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新時代的大格局
關燈
小
中
大
第249章 新時代的大格局
月球第一基地,陳曦正在她收拾得滿滿公主心的臨時宿舍裏打著視頻電話,號碼顯示撥通後,大概一秒鐘左右卓明謙的身影便投影在了對面的墻上。
蒂姆·庫克判斷的沒錯,十年時間有為的確改變了世界通信業的格局。
隨著全息技術、長途信息傳輸技術、數據壓縮解壓技術的升級以及跨空間中繼線路的鋪設,已經成功將地月之間的通信時間壓到了一秒之內。
要知道按照地月之間40萬公裏的距離計算,即便不算中繼衛星跟信息途中無數設備接受、轉化、傳送信號消耗的時間,就是純粹的光速來一趟也需要大概1.28秒,簡單來說信息傳遞超越光速了。
而且地月之間的距離太近了。並不能完全體現出這項技術的強勢。理論上來說如果未來火星環境改造計劃成功,只要鋪設足夠多的跨空間中繼線路,火星到地球的信息傳輸也能做到即時通信。
如果更進一步,還能在地球到火星沿路鋪設足夠多能連接跨空間中繼器的信標衛星,那麽慢速飛船也能在航路節點跟地球進行實時交互。
由此可見這項技術有多麽偉大。
當然過去的十年本就是科技發展井噴的時代,而且如果有心人歸納一下的話,會發現所有這些技術都是為了實現文明太空移民而發展的前置性技術。就比如超光速信息傳遞速度。
想想看吧,按照火星跟地球軌道,當兩者之間信息傳遞速度會在三分鐘到半小時之內搖擺的時候,對於地火之間的聯系會多讓人惱火。在遠地點想給地球打個電話需要等待半個小時才能接通,對於習慣了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這無疑是無法接受的。
火星距離地球還不算遠。
如果通信技術沒有革新,更遠的宜居星球相對於地球來說,將可能成為一塊鞭長莫及的飛地。短期內還好說,時間長了之後,在無法方便溝通的情況下,地球對其的控制力會越來越弱,天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麽。
大致可以參考封建時代龐大帝國對其疆域的掌控力度。距離中心越遠的領土,越容易反掉又或者直接被顛覆。
太空遠航時代其實也差不多。
真要聯系一顆星球需要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經過幾十上百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發展之後,那裏的人還是否還承認其文明源自於地球還真就不好說了。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人類的集體記憶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只需要悄悄修改教科書,再靜靜的等待三、五代人成長為社會中間力量,歷史起碼在某個文明階段便改得面目全非了。
現在看來起碼在目前這個階段這種事情地球作為母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
“卓叔叔,老師交代給我的任務完成了,我的假條大師兄也已經批了,信息也已經同步到官網學生管理後臺了,您幫我聯系一艘船明天把我接回女媧號,好不好呀?”
“哦,等等我看看啊。嗯,的確已經收到你的申請了。陳曦啊,你是要回女媧號上的分院報道還是想回地球一趟呢?”
“額?想回家一趟。”
“那還是先去吳剛號吧。女媧號剛接到去土衛二的科考跟樣本搜集任務。現在去女媧號上會很麻煩。”
“女媧號又要去土星?這次是要搜集什麽?”
“基地從上次捕獲的樣本中發現了許多高活性有機小胞,所以懷疑土衛二上可能已經存在單細胞生物,所以這次女媧號帶了六百多輛無人挖掘機過去,這次打算搜集足夠多的樣本確定土衛二是否有生命存在。”
“卓叔,女媧號那帶的可不是無人挖掘機,是探索級星際探測采集車。不過為什麽是土衛二?土衛二上不都是冰嗎?還沒有大氣層?”
