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關燈
小
中
大
082
大齊水師圍住倭島時,已經到了十一月。蕭景曜依稀記得上輩子的時空中,某個朝代曾經派兵攻打倭島,走的也是海路,結果碰上了臺風,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二次出征倭島,又趕上了臺風季,再次被臺風橫掃。
也正是因為如此,倭島便以“神風”為傲,覺得這是他們有天相助,在面對滅頂之災時,上天救了他們一命。“神風”一說,開始深入每個倭島人心中。直到二戰,倭島還組建了一支敢死隊,就以“神風”命名。
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六到十月,是倭島的臺風季。那個朝代兩度征討倭島,不知為何,都正好趕上了這個時候,碰上臺風,當然不奇怪。
有蕭景曜在,給正寧帝提這麽個醒還是能做到的。
正寧帝知道蕭景曜的神異之處,對蕭景曜透露出來的“天機”深信不疑,隱瞞了蕭景曜在其中的作用,給梁千山發了封密旨,讓梁千山避開六到十月這個時間段,以免大齊水師被大風所害。
梁千山不明所以,但知道皇命不可違,梁千山自然不會違背正寧帝的旨意。不過是推遲兩三個月出兵,並不是什麽大事,正好還能趁著這兩三個月,再讓梁千山把水師給練一練。
帶兵的將領,在戰場上必須要冷酷無情,將兵卒看作數字,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左右自己的判斷。但在平時,將領們還是希望給兵卒們多一些操練的時間,讓他們在戰場上有更大的幾率能活下來。
現在朝廷的糧餉發得足足的,士氣正是高漲的時候,梁千山再將這事兒包裝一下,說是陛下憐惜兵卒不易,愛兵如子,特地給了大家兩三個月的操練時間,希望減少大家的傷亡,讓大家都能平安回家。
這話一出,兵卒的士氣更是高漲到了極點,紛紛感念正寧帝的仁德,恨不得為正寧帝效死,以證明他們對朝廷的忠心。
蕭景曜上次來閔州查賬後,梁千山和莊明私底下也有了來往,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互相防備,只靠中間人傳話。
上次見面後,兩人也算是惺惺相惜,再加上蕭景曜洗清了莊明雙親的冤屈,回京後又將此事稟報給了正寧帝,特地赦免了莊明的罪過,現在莊明可以正大光明地踏上閔州的土地,回鄉看望父老鄉親,再去族裏,在雙親的墳塋之前磕頭。
閔州水師劍指倭島,打算一鼓作氣將倭島拿下,莊明自然也不會閑著。論及同倭匪的戰鬥經驗,莊明這幫人並不比閔州水師少。甚至在對倭島的了解上,莊明比梁千山知道的消息更多。
無他,海禁之下,閔州水師沒辦法輕易出海,更別提將戰船開去倭島附近。
但莊明的船可以。
雖然莊明手底下的人去倭島附近查探消息,開的不是戰船,而是冒充倭人低調行事。但長年累月下來,還真就讓他們探明白了不少倭島的消息。
梁千山拿六月到十月的時間點去問莊明。莊明先是一楞,仔細想了一番後,才撫掌大笑道:“朝中有高人啊。你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據我手底下的探子查探到的消息,這個時候,倭島附近似乎風浪極大。”
梁千山恍然大悟,對正寧帝的命令更是心服口服,同樣開懷大笑,“朝中既有如此高人,我們此行,想來更是順風順水!”
莊明看了梁千山一眼,不知為何,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了蕭景曜那張過分年輕俊秀的面容。
這件事,有那位年輕的蕭大人的手筆嗎?
莊明對倭島周圍的島嶼情況比梁千山更熟悉,在梁千山的邀請下,莊明作為梁千山的幕僚,跟著閔州水師一起登上了征討倭島的戰船。
大抵真的是天命在大齊,他們這一路當真順順利利,經由段氏造船廠精心制造出來的戰船,光是那巍峨高大的船身就給人無限的壓迫感,再加上船身裝載的大炮,黑壓壓的戰船將倭島那麽一圍,通向地府的大炮口往倭島的土地上那麽一對,倭島臨海百姓紛紛成了鵪鶉,拖家帶口逃命。
倭國的使臣團被大齊扣了許久,朝廷那邊算著時間,等到閔州水師那邊快出兵了,才將倭國使臣放了回去。
倭國使臣團和閔州水師,幾乎是前後腳到的倭島。
使臣團還在慌慌張張地告訴天皇大齊已經知曉屢次侵犯他們海境的倭匪,得到了倭國的暗中支持,其中更有井鳶家族的武士,大齊皇帝震怒,要派兵攻打倭國的消息。至於那個酒後說漏嘴的使臣,早就切腹謝罪,但他的死亡,並不能減輕大齊的怒火,還請天皇盡快做出決定,上書向大齊請罪!
