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星離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六章 星離
二月初七,豫王李旦即皇帝位,改元文明。
次日,封王妃劉氏為皇後,立嫡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
太後詔令,合宮上下不日啟程回長安。
今年洛陽的暖意比往年來得早些,宮裏的泡桐樹已有新葉,多日積雪漸漸轉薄。宮人皆說大唐有明君即位,全是好兆頭。
我正在太後寢殿裏揀擇要帶回長安的佛經卷文,太後身邊的宮婢宜孫來喚,說太後傳我去瑤光殿侍候。
如今太後身邊的侍女,除了婉兒,便是宜孫與我侍奉得多些。宜孫尤擅打理些子景,身材瘦小,樣貌濃麗。
今日本不該我當值,不知太後此時召我去殿前是何意。
太後斜倚在瑤光殿的憑幾上,雙眼閉著,手裏的經卷已掉在裙邊,我不曾見過這樣平和的太後。
她是所有悲劇的締造者。我今時的家破人亡、骨肉離散,全是她的一念之舉。
可是,我不知道該不該恨她,能不能恨她。這樣的事,婉兒經歷了一遍,她選擇不去恨她,因為她還要活著,她的母親還要活著。
我也有牽掛的人還活著,我自己也想活著。
太後緩緩睜開雙眼,見我盯著她,懶倦一笑,“想殺了我,就該早些動手。”
我猛然一驚,急忙跪下,“團兒不敢,團兒只是看見太後如此困倦,有點驚詫。”
太後輕聲一笑,沒有理睬我的話,“我讓婉兒先回去了,今日便由你做個起居舍人吧。”
起居舍人記錄皇帝一言一行,自太後和先帝並稱二聖起,已有自己的起居舍人了。
我只答是,起身添水研墨。
不到一刻,宜孫便傳聖上前來問安。
研墨的手突然停下,心裏酸澀難忍。自那一日我從他身邊跑到清寧宮,從未再見過。
熟悉的氣味緩緩飄來,夾著苦味的香氣在我周身環繞,耳邊是他如同往日一般柔潤的聲音,“兒子見過母親。母親可安好?”
我雙手緊緊握著磨石,眼睛盯著案上的硯臺,不敢擡眼看他。
“我一切尚好。今日叫你來,是想在回長安之前,把你的妾室封號定下來”,太後在我身旁緩緩說道,“如今皇後和太子各歸其位,其他妾室尚未有封號,於禮不合。”
“後宮……”他頓了一頓,“此事自然由母親做主。”
“豆盧孺人雖離宮修道,卻也是為了先帝祈福,不可薄待了她”,太後緩了緩,又接著道,“竇孺人入府多年,雖未生育,卻與你感情甚篤,也一並加封。王孺人入府日子尚淺,你便自己看著辦吧。”
“是。”他低聲回道。
我仍低頭用力研墨,如今是加封他的妻妾,與我毫無瓜葛了,真的毫無瓜葛了。
“團兒。”太後在身邊輕喚,我嚇了一跳,慌忙把磨石放下,看向太後。
太後卻是一笑,“讓你做起居舍人,你就只是研磨麽?”
我這才回過神來,仍未擡頭,提筆落字。一筆一劃,皆與他有關,皆與我無關。
太後又問了些成器的事,他一一作答。沈默片刻之後,只聽他的聲音近了些,我的餘光瞥見了他的衣角。
“還有一事,兒子懇請阿娘準許。”他仍是聲色平淡地說。
“四郎還有何事?”
只一瞬的停頓,耳邊便再次是他柔潤的聲音。
“自阿耶故去,孩兒身子便一直不好,平日雖無大礙,但勞累不得。如今既為國君,自然應當為阿娘分憂以盡孝心,卻總力不從心。兒子懇請待回到長安後,暫居含涼殿休養,朝政之事,便煩勞阿娘再累些時日吧。”
他自請軟禁,已是完全看到了太後的野心。兩個同母兄長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如今還有比這更好的法子麽?
