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福運牛15(二合一)

關燈
福運牛15(二合一)

朱元璋:康熙這孩子不容易,事情一件接一件,也不讓人家孩子休息下……額,朕怎麽同情起他來了?

秦始皇:雖然不服,但是扶蘇有這康熙一半果敢決斷,朕也不至於要將他派到匈奴買馬去。哎,什麽時候上天能賜給朕一個安邦治國如康熙,打仗禦敵如霍去病的繼承人呀!

乾隆:我皇祖父威武霸氣,乃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這三位藩王,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在順治年間,多爾袞還掌握大權的時候,被派駐雲南、廣東和福建三地。都是所謂“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而三藩之首就是平西王吳三桂,也就是當初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的人。】

明朝諸皇帝:罪、魁、禍、首、找、到、了!最、大、的、明、奸、出、現、了!

崇禎:吳三桂?吳三桂!朕怎麽也想不到竟然是你!竟然是你將滿清大軍放入了關,還做了滿清的平西王!來人呀,讓吳襄速來見朕!

【於是,在康熙智擒鰲拜的四年後,他剛到二十歲時,做出了撤藩的決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吳三桂終於跳出來了。他打出“興明討虜”的旗號,自封招討兵馬大元帥,反了。】

明朝諸皇帝:打著我大明的旗號,謀大逆不道之事。無恥!

崇禎:這個明奸,做戲,全是做戲。朕要將他千刀萬剮!

康熙:無恥之尤。

乾隆:恬不知恥的小人,叛國賊!

【剛開始的時候,吳三桂的軍隊勢如破竹,他帶著大隊人馬從雲貴殺到湖南,所過之處的官員紛紛投降,除了其他兩藩的藩王以及周邊地區紛紛響應外,連臺灣的鄭家都支持他。】

【另外,許多其它地區的漢官漢民以及少數民族的上層人士也都對他一呼百應。】

【但是很快,康熙就調整了策略。采取連拉帶打的策略,首先是對謀反的吳三桂進行堅決的打擊,而對剩下的兩個藩王卻允諾了不少好處,進行招撫。】

朱元璋:這種操作好像有點眼熟。

朱棣:哼,倘若朱允炆從一開始就這麽殺伐果斷,怕是我燕軍早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了。

朱允炆:額,不是應該先攻打兩個較弱的藩王,然後再集中力量攻打最強的嗎?這可是黃子澄對朕說的。

【就這樣,這場戰爭在進行了五年後,耿精忠和尚之信也就是尚可喜的兒子,重新歸順了清廷。吳三桂獨木難支。終於在窮途末路之際露出了自己的本來目的,在衡州稱帝。】

朱允炆有些想不通:兩家歸順,一家稱帝?這藩豈不是等於沒有削嗎?

【之後吳三桂病死,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吳世璠。而在康熙二十年的時候,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也在這一刻徹底平定。】

【就在三藩平定的同年,鄭成功在臺灣病逝,臺灣陷入內亂。於是在三年後,大將施瑯攻破臺灣,臺灣也終於重新回歸華夏的懷抱。】

【而這一年,康熙才剛剛過了三十歲。】

三十歲的時候竟然辦了這麽多大事。

朱元璋撚著胡須忍不住暗暗點頭:此子果然勇武,比得上老朱我當年的風采。

朱棣:若是我的兒子有此等才智,我必然要另立太子!

順治:我兒康熙,果然不負我之望!

秦始皇:有子若此,此生無憾啊!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麽呢?大概剛剛將工作穩定下來,或者說剛剛成家。不過康熙已經平定了三藩,收覆了臺灣,讓我等同齡之人實在是汗顏。】

【而內亂擺平了後。康熙的眼光就看向了外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件功績,三征噶爾丹。】

【康熙二十七年前後,也就是他三十四歲的時候,噶爾丹就頻頻擾亂清朝的北方邊境,康熙忍無可忍,決定禦駕親征。】

明朝各帝王:北方邊境?清朝不就是從北方入關的?他在北方有邊境?

不僅僅是明朝的帝王,其他朝代的帝王都有同感。

既然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那豈不是應該一團和氣,怎麽竟然還有人要扣關?

不理解,實在是太不理解了。

【是的,大家可能覺得奇怪,你大清不是從北方草原來的游牧民族嗎?怎麽也有北方的游牧民族擾邊呀。】

眾帝王:不是覺得奇怪,是覺得非常奇怪!

蒙元被打敗後不就又退回草原去了嗎?

草原不是清朝的老家嗎?怎麽可能讓人將老窩給端了?

