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石淙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十八章 石淙
“所以才要從長計議”,阿姊從容一笑,“今年七月,陛下命李武諸王,連同張氏宗親及諸多才子,一起於嵩山石淙會飲聯詩,這便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了。”
“阿姊既然如此說,想必連如何打動相王,都早想好了?”
身旁光彩照人的阿姊促狹一笑,“那是自然,到時你只需按我所說的去做,一定有用。況且你這些年受了這樣多的委屈,也早該有人疼惜了。”
萬千情緒在我心裏繞來繞去,這樣的言辭從阿姊的口中說出,是這般諷刺。
如此黯然之時,李旦的容顏突然映在腦海,我在恍惚中竟覺有一絲僥幸和竊喜。
“阿姊”,我淡淡一笑,“一切由你安排吧。”
原來那八年,我以為最壓抑、最靜默的時光,竟也是我最自由的時候。
裴露晞離開掖庭之後,這裏終於只是無數宮婢的掖庭、蕓蕓眾生的掖庭。
也恰恰是她離開之後,掖庭竟變成了我在太初宮最幹凈的牽掛、最能夠暢快呼吸的地方。
除了講經、變文,我也將賢首國師所寫的《華嚴五教章》和《大乘起信論義記》布於掖庭,無論掖庭娘子喜愛與否,總是一個觸及浩渺論典的機遇。
我利用職務之便,將玉娘、張敬文和裴露晞曾住過的狹小院落留了下來,平日處理掖庭諸事後,便常與玉娘一同靜靜地待在此處。
炎炎夏日,一連幾日往覆掖庭,我終於講完《五教章》的大意,正與玉娘要並肩走向那方院落,卻被兩個少郎君攔住了去路。
兩人皆翩然俊雅,清冷幹凈。
“重潤,延……”我晃過神來,急忙改口,“邵王、魏王,你們怎麽會來掖庭?”
“阿姨辛苦”,重潤躬身笑道,“我和大郎從弘文館出來,不知不覺間竟散步到此處。”
“不知不覺?”我揶揄道,“怕是往日走慣了,今日才能不知不覺吧。”
重潤身旁的武延基微微一怔,盯了我好一會兒,終於沒有開口。
“如今她出宮雖是好事,可我數日不曾相見,實在思念,腿腳也就不聽使喚。”重潤輕輕一笑,面容卻坦然,沒有一絲羞怯。
武延基與我對視一眼,皆笑得欣喜,他打趣道:“這可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二郎當真用情至深。”
“你與仙蕙恩愛甚篤,就別來打趣我了。”重潤推搡著笑道。
我壓著心中滑過的一絲若有似無的異樣,對李重潤正色道:“下月石淙會飲是個良機,我已托付上官婕妤,一同為露晞求情。到時你千萬不要急躁,若不能娶她為正妻,便先做個孺人,日後再封為正妃也是一樣的。”
重潤沈默地站在一旁,只是低著頭。
與他並肩而立的武延基輕輕碰了碰他的小臂,半晌過去,他終於點了點頭。
“韋……阿姨,可是二郎的婚事已在朝中論及,裴小娘子又該如何?”武延基開口問道。
“默啜可汗逼婚,陛下也不能嚴詞拒絕,只能以太子太孫皆已成婚為由。默啜可汗出爾反爾已經多次,重潤盡量拖延婚事就好。依我看,無論聯姻與否,過不了多久,默啜可汗休整完備,便又會重新侵擾邊關。”
武延基聽到此言,看向我的眼神中突然充盈著少見的光亮,裏面盛滿了旺盛的希望。
片刻過後,李重潤重重地點頭,滿面神情突然嚴肅沈著,似背負著千斤重擔。
那是裴露晞的命運,是他自己的命運,也是無論他做何決定都免不去悲慘淒惶的邊境將士百姓的命運。
走出掖庭,我刻意放緩了步子,只因武延基的反應太過異常,我總覺得他會趕上來問我些什麽。
磨蹭了許久,直到拉著玉娘在九州池畔閑坐著,才遙遙望見一個修長的少年身影。
清冷雅俊的武延基,只是安靜地站在原地,與我一池之隔。
沒有語言,沒有動作,我們亦看不清楚對方的表情。
只是很久過去了,兩個人誰也沒有邁向九洲池的另一邊。
久視元年五月,嵩山之下,石淙會飲如期而至。
李家、武家諸王自然同行,二張兄弟也不在話下,朝臣中受重用者、擅作詩者,皆隨侍聖駕。
靜養了一年多的狄仁傑病情好轉,也隨同陛下一起來到石淙河畔的行宮,陛下當然喜不自勝,一首七律,一篇並序,提筆一蹴而就。
