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備嫁忙
關燈
小
中
大
洪笙能留在京城的時間有限,便是聖上開恩,也不過是延長了兩個月時間,剛好也就到蘇蘇及笄。所以洪笙很快就請了官媒和魏嬤嬤上門,和宋老夫人商量婚期。
他倒是想明個就把小娘子娶進門,正好過年也不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了,只他可不敢說這話,不說蘇蘇,就是宋老夫人也不會幹的。最後定了正月十六納征,也就是所謂的送聘禮。
這些事,蘇蘇不好參與,她過了小娘子的洗三禮就先回了莊子。只因為她又得搬家了。這回是要搬到老夫人給她的嫁妝宅子裏,這宅子就在京城,無論是她往府上跑還是洪笙送聘禮,都比在莊子上方便的很。
最重要的是今年冬天冷得很,北地幾城爆發了雪災,流民正成群結隊的湧向京城這邊,老夫人一得了消息,便再也不許蘇蘇住到莊子上。
蘇蘇原本是想叫人收拾出那個宅子,把看不順眼的下人送過去看宅子。這下倒也省事了,她搬過去,叫人直接看著莊子就是了。
所以趕在年前,蘇蘇搬了家,請老夫人和宋家諸女眷並楊柳幾個吃了喬遷宴,洪笙也送來了喬遷賀禮。先前他送來的東西就嚇了蘇蘇一跳,除了一些華麗的首飾和寶石外,居然還有幾軸名貴字畫、一箱子古籍殘本,便是宋家再有錢,也少見這些東西,蘇蘇都不敢估價,忙要叫他拿回去。
只洪笙顯然不太在意,道:“這些都是這兩年的戰利品,一群大頭兵,就知道真金白銀是好的,便是有點見識的,這些東西在西北卻不好出手,賣不上什麽價去。我是因為知道你喜歡這才要的這些,我又不會保存,有幾本書都黴壞了。”
蘇蘇聽了這個,也顧不得和他墨跡,趕緊要打開箱子查看,等看到不過是有些潮,這才放下心來。擡頭見洪笙笑瞇瞇的看著自己,蘇蘇不覺紅了臉,道:“這些都是孤本,旁處在不可得,以後只是留給後代子孫一箱子這個,都夠他們吃喝不愁了。”
洪笙聽了這話,不知道想到了什麽不可描述的事,臉上也帶出一點紅暈,只他臉黑,倒不明顯。
蘇蘇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獨屬於她的,而且還是在寸金寸土的京城,還是在四環。若是在後世,這樣一套三進的宅子,便是京城出來十環,蘇蘇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外國人不會理解中國人民對房子的執著,有房的人也體會不到沒房一族的悲傷,尤其是蘇蘇這個孤身一人在“異世他鄉的異客”,便是有一間遮風擋雨的茅草屋,只要是屬於她的,她也開心的緊。
住在莊子上時,蘇蘇並沒有這種體會,但是一般進新家,蘇蘇覺得自己終於在大楚紮下了根。所以新年時,蘇蘇婉拒了老夫人叫她回府過年的好意,在自己的家裏和下人們一起過了大年夜,尤其是在懷表即將走到午夜十二點時,洪笙等著風雪出現了。
午夜十二點,皇宮上空亮起了絢麗的煙花,整整放了半個時辰,蘇蘇和洪笙待在夜空雪地上,靜靜的看著騰空炸開瞬間璀璨的煙花,聽著城門樓大本鐘敲響新年第一聲鐘聲,兩人誰也沒有說話。
但那一刻,洪笙悄悄牽住了蘇蘇的手,蘇蘇也沒有拒絕。蘇蘇在心中向滿天神佛許下了今年的第一個願望:願三生三世十裏桃花……
呵呵,亂入了什麽鬼?不對,重新擺姿勢:惟願歲月靜好、不負平生。
過了年,正月十六還會遠嗎?當然是很快就到了。
蘇蘇無父無母,家中也無長輩,一應婚事禮數都由老夫人充當家長操辦,到了這日,老夫人自是早早就帶著丫鬟婆子親自來了蘇宅。