天皇還在猶豫之中,那頭就有人屁滾尿流前來報信,說是倭島周圍都被大齊水師壓境,黑洞洞的大炮已經對準了倭國,隨時隨地都可以開炮。以大齊水師的戰力,若是讓他們登上島,倭國即將面臨滅頂之災。
為了拿下倭島,正寧帝做了兩手準備。一是讓閔州水師出動戰船,兵臨倭島海境,二則是暗中支持高黎,讓高黎也對倭島出兵。
這會兒高黎還是大齊忠心的附屬國,畏懼崇敬大齊的強大,對大齊的命令不敢置喙,在大齊派來的將領的指揮下,高黎同時對倭島出兵。
這一下,天皇更是頭大如牛。哪怕現在的權力並不全在天皇手中,但他依然為此感到惴惴不安。倭國若是亡了,以大齊的手段,他這個萬世一系的天皇,估計也就到頂了,也別再提什麽子孫後代,能保住性命就是上天開恩。
但倭國真的能對抗強大的大齊嗎?
天皇和其他掌握實權的將軍們陷入了絕望之中。
有人忐忑不安,每天都從噩夢中驚醒,也有人想要血戰到底。還有人跑出屋子,揮舞著武士刀不停砍人,狀若瘋癲。有了一個開頭的,倭島都城中竟然出現了貴族屠殺庶人為樂的景象,甚至還有人以此來比賽,看誰屠殺的庶人更多,誰的武士刀更鋒利。
這一切,正寧帝和蕭景曜他們當然不知情。
莊明的人潛進倭島,發現各地都有這樣慘狀的事跡後,整個人都不好了,簡直難以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趕緊將這事兒上報給了莊明。
莊明和梁千山也沈默了,一封加急密報,將這事兒呈報給了正寧帝。
正寧帝揉了揉眼睛,又認真地看了看信中內容,腦袋上頓時掛滿了無數的問號。
蕭景曜被正寧帝緊急傳召進宮。
看著正寧帝和閣老們一臉困惑的樣子,蕭景曜看完這個消息倒是十分平靜,只是說道:“民族特性而已,大概他們覺得,與其讓庶人死在大齊的兵卒手中,不如死在他們手裏吧。在他們眼中,庶人如同牲畜,沒有想法,死了一茬還有一茬,可以隨意任他們宰割。”
上輩子的時空中,島國戰敗宣布投降後,將五百多名留在華夏的島國婦孺屠殺殆盡。說得好聽點,叫“玉碎計劃”,實際上就是他們自己想逃跑,不想帶上這幫累贅,又不想他們落在蘇軍手中,成為倭人犯下累累罪行的人證,所以舉起了屠刀。
這樣自私的人,現在到了生死關頭,最後瘋狂一把,帶走更多的性命,又有什麽可奇怪的呢?
正寧帝和閣老們無法理解他們這種心態,也沒必要強迫自己去理解這份詭異的心態,只是嘆了一句,“如此一來,我們大齊,最終救下他們的百姓,也算是民心所向的王者之師了。”
誰能想到倭國貴族還會有這樣的騷操作呢?
自掘墳墓,大概就是他們這樣的了。
李首輔眉頭微皺,“拿下倭島,日後只能從海上管理,未免太過麻煩。”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狐疑地看了李首輔一眼,心說現在拿下倭島的話,倭島對大齊來說,確實算是一塊飛地,難不成李首輔想把高黎一並拿下?
這樣大陸也通了,更便於大齊的治理?
正寧帝也聽出了李首輔的言外之意,笑著問道:“愛卿意欲何為?”
李首輔肅容拱手道:“大齊拿下倭島後,倭島殘存勢力必然不安分,定然會想方設法煽動民亂,不利於大齊開采金銀礦。若是想辦法,將倭島上的人換掉大部分……”
“可以將原本的倭人分散安排進倭島附近的島嶼,以及高黎境內,再從高黎調人進倭島。如此一來,即便倭國還有殘存的勢力,也翻不出風浪來!”正寧帝眼神一亮。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臉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嗯……如此一來,後世可能又會少一個世界小偷吧?
大齊真是功德無量。
高黎和倭島的形勢並不一樣,李首輔等人的意思是徐徐圖之。先將倭人安進高黎境內,再挑起他們的紛爭,最終大齊派兵平亂,怎麽決定,自然是由大齊說了算。
將他們打下來不算特別大的問題,現在周圍一圈的戰鬥力,都比大齊差了一個檔次。不管是將領兵卒的素質,還是兵器甲胄的數量與質量,他們都不能和大齊同日而語。
打下來後怎麽治理,讓百姓歸心,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李首輔等人的關註點在這裏。
現在大齊兵強馬壯,國庫充盈,可以負擔得起雙線作戰。不論是正寧帝還是閣老們,心中都生出萬丈豪情。
開疆擴土,本就是評定一位君主功績的重要項目。正寧帝若是能順利拿下高黎和倭島兩地,再將倭島的六百多座金銀礦全部扒拉進大齊的口袋。如此功績,後世評點歷代帝王,正寧帝高低也能進頂峰帝王圈。
前五不敢說,前十定然有正寧帝的一席之地。
明君與賢臣都是互相成就。正寧帝一朝,光芒熠熠,惹人註目,李首輔和胡閣老等能臣,自然也能名垂千古。
文臣的最高夢想,就是想在《某相傳》中單開一頁,別人的記載不過幾句話,他們的記載一張紙都寫不下。在史書傳記中排名更是靠前,再配享太廟,拿到個“文”字做謚號,這輩子堪稱完美。
李首輔等人已經做到了文臣的頂點,現在更想要的是一個完美無瑕的身後名。
征討倭國一事,顯然也能讓他們的功績再添輝煌的一筆,誰能不激動呢?
