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宋天師
關燈
小
中
大
第86章 宋天師
◎宋天師的故事。◎
宋天師本名叫宋長雲, 大行王朝臺豐縣人氏,今年六十有三。
幼年時的宋長雲,父親是大行王朝任命的臺豐縣縣令。
一個縣有幾萬人, 也就是說幾萬人才有一個縣令,所以說,宋長雲的童年,雖談不上錦衣玉食, 但也是書香門第, 官宦家庭。
父親是四十那年中的舉, 繼而才娶妻生子有的他。能當上一縣的縣太爺已然走到了父親仕途的盡頭, 再往上升遷已是無望。
這世道往往如此, 越是小官小吏越是能感受到官場的“魅力”,父親向往著更高的官職,自己無法夠到,所以對從小的宋長雲寄予厚望。
宋長雲自小讀書,有天賦, 卻不努力。
有天賦是指什麽文章學問都能背誦,什麽聖人言語都能理解。而不努力的原因則是,他自小便不認同那些聖人言語。
小時候讀書,讀到“如有用我者, 吾其為東周乎?”他問父親這話是什麽意思,父親說, 這是聖人的願望, 治理一方土地,一個國家。
他又問:“聖人也想當官嗎?”
父親說:“自然, 這天底下又有何人不想當官呢?”
他覺得不妥, 又問父親:“那聖人也說過:富與貴,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話又怎麽解呢?如果聖人僅僅就是為了當官,為什麽還要分得不得道呢?”
父親覺得他讀書讀偏了,便跟他說:“聖人也說了,富與貴,貧與賤,對不對?這世上人,就是分那富貴與貧賤的。什麽叫富貴?富便是有錢,貴便是做官。而有錢未必能當官,但當了官就一定有錢,可見貴還在富之前。那什麽叫貧賤?便是一輩子當個平頭百姓,貧賤夫妻百事哀,便是如此。所以聖人說富貴是人之所欲,這是人的天性。想要富貴的最佳途徑便是當了官,當了官便脫離了貧賤。”
小小的宋長雲眼珠一轉,又問:“可是另一位聖人就不想做官啊。有人請他去做宰相,他拼死也不去,還把自己比作汙泥裏的烏龜,寧可快樂地死在汙水裏,也不願被供奉在廟堂之上。他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父親當下就變了臉,斥罵他:“此等書籍,如何能看!看此等言語,於你將來當官高居廟堂有何益處?!”
父親難得訓斥,他便不敢再反駁了。
可是恰恰是因為那一次父親並沒有能夠給他一個明確的回答,他心裏便隱隱覺得父親說的不對,從此對當官之道,尤其對那些利於當官的“聖人言語”,便乏了興致。
兒時讀書游樂,慢慢就長到了二十歲。
縣太爺的兒子二十歲了,已然到了娶妻的年齡,所以縣城裏的有錢富貴人家,紛紛想把自家的閨女許配。
但全部被父親擋在了門外。
自己的兒子將來是要做官的,做比自己更大的官。到時候去了府裏甚至京城,被哪個高官看作乘龍快婿豈不痛快?為何要取這些平臺百姓人家的女兒做妻呢?
宋長雲十八歲中了秀才,然後在父親的嚴厲督促下,又讀了五年書,二十三歲那年,準備去府裏考舉人。
也恰恰在那年,父親倒了血黴,整個宋家都倒了血黴。
起由是有一年知府大人來臺豐縣視察民情,父親為了拍知府大人的馬屁,便作了首詩:“落日餘霞水雲蒼,楓紅萬裏草秋黃。他日東風盡過處,春水自在看朝陽。”
原是那知府名叫王春水,所以詩尾最後一句的意思便是祝福知府大人他日乘得東風,早日高升之意。
王知府很喜歡這首詩,便帶回了府。
誰成想彼時大行王朝有一教派叛亂,恰恰自稱“紅楓教”。紅楓教原是一夥失意流民,後來漸漸人多勢大,便造了反。紅楓教的一個高層教徒在王知府家做管家臥底,打算找機會裏應外合攻占府衙。
王知府從臺豐縣回來,帶回了那首詩,被這紅楓教叛賊給看見了,這叛賊一看這詩:
頭一句“落日餘霞水雲蒼”,不正是在說大行王朝已是落日夕陽了、命不久矣了嗎?
