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夫人(五)
關燈
小
中
大
瓦氏夫人(五)
而此時,天幕也再次顯示地圖,倭寇們已經進入明朝軍隊的包圍圈。盧鏜在前,俞大猷緊隨其後,湯克寬率水師直插其中部,瓦氏夫人則堵住後路。
倭寇們發現被包圍之後,他們四千人的陣型已經被打亂,又被前後中夾擊,無處可逃。
眾軍英勇殺敵,而瓦氏夫人和狼兵們也抵擋住倭寇們的多次返攻。急於逃命的倭寇們兇殘不已,卻不敵狼兵們英勇。
合圍後,四千多的倭寇中,兩千多人被斬首。還有不計其數淹死海中,最終只有三百人僥幸逃脫,逃回柘林,匆匆登舟,入海東遁。
此戰讓全軍上下極度振奮,就連之前士氣不振的本土士兵,都對殺敵提起信心。整理戰場,統計戰功後,全軍無不歡欣鼓舞。瓦氏夫人也終於又笑了笑。
為她們的勝利,歡呼雀躍者比比皆是。一時間,竟然都聽不清別人在說什麽。眼看著之前狼兵們犧牲,如此戰場勝利讓人激動不已。
“太好了,他們終於打敗了倭寇!”
“張經接下來,是不是就要帶著大家包抄敵軍,最後打到他們老巢?”
“也不知道,他們還要打仗打多久。”也有人為瓦氏夫人擔心:“她如今千裏奔波而來,又一直在打仗,身體受得了嗎?”
“希望瓦氏夫人活到一百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希望她平定倭寇後,還能看重孫長大。”
而歷朝歷代,誇讚張經領兵有方的不在少數。以人數多能打贏人數少,已經是正將。以相同人數中戰鬥獲勝,便是良將。而能以少勝多,足以上史書矣。
而按照天幕,之前抗倭屢戰屢敗,士氣不振。張經調來信任的狼兵,帶來小勝。之後,他又安排眾軍,籌謀得此大勝,扭轉整軍士氣。接下來,由他領兵,必定能再接再厲。
漢朝
漢武帝看到地圖前後,興奮不已:“張經著實有才幹!若他是我的將軍,必定能以軍功封侯!”
衛青也讚許:“此人排兵布陣,十分穩妥。而且,狼兵也是他征調而來。異地千裏調兵,張經還能穩住軍心,令眾人合力作戰,著實領軍有方。”
霍去病促狹道:“我千裏追襲,便不好嗎?”
漢武帝哈哈一笑:“一千個將軍裏,也才有一個霍去病!千裏奔襲之法,世上再難有人能用!”
明朝
朱元璋看到倭寇行徑,便已經難安,看到張經打贏了,倒是頗為欣慰。他之前已經宣旨召見各位重臣,如今他們也已經趕到。
“上次已經討論過,征討倭寇的事情。只是,因元朝兩次征討日本而不得,所以你們勸朕放棄。如今,你們又有何想法?”
朱元璋因倭寇騷擾邊境,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是,當時日本正值亂世,非但不聽從,反而大肆劫掠沿海的百姓。
原本,朱元璋想要進軍日本,最終因擔心軍資而沒成行。經過考慮,為了杜絕倭患,朱元璋下令“封鎖沿海”。
看到倭寇竟然多年後,仍然為患江浙一帶,眾臣也只能勸:“國庫無力負擔如此大的開銷,總也要解決。”
“朕都封鎖沿海,仍不能絕倭寇,可見這也沒什麽用。就算打不到日本,建立航海司,巡查海面,錢總還是夠的吧?”
朱棣詢問:“朕怎麽不知道,倭寇如此猖狂?”
朱高熾思考一下,道:“鄭和幾次下西洋,也沒碰到倭寇。或許,因他們隨行火器充足,倭寇不敢來犯。”
朱棣皺眉:“難道後世重開海禁,故而無船可用?可是看到倭寇這般,之前保存圖紙尚在,總還能制造出來吧?”
朱高熾苦惱道:“父皇命鄭和下西洋,也花費甚廣。後世想必財政也好不到哪去,或許已經無力供養船隊。”
朱棣卻從這話明白,兒子也在訴苦。自己征戰沙場的時候,都是朱高熾監國處理財政等事,想必也因此苦惱良久。
朱棣也思考好多次,為什麽那女王會想要日不落帝國呢?她們哪裏有這麽多錢,維系領土?
嘉靖帝勃然大怒,這與他收到的奏報截然不同。而既然天幕還拿出《明世宗實錄》,可見後人必定為此事也議論過。
一想到,等一下自己的名字也會在天幕中出現,嘉靖帝就維持不住他修仙的做派。
嚴嵩此時也加急趕到宮門口,立刻請求嘉靖召見。嚴世蕃已經面色如土,汗如雨下。
“爹,陛下那裏如何應對?”
嚴嵩掃了他一眼:“你慌什麽。當初陛下問我此事真假,我也提了不止一個人的名字。若論此事,他們誰都跑不掉。陛下還能殺盡所有朝中大臣?”
嚴世蕃擠出苦笑:“本來是想給我們的人爭個位子。沒想到,竟然釀出此禍。”
嚴嵩讓他閉嘴:“你等會不必隨我進去。這些事也爛在心中,再也不能提起。我們都不在軍中,哪裏知道這許多實情?”