到了上午十點多鐘,洪笙打頭,身後跟著一群還沒有回程的西北軍士,竟是由他們擡著聘禮,在鼓樂聲鳴之中浩浩湯湯而來。
先前便說了,這些西北的漢子可是經過激烈的角逐勝出才得以進京的,往人前一站自然很有氣勢,很是拿得出手。還沒進裏坊的巷子口,就引來街坊鄰居的圍觀。
街坊鄰居只知道這處宅子前段時間有了主,搬了許多東西進門,一看便是有些家財,皆等著主家上門拜訪,這是歷來鄰裏之間的規矩。
只他們不知道蘇蘇在這住不上三月就要嫁人了,加上她這張臉,本就不想惹人註意,自然也就沒想和鄰裏多走動。那些街坊鄰居等了幾日不見主家上門,只派了個婆子上門送了一盒點心就完了事,心裏皆有點不大得勁。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便是你有錢,可真要遇上事,有時候錢未必好事。要知道住在這塊地的,也都是不差錢的,雖遠比不得宋家,有些還是京城老住戶,真正的地頭蛇。
只打聽了許久,也只知道這是揚州來的富戶買下的宅子,便有嘴巴不好的,瞎傳說什麽“外宅”、“二房”一類的混賬話,傳進蘇宅的下人耳中,只差點沒氣死。
蘇蘇倒是不在意,和見了鄰居可能惹來的是非想必,叫人說幾句又不會少塊肉,而且洪笙送聘禮也沒幾日了,到時候還不是“啪啪打臉”。
果不其然,那些個街坊鄰居見了洪笙這對人馬,果然感覺“臉疼”,誰家置“外室”還送聘禮啊,而且看看那二十幾個半人高的聘禮箱子,只不說其中到底有什麽東西,只這二十幾個紅木大箱子尋常人家都買不起。
而且,這大冬天的,打頭一看才是正主的年輕人手裏竟然提著一對活生生的大雁,真不知道廢了多少功夫。
這天蘇宅也終於打開了一直緊閉的大門,迎著洪笙等人進門,官媒進了內院,遞上聘禮禮單和大紅的婚書。
內院裏卻不用說,這聘禮禮單上有什麽,老夫人和蘇蘇是早就知道的,洪笙為了娶媳婦那可真是“傾家蕩產”也不為過,光聘金就有六百兩金子。
而最珍貴的自然是當今聖上賞的兩箱子東西,其中一對翡翠玉如意打了禦賜的標簽,以後只在家裏供著就是天大的體面。
然後就是洪笙自己備的,皆是叫各處跑的楊威鏢局的好友們四處搜羅來的,蜀地的蜀錦、南京的雲錦、河北定州的緙絲、松江的棉布等各式綾羅綢緞六十六匹;又有關外的皮毛、新疆的玉石、西域的香料、海上的舶來品。
又有鑲寶石、珍珠、玉石的金銀頭面八套,采用累絲、花絲工藝的金銀頭面各四套、碧玉鐲子兩對、羊脂玉鐲子兩對、其他零碎首飾兩盒子。
至於聘餅、海味、三牲、魚酒茶果、帖盒、香炮鐲金更是不少,便是老夫人先前見了也私下裏和蘇蘇說洪笙破費了。只蘇蘇暗地裏感嘆: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啊!
外院,順安伯府世子宋清和正好休沐,便帶著想要湊熱鬧的六少爺也隨老夫人而來,正好就作為“娘家人”招待洪笙等人。
彼此見禮,這些個軍士全是和洪笙交好大頭兵,見慣了西北的粗漢子,突然來了一位世家子,倒是很意外,他們只知道洪笙未過門的媳婦原是大戶人家的丫鬟,這是洪笙怕他們到了京城聽了什麽風言風語誤會了蘇蘇,提前就給他們打了預防針。
這些個人倒不怎麽在乎嫂夫人(弟妹)是什麽出身,只看洪笙這麽上心,連大半身價都一點不心疼的充作聘禮,就知道想來也是個好的,要知道洪笙在軍中那也是以神力和眼珠子厲害聞名的。
這話可不是誇他的視力,而是這人剛到了軍中,沒兩天就揪出了在哈密衛所潛伏了兩年的內奸,要不然他一個毛頭小子怎麽可能當到軍中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沒人敢搶他的軍功?
