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13
關燈
小
中
大
一百零七章 13
8.加強茶與健康的科學研究,促進茶葉消費 飲茶有利於健康,這是人們的共知。但是茶的保健功能究竟有多大,如何正確、科學地飲用才能達到吩的效果,不同消費者,身體狀況不同,如何選用茶葉等等,都有待於加強科學研究。只有把這些通過研究獲得的科學知識,通過各種渠道普及到普通消費者,才能真正促進茶葉消費。 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發揮它的功能與作用,必將促進茶業事業的發展,促進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對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茶與禮節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嚴格的敬茶禮節,奇特的飲茶風俗。中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有四千七百多年歷史。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是中國漢族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21世紀,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漢族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3] 茶禮還是中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有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張源《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 茶與藝術 自古以來,種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認為需要高度技藝。當代,由中國人開始,將有關的技藝稱為茶藝。同時,歷朝歷代也湧現出大量與茶有關的各種藝術作品。 茶之為物,產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靈氣,還必須配上清潔的流泉。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國文人、哲人深愛的天、地、山、水,仁、智。
茶與文學 中國關於茶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僅古詩詞一項,總數在2000首以上。 有關資料顯示最早的關於茶的文學作品是杜育的《荈賦》。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2800部詩歌作品中,與茶有關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離口。 唐代詩人盧仝所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北宋範仲淹作《鬥茶歌》描繪了茶文化在當時的盛行。 北宋·蘇軾《汲江煎茶》描寫詩人在月明之夜親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 散文 關於茶的散文、小品文、書信等很多,著名的有 柳宗元《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劉禹錫《代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雜詠序》 蘇東坡《葉嘉傳》 唐庚《鬥茶記》 張岱《閩老子茶》 張岱《陽和泉》 張潮《中冷泉記》。揚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歷來有名。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張潮生動地描寫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侶、道士胸中皆帶仙氣。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蓋,盤龍石欄,寺僧紛紛汲水,為當時來到燒香拜神的幾萬香客備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帶領張潮攀登嶙嶙的亂石,到山頂看見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幾行字,說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間,必須在子午兩個時辰,用特制的銅瓶,用長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間的石窟中汲取。張潮跟隨道人答乘夜行船,兩天後到了閏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個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這就是中冷窟。” 其它藝術作品 書法 著名的茶帖有: 唐懷素《苦筍帖》 宋蘇軾 啜茶帖 宋《季常帖》《新歲展慶帖》 宋蔡襄《精茶帖》 、《天際烏雲帖》 宋米芾《笤溪帖》 宋趙令疇《賜茶帖》 清金農《玉川子嗜茶帖》 茶畫 著名的茶畫: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唐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圖》。大畫家閻立本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所作。描繪唐太宗禦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第子袁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在喝茶,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 唐周昉調琴啜茗圖唐周昉《調琴啜茗圖》 元趙元《陸羽品茶圖》 元趙孟頫《鬥茶圖》、《茶榜》 元倪雲林《龍門茶屋圖》 元顏輝《煮茶圖》 元胡廷 《松下烹茶圖》 元錢選《盧同煮茶圖》、《品茶圖》 明丁雲鵬《玉川烹茶圖》, 明文征明惠山茶會圖明文征明 《惠山茶會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8.加強茶與健康的科學研究,促進茶葉消費 飲茶有利於健康,這是人們的共知。但是茶的保健功能究竟有多大,如何正確、科學地飲用才能達到吩的效果,不同消費者,身體狀況不同,如何選用茶葉等等,都有待於加強科學研究。只有把這些通過研究獲得的科學知識,通過各種渠道普及到普通消費者,才能真正促進茶葉消費。 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發揮它的功能與作用,必將促進茶業事業的發展,促進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對社會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茶與禮節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嚴格的敬茶禮節,奇特的飲茶風俗。中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有四千七百多年歷史。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是中國漢族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21世紀,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漢族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3] 茶禮還是中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古人結婚以茶為識,以為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為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為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同房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唇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才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有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張源《茶錄》“湯辨”條載:“湯有三大辨十五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 茶與藝術 自古以來,種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認為需要高度技藝。當代,由中國人開始,將有關的技藝稱為茶藝。同時,歷朝歷代也湧現出大量與茶有關的各種藝術作品。 茶之為物,產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靈氣,還必須配上清潔的流泉。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國文人、哲人深愛的天、地、山、水,仁、智。
茶與文學 中國關於茶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僅古詩詞一項,總數在2000首以上。 有關資料顯示最早的關於茶的文學作品是杜育的《荈賦》。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2800部詩歌作品中,與茶有關的有60首。而他本人也是品茶行家,一天到晚茶不離口。 唐代詩人盧仝所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北宋範仲淹作《鬥茶歌》描繪了茶文化在當時的盛行。 北宋·蘇軾《汲江煎茶》描寫詩人在月明之夜親自用大瓢汲取活江水烹茶的情景: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 散文 關於茶的散文、小品文、書信等很多,著名的有 柳宗元《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劉禹錫《代武中丞謝賜新茶表》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雜詠序》 蘇東坡《葉嘉傳》 唐庚《鬥茶記》 張岱《閩老子茶》 張岱《陽和泉》 張潮《中冷泉記》。揚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歷來有名。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張潮生動地描寫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侶、道士胸中皆帶仙氣。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蓋,盤龍石欄,寺僧紛紛汲水,為當時來到燒香拜神的幾萬香客備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帶領張潮攀登嶙嶙的亂石,到山頂看見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幾行字,說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間,必須在子午兩個時辰,用特制的銅瓶,用長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間的石窟中汲取。張潮跟隨道人答乘夜行船,兩天後到了閏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個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這就是中冷窟。” 其它藝術作品 書法 著名的茶帖有: 唐懷素《苦筍帖》 宋蘇軾 啜茶帖 宋《季常帖》《新歲展慶帖》 宋蔡襄《精茶帖》 、《天際烏雲帖》 宋米芾《笤溪帖》 宋趙令疇《賜茶帖》 清金農《玉川子嗜茶帖》 茶畫 著名的茶畫: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唐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圖》。大畫家閻立本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所作。描繪唐太宗禦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第子袁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在喝茶,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 唐周昉調琴啜茗圖唐周昉《調琴啜茗圖》 元趙元《陸羽品茶圖》 元趙孟頫《鬥茶圖》、《茶榜》 元倪雲林《龍門茶屋圖》 元顏輝《煮茶圖》 元胡廷 《松下烹茶圖》 元錢選《盧同煮茶圖》、《品茶圖》 明丁雲鵬《玉川烹茶圖》, 明文征明惠山茶會圖明文征明 《惠山茶會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