“哈哈,那你真是問對人了。我一竅不通,不過我建議你抓緊時間回家辦完事,因為等你老師回來可能又要給你布置任務了。這次如果順利的話,大概就要開始落實土衛二遷移計劃了。這可是個大工程,我上次聽他們說現在還有十多個方案在討論中。三年啊,從之前一千多個方案淘汰到現在還有十多個方案……按照寧院士的習慣,我估計最後這個問題可能就是你的碩士畢業設計了。”
“啊?謝謝你卓叔叔,那說好了,明天我等船來。”
“嗯,你留意郵箱,聯系好船之後我會把接你的時間發過去。你按時到基地港口就行了。”
“好的,再見卓叔叔。”
“再見。”
……
掛了電話陳曦的笑臉瞬間垮了下來,變得愁容滿面。
把土衛二奪走,然後送給火星當衛星,這樣就能用土衛二上豐富的水資源來滋潤火星,徹底改造火星環境。這個計劃五年前就提出來了,到現在還沒動靜,自然是因為難度太大。難度能跟曾經一部特別有名的科幻電影《流浪吧!小破球》比肩了。
即便土衛二的大小都不用跟地球比,大概也就只有月球的七分之二,但其優勢是整顆星球上的水含量豐富,或者說氫氧元素極為豐富。只要能成功送到火星附近,在火星獲得足夠的重力後,能讓火星表面跟地球一樣成為一顆百分之七十以上面積都成為海洋的小藍球。
問題是這些星體在一個系統中是不停運動的。
土星有62個衛星,大家處於微妙的平衡中,要把土衛二悄無聲息的移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起碼要讓影響在可控範圍內。這些其實都還在其次,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哪怕移走土衛二的過程中造成一些動靜,很快也能自然調整成另一個穩定態。
哪怕中間會有一些破壞也不怕,反正整個土星系統裏沒人。
嗯,激進的環保人士大概要瘋了,這絕對是人類有史以來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最大的一次。好在如果放大到整個太陽系,這麽點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依然很麻煩啊。
雖然說三年時間從一千多套方案縮減到十多套,但要知道每一套方案都是極為覆雜的。一旦開始正式實施,每一步動作都意味著海量的資源投入。毫不誇張的說,任何一點失誤需要彌補的資源跟工程量都是海量的,分分鐘讓這個世界最賺錢的公司瞬間破產。
這就是涉及到星際的工程了……
當人類只能在地球上玩的時候,微觀科技的巔峰——芯片被認為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奇跡,但當人類可以走出地球之後,涉及到星球的任何一個宏觀工程其難度跟耗資再對比曾經的芯片技術,都讓後者顯得像鬧著玩一樣。
拿這種事情當她的畢業設計?
陳曦突然便覺得身上壓力山大。
這一刻她想到了歷經十年,連諾貝爾獎都拿到了但還是沒能達到導師要求順利畢業的大師兄,突然整個人就不太好了。
大師兄起碼是卡在拿博士學位這一塊,她可能會卡在碩士文憑這一塊。
太難了!