便是有恪王支持,那也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說的,洪笙如今的職位想坐了火箭似的蹭蹭的向上漲,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會兒見到宋清和才知道洪老大的媳婦竟是如今京城裏新貴順安伯府老夫人跟前得寵的大丫鬟,而且能叫伯府世子過來充當“娘家人”,想來不僅僅是得寵而已。
趁著宋清和外出更衣,幾個大兵架著洪笙要他從實招來,洪笙只得將他和蘇蘇與老夫人的那段“救命之恩”說了出來,又道:“那時候她不過才七歲,老夫人感念她這份忠心,把她帶到跟前親自教養,不是親孫女勝過親孫女。”一群大兵還沒聽過這事,只感覺就和戲文裏唱的一樣。
過了納征,便要請期,婚期便定在蘇蘇及笄之後的三月初六,時間真是緊湊的很。好在蘇蘇這邊嫁衣是老夫人早就叫人做好的,不過因為不知道成親時蘇蘇的官職,所以嫁衣上的鳳凰便沒繡,如今只要在繡上五尾鳳凰就是了。(蘇蘇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老夫人早就給她備了一份嫁妝,蘇蘇出府時就帶了出去,便是大件的家具物什老夫人也就在楊柳成親時就叫喬爺爺也替她置辦了,只太過顯眼,是等蘇蘇出了府,才叫人直接送到了莊子上。
除了一整套的紅酸枝的家具,還有一對紫檀的炕幾、一架楠木框的屏風、一張黃花梨的梳妝臺、四對黑漆嵌螺鈿的箱子、一對黃楊木雕花的四開門大衣櫃,皆是精敲細琢。更不說莊子上正房的家具原本就是新的,若是也算在嫁妝裏,蘇蘇光家具就占了二十擡。
蘇蘇沒有家人長輩,洪笙送來的聘禮除了一些吃食外,其他的自然又添到了蘇蘇的嫁妝裏。等蘇蘇親自謄寫嫁妝單子時才發現東西實在太多了,她不過是個丫鬟出身,老夫人給的已經夠體面了,若是在加上她自己積攢的和各處送來的添妝禮,就有些太打眼了。
蘇蘇想了想,將自己的東西撤下來一半,七姐私下裏給她的全部隱下不上冊,就是這樣怕也得有一百擡,但蘇蘇早就想好了。
全擡的嫁妝是六十四擡,小門小戶不說,四擡、六擡、八擡都有,便是一般富戶,嫁女兒能有三十二擡嫁妝已經是很體面了。六十四擡嫁妝就是四五品官嫁女兒時的普遍嫁妝,她也訂成六十四擡,不打眼也不會叫洪笙丟了面子,剛剛好。
如今東西太多,只能盡可能利用空間,兩盒子的首飾使勁擠擠裝進一個盒子,原本一箱子放多少布料如今加倍,藥材補品攏一攏,可以裝進嫁妝箱子裏的就都裝滿了,衣裳被褥什麽的更是可以先裝進櫃子裏。
蘇宅的下人被自家姑娘這一番舉措都整蒙圈了,聽說過嫁妝箱子裝的松散些,多些箱子好看的,沒聽說過連陪送的家具都整滿了,盡量擠出空間騰地方的,這是什麽樣的一位選手啊!
蘇蘇可不管自家下人是什麽心態,反正她要做的就是“中規中矩”!
等宋老夫人不放心,叫了秦嬤嬤過來看過後,聽秦嬤嬤哭笑不得的說起這事,老夫人搖搖頭,道:“阿湘,蘇蘇才是個聰明孩子。日子是自己過得,自己得了實惠就是了,管別人怎麽說幹嘛?”
