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帝國(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就在曹沖準備第二輪清洗的時候,在幾日後的早朝上,曹沖馬上就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在他坐穩王座沒多久之後,鄴城令荀衍馬上站了出來。
“聽說殿下又要開始準備下一場科舉了?”
曹沖輕輕的看了荀衍一眼,眉頭微微皺起。
他沒有想到潁川士族決定在這個時候與自己攤牌。
對於荀衍,他還是要給一些面子的,畢竟他是荀的三兄,也算是潁川荀氏的人。
荀是自己的老師,給過自己不少幫助,荀衍與荀沾親帶故,對他還是要給一些容忍的。
曹沖將自己有些煩躁的心情壓制下去,低頭看著荀衍,問道:“我確實是要開始準備下一次的科舉考試了,不知道鄴城令有何見教?”
曹沖語氣雖然平平,但是話語中一件事有一些對荀衍的不滿了。
荀衍當然聽出了曹沖話語中的不滿,但是他的話可不會因為曹沖的不滿就停止今天的動作。
今日的動作,不僅是關乎與他,還是關乎於荀氏,關乎潁川士族的大事。
“殿下用科舉,而不用察舉,若是有才無德之人任用,豈不是天下百姓之禍患?”
沒文化的壞人不足為患,有文化的壞人卻可以毀天滅地。
荀衍說的是這個道理。
荀衍說完話之後,陳群在猶豫再三之後,也是站了出來。
“殿下,臣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司馬懿挑了挑眉,雖然一直被陳群瞪著,但腳步卻是紋絲不動,絲毫沒有上前來的意思。
倒是司馬朗站了出來。
他雖然不是潁川士族的人,但也是河內郡有名的望族,況且潁川荀氏挑頭,他司馬家沒有不接應的道理。
“殿下,臣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司馬朗站出來後,荀之子荀惲也是站了出來。
“臣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臣等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潁川荀氏牽頭,後面跟隨著一個個潁川士族的代表人物。
陳群,程昱,荀惲荀衍...
乃至於司馬家,甚至是部分曹家夏侯家的人也牽扯進來了。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
原本察舉制中,都是世家牽頭的,一般舉薦人按照德行才德舉薦為官,但是,當你自家人有人還沒當官的時候,你會舉薦其他人嗎?
不會!
原本西漢的察舉制還是搞得不錯的,但是到了東漢,卻是一團糟。
世家通過察舉制結黨營私。
黨錮之爭,有很大的原因便是因為這察舉制。
你作為舉薦人,你舉薦一個人當官了,你便是他的老師,你吩咐他的事情他能不做嗎?
於是乎,這便形成了一個黨派雛形。
世家根深蒂固的關系網,有很大關系便是因為這察舉制。
這也是曹操不得不頒布招賢令的原因。
不是他手下沒有人才用,而是這個人才他不敢用。
朝堂之上,過半的臣子對著曹沖行禮,下跪,就像是無聲的抗爭一般。
可惜...
本宮連之前修路的事情都沒有妥協,在科舉制上,他又如何會妥協。
對於科舉制的作用,或者說是世家宗親的用心,曹沖是再理解不過的事情了。
在思索一會兒之後,曹沖的話也是緩緩說出來了。
“建安十五年,父王頒布《求賢令》。
令曰: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去歲,父王頒布《舉士令》。
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稍微停頓了一下,曹沖的話繼續說了出來。
“父王二令,通篇便在求才,不問品德,若真求品德,天下賢才將損近半。”
荀衍早知道曹沖會如此說,馬上問道:“若無德之人為官,豈會將百姓視作骨肉?豈會忠心於大王與殿下?只有德才兼備之人,為官方能內修品德,外理民風,為大王與殿下計。”
呵呵。
話還說的挺好聽的。
但曹沖可沒有被荀衍的一番話說服,嘴角反而是露出了冷笑之色。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於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沖用伊摯、傅說、管仲、蕭何曹參韓信等人的例子來反駁荀衍的話。
德行有損的人真的不能當官?
恐怕不是這樣吧。
上面幾個人的例子,按照現在來說,都是德行有損的,但是他們當官了之後如何?
管仲,千古名相,蕭何曹參,漢之功臣.....
德行有損,如何不能當官?
荀衍沒想到曹沖居然如此巧舌能辯,一時間有些噎住了,但他的話馬上說了出來。
“管仲蕭何曹參韓信陳平,乃無德之人中的極少數,若殿下因為這極少數的人便招進來了無數侵害百姓的官員,這是否有違殿下的初衷?”
荀衍話風一變,將管仲的人變成少數人,而大多數人是他說的那般。
果然...
