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風蕭蕭兮——我的家園笑容與大地
關燈
小
中
大
第228章 風蕭蕭兮——我的家園笑容與大地
水系發達的渾遼二河以及遼河平原,正好可以用來恢覆女真族日漸丟棄的漁獵之術,那般盛況,單是想想就讓所謂的女真巴圖魯們興奮不已。
黃臺吉甚至親自來信質問袁崇煥,為何撕毀明金二國友好相處的協定。
當袁崇煥收到那封封了火漆,又顯然被拆封過的密信之時,終於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怎樣難纏的對手,也終於相信了重真的判斷——黃臺吉之狡詐,更甚其父。
作為大明與後金的戰略緩沖地帶,遼河平原西南端常有大明的偵察兵,或者後金的斥候活動,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率先派遣大量斥候進入這片地帶,展開一系列破壞和平之舉的,明明是兀那後金出於不甘心老錦州的廢墟堆裏,新興的寧遠之下,以及覺華海島之上的失敗心理。
大明的偵察兵這才怒而反擊,之後一系列派遣正規騎兵的支援行動,也都只是被迫無奈之下所作出的被動選擇。
可黃臺吉卻反咬一口,並且搬出了那份只是心照不宣的所謂協定,還在密信之中,將後金與大明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上面。
袁崇煥冷笑連連,很想將這封字字都透著無恥的密信,在燭光之上引燃。
但想起重真的苦口婆心,最終還是忍住了。
同時心中也暗暗慶幸,拆封這封密信並且第一個觀看的,並非自己,而是處於關寧防線最前沿的錦州守將祖大壽。
若是不出意外,趙率教定然也是有目共睹的。
袁崇煥完全可以想象,這樣一封所謂的密信當中的內容,若是驟然被朝堂之上的兗兗諸公,乃至整個大明天下得知,還不定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呢。
屆時,立志堅守遼東的堂堂巡撫,丟官都是輕的。
最讓袁崇煥難以接受的,便是如果一頂通敵的帽子扣下來,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倒是無所謂生死,只是可惜了自己辛苦一世所樹立的忠魂形象。
“這份形象,決不能被區區建奴而玷汙!”
袁崇煥暗暗下定決心,因此非但沒有理會黃臺吉,反而主動派遣一小隊偵察兵渡過遼河,探聽軍情。
雖然,這隊偵察兵很快便被後金斥候發覺,遭受圍攻,幾乎盡皆身死。
卻也以生命為代價,送出了一份極有價值的情報——後金將派遣出兩個牛錄的騎兵作為先遣,西渡遼河,以支援快要陷入絕境的後金斥候。
其實,重真是反對這種幾乎是赴死一般的行為的,但是接到軍令的那十名偵察兵,從什長至小兵,便連半分的猶豫都沒有,便全部毅然前行。
念及那場事關中華民族存亡,長達了十五年的曠世抗爭之戰中,多多少少的無名英雄毅然留在敵占區內,展開敵後鬥爭,他又感到熱血澎湃。
於是,重真便也硬著心腸沒有阻止,而是記住了每一個人的名字,並且唱著悲壯激昂的歌曲,為出征的勇士送行——風蕭蕭兮,我的家園笑容與大地……
古遼東,正是古燕國所開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覆還。
荊軻刺秦,千古絕唱。
入敵偵察,更甚刺秦。
只是,當重真很快也收到了來自草衣衛的這份情報,終究覺得十分可惜。
有些犧牲,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無論是袁崇煥祖大壽這些關寧高層,還是彭簪羅立這些關寧基層,都認為這十名偵察兵的犧牲,非常有價值。
極擅政事思慮的黃臺吉,也終於證實了他的猜測。
那便是——大明遼東最後一支軍隊,也就是所謂的關寧軍這塊骨頭。
在袁崇煥這名巡撫的統禦之下,在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等總兵的鎮守之中,是否難啃暫且未知,但是無可否認,著實夠硬。
要想消滅這樣的一支軍隊,看似很難,但其實也很簡單。
“繞道入關!”黃臺吉心念一轉,便已有了計較,唯獨還缺少一個機會罷了。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是靠自己創造的。
黃臺吉想盡快給自己創造出這樣一個機會來,於是一聲號令。
本來還諸多掣肘的後金八旗,自奴酋去世之後,史無前例地空前團結,磨刀霍霍,欲往遼西宰殺豬宰羊。
