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十八章 殺雞儆猴!(2/3)

關燈
範陽盧氏

範陽盧氏出自姜姓,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秦有博士盧敖,子孫遷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帶之後,定居涿地,以範陽為郡望,後世遂稱範陽人。

目 錄

1簡介

2歷史

3始祖介紹

1簡介

始祖盧植以儒學顯名東漢,肇其基業,三國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後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局朝廷,盧氏成為北方一流高門。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國),經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經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後,戰亂頻仍,政局動蕩,範陽盧氏受到打擊,官位不顯,部分成員入仕北齊、北周。唐初,李唐政權打擊山東士族,範陽盧氏暫時沈寂,直至唐代中期覆又崛起,先後有八位範陽盧氏成員官至宰相,進入政事堂議事。在婚姻上,範陽盧氏註重門第婚姻,婚姻圈子大致穩定在清河崔氏、滎陽鄭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幾個大族,唐代又增加了太原王氏、博陵崔氏兩家,北魏和北齊時期與皇室通婚頻繁,而隋唐時期未有與皇室通婚現象。在文化方面,範陽盧氏以儒學傳家,尤以盧植一脈為代表。

2歷史

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齊,盧、高二氏被逐趕,離開山東省長清縣之盧邑以後,散居於燕、秦二國之間,主要一支是聚居於範陽。範陽盧氏在秦始皇時,有大名鼎鼎的五經博士盧熬,天文博士盧生。繼之西漢初期有燕王盧綰,東漢末被尊稱“士之楷模,國之楨韓”之海內儒宗之大儒盧植(盧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盧家場),均出自範陽。及魏、晉、南北朝至隋,盧植之裔盧志、盧諶、盧偃、盧邈、盧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盧玄起至其曾孫,一家百口,共財同居,為官著名而被史傳記載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盧氏成親,史稱“範陽盧氏,一門三公主。”帝族也要納範陽盧氏之女為貴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盧王謝]之說:“望出範陽,北州冠族”。至唐代尤為突出,不僅狀元、進士、帝師,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傑”之盧照鄰, “大歷十才子”之盧編等等。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歷史名人達840多人,範陽盧氏,賢良輩出,勳業燦爛,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寫下:“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範陽第一州”的詩句。範陽望族已成為幾百年來盧氏家族的榮耀,因而盧氏家乖亦冠以“範陽堂”的稱號。

3始祖介紹

盧氏播譽天下,始於東漢盧植(公元年)。他以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經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稱頌青史,開範陽盧氏文化之先河,被尊為盧氏的中興始祖和範陽盧氏始祖,是歷史上配享孔廟的28位大儒之一,據傳他還是劉備的老師。《後漢書·盧植傳》中記載:“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軍北伐,路過涿郡,特發布旌盧植令告當地守令: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盧植在社會劇烈動亂中,作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學問膽識、功勳業績與品德風範,有著廣泛的影響,為世所公認的楷模,因此奠定了盧氏後來作為“北州冠族”“範陽郡望”的基礎。《舊唐書·盧》稱:“先自元魏以來,冠冕頗盛”。

盧植及其子孫們,在漢魏南北朝所積累建樹的學問業績、品德風範,成為盧氏子孫千餘年長盛不衰的聲望基礎和精神動力。“範陽盧氏,代為著姓”“積代簪纓”,名人輩出。在佛、道、儒三大文化領域皆有驕人成就。如歷代學者盧欽、盧諶、盧景裕、盧彥卿、盧思道等,東晉農民起義軍領袖盧循,北周名臣盧辯、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大歷十才子”之一盧綸、被歐洲尊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佛教中國化的創始人、“禪宗六祖”惠能、明朝名將盧鏜、盧象升;清朝名將盧坤、軍機大臣盧蔭薄等,無一不是出自“範陽盧氏”。

自三國時期盧毓兩度拜相至宋代盧多遜,盧氏22人位居宰相,其中盧氏“八相佐唐”更為歷史佳話。另外,盧氏封王者有盧綰、盧文進、盧光稠,貴為封疆大吏者逾百,自漢末盧植起至唐代中期,入正史者共840人,有官職記載者多達460餘人。盧氏家族成為自魏晉至唐朝時期的中華四大名門望族之一,涿州(範陽)和盧植故裏盧家場村,便成了海內外盧氏宗親尋根祭祖的聖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