“將來兒百年之後,隨葬帝陵,長長久久陪伴在您身邊,還怕誰少了兒一口香火?您吶,勿要操心這些瑣事多保養,康健活著,兒便有享不盡的好日子。”
皇帝輕咳一聲,即便面對面,眼睛看到的也偶爾會變成一團模糊的影子。他還是不能習慣這種狀態,眨眨眼,自嘲道:
“世人整日說皇帝萬萬歲,可古來哪個帝王能千秋萬世的存活於天地間?不過對你嘛,阿耶也沒甚不放心的,阿耶的福王吶,生了一副玲瓏心,在哪兒都能把日子過舒坦。”
對福王是放心的,那對其他呢?
秋東叫人擺膳,給阿耶舀了兩顆香軟又彈牙的蝦仁丸子,輕聲安慰道:
“聽太子講,韋氏肚子裏的孩子再有三月便該降生了,那可是咱大唐太子的嫡長子,意義非凡,屆時您不得親自帶著三兄去祭拜祖宗吶?”
皇帝被幺兒逗的多吃了小半碗飯,騰公公差點兒當場給福王殿下嗑幾個響頭。
這小半年來,陛下身子每況愈下,進飯食都沒什麽精神,大多靠太醫院的參湯吊著,騰公公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也只有福王殿下能叫陛下放開懷抱片刻。
秋東也知道這點,因而日日進宮陪阿耶用午食。
等陪阿耶在紫宸殿外走一走,瞧著他睡下了,才往延英殿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