三月初三上巳節,亦是蘇蘇這一世的誕辰,今年更是她十五歲的生日,古代稱之為“及笄”,這一日蘇宅便舉辦了一個規模的及笄禮,老夫人親手替蘇蘇插上了一只名貴的金簪,還替蘇蘇取了字——宜安,宜家宜室的宜,平安健康的安。
過了及笄,三天之後就是蘇蘇出嫁的日子了。
等到了迎親前一天送嫁妝鋪床,老夫人特意請了三姑娘未來的婆母孫夫人做全福人替蘇蘇鋪床,又有楊柳的娘喬大娘跟著。
六十四擡沈甸甸的嫁妝出了蘇宅,就叫周邊的街坊鄰居看傻了眼,眼尖的自是看出這些嫁妝箱子可不是虛而不實的,沒見每擡嫁妝都是四個壯勞力,連扁擔都壓彎了。
宋家女眷出入蘇宅並沒有遮遮掩掩,自是叫有心人見個正著,又有遠遠見過宋老夫人的太太、奶奶,這才知道住在這裏的竟是順安伯府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出了府,買了宅子不說,轉眼就要嫁人當官夫人了。在瞧瞧人家的嫁妝,倒叫京城小範圍內掀起一股“寧娶大家婢,不取小戶女”的熱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倒是想明個就把小娘子娶進門,正好過年也不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了,只他可不敢說這話,不說蘇蘇,就是宋老夫人也不會幹的。最後定了正月十六納征,也就是所謂的送聘禮。
這些事,蘇蘇不好參與,她過了小娘子的洗三禮就先回了莊子。只因為她又得搬家了。這回是要搬到老夫人給她的嫁妝宅子裏,這宅子就在京城,無論是她往府上跑還是洪笙送聘禮,都比在莊子上方便的很。
最重要的是今年冬天冷得很,北地幾城爆發了雪災,流民正成群結隊的湧向京城這邊,老夫人一得了消息,便再也不許蘇蘇住到莊子上。
蘇蘇原本是想叫人收拾出那個宅子,把看不順眼的下人送過去看宅子。這下倒也省事了,她搬過去,叫人直接看著莊子就是了。
所以趕在年前,蘇蘇搬了家,請老夫人和宋家諸女眷並楊柳幾個吃了喬遷宴,洪笙也送來了喬遷賀禮。先前他送來的東西就嚇了蘇蘇一跳,除了一些華麗的首飾和寶石外,居然還有幾軸名貴字畫、一箱子古籍殘本,便是宋家再有錢,也少見這些東西,蘇蘇都不敢估價,忙要叫他拿回去。
只洪笙顯然不太在意,道:“這些都是這兩年的戰利品,一群大頭兵,就知道真金白銀是好的,便是有點見識的,這些東西在西北卻不好出手,賣不上什麽價去。我是因為知道你喜歡這才要的這些,我又不會保存,有幾本書都黴壞了。”
蘇蘇聽了這個,也顧不得和他墨跡,趕緊要打開箱子查看,等看到不過是有些潮,這才放下心來。擡頭見洪笙笑瞇瞇的看著自己,蘇蘇不覺紅了臉,道:“這些都是孤本,旁處在不可得,以後只是留給後代子孫一箱子這個,都夠他們吃喝不愁了。”
洪笙聽了這話,不知道想到了什麽不可描述的事,臉上也帶出一點紅暈,只他臉黑,倒不明顯。
蘇蘇終於有了自己的家,獨屬於她的,而且還是在寸金寸土的京城,還是在四環。若是在後世,這樣一套三進的宅子,便是京城出來十環,蘇蘇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外國人不會理解中國人民對房子的執著,有房的人也體會不到沒房一族的悲傷,尤其是蘇蘇這個孤身一人在“異世他鄉的異客”,便是有一間遮風擋雨的茅草屋,只要是屬於她的,她也開心的緊。
住在莊子上時,蘇蘇並沒有這種體會,但是一般進新家,蘇蘇覺得自己終於在大楚紮下了根。所以新年時,蘇蘇婉拒了老夫人叫她回府過年的好意,在自己的家裏和下人們一起過了大年夜,尤其是在懷表即將走到午夜十二點時,洪笙等著風雪出現了。
午夜十二點,皇宮上空亮起了絢麗的煙花,整整放了半個時辰,蘇蘇和洪笙待在夜空雪地上,靜靜的看著騰空炸開瞬間璀璨的煙花,聽著城門樓大本鐘敲響新年第一聲鐘聲,兩人誰也沒有說話。