廢帝之前,他便告訴過我,保全自己才能以圖時日。
只是,這個以圖時日,是以皇帝的名分、李家的尊嚴為代價的。
而他,如此雲淡風輕地說著。
我仍強忍著,不敢去看他的身影、他的表情,更不敢對上他的眼睛,直到他起身告辭。
“太後,陛下似落下了橫笛。”宜孫在旁說道。
“哦?”太後輕探,“那便叫住他,給他送去吧。”
宜孫答是,卻被太後攔下,“還是讓團兒送去吧。”
我伸手接過橫笛,躺在我的手心格外重。那是我的橫笛,五兄教我學會橫笛,我曾在豫王府吹與他聽。
踏過瑤光殿的殿門,陽光格外刺眼,整個洛陽宮都罩著一層金色的霧。他在我身前不過幾丈,身影頎長,步履緩緩,日光投在他的肩頭,影影綽綽。
我輕跑到他身後,鼻尖縈繞著他的香氣。
“聖人忘了這個。”我將橫笛舉起越過肩頭,雙眼緊緊盯著裙角,沒有看他。
餘光裏,他停住了腳步,沒有轉身,也沒有開口。
許久許久,我已有些冷意,他仍一動未動。
我狠下心,又開口說道:“太後命婢子交予聖人。”
“你留下吧”,他終是開口,仍是背對著我,聲音竟也起伏不定,鼻音濃重,“回去吧。”
說罷,他便快步離去。
我終於敢擡頭看他,青灰色的披衣在風裏搖曳。
他走得極快,不過片刻就已到了九洲池畔。我不覺倚在石欄上,望著他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小,他停在九洲池畔,煢煢孑立,仿佛天地間只他一人。
我再回到瑤光殿的時候,婉兒已在太後身邊了。
“陛下說這是無謂之物,賞給團兒了。”我跪在太後身邊,平靜地開口。
“既是禦賜之物,好生收著便是了”,太後語氣無瀾,轉頭便對婉兒道,“明日便啟程去巴州吧,不必跟我們到長安了。”
我楞了一瞬,巴州是廢太子李賢的居處,不知太後令婉兒探望廢太子又是何意。
合宮啟程之前,他加封了自己的妾室。豆盧孺人冊正一品貴妃,為眾妃嬪之首。從敏為德妃,王孺人為充容。
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這一切都與我無關了。
三月的春意更濃,一路西行,竟看到沿路的迎春花開了許多,點點鵝黃綴成一條線,在一片蕭索中甚是亮眼。我掀開馬車的布簾,向窗外探了探頭。
“才剛到陜縣,娘子莫急。”
說話的是阿暖。廢帝之後,玉娘便籍沒掖庭,阿暖是宮裏新派給我的侍女,如今十六歲了,只比我略小些。
到陜縣了麽?三個月前,雋娘便葬在陜縣。可那時先帝病危,局面很亂,眾人不過將她草草埋葬,我也不記得她葬在何處了。
我答應過她,替她照顧重俊,如今卻辦不到了。
到陜州的行宮時,合宮上下修整換馬。
我見太平公主在太後身邊服侍,自己便在眾女眷坐席落座。
擡眼看了看眾人,皇後在太後下手,仍是一臉柔和,她身旁坐著王充容。我明白從敏應當是坐在我這一側的上首,側身看去,正對上她那雙俏生生黑漆漆的眸子。
我從未見過這樣神情哀怨的從敏,忙沖她咧嘴一笑,本想逗她開心,可是不過一瞬,她便落了淚。
經歷了這樣多的變故,她還未學會喜怒不形於色。
我正擡腳上車,身子一頓,襦裙被人在後拉住。我回頭,看到了依然滿面愁容的從敏,懷裏抱著我多日未見的凝雨。
我扯開嘴角又沖她笑了笑,而後退身行禮,“見過德妃。”
她咬著下唇,將懷裏的凝雨遞給我,氣息不穩。
“給你。”
凝雨在從敏的懷裏微微掙紮,漆黑雪亮的眼睛盯著我轉了轉。
我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頭的不舍,“如今我已無力再照看它,煩勞德妃為它憂心了。”
從敏抽泣一聲,眼淚又從清亮幽黑的眸子裏溢出,她看著我勉力一笑,嘴角卻又不自覺地垂落下去,“知道了。”
說完便跑回自己的馬車旁,徑直上了車。
與我無關了,英王府、豫王府,那些故人舊物,哪怕還佁然不動地在長安城裏,也都是一場夢了。
回到大明宮中,我便搬入了太後的珠鏡殿。幾日之後,婉兒也回到了長安。
我在一旁為太後讀智儼大師的《華嚴孔目章》,太後雖頜目休息,卻也時常打斷我。
“三乘緣起,緣聚即有,緣散即離。一乘緣起,緣聚不有,緣散未離。依你來看,三乘與一乘,哪個究竟?”
