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109

關燈
109

蕭景曜帶來的研究員們都是有點子能耐在身上的,全都是從公孫覃手中搶過來的優秀苗子,研究進度本來就差最後一截,到了閔州後,蕭景曜全力支持他們做研究,材料資金人手缺什麽給什麽,順便還幫他們將一些不必要的交際都擋在研究院的大門之外。

反正研究院離總督府很近,要是鬧出來的動靜太大讓總督府那邊註意到了……

抄家總督的死亡凝視.jpg

是以不管是什麽來頭,要和研究院的人談合作,都老實得很。畢竟不管他們的靠山到底有多硬,都不可能硬過蕭景曜的靠山。

誰不知道這位和還未登基前的永嘉帝交情極好,永嘉帝還是太子時,正寧帝讓他監國時,他都要把蕭景曜拉過去當幫手的那種。

和蕭景曜拼靠山硬?趕緊晃晃腦子,聽聽裏面是不是都是水的聲音?

蕭景曜也不意外紡織機會如此受歡迎。閔州本地的紡織業也算發達,有許多織布坊和染坊,隔壁的江浙一帶更是布坊遍地,綾羅綢緞,各色布料應有盡有,只有顧客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賣不了的。福安港口又是商賈間的熱門話題,最初出海的那一批海貿商船已經回航,停靠在福安港口時,碼頭上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們從船上搬下了多少好東西。

別的不說,單是那一箱又一箱的香料,都是價格不菲,有的香料更是價值千金,單就這幾箱香料擺出來,就能抵一個中等豪富之家所有的家底。

商賈們消息最是精通,各家商船出海時帶了什麽東西,各自當家的心裏都有數。再把這利潤一算……好家夥,怪不得當初四大家冒著抄家殺頭的危險都要幹海上走私這事兒,他們要是有門路,肯定也受不了這個誘惑!

感謝總督大人,一力主張開海禁,讓他們吃上了最肥的肉!

雖然交給朝廷的關稅有點多,但和這次出海帶來的巨大利潤相比,那稅交得可太值了!

出海這事兒還得感謝一下四大家。他們先前搞走私,壟斷了海上貿易這條發財路,來錢這麽快,對海外貿易肯定也極受重視,商船的路線,要走多遠,到哪兒靠岸添補給,各地都有什麽掙錢的東西,以及什麽東西最緊俏,一般賣的什麽價格,各國哪些商販可以合作,有什麽騙人的套路……如此種種,細節到具體某個攤位某個鋪面,四大家負責海上貿易這塊的人都認認真真寫了冊子,全都是賺錢的經驗。

這本冊子,最後當然落到了蕭景曜手上。

蕭景曜一看就樂了,這不就是一本《出海貿易指南》嗎?蕭景曜當即就將這本冊子拿過來,讓人私下去印刷廠將它刊印許多冊。等到開海禁之後,大大小小的商賈們揮舞著銀票爭著搶著要出海,蕭景曜讓人嘩啦啦在碼頭門口擺了個攤,賣的就是這份四大家精心整理的《海外貿易須知》小冊子。

薄薄一本,一口價五十兩,直接把“我就是要宰冤大頭”幾個大字刻在臉上了。

剛剛才被割了一茬的商賈們:“……”

這位總督大人,當真是看到黃土地都能搜刮掉一層地皮。

到底誰才是經商的?

蕭景曜表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麽?是信息差!有了這份《海外貿易須知》,得給商賈們省多少麻煩,避開多少坑。隨隨便便避開一個坑都不止這個數。五十兩已經是友情價了。總比他們自己稀裏糊塗跑去交學費!

商賈們能有什麽辦法?先前幾百萬兩銀子都掏了,難不成還舍不得這五十兩銀子不成?

就是掏銀子的時候難免憋屈。他們精明了大半輩子,這會兒要主動挨宰,怎麽能不難受呢?

結果蕭景曜轉手就把賣《海外貿易須知》小冊子得來的銀兩以他們的名義修繕了好幾個社學。

商賈們:“……”

總督大人的手段真是一套又一套。但不得不說,他們心裏舒坦多了。自己揚名和官府幫他們揚名,能一樣嗎?