嚴世蕃本來還想問,趙文華萬一將來牽扯出他們怎麽辦,卻最終沒有再問。
【然而,王江涇大捷之後,張經迎來的不是嘉獎,而是牢獄之災。此戰,他雖是頭功,但是趙文華早就上書,說張經養寇自重,延誤戰機。
就連王江涇之戰,趙文華在張經報捷之前就已經秘密上疏,說王江涇之戰是他督師出戰的結果。此外,一同被下獄的還有李天寵。他任右僉都禦史,代王忬巡撫浙江,也在此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月初,王江涇大捷。五月十六日,嘉靖帝下詔逮捕張經。趙文華剛彈劾張經養寇自重,張經後面立刻便帶兵平倭,怎麽有這麽巧合的事情,嘉靖帝認定了張經“養寇自重”。
“張經欺怠不忠,聞文華之奏,方此一戰,是何心也?”
之前彈劾過張經的言官李用敬,這次勸說嘉靖帝,不宜在大勝時候換將,會軍心不穩。而嘉靖反倒更加震怒,覺得張經和言官結黨,將李用敬等言官廷杖五十,並且斥為民。
之後,嘉靖帝再問嚴嵩一次,張經養寇自重到底是真是假。
嵩言:“徐階、李本江浙人,皆言經養寇不戰。文華、宗憲合謀進剿,經冒以為功。”
自此,張經徹底失去了嘉靖帝的信任。獄中,張經曾給嘉靖一份乞求書,自從他總督平倭之後,斬殺和俘虜的倭寇超過五千人之多,哀求嘉靖饒他死罪。然而,最終不得饒恕。
張經之冤屈,就如岳飛被莫須有之罪冤殺一樣。同樣為國盡忠,領兵作戰,卻遭遇結黨營私,此等誣陷,令人為張公不平。
在岳飛墓前,有秦檜夫婦銅像,跪了一千年直到現在。那張經墓前又如何呢?自宋之後,重文抑武令人心寒。他們是保衛國家的將士,戰死沙場的英雄,為什麽連個終老都不得?
嘉靖心中怎麽想的,外人不得而知。只是沒有張經,朝廷也不是無人,那麽平叛還會順利嗎?】
明朝
嘉靖帝狂怒不已:“趙文華此事是不是你的籌謀?張經是岳飛,那朕難道是趙構嗎!”
嚴嵩跪地懇切道:“臣雖年邁,但絕非昏庸之徒。此事真假,臣不在江浙又如何得知。故而,臣也詢問江浙之臣,只為陛下參詳。若知曉江浙之事,必由趙文華等人來此上報。”
“朕焉能知道,你們是否早已沆瀣一氣?楊繼盛奏報,你嚴嵩五奸十大罪,朕還不信。現在看來,你才是結黨營私,罪無可恕。”
“若臣真的結黨營私,楊繼盛都入獄三年,臣還不能令其死罪嗎?臣以六十一歲入內閣,如今十三年,無不殫精竭慮,只為與陛下解憂。事已至此,陛下還請賜臣死罪,只開罪老臣一人。嚴黨之事,臣擔不起。那些於社稷有功之臣,又何必遭此災禍。”
上一任內閣首輔夏言還活著的時候,他整頓吏治,鞏固邊防,頗有政績。可是夏言耿直,豪邁強直,最終為嘉靖不喜。當時,他嚴嵩算得上什麽?
而夏言坐罪處死,時年六十七歲。難道不也是,為國殫精竭慮一輩子?有的事嘉靖想做,總要下臣為之鋪墊吧?若朝中都是正直名臣,那陛下的私心又如何實現?這又怎麽算是陛下的天下,陛下的朝堂?
嚴嵩在一片沈寂中,迎來嘉靖的最終決斷。沒收家產,削官還鄉。而趙文華則立刻押解回京。
宋朝
文天祥看到此處,也不由為之憤慨。岳飛雖在趙構死後,獲得平反,然而終究是意難平。
“總有忠臣枉死,令人不忍觀之。雖篡位之事,五代十國比比皆是。然而,後世將軍誰以亂臣當目標?他們本就是保家衛國。”
岳飛的偶像也是關羽,誰想找個篡位的人當偶像?後世凡是提及,此人類司馬懿,那麽這個大臣鐵定會死。
而歷朝歷代看到此處,罵嘉靖和趙文華的人比比皆是。
“此人也太過歹毒,環環毒計,置張經於死地。”
“不過,不知道嚴嵩,徐階等人到底是不是奸臣?還是他們不知道江浙之事?”
“後人之事,我又如何得知?”
為張經而悲戚的人也很多。乃至於,乍喜乍悲,有些體弱的人不得不吃一些救心丸。
“凡為國殺敵者,我們自當永記。而且,他們也該得到封賞,榮養而終。若不然,誰還願意賣命?”
“自古以來,軍功都是實打實的,誰能想到後朝,居然還能這樣埋沒忠良。”
清朝
“明天把《打嚴嵩》唱上七天!”
京劇班子最近常接到《荀灌娘》的戲,這次因天幕接到罵戲卻也是第一次。
班主自然應了,又問:“去府上連唱七天?”
“怎麽可能!我們夫人要讓過往的百姓,也能聽到這戲!你撿幾個熱鬧地方,準備安排!”
