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譯文:水煮沸了,有像魚目的小泡,有輕微的響聲,稱作'一沸'。鍋的邊緣有泡連珠般的往上冒,稱作'二沸'。水波翻騰,稱作'三沸'。再繼續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飲用了。
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謂棄其啜餘,無乃而鐘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
譯文:開始佛騰時,按照水量放適當的鹽調味,把嘗剩下的那點水潑掉。切莫因無味而過分加鹽,否則,不就成了特別喜歡這種鹽味了嗎!第二沸時,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夾在沸水中轉圈攪動,用'則'量茶末沿旋渦中心倒下。過一會,水大開,波濤翻滾,水沫飛濺,就把剛才舀出的水摻入,使水不再沸騰,以保養水面生成的'華 '。
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渭,又如菊英墮於鐏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敷”,有之。
譯文:喝時,舀到碗裏,讓'沫餑'均勻。'沫餑'就是茶湯的'華'。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輕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棗花在圓形的池塘上浮動,又像回環曲折的潭水、綠洲間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鱗狀浮雲。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邊,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餑',煮茶的渣滓時,水一沸騰,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層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積雪一般。《荈賦》中講的'明亮像積雪,光彩如春花',真是這樣。
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或留熟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諸第一與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飲。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譯文:第一次煮開的水,把沫上一層像黑雲母樣的膜狀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後,從鍋裏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長,謂之'雋永',通常貯放在'熟盂'裏,以作育華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厲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燒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熱接著喝完。因為重濁不清的物質凝聚在下面,精華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華就隨熱氣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樣不好。
茶性儉,不宜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其色緗也,其馨也。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譯文:茶的性質'儉',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滿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覺得差些了,何況水加多了呢!茶湯的顏色淺黃,香氣四溢。味道甜的是'槚',不甜而苦的是'荈';入口時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餘甘的是'茶'。
六之飲
翼而飛,毛而走,呿(qū)而言,此三者俱生於天地間。飲啄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juān)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譯文:禽鳥有翅而飛,獸類毛豐而跑,人開口能言,這三者都生在天地間。依靠喝水、吃東西來維持生命活動。可見喝飲的作用重大,意義深遠。為了解渴,則要喝水;為了興奮而消愁解悶,則要喝酒;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則要喝茶。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間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
譯文:茶作為飲料,開始於神農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記載而為大家所知道。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三國時吳國的韋曜,晉代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人都愛喝茶。後來流傳一天天廣泛,逐漸成為風氣,到了我唐朝,達於極盛。在西安、洛陽兩個都城和江陵、重慶等地,竟是家家戶戶飲茶。
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茶。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譯文:茶的種類,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要飲用餅茶時)用刀砍開,炒,烤幹,搗碎,放到瓶缶中,用開水沖灌,這叫做'夾生茶'。或加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開很長的時間,把茶湯揚起變清,或煮好後把茶上的'沫'去掉,這樣的茶無異於倒在溝渠裏的廢水,可是一般都習慣這麽做!