早知道就多買一些了,湊筆大數目才能拿得出手啊。

也有眼光更長遠的人想到了辦書院。江南文風興盛,那是因為江南百姓生活好,有錢的商賈也多,江南富庶了上千年,有底蘊,重文教,不知建了多少個書院。家裏有錢送孩子念書的人家多,書院多,夫子同樣滿腹經綸,甚至有官員致仕後,自己開辦書院收學生講課。這樣優越的條件,江南怎麽可能不出才子?

讀書人多,也就意味著當官的多。老鄉提攜老鄉,致仕回鄉後又培養新的江南人才,繼續讓江南新秀步入官場,成為統治階級。江南官員在朝中占比份額可比窮苦地方高得多。

閔州先前不是不重文教,但那時候閔州倭匪猖獗,臨海百姓忙著抗倭,保衛家園,命不保夕,誰還能再分出心思讓孩子去念書?

便是不臨海的,閔州也不是什麽富庶的地方,收的稅都屬於中下水平,要想大力發展教育,一個字,難。

念書是要花錢的,而且花費還不小。這會兒又不像後世,還有九年義務教育,國家給免學費。現在能供個讀書人的人家,都已經同等階層中過得好的存在。

百姓沒錢,官府也沒錢,社學破破爛爛,已經成為擺設,蛛網遍布,官辦的縣學和府學條件也不算太好。各地的縣學和府學都是按同樣的規制建的,但維護的怎麽樣,就得看當地官府撥不撥款。

蕭景曜先前帶著小湯包走訪視察,明顯就感覺到閔州境內的縣學條件,還比不過南川縣的縣學。畢竟南川縣縣學那邊,屋頂的瓦片都是整整齊齊的,門上的漆也亮堂堂,門環上的獸首也沒出現掉漆現象,各處屋子都氣派得很,顯然是維護得很好。

但閔州境內的縣學府學大都不是這樣。也就是福安縣有了福安港口,經濟暴增了一波之後,酈縣令才給縣學撥了銀子,將縣學中各處破敗的地方都修繕好。至於其他地方,除了大門之外,各地的門都開始搖搖晃晃了,也不知道用了多久,桌椅更是常有高低腳裂痕掉漆的,到處都散發著貧窮的氣息,完全不像是氣派的官辦學堂。

官學社學都如此,閔州的書院自然也就興旺不起來。閔州本來就沒出過多少官員,也別提辦書院的事兒了。

就算有夫子,也沒錢建書院。

但現在各地抓經濟抓得熱火朝天,老百姓們也明顯感覺到來閔州的人變多了,他們的日子也寬裕多了。他們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卻知道家裏有錢了,看看能不能供個讀書人。

華夏人對讀書的熱情,大概也是刻進dna裏的。

蕭景曜覺得他們這個想法很不錯,尤其是閔州系的商人,看到海上貿易這麽賺錢後,聚在一起商量一番,開始琢磨建書院的事兒。他們這些做買賣的人當然是不能去給讀書人講課的,但他們可以出錢啊!

沒有書院?花錢建。   沒有夫子?花錢請。沒有讀書人?那必然不可能的,只是多少的問題。實在不行,也不是不能花錢搞定。

蕭景曜都沒想到閔州商賈們這回這麽上道,竟然不用他提示就能想到建書院興學校之事。還是後續莊明來找蕭景曜喝酒時,笑著提了一嘴這事兒。

莊明的消息最為靈通,梁千山護送康王等人出海,蕭景曜偶爾也會和莊明聚一聚。莊明這次就誇起這些商賈們來。說他們比四大家像個人多了,好歹賺了錢還會惠及家鄉。

蕭景曜先是一楞,而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成熟的肥羊,擁有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都不用蕭景曜薅羊毛,他們就把自己的羊毛薅得很不錯。

梁千山和莊明越看蕭景曜臉上的笑容越覺得這家夥心裏肯定沒盤算什麽好事兒,

福安港口一開,大齊半數商賈,齊聚閔州。大商賈,腰纏萬貫,付賬從來不問具體價格,問就是拿出一錠銀子不用找。刻板印象來自莊明和梁千山,據他們所說,他們見到的商賈,大多是這樣,還十分熱衷於給他們送東西。

蕭景曜不由陷入沈思,“怎麽我沒收到過禮物?”