蕭景曜反倒成了幾人中最淡定的那個。
主要是青史留名這種成就,蕭景曜早就達成,並且還蹭了研究院和劉白芨的功勞,指不定後世研究中,發現蕭景曜不僅出現在歷史書上,還有可能出現在政治書、醫學書和生物地理以及數理化等領域的書籍中。
就……蕭景曜拿出來的那些書籍,都沒藏著掖著,全都是他辛辛苦苦默寫下來,當了回搬運工。不知內情的人,當然以為這都是蕭景曜首創,要是搞分科,也繞不開蕭景曜這個成套成套往外砸科學理論教材的家夥。
真不是蕭景曜凡爾賽,對於青史留名這種事,蕭景曜自己都習以為常了,實在激動不起來。
相比起來,倭國要是徹底並入大齊的版圖中,更令蕭景曜激動。後世某國用他牽制華夏,他也成了某國的一條好狗,現在,大齊就為後世解決了這個後顧之憂,幾乎能蝴蝶掉某段大家提起來就恨得牙癢癢的歷史,蕭景曜如何能不激動?
大家激動的點各不相同,臉上卻都露出了激動的神情。互相一看,心中更是自得:大家都想一塊兒去了,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
朝廷這邊給了梁千山回覆,讓梁千山瞅準時機行事,占據大義的高地。
梁千山也沒閑著,讓水師和莊明手底下會說倭話的人大聲告訴倭島百姓,大齊為何發兵倭島,都是他們的天皇和貴族做的孽!大齊不殺戰俘,不虐待百姓,只要天皇和貴族們自裁謝罪,大齊一定不傷及無辜百姓!
莊明手底下的人腦子更靈活,喬裝打扮成倭島人,熟練地煽風點火,“現在不投降是死,投降還有一條活路,不如幹脆降了!我的家人都被貴族們殘忍殺害,成為了他們攀比的殺人數字,我不想這麽憋屈地死在他們手裏。憑什麽死的是我們?這些禍事是天皇和貴族惹來的,我們只想活下去,大齊的軍隊沒有殺掉我們。我們供奉的天皇和貴族們卻殘忍地對我們舉起了屠刀,憑什麽?該死的是他們才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倭島本身也有以下克上的傳統,庶民們聽到這話,惶恐之餘又不受控制地感到興奮。
他們是人,不是沒有感情的牲口,也會痛苦,也會憤怒。就如同這人所說,他們辛辛苦苦地交稅供奉天皇和貴族們,憑什麽他們惹來了潑天的禍事,死到臨頭,還要屠戮庶民發洩他們心中的暴虐?
人被逼到了絕境,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吶喊一聲,就能點燃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莊明手底下那個機靈鬼,竟然就這麽混成了倭國起義軍的首領,拿著梁千山暗中支援他的武器和糧草,迅速整合了內心憤怒的倭國庶民,開始了覆仇行動。
梁千山對此樂見其成,倭人和倭人打,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他這支水師的傷亡能降到最低。
當然,也有被家裏安排過來撈軍功的武將二代們心懷不滿,成天在船上等等等,他們的軍功何時才能到手?
這些不滿的聲音,都被梁千山強勢地壓了下去。
蕭景曜知道梁千山準備打持久戰,先消耗倭島的統治勢力一波,也認同梁千山的做法。
後世人大概都將會將人命放在首位。多付出點糧草,就能減少更多兵卒的犧牲。這筆買賣,在蕭景曜看來,純屬血賺,都不用考慮就會果斷點頭。
好在這兩年大齊也算是風調雨順,國庫的存糧也不少,又有倭島的六百多座金銀礦成了吊在正寧帝和閣老們眼前的胡蘿蔔,對於這次撥下的軍費,哪怕是最為斤斤計較的胡閣老,都沒有說什麽,沈默著給銀給糧,就等著梁千山拿下倭島的好消息。
在這期間,蕭景曜理清了手上其他的事情,順便將大理寺積壓下來的將近一萬件案子都處理了個清楚明白。
為此,蕭景曜還跑去找秦致遠吐槽,“秦閣老,您可真是不厚道,留了那麽多案子給我,光是審案結案,都不知花了我多少精力。”
秦致遠含笑打趣蕭景曜,“你一天處理三十多件案子,這速度,老夫望塵莫及。現在京城百姓都知道大理寺出了個年輕的青天大老爺,斷案如神,從未有過冤假錯案,百姓心服口服。蕭青天,這麽個好名聲,你還不滿意?”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差點用腳趾再給秦致遠摳出一個刑部來,“不過都是些小事,只要費點心,都能斷好。大人叫什麽蕭青天,委實折煞下官了。”
“喲,你還不好意思了?”秦致遠眉頭一挑,兜著手看熱鬧,“這可真是難得。合著其他人誇你,你安之若素,不動如山。百姓們一誇你,你就不好意思了?”
