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十六章生命的盡頭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六章 生命的盡頭
民國的來臨,來的也不是時候。原以為看到了一線曙光,沒想到猶如十月懷胎的孕婦,沒有足月就跑了出來。先天性的缺失,不夭折,也是一個營養不良、弱不禁風的病孩子。風一吹,就得找人幫扶,倘若碰到一個乘人之危的偽君子,坐以待斃就只能靠扳著指頭計算時日了。
天下盼良醫已是一個趨勢。無奈所謂的良醫不過是多啃了些外國人嚼過的饅頭和在病態社會的體內敢於多殘留些垃圾而已。
這是一個身染疾病的社會。不僅身患傷寒,還有心理疾病。對於傷寒,借助西醫是沒有什麽特效藥的。只有中醫,對癥下藥才能慢慢痊愈。而心理疾病是沒有多少辦法能夠醫好,只有靠自我康覆。因為人生守不住淡泊,無以“致虛極,守靜篤”。
那些自以為能夠醫好社會病理的庸醫,本身就有心理疾病。他們開出的良方,也許只有當他們自己走進墳墓化為一抔黃土的時候,那時,再驗證這些良方,已經沒有什麽新鮮的意義了,最多是對歷史塵封的一個案例解剖。
有一種病叫癲癇。是俗人時犯時好的暫時性大腦機能紊亂的病癥,民間稱羊角風。癲癇病又有大小之分。大癲癇一旦發病很容易診斷,小癲癇的發病就不那麽容易確診了。發病的狀態,眼睛僅僅是對外界人或物的一時發呆直視,繼而有左顧右盼之嫌;大腦紊亂只是瞬間發生的事,一倏而過,一般不易被人察覺。俗人偶有此癥,無關緊要,並不影響自身的能力和健康。倘若一國之君或帝王們犯有此病,易導致治國理政上的失誤,災難就會降臨到這個國家百姓的頭上,甚至是世界性的。只有等災難過後,塵埃落定,人們在反思歷史的過程中才會發現,原來這些帝王們大多犯有一時性小癲癇的病癥。
回想把一個國家狂熱地引入災難的境地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悲的是,天下的人有時也跟著犯病。那些不願犯病的人,人生的磨難和回歸自然的悲劇就不得不先走一步了。
回首現實,眼瞅著消失的歲月,邊城縣府衙門裏的官員們就像走馬燈似的易新。在陳安甫的眼裏,春天的寧靜和秋日的燥熱一樣,全都顯得雜亂無章。
有幾日,陳安甫走出街門,總想把那株意識裏說不清是祥兆還是災難的桑樹移走或讓它自然消失,心慈手軟的他,最終也沒有舉起一脈定乾坤般的手。
那一早起來,陳安甫猛然醒悟,四合院種植樹木不吉利的說法,其實源於漢字的一個困字。四合院形象漢字的大口,大口代表城廓,城廓藏木為困字,人居困地,焉能安福但在邊城的一些深宅大院也有人在偏院或後院種上些葡萄、杏樹、果樹、蘋果樹之類的,尢以種葡萄樹的居多,到也無妨無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陳安甫的感覺很不好。他是行醫之人,心裏特明白。失子、官司、姑爺的離家出走,這些家事不能說與心疾無關。人未老,心卻死矣。像燃盡的油燈,只剩下最後的一星兒火苗,只要風一吹,燈就滅了。坐在堂屋前,常常恍如聽到民間郎中對著站在病榻旁的家人囑托的那句判言:油盡燈枯,準備後事吧。莫非自己的生命真的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不敢再想。
陳安甫記得,陸謙和與人合股開煤窯,他原本是不同意的,誰知卻投了讚同票。想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
開煤窯是個很賺錢的營生,可陳安甫不懂,他只曉得醫道上的望聞問切。雖然民間有醫聖給太後、公主掛線切脈的傳言,但自愧弗如。他只能靠自己的三根指頭吃飯,因此,更無緣把脈出煤的沈浮。等到水到渠成的時候,他才隱隱意識到要出什麽事情,後來果真出了事情。
陳安甫很懊悔,也很悲涼,後悔不該讓陸謙和合股搞什麽煤的生意,畢竟是和石頭打交道的危險事。雖說事出有因,窯主的出逃,卻讓陸謙和成了替罪羔羊。也許這就是命。陸謙和的命裏有一劫。
不得已,陳安甫只好托人打點,見廟磕頭。他知道,不打點不行,既便先吃些虧,也不知事情能否過去。後來還是陳家儀托曾文賢出面將此事了結。還好,警局的人比較通情達理,又喜歡食人間煙火,只要給足了面子,事情也就過去了。
沒過多久,陸謙和給保釋出來。官府只是做了做樣子,畢竟是死了人的事,得對活著的人有一個交待。
走出局子的陸謙和,沒有踏進老丈人家的門檻兒,他無顏面對曾經發生的一切。托人帶回一句話,請保重,他走了。寥寥數字,僅一語,就把陳安甫和家儀的努力給打發了。這讓陳安甫很感意外,靜下來,細想,陸謙和也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兒,出去散散心也好,誰知,一晃就是幾年。
後來,陳安甫的耳朵漸漸得悉國民政府文明監獄裏的黑暗。他明白,在監獄,牢頭的獨大,看守的通吃和暗算,即吃裏又吃外。而法院判決的依據,擬犯人的口供和警局的說詞各執一半。文明監獄裏的文明,除了刑訊逼供,還有那些看似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和對生理的限制及糟糕的夥食,一個還沒等判決書下來就已是暗伏疾病纏身的廢人了。在走出這一文明監獄囚禁時,多為閉口緘言,仇恨、羞辱、無奈將伴隨其一生。真正的反抗者,恐怕是生命的提早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民國的來臨,來的也不是時候。原以為看到了一線曙光,沒想到猶如十月懷胎的孕婦,沒有足月就跑了出來。先天性的缺失,不夭折,也是一個營養不良、弱不禁風的病孩子。風一吹,就得找人幫扶,倘若碰到一個乘人之危的偽君子,坐以待斃就只能靠扳著指頭計算時日了。