他這個閔州一把手的顏面呢?

梁千山神情詭異,“你辦事素來公事公辦,下衙就在家窩著陪妻子孩子,應酬都不去,他們就算想給你送東西都送不到你手裏。”

莊明補充,“再有,您可是嫉惡如仇的抄家總督。盛名在外,他們給您送禮,擔心您不收,也擔心您收。要是收了,您又從哪裏抓到把柄,讓他們也來個秋後問斬,合適嗎?”

蕭景曜:“……”

怎麽說得自己就跟殺人狂魔一樣?

蕭景曜讓研究員們賣了幾臺紡織路。新事物的出現總能吸引大家的註意力,聊著聊著就發現這玩意兒是真好用,一臺機器能幹三個人的活。

紡織機在城裏掀起了一陣熱潮。商賈們做生意十分精明,這個時候就機靈地給新貨打gg,笑著給織布機織出來的布賣力宣傳。這可是總督大人讓人做出來的新型紡織機,織出來的布肯定是好布!

別看蕭景曜在官場上是鬼見愁,實際上在民間的聲譽極好。商家們把蕭景曜一搬出來,兜裏有幾個銅板的百姓們紛紛心動。既然是總督大人讓人做的,那肯定差不了。必須得支持總督大人!

布匹,家家戶戶都要。反正都是要買的,為何不買何總督大人有關的布?

紡織機的銷量就這麽打開。研究員們帶的紡織機不多,蕭景曜正好來了一波饑餓營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價格面議。

買到了紡織機的商賈紛紛得意洋洋,覺得這是他們對朝廷的支持,更感覺自己贏了對手一局。

幾臺紡織機對閔州紡織業來說,根本就不夠看的。但商賈們嘗到了甜頭,就眼巴巴地盯著研究院,希望他們再賣一波紡織機。

這玩意兒,好東西啊!再來幾臺!

蕭景曜順勢辦了兩個廠。

一個紡織機廠,一個木牛流馬廠。

辦廠肯定就要招工。閔州現在的經濟比先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往常一潭死水的經濟現在已經變得朝氣蓬勃,兩個工廠招工,前來應聘者無數。

識字算數的,當然應聘的是賬房先生之位,其他的就是應聘普通工人,也不知道這廠裏要幹的是什麽活,但左右有人教,他們總歸是能學會的。包吃包住,每個月按時發工錢,可比一般的去處好多了!

蕭景曜手裏有錢,在工人的待遇上也沒摳摳搜搜,工錢並不算高,只能說是和市場價持平,但包吃包住,那些家裏人多房間小住不開的人家,可不就心動了?

前來廠裏應聘的人數不勝數。

公平起見,蕭景曜又用上了考試那一套。

當然,考賬房先生的才考試。其他崗位,文盲率太高,就算蕭景曜讓他們考試,估計也選不出幾份優秀的試卷。

但這給閔州百姓的腦海裏刻進了一個意識:原來找個靠譜的活計,也要考試!

以後閔州的廠只會越來越多,廠裏喜歡識字的人,現在官府又在大力抓文教,決定了,家裏的崽子們,趕緊去好好念書!就算考不上功名,能在朝廷辦的廠裏當個工人也不錯。到時候憑借著識字這個優勢,指不定還能當個管事呢!

還有家裏的年輕人,得了閑也滾去社學聽聽課,學幾個字,更加要多學一學記賬,省得平白錯過機會!