二一句“楓紅萬裏草秋黃”則更妙!他們的教就叫紅楓教,趁著這大行王朝秋天肅殺的時節,像那楓葉秋草一般席卷整個大行王朝!
三一句“他日東風盡過處”,便是說將來定有東風來的一天,那一天便是紅楓教掌握天下的時候。
最後一句“春水自在看朝陽”,對呀,對呀!朝陽,什麽意思?新的一天,新的朝代!
這人越看越愛,便記在了心裏。等回到紅楓教,把這詩跟眾多反賊一說,個個節節讚嘆寫得好!
於是後來,紅楓教再作亂,竟然開始把這詩當做了專用的口號,一個個拿著刀作亂砍著人,嘴裏還大聲喊著“楓紅萬裏草秋黃”!
最終紅楓教叛亂是被平定了,但大行王朝料定天底下還有餘孽,徹查!
那時候一個官員便告發了知府王春水,說是自己在他家作客時,見過他臥房內掛著這首反詩!
王春水倒了黴,被朝廷給抓了起來,立刻就供出了宋長雲的父親。
朝廷直接抄了宋家。
父親被抓到朝廷後,尚不知什麽情況,紅楓教作亂距離臺豐縣甚遠,所以他只知道紅楓教作亂這回事,不知道什麽詩不詩的問題。
朝廷官員問他,是否送了這詩給王春水,他說是。朝廷又問他詩從何處來,他說是自己作的。
這下直接就倒了血黴了!
反詩居然是你作的,想來你就是那紅楓教的匪首!
對待反賊,朝廷要做的就是斬草除根!
不停地審問拷打,他辯解之詞只能是實話“作詩送王春水純粹是對上司的恭維,萬萬沒想到怎麽與紅楓教扯上了關系”。
朝廷不信,對於這個問題,還在朝堂上爭論過。
但爭論的卻不是他有沒有罪,而是殺他一人,還是誅他九族!
按理說叛賊自然是要誅九族的,這種事斬草除根沒有什麽好論的。
但實際上,朝中的聰明人,後來已經慢慢琢磨了過來:這文人作詩,講究一份朦朧,但恰恰是這朦朧害人!你一朦朧,這麽解釋有理,那樣解釋也有理。這原本就是詩詞的魅力,可若是與反賊這種事關聯起來,便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一個小小縣令,查來查去與紅楓教毫無瓜葛,找不到一絲關聯。所以很多人心裏已然猜到:這裏面怕是有那機緣巧合。宋縣令作了詩不假,但卻並非為紅楓教所作。那紅楓教拿到這首詩怕也是巧合而已。
事實如此,又如何呢?
宋縣令死定了!
所以整個朝堂沒有一個人說他無罪,最後爭論的,也不過是要不要誅九族而已。
好在最後的決定是斬了宋縣令,家人流放。
就這樣,二十三歲的宋長雲喪父。
父親死後,宋長雲跟著一大家子被流放了兩年。
兩年後,卻又把他放了,做回了平頭百姓。
為什麽?
因為兩年後,抓到了當初在王春水府中做臥底的那個紅楓教餘孽,受了刑,說出來當初自己如何見到這首詩,又是如何把這首詩在紅楓教裏傳播開來的事實。
朝廷知道了宋縣令確實是被冤枉的。
但沒有為他平反。
這個反沒法平,只能悄悄放了宋家一家人。
母親早已在流放途中死去,實際上現在宋家的嫡系,只剩宋長雲一人了。
宋長雲沒法再考功名,因為父親宋縣令是反賊,反賊的子女,怎麽可以考功名?
