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果然是天意
關燈
小
中
大
第154章 果然是天意
衛覬提出了和袁譚一樣的擔心。
袁旭回道:“運送海產有兩個辦法,其一,是用鹹鹽腌制。腌制後的海產,可以保持不腐,到了內地,一樣可以售賣。其二,則是利用冰塊保鮮,只要有足夠的冰塊,輸送距離又不是很遠,也不會腐爛。”
“腌制容易,冰塊從哪裏弄?”衛覬說道:“要是那樣,每年只能在冬季,才可以輸送海產。”
“蓬萊島上,有不少山洞。”袁旭回道:“我會改造其中一兩個,讓它們可以制造出冰塊。”
“改造山洞制冰?”衛覬一臉茫然:“公子覺得可行?”
“不是我覺得可行,而是一定可行。”袁旭很有把握的回道:“別忘記,我是有仙術的。”
提起仙術,衛覬不再多言。
袁旭獨自一人攔阻數十萬匈奴,逼迫他們交出馬匹和當年被擄掠的人口,早就在河北傳揚開。
河北上下,也把他當成了神一樣的存在。
他說能辦成的事,一定可以辦成。
“你再陪我去一趟蓬萊。”袁旭招呼衛覬。
趕至東萊,衛覬就是要在這裏發展商業,蓬萊當然要去。
出門時,袁旭吩咐衛士,把那些請戰術交給田豐處置,另外再招呼袁譚,與他一同登上蓬萊島。
他和衛覬來到海邊,袁譚已經等在那裏,
見到袁旭,袁譚迎上:“顯歆怎麽還要去蓬萊?”
“帶你們去那裏看看。”袁旭回道:“蓬萊寶地,不去島上走走,豈不是白在青州一場?”
袁譚臉上現出一抹尷尬。
他掌管青州多年,要不是這次那海嘯,東萊都不一定會到,更不要說位於海外的蓬萊。
上了大船,袁旭望著蓬萊方向:“海外曾有三處仙島,其中有的沈了,有的還在世上,只是卻被人給忽略。”
“蓬萊就是其中一處?”袁譚問道。
“兄長應該也看過不少典籍。”袁旭回道:“蓬萊、瀛洲、方丈三處仙島,早在記載。”
“可我只知蓬萊,並不知道瀛洲和方丈。”袁譚問袁旭:“顯歆知不知道,哪兩座仙島在什麽地方?”
“方丈沈入海中。”袁旭回道:“早已不知所蹤,瀛洲我倒是知道。”
“在什麽地方?”袁譚追問。
他印象中,袁旭應該從沒出過海,知道海外仙島的位置,根本沒多少可能。
袁旭往蓬萊方向一指:“繼續往東,瀛洲就在那裏。如今我們的海船無法抵達那麽遠的地方,總有一天我會過去。”
提起瀛洲,袁旭的拳頭攥緊了些。
發覺他的情緒有些撥動,衛覬問道:“公子是不是和瀛洲有什麽過節?”
“過節大了。”袁旭回道:“不共戴天!”
袁譚和衛覬都是一臉懵逼。
倆人無論怎麽想,也想不明白,袁旭能和瀛洲土著有什麽過節。
他從來沒有去過那裏,瀛洲也沒有人到過河北。
莫名其妙的,怎麽就得罪了這麽一位主!
到了蓬萊海岸,袁旭最先登島。
袁譚和衛覬跟在他身後。
“要不是顯歆,我還真不會到蓬萊。”登上蓬萊海岸,袁譚四處環顧著,對袁旭說道:“難怪顯歆能把河北治理的井井有條……”
“我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回去。”袁旭回道:“哪裏有災情,我去哪裏,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這樣,百姓才會認同。”
衛覬跟著說道:“公子在河北百姓心中,地位已經超然。任何人意圖搶奪河北,百姓也不會答應。”
他這句話,無疑是觸到了袁譚的痛點。
袁譚臉色變的很不好,又不好說什麽,只是在心中懊惱,前些日子為什麽沒有詳查袁旭在河北的情況。
倘若查明了一切,明知根本不敵,他哪還會搞出那麽多事情?
