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下罪己詔
關燈
小
中
大
第217章 下罪己詔
武軍出其不意之下的突圍,除了墨易,誰也沒有意料到。
正因如此,三國聯軍始料不及,即時反應不過來,以致武軍最後還是成功突了圍,進入了草原境內。
這時,就是三國聯軍想要追也是不行了,因為三國聯軍人數太大,草原上的糧食供給是個問題。
況且,草原地勢平坦廣闊,根本追剿不了。
因而,三國聯軍只得放棄了追擊,讓武軍北上了。
……
盡管武軍北上之後的命運難以預料,但三國聯軍還是錯失了削弱武國軍事力量的機會,這讓三國大軍統領十分不甘。
為此,在高培方的提議下,三國聯軍向武國邊境駛去。
其實,明面上是高培方的提議,實際上是墨易給高培方的建議。
想想,這幾個月來,武國先是挑撥泓國內亂,再是聯衛伐齊,給泓齊兩國都是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特別是齊國。
這武軍占領的大半疆域內,百姓受苦受難,並極大影響了經濟與政治等方面。
即使如今齊軍收覆了失地,恐怕沒個幾年,這些地域的經濟等各方面都是不能回覆到淪陷前了。
受了重大損失,又豈是將武軍驅趕出去就能抵消得了的。
所以,三國聯軍壓境,就是要給武國施加壓力,打打秋風後再退軍。
……
三國聯軍壓境,這可不是什麽小問題,邊境的大小官員,戍邊將士全都慌張了起來。
他們再是自大,那也不敢認為武國能抵擋得了三國近百萬兵馬。
於是,在三國聯軍尚未到達邊境城池下時,他們就已經是點燃了烽煙,並將軍報百裏加急送到京都。
當然,三國聯軍壓境自然是會比武國軍報送達京都快了。
不過,三國聯軍此行只是為了打秋風,並非是為了挑起戰火的。在能和平討得利益的前提下,他們不會選擇攻城等不友好的方式的。
……
八百裏加急之下,邊境軍報終於送達了武國京都,遞到了武皇手上。
然而,武皇一看完軍報,差點沒吐一口老血。
實在軍報內容太過驚心,讓武皇也是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立刻傳召王太師,太保吳山,及各部尚書到禦書房議事。”武皇下令道。
宮侍得令後,見武皇臉色不太好,生怕觸了黴頭而丟了性命,趕緊通知幾位大人去了。
半晌,幾位大人陸續趕到了禦書房,並輪流傳閱了軍報。
“怎麽會這樣,大軍已經打到齊國南蒼郡了,怎麽突然會這樣?再不濟,守住大應郡也行呀。”吏部尚書尚可希說道。
太保吳山說道:“這可是三國聯軍呀,大軍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跟他們鬥,輸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怪不得大軍眾將領。”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怎麽解決眼前的問題才是關鍵。”兵部尚書周國坤直抓當下問題核心,說道。
武皇深嘆了一口氣,說道:“周愛卿說的對,我等眼下應該想盡辦法對付眼前危機才是。”
“一旦三國聯軍襲境,必定勢如破竹,不消多久就會打到京都來了。”
先不說伐齊計劃抽去了武國不少兵力,就是武國兵力全盛時期,同一時間面對三國聯軍,他們也是夠嗆。
“眼下形勢,只有議和一道。”王太師出聲說道。
聞言,幾人紛紛低下頭顱,默不作聲。
這是羞愧的表現。
回想自武國建朝以來,何曾有過議和的先例?
沒有!
從來都是別國求著與武國議和的,武國從沒有過被逼迫得主動提出議和的歷史。
可以說,這一任武皇是開了武國的先河。
武皇見幾人的表現也知道眼下只有議和一條道了,不然可能武國都沒有了。
“哪位卿家願意負責議和之事?”
