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賜粥
關燈
小
中
大
第18章 賜粥
“姑娘起身了嗎?”門外傳來蕊嬌的聲音。
“她怎麽來了?”惜春看了一眼春鶯。春和院向來與馮氏以外的賈珍女人沒來往,身份不合適,也怕戳了大嫂的肺管子。
春鶯與夏螢正圍著炕邊小桌用早膳。除了日常份例,便是惜春沒有用完剩下的豆腐皮包子,兩樣小菜並小砂鍋盛著的臘八粥。
這鍋粥與惜春的那碗不同,白米粥裏加了蘿蔔、白菜、豆腐、海帶絲,是鹹口的。
春鶯微微搖頭,放下筷子,用帕子揩了揩嘴,起身便要將人迎進來。
夏螢則趕緊將嘴裏的東西咽下,簡單收拾了下飯桌,又拿出茶碗,走到燒著水的炭爐邊,看銅壺裏的水有沒有滾。
不管心裏怎麽想,作為親大哥頗為喜愛的通房,蕊嬌是配得上春和院一碗熱茶的。
蕊嬌進來的時候,披著羊羔皮的兜帽披風,手裏拎著個小巧的紅木五彩點螺花鳥瑞獸食盒。
春鶯幫著將披風解下掛好,她也沒推辭,嘴裏致謝:“多謝春鶯妹妹,姐姐手上不便,有勞。”
春鶯忙擺手:“蕊嬌姐姐折煞我了,應當的。”
蕊嬌便不再多言,而是上前沖惜春行禮後笑嘻嘻地道:“宮中賞了粥,大爺讓給姑娘送一碗。”說著將食盒放到炕桌上,打開蓋子,取出一只碗來。
惜春這才想起每年臘八宮中都有賞粥的慣例。
這賞粥始於當今永泰帝,不過十幾年的工夫。
那一年冬天,永泰帝將光和年間所住的宮殿養心殿改為泰和宮,內設一口直徑兩米、深一米半、重近四噸的大銅鍋,專門用來熬臘八粥!
只要有關皇家,儀式就沒有不隆重的,熬粥賞粥亦然。
一入臘月,負責該事務的內務府便忙了起來。
臘月初一,宮中總管內務府會派出官員把熬粥的各種原材料、幹柴運到泰和宮。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雜糧、各種幹果,最晚初五晚上便要準備齊全。
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泰和宮監督稱糧、運柴。
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官下令生火熬粥,並一直呆到初八淩晨,務必將粥全部熬好。
初八淩晨,皇帝派來的禮部大臣便率領官員在皇家宗祠前供粥,宮燈照耀、香煙裊裊、古樂齊鳴、道士進殿念經,儀式肅穆莊嚴。
等儀式結束後,一部分粥獻給宮廷分食,一部分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行宮及全國各地。
一直到天亮以後施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
據邸報記載,每年每鍋粥要用小米十二石,雜糧、幹果各五十公斤,幹柴五千公斤。這些粥料共熬六鍋。第一鍋供奉給祖宗,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其後宮,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皇家道觀,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及各省封疆大吏,第五鍋分給泰和宮宮人,第六鍋作為施舍賜給城內乞丐。某種意義上,這也算一種雨露均沾,人人平等。
想到這裏,惜春透過窗戶看了看室外的光線,已經巳時,京中勳貴估計都同她一樣剛收到今上賜下的臘八粥。
蕊嬌的手指細如春蔥,瑩瑩如玉,襯的手裏的粥碗富貴雋秀。
粥碗是正黃琺瑯彩杏林春燕瓷碗,一看便是內造,宮中專用——惜春恍然大悟,難怪蕊嬌拎的是紅木五彩點螺花鳥瑞獸食盒,往日府上用的多是描金黑漆食盒或者紅酸枝八仙食盒。
腦中又是雷電般一閃,她忽然想起剛讀過的某本本朝雜記上與彩瓷有關的記載,心頭砰砰直跳。
眼睛緊緊盯著面前的粥碗,一刻也不想轉移。粥不多,僅小半碗,且已涼透,讓人看著便沒什麽食欲。但這並未讓惜春敗興,反而渾身每一個細胞都在興奮,恨不能迎合這股沖動,立刻端起碗,好好欣賞這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碗。若是有幸,說不定……惜春既忐忑又竊喜。
不過,在把玩之前,首先要把外人打發走,她忙沖春鶯揮了揮手,眨眨眼示意:“快送送蕊嬌姑娘,別耽誤了她的大事兒。”
“哎。”春鶯答應一聲,笑著上前挽住蕊嬌的手臂,親熱道,“食盒先放著,等姑娘用完粥我親自給姐姐送去,姐姐且先去忙。府上誰不知道大爺一刻也離不了你,說不得一時看不見便要讓人到處尋呢。”
夏螢則拿了個平時放賞銀的荷包塞到蕊嬌手裏,又跑去取下披風,給蕊嬌重新披好,略帶羨慕地道:“這做披風的羊羔皮是今年的新料子吧,大爺賞的?”