……
地球,華夏,燕北太空探索大學大型科研基地。
掛了陳曦電話的卓明謙順手在桌面劃了一下,在手勢操作下,一個傳統智能手機撥號畫面直接顯示在辦公桌的桌面上。
“小藝,幫我聯系杜邦勒先生。”隨口吩咐下去之後,撥號畫面消失,桌面上則出現了近期這位杜邦勒先生在諸多私域或者公共媒體上的信息。等待接通的過程中,隨便在桌面上點一點就能了解到近期這人做過些什麽,可以說非常體貼。
起碼在寒暄的時候,可以不缺話題了。
不過卓明謙顯然對這位老先生最近做了些什麽沒太大興趣,他的目光還是鎖定在另一邊正在制作的表格上。
馬上就是國慶日了,他得把新一批的實驗室升級名單給整理好。
一般來說,再好的激勵政策,過去十年之後都會變得僵化,並失去原本的活力。這跟管理是否科學無關,主要是經過十年的沈澱,往往那些牛人已經能脫穎而出,掌控足夠的資源。剩下的則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中流砥柱。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混日子,又或者把精力放到內耗上。
畢竟是人情社會,只要呆的夠久,圈子一旦形成,總有親疏遠近之分。
但在這座基地顯然並沒有這些問題。
初期升級快的那些大牛都已經分配到太空裏的實驗室去了。當然也會有一些科研大牛,對太空那些宏大的項目不感興趣,就想守在基地這一畝三分地上當老大,但這樣的大牛一來著實是少數,二來如果在地球上成果不達標,實驗室規格還會倒退,甚至人都可能被勸退。
而且在任何都研究室都有的所謂派系關系跟人情關系在這裏都派不上任何用場。因為現在已經公開了秘密,所有個人實驗室的升降級,實驗室負責人所能掌控的資源額度,都是由人工智能系統介入管理的。幾乎沒有人情可講。
用了幾乎兩個字,還是有人能影響系統決策的。
比如卓明謙,陳永剛,以及少數幾位基地主任。但也只能影響,無非就是分配權重上加些分,如果觸動了人工智能設計的懲處條例,據說就只能找寧孑才能修改系統後臺決定。比如涉及到內部的不正當競爭,或者成果打壓,就是最犯人工智能忌諱的行為之一。
但到目前為止,寧孑還從沒為任何一個懲處性質的決定開過口,所以這唯一一個漏洞也只能是據說。
至於護短的寧院士如何決定自家人或者自己的學生如何不被這套系統影響,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不加入基地的科研系統。
沒錯,寧孑的學生都不在基地的管理序列之中,自然也不會去競爭科研基地內部的資源。他們需要科研基地的配合時,卻可以通過科研系統發布任務。就好像陳洛的核聚變項目,就沒少獲得基地內部的支持。
這起碼在科研基地這個小範圍內證明了人工智能管理系統比人來管理更加科學跟高效。各種激勵政策的加入,也讓整個研究基地一直保持著極為旺盛的活力。
現在的基地已經不需要去廣撒網找科學家入駐了,事實恰好相反,每年基地會在全球範圍內放出大概十到一百個不等的名額,然後收到起碼數千甚至上萬份的入駐申請,其中不乏在世界知名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這些申請最終通過系統針對其三到五年的科研成功擇優選擇。
所以每年基地放出名額的日子,已經被華夏人調侃為世界科研界的高考。沒辦法,在基地擁有一座實驗室是能在各個太空堡壘裏擁有實驗室的最簡單途徑。
以目前看來最老,各種設施最簡陋的吳剛號為例。想要在吳剛號上擁有一個一百平左右的實驗室,光是租金就要近兩千萬華夏幣一個月。這還只是最基礎的費用,不算租賃或者運送各類研究儀器送上吳剛號的費用。
更氣人的是,哪怕支付了租金,實驗室派遣人員在吳剛號跟地球穿梭時,還要另外收取船票。所以對於個人實驗室而言,家裏沒礦,是肯定租不起的。更讓人無奈的是,為了保證安全,不在官方批覆名單中的研究設備跟儀器,都需要經過十多道安全審查才能把東西送上船。
但如果是基地提供的實驗室,不但以上所有費用全免,還能送全套配套實驗室設備跟儀器,哪怕需要新增設備也能夠通過基地的特有渠道,簡化審批突進。
沒辦法,這個時代,脫離太空主題的研究,基本上都已經落伍了。此時全球人類都已經被太空移民吊起了胃口,最受關註的科技新聞都是在太空移民這項偉大的事業上又有什麽進展。大時代背景下的集體意志已經基本成型,任何持不同意見的人或組織都只能是螳螂擋車。