閔州百姓們自發卷了起來。

社學夫子的事,蕭景曜將閔州一些屢試不第的落榜秀才召集了過來。這些人年歲漸長,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需要他們頂立門戶。若是一直和鄉試死磕,指不定要死磕多久。蕭景曜建議他們,有意向的可以去社學當個夫子,教一教小孩子,最低幹滿三年,期滿後,若是還想考鄉試,自己可以指點他們三次。

這幫秀才們原本還有些不願,在聽到蕭景曜說可以指點他們鄉試的文章後,心裏又活泛開來。蕭景曜考科舉的實力毋庸置疑,哪怕只指點他們三次,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哪個普普通通的秀才能讓二品大員親自指點的?正常情況下,雙方是一點交集都不會有。以他們的地位,根本見不到蕭景曜的面。

總督府的交情有多難攀,閔州官員已經用他們自身的經歷證明了。秀才們要是能借助這三次機會和蕭景曜攀上交情,收獲未必比他們中舉小。

原本不屑一顧的人有所意動。蕭景曜將有意願去當社學夫子的秀才們全都打包扔去研究院進行崗前培訓。

除了給孩子們上傳統的蒙學課,還要添加新學內容,懂?

秀才們不懂也得懂。

這下他們也知道了去當社學夫子的好處了。自從蕭景曜提議新學成為一門新的科舉選科後,從鄉試開始,就會出現和新學有關的題目。雖然占比不高,但鄉試這種百裏挑一的大型考試,一個省的人才齊聚一堂,一道題說不定就是能否上榜的關鍵。

新學書籍已經刊印出來,老秀才們當然買了準備學習。結果一打開書,神情頓時微妙起來,根本看不懂,告辭!

蕭景曜讓研究院裏的大佬給這幫文科生講數理化,其實是在幫他們。

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對自己有什麽好處,老秀才們聽得十分認真。尤其是那些小實驗,老秀才們都看得目不轉盯,躍躍欲試,恨不得自己沖上去操作一回。

研究員們當然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反正蕭景曜說過了,自己講解出來的東西,記憶最深刻。他們一邊動嘴皮子一邊上手實操,定然能將這些東西記得牢牢的,之後還要給社學的孩子們演示呢。

研究員們教得認真,有數理化學得一塌糊塗的,更是心頭一動,覺得自己找到了絕好先生。研究院這麽多厲害的新學人物,多好的先生團!趕緊問起來!

反正老秀才們對這次培訓十分滿意,就是研究員們有點恍惚,私下裏都在偷偷商議,“怎麽感覺這幫人不太聰明的模樣?”

“一道簡單的方程題講了十八遍還沒聽明白。他們考不上舉人果然是有原因的!”

只有研究員們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社學夫子等級大變樣!

還都應了蕭景曜的要求,多給孩子們講一講新學知識,帶著他們做做實驗。

蕭景曜當初下鄉走訪的時候就和孩子們保證過,會來懂新學的夫子。現在正好做到了。

蕭景曜從不騙小孩子。

有這幫老秀才賣力宣傳,原本不想去社學當夫子的秀才們也都動搖了。聽起來當這個夫子好處多多啊,起碼能蹭到新學大佬的一對一講題!

這個可以有!

於是前來報名去當社學夫子的秀才又多了一波。

蕭景曜來者不拒,閔州社學多得很,這些人也不過能填補一小部分空缺。社學原有的夫子,蕭景曜也打算讓他們來統一參加培訓,主打的就是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有好苗子,必須上報。

蕭景曜見這事兒處理得差不多後,又警告這些要去當社學夫子的秀才們,“本官知道你們去當社學夫子,多有不甘。但這是你們自己選的,本官也沒逼你們,還給你們好好培訓了一番,希望你們按照培訓過的內容好好教導孩子。本官不是個只會高坐官署衙門的官員,得了空指不定就隨便去哪家社學看一看。若是看到有人隨意敷衍……那就卷鋪蓋走人,本官再找個對孩子們負責的夫子來教導他們。”

本來打算去了社學後就擺爛摸魚的人心下一凜,以為蕭景曜看出了自己的心思,下意識地低下頭去,將這些小心思扔出腦海。

社學的師資力量瞬間就起來了。

蕭景曜又將目光放在了木牛流馬上。

這玩意兒就是個自動澆水順便背點東西的蒸汽做動力的機器。蕭景曜看了實物後都不由嘖嘖稱奇,忍不住為能工巧匠們的技藝所驚嘆。那木頭做的牛,關節尤為靈活,走起路來一點僵硬感都沒有,遠遠看去,就和一頭真的牛沒什麽區別,只是顏色不同而已。