蕭景曜撇開眼,不去看秦致遠打趣的眼神。
秦致遠更為稀奇,“百姓們說的都是實話,你為何不好意思?”
蕭景曜實話實說,“大概是受之有愧吧。不過是幹了自己分內之事,就叫他們這般感激,將我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我實在是慚愧。”
秦致遠沈默了好一會兒才慢悠悠道:“怪不得陛下喜歡你。”
這樣的官員,哪個帝王不喜歡呢?
秦致遠想到蕭景曜的神異之處,臉上又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像你現在這樣就很好,日後也不要再變。”
只提意見,不攬事,不爭權,一心一意想著百姓。哪怕未來的帝王忌憚你,也不會真的對你動殺心。
秦致遠是真的惜才。
蕭景曜笑著點頭,“多謝秦閣老提點。”
秦致遠拍拍蕭景曜的肩,“年輕人前途無量,希望在我老死之前,能看到一個空前的盛世。”
天降祥瑞,生而知之。誰不好奇他最終會為大齊帶來多大的變化呢?
別的不說,單就那一個研究院,做出來的那些成就,已經足夠讓大家震驚了。
秦致遠稀奇感到,蕭景曜或許見過一個更宏大的世界,仿佛生了一雙天賜的慧眼,一眼就看到了千年之後。
那會是一個大家想都想不出來的盛世嗎?黎民百姓還在受饑寒之苦嗎?
秦致遠是真的想知道。
蕭景曜不知道秦致遠內心的覆雜情緒,認真地謝過秦致遠,在秦致遠覆雜的眼神之中,拱手告辭,繼續處理大理寺積壓的案子。
這個時候,蕭景曜派去交趾收集占城稻的人也回到了京城。
蕭景曜只知道占城稻一年三熟,又耐旱,抗蟲害,不挑土地,生長周期還短。傳入華夏,推廣開來後,對長江流域的稻系產生了深遠影響,並和晚稻配合,形成了雙季稻。
現在想搞雜交水稻肯定沒戲,但糧食問題大過天,哪怕能提高一點點糧食產量,對百姓們來說,在災年中,就多了一絲活命的可能。
蕭景曜在看到交趾使臣團時,除了想到馬六甲海峽之外,還想起了占城稻這個優秀的稻種。
農業方面的事,蕭景曜了解得不多,拿到占城稻後,又拿著占城稻去找司農。司農掌管農事,農桑之事,前來問他,準沒錯。
這一問,蕭景曜才知道,占城稻已經傳進了大齊,現在閔州地區已經有百姓在種占城稻。只是還未推廣開來,更多種稻的百姓不知道有這樣一種稻子。
蕭景曜的動向,正寧帝十分關註。這事兒傳到正寧帝耳朵裏後,正寧帝立即意識到,這個占城稻,能為大齊的農事帶來不小的好處。
於是正寧帝立馬宣了司農,讓他查清楚閔州種植的占城稻收成如何,趕緊派人前去了解具體情況。若是產量夠多,朝廷就能大力推廣,讓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種上收成更高的占城稻。
蕭景曜把占城稻的事兒丟給司農後,知道正寧帝肯定會過問,便將這事兒放在了腦後,又將註意力放回了倭國的戰事上。
這場仗,起義軍成為了對抗倭國天皇和貴族的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起義軍更相信大齊的軍隊,覺得大齊人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對大齊的軍隊很是信任。又因為他們本來就出身底層,天然就能博得倭島底層百姓的認同,有他們幫忙,大齊水師吞下打下來的地盤尤為順利。
在一次又一次的開倉放糧,給百姓分田地中,倭島百姓對起義軍說的,大齊人是來解救他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說法深信不疑。
這場仗打到這裏,勝負已經定下。
梁千山趕在過年之前,給正寧帝呈上了捷報。朝野上下紛紛大喜,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更是高興得心裏有個小人在不斷打滾,金銀礦到手了!
與此同時,司農上奏占城稻一事,請正寧帝再記蕭景曜一功。
其他人的眼神不住地往蕭景曜身上掃,意思很明確:怎麽又是你?