尤其是火星改造計劃已經深入人心,地球移民指日可待的時候,無數的人都希望能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正式開啟之時能分一杯羹。所以價格再高無數人也趨之若鶩。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這個世界最進本的運行規則從來沒變過,物以稀為貴,所以壟斷才能利益最大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月球第一基地,陳曦正在她收拾得滿滿公主心的臨時宿舍裏打著視頻電話,號碼顯示撥通後,大概一秒鐘左右卓明謙的身影便投影在了對面的墻上。
蒂姆·庫克判斷的沒錯,十年時間有為的確改變了世界通信業的格局。
隨著全息技術、長途信息傳輸技術、數據壓縮解壓技術的升級以及跨空間中繼線路的鋪設,已經成功將地月之間的通信時間壓到了一秒之內。
要知道按照地月之間40萬公裏的距離計算,即便不算中繼衛星跟信息途中無數設備接受、轉化、傳送信號消耗的時間,就是純粹的光速來一趟也需要大概1.28秒,簡單來說信息傳遞超越光速了。
而且地月之間的距離太近了。並不能完全體現出這項技術的強勢。理論上來說如果未來火星環境改造計劃成功,只要鋪設足夠多的跨空間中繼線路,火星到地球的信息傳輸也能做到即時通信。
如果更進一步,還能在地球到火星沿路鋪設足夠多能連接跨空間中繼器的信標衛星,那麽慢速飛船也能在航路節點跟地球進行實時交互。
由此可見這項技術有多麽偉大。
當然過去的十年本就是科技發展井噴的時代,而且如果有心人歸納一下的話,會發現所有這些技術都是為了實現文明太空移民而發展的前置性技術。就比如超光速信息傳遞速度。
想想看吧,按照火星跟地球軌道,當兩者之間信息傳遞速度會在三分鐘到半小時之內搖擺的時候,對於地火之間的聯系會多讓人惱火。在遠地點想給地球打個電話需要等待半個小時才能接通,對於習慣了互聯網時代的人來說,這無疑是無法接受的。
火星距離地球還不算遠。
如果通信技術沒有革新,更遠的宜居星球相對於地球來說,將可能成為一塊鞭長莫及的飛地。短期內還好說,時間長了之後,在無法方便溝通的情況下,地球對其的控制力會越來越弱,天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麽。
大致可以參考封建時代龐大帝國對其疆域的掌控力度。距離中心越遠的領土,越容易反掉又或者直接被顛覆。
太空遠航時代其實也差不多。
真要聯系一顆星球需要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經過幾十上百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發展之後,那裏的人還是否還承認其文明源自於地球還真就不好說了。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人類的集體記憶是可以被重新塑造的,只需要悄悄修改教科書,再靜靜的等待三、五代人成長為社會中間力量,歷史起碼在某個文明階段便改得面目全非了。
現在看來起碼在目前這個階段這種事情地球作為母星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
“卓叔叔,老師交代給我的任務完成了,我的假條大師兄也已經批了,信息也已經同步到官網學生管理後臺了,您幫我聯系一艘船明天把我接回女媧號,好不好呀?”
“哦,等等我看看啊。嗯,的確已經收到你的申請了。陳曦啊,你是要回女媧號上的分院報道還是想回地球一趟呢?”
“額?想回家一趟。”
“那還是先去吳剛號吧。女媧號剛接到去土衛二的科考跟樣本搜集任務。現在去女媧號上會很麻煩。”
“女媧號又要去土星?這次是要搜集什麽?”
“基地從上次捕獲的樣本中發現了許多高活性有機小胞,所以懷疑土衛二上可能已經存在單細胞生物,所以這次女媧號帶了六百多輛無人挖掘機過去,這次打算搜集足夠多的樣本確定土衛二是否有生命存在。”
“卓叔,女媧號那帶的可不是無人挖掘機,是探索級星際探測采集車。不過為什麽是土衛二?土衛二上不都是冰嗎?還沒有大氣層?”