然而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出征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八旗軍雖自詡“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也不可能無視這個近乎天定的規則。
先鋒軍,正在黃臺吉的有意推動之下,由汗帳之下的七位貝勒展開爭奪,你來我往,絲毫不讓,似乎人人都想為大金出一份力。
然而始作俑者的黃臺吉,卻情知這份看似激烈的爭奪真假難辨。
因此只是冷眼旁觀,靜等勝利者角逐而出,再行權利分割,令之相互掣肘,並由此推動他的大汗之權,往著“封建集權”這一至高無上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在他眼中,之前那一年的推進,雖說根基穩健,卻實在太過緩慢了。
這位穩了十多年的天聰之汗,卻驀然變得太急太急,早就已經等不急了。
兩個牛錄的先遣騎兵率先準備就緒,隨著黃臺吉一聲令下,便在兩個牛錄額真的率領之下,馳騁於遼河右畔,由斥候配合著,隨時準備渡河進擊。
他們自詡隱秘,卻不知早已在重真雙管齊下的監視之中。
因為重真向來是個得寸進尺的混賬男人,既然後金斥候已在遼河左岸堅持不下去,便沒有理由讓如此大的這片土地,成為真空地帶。
至於遼河右岸,既然草根出身的草衣衛,已在那片肥沃的土壤之中深深地紮下根去。
那麽重真堅信,那兩隊牛錄騎兵的動向,也必定逃不出那些比野草還要頑強的草根,除非斬草除根,將之連根拔起。
但是顯然,極其重視對外展開細作活動的後金,卻對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諜戰運動,尚且處於渾然未知的狀態。
別說草根,便是偷偷冒出的草尖,都未曾察覺。
燈下黑,便是重真昔日用來說服袁崇煥,大膽展開諜戰行動的其中一個理由。
牛錄,是後金的八旗軍制裏面最基本的建制。
很久很久以前,因為狩獵需要,一個牛錄才只十人,由一名首領率領。
到了奴酋籍此古老制度改制八旗的時候,便以“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為基點,為了滿足對外戰爭的需要,以及對內生產的需求。
以便努力讓人口基數處理極大劣勢的後金,無論戰員還是勞動力,都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化,便將一個牛錄的人數,擴展到了三百人。
因此,兩個牛錄的後金先遣騎兵,就是整整六百名騎兵。
若是放任他們渡過遼河,擺開陣仗打一架,或者幹脆來場遭遇戰。
那麽,即便是以關寧鐵騎的訓練有素,哪怕人數占優,也還是要吃大虧的。
畢竟,這些騎兵根本就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從白山黑水間優勝劣汰出來的。
對於自己麾下的關寧鐵騎,終究要與後金的成建制成規騎兵正面抗衡,祖大壽多少還是有些擔憂的。
每天都有信使來往於重真和吳三桂之間,美其名曰探望慰問,還煞有介事地表示:一幫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嫡系麾下,多折損一個便是在消耗他的心血,更別說一個是他的便宜外甥,還有一個是他的心腹愛將。
年紀還輕的關寧鐵騎們自然感動得一塌糊塗,被重真啟發得越發機靈,也越發無恥了的吳三桂,也差點兒就信了他那便宜大舅的規劃。
重真卻知曉這家夥只是耐不住寂寞了,想要親率大軍,親自上陣殺敵了。
於是,便去信勸說道:“若區區兩個牛錄的建奴騎兵,便要勞駕大明總兵親自操刀子上陣,那也太丟人了。即便是將之全殲了,也足以成為後金吹噓的笑柄。”
祖大壽想想還真是這麽一回事兒,於是便只好作罷,卻也再次派遣出了三百鐵騎,歸入了重真麾下。
如此一來,他與吳三桂在名義之上所統禦的騎兵數量,便持平了。
只是重真的麾下近乎滿編,而吳三桂那裏,卻已缺編了四分之一還多。
吳三桂對此一點兒意見都沒有,畢竟機會是給過他了。
也因此,兩支騎兵於遼河渾河交匯處再次會師之後,驕傲如吳三桂者竟也主動提出——暫將自己以及自己麾下的六百騎兵,統統歸於重真統轄。
重真豁然擡頭望向他,四目交投,吳三桂的眼神非常真摯,絲毫都不似做作。
那一刻,他也終於從其眼眸深處,看到了深沈的土地情結和大地情懷。
至於這份情結與情懷是源於家國天下,還是擔憂遼東將門的最後一片生存土壤被褫奪走,暫時還看不出來。
但重真依然對於吳三桂的此舉大為欣慰,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認可,卻終究沒有展開胸襟,將其接納進來,便以“爾部另有他用為由”,婉辭謝絕了。
吳三桂點點頭,便靜等他的排兵布陣。