【沒錯,作為大一統國家,極少有不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騷擾的。而清朝既然已經入關,也就成了大一統王朝的一份子,被北方民族侵擾又有什麽奇怪的。】

眾帝王:這句話聽起來牽強,但是仿佛似乎又有些道理。

【有本事就把北方的苦寒之地移走,變成富饒的江南之地?否則的話,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旦到了大雪封山,牛羊凍斃的災年,南下打秋風是一定的。】

【所以up主之前才會說,堵不如疏,要想辦法讓北方游牧民族有一項不受天災影響的產業,兩邊進行等價交換,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沒錯,阿婆主的確之前說過。

秦朝。

看著天卷,秦始皇陷入了沈思:產業?什麽產業?難道是為我大秦提供馬匹嗎?他提供馬匹我們買了馬,提高我大秦騎兵的作戰能力,然後再去打他們?

這個……匈奴人雖然野蠻,但是也不傻呀!

宋朝。

宋仁宗絞盡腦汁想了又想。他同秦始皇一樣,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了馬匹。

但是同樣,他也在同時否定了這個想法。

畢竟北方的遼國也不傻,所以,還需要找別的物品代替。

羊奶牛奶?這些東西能供應北方的那些百姓就很不容易了,怎麽可能給他們大宋做交易?

牛皮羊皮?這些保暖禦寒之物在北方比在南方有用多了,他們更不可能同他們交換。

難道要將江南之地騰出來,讓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住?那樣的話,不也等於讓北方那些民族享受了南方的溫暖和陽光?

咳咳咳,他就是想想。真這麽做,不是他瘋了,就是朝中大人覺得他瘋了。正好可以讓他禪位成為太上皇。

明朝。

朱元璋瞪圓了眼:天卷在胡說八道什麽!

不可能的,若是之前沒有享受過中原的美食美酒還好,既然享受到了,怎麽可能安於北方一隅。一定會再犯邊。否則的話他們大明也不會設置九大塞王了!

除非北方也有美酒美食,也有高屋大廈,也有數不盡的美景和美女,否則的話北方部族絕對不會放棄攻打中原的。

他們之後的清朝不就是。這也算是蒙元後代的一種反撲吧!

【扯遠了,咱們接著說回噶爾丹。】

【這位噶爾丹,可以說是一名梟雄,他的出現統一了噶爾丹部,進而他便帶領噶爾丹大軍南下,所圖也絕不是劫掠,是想要效仿清朝的先祖,也做個皇帝試試。】

朱元璋:老子就說吧。北方游牧民族,覬覦中原日久,絕不會是你施舍些銀錢就能安撫住的。

而這噶爾丹可以說同滿清同源同宗,竟還相煎至此,足見中原的繁華和富庶對這些番邦異族的誘惑有多大!

【不過可惜,這個噶爾丹生不逢時,偏偏遇到了康熙。】

【康熙第一次親征,就將噶爾丹打得大敗,不過他運氣好,帶著幾千人跑掉了。】

【但是跑掉後他還是不老實,甚至還勾結俄國人,四五年後又再次犯邊。就這樣,康熙開始了第二次親征。結果這一次,噶爾丹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只帶著幾十個人逃掉了。】

【兩次都讓噶爾丹逃掉了,康熙於是在第二年開始了第三次禦駕親征。】

【果然,這一次噶爾丹沒那麽幸運了,康熙的大軍還沒有到達噶爾丹部,他們就發生了嘩變,噶爾丹暴斃而亡,至此噶爾丹部的叛亂被康熙帝徹底平定。】

三戰三捷。

果然是康熙大帝。文治武功無人能出其右。

看著天卷,唐太宗心中暗暗嘆道。

若不是兩者相隔千年,他真想同這位康熙大帝好好較量一番。

【但是僅僅平定了噶爾丹部的叛亂就結束了嗎?康熙追根溯源,覺得還是因為皇帝對各部落的動向不清楚的緣故。】

【而康熙剛剛登基時只是個幼主,又內憂外患一大堆,漸漸的對離清廷較遠的漠北和蒙古也就越發失去掌控所致。】

【而如今康熙已經親政,這件事情早晚都要解決。於是這便有了多倫會盟。】

多倫會盟?

就是和談?會議?

只是開個會,這仗就不用打了?

有這麽便宜的事情?

