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吃酒亦非容易事

關燈
吃酒亦非容易事

武松聽得呼喚,定睛一看,竟是衙內的張班頭,又見其身旁立了一婦人,手中牽著兩孩童,心下明了,忙兩步迎上前去,拱手笑道:“竟這樣巧,張大哥也出來看燈?”

“正是,今日得閑,同拙荊並孩子出來玩耍一番罷了。”張班頭笑了兩聲,低首拍拍兒子的背,“還不快見過你武叔叔?”

“武叔叔安。”

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四歲,生得虎頭虎腦,十分討人喜愛。張班頭與武松交好,曾約他去家中吃過幾回酒,故而兩個孩子也不認生,板板正正地行了禮。武松見了,大笑著摸了摸倆小子的腦袋,覆拱手朝著那婦人一揖:“武二見過嫂嫂。”

“武都頭不必多禮。”

張班頭之妻李氏生得溫柔賢惠,同丈夫十分恩愛,閑暇之時常聽丈夫說起武松,觀其言語之間頗為敬重,又見兩人時常邀約吃酒,便知武松在丈夫心中的分量,故而待之極好。當下她微微低首,受了武松半禮,又笑道:“都頭事務繁忙,可有日子沒來家中吃酒了。官人在家中時常念叨,盼著都頭何時能來一聚呢。”

“勞大哥與嫂嫂掛念。只是想必嫂嫂年下事忙,待到過了年,武二定去叨擾。”

“那便說定了。”

張班頭自是高興,又將目光落到金蓮身上:“到時武大哥與妹子也來,一同聚一聚,也是熱鬧。”

金蓮聞言,餘光先往武松處一瞟,見他微一點頭,才笑著應了下來:“張大哥盛情,我自當從命。”

於是兩下約好,便又各自分道看燈去了。待到走遠了,李氏才挽著丈夫的臂膊,低聲問道:“那位便是武都頭的妹子?”

“不錯。武都頭與他兄長均是心地誠實之人,故而她雖只是武家的遠親,可卻甚得照顧。上回太爺差他去辦事,他公事一了便披星戴月地趕了回來,又聽他妹子叫人拉了去吃茶,連馬都來不及栓就火急火燎地往家去了,生怕有甚閃失似的。”張班頭談及此,也頗為嘆息,“那潘氏能得這般掛念,也是有福了。”

李氏聞言卻不以為然,想起方才武二與潘氏雖只是立在那裏,卻相距頗近,又見武二看向潘氏之時面色溫和,那潘氏凡有所應也必先問過武二,頗有依賴之意,又想到武二一個堂堂漢子,這等佳節不去吃酒,卻來同潘氏看這燈會,心下浮現出幾絲了然。她本就是個心細之人,又與丈夫恩愛多年,自然看得深了些,故而當下面上的笑頗添了幾分深意,應和著點頭:“官人說的是。”

卻說武松應了張班頭之邀,年後要去他家吃酒。可還未及年後,除夕的前一日下午,武家的大門便為人扣響。當時武松在家自去應門,卻見外頭站著的竟是個熟人,不由十分意外:“小哥怎的來了?”

原來來人正是吳志海的貼身小廝,一張圓臉生得討喜。他雙手抄在袖中,見開門的是武松,忙躬了躬身,笑嘻嘻地說:“都頭新歲安康。太爺今日晚間在家中擺酒,特命小的來邀都頭過去吃酒,還望都頭莫要推辭。”

“這……”武松摸不準吳志海之意,因而並未立刻應下,而是沈吟片刻,問道,“太爺要我過去,可是有甚要事?”

“這個小的就不知了。太爺只說都頭辛苦,明日又是除夕,不好擾了都頭一家人團圓,故而今日邀都頭一聚,想來只是吃酒,都頭莫要多心。”

武松聽了略略放心,雖覺不好受此恩寵,然太爺相請到底不好推辭,只得應了下來:“既是恩相有命,武松自當相隨。還勞小哥上覆恩相,說武松晚間必到。”

“得嘞,那小的就告辭了。”

那小廝得了回覆,便回衙裏覆命去了。金蓮見武松久去不歸,便掀簾出來,正巧看到武松關了門,面色微沈,似有心事,心下難免擔憂,便走上前去問道:“方才來的是什麽人?可是出了甚事?”

“是恩相身旁的小廝,說是恩相晚間擺了酒,要我前去吃一杯。”

金蓮見只是吃酒,便放下心來,有些不解:“太爺既是有邀,便是看重於你,正是好事,二哥為何愁眉不展呢?”

誰知武松聞言卻嘆了口氣:“妹子想想,這陽谷之中,恩相手下僚屬何止數十。我不過一小小都頭,身無寸功,卻蒙恩相如此看重,旁人看來作何感想?事有不平,必生怨懟,若是一視同仁還好,倘若厚此薄彼,難免遭人嫉恨。”

金蓮知曉武松性雖豪爽,卻從來粗中有細,不料他能想到這層,細思之後頓覺有理:“可太爺既發了話,二哥也不好駁了他的情面罷。”

“不錯,所以有些左右為難。”

金蓮見武松坐立不安,沈思片刻,緩緩朝院中踱步而去:“我有一事不解,困在心中許久,不知二哥可否指教?”

“妹子有事但說無妨。”

“金蓮自小至今,人人見之皆言我相貌不俗,二哥以為是好是壞?”