蕭景曜眼觀鼻鼻觀心,權當這些目光不存在。
正寧帝深深地看了蕭景曜一眼,笑道:“開年後,你也快大婚了。這份賞賜朕先替你收著,等到你大婚之日,朕再讓人給你送去。”
大殿中頓時酸氣沖天。但蕭景曜的功績都是實打實的,他們想找茬都找不出,只能忍了,還得笑著祝賀蕭景曜好事將近。
這麽個喜氣洋洋的時候,有人出列,請立皇太孫。
朝中倏然一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齊水師圍住倭島時,已經到了十一月。蕭景曜依稀記得上輩子的時空中,某個朝代曾經派兵攻打倭島,走的也是海路,結果碰上了臺風,出師未捷身先死。第二次出征倭島,又趕上了臺風季,再次被臺風橫掃。
也正是因為如此,倭島便以“神風”為傲,覺得這是他們有天相助,在面對滅頂之災時,上天救了他們一命。“神風”一說,開始深入每個倭島人心中。直到二戰,倭島還組建了一支敢死隊,就以“神風”命名。
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六到十月,是倭島的臺風季。那個朝代兩度征討倭島,不知為何,都正好趕上了這個時候,碰上臺風,當然不奇怪。
有蕭景曜在,給正寧帝提這麽個醒還是能做到的。
正寧帝知道蕭景曜的神異之處,對蕭景曜透露出來的“天機”深信不疑,隱瞞了蕭景曜在其中的作用,給梁千山發了封密旨,讓梁千山避開六到十月這個時間段,以免大齊水師被大風所害。
梁千山不明所以,但知道皇命不可違,梁千山自然不會違背正寧帝的旨意。不過是推遲兩三個月出兵,並不是什麽大事,正好還能趁著這兩三個月,再讓梁千山把水師給練一練。
帶兵的將領,在戰場上必須要冷酷無情,將兵卒看作數字,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左右自己的判斷。但在平時,將領們還是希望給兵卒們多一些操練的時間,讓他們在戰場上有更大的幾率能活下來。
現在朝廷的糧餉發得足足的,士氣正是高漲的時候,梁千山再將這事兒包裝一下,說是陛下憐惜兵卒不易,愛兵如子,特地給了大家兩三個月的操練時間,希望減少大家的傷亡,讓大家都能平安回家。
這話一出,兵卒的士氣更是高漲到了極點,紛紛感念正寧帝的仁德,恨不得為正寧帝效死,以證明他們對朝廷的忠心。
蕭景曜上次來閔州查賬後,梁千山和莊明私底下也有了來往,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互相防備,只靠中間人傳話。
上次見面後,兩人也算是惺惺相惜,再加上蕭景曜洗清了莊明雙親的冤屈,回京後又將此事稟報給了正寧帝,特地赦免了莊明的罪過,現在莊明可以正大光明地踏上閔州的土地,回鄉看望父老鄉親,再去族裏,在雙親的墳塋之前磕頭。
閔州水師劍指倭島,打算一鼓作氣將倭島拿下,莊明自然也不會閑著。論及同倭匪的戰鬥經驗,莊明這幫人並不比閔州水師少。甚至在對倭島的了解上,莊明比梁千山知道的消息更多。
無他,海禁之下,閔州水師沒辦法輕易出海,更別提將戰船開去倭島附近。
但莊明的船可以。
雖然莊明手底下的人去倭島附近查探消息,開的不是戰船,而是冒充倭人低調行事。但長年累月下來,還真就讓他們探明白了不少倭島的消息。
梁千山拿六月到十月的時間點去問莊明。莊明先是一楞,仔細想了一番後,才撫掌大笑道:“朝中有高人啊。你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據我手底下的探子查探到的消息,這個時候,倭島附近似乎風浪極大。”
梁千山恍然大悟,對正寧帝的命令更是心服口服,同樣開懷大笑,“朝中既有如此高人,我們此行,想來更是順風順水!”
莊明看了梁千山一眼,不知為何,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了蕭景曜那張過分年輕俊秀的面容。
這件事,有那位年輕的蕭大人的手筆嗎?
莊明對倭島周圍的島嶼情況比梁千山更熟悉,在梁千山的邀請下,莊明作為梁千山的幕僚,跟著閔州水師一起登上了征討倭島的戰船。
大抵真的是天命在大齊,他們這一路當真順順利利,經由段氏造船廠精心制造出來的戰船,光是那巍峨高大的船身就給人無限的壓迫感,再加上船身裝載的大炮,黑壓壓的戰船將倭島那麽一圍,通向地府的大炮口往倭島的土地上那麽一對,倭島臨海百姓紛紛成了鵪鶉,拖家帶口逃命。
倭國的使臣團被大齊扣了許久,朝廷那邊算著時間,等到閔州水師那邊快出兵了,才將倭國使臣放了回去。
倭國使臣團和閔州水師,幾乎是前後腳到的倭島。
使臣團還在慌慌張張地告訴天皇大齊已經知曉屢次侵犯他們海境的倭匪,得到了倭國的暗中支持,其中更有井鳶家族的武士,大齊皇帝震怒,要派兵攻打倭國的消息。至於那個酒後說漏嘴的使臣,早就切腹謝罪,但他的死亡,並不能減輕大齊的怒火,還請天皇盡快做出決定,上書向大齊請罪!