於戲!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所庇者屋屋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飲食,食與酒皆精極之。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譯文:啊,天生萬物,都有它最精妙之處,人們擅長的,只是那些淺顯易做的。住的是房屋,房屋構造精致極了;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做的精美極了;飽肚子的是飲食,食物和酒都精美極了。(而飲茶呢?卻不擅長。)概言之,茶有九難:一是制造,二是識別,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陰天采,夜間焙,則制造不當;憑口嚼辨味,鼻聞辨香,則鑒別不當;用沾染了膻氣的鍋與腥氣的盆,則器具不當;用有油煙的柴和烤過肉的炭,則燃料不當;用流動很急或停滯不流的水,則用水不當;烤得外熟內生,則炙烤不當;搗得大細,成了綠色的粉末,則搗碎不當;操作不熟練,攪動太急,則燒煮不當;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則飲用不當。
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譯文:屬於珍貴鮮美馨香的茶,(一爐)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達到五人,就舀出三碗傳著喝;達到七人,就舀出五碗傳著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數(意謂照五人那樣舀三碗),只不過缺少一人的罷了,那就用'雋永'來補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譯文:水煮沸了,有像魚目的小泡,有輕微的響聲,稱作'一沸'。鍋的邊緣有泡連珠般的往上冒,稱作'二沸'。水波翻騰,稱作'三沸'。再繼續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飲用了。
初沸則水合量,調之以鹽味,謂棄其啜餘,無乃而鐘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心,則量末當中心,而下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
譯文:開始佛騰時,按照水量放適當的鹽調味,把嘗剩下的那點水潑掉。切莫因無味而過分加鹽,否則,不就成了特別喜歡這種鹽味了嗎!第二沸時,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夾在沸水中轉圈攪動,用'則'量茶末沿旋渦中心倒下。過一會,水大開,波濤翻滾,水沫飛濺,就把剛才舀出的水摻入,使水不再沸騰,以保養水面生成的'華 '。
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渭,又如菊英墮於鐏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敷”,有之。
譯文:喝時,舀到碗裏,讓'沫餑'均勻。'沫餑'就是茶湯的'華'。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輕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棗花在圓形的池塘上浮動,又像回環曲折的潭水、綠洲間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鱗狀浮雲。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邊,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餑',煮茶的渣滓時,水一沸騰,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層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積雪一般。《荈賦》中講的'明亮像積雪,光彩如春花',真是這樣。
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或留熟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諸第一與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飲。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熱連飲之,以重濁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則精英隨氣而竭,飲啜不消亦然矣。
譯文:第一次煮開的水,把沫上一層像黑雲母樣的膜狀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後,從鍋裏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長,謂之'雋永',通常貯放在'熟盂'裏,以作育華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厲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燒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熱接著喝完。因為重濁不清的物質凝聚在下面,精華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華就隨熱氣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樣不好。
茶性儉,不宜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其色緗也,其馨也。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譯文:茶的性質'儉',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滿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覺得差些了,何況水加多了呢!茶湯的顏色淺黃,香氣四溢。味道甜的是'槚',不甜而苦的是'荈';入口時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餘甘的是'茶'。
六之飲
翼而飛,毛而走,呿(qū)而言,此三者俱生於天地間。飲啄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juān)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譯文:禽鳥有翅而飛,獸類毛豐而跑,人開口能言,這三者都生在天地間。依靠喝水、吃東西來維持生命活動。可見喝飲的作用重大,意義深遠。為了解渴,則要喝水;為了興奮而消愁解悶,則要喝酒;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則要喝茶。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間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
譯文:茶作為飲料,開始於神農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記載而為大家所知道。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三國時吳國的韋曜,晉代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人都愛喝茶。後來流傳一天天廣泛,逐漸成為風氣,到了我唐朝,達於極盛。在西安、洛陽兩個都城和江陵、重慶等地,竟是家家戶戶飲茶。
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茶。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譯文:茶的種類,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要飲用餅茶時)用刀砍開,炒,烤幹,搗碎,放到瓶缶中,用開水沖灌,這叫做'夾生茶'。或加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開很長的時間,把茶湯揚起變清,或煮好後把茶上的'沫'去掉,這樣的茶無異於倒在溝渠裏的廢水,可是一般都習慣這麽做!
於戲!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獵淺易。所庇者屋屋精極,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飽者飲食,食與酒皆精極之。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譯文:啊,天生萬物,都有它最精妙之處,人們擅長的,只是那些淺顯易做的。住的是房屋,房屋構造精致極了;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做的精美極了;飽肚子的是飲食,食物和酒都精美極了。(而飲茶呢?卻不擅長。)概言之,茶有九難:一是制造,二是識別,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陰天采,夜間焙,則制造不當;憑口嚼辨味,鼻聞辨香,則鑒別不當;用沾染了膻氣的鍋與腥氣的盆,則器具不當;用有油煙的柴和烤過肉的炭,則燃料不當;用流動很急或停滯不流的水,則用水不當;烤得外熟內生,則炙烤不當;搗得大細,成了綠色的粉末,則搗碎不當;操作不熟練,攪動太急,則燒煮不當;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則飲用不當。
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譯文:屬於珍貴鮮美馨香的茶,(一爐)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達到五人,就舀出三碗傳著喝;達到七人,就舀出五碗傳著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數(意謂照五人那樣舀三碗),只不過缺少一人的罷了,那就用'雋永'來補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