班主給錢自然應。只是接下來,照樣還有《瓦氏夫人》的新劇,眾位金主也等著看。
剛唱了一段時間,嗓子都沒緩過來的旦角,倒是舒了口氣。至少,接下來最忙的不是她了。
而此時的張經墓前,同樣香火鼎盛。凡是附近的人,都不由前來給張公上了一柱香。
【張經被關獄中,周琉當月接任,下個月就被趙文華上言削職。楊宜代周琉管理抗倭事情的時候,趙文華雖是督察軍務,威在楊宜之上。
六月初三,趙文華再次越權,調動兵權。他思索上次失敗,不認為自己的排兵布陣,戰略想法有錯。失敗是因為,上次他能調來的狼兵太少了。
於是這次,趙文華調田州狼兵、湖南土兵,大舉進攻柘林。柘林為侵華倭寇三大主力之一的松浦氏大本營,屯兵兩萬餘人。
經過上次漕涇之敗,趙文華沒有吸取任何教訓。然而,瓦氏夫人卻不得不聽調遣。
本來,王江涇大捷,所有士兵們都因此振奮,正是一同進取的好時候。然而,英勇的狼兵們又被白白推入死路。
此戰無功而返,狼兵們損失慘重。瓦氏夫人抗倭以來,只有兩次失敗且損失慘重,都是趙文華派遣不當。
而在拓林之敗前,五月二十五日昆山被賊困四十五天,江蘇巡按要求狼兵來救,狼兵前去追殺倭寇,解救了昆山。
五月陸涇壩戰役中,總兵俞大猷率俍、土兵迎戰。瓦氏夫人在他麾下,帶領狼兵們,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毀海盜船只三十餘艘。
六月初一,倭寇五百餘人侵犯嘉定等地。新派遣的狼兵不到百人與敵交戰,斬敵五十多人。而狼兵犧牲六人,最終取勝。
可見,狼兵仍舊勇武。但狼兵們也是血肉之軀,看著兒郎們在拓林白白犧牲,瓦氏夫人又如何不心痛。張經和李天寵被無辜下獄,眾軍又如何不心寒?而趙文華指揮狼兵白白送死,心中可是十分安穩!
緊接著,楊宜以狼兵剽掠不可用,請募江、浙和山東箭手,並調江、浙、福建、湖廣、河南各地兵士填補狼兵之位。這其中,有多少趙文華的授意,就不得而知。
嘉靖皇帝以瓦氏夫人抗倭有功,詔封“二品夫人”,“以殺賊多,詔賞她及其曾孫岑大祿銀幣、彩緞、禦物,餘令軍門獎賞”。
七月,瓦氏夫人帶病,領著田州狼兵們準備回家鄉。抗倭之事本來是保家衛國,將士們出發前都立誓死戰。然而最終雖有勝仗,卻眼看張經等人無辜下獄。反倒是趙文華督軍兩次失敗,仍舊氣焰韜天。
當初,跨越千裏而來的各地狼兵總計六千人,如今只有三千多人回到家鄉。而瓦氏夫人帶領勇將二十四人,隨從女兵四十多人,卻已犧牲一半以上。
瓦氏夫人帶領田州狼兵們,從七月回程,歷經三個月,終於到達故鄉,隨即祭告家廟。“凡隨軍者,土司均獎賞其親,殉職者均厚恤其家。”
一年之內,她和狼兵們千裏奔波來回途中就近半年,而中間半年一直在奮勇殺敵。回家鄉不久後,瓦氏夫人病重去世,葬於田州城東。
而別的地方的狼兵更慘,歸途中缺少糧餉,狼兵們只得殺掉戰馬。而最終缺乏糧草,他們只能一路乞討,最後不得不劫掠。
但是,他們英勇抗倭之功,百姓至今仍記。如今,江浙一帶,仍有民謠,歌頌瓦氏夫人抗倭之功。而狼兵們在江浙埋骨之地,仍有墓室。
狼兵歸家的當月,京城也發生了一件事。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張經與李天寵、楊繼盛等九人,一起被斬於西市。其冤屈,世人皆知,卻終究不得救。
而趙文華誣陷張經和李天寵以後,又先後論罷總督周珫、楊宜等,顛倒功罪,牽制兵機。倭勢因是愈熾,反以敗報勝。可趙文華返朝,竟然升工部尚書,繼以右副都禦史總督江南、浙東軍事。】
正缺少食物而頭腦昏昏的狼兵,沒發現平日裏看到他們就躲避的百姓,竟然慢慢靠近。
“你們可是抗倭回來的狼兵?”
連天幕說的話都聽不清,他們對於百姓的問詢,也茫然沒反應。卻有人遞上了一碗清水,上面還灑了麥麩。
雖然不知道為何,但是有清澈的水喝,他們都端起來就不停。
“慢點喝,慢點喝。你們長久沒吃東西的話,不能這麽快。”
而後,終於清醒些許的狼兵們,卻看到百姓端來煮好的面湯。雖然稀薄,但是總算有的吃,他們一個個都吃的飛快。
“晚上,我們再給你們拿些流食吃。”餓出經驗的百姓們,看著他們緩過來,也十分欣慰。
終於有狼兵用不熟練的官話問起:“你們為什麽要給我們吃的?”
“你們可是去江浙殺倭寇,如今回家途中?”
“是又如何?”