【多倫會盟其實在第一次出征噶爾丹以後,就舉行了,那個時候康熙其實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噶爾丹的反叛正好給了他解決這件事情的契機。】

【於是第一次親政噶爾丹後不久,他就召集了內外蒙四十九旗的王公舉行了會盟。恩威並施下統一了蒙古各部。】

果然不是之開會這麽簡單。

恩威並施?

各朝各代的地方極其關註最後第二個“威”字。

【這次會盟中,康熙對蒙古各部的王公們許以各種親王的名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會盟的同時不但帶了七十多門火炮和很多火器過去,甚至其中還包含八門紅衣大炮。】

【然後又在大家酒酣耳熱,氣氛熱烈的時候展開了浩大的閱兵儀式。據說當場就有部落首領被嚇得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原來是這樣的曉之以“理”,學到了。

之前還在為自己雖然造出了火炮,但是卻不知道該不該立即使用的秦始皇,仿佛從中一下得到了靈感。

既然此時他的大秦需要休養生息,回覆民生,不是向匈奴開戰,窮兵黷武的時候。所以,眼下看來,他這些火炮只能架設在長城上。

但是如果效仿這後世的康熙帝,拉著大炮同匈奴坐下來談一談,也許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收獲也不一定。

畢竟火炮這玩意兒,在目前看來實在是太厲害了,若不是大秦現在比較窮,他都想造艘大船,拉著火炮去征伐那個傳說中的美洲去。

但是既然造出來了,即便現在還不方便用,卻也要讓它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會盟這種形式他就覺得不錯。

不費一兵一卒,關鍵是省錢,讓匈奴人能夠臣服自然好,若是不然也可以讓他們遠遠退去,保存他大秦的實力。只待時機成熟,便可以一擊即中。

對,這個法子的確可以試試。而合適聯絡組織這件事的人,自然就是他派去匈奴化妝成商人買馬的扶蘇了。

於是無形中,扶蘇此番前往匈奴的任務又多了一件!

【不但能如此,多倫會盟之後,康熙在承德建了避暑山莊,每隔一段時間就將草原上的王爺們叫來打獵聚會。而也借著聚會的機會,清廷可以調解各部落矛盾,掌握草原動向。】

【正因為如此,清廷同蒙古各部的關系穩定了很多年,草原上也多年都沒再出現反叛的部落。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滿蒙兩個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民族大團結。】

【這是在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大團結,再加上之前就已經團結到的漢族,清朝也在此時達到了全盛,而華夏作為一個國家的稱呼,也就是在這時才深入人心。】

【所以給康熙賦予千古一帝的稱號up主認為當之無愧。】

民族大團結?

除了盛唐時期,也就只有在這清朝康熙時才實現過吧。

此外,不管哪個朝代,民族之間、地域之間的矛盾都很少有緩解的時候。

所以,這皇帝能做的,天可汗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的。

聽到這裏,眾帝王對康熙這個千古一帝的稱號,總算是有了些認可。

【這就是康熙舉世皆知的三大功績。在他之後的雍正和乾隆,更是延續了這一盛世,後世稱為康乾盛世或者康雍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

正在埋頭批閱奏折的雍正終於擡了擡頭。

之前他只聽阿婆主說過“康乾盛世”的說法,雖然心中略有落寞,但是畢竟他的父皇珠玉在前,他再怎樣也越不過他去。所以只能繼續兢兢業業處理政事,治理國家。

但是眼下聽到阿婆主竟然說的是“康雍乾盛世”,這才明白,自己在歷史上也不是籍籍無名。

這讓他心中有了一絲欣慰之餘,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

雖然他也想像其他帝王那樣,在自己在位的時候做些改革。但是他的父皇是千古一帝,他的兒子也極有建樹,且都執政了六十載之久。

而他只登基了十三載,就力爭為他們做好承上啟下的作用吧,其餘的也就不再給他們添亂了。

但是雖然雍正甘於寂寞,卻有人見不得他寂寞,此人正是他的兒子康熙。

看到“康雍乾”三個字,他簡直比雍正還開心。當即就發了彈幕。

【@十全老人塗鴉怪:看吧,我父皇絕不是庸碌之人,如此盛世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康熙看了也讚許道:

【@全科學霸再活五百年:不愧是朕的兒子。】

康熙開口了,雍正就不能不開口了,立即道:

【@嘔心瀝血愛事業:父皇謬讚了!】

其實,對於為何是皇四子接任了他的王位,而不是太子或者大皇子,或者其他的皇子接手大清江山。康熙還是很好奇地。

畢竟他有無數優秀的兒子,哪個兒子接掌江山都沒太大問題,可為何偏偏脫穎而出的是老四呢?