婉兒從書案上拿起冷金紙,抑揚頓挫地念著陛下的詩篇。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陛下作詩向來豪情壯闊,但聽到第三句頸聯時,還是為之一震。
我雖不懂如何寫詩,卻也看得出好壞優劣,諸王群臣的交口稱讚並不過分。
陛下的詩作既成,之後自然是太子李顯作詩的時候了,誰知李顯剛要提筆,陛下便笑著說道:“既然同為兄弟,就不必非要分出個先後高下來。四郎、三思,你們與太子同時寫吧。”
話至一半時,眾人皆以為陛下指的是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同時作詩,可是看似隨意地提及梁王武三思,意義定然不同。
李武兩家的糾葛已經牽絆了十七年,兩姓各自也並非鐵板一塊,其中多少恩仇、利益,遠遠不是明堂立誓、李顯與武三思結盟這些所能化解的。
陛下心裏大抵清楚,只是她不願放棄任何能夠修補李武關系的機會。
兩三柱香的時間過去,李顯仍在一旁費力思索,距他幾丈遠的李旦總是時不時擡頭輕眺,一次又一次放緩自己落筆的速度。
自己分明已經想好,只是不能越過李顯。
李顯素來只在擊鞠、鬥雞、雙陸棋等事上用心,作詩是自小就不擅長的,又是兩柱香過去,他才擱下隱隱發抖的紙筆。
半刻之後,李旦才慢騰騰地將宣州紙拾起。我緩步走到他的身邊,輕輕接過,指尖與他無意觸碰,久違的溫情猛然傳進心底。
文慧正要遞與婉兒,阿姊卻突然開口,笑著攔道:“太子殿下的詩作既然已在範娘子手中,又何須再勞煩上官婕妤?”
陛下聽罷,只是隨口說道:“無須那麽多規矩,文慧來念就可以了。”
文慧的眼神從陛下身上重新落回手中,開口念出李顯的詩篇。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
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
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失對失黏,以我從婉兒那裏耳濡目染的鑒詩才能來看,此詩既不工整,也無驚艷,實在算不得好詩。
唯獨這字裏行間對陛下的孝敬和順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一番違心稱讚過後,我雙手托著李旦的詩作,心知這一首自然也不必遞給婉兒了。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鎮南。
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臺倍覺慚。
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
長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禦通三。”
通篇讀來,他的用詞之詭譎、意境之奇遠,實在為詩中少有,雖算不得驚世佳作,卻也獨具風韻。
殿中稱頌之聲漸起,無非是誇讚相王的訓詁功底、修道天賦。
唯獨阿姊的聲音與眾不同。
“四弟此詩遠勝三郎,不過依我看,此詩之妙還在於讀詩之字句韻腳。四弟用字考究,若是由我來讀,只怕要損去不少好處。想來團兒這些年也讀了不少四弟的訓詁,否則怎識得這樣多的冷僻字來?”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為何要叫文慧來讀李顯的詩,可是這樣做如此明顯,很難不叫人生出疑心來。
“太子妃過獎了,我少時翻看過相王殿下的訓詁書籍,如今已不記得多少了,識字多還是在陛下身邊的緣故。”我忙說道,眼神不停地飄向陛下。
陛下不過輕巧地一笑,點點頭道:“太子妃說得對,團兒侍候過四郎,自然比旁的女官更通小學之道。”
“團兒本就與四弟情濃意切,當年被迫分離,說到底也是受了太子殿下和我的過錯的連累。現下團兒在陛下身邊服侍雖是福氣,卻還是缺了個知冷知熱的枕邊人。我這個做姊姊的,也總覺愧疚心疼,若四弟不嫌棄,我倒願為團兒重新做這個媒。陛下以為如何?”