既然心中有了決定,武皇也是十分幹脆,想要盡快將議和人選挑出來。
然而,話音剛落,一道聲音響起:“就讓老臣去吧。”
一聽這聲音,幾人都不需要回頭,都能聽得出是王太師的聲音了。
“王太師……”武皇開口想要說點什麽,但卻又被打斷了。
“陛下。”王太師說道,“老臣老了,身子骨不行了,在這朝堂上也坐不了幾年了,就讓老臣背負這罵名吧。”
無論是出於什麽原因,議和的負責人都將會受武人唾罵,甚至背負千古罵名……
畢竟,這是武國開朝以來第一次向人低頭!
背上了罵名的朝臣,自然是不可能再坐在朝堂上了,不然武皇頂不住來自民間的壓力。
也正因為知道自己在朝堂上沒幾天可待了,王太師才主動提出負責罵名的。
在王太師說完後,幾人對他躬身一禮,以表敬意。
“陛下,盡快安排人手隨老臣出發吧。”王太師催促道。
時間十分寶貴,說不定晚了就讓三國聯軍失去耐心,進攻邊境了。
“太師,你身子……”周國坤擔憂地說道。
王太師擺了擺手,說道:“無妨,只是趕兩天路而已,老夫還能堅持。”
見王太師堅持,幾人也不再勸了。
其一,王太師不是輕易動援決心、改變決定的人。
其二,他們也著實不想負責議和,畢竟沒人願意背負罵名而活。
……
王太師到達邊境後,只身前往三國軍營,與三國大軍統帥共同商議起退兵條件起來。
經過一番扯皮與討價還價後,武國終於與三國商定了議和條件。
不管怎麽樣討價還價,武國傷筋動骨是避免不了的。
議和的條件包括了割地,賠款,和親等……
割地與和親這些都好辦,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但是賠款對於武國來說就夠嗆了,畢竟這是三個國家討要賠款。
最終,三國只得同意武國分期付清了。
……
當議和消息傳回武國內後,全國上下嘩然,幾乎一度發生民變。
武國平統二十一年,武國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議和事件,民眾激奮。
為安撫民心,武皇在不得已之下,聽取了朝臣意見,決定下罪己詔!
罪己詔一下,民憤果然有所平覆。
可是,武皇卻是一下子似老了十多歲,整個人不再有以前那般的銳意進取的勁頭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武軍出其不意之下的突圍,除了墨易,誰也沒有意料到。
正因如此,三國聯軍始料不及,即時反應不過來,以致武軍最後還是成功突了圍,進入了草原境內。
這時,就是三國聯軍想要追也是不行了,因為三國聯軍人數太大,草原上的糧食供給是個問題。
況且,草原地勢平坦廣闊,根本追剿不了。
因而,三國聯軍只得放棄了追擊,讓武軍北上了。
……
盡管武軍北上之後的命運難以預料,但三國聯軍還是錯失了削弱武國軍事力量的機會,這讓三國大軍統領十分不甘。
為此,在高培方的提議下,三國聯軍向武國邊境駛去。
其實,明面上是高培方的提議,實際上是墨易給高培方的建議。
想想,這幾個月來,武國先是挑撥泓國內亂,再是聯衛伐齊,給泓齊兩國都是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特別是齊國。
這武軍占領的大半疆域內,百姓受苦受難,並極大影響了經濟與政治等方面。
即使如今齊軍收覆了失地,恐怕沒個幾年,這些地域的經濟等各方面都是不能回覆到淪陷前了。
受了重大損失,又豈是將武軍驅趕出去就能抵消得了的。
所以,三國聯軍壓境,就是要給武國施加壓力,打打秋風後再退軍。
……
三國聯軍壓境,這可不是什麽小問題,邊境的大小官員,戍邊將士全都慌張了起來。
他們再是自大,那也不敢認為武國能抵擋得了三國近百萬兵馬。
於是,在三國聯軍尚未到達邊境城池下時,他們就已經是點燃了烽煙,並將軍報百裏加急送到京都。
當然,三國聯軍壓境自然是會比武國軍報送達京都快了。
不過,三國聯軍此行只是為了打秋風,並非是為了挑起戰火的。在能和平討得利益的前提下,他們不會選擇攻城等不友好的方式的。
……
八百裏加急之下,邊境軍報終於送達了武國京都,遞到了武皇手上。
然而,武皇一看完軍報,差點沒吐一口老血。