“三乘以佛乘為方便,一乘以佛乘為究竟。三乘究竟,窺基大師有《成唯識論述記》論說;一乘究竟,自當是智儼大師所言,賢首國師也是讚同的。”
“我隱約記得《法華經》也有此言。”太後仍閉目養神,聲音極輕。
我笑言:“太後當真過目不忘,《法華經》有大白牛車之喻。以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這三乘都是方便;大白牛車喻佛乘,這一乘才是究竟。”
“此喻若讓玄奘大師和窺基大師來講,只怕要將那大白牛車說成是假的,是哄騙幼童出門的借口了。”
“是。”我低頭答道。
“罷了,這性起之說,總好過三乘之說。成佛便是成佛,怎又能說是假的?賢首國師當真是大唐舉世無雙的法師”,太後睜開眼睛,緩緩起身,“陪我走走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二月初七,豫王李旦即皇帝位,改元文明。
次日,封王妃劉氏為皇後,立嫡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
太後詔令,合宮上下不日啟程回長安。
今年洛陽的暖意比往年來得早些,宮裏的泡桐樹已有新葉,多日積雪漸漸轉薄。宮人皆說大唐有明君即位,全是好兆頭。
我正在太後寢殿裏揀擇要帶回長安的佛經卷文,太後身邊的宮婢宜孫來喚,說太後傳我去瑤光殿侍候。
如今太後身邊的侍女,除了婉兒,便是宜孫與我侍奉得多些。宜孫尤擅打理些子景,身材瘦小,樣貌濃麗。
今日本不該我當值,不知太後此時召我去殿前是何意。
太後斜倚在瑤光殿的憑幾上,雙眼閉著,手裏的經卷已掉在裙邊,我不曾見過這樣平和的太後。
她是所有悲劇的締造者。我今時的家破人亡、骨肉離散,全是她的一念之舉。
可是,我不知道該不該恨她,能不能恨她。這樣的事,婉兒經歷了一遍,她選擇不去恨她,因為她還要活著,她的母親還要活著。
我也有牽掛的人還活著,我自己也想活著。
太後緩緩睜開雙眼,見我盯著她,懶倦一笑,“想殺了我,就該早些動手。”
我猛然一驚,急忙跪下,“團兒不敢,團兒只是看見太後如此困倦,有點驚詫。”
太後輕聲一笑,沒有理睬我的話,“我讓婉兒先回去了,今日便由你做個起居舍人吧。”
起居舍人記錄皇帝一言一行,自太後和先帝並稱二聖起,已有自己的起居舍人了。
我只答是,起身添水研墨。
不到一刻,宜孫便傳聖上前來問安。
研墨的手突然停下,心裏酸澀難忍。自那一日我從他身邊跑到清寧宮,從未再見過。
熟悉的氣味緩緩飄來,夾著苦味的香氣在我周身環繞,耳邊是他如同往日一般柔潤的聲音,“兒子見過母親。母親可安好?”