好在袁旭並不糾結這個問題。
他招呼袁譚和衛覬:“我們到島上看看。”
走進蓬萊腹地,袁譚看見的是遍地狼藉。
到處都是被海嘯沖倒了的樹木,島上居民生活過的跡象,反倒是一點也沒留下。
“這場海嘯,沖刷的是真幹凈。”袁旭說道:“原先住在島上的人家,連一塊磚瓦也沒留下。”
袁譚也在點頭嘆息:“那些人必定是沒了……”
“島上原先住著多少人家?”袁旭問道。
“據我所知,至少有二三十戶。”袁譚說道:“他們與海岸聯絡不多,也從不向青州繳納賦稅,只是需要工具的時候,會帶些海產登岸交換。”
“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大漢臣民?”袁旭問道。
“說起來不算是。”袁譚回道:“我曾問過,島上原先居住的那些,甚至說話都與海岸邊不太一樣。以往交換工具,多半是用手勢。”
“不受大漢教化,甚至很少與岸邊的百姓交流,語言也不一樣。”袁旭說道:“他們就算不得是大漢子民,這場海嘯應該確實是天意。”
“怎麽說?”袁譚不太明白。
袁旭對他說道:“有了這場海嘯,長兄才會認同我為河北之主。也是這場海嘯,清理了蓬萊上的原住民。倘若他們還在,從東萊遷移的百姓,必定與原住民有所摩擦。雙方鬧起來,還得經我們的手解決。到那時,豈不是更不好?”
袁譚這才明白,為什麽袁旭說這場海嘯是天意。
“雖然遭逢災難,原住民的遭遇讓人同情,然而得天下,並不是依靠泛濫的同情可以做到。”袁旭接著說道:“對待自己的臣民,要竭盡所能考慮他們的利益,對待異族,就沒有必要了。”
“所以顯歆才會對匈奴人趕盡殺絕?”袁譚問道。
“趕盡殺絕?”袁旭詫異:“我並沒有那麽做,只是把他們趕走而已。匈奴留在河套,看起來是臣服了,可他們的心思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進犯中原。留下他們是禍害,趕走,讓他們禍害別人好了。”
袁譚只覺得後脊梁冷汗直冒。
他看著袁旭從小長大。
一直到官渡之戰,袁旭還只是個懦弱的少年,最近兩年,他像是變了個人,殺伐果決,絲毫不給敵手留下餘地。
即便是親兄弟,也只是留一條活路而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衛覬提出了和袁譚一樣的擔心。
袁旭回道:“運送海產有兩個辦法,其一,是用鹹鹽腌制。腌制後的海產,可以保持不腐,到了內地,一樣可以售賣。其二,則是利用冰塊保鮮,只要有足夠的冰塊,輸送距離又不是很遠,也不會腐爛。”
“腌制容易,冰塊從哪裏弄?”衛覬說道:“要是那樣,每年只能在冬季,才可以輸送海產。”
“蓬萊島上,有不少山洞。”袁旭回道:“我會改造其中一兩個,讓它們可以制造出冰塊。”
“改造山洞制冰?”衛覬一臉茫然:“公子覺得可行?”
“不是我覺得可行,而是一定可行。”袁旭很有把握的回道:“別忘記,我是有仙術的。”
提起仙術,衛覬不再多言。
袁旭獨自一人攔阻數十萬匈奴,逼迫他們交出馬匹和當年被擄掠的人口,早就在河北傳揚開。
河北上下,也把他當成了神一樣的存在。
他說能辦成的事,一定可以辦成。
“你再陪我去一趟蓬萊。”袁旭招呼衛覬。
趕至東萊,衛覬就是要在這裏發展商業,蓬萊當然要去。
出門時,袁旭吩咐衛士,把那些請戰術交給田豐處置,另外再招呼袁譚,與他一同登上蓬萊島。
他和衛覬來到海邊,袁譚已經等在那裏,
見到袁旭,袁譚迎上:“顯歆怎麽還要去蓬萊?”
“帶你們去那裏看看。”袁旭回道:“蓬萊寶地,不去島上走走,豈不是白在青州一場?”
袁譚臉上現出一抹尷尬。
他掌管青州多年,要不是這次那海嘯,東萊都不一定會到,更不要說位於海外的蓬萊。
上了大船,袁旭望著蓬萊方向:“海外曾有三處仙島,其中有的沈了,有的還在世上,只是卻被人給忽略。”
“蓬萊就是其中一處?”袁譚問道。
“兄長應該也看過不少典籍。”袁旭回道:“蓬萊、瀛洲、方丈三處仙島,早在記載。”
“可我只知蓬萊,並不知道瀛洲和方丈。”袁譚問袁旭:“顯歆知不知道,哪兩座仙島在什麽地方?”