有那麽一段時間,宋長雲似是看破了人生看破了紅塵,覺得人生追求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於是奉了道,當了道士。
宋長雲覺得自己孑然一身,可以安心修行。
但實際上,大行王朝卻派人在暗地裏盯著他。
為什麽?
因為他是反賊之子。
朝廷當然知道昔日的宋縣令是冤枉的,但正是因為錯殺了宋縣令,所以要格外盯著他兒子,怕他兒子將來造反尋仇。
宋長雲自己知道父親是被冤枉的嗎?
他當然知道。
父親一生謀求的,是官場,是仕途,是如何加官進爵,他怎麽可能做那造反之事?
所以宋長雲一開始就知道父親冤死,但他不知道的是:朝廷也知道他父親是冤死的。
朝廷看了他幾年,覺得此人已然入道,絕無報仇造反的念頭了,便召見了他。
似是有那麽一點愧疚,又似是想更方便地“看管”他,朝廷讓他去星羅城,還幫他弄了道觀,允許他開館收徒,賜號天師。
為什麽朝廷突然之間對他這麽好?
宋長雲只是微微一琢磨便明白了過來:朝廷怕是知道自己父親是冤死的了,這是默默的補償。
於是宋長雲便到了星羅城,一待便是幾十年。
創辦“內一道”,傳道收徒,只修內不修外,只修心不修身。
之所以定了這個道統,是因為他這輩子見了太多離合,深感儒家所謂“內聖外王”盡是虛偽之道,道理只是手段,成功才是目的。內聖,不過是為了外王而已。
所以宋長雲敬道而詆儒。
要說如果宋長雲在父親死後一輩子孑然一身潛心修道,說不定最終還真能修成正果,但問題就出在來到了星羅城,當了宋天師。
到底是修行尚淺,道行不深。收了徒,有了勢之後,他慢慢也變了。
道家所說的“逍遙”是心的無羈絆,但他卻是真的“逍遙”了起來。
收了有錢人為徒,也按錢財供奉等次,排為大弟子小弟子,拿了錢去吃喝逍遙。
收了漂亮女人為徒,也連哄帶騙,行那茍合之事。
他覺得人生在世,功名利祿還是不如眼前的美酒美色。
卻不曾想,若是沒有他現在“宋天師”的功名,又何來的美酒美色?
到底是修行不夠。
幾年前大行王朝垮臺,宋長雲覺得內心深處長長出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值了,活到了這個王朝的破滅。
再後來土匪進城,宋長雲心知這夥土匪早晚滅亡,所以明面上閉觀不出,暗中積蓄力量,終於等到土匪羸弱之時,一舉拿下了整個星羅城!
如今的宋天師,才是真正的自在快活。
今日無事,幾個女徒弟給自己唱歌舞曲。
突然一大弟子進來,道:“天師,有兩個外鄉人求見,自稱是您的故人。”
宋天師雖老了,但看著這些個可人的女弟子,一臉的紅光滿面,無所謂地問:“叫什麽名字?”
“一個叫聞嵐,一個叫寧咄。”
聽到“寧咄”這個名字,宋天師顫了顫手。
寧咄!
當年被召進宮,他其實根本就沒見到皇帝,就是這個“寧咄”給他宣了聖旨!
寧咄是什麽人?大內高手!武功奇高!
宋天師一陣頭疼:說起來,當年寧咄宣了聖旨,讓他來這星羅城辦了道統,算是恩情了。如今找來,似是要這個人情來了?
這一點尚好辦,難辦的是寧咄的功夫太高,若是不順他心,他暗中殺自己如同殺雞,這可怎麽辦?
還有一人叫聞嵐?
聞嵐是誰?
宋天師但覺得這個名字耳熟,卻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
跟寧咄在一起的,大概也是昔日宮裏的人?
自己只進過一次宮,見了寧咄,見了幾個太監,其他哪裏認得什麽人呢?