茫然不解的狼兵們卻被簇擁起來。百姓們看著他們,倒像是看著自家子侄。
“真是苦了你們了。”
也有大娘看著最年少的狼兵:“還沒我兒子看上去大呢。”
少年狼兵蹭的一下,蹦了起來:“你幹什麽?”
“別擔心,你們回去路上,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不多時,就連附近的官吏也有前來,與他們攀談起來,並且贈送了一些回程的路費。
宋朝
趙匡胤想起楊業之死,也不由惋惜萬分。當初,他親征北漢,因聽說過楊業的名氣,讓劉繼元勸降楊業。
好不容易得到楊業這員虎將,趙匡胤也非常高興。之後,他任命楊業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後來,遼景宗率領十萬兵士攻雁門。楊業領數千騎兵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從此,趙匡胤對他封賞更多。就算有人彈劾,趙匡胤也只是將奏章封好,交到楊業手中,以示信任。
“朕本來想,有楊業做為副將,潘美作為主將,北伐有望矣。”
而最初,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雲州等四個州。可東路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最後朝廷決定暫時不打,讓潘美等人帶領軍隊保護四洲百姓到內地。
楊業為人謹慎,本來準備安排妥當。可太太監王侁認為他怯戰,懷有異心。楊業只能身先士卒,自證清白。
而遼朝視楊業為大患,提前設下埋伏。楊業整日奮力交戰,來到陳家谷口,卻沒有看到潘美的援軍。他受了十多處傷,士兵都快死光了,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
而楊業被俘之後,絕食而死。不僅宋朝,遼朝也在密雲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趙匡胤事後,封賞楊業家人,將大將軍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免冠、流放到金州。
“唉,忠臣何必為君誤。倘若他在我朝為將,朕定然會厚賞他。瓦氏夫人和狼兵自然也是多多益善。俞大遒帶兵也不錯。”
趙匡胤說完,卻想起天幕曾說岳飛死於趙構之手。這樣他們也不必來我朝,就在我趙匡胤手下,必定厚賞之。
而宋朝之前的很多朝代甚至都有些不解。他們這般對待軍士,就不怕他們造反嗎?
“為什麽將軍就這麽輕易被冤殺了?”
“士兵們沒有嘩變嗎?而且竟然連回程的糧食都不夠。”
“或許就是軍中已經有了嘩變,趙文華他們壓制不住,又殺不了。所以,幹脆將狼兵們都趕回家。當初征召他們的是張經,帶領他們立功的也是張經,誰又願意跟著趙文華送死。”
“可是,本來剛開始大好局面。現在,被趙文華這麽一弄,又士氣低落。”
“趙文華的奏報到底寫了什麽?嘉靖帝也算謹慎了,但是竟然還是殺了張經。趙文華明顯沒有領兵能力,嘉靖帝怎麽相信張經是冒領功勞?”
【多年之後,張經他們得以平反,然而卻不能令其覆生。
史書讀到此處,總令人掩卷而泣。而縱觀世界,西班牙正爭霸海洋,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成為第一代日不落帝國。就連日本也在鳥根縣發現了銀礦,引入白銀精練技術“灰吹法”,從此不再缺銀子。
明朝雖大舉從西班牙、葡萄牙和日本手中購買銀子,緩解了內部的“錢荒”危局。但是,日後國外限制白銀流入中國的時候,他們也吃盡苦頭。
而朝廷內部則困於黨爭內鬥,養了一窩不能打仗的宗室,卻連遠航大船都不再建造,想要航海攻打倭寇都做不到。
世事變遷,張經和楊繼盛等人的忠勇,卻有後人永記。他們的墓前也總是香火不斷,延綿至今。千百年後,還仍有百姓記得,十月二十九日這天是楊奉公-楊繼盛的忌日。
每當危難之際,那些敢於為百姓而戰的英雄們奮勇而出。“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而東漢末年烽煙起。此後,三國演義流傳至今,熱度不衰,也是同樣的道理。亂世何其多,其中梟雄,背信棄義者比比皆是。
可別人挾持百姓,隨意掠殺。漢昭烈帝卻有百姓跟隨渡江,扶老攜幼,正是因為他愛惜百姓如子民。
諸葛亮與漢昭烈帝,君不疑臣,臣不負君。武侯祠堂和漢昭烈帝墓同地,歷經各朝各代而倍受推崇,千百年香火鼎盛。
武侯諸葛亮去世一千七百年後,列強入/侵雲南,打算開當地礦產,招降當地人。當地班洪王反抗慘遭屠殺,傳信召集十多個首領。收到班洪王的求救信後,十七王集聚班洪,最終決定一同反抗,寫下一封《告中國同胞書》。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這裏的阿祖阿公指的就是諸葛亮。三國時期,諸葛亮率兵平定雲南,從那時,班洪王的祖先與諸葛亮立誓。他們永不反叛,做守護邊疆的戰士。
史書中,英傑們薪火相傳,永不斷絕!】
明朝
朱元璋聞言,卻又吃了一驚。怎麽又是金銀?朕的寶鈔怎麽了?