這麽個玩意兒,要是直接出現在農戶們面前,怕是他們就要立馬跪地大喊“神跡”。

農桑是大事,蕭景曜讓木牛流馬廠火力全開,做好了一大批木牛流馬。這一批他就不賣了。若是商賈從中插一手,還得當中間商賺差價。農戶賺錢本來就不易,一年到頭也攢不了幾個錢,蕭景曜本來就沒打算賺貧窮的農戶們的錢。更何況,以農戶們家裏的存款情況,一戶人家很難買得起一臺木牛流馬。這玩意兒的價格幾乎和牛畫等號,這還是蕭景曜拼命壓成本的結果。不然的話,賣出去的價格更貴。

蕭景曜想了想,決定把這些木牛流馬都以官府的名義租給農戶。就跟農戶人家問朝廷租牛一樣,給較低的租金就能租一個木牛流馬幫他們幹活。

蕭景曜還讓人對各鄉宣傳了一下朝廷辦廠招工的事宜。

閔州的廠只會越來越多,除了在城內招工之外,蕭景曜也想給鄉裏的百姓一個機會。

總不能什麽好事都讓城裏的百姓得了。

農戶們一輩子都被綁在田地上,鮮少有背井離鄉出去闖蕩的,就連去縣裏府裏打拼的人都很少。許多出去闖蕩的,大多是家裏的地沒了,不得不出去討生活。但光憑種地,也很難養家糊口,遠不如城內機會多。

蕭景曜並不覺得城內百姓就高人一等,有的農戶們不過也就是差一個機會而已。同為閔州百姓,城內百姓能考工廠,鄉下百姓也行。

又不限制閔州境內的戶籍。

木牛流馬做出來之事,蕭景曜還特地寫了封奏折送去京城,替研究員們表功。

這種本來就帶了點神秘色彩,又存在於史書記載中的東西被覆原,為整個故事添了一層傳奇色彩不說,更加有古今交替融合傳承的宿命感。

文人就吃這套。

永嘉帝剛剛登基,蕭景曜就給他送來這份大禮,喜得他當場撫掌大笑,“好!真不愧是父皇讚不絕口的祥瑞!朕剛登基,他又給朕帶來一份驚喜!”

這種帶了傳奇色彩的東西,帝王最喜歡了!要是這東西還特別實用,可以解決百姓的實際生活問題,那帝王們就高興了!

木牛流馬完美符合這兩點。

看著蕭景曜送來的這個木牛流馬,永嘉帝的眼睛閃閃發光,試探著按照蕭景曜信上所提的操作方式試了試,震驚地看到,木牛真的動了起來!

死物能自己動,這簡直就是奇跡!

還是有助農桑的奇跡!這不是祥瑞是什麽!

永嘉帝瞬間覺得先帝對蕭景曜的評價一點錯都沒有。這家夥就是上蒼賜給大齊的祥瑞,來輔佐大齊帝王的。

那他肯定也是一代明君沒錯了!誰聽過祥瑞輔佐的會是昏君和庸君?永嘉帝甚至大膽地想到,他和蕭景曜關系更好,兩人年紀也相仿,蕭景曜下凡是不是主要就是來輔佐他的,先帝只是順帶的?

驕傲!

永嘉帝當即宣旨,讓研究院再派人去閔州,將新的木牛流馬技術帶回京城。京城也要建個木牛流馬廠。

永嘉帝還沒登基前就力挺蕭景曜。現在蕭景曜遠在閔州還弄出了這麽個好東西,永嘉帝當然要為好夥伴好好宣傳宣傳。

第二天早朝,永嘉帝就將這個木牛流馬帶到了太極殿,讓所有官員都感受了一把死物自動的震撼。

百官震驚之餘,腦海裏不約而同浮現出一句話:蕭景曜。怎麽又是你?

合著你這個祥瑞頭銜就釘死在你頭上取不下來了是不是?