天皇還在猶豫之中,那頭就有人屁滾尿流前來報信,說是倭島周圍都被大齊水師壓境,黑洞洞的大炮已經對準了倭國,隨時隨地都可以開炮。以大齊水師的戰力,若是讓他們登上島,倭國即將面臨滅頂之災。
為了拿下倭島,正寧帝做了兩手準備。一是讓閔州水師出動戰船,兵臨倭島海境,二則是暗中支持高黎,讓高黎也對倭島出兵。
這會兒高黎還是大齊忠心的附屬國,畏懼崇敬大齊的強大,對大齊的命令不敢置喙,在大齊派來的將領的指揮下,高黎同時對倭島出兵。
這一下,天皇更是頭大如牛。哪怕現在的權力並不全在天皇手中,但他依然為此感到惴惴不安。倭國若是亡了,以大齊的手段,他這個萬世一系的天皇,估計也就到頂了,也別再提什麽子孫後代,能保住性命就是上天開恩。
但倭國真的能對抗強大的大齊嗎?
天皇和其他掌握實權的將軍們陷入了絕望之中。
有人忐忑不安,每天都從噩夢中驚醒,也有人想要血戰到底。還有人跑出屋子,揮舞著武士刀不停砍人,狀若瘋癲。有了一個開頭的,倭島都城中竟然出現了貴族屠殺庶人為樂的景象,甚至還有人以此來比賽,看誰屠殺的庶人更多,誰的武士刀更鋒利。
這一切,正寧帝和蕭景曜他們當然不知情。
莊明的人潛進倭島,發現各地都有這樣慘狀的事跡後,整個人都不好了,簡直難以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趕緊將這事兒上報給了莊明。
莊明和梁千山也沈默了,一封加急密報,將這事兒呈報給了正寧帝。
正寧帝揉了揉眼睛,又認真地看了看信中內容,腦袋上頓時掛滿了無數的問號。
蕭景曜被正寧帝緊急傳召進宮。
看著正寧帝和閣老們一臉困惑的樣子,蕭景曜看完這個消息倒是十分平靜,只是說道:“民族特性而已,大概他們覺得,與其讓庶人死在大齊的兵卒手中,不如死在他們手裏吧。在他們眼中,庶人如同牲畜,沒有想法,死了一茬還有一茬,可以隨意任他們宰割。”
上輩子的時空中,島國戰敗宣布投降後,將五百多名留在華夏的島國婦孺屠殺殆盡。說得好聽點,叫“玉碎計劃”,實際上就是他們自己想逃跑,不想帶上這幫累贅,又不想他們落在蘇軍手中,成為倭人犯下累累罪行的人證,所以舉起了屠刀。
這樣自私的人,現在到了生死關頭,最後瘋狂一把,帶走更多的性命,又有什麽可奇怪的呢?
正寧帝和閣老們無法理解他們這種心態,也沒必要強迫自己去理解這份詭異的心態,只是嘆了一句,“如此一來,我們大齊,最終救下他們的百姓,也算是民心所向的王者之師了。”
誰能想到倭國貴族還會有這樣的騷操作呢?
自掘墳墓,大概就是他們這樣的了。
李首輔眉頭微皺,“拿下倭島,日後只能從海上管理,未免太過麻煩。”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狐疑地看了李首輔一眼,心說現在拿下倭島的話,倭島對大齊來說,確實算是一塊飛地,難不成李首輔想把高黎一並拿下?
這樣大陸也通了,更便於大齊的治理?
正寧帝也聽出了李首輔的言外之意,笑著問道:“愛卿意欲何為?”
李首輔肅容拱手道:“大齊拿下倭島後,倭島殘存勢力必然不安分,定然會想方設法煽動民亂,不利於大齊開采金銀礦。若是想辦法,將倭島上的人換掉大部分……”
“可以將原本的倭人分散安排進倭島附近的島嶼,以及高黎境內,再從高黎調人進倭島。如此一來,即便倭國還有殘存的勢力,也翻不出風浪來!”正寧帝眼神一亮。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臉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嗯……如此一來,後世可能又會少一個世界小偷吧?
大齊真是功德無量。
高黎和倭島的形勢並不一樣,李首輔等人的意思是徐徐圖之。先將倭人安進高黎境內,再挑起他們的紛爭,最終大齊派兵平亂,怎麽決定,自然是由大齊說了算。
將他們打下來不算特別大的問題,現在周圍一圈的戰鬥力,都比大齊差了一個檔次。不管是將領兵卒的素質,還是兵器甲胄的數量與質量,他們都不能和大齊同日而語。
打下來後怎麽治理,讓百姓歸心,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李首輔等人的關註點在這裏。
現在大齊兵強馬壯,國庫充盈,可以負擔得起雙線作戰。不論是正寧帝還是閣老們,心中都生出萬丈豪情。
開疆擴土,本就是評定一位君主功績的重要項目。正寧帝若是能順利拿下高黎和倭島兩地,再將倭島的六百多座金銀礦全部扒拉進大齊的口袋。如此功績,後世評點歷代帝王,正寧帝高低也能進頂峰帝王圈。
前五不敢說,前十定然有正寧帝的一席之地。
明君與賢臣都是互相成就。正寧帝一朝,光芒熠熠,惹人註目,李首輔和胡閣老等能臣,自然也能名垂千古。
文臣的最高夢想,就是想在《某相傳》中單開一頁,別人的記載不過幾句話,他們的記載一張紙都寫不下。在史書傳記中排名更是靠前,再配享太廟,拿到個“文”字做謚號,這輩子堪稱完美。
李首輔等人已經做到了文臣的頂點,現在更想要的是一個完美無瑕的身後名。
征討倭國一事,顯然也能讓他們的功績再添輝煌的一筆,誰能不激動呢?