文人都生得一張好嘴。
曹操的招賢令為何受到世家嫉恨,曹沖的科舉制為何受到世家嫉恨。
原因很簡單。
曹操,是曠世的梟傑。他在漢末如果想要取得劉氏的皇位而代之,必先摧破曹老板的大敵士大夫階級精神上的堡壘,也就是漢代傳統的儒家思想,然後才能夠成功……
東漢外廷的主要士大夫,大多出身於儒家大族……
他們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也會用來適用於治國平天下,而這樣的道德方法皆出自儒家的教義……
但凡士大夫一身的出處窮達,他們的所言所行都不敢越過這個範圍,或者違反這個標準。
這個範圍即是家族鄉裏,這個標準即是仁孝廉讓。以這個範圍標準為本為體。推廣到治民治軍,為末為用。
總而言之,本末必兼備,體用必合一。
曹老板的招賢令,大概意思是認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的人可能背負不仁不孝貪詐的汙名,直接宣示世家大族從一開始所遵奉的金科玉律已經完全破產了。
因為這個原因,東漢士人夫儒家體用一致和周孔道德的堡壘根本沒有辦法堅守了,而他們安身立命的東西,也完全失去根據了。
曹老板的招賢令,讓原本緊繃的社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
也打斷了士大夫對官員的壟斷以及黨派形成的土壤與基礎。
而曹沖的招賢令,更是對原本便千瘡百孔的察舉制給予最後一擊。
這也是世家上前來與曹沖對抗的原因。
因為再不對抗,等曹沖的勢力主掌朝政,恐怕他們便再沒有機會了。
所以從根本來說,這些人還是欺負曹沖在朝堂上沒有根基,欺負他年輕。
若是曹老板在此,給荀衍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做出今日的事情來。
但曹沖就不一樣了。
他現在只是太子,權柄未定,而且荀家對曹沖是有恩的,曹沖絕對不會對荀家下手。
這是荀衍的想法,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這也是他們敢跟進的原因。
但是...
曹沖眼神漸漸陰狠了起來。
荀家雖然對我有恩,但那也只是荀對我有恩,我雖然年輕,但卻也不是你們能夠欺負的了的!
若是今日被你們這些人逼迫成功了,日後,自己的諸多計策,恐怕就不用施展了。
再者說,若讓曹老板看到他如此無能,恐怕都不放心將太子之位交給他了。
只在一瞬間,曹沖便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他坐穩王座沒多久之後,鄴城令荀衍馬上站了出來。
“聽說殿下又要開始準備下一場科舉了?”
曹沖輕輕的看了荀衍一眼,眉頭微微皺起。
他沒有想到潁川士族決定在這個時候與自己攤牌。
對於荀衍,他還是要給一些面子的,畢竟他是荀的三兄,也算是潁川荀氏的人。
荀是自己的老師,給過自己不少幫助,荀衍與荀沾親帶故,對他還是要給一些容忍的。
曹沖將自己有些煩躁的心情壓制下去,低頭看著荀衍,問道:“我確實是要開始準備下一次的科舉考試了,不知道鄴城令有何見教?”
曹沖語氣雖然平平,但是話語中一件事有一些對荀衍的不滿了。
荀衍當然聽出了曹沖話語中的不滿,但是他的話可不會因為曹沖的不滿就停止今天的動作。
今日的動作,不僅是關乎與他,還是關乎於荀氏,關乎潁川士族的大事。
“殿下用科舉,而不用察舉,若是有才無德之人任用,豈不是天下百姓之禍患?”
沒文化的壞人不足為患,有文化的壞人卻可以毀天滅地。
荀衍說的是這個道理。
荀衍說完話之後,陳群在猶豫再三之後,也是站了出來。
“殿下,臣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司馬懿挑了挑眉,雖然一直被陳群瞪著,但腳步卻是紋絲不動,絲毫沒有上前來的意思。
倒是司馬朗站了出來。
他雖然不是潁川士族的人,但也是河內郡有名的望族,況且潁川荀氏挑頭,他司馬家沒有不接應的道理。
“殿下,臣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司馬朗站出來後,荀之子荀惲也是站了出來。
“臣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臣等以為鄴城令所言有理。”
潁川荀氏牽頭,後面跟隨著一個個潁川士族的代表人物。
陳群,程昱,荀惲荀衍...
乃至於司馬家,甚至是部分曹家夏侯家的人也牽扯進來了。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
原本察舉制中,都是世家牽頭的,一般舉薦人按照德行才德舉薦為官,但是,當你自家人有人還沒當官的時候,你會舉薦其他人嗎?
不會!