殿中的兩相對視,他的春水眼眸裏繞著了然、戲謔、平淡、欣喜。
他早就明白會有這一日,只是同我一樣,沒有想到阿姊竟說得這樣直白。
“阿娘”,他緩過神來,起身說道,“我如今一心向道,若提婚嫁之事,只怕會誤了韋娘子終身。”
“我知道你素來崇道,但道教最是講究陰陽調和,你現今身邊只有豆盧氏和王氏兩個孺人,的確是太冷清了,添上一兩個也是應當的。”陛下輕笑著說。
“阿娘掛念,兒子心中感激至極。只是兒子年歲已長,連成器都已有了孩子,有豆盧孺人和王孺人打理相王府也很適宜。若再從母親身邊奪了如此得力的韋娘子,既是不孝,也叫韋娘子明珠暗投、大材小用了。”
“豆盧氏和王氏皆有宗親高居相位”,阿姊微微一笑,果然盯著他反問道,“相王如此不情願,可是因為我們韋家無人為官?”
“太子妃如此惦記妹妹的終身大事,四弟就如此不給太子妃和東宮幾分薄面嗎?”李顯也在一旁不悅地丟出一句。
我不會為他與李顯和阿姊的關系一再感傷,但是當下是我自己夾在中間,我太過厭惡這樣被人推來搡去的境況。
“陛下”,我徑直走到陛下身邊,恭恭敬敬地跪下道,“團兒有一不情之請,陛下不要怪罪團兒的貪心。”
“說來聽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所以才要從長計議”,阿姊從容一笑,“今年七月,陛下命李武諸王,連同張氏宗親及諸多才子,一起於嵩山石淙會飲聯詩,這便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了。”
“阿姊既然如此說,想必連如何打動相王,都早想好了?”
身旁光彩照人的阿姊促狹一笑,“那是自然,到時你只需按我所說的去做,一定有用。況且你這些年受了這樣多的委屈,也早該有人疼惜了。”
萬千情緒在我心裏繞來繞去,這樣的言辭從阿姊的口中說出,是這般諷刺。
如此黯然之時,李旦的容顏突然映在腦海,我在恍惚中竟覺有一絲僥幸和竊喜。
“阿姊”,我淡淡一笑,“一切由你安排吧。”
原來那八年,我以為最壓抑、最靜默的時光,竟也是我最自由的時候。
裴露晞離開掖庭之後,這裏終於只是無數宮婢的掖庭、蕓蕓眾生的掖庭。
也恰恰是她離開之後,掖庭竟變成了我在太初宮最幹凈的牽掛、最能夠暢快呼吸的地方。
除了講經、變文,我也將賢首國師所寫的《華嚴五教章》和《大乘起信論義記》布於掖庭,無論掖庭娘子喜愛與否,總是一個觸及浩渺論典的機遇。
我利用職務之便,將玉娘、張敬文和裴露晞曾住過的狹小院落留了下來,平日處理掖庭諸事後,便常與玉娘一同靜靜地待在此處。
炎炎夏日,一連幾日往覆掖庭,我終於講完《五教章》的大意,正與玉娘要並肩走向那方院落,卻被兩個少郎君攔住了去路。
兩人皆翩然俊雅,清冷幹凈。
“重潤,延……”我晃過神來,急忙改口,“邵王、魏王,你們怎麽會來掖庭?”