大家真是羨慕著羨慕著就麻木了。

看永嘉帝對蕭景曜這信任滿滿的樣子,蕭景曜入閣還有疑問嗎?

甚至有官員懷疑,要是可以,永嘉帝怕是想把胡閣老屁股底下的首輔之位直接給蕭景曜。

有人還跑去胡閣老面前挑撥離間,擔心蕭景曜鋒芒太盛,日後他的首輔之位可能不保。

胡閣老當場擼起袖子就把對方噴了個底朝天,“有出眾的後輩不因愛才之心提攜他,反而因他太過出眾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嫉妒他?你沒事吧?多來幾個像你這樣心術不正的惡人,大齊的江山社稷也要岌岌可危了!”

永嘉帝聽到這事兒哈哈大笑,還把竇平旌找過來一起大笑吐槽,毫無形象地捧著肚皮問竇平旌,“你說這些人怎麽想的,誰不知道胡閣老有多看好蕭景曜,怎麽還跑到胡閣老面前挑撥離間去了?這個腦子……當初怎麽考中進士的?”

竇平旌也樂得不行,見永嘉帝消瘦的臉上終於有了神采,竇平旌也放下心來,摸了摸鼻子,猜測道:“可能是覺得胡閣老先前不過是裝模作樣,現在蕭景曜真的能威脅到他的位置了,便特地來看笑話,等著胡閣老出手給蕭景曜使絆子。”

有時候,太過出眾了也是一種罪過。蕭景曜每年都能搞出新的大事,將滿朝文武壓得黯然失色。仿佛整個朝堂只有他蕭景曜一個人一樣,氣量小的,還不知道如何恨蕭景曜恨得牙癢癢呢。

永嘉帝都驚呆了,“朕呢?就算胡閣老被他們說動,對蕭景曜使絆子,那朕呢?他們當朕是死的?”

竇平旌雙手一攤,“我怎麽知道?”

永嘉帝一看竇平旌那懶洋洋的擺爛模樣,頓覺他這個狀態好生眼熟。當年永嘉帝還在戶部當差時,過得也是這樣的神仙日子。只可惜之後朝堂風雲詭譎,一幫人鬥成烏雞眼,哐當一下皇位就砸在了永嘉帝頭上。

然後永嘉帝的悠閑擺爛的鹹魚日子就這麽一去不覆返了!

現在再一看竇平旌這憊懶的模樣,永嘉帝深深嫉妒了,為什麽他越努力就離他理想中的生活越遠,竇平旌不用努力就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

舅甥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永嘉帝幽幽道:“舅舅過的日子可真舒坦。”

竇平旌一聽就明白永嘉帝這話是什麽意思,更開心了,喜滋滋地對著正寧帝說道:“多虧陛下厚愛,臣才能過得如此滋潤。”

永嘉帝:他好嫉妒!

竇平旌多會作死的一個人啊,當即笑瞇瞇地戳永嘉帝的肺管子,“陛下勤勤懇懇,日理萬機,最後還是臣占了便宜,真爽!”

可惡,真的好想把他扔進軍營裏享受一下生活。

“怪不得父皇要給你留那麽多金銀財寶,你這張嘴啊……”

沒被人打死都是因為他靠山足夠硬。

竇平旌嘿嘿一笑,見永嘉帝是真郁悶了,竇平旌趕緊轉移話題,“蕭景曜治下,木牛流馬問世,雖然是研究院的成果,功勞也有蕭景曜一份吧?”

“那是自然。”永嘉帝嚴肅地點點頭,“現在就給他記一大功。等到四哥和六弟成功出海回來,再給蕭景曜記一功。”

提到康王和榮王,永嘉帝的情緒就有些低落,“他們都沒送父皇最後一程,回京後還不知道會有多傷心。”

竇平旌也找不出話來安慰永嘉帝,只是說道:“先帝在聖旨中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兩位王爺是為大齊出海和海外之國建交。想必兩位王爺離開時,心裏就已經有了預感。如今海禁已開,陛下不如多想想蕭景曜以前說過的話。海上霸權,於大齊而言,馬六甲海峽至關重要。這樣的要害之處,大齊不能放在別人手裏。”