聞嵐----聞嵐---
宋天師突然眼神凝固了:大行王朝四皇子,祖聞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宋天師的故事。◎
宋天師本名叫宋長雲, 大行王朝臺豐縣人氏,今年六十有三。
幼年時的宋長雲,父親是大行王朝任命的臺豐縣縣令。
一個縣有幾萬人, 也就是說幾萬人才有一個縣令,所以說,宋長雲的童年,雖談不上錦衣玉食, 但也是書香門第, 官宦家庭。
父親是四十那年中的舉, 繼而才娶妻生子有的他。能當上一縣的縣太爺已然走到了父親仕途的盡頭, 再往上升遷已是無望。
這世道往往如此, 越是小官小吏越是能感受到官場的“魅力”,父親向往著更高的官職,自己無法夠到,所以對從小的宋長雲寄予厚望。
宋長雲自小讀書,有天賦, 卻不努力。
有天賦是指什麽文章學問都能背誦,什麽聖人言語都能理解。而不努力的原因則是,他自小便不認同那些聖人言語。
小時候讀書,讀到“如有用我者, 吾其為東周乎?”他問父親這話是什麽意思,父親說, 這是聖人的願望, 治理一方土地,一個國家。
他又問:“聖人也想當官嗎?”
父親說:“自然, 這天底下又有何人不想當官呢?”
他覺得不妥, 又問父親:“那聖人也說過:富與貴,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話又怎麽解呢?如果聖人僅僅就是為了當官,為什麽還要分得不得道呢?”
父親覺得他讀書讀偏了,便跟他說:“聖人也說了,富與貴,貧與賤,對不對?這世上人,就是分那富貴與貧賤的。什麽叫富貴?富便是有錢,貴便是做官。而有錢未必能當官,但當了官就一定有錢,可見貴還在富之前。那什麽叫貧賤?便是一輩子當個平頭百姓,貧賤夫妻百事哀,便是如此。所以聖人說富貴是人之所欲,這是人的天性。想要富貴的最佳途徑便是當了官,當了官便脫離了貧賤。”
小小的宋長雲眼珠一轉,又問:“可是另一位聖人就不想做官啊。有人請他去做宰相,他拼死也不去,還把自己比作汙泥裏的烏龜,寧可快樂地死在汙水裏,也不願被供奉在廟堂之上。他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父親當下就變了臉,斥罵他:“此等書籍,如何能看!看此等言語,於你將來當官高居廟堂有何益處?!”
父親難得訓斥,他便不敢再反駁了。
可是恰恰是因為那一次父親並沒有能夠給他一個明確的回答,他心裏便隱隱覺得父親說的不對,從此對當官之道,尤其對那些利於當官的“聖人言語”,便乏了興致。
兒時讀書游樂,慢慢就長到了二十歲。
縣太爺的兒子二十歲了,已然到了娶妻的年齡,所以縣城裏的有錢富貴人家,紛紛想把自家的閨女許配。
但全部被父親擋在了門外。
自己的兒子將來是要做官的,做比自己更大的官。到時候去了府裏甚至京城,被哪個高官看作乘龍快婿豈不痛快?為何要取這些平臺百姓人家的女兒做妻呢?
宋長雲十八歲中了秀才,然後在父親的嚴厲督促下,又讀了五年書,二十三歲那年,準備去府裏考舉人。
也恰恰在那年,父親倒了血黴,整個宋家都倒了血黴。
起由是有一年知府大人來臺豐縣視察民情,父親為了拍知府大人的馬屁,便作了首詩:“落日餘霞水雲蒼,楓紅萬裏草秋黃。他日東風盡過處,春水自在看朝陽。”
原是那知府名叫王春水,所以詩尾最後一句的意思便是祝福知府大人他日乘得東風,早日高升之意。
王知府很喜歡這首詩,便帶回了府。
誰成想彼時大行王朝有一教派叛亂,恰恰自稱“紅楓教”。紅楓教原是一夥失意流民,後來漸漸人多勢大,便造了反。紅楓教的一個高層教徒在王知府家做管家臥底,打算找機會裏應外合攻占府衙。
王知府從臺豐縣回來,帶回了那首詩,被這紅楓教叛賊給看見了,這叛賊一看這詩:
頭一句“落日餘霞水雲蒼”,不正是在說大行王朝已是落日夕陽了、命不久矣了嗎?