“哈哈,那你真是問對人了。我一竅不通,不過我建議你抓緊時間回家辦完事,因為等你老師回來可能又要給你布置任務了。這次如果順利的話,大概就要開始落實土衛二遷移計劃了。這可是個大工程,我上次聽他們說現在還有十多個方案在討論中。三年啊,從之前一千多個方案淘汰到現在還有十多個方案……按照寧院士的習慣,我估計最後這個問題可能就是你的碩士畢業設計了。”
“啊?謝謝你卓叔叔,那說好了,明天我等船來。”
“嗯,你留意郵箱,聯系好船之後我會把接你的時間發過去。你按時到基地港口就行了。”
“好的,再見卓叔叔。”
“再見。”
……
掛了電話陳曦的笑臉瞬間垮了下來,變得愁容滿面。
把土衛二奪走,然後送給火星當衛星,這樣就能用土衛二上豐富的水資源來滋潤火星,徹底改造火星環境。這個計劃五年前就提出來了,到現在還沒動靜,自然是因為難度太大。難度能跟曾經一部特別有名的科幻電影《流浪吧!小破球》比肩了。
即便土衛二的大小都不用跟地球比,大概也就只有月球的七分之二,但其優勢是整顆星球上的水含量豐富,或者說氫氧元素極為豐富。只要能成功送到火星附近,在火星獲得足夠的重力後,能讓火星表面跟地球一樣成為一顆百分之七十以上面積都成為海洋的小藍球。
問題是這些星體在一個系統中是不停運動的。
土星有62個衛星,大家處於微妙的平衡中,要把土衛二悄無聲息的移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起碼要讓影響在可控範圍內。這些其實都還在其次,自然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哪怕移走土衛二的過程中造成一些動靜,很快也能自然調整成另一個穩定態。
哪怕中間會有一些破壞也不怕,反正整個土星系統裏沒人。
嗯,激進的環保人士大概要瘋了,這絕對是人類有史以來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最大的一次。好在如果放大到整個太陽系,這麽點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依然很麻煩啊。
雖然說三年時間從一千多套方案縮減到十多套,但要知道每一套方案都是極為覆雜的。一旦開始正式實施,每一步動作都意味著海量的資源投入。毫不誇張的說,任何一點失誤需要彌補的資源跟工程量都是海量的,分分鐘讓這個世界最賺錢的公司瞬間破產。
這就是涉及到星際的工程了……
當人類只能在地球上玩的時候,微觀科技的巔峰——芯片被認為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奇跡,但當人類可以走出地球之後,涉及到星球的任何一個宏觀工程其難度跟耗資再對比曾經的芯片技術,都讓後者顯得像鬧著玩一樣。
拿這種事情當她的畢業設計?
陳曦突然便覺得身上壓力山大。
這一刻她想到了歷經十年,連諾貝爾獎都拿到了但還是沒能達到導師要求順利畢業的大師兄,突然整個人就不太好了。
大師兄起碼是卡在拿博士學位這一塊,她可能會卡在碩士文憑這一塊。
太難了!