實在軍報內容太過驚心,讓武皇也是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立刻傳召王太師,太保吳山,及各部尚書到禦書房議事。”武皇下令道。
宮侍得令後,見武皇臉色不太好,生怕觸了黴頭而丟了性命,趕緊通知幾位大人去了。
半晌,幾位大人陸續趕到了禦書房,並輪流傳閱了軍報。
“怎麽會這樣,大軍已經打到齊國南蒼郡了,怎麽突然會這樣?再不濟,守住大應郡也行呀。”吏部尚書尚可希說道。
太保吳山說道:“這可是三國聯軍呀,大軍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跟他們鬥,輸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怪不得大軍眾將領。”
“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怎麽解決眼前的問題才是關鍵。”兵部尚書周國坤直抓當下問題核心,說道。
武皇深嘆了一口氣,說道:“周愛卿說的對,我等眼下應該想盡辦法對付眼前危機才是。”
“一旦三國聯軍襲境,必定勢如破竹,不消多久就會打到京都來了。”
先不說伐齊計劃抽去了武國不少兵力,就是武國兵力全盛時期,同一時間面對三國聯軍,他們也是夠嗆。
“眼下形勢,只有議和一道。”王太師出聲說道。
聞言,幾人紛紛低下頭顱,默不作聲。
這是羞愧的表現。
回想自武國建朝以來,何曾有過議和的先例?
沒有!
從來都是別國求著與武國議和的,武國從沒有過被逼迫得主動提出議和的歷史。
可以說,這一任武皇是開了武國的先河。
武皇見幾人的表現也知道眼下只有議和一條道了,不然可能武國都沒有了。
“哪位卿家願意負責議和之事?”
既然心中有了決定,武皇也是十分幹脆,想要盡快將議和人選挑出來。
然而,話音剛落,一道聲音響起:“就讓老臣去吧。”
一聽這聲音,幾人都不需要回頭,都能聽得出是王太師的聲音了。
“王太師……”武皇開口想要說點什麽,但卻又被打斷了。
“陛下。”王太師說道,“老臣老了,身子骨不行了,在這朝堂上也坐不了幾年了,就讓老臣背負這罵名吧。”
無論是出於什麽原因,議和的負責人都將會受武人唾罵,甚至背負千古罵名……
畢竟,這是武國開朝以來第一次向人低頭!
背上了罵名的朝臣,自然是不可能再坐在朝堂上了,不然武皇頂不住來自民間的壓力。
也正因為知道自己在朝堂上沒幾天可待了,王太師才主動提出負責罵名的。
在王太師說完後,幾人對他躬身一禮,以表敬意。
“陛下,盡快安排人手隨老臣出發吧。”王太師催促道。
時間十分寶貴,說不定晚了就讓三國聯軍失去耐心,進攻邊境了。
“太師,你身子……”周國坤擔憂地說道。
王太師擺了擺手,說道:“無妨,只是趕兩天路而已,老夫還能堅持。”
見王太師堅持,幾人也不再勸了。
其一,王太師不是輕易動援決心、改變決定的人。
其二,他們也著實不想負責議和,畢竟沒人願意背負罵名而活。
……
王太師到達邊境後,只身前往三國軍營,與三國大軍統帥共同商議起退兵條件起來。
經過一番扯皮與討價還價後,武國終於與三國商定了議和條件。
不管怎麽樣討價還價,武國傷筋動骨是避免不了的。
議和的條件包括了割地,賠款,和親等……
割地與和親這些都好辦,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的。
但是賠款對於武國來說就夠嗆了,畢竟這是三個國家討要賠款。
最終,三國只得同意武國分期付清了。
……
當議和消息傳回武國內後,全國上下嘩然,幾乎一度發生民變。
武國平統二十一年,武國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議和事件,民眾激奮。
為安撫民心,武皇在不得已之下,聽取了朝臣意見,決定下罪己詔!
罪己詔一下,民憤果然有所平覆。
可是,武皇卻是一下子似老了十多歲,整個人不再有以前那般的銳意進取的勁頭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