二一句“楓紅萬裏草秋黃”則更妙!他們的教就叫紅楓教,趁著這大行王朝秋天肅殺的時節,像那楓葉秋草一般席卷整個大行王朝!
三一句“他日東風盡過處”,便是說將來定有東風來的一天,那一天便是紅楓教掌握天下的時候。
最後一句“春水自在看朝陽”,對呀,對呀!朝陽,什麽意思?新的一天,新的朝代!
這人越看越愛,便記在了心裏。等回到紅楓教,把這詩跟眾多反賊一說,個個節節讚嘆寫得好!
於是後來,紅楓教再作亂,竟然開始把這詩當做了專用的口號,一個個拿著刀作亂砍著人,嘴裏還大聲喊著“楓紅萬裏草秋黃”!
最終紅楓教叛亂是被平定了,但大行王朝料定天底下還有餘孽,徹查!
那時候一個官員便告發了知府王春水,說是自己在他家作客時,見過他臥房內掛著這首反詩!
王春水倒了黴,被朝廷給抓了起來,立刻就供出了宋長雲的父親。
朝廷直接抄了宋家。
父親被抓到朝廷後,尚不知什麽情況,紅楓教作亂距離臺豐縣甚遠,所以他只知道紅楓教作亂這回事,不知道什麽詩不詩的問題。
朝廷官員問他,是否送了這詩給王春水,他說是。朝廷又問他詩從何處來,他說是自己作的。
這下直接就倒了血黴了!
反詩居然是你作的,想來你就是那紅楓教的匪首!
對待反賊,朝廷要做的就是斬草除根!
不停地審問拷打,他辯解之詞只能是實話“作詩送王春水純粹是對上司的恭維,萬萬沒想到怎麽與紅楓教扯上了關系”。
朝廷不信,對於這個問題,還在朝堂上爭論過。
但爭論的卻不是他有沒有罪,而是殺他一人,還是誅他九族!
按理說叛賊自然是要誅九族的,這種事斬草除根沒有什麽好論的。
但實際上,朝中的聰明人,後來已經慢慢琢磨了過來:這文人作詩,講究一份朦朧,但恰恰是這朦朧害人!你一朦朧,這麽解釋有理,那樣解釋也有理。這原本就是詩詞的魅力,可若是與反賊這種事關聯起來,便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一個小小縣令,查來查去與紅楓教毫無瓜葛,找不到一絲關聯。所以很多人心裏已然猜到:這裏面怕是有那機緣巧合。宋縣令作了詩不假,但卻並非為紅楓教所作。那紅楓教拿到這首詩怕也是巧合而已。
事實如此,又如何呢?
宋縣令死定了!
所以整個朝堂沒有一個人說他無罪,最後爭論的,也不過是要不要誅九族而已。
好在最後的決定是斬了宋縣令,家人流放。
就這樣,二十三歲的宋長雲喪父。
父親死後,宋長雲跟著一大家子被流放了兩年。
兩年後,卻又把他放了,做回了平頭百姓。
為什麽?
因為兩年後,抓到了當初在王春水府中做臥底的那個紅楓教餘孽,受了刑,說出來當初自己如何見到這首詩,又是如何把這首詩在紅楓教裏傳播開來的事實。
朝廷知道了宋縣令確實是被冤枉的。
但沒有為他平反。
這個反沒法平,只能悄悄放了宋家一家人。
母親早已在流放途中死去,實際上現在宋家的嫡系,只剩宋長雲一人了。
宋長雲沒法再考功名,因為父親宋縣令是反賊,反賊的子女,怎麽可以考功名?