“方丈沈入海中。”袁旭回道:“早已不知所蹤,瀛洲我倒是知道。”
“在什麽地方?”袁譚追問。
他印象中,袁旭應該從沒出過海,知道海外仙島的位置,根本沒多少可能。
袁旭往蓬萊方向一指:“繼續往東,瀛洲就在那裏。如今我們的海船無法抵達那麽遠的地方,總有一天我會過去。”
提起瀛洲,袁旭的拳頭攥緊了些。
發覺他的情緒有些撥動,衛覬問道:“公子是不是和瀛洲有什麽過節?”
“過節大了。”袁旭回道:“不共戴天!”
袁譚和衛覬都是一臉懵逼。
倆人無論怎麽想,也想不明白,袁旭能和瀛洲土著有什麽過節。
他從來沒有去過那裏,瀛洲也沒有人到過河北。
莫名其妙的,怎麽就得罪了這麽一位主!
到了蓬萊海岸,袁旭最先登島。
袁譚和衛覬跟在他身後。
“要不是顯歆,我還真不會到蓬萊。”登上蓬萊海岸,袁譚四處環顧著,對袁旭說道:“難怪顯歆能把河北治理的井井有條……”
“我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回去。”袁旭回道:“哪裏有災情,我去哪裏,然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這樣,百姓才會認同。”
衛覬跟著說道:“公子在河北百姓心中,地位已經超然。任何人意圖搶奪河北,百姓也不會答應。”
他這句話,無疑是觸到了袁譚的痛點。
袁譚臉色變的很不好,又不好說什麽,只是在心中懊惱,前些日子為什麽沒有詳查袁旭在河北的情況。
倘若查明了一切,明知根本不敵,他哪還會搞出那麽多事情?
好在袁旭並不糾結這個問題。
他招呼袁譚和衛覬:“我們到島上看看。”
走進蓬萊腹地,袁譚看見的是遍地狼藉。
到處都是被海嘯沖倒了的樹木,島上居民生活過的跡象,反倒是一點也沒留下。
“這場海嘯,沖刷的是真幹凈。”袁旭說道:“原先住在島上的人家,連一塊磚瓦也沒留下。”
袁譚也在點頭嘆息:“那些人必定是沒了……”
“島上原先住著多少人家?”袁旭問道。
“據我所知,至少有二三十戶。”袁譚說道:“他們與海岸聯絡不多,也從不向青州繳納賦稅,只是需要工具的時候,會帶些海產登岸交換。”
“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是大漢臣民?”袁旭問道。
“說起來不算是。”袁譚回道:“我曾問過,島上原先居住的那些,甚至說話都與海岸邊不太一樣。以往交換工具,多半是用手勢。”
“不受大漢教化,甚至很少與岸邊的百姓交流,語言也不一樣。”袁旭說道:“他們就算不得是大漢子民,這場海嘯應該確實是天意。”
“怎麽說?”袁譚不太明白。
袁旭對他說道:“有了這場海嘯,長兄才會認同我為河北之主。也是這場海嘯,清理了蓬萊上的原住民。倘若他們還在,從東萊遷移的百姓,必定與原住民有所摩擦。雙方鬧起來,還得經我們的手解決。到那時,豈不是更不好?”
袁譚這才明白,為什麽袁旭說這場海嘯是天意。
“雖然遭逢災難,原住民的遭遇讓人同情,然而得天下,並不是依靠泛濫的同情可以做到。”袁旭接著說道:“對待自己的臣民,要竭盡所能考慮他們的利益,對待異族,就沒有必要了。”
“所以顯歆才會對匈奴人趕盡殺絕?”袁譚問道。
“趕盡殺絕?”袁旭詫異:“我並沒有那麽做,只是把他們趕走而已。匈奴留在河套,看起來是臣服了,可他們的心思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進犯中原。留下他們是禍害,趕走,讓他們禍害別人好了。”
袁譚只覺得後脊梁冷汗直冒。
他看著袁旭從小長大。
一直到官渡之戰,袁旭還只是個懦弱的少年,最近兩年,他像是變了個人,殺伐果決,絲毫不給敵手留下餘地。
即便是親兄弟,也只是留一條活路而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