附屬國也不行。

永嘉帝想到梁千山出海前曾經上過的請戰奏折,認真點頭,“幾位水師將領都曾經給朝廷上過請戰奏折,看來這一仗在所難免。”

海禁一開,蒸汽戰船一出。敏銳的人已經意識到,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了。如果能湊個蒸汽戰船隊,配上充足的炮火,大齊水師開著戰船,幾乎可以順著海水到達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

只要中途能有補給。

大齊不缺有戰略眼光的將領。蒸汽戰船一出,他們了解了蒸汽戰船的威力後,都建議朝廷盡快把馬六甲海峽給拿下來。

若是海外之國也有這樣的蒸汽戰船,豈不是能在大齊的海域來去自如?這可不行,大齊家門口,豈容他們放肆?沒看上一個在大齊海域胡作非為的倭匪,現在連島都成了大齊的了嗎?

華夏人講究溫良恭儉讓,性情溫和,但真的不怕事,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不然怎麽能保得住自己的國土與國民。

永嘉帝沈吟良久,覺得馬六甲海峽不握在自己的水師手裏確實是一大憂患。

不過他才剛登基,不好大動兵戈,永嘉帝點頭表示自己明白,“再等一陣。”

竇平旌不過是轉移話題而已,見永嘉帝不再傷神,竇平旌便又恢覆到了原來那副懶洋洋的模樣,伸手捂著嘴,打了個哈欠,睜著有些水潤的眼睛問永嘉帝,“陛下,臣可以去睡一會兒嗎?”

永嘉帝運了運氣,可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先帝當年一看到這家夥就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累成狗的時候看到有這樣一個瀟灑隨意的家夥,真的很想擼袖子揍他一頓。

永嘉帝給蕭景曜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討伐竇平旌,字裏行間都是竇平旌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忿。

蕭景曜一點夥伴情誼都沒有,一看之後便哈哈大笑。在看到永嘉帝說的要把馬六甲海峽拿下後,蕭景曜就更高興了。

那個地方本來就是大齊的附屬之地,四舍五入一下就是自古以來。

不過軍事上的事情蕭景曜並不太懂,尤其是水師,蕭景曜就更撓頭了。反正永嘉帝只是想和蕭景曜分享一下準備幹的事,並不是讓蕭景曜負責這事兒。對於用人方面,蕭景曜還是相信福王的天賦點的。

蕭景曜更註重的是閔州的經濟。

有了木牛流馬解放了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再加上蕭景曜有意打破城鄉信息壁壘,商賈們在城裏也建了廠,同樣招工,更別提福安港口,來了就能找到活幹,只要勤快點,賣力氣都能攢點錢。

這對一直待在鄉裏的農戶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誰不想直接見到現錢呢?他們辛辛苦苦伺候莊稼,最後收的還是莊稼,要賣了之後才能換錢。像這種去城裏找營生的行為,逐漸擴散開來。農忙時在家幹活,農閑時,村裏一些青壯便三五成群,前去港口找活幹。

有水師駐紮在這裏,時不時盯著他們,碼頭上並沒發生什麽各大勢力搶活的事兒。

農戶們一年下來,竟然也掙了不少錢,簡直欣喜若狂,對外出找活更加積極。

蕭景曜就看到城鄉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甚至出現了農戶進廠幹活,廠裏給他們放農忙假,讓他們回去幹活的情況。

而他們又覺得這樣太麻煩,想請人幹活。但現在收稅都是收現成的糧食,最後還是得他們出面,這個假非請不可。還有本來該他們幹的徭役,也得請假去幹活。一來二去,不知有多少麻煩事。

蕭景曜想了想,又給永嘉帝上了一道奏折,提議從閔州試點,百姓的各項賦稅,都可以折算成現銀,讓他們直接用銀子交稅。這樣,百姓們交稅也能省許多麻煩。

當年蕭景曜跟著尹縣令看著南川縣百姓交稅時,就覺得這種交稅方式實在太過覆雜,還容易被小吏盤剝,直接折算成銀子,即便要算上火耗,也比先前輕便得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