蕊嬌一聽笑了,眼睛彎彎如月牙,臉上滿是幸福:“大爺說原來那件穿了三年已經不保暖了,今年天兒比往年還冷,怕我受凍,便賞了新的羔羊皮和狼皮。狼皮做了褥子和大爺的護膝,羔羊皮做了這件披風。”語氣裏很有些得意。
賞不賞東西、賞什麽東西,與受不受寵、寵愛多少,能在府上過什麽等級的富貴日子直接相關。
要惜春說,這同做銷售的業績與獎金掛鉤一個道理。
聽了蕊嬌這番話,春和院的主仆三人心裏都有些詫異,誰都沒想到私底下賈珍對自己的女人如此貼心。
“還不是大爺愛重你。”春鶯與夏螢你一句我一句捧著蕊嬌,讓她臉上的笑就沒消失過。
說說笑笑著,將蕊嬌送出了二門,直奔大門而去。
等人走遠,惜春抄起琺瑯彩碗,將裏面的粥直接倒入馬桶裏,又用冷茶沖洗幹凈,這才認真賞玩起來。
她將碗口朝下,先看碗底,上面印著四個字:“永泰禦制”。
“哇,今兒我這是得償所願呀。”
內造是宮裏出的。但這禦制與內造還不同,是永泰帝親自參與設計與制造的。
今上年過四旬時,大權獨攬已過十五年,禦宇三十餘年,政治清明,海晏河清,不論朝堂還是後宮都很平靜。
這對百姓大臣是好事,但對今上卻不同。
永泰帝自從九歲登基後便過著“與人鬥、與天鬥、與地鬥”無比刺激卻也其樂無窮的驚險日子,現在一下子失去了挑戰,精氣神大失,整天懨懨的,常有厭政之心,惹得滿朝文武擔心不已,唯恐他昏聵起來大家日子不好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姑娘起身了嗎?”門外傳來蕊嬌的聲音。
“她怎麽來了?”惜春看了一眼春鶯。春和院向來與馮氏以外的賈珍女人沒來往,身份不合適,也怕戳了大嫂的肺管子。
春鶯與夏螢正圍著炕邊小桌用早膳。除了日常份例,便是惜春沒有用完剩下的豆腐皮包子,兩樣小菜並小砂鍋盛著的臘八粥。
這鍋粥與惜春的那碗不同,白米粥裏加了蘿蔔、白菜、豆腐、海帶絲,是鹹口的。
春鶯微微搖頭,放下筷子,用帕子揩了揩嘴,起身便要將人迎進來。
夏螢則趕緊將嘴裏的東西咽下,簡單收拾了下飯桌,又拿出茶碗,走到燒著水的炭爐邊,看銅壺裏的水有沒有滾。
不管心裏怎麽想,作為親大哥頗為喜愛的通房,蕊嬌是配得上春和院一碗熱茶的。
蕊嬌進來的時候,披著羊羔皮的兜帽披風,手裏拎著個小巧的紅木五彩點螺花鳥瑞獸食盒。
春鶯幫著將披風解下掛好,她也沒推辭,嘴裏致謝:“多謝春鶯妹妹,姐姐手上不便,有勞。”
春鶯忙擺手:“蕊嬌姐姐折煞我了,應當的。”
蕊嬌便不再多言,而是上前沖惜春行禮後笑嘻嘻地道:“宮中賞了粥,大爺讓給姑娘送一碗。”說著將食盒放到炕桌上,打開蓋子,取出一只碗來。
惜春這才想起每年臘八宮中都有賞粥的慣例。
這賞粥始於當今永泰帝,不過十幾年的工夫。
那一年冬天,永泰帝將光和年間所住的宮殿養心殿改為泰和宮,內設一口直徑兩米、深一米半、重近四噸的大銅鍋,專門用來熬臘八粥!