……
地球,華夏,燕北太空探索大學大型科研基地。
掛了陳曦電話的卓明謙順手在桌面劃了一下,在手勢操作下,一個傳統智能手機撥號畫面直接顯示在辦公桌的桌面上。
“小藝,幫我聯系杜邦勒先生。”隨口吩咐下去之後,撥號畫面消失,桌面上則出現了近期這位杜邦勒先生在諸多私域或者公共媒體上的信息。等待接通的過程中,隨便在桌面上點一點就能了解到近期這人做過些什麽,可以說非常體貼。
起碼在寒暄的時候,可以不缺話題了。
不過卓明謙顯然對這位老先生最近做了些什麽沒太大興趣,他的目光還是鎖定在另一邊正在制作的表格上。
馬上就是國慶日了,他得把新一批的實驗室升級名單給整理好。
一般來說,再好的激勵政策,過去十年之後都會變得僵化,並失去原本的活力。這跟管理是否科學無關,主要是經過十年的沈澱,往往那些牛人已經能脫穎而出,掌控足夠的資源。剩下的則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中流砥柱。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混日子,又或者把精力放到內耗上。
畢竟是人情社會,只要呆的夠久,圈子一旦形成,總有親疏遠近之分。
但在這座基地顯然並沒有這些問題。
初期升級快的那些大牛都已經分配到太空裏的實驗室去了。當然也會有一些科研大牛,對太空那些宏大的項目不感興趣,就想守在基地這一畝三分地上當老大,但這樣的大牛一來著實是少數,二來如果在地球上成果不達標,實驗室規格還會倒退,甚至人都可能被勸退。
而且在任何都研究室都有的所謂派系關系跟人情關系在這裏都派不上任何用場。因為現在已經公開了秘密,所有個人實驗室的升降級,實驗室負責人所能掌控的資源額度,都是由人工智能系統介入管理的。幾乎沒有人情可講。
用了幾乎兩個字,還是有人能影響系統決策的。
比如卓明謙,陳永剛,以及少數幾位基地主任。但也只能影響,無非就是分配權重上加些分,如果觸動了人工智能設計的懲處條例,據說就只能找寧孑才能修改系統後臺決定。比如涉及到內部的不正當競爭,或者成果打壓,就是最犯人工智能忌諱的行為之一。
但到目前為止,寧孑還從沒為任何一個懲處性質的決定開過口,所以這唯一一個漏洞也只能是據說。
至於護短的寧院士如何決定自家人或者自己的學生如何不被這套系統影響,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不加入基地的科研系統。
沒錯,寧孑的學生都不在基地的管理序列之中,自然也不會去競爭科研基地內部的資源。他們需要科研基地的配合時,卻可以通過科研系統發布任務。就好像陳洛的核聚變項目,就沒少獲得基地內部的支持。
這起碼在科研基地這個小範圍內證明了人工智能管理系統比人來管理更加科學跟高效。各種激勵政策的加入,也讓整個研究基地一直保持著極為旺盛的活力。
現在的基地已經不需要去廣撒網找科學家入駐了,事實恰好相反,每年基地會在全球範圍內放出大概十到一百個不等的名額,然後收到起碼數千甚至上萬份的入駐申請,其中不乏在世界知名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這些申請最終通過系統針對其三到五年的科研成功擇優選擇。
所以每年基地放出名額的日子,已經被華夏人調侃為世界科研界的高考。沒辦法,在基地擁有一座實驗室是能在各個太空堡壘裏擁有實驗室的最簡單途徑。
以目前看來最老,各種設施最簡陋的吳剛號為例。想要在吳剛號上擁有一個一百平左右的實驗室,光是租金就要近兩千萬華夏幣一個月。這還只是最基礎的費用,不算租賃或者運送各類研究儀器送上吳剛號的費用。
更氣人的是,哪怕支付了租金,實驗室派遣人員在吳剛號跟地球穿梭時,還要另外收取船票。所以對於個人實驗室而言,家裏沒礦,是肯定租不起的。更讓人無奈的是,為了保證安全,不在官方批覆名單中的研究設備跟儀器,都需要經過十多道安全審查才能把東西送上船。
但如果是基地提供的實驗室,不但以上所有費用全免,還能送全套配套實驗室設備跟儀器,哪怕需要新增設備也能夠通過基地的特有渠道,簡化審批突進。
沒辦法,這個時代,脫離太空主題的研究,基本上都已經落伍了。此時全球人類都已經被太空移民吊起了胃口,最受關註的科技新聞都是在太空移民這項偉大的事業上又有什麽進展。大時代背景下的集體意志已經基本成型,任何持不同意見的人或組織都只能是螳螂擋車。
尤其是火星改造計劃已經深入人心,地球移民指日可待的時候,無數的人都希望能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正式開啟之時能分一杯羹。所以價格再高無數人也趨之若鶩。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這個世界最進本的運行規則從來沒變過,物以稀為貴,所以壟斷才能利益最大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