蕭景曜反倒成了幾人中最淡定的那個。
主要是青史留名這種成就,蕭景曜早就達成,並且還蹭了研究院和劉白芨的功勞,指不定後世研究中,發現蕭景曜不僅出現在歷史書上,還有可能出現在政治書、醫學書和生物地理以及數理化等領域的書籍中。
就……蕭景曜拿出來的那些書籍,都沒藏著掖著,全都是他辛辛苦苦默寫下來,當了回搬運工。不知內情的人,當然以為這都是蕭景曜首創,要是搞分科,也繞不開蕭景曜這個成套成套往外砸科學理論教材的家夥。
真不是蕭景曜凡爾賽,對於青史留名這種事,蕭景曜自己都習以為常了,實在激動不起來。
相比起來,倭國要是徹底並入大齊的版圖中,更令蕭景曜激動。後世某國用他牽制華夏,他也成了某國的一條好狗,現在,大齊就為後世解決了這個後顧之憂,幾乎能蝴蝶掉某段大家提起來就恨得牙癢癢的歷史,蕭景曜如何能不激動?
大家激動的點各不相同,臉上卻都露出了激動的神情。互相一看,心中更是自得:大家都想一塊兒去了,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
朝廷這邊給了梁千山回覆,讓梁千山瞅準時機行事,占據大義的高地。
梁千山也沒閑著,讓水師和莊明手底下會說倭話的人大聲告訴倭島百姓,大齊為何發兵倭島,都是他們的天皇和貴族做的孽!大齊不殺戰俘,不虐待百姓,只要天皇和貴族們自裁謝罪,大齊一定不傷及無辜百姓!
莊明手底下的人腦子更靈活,喬裝打扮成倭島人,熟練地煽風點火,“現在不投降是死,投降還有一條活路,不如幹脆降了!我的家人都被貴族們殘忍殺害,成為了他們攀比的殺人數字,我不想這麽憋屈地死在他們手裏。憑什麽死的是我們?這些禍事是天皇和貴族惹來的,我們只想活下去,大齊的軍隊沒有殺掉我們。我們供奉的天皇和貴族們卻殘忍地對我們舉起了屠刀,憑什麽?該死的是他們才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倭島本身也有以下克上的傳統,庶民們聽到這話,惶恐之餘又不受控制地感到興奮。
他們是人,不是沒有感情的牲口,也會痛苦,也會憤怒。就如同這人所說,他們辛辛苦苦地交稅供奉天皇和貴族們,憑什麽他們惹來了潑天的禍事,死到臨頭,還要屠戮庶民發洩他們心中的暴虐?
人被逼到了絕境,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吶喊一聲,就能點燃所有人心中的怒火。
莊明手底下那個機靈鬼,竟然就這麽混成了倭國起義軍的首領,拿著梁千山暗中支援他的武器和糧草,迅速整合了內心憤怒的倭國庶民,開始了覆仇行動。
梁千山對此樂見其成,倭人和倭人打,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他這支水師的傷亡能降到最低。
當然,也有被家裏安排過來撈軍功的武將二代們心懷不滿,成天在船上等等等,他們的軍功何時才能到手?
這些不滿的聲音,都被梁千山強勢地壓了下去。
蕭景曜知道梁千山準備打持久戰,先消耗倭島的統治勢力一波,也認同梁千山的做法。
後世人大概都將會將人命放在首位。多付出點糧草,就能減少更多兵卒的犧牲。這筆買賣,在蕭景曜看來,純屬血賺,都不用考慮就會果斷點頭。
好在這兩年大齊也算是風調雨順,國庫的存糧也不少,又有倭島的六百多座金銀礦成了吊在正寧帝和閣老們眼前的胡蘿蔔,對於這次撥下的軍費,哪怕是最為斤斤計較的胡閣老,都沒有說什麽,沈默著給銀給糧,就等著梁千山拿下倭島的好消息。
在這期間,蕭景曜理清了手上其他的事情,順便將大理寺積壓下來的將近一萬件案子都處理了個清楚明白。
為此,蕭景曜還跑去找秦致遠吐槽,“秦閣老,您可真是不厚道,留了那麽多案子給我,光是審案結案,都不知花了我多少精力。”
秦致遠含笑打趣蕭景曜,“你一天處理三十多件案子,這速度,老夫望塵莫及。現在京城百姓都知道大理寺出了個年輕的青天大老爺,斷案如神,從未有過冤假錯案,百姓心服口服。蕭青天,這麽個好名聲,你還不滿意?”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差點用腳趾再給秦致遠摳出一個刑部來,“不過都是些小事,只要費點心,都能斷好。大人叫什麽蕭青天,委實折煞下官了。”
“喲,你還不好意思了?”秦致遠眉頭一挑,兜著手看熱鬧,“這可真是難得。合著其他人誇你,你安之若素,不動如山。百姓們一誇你,你就不好意思了?”