我雙手緊緊握著磨石,眼睛盯著案上的硯臺,不敢擡眼看他。
“我一切尚好。今日叫你來,是想在回長安之前,把你的妾室封號定下來”,太後在我身旁緩緩說道,“如今皇後和太子各歸其位,其他妾室尚未有封號,於禮不合。”
“後宮……”他頓了一頓,“此事自然由母親做主。”
“豆盧孺人雖離宮修道,卻也是為了先帝祈福,不可薄待了她”,太後緩了緩,又接著道,“竇孺人入府多年,雖未生育,卻與你感情甚篤,也一並加封。王孺人入府日子尚淺,你便自己看著辦吧。”
“是。”他低聲回道。
我仍低頭用力研墨,如今是加封他的妻妾,與我毫無瓜葛了,真的毫無瓜葛了。
“團兒。”太後在身邊輕喚,我嚇了一跳,慌忙把磨石放下,看向太後。
太後卻是一笑,“讓你做起居舍人,你就只是研磨麽?”
我這才回過神來,仍未擡頭,提筆落字。一筆一劃,皆與他有關,皆與我無關。
太後又問了些成器的事,他一一作答。沈默片刻之後,只聽他的聲音近了些,我的餘光瞥見了他的衣角。
“還有一事,兒子懇請阿娘準許。”他仍是聲色平淡地說。
“四郎還有何事?”
只一瞬的停頓,耳邊便再次是他柔潤的聲音。
“自阿耶故去,孩兒身子便一直不好,平日雖無大礙,但勞累不得。如今既為國君,自然應當為阿娘分憂以盡孝心,卻總力不從心。兒子懇請待回到長安後,暫居含涼殿休養,朝政之事,便煩勞阿娘再累些時日吧。”
他自請軟禁,已是完全看到了太後的野心。兩個同母兄長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如今還有比這更好的法子麽?
廢帝之前,他便告訴過我,保全自己才能以圖時日。
只是,這個以圖時日,是以皇帝的名分、李家的尊嚴為代價的。
而他,如此雲淡風輕地說著。
我仍強忍著,不敢去看他的身影、他的表情,更不敢對上他的眼睛,直到他起身告辭。
“太後,陛下似落下了橫笛。”宜孫在旁說道。
“哦?”太後輕探,“那便叫住他,給他送去吧。”
宜孫答是,卻被太後攔下,“還是讓團兒送去吧。”
我伸手接過橫笛,躺在我的手心格外重。那是我的橫笛,五兄教我學會橫笛,我曾在豫王府吹與他聽。
踏過瑤光殿的殿門,陽光格外刺眼,整個洛陽宮都罩著一層金色的霧。他在我身前不過幾丈,身影頎長,步履緩緩,日光投在他的肩頭,影影綽綽。
我輕跑到他身後,鼻尖縈繞著他的香氣。
“聖人忘了這個。”我將橫笛舉起越過肩頭,雙眼緊緊盯著裙角,沒有看他。
餘光裏,他停住了腳步,沒有轉身,也沒有開口。
許久許久,我已有些冷意,他仍一動未動。
我狠下心,又開口說道:“太後命婢子交予聖人。”
“你留下吧”,他終是開口,仍是背對著我,聲音竟也起伏不定,鼻音濃重,“回去吧。”
說罷,他便快步離去。
我終於敢擡頭看他,青灰色的披衣在風裏搖曳。
他走得極快,不過片刻就已到了九洲池畔。我不覺倚在石欄上,望著他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小,他停在九洲池畔,煢煢孑立,仿佛天地間只他一人。
我再回到瑤光殿的時候,婉兒已在太後身邊了。
“陛下說這是無謂之物,賞給團兒了。”我跪在太後身邊,平靜地開口。
“既是禦賜之物,好生收著便是了”,太後語氣無瀾,轉頭便對婉兒道,“明日便啟程去巴州吧,不必跟我們到長安了。”