武松雖不解金蓮為何問起這個,卻也如實回答:“自然是好事。”

“金蓮初時亦這樣想。可為著這張臉,算上此次,已惹上三堆禍事了。”思及此,金蓮輕嘆一聲,“有時夜間醒來,我時常在想,若是我生若無鹽,倒也不定是件幸事。”

“妹子何必出此喪志之語?”武松聞言卻蹙了眉頭,顯然十分不讚同,“我早先便說過,相貌乃是人生父母所養,豈可自己主張?且這世間兒郎這樣多,怎的不見個個都似那王三郎西門慶般無禮,偏總有那起子小人生事,分明是他們品性敗壞,怎是妹子之過?”

“二哥既知這個道理,又何須煩惱?”

見武松一楞,金蓮轉過身來,嫣然一笑:“人生天地間,那既定之事既無可改變,便只能因勢而動,趨利避害,走一步且看一步罷了。太爺看重二哥,二哥若堅辭不受,傷了太爺的好意不說,二哥今後在陽谷亦不好過。既如此,不妨泰而受之,左右二哥發達與否,總受得了眾人稱讚,躲不過小人謗毀,不若正道而行,旁的東西且丟到一邊還輕松些。”

武松聞言,猶如醍醐灌頂一般,頓覺心竅清明,郁氣一掃,不由慨然向金蓮一揖:“妹子果真見識非凡,武二受教了。”

金蓮忙避了去,還了一禮:“二哥真是折煞我了。我不過隨便說幾句,二哥想開了就好。”

武松心中明了,果然覺得輕松了幾分,午後簡單收拾了下,傍晚便出門赴宴去了,到了縣衙,叫人引著入了後院,果真見吳知縣已在屋內。吳志海方才要使人去瞧瞧,就見武松進了屋來,捋著胡子大笑兩聲:“二郎來得正是時候,廚下剛做了好飯菜,何不一同嘗嘗?”

“恩相既有雅興,武二自當相陪。”

武松同吳志海同桌飲過數次,倒也不甚拘束,施禮過後見吳志海坐了,便也隨著坐了下來。

吳志海一向與武松頗為投緣,自有談不完的豪氣,又知他性好自由,不喜拘束,便未叫家人出來,並早早的遣了下人出去,只在屋內留他一個。兩人談武論道了一番,又說到江湖上那些有名的好漢。武松曾出門兩年,倒也結交了不少人,當時便說起在柴大官人府上養病之時遇到的那人稱“及時雨”的宋公明,為人十分仗義,名不虛傳。

吳志海亦聽過柴進的名聲,知其常扶危救困,在滄州一帶頗受敬重,卻不知他與武松還有這一段淵源,不由問道:“二郎也去過北邊?竟與那柴大官人有些交情?”

“害,說來慚愧,武二昔年輕狂,因一點小事誤傷了人,怕吃官司,不得不遠走他鄉,那年正要回家,路過滄州時便去拜訪了柴大官人,又不慎感了風寒,這才在那裏多休養了些時日。”

“原來如此。”吳志海還是頭一次聽武松說起這段過往,不禁嘆道,“想不到二郎年紀不大,竟有這些個遭遇。”

“武二年幼失怙,全靠哥哥拉扯長大,到了今日,便也只有這麽一個血脈親人了。”談及此,武松亦不覺紅了眼眶,唏噓不已,“武二餘生所求不為別的,只哥哥安好便罷了。”

武松話音落下,廳中陷入了短暫的寂靜,少頃吳志海才嘆道:“難怪到了如今家中也只還你們兄弟兩個,並無嫂媳妻子。”

“哥哥長年以賣餅為生,一年到頭賺不了幾個錢,家中一貧如洗,又無長輩,哪裏會有哪家的女兒願意跟著我們吃苦。”酒氣湧了上來,武松面色泛紅,擺擺手,似乎對此事倒不甚在意,“如今我只管在恩相手下把差當好便是,其餘都是小事而已。”

“哎,話不是這樣說。”

誰知吳志海卻頗為不讚同:“你往前無論做過多少糊塗事,如今在陽谷縣大小是個都頭,也算是有個正經營生了。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翻過年來算算你也該有二十六了吧,再不打算便太遲了。”

武松聽了這話,手中酒杯一頓,不知怎的有些混沌的腦海中忽的閃過金蓮的身影,口中卻道:“恩相所言有理,只是兄長尚未娶親,武二怎敢逾越?”

“這天下之事並非能一概而論,大致都要講個緣分二字,若是都一般模樣,未免迂腐。不說令兄宅心仁厚,將來必然自有姻緣,便是退一萬步講,令兄倘若堅持不娶,難不成你還能一輩子不娶親了?”

“這……”

武松並未想過這層,一時默然無語,卻又覺今日吳志海提起此事,必然不是無根無源,於是直接問道:“恩相的意思是……”

吳志海見他把話聽進去了,也不繞彎子,接著說:“我的意思是,二郎若有意中人不好言明,我可托夫人上門說上一說,也算是為你做上一樁媒了。”

武松摩挲著手中酒杯,沈吟片刻,終究搖頭笑道:“恩相說笑了。我來此不久,又多在衙門當差,鄰裏認得也就罷了,哪裏識得哪家姑娘呢?”

“沒有也無妨。”

吳志海聞言,面上笑容更深了幾分;“依二郎看,小女如何?”

呀今天正好小年,大家小年快樂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