“朝鮮那邊多次陳請,言辭懇切。有商人陳申從琉球人那裏得來的消息,也是說朝鮮已經大半國土,亡於日本。”
萬歷也堅定了抗倭決心:“倭寇之患就打了十幾年才消除。如今那日本豐臣秀吉,都已經發兵朝鮮。我大明又如何能不保番國?若此戰失敗,明天日本就長驅直入我國領土。”
“原本還擔心軍資花費甚多,若是此次能讓日本服罪,那…”
也有大臣道:“他們狼子野心。自唐以來,總有不臣之心。若不能就此壓服,此後恐怕還有波瀾。”
東漢末年
曹操看到漢昭烈帝,心中激動不已。他本也是想要匡扶漢室,沒想到卻有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
“能夠被稱作漢昭烈帝,必定可使漢室覆興!”
滿心想要光覆漢室的曹操,還在想是不是如今的少帝,被稱作漢昭烈帝。
“若能追隨他,光覆漢室。一生心願足以!”曹操也在想,其他兩國是哪位亂臣了。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霸王票和營養液支持~
感謝大家精彩的評論,還有每次更新很快留評~
加更一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此時,天幕也再次顯示地圖,倭寇們已經進入明朝軍隊的包圍圈。盧鏜在前,俞大猷緊隨其後,湯克寬率水師直插其中部,瓦氏夫人則堵住後路。
倭寇們發現被包圍之後,他們四千人的陣型已經被打亂,又被前後中夾擊,無處可逃。
眾軍英勇殺敵,而瓦氏夫人和狼兵們也抵擋住倭寇們的多次返攻。急於逃命的倭寇們兇殘不已,卻不敵狼兵們英勇。
合圍後,四千多的倭寇中,兩千多人被斬首。還有不計其數淹死海中,最終只有三百人僥幸逃脫,逃回柘林,匆匆登舟,入海東遁。
此戰讓全軍上下極度振奮,就連之前士氣不振的本土士兵,都對殺敵提起信心。整理戰場,統計戰功後,全軍無不歡欣鼓舞。瓦氏夫人也終於又笑了笑。
為她們的勝利,歡呼雀躍者比比皆是。一時間,竟然都聽不清別人在說什麽。眼看著之前狼兵們犧牲,如此戰場勝利讓人激動不已。
“太好了,他們終於打敗了倭寇!”
“張經接下來,是不是就要帶著大家包抄敵軍,最後打到他們老巢?”
“也不知道,他們還要打仗打多久。”也有人為瓦氏夫人擔心:“她如今千裏奔波而來,又一直在打仗,身體受得了嗎?”
“希望瓦氏夫人活到一百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希望她平定倭寇後,還能看重孫長大。”
而歷朝歷代,誇讚張經領兵有方的不在少數。以人數多能打贏人數少,已經是正將。以相同人數中戰鬥獲勝,便是良將。而能以少勝多,足以上史書矣。
而按照天幕,之前抗倭屢戰屢敗,士氣不振。張經調來信任的狼兵,帶來小勝。之後,他又安排眾軍,籌謀得此大勝,扭轉整軍士氣。接下來,由他領兵,必定能再接再厲。
漢朝
漢武帝看到地圖前後,興奮不已:“張經著實有才幹!若他是我的將軍,必定能以軍功封侯!”
衛青也讚許:“此人排兵布陣,十分穩妥。而且,狼兵也是他征調而來。異地千裏調兵,張經還能穩住軍心,令眾人合力作戰,著實領軍有方。”
霍去病促狹道:“我千裏追襲,便不好嗎?”
漢武帝哈哈一笑:“一千個將軍裏,也才有一個霍去病!千裏奔襲之法,世上再難有人能用!”
明朝
朱元璋看到倭寇行徑,便已經難安,看到張經打贏了,倒是頗為欣慰。他之前已經宣旨召見各位重臣,如今他們也已經趕到。
“上次已經討論過,征討倭寇的事情。只是,因元朝兩次征討日本而不得,所以你們勸朕放棄。如今,你們又有何想法?”
朱元璋因倭寇騷擾邊境,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是,當時日本正值亂世,非但不聽從,反而大肆劫掠沿海的百姓。
原本,朱元璋想要進軍日本,最終因擔心軍資而沒成行。經過考慮,為了杜絕倭患,朱元璋下令“封鎖沿海”。
看到倭寇竟然多年後,仍然為患江浙一帶,眾臣也只能勸:“國庫無力負擔如此大的開銷,總也要解決。”
“朕都封鎖沿海,仍不能絕倭寇,可見這也沒什麽用。就算打不到日本,建立航海司,巡查海面,錢總還是夠的吧?”
朱棣詢問:“朕怎麽不知道,倭寇如此猖狂?”
朱高熾思考一下,道:“鄭和幾次下西洋,也沒碰到倭寇。或許,因他們隨行火器充足,倭寇不敢來犯。”
朱棣皺眉:“難道後世重開海禁,故而無船可用?可是看到倭寇這般,之前保存圖紙尚在,總還能制造出來吧?”
朱高熾苦惱道:“父皇命鄭和下西洋,也花費甚廣。後世想必財政也好不到哪去,或許已經無力供養船隊。”
朱棣卻從這話明白,兒子也在訴苦。自己征戰沙場的時候,都是朱高熾監國處理財政等事,想必也因此苦惱良久。
朱棣也思考好多次,為什麽那女王會想要日不落帝國呢?她們哪裏有這麽多錢,維系領土?
嘉靖帝勃然大怒,這與他收到的奏報截然不同。而既然天幕還拿出《明世宗實錄》,可見後人必定為此事也議論過。
一想到,等一下自己的名字也會在天幕中出現,嘉靖帝就維持不住他修仙的做派。
嚴嵩此時也加急趕到宮門口,立刻請求嘉靖召見。嚴世蕃已經面色如土,汗如雨下。
“爹,陛下那裏如何應對?”