但那一刻,洪笙悄悄牽住了蘇蘇的手,蘇蘇也沒有拒絕。蘇蘇在心中向滿天神佛許下了今年的第一個願望:願三生三世十裏桃花……
呵呵,亂入了什麽鬼?不對,重新擺姿勢:惟願歲月靜好、不負平生。
過了年,正月十六還會遠嗎?當然是很快就到了。
蘇蘇無父無母,家中也無長輩,一應婚事禮數都由老夫人充當家長操辦,到了這日,老夫人自是早早就帶著丫鬟婆子親自來了蘇宅。
到了上午十點多鐘,洪笙打頭,身後跟著一群還沒有回程的西北軍士,竟是由他們擡著聘禮,在鼓樂聲鳴之中浩浩湯湯而來。
先前便說了,這些西北的漢子可是經過激烈的角逐勝出才得以進京的,往人前一站自然很有氣勢,很是拿得出手。還沒進裏坊的巷子口,就引來街坊鄰居的圍觀。
街坊鄰居只知道這處宅子前段時間有了主,搬了許多東西進門,一看便是有些家財,皆等著主家上門拜訪,這是歷來鄰裏之間的規矩。
只他們不知道蘇蘇在這住不上三月就要嫁人了,加上她這張臉,本就不想惹人註意,自然也就沒想和鄰裏多走動。那些街坊鄰居等了幾日不見主家上門,只派了個婆子上門送了一盒點心就完了事,心裏皆有點不大得勁。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便是你有錢,可真要遇上事,有時候錢未必好事。要知道住在這塊地的,也都是不差錢的,雖遠比不得宋家,有些還是京城老住戶,真正的地頭蛇。
只打聽了許久,也只知道這是揚州來的富戶買下的宅子,便有嘴巴不好的,瞎傳說什麽“外宅”、“二房”一類的混賬話,傳進蘇宅的下人耳中,只差點沒氣死。
蘇蘇倒是不在意,和見了鄰居可能惹來的是非想必,叫人說幾句又不會少塊肉,而且洪笙送聘禮也沒幾日了,到時候還不是“啪啪打臉”。
果不其然,那些個街坊鄰居見了洪笙這對人馬,果然感覺“臉疼”,誰家置“外室”還送聘禮啊,而且看看那二十幾個半人高的聘禮箱子,只不說其中到底有什麽東西,只這二十幾個紅木大箱子尋常人家都買不起。
而且,這大冬天的,打頭一看才是正主的年輕人手裏竟然提著一對活生生的大雁,真不知道廢了多少功夫。
這天蘇宅也終於打開了一直緊閉的大門,迎著洪笙等人進門,官媒進了內院,遞上聘禮禮單和大紅的婚書。
內院裏卻不用說,這聘禮禮單上有什麽,老夫人和蘇蘇是早就知道的,洪笙為了娶媳婦那可真是“傾家蕩產”也不為過,光聘金就有六百兩金子。
而最珍貴的自然是當今聖上賞的兩箱子東西,其中一對翡翠玉如意打了禦賜的標簽,以後只在家裏供著就是天大的體面。
然後就是洪笙自己備的,皆是叫各處跑的楊威鏢局的好友們四處搜羅來的,蜀地的蜀錦、南京的雲錦、河北定州的緙絲、松江的棉布等各式綾羅綢緞六十六匹;又有關外的皮毛、新疆的玉石、西域的香料、海上的舶來品。
又有鑲寶石、珍珠、玉石的金銀頭面八套,采用累絲、花絲工藝的金銀頭面各四套、碧玉鐲子兩對、羊脂玉鐲子兩對、其他零碎首飾兩盒子。
至於聘餅、海味、三牲、魚酒茶果、帖盒、香炮鐲金更是不少,便是老夫人先前見了也私下裏和蘇蘇說洪笙破費了。只蘇蘇暗地裏感嘆: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啊!
外院,順安伯府世子宋清和正好休沐,便帶著想要湊熱鬧的六少爺也隨老夫人而來,正好就作為“娘家人”招待洪笙等人。
彼此見禮,這些個軍士全是和洪笙交好大頭兵,見慣了西北的粗漢子,突然來了一位世家子,倒是很意外,他們只知道洪笙未過門的媳婦原是大戶人家的丫鬟,這是洪笙怕他們到了京城聽了什麽風言風語誤會了蘇蘇,提前就給他們打了預防針。
這些個人倒不怎麽在乎嫂夫人(弟妹)是什麽出身,只看洪笙這麽上心,連大半身價都一點不心疼的充作聘禮,就知道想來也是個好的,要知道洪笙在軍中那也是以神力和眼珠子厲害聞名的。
這話可不是誇他的視力,而是這人剛到了軍中,沒兩天就揪出了在哈密衛所潛伏了兩年的內奸,要不然他一個毛頭小子怎麽可能當到軍中很快就站穩了腳跟,沒人敢搶他的軍功?