我楞了一瞬,巴州是廢太子李賢的居處,不知太後令婉兒探望廢太子又是何意。
合宮啟程之前,他加封了自己的妾室。豆盧孺人冊正一品貴妃,為眾妃嬪之首。從敏為德妃,王孺人為充容。
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自己,這一切都與我無關了。
三月的春意更濃,一路西行,竟看到沿路的迎春花開了許多,點點鵝黃綴成一條線,在一片蕭索中甚是亮眼。我掀開馬車的布簾,向窗外探了探頭。
“才剛到陜縣,娘子莫急。”
說話的是阿暖。廢帝之後,玉娘便籍沒掖庭,阿暖是宮裏新派給我的侍女,如今十六歲了,只比我略小些。
到陜縣了麽?三個月前,雋娘便葬在陜縣。可那時先帝病危,局面很亂,眾人不過將她草草埋葬,我也不記得她葬在何處了。
我答應過她,替她照顧重俊,如今卻辦不到了。
到陜州的行宮時,合宮上下修整換馬。
我見太平公主在太後身邊服侍,自己便在眾女眷坐席落座。
擡眼看了看眾人,皇後在太後下手,仍是一臉柔和,她身旁坐著王充容。我明白從敏應當是坐在我這一側的上首,側身看去,正對上她那雙俏生生黑漆漆的眸子。
我從未見過這樣神情哀怨的從敏,忙沖她咧嘴一笑,本想逗她開心,可是不過一瞬,她便落了淚。
經歷了這樣多的變故,她還未學會喜怒不形於色。
我正擡腳上車,身子一頓,襦裙被人在後拉住。我回頭,看到了依然滿面愁容的從敏,懷裏抱著我多日未見的凝雨。
我扯開嘴角又沖她笑了笑,而後退身行禮,“見過德妃。”
她咬著下唇,將懷裏的凝雨遞給我,氣息不穩。
“給你。”
凝雨在從敏的懷裏微微掙紮,漆黑雪亮的眼睛盯著我轉了轉。
我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頭的不舍,“如今我已無力再照看它,煩勞德妃為它憂心了。”
從敏抽泣一聲,眼淚又從清亮幽黑的眸子裏溢出,她看著我勉力一笑,嘴角卻又不自覺地垂落下去,“知道了。”
說完便跑回自己的馬車旁,徑直上了車。
與我無關了,英王府、豫王府,那些故人舊物,哪怕還佁然不動地在長安城裏,也都是一場夢了。
回到大明宮中,我便搬入了太後的珠鏡殿。幾日之後,婉兒也回到了長安。
我在一旁為太後讀智儼大師的《華嚴孔目章》,太後雖頜目休息,卻也時常打斷我。
“三乘緣起,緣聚即有,緣散即離。一乘緣起,緣聚不有,緣散未離。依你來看,三乘與一乘,哪個究竟?”
“三乘以佛乘為方便,一乘以佛乘為究竟。三乘究竟,窺基大師有《成唯識論述記》論說;一乘究竟,自當是智儼大師所言,賢首國師也是讚同的。”
“我隱約記得《法華經》也有此言。”太後仍閉目養神,聲音極輕。
我笑言:“太後當真過目不忘,《法華經》有大白牛車之喻。以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這三乘都是方便;大白牛車喻佛乘,這一乘才是究竟。”
“此喻若讓玄奘大師和窺基大師來講,只怕要將那大白牛車說成是假的,是哄騙幼童出門的借口了。”
“是。”我低頭答道。
“罷了,這性起之說,總好過三乘之說。成佛便是成佛,怎又能說是假的?賢首國師當真是大唐舉世無雙的法師”,太後睜開眼睛,緩緩起身,“陪我走走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