那兩個牛錄的後金騎兵,最終在遼河對岸選擇了一個相對隱蔽卻又荒廢許久的渡口,作為登船渡河之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水系發達的渾遼二河以及遼河平原,正好可以用來恢覆女真族日漸丟棄的漁獵之術,那般盛況,單是想想就讓所謂的女真巴圖魯們興奮不已。
黃臺吉甚至親自來信質問袁崇煥,為何撕毀明金二國友好相處的協定。
當袁崇煥收到那封封了火漆,又顯然被拆封過的密信之時,終於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怎樣難纏的對手,也終於相信了重真的判斷——黃臺吉之狡詐,更甚其父。
作為大明與後金的戰略緩沖地帶,遼河平原西南端常有大明的偵察兵,或者後金的斥候活動,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率先派遣大量斥候進入這片地帶,展開一系列破壞和平之舉的,明明是兀那後金出於不甘心老錦州的廢墟堆裏,新興的寧遠之下,以及覺華海島之上的失敗心理。
大明的偵察兵這才怒而反擊,之後一系列派遣正規騎兵的支援行動,也都只是被迫無奈之下所作出的被動選擇。
可黃臺吉卻反咬一口,並且搬出了那份只是心照不宣的所謂協定,還在密信之中,將後金與大明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上面。
袁崇煥冷笑連連,很想將這封字字都透著無恥的密信,在燭光之上引燃。
但想起重真的苦口婆心,最終還是忍住了。
同時心中也暗暗慶幸,拆封這封密信並且第一個觀看的,並非自己,而是處於關寧防線最前沿的錦州守將祖大壽。
若是不出意外,趙率教定然也是有目共睹的。
袁崇煥完全可以想象,這樣一封所謂的密信當中的內容,若是驟然被朝堂之上的兗兗諸公,乃至整個大明天下得知,還不定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呢。
屆時,立志堅守遼東的堂堂巡撫,丟官都是輕的。
最讓袁崇煥難以接受的,便是如果一頂通敵的帽子扣下來,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倒是無所謂生死,只是可惜了自己辛苦一世所樹立的忠魂形象。
“這份形象,決不能被區區建奴而玷汙!”
袁崇煥暗暗下定決心,因此非但沒有理會黃臺吉,反而主動派遣一小隊偵察兵渡過遼河,探聽軍情。
雖然,這隊偵察兵很快便被後金斥候發覺,遭受圍攻,幾乎盡皆身死。
卻也以生命為代價,送出了一份極有價值的情報——後金將派遣出兩個牛錄的騎兵作為先遣,西渡遼河,以支援快要陷入絕境的後金斥候。
其實,重真是反對這種幾乎是赴死一般的行為的,但是接到軍令的那十名偵察兵,從什長至小兵,便連半分的猶豫都沒有,便全部毅然前行。
念及那場事關中華民族存亡,長達了十五年的曠世抗爭之戰中,多多少少的無名英雄毅然留在敵占區內,展開敵後鬥爭,他又感到熱血澎湃。
於是,重真便也硬著心腸沒有阻止,而是記住了每一個人的名字,並且唱著悲壯激昂的歌曲,為出征的勇士送行——風蕭蕭兮,我的家園笑容與大地……
古遼東,正是古燕國所開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覆還。
荊軻刺秦,千古絕唱。
入敵偵察,更甚刺秦。
只是,當重真很快也收到了來自草衣衛的這份情報,終究覺得十分可惜。
有些犧牲,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無論是袁崇煥祖大壽這些關寧高層,還是彭簪羅立這些關寧基層,都認為這十名偵察兵的犧牲,非常有價值。
極擅政事思慮的黃臺吉,也終於證實了他的猜測。
那便是——大明遼東最後一支軍隊,也就是所謂的關寧軍這塊骨頭。
在袁崇煥這名巡撫的統禦之下,在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等總兵的鎮守之中,是否難啃暫且未知,但是無可否認,著實夠硬。
要想消滅這樣的一支軍隊,看似很難,但其實也很簡單。
“繞道入關!”黃臺吉心念一轉,便已有了計較,唯獨還缺少一個機會罷了。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是靠自己創造的。
黃臺吉想盡快給自己創造出這樣一個機會來,於是一聲號令。
本來還諸多掣肘的後金八旗,自奴酋去世之後,史無前例地空前團結,磨刀霍霍,欲往遼西宰殺豬宰羊。
然而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出征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