便是有恪王支持,那也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說的,洪笙如今的職位想坐了火箭似的蹭蹭的向上漲,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會兒見到宋清和才知道洪老大的媳婦竟是如今京城裏新貴順安伯府老夫人跟前得寵的大丫鬟,而且能叫伯府世子過來充當“娘家人”,想來不僅僅是得寵而已。
趁著宋清和外出更衣,幾個大兵架著洪笙要他從實招來,洪笙只得將他和蘇蘇與老夫人的那段“救命之恩”說了出來,又道:“那時候她不過才七歲,老夫人感念她這份忠心,把她帶到跟前親自教養,不是親孫女勝過親孫女。”一群大兵還沒聽過這事,只感覺就和戲文裏唱的一樣。
過了納征,便要請期,婚期便定在蘇蘇及笄之後的三月初六,時間真是緊湊的很。好在蘇蘇這邊嫁衣是老夫人早就叫人做好的,不過因為不知道成親時蘇蘇的官職,所以嫁衣上的鳳凰便沒繡,如今只要在繡上五尾鳳凰就是了。(蘇蘇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操作!)
老夫人早就給她備了一份嫁妝,蘇蘇出府時就帶了出去,便是大件的家具物什老夫人也就在楊柳成親時就叫喬爺爺也替她置辦了,只太過顯眼,是等蘇蘇出了府,才叫人直接送到了莊子上。
除了一整套的紅酸枝的家具,還有一對紫檀的炕幾、一架楠木框的屏風、一張黃花梨的梳妝臺、四對黑漆嵌螺鈿的箱子、一對黃楊木雕花的四開門大衣櫃,皆是精敲細琢。更不說莊子上正房的家具原本就是新的,若是也算在嫁妝裏,蘇蘇光家具就占了二十擡。
蘇蘇沒有家人長輩,洪笙送來的聘禮除了一些吃食外,其他的自然又添到了蘇蘇的嫁妝裏。等蘇蘇親自謄寫嫁妝單子時才發現東西實在太多了,她不過是個丫鬟出身,老夫人給的已經夠體面了,若是在加上她自己積攢的和各處送來的添妝禮,就有些太打眼了。
蘇蘇想了想,將自己的東西撤下來一半,七姐私下裏給她的全部隱下不上冊,就是這樣怕也得有一百擡,但蘇蘇早就想好了。
全擡的嫁妝是六十四擡,小門小戶不說,四擡、六擡、八擡都有,便是一般富戶,嫁女兒能有三十二擡嫁妝已經是很體面了。六十四擡嫁妝就是四五品官嫁女兒時的普遍嫁妝,她也訂成六十四擡,不打眼也不會叫洪笙丟了面子,剛剛好。
如今東西太多,只能盡可能利用空間,兩盒子的首飾使勁擠擠裝進一個盒子,原本一箱子放多少布料如今加倍,藥材補品攏一攏,可以裝進嫁妝箱子裏的就都裝滿了,衣裳被褥什麽的更是可以先裝進櫃子裏。
蘇宅的下人被自家姑娘這一番舉措都整蒙圈了,聽說過嫁妝箱子裝的松散些,多些箱子好看的,沒聽說過連陪送的家具都整滿了,盡量擠出空間騰地方的,這是什麽樣的一位選手啊!
蘇蘇可不管自家下人是什麽心態,反正她要做的就是“中規中矩”!
等宋老夫人不放心,叫了秦嬤嬤過來看過後,聽秦嬤嬤哭笑不得的說起這事,老夫人搖搖頭,道:“阿湘,蘇蘇才是個聰明孩子。日子是自己過得,自己得了實惠就是了,管別人怎麽說幹嘛?”
三月初三上巳節,亦是蘇蘇這一世的誕辰,今年更是她十五歲的生日,古代稱之為“及笄”,這一日蘇宅便舉辦了一個規模的及笄禮,老夫人親手替蘇蘇插上了一只名貴的金簪,還替蘇蘇取了字——宜安,宜家宜室的宜,平安健康的安。
過了及笄,三天之後就是蘇蘇出嫁的日子了。
等到了迎親前一天送嫁妝鋪床,老夫人特意請了三姑娘未來的婆母孫夫人做全福人替蘇蘇鋪床,又有楊柳的娘喬大娘跟著。
六十四擡沈甸甸的嫁妝出了蘇宅,就叫周邊的街坊鄰居看傻了眼,眼尖的自是看出這些嫁妝箱子可不是虛而不實的,沒見每擡嫁妝都是四個壯勞力,連扁擔都壓彎了。
宋家女眷出入蘇宅並沒有遮遮掩掩,自是叫有心人見個正著,又有遠遠見過宋老夫人的太太、奶奶,這才知道住在這裏的竟是順安伯府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出了府,買了宅子不說,轉眼就要嫁人當官夫人了。在瞧瞧人家的嫁妝,倒叫京城小範圍內掀起一股“寧娶大家婢,不取小戶女”的熱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