有那麽一段時間,宋長雲似是看破了人生看破了紅塵,覺得人生追求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於是奉了道,當了道士。
宋長雲覺得自己孑然一身,可以安心修行。
但實際上,大行王朝卻派人在暗地裏盯著他。
為什麽?
因為他是反賊之子。
朝廷當然知道昔日的宋縣令是冤枉的,但正是因為錯殺了宋縣令,所以要格外盯著他兒子,怕他兒子將來造反尋仇。
宋長雲自己知道父親是被冤枉的嗎?
他當然知道。
父親一生謀求的,是官場,是仕途,是如何加官進爵,他怎麽可能做那造反之事?
所以宋長雲一開始就知道父親冤死,但他不知道的是:朝廷也知道他父親是冤死的。
朝廷看了他幾年,覺得此人已然入道,絕無報仇造反的念頭了,便召見了他。
似是有那麽一點愧疚,又似是想更方便地“看管”他,朝廷讓他去星羅城,還幫他弄了道觀,允許他開館收徒,賜號天師。
為什麽朝廷突然之間對他這麽好?
宋長雲只是微微一琢磨便明白了過來:朝廷怕是知道自己父親是冤死的了,這是默默的補償。
於是宋長雲便到了星羅城,一待便是幾十年。
創辦“內一道”,傳道收徒,只修內不修外,只修心不修身。
之所以定了這個道統,是因為他這輩子見了太多離合,深感儒家所謂“內聖外王”盡是虛偽之道,道理只是手段,成功才是目的。內聖,不過是為了外王而已。
所以宋長雲敬道而詆儒。
要說如果宋長雲在父親死後一輩子孑然一身潛心修道,說不定最終還真能修成正果,但問題就出在來到了星羅城,當了宋天師。
到底是修行尚淺,道行不深。收了徒,有了勢之後,他慢慢也變了。
道家所說的“逍遙”是心的無羈絆,但他卻是真的“逍遙”了起來。
收了有錢人為徒,也按錢財供奉等次,排為大弟子小弟子,拿了錢去吃喝逍遙。
收了漂亮女人為徒,也連哄帶騙,行那茍合之事。
他覺得人生在世,功名利祿還是不如眼前的美酒美色。
卻不曾想,若是沒有他現在“宋天師”的功名,又何來的美酒美色?
到底是修行不夠。
幾年前大行王朝垮臺,宋長雲覺得內心深處長長出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值了,活到了這個王朝的破滅。
再後來土匪進城,宋長雲心知這夥土匪早晚滅亡,所以明面上閉觀不出,暗中積蓄力量,終於等到土匪羸弱之時,一舉拿下了整個星羅城!
如今的宋天師,才是真正的自在快活。
今日無事,幾個女徒弟給自己唱歌舞曲。
突然一大弟子進來,道:“天師,有兩個外鄉人求見,自稱是您的故人。”
宋天師雖老了,但看著這些個可人的女弟子,一臉的紅光滿面,無所謂地問:“叫什麽名字?”
“一個叫聞嵐,一個叫寧咄。”
聽到“寧咄”這個名字,宋天師顫了顫手。
寧咄!
當年被召進宮,他其實根本就沒見到皇帝,就是這個“寧咄”給他宣了聖旨!
寧咄是什麽人?大內高手!武功奇高!
宋天師一陣頭疼:說起來,當年寧咄宣了聖旨,讓他來這星羅城辦了道統,算是恩情了。如今找來,似是要這個人情來了?
這一點尚好辦,難辦的是寧咄的功夫太高,若是不順他心,他暗中殺自己如同殺雞,這可怎麽辦?
還有一人叫聞嵐?
聞嵐是誰?
宋天師但覺得這個名字耳熟,卻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
跟寧咄在一起的,大概也是昔日宮裏的人?
自己只進過一次宮,見了寧咄,見了幾個太監,其他哪裏認得什麽人呢?
聞嵐----聞嵐---
宋天師突然眼神凝固了:大行王朝四皇子,祖聞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