八旗軍雖自詡“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也不可能無視這個近乎天定的規則。
先鋒軍,正在黃臺吉的有意推動之下,由汗帳之下的七位貝勒展開爭奪,你來我往,絲毫不讓,似乎人人都想為大金出一份力。
然而始作俑者的黃臺吉,卻情知這份看似激烈的爭奪真假難辨。
因此只是冷眼旁觀,靜等勝利者角逐而出,再行權利分割,令之相互掣肘,並由此推動他的大汗之權,往著“封建集權”這一至高無上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在他眼中,之前那一年的推進,雖說根基穩健,卻實在太過緩慢了。
這位穩了十多年的天聰之汗,卻驀然變得太急太急,早就已經等不急了。
兩個牛錄的先遣騎兵率先準備就緒,隨著黃臺吉一聲令下,便在兩個牛錄額真的率領之下,馳騁於遼河右畔,由斥候配合著,隨時準備渡河進擊。
他們自詡隱秘,卻不知早已在重真雙管齊下的監視之中。
因為重真向來是個得寸進尺的混賬男人,既然後金斥候已在遼河左岸堅持不下去,便沒有理由讓如此大的這片土地,成為真空地帶。
至於遼河右岸,既然草根出身的草衣衛,已在那片肥沃的土壤之中深深地紮下根去。
那麽重真堅信,那兩隊牛錄騎兵的動向,也必定逃不出那些比野草還要頑強的草根,除非斬草除根,將之連根拔起。
但是顯然,極其重視對外展開細作活動的後金,卻對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諜戰運動,尚且處於渾然未知的狀態。
別說草根,便是偷偷冒出的草尖,都未曾察覺。
燈下黑,便是重真昔日用來說服袁崇煥,大膽展開諜戰行動的其中一個理由。
牛錄,是後金的八旗軍制裏面最基本的建制。
很久很久以前,因為狩獵需要,一個牛錄才只十人,由一名首領率領。
到了奴酋籍此古老制度改制八旗的時候,便以“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為基點,為了滿足對外戰爭的需要,以及對內生產的需求。
以便努力讓人口基數處理極大劣勢的後金,無論戰員還是勞動力,都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化,便將一個牛錄的人數,擴展到了三百人。
因此,兩個牛錄的後金先遣騎兵,就是整整六百名騎兵。
若是放任他們渡過遼河,擺開陣仗打一架,或者幹脆來場遭遇戰。
那麽,即便是以關寧鐵騎的訓練有素,哪怕人數占優,也還是要吃大虧的。
畢竟,這些騎兵根本就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從白山黑水間優勝劣汰出來的。
對於自己麾下的關寧鐵騎,終究要與後金的成建制成規騎兵正面抗衡,祖大壽多少還是有些擔憂的。
每天都有信使來往於重真和吳三桂之間,美其名曰探望慰問,還煞有介事地表示:一幫嘔心瀝血培養出來的嫡系麾下,多折損一個便是在消耗他的心血,更別說一個是他的便宜外甥,還有一個是他的心腹愛將。
年紀還輕的關寧鐵騎們自然感動得一塌糊塗,被重真啟發得越發機靈,也越發無恥了的吳三桂,也差點兒就信了他那便宜大舅的規劃。
重真卻知曉這家夥只是耐不住寂寞了,想要親率大軍,親自上陣殺敵了。
於是,便去信勸說道:“若區區兩個牛錄的建奴騎兵,便要勞駕大明總兵親自操刀子上陣,那也太丟人了。即便是將之全殲了,也足以成為後金吹噓的笑柄。”
祖大壽想想還真是這麽一回事兒,於是便只好作罷,卻也再次派遣出了三百鐵騎,歸入了重真麾下。
如此一來,他與吳三桂在名義之上所統禦的騎兵數量,便持平了。
只是重真的麾下近乎滿編,而吳三桂那裏,卻已缺編了四分之一還多。
吳三桂對此一點兒意見都沒有,畢竟機會是給過他了。
也因此,兩支騎兵於遼河渾河交匯處再次會師之後,驕傲如吳三桂者竟也主動提出——暫將自己以及自己麾下的六百騎兵,統統歸於重真統轄。
重真豁然擡頭望向他,四目交投,吳三桂的眼神非常真摯,絲毫都不似做作。
那一刻,他也終於從其眼眸深處,看到了深沈的土地情結和大地情懷。
至於這份情結與情懷是源於家國天下,還是擔憂遼東將門的最後一片生存土壤被褫奪走,暫時還看不出來。
但重真依然對於吳三桂的此舉大為欣慰,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認可,卻終究沒有展開胸襟,將其接納進來,便以“爾部另有他用為由”,婉辭謝絕了。
吳三桂點點頭,便靜等他的排兵布陣。
那兩個牛錄的後金騎兵,最終在遼河對岸選擇了一個相對隱蔽卻又荒廢許久的渡口,作為登船渡河之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