嚴嵩掃了他一眼:“你慌什麽。當初陛下問我此事真假,我也提了不止一個人的名字。若論此事,他們誰都跑不掉。陛下還能殺盡所有朝中大臣?”
嚴世蕃擠出苦笑:“本來是想給我們的人爭個位子。沒想到,竟然釀出此禍。”
嚴嵩讓他閉嘴:“你等會不必隨我進去。這些事也爛在心中,再也不能提起。我們都不在軍中,哪裏知道這許多實情?”
嚴世蕃本來還想問,趙文華萬一將來牽扯出他們怎麽辦,卻最終沒有再問。
【然而,王江涇大捷之後,張經迎來的不是嘉獎,而是牢獄之災。此戰,他雖是頭功,但是趙文華早就上書,說張經養寇自重,延誤戰機。
就連王江涇之戰,趙文華在張經報捷之前就已經秘密上疏,說王江涇之戰是他督師出戰的結果。此外,一同被下獄的還有李天寵。他任右僉都禦史,代王忬巡撫浙江,也在此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月初,王江涇大捷。五月十六日,嘉靖帝下詔逮捕張經。趙文華剛彈劾張經養寇自重,張經後面立刻便帶兵平倭,怎麽有這麽巧合的事情,嘉靖帝認定了張經“養寇自重”。
“張經欺怠不忠,聞文華之奏,方此一戰,是何心也?”
之前彈劾過張經的言官李用敬,這次勸說嘉靖帝,不宜在大勝時候換將,會軍心不穩。而嘉靖反倒更加震怒,覺得張經和言官結黨,將李用敬等言官廷杖五十,並且斥為民。
之後,嘉靖帝再問嚴嵩一次,張經養寇自重到底是真是假。
嵩言:“徐階、李本江浙人,皆言經養寇不戰。文華、宗憲合謀進剿,經冒以為功。”
自此,張經徹底失去了嘉靖帝的信任。獄中,張經曾給嘉靖一份乞求書,自從他總督平倭之後,斬殺和俘虜的倭寇超過五千人之多,哀求嘉靖饒他死罪。然而,最終不得饒恕。
張經之冤屈,就如岳飛被莫須有之罪冤殺一樣。同樣為國盡忠,領兵作戰,卻遭遇結黨營私,此等誣陷,令人為張公不平。
在岳飛墓前,有秦檜夫婦銅像,跪了一千年直到現在。那張經墓前又如何呢?自宋之後,重文抑武令人心寒。他們是保衛國家的將士,戰死沙場的英雄,為什麽連個終老都不得?
嘉靖心中怎麽想的,外人不得而知。只是沒有張經,朝廷也不是無人,那麽平叛還會順利嗎?】
明朝
嘉靖帝狂怒不已:“趙文華此事是不是你的籌謀?張經是岳飛,那朕難道是趙構嗎!”
嚴嵩跪地懇切道:“臣雖年邁,但絕非昏庸之徒。此事真假,臣不在江浙又如何得知。故而,臣也詢問江浙之臣,只為陛下參詳。若知曉江浙之事,必由趙文華等人來此上報。”
“朕焉能知道,你們是否早已沆瀣一氣?楊繼盛奏報,你嚴嵩五奸十大罪,朕還不信。現在看來,你才是結黨營私,罪無可恕。”
“若臣真的結黨營私,楊繼盛都入獄三年,臣還不能令其死罪嗎?臣以六十一歲入內閣,如今十三年,無不殫精竭慮,只為與陛下解憂。事已至此,陛下還請賜臣死罪,只開罪老臣一人。嚴黨之事,臣擔不起。那些於社稷有功之臣,又何必遭此災禍。”
上一任內閣首輔夏言還活著的時候,他整頓吏治,鞏固邊防,頗有政績。可是夏言耿直,豪邁強直,最終為嘉靖不喜。當時,他嚴嵩算得上什麽?
而夏言坐罪處死,時年六十七歲。難道不也是,為國殫精竭慮一輩子?有的事嘉靖想做,總要下臣為之鋪墊吧?若朝中都是正直名臣,那陛下的私心又如何實現?這又怎麽算是陛下的天下,陛下的朝堂?
嚴嵩在一片沈寂中,迎來嘉靖的最終決斷。沒收家產,削官還鄉。而趙文華則立刻押解回京。
宋朝
文天祥看到此處,也不由為之憤慨。岳飛雖在趙構死後,獲得平反,然而終究是意難平。
“總有忠臣枉死,令人不忍觀之。雖篡位之事,五代十國比比皆是。然而,後世將軍誰以亂臣當目標?他們本就是保家衛國。”
岳飛的偶像也是關羽,誰想找個篡位的人當偶像?後世凡是提及,此人類司馬懿,那麽這個大臣鐵定會死。
而歷朝歷代看到此處,罵嘉靖和趙文華的人比比皆是。
“此人也太過歹毒,環環毒計,置張經於死地。”
“不過,不知道嚴嵩,徐階等人到底是不是奸臣?還是他們不知道江浙之事?”
“後人之事,我又如何得知?”