原本西漢的察舉制還是搞得不錯的,但是到了東漢,卻是一團糟。
世家通過察舉制結黨營私。
黨錮之爭,有很大的原因便是因為這察舉制。
你作為舉薦人,你舉薦一個人當官了,你便是他的老師,你吩咐他的事情他能不做嗎?
於是乎,這便形成了一個黨派雛形。
世家根深蒂固的關系網,有很大關系便是因為這察舉制。
這也是曹操不得不頒布招賢令的原因。
不是他手下沒有人才用,而是這個人才他不敢用。
朝堂之上,過半的臣子對著曹沖行禮,下跪,就像是無聲的抗爭一般。
可惜...
本宮連之前修路的事情都沒有妥協,在科舉制上,他又如何會妥協。
對於科舉制的作用,或者說是世家宗親的用心,曹沖是再理解不過的事情了。
在思索一會兒之後,曹沖的話也是緩緩說出來了。
“建安十五年,父王頒布《求賢令》。
令曰: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去歲,父王頒布《舉士令》。
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稍微停頓了一下,曹沖的話繼續說了出來。
“父王二令,通篇便在求才,不問品德,若真求品德,天下賢才將損近半。”
荀衍早知道曹沖會如此說,馬上問道:“若無德之人為官,豈會將百姓視作骨肉?豈會忠心於大王與殿下?只有德才兼備之人,為官方能內修品德,外理民風,為大王與殿下計。”
呵呵。
話還說的挺好聽的。
但曹沖可沒有被荀衍的一番話說服,嘴角反而是露出了冷笑之色。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於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沖用伊摯、傅說、管仲、蕭何曹參韓信等人的例子來反駁荀衍的話。
德行有損的人真的不能當官?
恐怕不是這樣吧。
上面幾個人的例子,按照現在來說,都是德行有損的,但是他們當官了之後如何?
管仲,千古名相,蕭何曹參,漢之功臣.....
德行有損,如何不能當官?
荀衍沒想到曹沖居然如此巧舌能辯,一時間有些噎住了,但他的話馬上說了出來。
“管仲蕭何曹參韓信陳平,乃無德之人中的極少數,若殿下因為這極少數的人便招進來了無數侵害百姓的官員,這是否有違殿下的初衷?”
荀衍話風一變,將管仲的人變成少數人,而大多數人是他說的那般。
果然...
文人都生得一張好嘴。
曹操的招賢令為何受到世家嫉恨,曹沖的科舉制為何受到世家嫉恨。
原因很簡單。
曹操,是曠世的梟傑。他在漢末如果想要取得劉氏的皇位而代之,必先摧破曹老板的大敵士大夫階級精神上的堡壘,也就是漢代傳統的儒家思想,然後才能夠成功……
東漢外廷的主要士大夫,大多出身於儒家大族……
他們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也會用來適用於治國平天下,而這樣的道德方法皆出自儒家的教義……
但凡士大夫一身的出處窮達,他們的所言所行都不敢越過這個範圍,或者違反這個標準。
這個範圍即是家族鄉裏,這個標準即是仁孝廉讓。以這個範圍標準為本為體。推廣到治民治軍,為末為用。
總而言之,本末必兼備,體用必合一。
曹老板的招賢令,大概意思是認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的人可能背負不仁不孝貪詐的汙名,直接宣示世家大族從一開始所遵奉的金科玉律已經完全破產了。
因為這個原因,東漢士人夫儒家體用一致和周孔道德的堡壘根本沒有辦法堅守了,而他們安身立命的東西,也完全失去根據了。
曹老板的招賢令,讓原本緊繃的社會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和自由。
也打斷了士大夫對官員的壟斷以及黨派形成的土壤與基礎。
而曹沖的招賢令,更是對原本便千瘡百孔的察舉制給予最後一擊。
這也是世家上前來與曹沖對抗的原因。
因為再不對抗,等曹沖的勢力主掌朝政,恐怕他們便再沒有機會了。
所以從根本來說,這些人還是欺負曹沖在朝堂上沒有根基,欺負他年輕。
若是曹老板在此,給荀衍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做出今日的事情來。
但曹沖就不一樣了。
他現在只是太子,權柄未定,而且荀家對曹沖是有恩的,曹沖絕對不會對荀家下手。
這是荀衍的想法,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這也是他們敢跟進的原因。
但是...
曹沖眼神漸漸陰狠了起來。
荀家雖然對我有恩,但那也只是荀對我有恩,我雖然年輕,但卻也不是你們能夠欺負的了的!
若是今日被你們這些人逼迫成功了,日後,自己的諸多計策,恐怕就不用施展了。
再者說,若讓曹老板看到他如此無能,恐怕都不放心將太子之位交給他了。
只在一瞬間,曹沖便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