“阿姨辛苦”,重潤躬身笑道,“我和大郎從弘文館出來,不知不覺間竟散步到此處。”
“不知不覺?”我揶揄道,“怕是往日走慣了,今日才能不知不覺吧。”
重潤身旁的武延基微微一怔,盯了我好一會兒,終於沒有開口。
“如今她出宮雖是好事,可我數日不曾相見,實在思念,腿腳也就不聽使喚。”重潤輕輕一笑,面容卻坦然,沒有一絲羞怯。
武延基與我對視一眼,皆笑得欣喜,他打趣道:“這可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二郎當真用情至深。”
“你與仙蕙恩愛甚篤,就別來打趣我了。”重潤推搡著笑道。
我壓著心中滑過的一絲若有似無的異樣,對李重潤正色道:“下月石淙會飲是個良機,我已托付上官婕妤,一同為露晞求情。到時你千萬不要急躁,若不能娶她為正妻,便先做個孺人,日後再封為正妃也是一樣的。”
重潤沈默地站在一旁,只是低著頭。
與他並肩而立的武延基輕輕碰了碰他的小臂,半晌過去,他終於點了點頭。
“韋……阿姨,可是二郎的婚事已在朝中論及,裴小娘子又該如何?”武延基開口問道。
“默啜可汗逼婚,陛下也不能嚴詞拒絕,只能以太子太孫皆已成婚為由。默啜可汗出爾反爾已經多次,重潤盡量拖延婚事就好。依我看,無論聯姻與否,過不了多久,默啜可汗休整完備,便又會重新侵擾邊關。”
武延基聽到此言,看向我的眼神中突然充盈著少見的光亮,裏面盛滿了旺盛的希望。
片刻過後,李重潤重重地點頭,滿面神情突然嚴肅沈著,似背負著千斤重擔。
那是裴露晞的命運,是他自己的命運,也是無論他做何決定都免不去悲慘淒惶的邊境將士百姓的命運。
走出掖庭,我刻意放緩了步子,只因武延基的反應太過異常,我總覺得他會趕上來問我些什麽。
磨蹭了許久,直到拉著玉娘在九州池畔閑坐著,才遙遙望見一個修長的少年身影。
清冷雅俊的武延基,只是安靜地站在原地,與我一池之隔。
沒有語言,沒有動作,我們亦看不清楚對方的表情。
只是很久過去了,兩個人誰也沒有邁向九洲池的另一邊。
久視元年五月,嵩山之下,石淙會飲如期而至。
李家、武家諸王自然同行,二張兄弟也不在話下,朝臣中受重用者、擅作詩者,皆隨侍聖駕。
靜養了一年多的狄仁傑病情好轉,也隨同陛下一起來到石淙河畔的行宮,陛下當然喜不自勝,一首七律,一篇並序,提筆一蹴而就。
婉兒從書案上拿起冷金紙,抑揚頓挫地念著陛下的詩篇。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嶠金巒鎮紫微。
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陛下作詩向來豪情壯闊,但聽到第三句頸聯時,還是為之一震。
我雖不懂如何寫詩,卻也看得出好壞優劣,諸王群臣的交口稱讚並不過分。
陛下的詩作既成,之後自然是太子李顯作詩的時候了,誰知李顯剛要提筆,陛下便笑著說道:“既然同為兄弟,就不必非要分出個先後高下來。四郎、三思,你們與太子同時寫吧。”
話至一半時,眾人皆以為陛下指的是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同時作詩,可是看似隨意地提及梁王武三思,意義定然不同。
李武兩家的糾葛已經牽絆了十七年,兩姓各自也並非鐵板一塊,其中多少恩仇、利益,遠遠不是明堂立誓、李顯與武三思結盟這些所能化解的。
陛下心裏大抵清楚,只是她不願放棄任何能夠修補李武關系的機會。
兩三柱香的時間過去,李顯仍在一旁費力思索,距他幾丈遠的李旦總是時不時擡頭輕眺,一次又一次放緩自己落筆的速度。
自己分明已經想好,只是不能越過李顯。
李顯素來只在擊鞠、鬥雞、雙陸棋等事上用心,作詩是自小就不擅長的,又是兩柱香過去,他才擱下隱隱發抖的紙筆。
半刻之後,李旦才慢騰騰地將宣州紙拾起。我緩步走到他的身邊,輕輕接過,指尖與他無意觸碰,久違的溫情猛然傳進心底。
文慧正要遞與婉兒,阿姊卻突然開口,笑著攔道:“太子殿下的詩作既然已在範娘子手中,又何須再勞煩上官婕妤?”