天下盼良醫已是一個趨勢。無奈所謂的良醫不過是多啃了些外國人嚼過的饅頭和在病態社會的體內敢於多殘留些垃圾而已。
這是一個身染疾病的社會。不僅身患傷寒,還有心理疾病。對於傷寒,借助西醫是沒有什麽特效藥的。只有中醫,對癥下藥才能慢慢痊愈。而心理疾病是沒有多少辦法能夠醫好,只有靠自我康覆。因為人生守不住淡泊,無以“致虛極,守靜篤”。
那些自以為能夠醫好社會病理的庸醫,本身就有心理疾病。他們開出的良方,也許只有當他們自己走進墳墓化為一抔黃土的時候,那時,再驗證這些良方,已經沒有什麽新鮮的意義了,最多是對歷史塵封的一個案例解剖。
有一種病叫癲癇。是俗人時犯時好的暫時性大腦機能紊亂的病癥,民間稱羊角風。癲癇病又有大小之分。大癲癇一旦發病很容易診斷,小癲癇的發病就不那麽容易確診了。發病的狀態,眼睛僅僅是對外界人或物的一時發呆直視,繼而有左顧右盼之嫌;大腦紊亂只是瞬間發生的事,一倏而過,一般不易被人察覺。俗人偶有此癥,無關緊要,並不影響自身的能力和健康。倘若一國之君或帝王們犯有此病,易導致治國理政上的失誤,災難就會降臨到這個國家百姓的頭上,甚至是世界性的。只有等災難過後,塵埃落定,人們在反思歷史的過程中才會發現,原來這些帝王們大多犯有一時性小癲癇的病癥。
回想把一個國家狂熱地引入災難的境地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悲的是,天下的人有時也跟著犯病。那些不願犯病的人,人生的磨難和回歸自然的悲劇就不得不先走一步了。
回首現實,眼瞅著消失的歲月,邊城縣府衙門裏的官員們就像走馬燈似的易新。在陳安甫的眼裏,春天的寧靜和秋日的燥熱一樣,全都顯得雜亂無章。
有幾日,陳安甫走出街門,總想把那株意識裏說不清是祥兆還是災難的桑樹移走或讓它自然消失,心慈手軟的他,最終也沒有舉起一脈定乾坤般的手。
那一早起來,陳安甫猛然醒悟,四合院種植樹木不吉利的說法,其實源於漢字的一個困字。四合院形象漢字的大口,大口代表城廓,城廓藏木為困字,人居困地,焉能安福但在邊城的一些深宅大院也有人在偏院或後院種上些葡萄、杏樹、果樹、蘋果樹之類的,尢以種葡萄樹的居多,到也無妨無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陳安甫的感覺很不好。他是行醫之人,心裏特明白。失子、官司、姑爺的離家出走,這些家事不能說與心疾無關。人未老,心卻死矣。像燃盡的油燈,只剩下最後的一星兒火苗,只要風一吹,燈就滅了。坐在堂屋前,常常恍如聽到民間郎中對著站在病榻旁的家人囑托的那句判言:油盡燈枯,準備後事吧。莫非自己的生命真的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不敢再想。
陳安甫記得,陸謙和與人合股開煤窯,他原本是不同意的,誰知卻投了讚同票。想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
開煤窯是個很賺錢的營生,可陳安甫不懂,他只曉得醫道上的望聞問切。雖然民間有醫聖給太後、公主掛線切脈的傳言,但自愧弗如。他只能靠自己的三根指頭吃飯,因此,更無緣把脈出煤的沈浮。等到水到渠成的時候,他才隱隱意識到要出什麽事情,後來果真出了事情。
陳安甫很懊悔,也很悲涼,後悔不該讓陸謙和合股搞什麽煤的生意,畢竟是和石頭打交道的危險事。雖說事出有因,窯主的出逃,卻讓陸謙和成了替罪羔羊。也許這就是命。陸謙和的命裏有一劫。
不得已,陳安甫只好托人打點,見廟磕頭。他知道,不打點不行,既便先吃些虧,也不知事情能否過去。後來還是陳家儀托曾文賢出面將此事了結。還好,警局的人比較通情達理,又喜歡食人間煙火,只要給足了面子,事情也就過去了。
沒過多久,陸謙和給保釋出來。官府只是做了做樣子,畢竟是死了人的事,得對活著的人有一個交待。
走出局子的陸謙和,沒有踏進老丈人家的門檻兒,他無顏面對曾經發生的一切。托人帶回一句話,請保重,他走了。寥寥數字,僅一語,就把陳安甫和家儀的努力給打發了。這讓陳安甫很感意外,靜下來,細想,陸謙和也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兒,出去散散心也好,誰知,一晃就是幾年。
後來,陳安甫的耳朵漸漸得悉國民政府文明監獄裏的黑暗。他明白,在監獄,牢頭的獨大,看守的通吃和暗算,即吃裏又吃外。而法院判決的依據,擬犯人的口供和警局的說詞各執一半。文明監獄裏的文明,除了刑訊逼供,還有那些看似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和對生理的限制及糟糕的夥食,一個還沒等判決書下來就已是暗伏疾病纏身的廢人了。在走出這一文明監獄囚禁時,多為閉口緘言,仇恨、羞辱、無奈將伴隨其一生。真正的反抗者,恐怕是生命的提早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