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2章 威嚴

關燈
待銀註子裏的酒溫熱了之後, 丫頭把酒倒在酒盞裏奉上。老夫人熱情地說:“這是我自家釀的香酒, 就連皇後娘娘都稱讚它好喝, 潘娘子嘗一嘗。”

艾憐端起酒盞, 先看了一眼, 白瓷的酒盞裏酒色晶瑩透明,呈琥珀紅色。她抿了一口,是很好喝的黃酒。

“酒香濃郁,酒味柔和,確實是好酒。”艾憐真心地誇讚道。

見她喜歡,老夫人很高興, 吩咐王夫人說:“一會兒給潘娘子送去一壇。”

王夫人點頭稱是。

艾憐夾了一塊肉, 蘸了蘸料汁吃了進去,出乎意料地是料汁調得非常鮮美,鹹中帶著微辣, 還隱隱有些發甜,有種海鮮汁的味道。

她特意看了看下面的兩個孩子,雖然年歲小,但都吃得斯斯文文的, 小的那個筷子拿得有些不穩, 經常有食物掉到幾上,旁邊的小丫頭只是拿著抹布, 不停地收拾桌面, 並不為他布菜, 也不伸手幫忙餵他吃飯, 看樣子王延齡是很註重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

艾憐想起瑛哥吃飯時連筷子帶手齊上陣,吃完飯後手上臉蛋上一片狼藉。她還因為孩子不用她餵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是在培養孩子獨立,瑛哥那吃相和這兩孩子一比簡直是太粗魯了,怪不得人說“禮出大家”。

大家的用餐禮儀都很優雅,兩個小孩一點兒動靜都沒有,老夫人和艾憐不緊不慢地說著話,偶爾王延齡會說上兩句湊趣兒,王夫人也會微笑著應和一兩聲,其餘人都默不出聲,秉承“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

盡管每個人後面都立著手拿巾帕、漱盂的丫頭,但這些下人都鴉雀無聲,行動聽不到腳步聲,可見這家裏管教極嚴。

艾憐很懷念秦嬸子家裏那種寬松的氛圍,一家子人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彼此述說著一天的經歷,說一些家長裏短,談一些左鄰右舍的大事小情,八卦一下街面的各種小道消息,那種濃濃的市井味才是她喜歡的日子。

這種貴族家庭,家人之間有種疏遠感,艾憐總覺得王延齡和王夫人之間太過客氣,年輕的夫妻之間互相尊敬禮貌成這個樣子,哪還有情趣可言,不知道他們兩人在床上情形如何?難道也這般禮貌客氣嗎?艾憐腦子裏不厚道地想了半天,想象著王延齡不著寸縷、彬彬有禮地向王夫人求歡、王夫人則一臉端莊、客氣回禮地請他上床的情景,不禁心裏啞然失笑。

宴畢,王延齡借口有事要處理,遂起身告辭。

男主人一走,艾憐松了口氣。

這時,她覺得房裏的氣氛開始變得輕松起來,兩個孩子馬上也都有了小男孩該有的樣子,席面撤下去之後便開始歡聲笑語,你追我跑地玩起來。王夫人的神情也松懈下來,眼神慈愛地追逐著兒子們,梅姨娘被丫頭扶下去歇息了,蓉表妹也靠近老夫人撒著嬌說些討她高興的話。

看來,王延齡這個男主人在家裏是很威嚴的,家裏人都很懼他。

老夫人笑著對艾憐說:“潘娘子,你可別見笑,我的兩個孫兒平時被他爹拘得極嚴,他爹一走,就調皮得跟猴兒一樣,我上了歲數,就喜歡看孩子們蹦蹦跳跳,生氣活潑的樣子。”

艾憐也笑著說:“小孩子的天性就該是活波好動的,兩位小公子教養極好,知道什麽時候守禮,什麽時候孝順祖母,真是聰慧懂事。”

聽艾憐誇自己的孩子,王夫人心裏當然高興。她從王延齡那裏早已得知她的兩個孩子被陳世美奪走了,身為母親,卻與孩子骨肉分離,這是最殘忍的事情,她怕艾憐觸景生情,便轉移話題,給她介紹了一些京城中適合女眷的值得游玩的地方。

艾憐又坐了一會兒,怕老夫人累著,便起身向她告辭。

老夫人說:“我整日悶得很,兒子忙國事,兒媳婦忙家事,孫子們也要上學,你閑時多來我這裏走走,跟我說一說京外的風土人情,你說的民間這些個事,我們這樣深宅大院裏女人都沒聽說過,很是新奇。”

艾憐答應了,告辭而去,隨後薛玉蓉也回去了。

老夫人對王夫人說:“這個潘娘子倒有些見識,不管她是不是駙馬爺的原配正妻,我都很喜歡她。你得閑時,也多找她說說話,別冷落了她。”

王夫人答道:“是,媳婦也覺得她很特別,很投緣。”

服侍婆婆歇息後,王夫人帶著倆孩子回到了自己的院中。

在宰相府裏,艾憐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吃穿不愁,身邊還有成群的丫頭婆子伺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有時會覺得很寂寞。尤其是晚上,熄燈以後,空蕩蕩的大床上只有她一人,這孤獨感就越發明顯。每晚都要摸一會兒鎏金蓮花簪子,思念著秦永。

有時半夜心裏煩躁得厲害,便爬起來,立在窗前,望著星光殘月,胡思亂想著自己的未來。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多月過去了。

一日,在朝會上,有官員奏道:“聖上,青州知府上報,賊寇白晝入州府公然行兇打劫,擅開府庫,殺戮官吏兩人。被青州兵馬都監張巖擊殺三人,抓獲四人,臣奏請表彰張巖。”

皇帝允道:“著吏部考核後處理此事。”

刑部侍郎上報道“聖上,民貧乏食,僅去歲就發生劫盜九百七十七之多,實在是觸目驚心。”

又有官員接道:“如今賊寇遍起,一年多於一年,一夥強於一夥,臣以為應加強刑罰力度,使百姓心生畏懼,才會安分守己。”

底下文武官員議論紛紛,有人奏道:“臣反對。聖上,秦朝刑罰嚴酷,官逼民反,秦二世而亡,可見刑罰嚴酷並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聖上是仁慈之君,如今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有力者無田可種,有田者無力可耕。臣以為應輕徭薄賦,獎勵農桑,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戶部尚書駁斥道:“輕徭薄賦?說的輕巧!如今大夏和契丹虎視眈眈,窺覲我大宋。去年一年光養兵的費用就占全部賦稅收入的十之七八,還有官員俸祿的支出,每年付給契丹的歲幣,這些都快入不敷出了。還要留出賑災的錢,修水利的錢,修繕衙署、寺觀的錢等等,還要有預防不測、應急的過河錢,再輕徭薄賦,這日子要怎麽過?”

皇帝聽了覺得頭疼,問王延齡道:“王愛卿,你怎麽看?”

王延齡道:“聖上,臣認為事有先後緩急,朝廷陳弊積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養兵一項耗費實在是太大,但自古以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養兵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兵要成為精兵。所以臣認為應把軍中老弱者裁去,讓他們回鄉從事生產,加大對精兵的訓練力度,另外在西北要積極進行防禦,沒有了外患,才能減輕財政壓力,沒有了財政壓力,才能輕徭薄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