為張經而悲戚的人也很多。乃至於,乍喜乍悲,有些體弱的人不得不吃一些救心丸。
“凡為國殺敵者,我們自當永記。而且,他們也該得到封賞,榮養而終。若不然,誰還願意賣命?”
“自古以來,軍功都是實打實的,誰能想到後朝,居然還能這樣埋沒忠良。”
清朝
“明天把《打嚴嵩》唱上七天!”
京劇班子最近常接到《荀灌娘》的戲,這次因天幕接到罵戲卻也是第一次。
班主自然應了,又問:“去府上連唱七天?”
“怎麽可能!我們夫人要讓過往的百姓,也能聽到這戲!你撿幾個熱鬧地方,準備安排!”
班主給錢自然應。只是接下來,照樣還有《瓦氏夫人》的新劇,眾位金主也等著看。
剛唱了一段時間,嗓子都沒緩過來的旦角,倒是舒了口氣。至少,接下來最忙的不是她了。
而此時的張經墓前,同樣香火鼎盛。凡是附近的人,都不由前來給張公上了一柱香。
【張經被關獄中,周琉當月接任,下個月就被趙文華上言削職。楊宜代周琉管理抗倭事情的時候,趙文華雖是督察軍務,威在楊宜之上。
六月初三,趙文華再次越權,調動兵權。他思索上次失敗,不認為自己的排兵布陣,戰略想法有錯。失敗是因為,上次他能調來的狼兵太少了。
於是這次,趙文華調田州狼兵、湖南土兵,大舉進攻柘林。柘林為侵華倭寇三大主力之一的松浦氏大本營,屯兵兩萬餘人。
經過上次漕涇之敗,趙文華沒有吸取任何教訓。然而,瓦氏夫人卻不得不聽調遣。
本來,王江涇大捷,所有士兵們都因此振奮,正是一同進取的好時候。然而,英勇的狼兵們又被白白推入死路。
此戰無功而返,狼兵們損失慘重。瓦氏夫人抗倭以來,只有兩次失敗且損失慘重,都是趙文華派遣不當。
而在拓林之敗前,五月二十五日昆山被賊困四十五天,江蘇巡按要求狼兵來救,狼兵前去追殺倭寇,解救了昆山。
五月陸涇壩戰役中,總兵俞大猷率俍、土兵迎戰。瓦氏夫人在他麾下,帶領狼兵們,斬獲倭首三百餘級,燒毀海盜船只三十餘艘。
六月初一,倭寇五百餘人侵犯嘉定等地。新派遣的狼兵不到百人與敵交戰,斬敵五十多人。而狼兵犧牲六人,最終取勝。
可見,狼兵仍舊勇武。但狼兵們也是血肉之軀,看著兒郎們在拓林白白犧牲,瓦氏夫人又如何不心痛。張經和李天寵被無辜下獄,眾軍又如何不心寒?而趙文華指揮狼兵白白送死,心中可是十分安穩!
緊接著,楊宜以狼兵剽掠不可用,請募江、浙和山東箭手,並調江、浙、福建、湖廣、河南各地兵士填補狼兵之位。這其中,有多少趙文華的授意,就不得而知。
嘉靖皇帝以瓦氏夫人抗倭有功,詔封“二品夫人”,“以殺賊多,詔賞她及其曾孫岑大祿銀幣、彩緞、禦物,餘令軍門獎賞”。
七月,瓦氏夫人帶病,領著田州狼兵們準備回家鄉。抗倭之事本來是保家衛國,將士們出發前都立誓死戰。然而最終雖有勝仗,卻眼看張經等人無辜下獄。反倒是趙文華督軍兩次失敗,仍舊氣焰韜天。
當初,跨越千裏而來的各地狼兵總計六千人,如今只有三千多人回到家鄉。而瓦氏夫人帶領勇將二十四人,隨從女兵四十多人,卻已犧牲一半以上。
瓦氏夫人帶領田州狼兵們,從七月回程,歷經三個月,終於到達故鄉,隨即祭告家廟。“凡隨軍者,土司均獎賞其親,殉職者均厚恤其家。”
一年之內,她和狼兵們千裏奔波來回途中就近半年,而中間半年一直在奮勇殺敵。回家鄉不久後,瓦氏夫人病重去世,葬於田州城東。
而別的地方的狼兵更慘,歸途中缺少糧餉,狼兵們只得殺掉戰馬。而最終缺乏糧草,他們只能一路乞討,最後不得不劫掠。
但是,他們英勇抗倭之功,百姓至今仍記。如今,江浙一帶,仍有民謠,歌頌瓦氏夫人抗倭之功。而狼兵們在江浙埋骨之地,仍有墓室。
狼兵歸家的當月,京城也發生了一件事。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張經與李天寵、楊繼盛等九人,一起被斬於西市。其冤屈,世人皆知,卻終究不得救。
而趙文華誣陷張經和李天寵以後,又先後論罷總督周珫、楊宜等,顛倒功罪,牽制兵機。倭勢因是愈熾,反以敗報勝。可趙文華返朝,竟然升工部尚書,繼以右副都禦史總督江南、浙東軍事。】
正缺少食物而頭腦昏昏的狼兵,沒發現平日裏看到他們就躲避的百姓,竟然慢慢靠近。
“你們可是抗倭回來的狼兵?”