蕭景曜撇開眼,不去看秦致遠打趣的眼神。
秦致遠更為稀奇,“百姓們說的都是實話,你為何不好意思?”
蕭景曜實話實說,“大概是受之有愧吧。不過是幹了自己分內之事,就叫他們這般感激,將我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我實在是慚愧。”
秦致遠沈默了好一會兒才慢悠悠道:“怪不得陛下喜歡你。”
這樣的官員,哪個帝王不喜歡呢?
秦致遠想到蕭景曜的神異之處,臉上又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像你現在這樣就很好,日後也不要再變。”
只提意見,不攬事,不爭權,一心一意想著百姓。哪怕未來的帝王忌憚你,也不會真的對你動殺心。
秦致遠是真的惜才。
蕭景曜笑著點頭,“多謝秦閣老提點。”
秦致遠拍拍蕭景曜的肩,“年輕人前途無量,希望在我老死之前,能看到一個空前的盛世。”
天降祥瑞,生而知之。誰不好奇他最終會為大齊帶來多大的變化呢?
別的不說,單就那一個研究院,做出來的那些成就,已經足夠讓大家震驚了。
秦致遠稀奇感到,蕭景曜或許見過一個更宏大的世界,仿佛生了一雙天賜的慧眼,一眼就看到了千年之後。
那會是一個大家想都想不出來的盛世嗎?黎民百姓還在受饑寒之苦嗎?
秦致遠是真的想知道。
蕭景曜不知道秦致遠內心的覆雜情緒,認真地謝過秦致遠,在秦致遠覆雜的眼神之中,拱手告辭,繼續處理大理寺積壓的案子。
這個時候,蕭景曜派去交趾收集占城稻的人也回到了京城。
蕭景曜只知道占城稻一年三熟,又耐旱,抗蟲害,不挑土地,生長周期還短。傳入華夏,推廣開來後,對長江流域的稻系產生了深遠影響,並和晚稻配合,形成了雙季稻。
現在想搞雜交水稻肯定沒戲,但糧食問題大過天,哪怕能提高一點點糧食產量,對百姓們來說,在災年中,就多了一絲活命的可能。
蕭景曜在看到交趾使臣團時,除了想到馬六甲海峽之外,還想起了占城稻這個優秀的稻種。
農業方面的事,蕭景曜了解得不多,拿到占城稻後,又拿著占城稻去找司農。司農掌管農事,農桑之事,前來問他,準沒錯。
這一問,蕭景曜才知道,占城稻已經傳進了大齊,現在閔州地區已經有百姓在種占城稻。只是還未推廣開來,更多種稻的百姓不知道有這樣一種稻子。
蕭景曜的動向,正寧帝十分關註。這事兒傳到正寧帝耳朵裏後,正寧帝立即意識到,這個占城稻,能為大齊的農事帶來不小的好處。
於是正寧帝立馬宣了司農,讓他查清楚閔州種植的占城稻收成如何,趕緊派人前去了解具體情況。若是產量夠多,朝廷就能大力推廣,讓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種上收成更高的占城稻。
蕭景曜把占城稻的事兒丟給司農後,知道正寧帝肯定會過問,便將這事兒放在了腦後,又將註意力放回了倭國的戰事上。
這場仗,起義軍成為了對抗倭國天皇和貴族的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起義軍更相信大齊的軍隊,覺得大齊人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對大齊的軍隊很是信任。又因為他們本來就出身底層,天然就能博得倭島底層百姓的認同,有他們幫忙,大齊水師吞下打下來的地盤尤為順利。
在一次又一次的開倉放糧,給百姓分田地中,倭島百姓對起義軍說的,大齊人是來解救他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說法深信不疑。
這場仗打到這裏,勝負已經定下。
梁千山趕在過年之前,給正寧帝呈上了捷報。朝野上下紛紛大喜,正寧帝和胡閣老等人更是高興得心裏有個小人在不斷打滾,金銀礦到手了!
與此同時,司農上奏占城稻一事,請正寧帝再記蕭景曜一功。
其他人的眼神不住地往蕭景曜身上掃,意思很明確:怎麽又是你?
蕭景曜眼觀鼻鼻觀心,權當這些目光不存在。
正寧帝深深地看了蕭景曜一眼,笑道:“開年後,你也快大婚了。這份賞賜朕先替你收著,等到你大婚之日,朕再讓人給你送去。”
大殿中頓時酸氣沖天。但蕭景曜的功績都是實打實的,他們想找茬都找不出,只能忍了,還得笑著祝賀蕭景曜好事將近。
這麽個喜氣洋洋的時候,有人出列,請立皇太孫。
朝中倏然一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