陛下聽罷,只是隨口說道:“無須那麽多規矩,文慧來念就可以了。”
文慧的眼神從陛下身上重新落回手中,開口念出李顯的詩篇。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
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
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失對失黏,以我從婉兒那裏耳濡目染的鑒詩才能來看,此詩既不工整,也無驚艷,實在算不得好詩。
唯獨這字裏行間對陛下的孝敬和順從,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一番違心稱讚過後,我雙手托著李旦的詩作,心知這一首自然也不必遞給婉兒了。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鎮南。
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臺倍覺慚。
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
長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禦通三。”
通篇讀來,他的用詞之詭譎、意境之奇遠,實在為詩中少有,雖算不得驚世佳作,卻也獨具風韻。
殿中稱頌之聲漸起,無非是誇讚相王的訓詁功底、修道天賦。
唯獨阿姊的聲音與眾不同。
“四弟此詩遠勝三郎,不過依我看,此詩之妙還在於讀詩之字句韻腳。四弟用字考究,若是由我來讀,只怕要損去不少好處。想來團兒這些年也讀了不少四弟的訓詁,否則怎識得這樣多的冷僻字來?”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為何要叫文慧來讀李顯的詩,可是這樣做如此明顯,很難不叫人生出疑心來。
“太子妃過獎了,我少時翻看過相王殿下的訓詁書籍,如今已不記得多少了,識字多還是在陛下身邊的緣故。”我忙說道,眼神不停地飄向陛下。
陛下不過輕巧地一笑,點點頭道:“太子妃說得對,團兒侍候過四郎,自然比旁的女官更通小學之道。”
“團兒本就與四弟情濃意切,當年被迫分離,說到底也是受了太子殿下和我的過錯的連累。現下團兒在陛下身邊服侍雖是福氣,卻還是缺了個知冷知熱的枕邊人。我這個做姊姊的,也總覺愧疚心疼,若四弟不嫌棄,我倒願為團兒重新做這個媒。陛下以為如何?”
殿中的兩相對視,他的春水眼眸裏繞著了然、戲謔、平淡、欣喜。
他早就明白會有這一日,只是同我一樣,沒有想到阿姊竟說得這樣直白。
“阿娘”,他緩過神來,起身說道,“我如今一心向道,若提婚嫁之事,只怕會誤了韋娘子終身。”
“我知道你素來崇道,但道教最是講究陰陽調和,你現今身邊只有豆盧氏和王氏兩個孺人,的確是太冷清了,添上一兩個也是應當的。”陛下輕笑著說。
“阿娘掛念,兒子心中感激至極。只是兒子年歲已長,連成器都已有了孩子,有豆盧孺人和王孺人打理相王府也很適宜。若再從母親身邊奪了如此得力的韋娘子,既是不孝,也叫韋娘子明珠暗投、大材小用了。”
“豆盧氏和王氏皆有宗親高居相位”,阿姊微微一笑,果然盯著他反問道,“相王如此不情願,可是因為我們韋家無人為官?”
“太子妃如此惦記妹妹的終身大事,四弟就如此不給太子妃和東宮幾分薄面嗎?”李顯也在一旁不悅地丟出一句。
我不會為他與李顯和阿姊的關系一再感傷,但是當下是我自己夾在中間,我太過厭惡這樣被人推來搡去的境況。
“陛下”,我徑直走到陛下身邊,恭恭敬敬地跪下道,“團兒有一不情之請,陛下不要怪罪團兒的貪心。”
“說來聽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