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62章

關燈
第862章

“範相公就是這麽知錯就改的一個人,也是舊黨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但其代表的妥協派最終結果也只能是失敗的。大和五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降唐,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派兵入駐維州城事宜。宰相牛僧孺認為與吐蕃結盟,不宜違約開釁。他對昏庸軟弱的文宗說為了一個城池和吐蕃人交惡,小心對方出兵,從蔚茹川,直入平涼阪,不到三天就可達到鹹陽橋,只怕京城都守不過來,得到一個維州算得了什麽呢?文宗害怕了,命令把悉怛謀交還土蕃,把維州城也送回去。結果悉怛謀全家被吐蕃人虐殺在邊境上,從那以後,再沒有吐蕃人敢於歸降,貽害無窮。其實,大和四年吐蕃已違約攻唐,此時,已可不受盟約拘束。牛僧孺對維州的決策,是為了打壓李德裕,所謂你的成就就是我的失敗,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我都要給你搞點破壞,這也反映了他一貫妥協反戰。貼上這個例子,只為說明歷史上從來不缺為了一己私利做出親痛仇快決定的行為。還是歷史宗師,竟不知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連匈奴人冒頓單於都知道土地是根本,不能輕易與人,他居然不知道。元佑時期,在傳統歷史上向來被視為是中後期對夏戰爭中的一次小休。其間牽涉新舊相爭等種種要素,確切講,即是高太後臨朝期間,舊對新的全盤否定和反撲。可是,作為舊領袖的司馬光,其主張的棄置新地一事若僅從司馬光觀念方面解釋似乎也有不妥,值得再做一番考察。自仁宗朝元昊脫離稱帝起,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相互征伐。雙方且戰且停,互有勝負,僵持不下。而伴隨著戰爭所帶來的負擔越來越沈重,熙寧起,朝野上下開始盛行弭兵論,貶低勝利的價值,且譴責其是種罪行或許有佛教思想的影響。元佑元年司馬光力主的棄地外交忍讓正是弭兵論實踐的高峰。實際上,神宗、哲宗朝的弭兵論是弭兵論的延續,彼時弭兵的背景是宋遼戰爭。宋遼檀淵之盟,遼歸還了遂城及瀛、莫二州。也可以講,歸還侵地,不是沒有先例的。其後,南宋初在軍事勝勢的情況下,宋廷與金的紹興合議,歸還實則割讓唐、鄧、商、秦數地,坐實了賣國的臭名。司馬光的主張與前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沒有經過外交談判而主動歸還侵地,多少顯得懦弱,且無法確認是否可以達到息兵的目的。這也是爭議所在。司馬光等舊反對用兵,避免對夏軍事行動升級,藉以安撫黨項和恢覆雙方關系。靈夏之役,本由我起,新開數寨,皆是彼田,前朝的熙河是行徑,為弭兵,上策是主動歸還侵地,展示新天子的仁慈和善意,期望重修舊好。假若受到黨項的軍事威脅後,才歸還侵地,這不單不是仁慈的表現,更是國家的奇恥大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