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916章

關燈
第916章

“「故事+雞湯」的表述方式,讓這篇短文,廣受歡迎。為了證明雞湯文也有價值,王安石身體力行,立志通過後天努力,成材成器。功夫不負有心人,1二十一歲的王安石,以第四名的成績進士及第,被授職淮南節度判官,正式踏入了途。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王安石卻偏偏不走尋常路。按照慣例,初任期滿後,他可以參加「三館」的遴選考試。這種機會,對於所有人來說,走過路過絕對不會錯過。但王安石卻將考試報名表,填成了一份志願書,熱血澎湃地表示,自己要紮根,奉獻青春。就這樣,不願進京的王安石,轉任鄞縣縣令。很多人都以為他不求上進,其實王安石的心裏,早就有了一張宏偉藍圖。主,只是第一步。當了縣令後,王安石發現,不管是豐年還是欠年,永遠都逃不掉饑餓的怪圈。青黃不接的時候,只能靠借貸度日。熬到收獲的季節,糧食全都拿去還債,還是饑荒成災,無奈又得借…為了改變這種繞口令式的惡性循環,王安石決定,每年的二月和五月,百姓可以找衙門貸款、貸糧,半年後償還,利息百分之二十。這樣以來,既可緩解燃眉之急,又能增加收入,還能抑制高利貸,可謂一舉多得。王安石第一個大膽的想法,也就是「青苗法」的雛形,在鄞縣裏,獲得了成功。三年後,王安石調任舒州通判。雖是副手,照樣勤勤懇懇。宰相文彥博、翰林學士歐陽修,都註意到了這顆新星,先後多次召他進京。但倔強的王安石,一口回絕了前輩的盛情,理由是「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弟妹當嫁,家貧口眾,難住京師」。在同僚們不解的眼光中,他又到常州當了八年知府。後來,王安石回京述職。任命他為度支判官,協理財事宜。這一次,王安石沒有推辭。摸爬滾打十餘年,是時候邁出職業生涯的第二步了。他要上書仁宗,還原一個真實,風氣不行…他寫下了許多大膽的想法,原以為皇帝會滿臉誠懇地邀請他:來來來,你行你幫朕!然而,王安石想多了…個人看法是: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操作性較差,加之用人不當,乃為大忌;司馬光反對有理,但整個反對走文死諫的套路,難逃文人爭之弊。一個天真,一個圓熟;一個想開拓,一個想守成。都是君子,兩敗俱傷。先看看王安石變的措施、利弊和實際推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變沒錯,用人問題,手段問題。但是還想怎麽用人呢?能用什麽人?叫這個體系自律,唯有大清洗。脖子後面得上刺刀,才能逼迫體系高效率。就是說,你負責青苗法是吧?幾年後如果沒變好,還讓破產,民不聊生的話,就砍頭…”

荊扉微微笑著:“搞砸幾個砍幾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