只要有關皇家,儀式就沒有不隆重的,熬粥賞粥亦然。
一入臘月,負責該事務的內務府便忙了起來。
臘月初一,宮中總管內務府會派出官員把熬粥的各種原材料、幹柴運到泰和宮。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雜糧、各種幹果,最晚初五晚上便要準備齊全。
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泰和宮監督稱糧、運柴。
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官下令生火熬粥,並一直呆到初八淩晨,務必將粥全部熬好。
初八淩晨,皇帝派來的禮部大臣便率領官員在皇家宗祠前供粥,宮燈照耀、香煙裊裊、古樂齊鳴、道士進殿念經,儀式肅穆莊嚴。
等儀式結束後,一部分粥獻給宮廷分食,一部分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行宮及全國各地。
一直到天亮以後施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
據邸報記載,每年每鍋粥要用小米十二石,雜糧、幹果各五十公斤,幹柴五千公斤。這些粥料共熬六鍋。第一鍋供奉給祖宗,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其後宮,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皇家道觀,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及各省封疆大吏,第五鍋分給泰和宮宮人,第六鍋作為施舍賜給城內乞丐。某種意義上,這也算一種雨露均沾,人人平等。
想到這裏,惜春透過窗戶看了看室外的光線,已經巳時,京中勳貴估計都同她一樣剛收到今上賜下的臘八粥。
蕊嬌的手指細如春蔥,瑩瑩如玉,襯的手裏的粥碗富貴雋秀。
粥碗是正黃琺瑯彩杏林春燕瓷碗,一看便是內造,宮中專用——惜春恍然大悟,難怪蕊嬌拎的是紅木五彩點螺花鳥瑞獸食盒,往日府上用的多是描金黑漆食盒或者紅酸枝八仙食盒。
腦中又是雷電般一閃,她忽然想起剛讀過的某本本朝雜記上與彩瓷有關的記載,心頭砰砰直跳。
眼睛緊緊盯著面前的粥碗,一刻也不想轉移。粥不多,僅小半碗,且已涼透,讓人看著便沒什麽食欲。但這並未讓惜春敗興,反而渾身每一個細胞都在興奮,恨不能迎合這股沖動,立刻端起碗,好好欣賞這難得一見的琺瑯彩瓷碗。若是有幸,說不定……惜春既忐忑又竊喜。
不過,在把玩之前,首先要把外人打發走,她忙沖春鶯揮了揮手,眨眨眼示意:“快送送蕊嬌姑娘,別耽誤了她的大事兒。”
“哎。”春鶯答應一聲,笑著上前挽住蕊嬌的手臂,親熱道,“食盒先放著,等姑娘用完粥我親自給姐姐送去,姐姐且先去忙。府上誰不知道大爺一刻也離不了你,說不得一時看不見便要讓人到處尋呢。”
夏螢則拿了個平時放賞銀的荷包塞到蕊嬌手裏,又跑去取下披風,給蕊嬌重新披好,略帶羨慕地道:“這做披風的羊羔皮是今年的新料子吧,大爺賞的?”
蕊嬌一聽笑了,眼睛彎彎如月牙,臉上滿是幸福:“大爺說原來那件穿了三年已經不保暖了,今年天兒比往年還冷,怕我受凍,便賞了新的羔羊皮和狼皮。狼皮做了褥子和大爺的護膝,羔羊皮做了這件披風。”語氣裏很有些得意。
賞不賞東西、賞什麽東西,與受不受寵、寵愛多少,能在府上過什麽等級的富貴日子直接相關。
要惜春說,這同做銷售的業績與獎金掛鉤一個道理。
聽了蕊嬌這番話,春和院的主仆三人心裏都有些詫異,誰都沒想到私底下賈珍對自己的女人如此貼心。
“還不是大爺愛重你。”春鶯與夏螢你一句我一句捧著蕊嬌,讓她臉上的笑就沒消失過。
說說笑笑著,將蕊嬌送出了二門,直奔大門而去。
等人走遠,惜春抄起琺瑯彩碗,將裏面的粥直接倒入馬桶裏,又用冷茶沖洗幹凈,這才認真賞玩起來。
她將碗口朝下,先看碗底,上面印著四個字:“永泰禦制”。
“哇,今兒我這是得償所願呀。”
內造是宮裏出的。但這禦制與內造還不同,是永泰帝親自參與設計與制造的。
今上年過四旬時,大權獨攬已過十五年,禦宇三十餘年,政治清明,海晏河清,不論朝堂還是後宮都很平靜。
這對百姓大臣是好事,但對今上卻不同。
永泰帝自從九歲登基後便過著“與人鬥、與天鬥、與地鬥”無比刺激卻也其樂無窮的驚險日子,現在一下子失去了挑戰,精氣神大失,整天懨懨的,常有厭政之心,惹得滿朝文武擔心不已,唯恐他昏聵起來大家日子不好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