但是現在糾結這些是沒有意義的。他決不會因為天卷提前透露繼任人選就對其另眼相看,也不會因此就對他戒備萬分。

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選擇繼承人的辦法和手段。

只要兒子們中有符合他標準的繼承者,他會耗不留戀的奉上自己的誠意。

只是就在這時,天卷突然話鋒一轉。

【這一階段,無論怎麽稱呼,指的都是從康熙到乾隆這一百多年來,繁榮昌盛的歷史階段。只可惜在這之後,清朝的統治著閉目塞聽,閉關鎖國,只知道躺在祖宗的功績上睡大覺。】

閉目塞聽,閉關鎖國?

還未從康乾盛世的驕傲中回過神來,卻聽到天卷用如此嚴厲的語氣說完這番話,康雍乾三帝全都怔住了。

他們的後人沒有任何建樹,只會躺在祖宗的功績上睡大覺?

於是只聽天卷繼續說道。

【這也讓乾隆之後的這一百多年,清朝迅速衰敗,最終被西洋人的火炮打開了國門,幾乎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

【之前up主雖然對康熙大帝對科技發展的不重視出言不遜。但是,正是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才會讓華夏像個瞎子一樣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變化,白白浪費了百年的時間。】

讓華夏像個瞎子一樣?

看著天卷,康熙皺眉不語。一旁的南懷仁也是不敢作聲。

何以就到如此地步了呢?

雍正也在聽到這番話後,停住了正在批閱奏折的筆,皺著眉頭看向天卷。

他枕戈待旦的處理政事,就是怕浪費時間,為此不惜虧耗身體。可他這麽做不是想讓後代們不建尺寸之功,只貪圖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享樂的。

他是希望大清能夠更進一步,能夠延續父皇的盛世,永遠成為華夏的霸主。

如果知道他的勤政竟會造成後代的懶惰、怠政,在他的後代手中衰落下去,他寧願不要這江山,做一個閑散王爺豈不是會逍遙痛快一生。

想到這裏,雍正一臉郁氣的將筆擲在了桌上。

乾隆也是一樣,想到正是自己的子孫造成了這一切,最終還讓洋人打了進來,以致讓華夏受辱,國寶流亡國外。他的心中就各種不是滋味。

他覷了眼剛剛剛發了彈幕的康熙和雍正,有些坐立難安。一時間覺得自己似乎應該解釋些什麽,又似乎什麽都不必說。一時間陷入了糾結。更是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就在這時,帝王苑中突然有人留言了:

【@愛換馬甲的抗狼:自古以來,開國君主兢兢業業,嘔心瀝血,而末代皇帝卻少有勵精圖治的,往往是昏庸無能之輩,大概就是氣數已盡吧!】

【V@日月當空聖神彌勒母皇:因為開明,所以開國;因為昏庸,所以亡國。無不如是。】

【@群臣誤我一棵松:朕未曾有絲毫懈怠,可還是亡國了。朕找誰說理去!】

【@史上第一太子大大:開國之時都為能臣名臣在朝,末代皇帝,多啟用奸險狡詐的鼠輩,自然會誤國。比如趙構用秦檜殺岳飛,正是如是。】

【@被欺負死的大侄子:朕也沒有懈怠,但還是被我四叔欺負的生死不知!】

朱標/朱元璋:……

【@史上第一太子大大:怪朕,朕當初讓你母妃多食點豬腦就好了。】

朱允炆:……

一時間,對於如何會開國,如何會興國,又如何會亡國,帝王苑中展開了很有深度的討論。

而在這時,隨著一陣沈重的鐘聲,雷小萌充滿憤怒卻無奈的聲音也在天空中緩慢的響起: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人的強烈感悟。】

【每每讀到那段沈痛的歷史,我們都在想,如果那個時候,清朝的官員不是那麽的自大腐敗,不是那麽的鼠目寸光,興許我們的無數國寶就不會出現在國外的博物館中。】

【自家的國寶出現在強盜的博物館中,還被當成了其他強盜國家的鎮館之寶。我們炎黃子孫想要去看還要買門票。這是一種怎樣痛徹心扉的感悟呀!】

自家的國寶被劫掠到其他國家,還將它們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甚至還將觀賞的門票賣給被劫掠國家的子民?

華夏大地禮儀之邦,任誰都不會想到竟然有人會以盜搶為傲,會毫不遮掩的向世人宣揚自己的搶劫行為,並引以為榮。

這些蠻夷不知道什麽叫做禮義廉恥嗎?

帝王們的拳頭在這一刻全都硬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