連天幕說的話都聽不清,他們對於百姓的問詢,也茫然沒反應。卻有人遞上了一碗清水,上面還灑了麥麩。
雖然不知道為何,但是有清澈的水喝,他們都端起來就不停。
“慢點喝,慢點喝。你們長久沒吃東西的話,不能這麽快。”
而後,終於清醒些許的狼兵們,卻看到百姓端來煮好的面湯。雖然稀薄,但是總算有的吃,他們一個個都吃的飛快。
“晚上,我們再給你們拿些流食吃。”餓出經驗的百姓們,看著他們緩過來,也十分欣慰。
終於有狼兵用不熟練的官話問起:“你們為什麽要給我們吃的?”
“你們可是去江浙殺倭寇,如今回家途中?”
“是又如何?”
茫然不解的狼兵們卻被簇擁起來。百姓們看著他們,倒像是看著自家子侄。
“真是苦了你們了。”
也有大娘看著最年少的狼兵:“還沒我兒子看上去大呢。”
少年狼兵蹭的一下,蹦了起來:“你幹什麽?”
“別擔心,你們回去路上,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不多時,就連附近的官吏也有前來,與他們攀談起來,並且贈送了一些回程的路費。
宋朝
趙匡胤想起楊業之死,也不由惋惜萬分。當初,他親征北漢,因聽說過楊業的名氣,讓劉繼元勸降楊業。
好不容易得到楊業這員虎將,趙匡胤也非常高興。之後,他任命楊業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後來,遼景宗率領十萬兵士攻雁門。楊業領數千騎兵突襲遼軍,與潘美前後夾擊,大敗遼兵。從此,趙匡胤對他封賞更多。就算有人彈劾,趙匡胤也只是將奏章封好,交到楊業手中,以示信任。
“朕本來想,有楊業做為副將,潘美作為主將,北伐有望矣。”
而最初,各路大軍接連攻下了雲州等四個州。可東路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最後朝廷決定暫時不打,讓潘美等人帶領軍隊保護四洲百姓到內地。
楊業為人謹慎,本來準備安排妥當。可太太監王侁認為他怯戰,懷有異心。楊業只能身先士卒,自證清白。
而遼朝視楊業為大患,提前設下埋伏。楊業整日奮力交戰,來到陳家谷口,卻沒有看到潘美的援軍。他受了十多處傷,士兵都快死光了,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
而楊業被俘之後,絕食而死。不僅宋朝,遼朝也在密雲修建楊無敵廟,以祀奠楊業。趙匡胤事後,封賞楊業家人,將大將軍潘美降職三級,監軍王侁免冠、流放到金州。
“唉,忠臣何必為君誤。倘若他在我朝為將,朕定然會厚賞他。瓦氏夫人和狼兵自然也是多多益善。俞大遒帶兵也不錯。”
趙匡胤說完,卻想起天幕曾說岳飛死於趙構之手。這樣他們也不必來我朝,就在我趙匡胤手下,必定厚賞之。
而宋朝之前的很多朝代甚至都有些不解。他們這般對待軍士,就不怕他們造反嗎?
“為什麽將軍就這麽輕易被冤殺了?”
“士兵們沒有嘩變嗎?而且竟然連回程的糧食都不夠。”
“或許就是軍中已經有了嘩變,趙文華他們壓制不住,又殺不了。所以,幹脆將狼兵們都趕回家。當初征召他們的是張經,帶領他們立功的也是張經,誰又願意跟著趙文華送死。”
“可是,本來剛開始大好局面。現在,被趙文華這麽一弄,又士氣低落。”
“趙文華的奏報到底寫了什麽?嘉靖帝也算謹慎了,但是竟然還是殺了張經。趙文華明顯沒有領兵能力,嘉靖帝怎麽相信張經是冒領功勞?”
【多年之後,張經他們得以平反,然而卻不能令其覆生。
史書讀到此處,總令人掩卷而泣。而縱觀世界,西班牙正爭霸海洋,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成為第一代日不落帝國。就連日本也在鳥根縣發現了銀礦,引入白銀精練技術“灰吹法”,從此不再缺銀子。
明朝雖大舉從西班牙、葡萄牙和日本手中購買銀子,緩解了內部的“錢荒”危局。但是,日後國外限制白銀流入中國的時候,他們也吃盡苦頭。
而朝廷內部則困於黨爭內鬥,養了一窩不能打仗的宗室,卻連遠航大船都不再建造,想要航海攻打倭寇都做不到。
世事變遷,張經和楊繼盛等人的忠勇,卻有後人永記。他們的墓前也總是香火不斷,延綿至今。千百年後,還仍有百姓記得,十月二十九日這天是楊奉公-楊繼盛的忌日。
每當危難之際,那些敢於為百姓而戰的英雄們奮勇而出。“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而東漢末年烽煙起。此後,三國演義流傳至今,熱度不衰,也是同樣的道理。亂世何其多,其中梟雄,背信棄義者比比皆是。
可別人挾持百姓,隨意掠殺。漢昭烈帝卻有百姓跟隨渡江,扶老攜幼,正是因為他愛惜百姓如子民。
諸葛亮與漢昭烈帝,君不疑臣,臣不負君。武侯祠堂和漢昭烈帝墓同地,歷經各朝各代而倍受推崇,千百年香火鼎盛。
武侯諸葛亮去世一千七百年後,列強入/侵雲南,打算開當地礦產,招降當地人。當地班洪王反抗慘遭屠殺,傳信召集十多個首領。收到班洪王的求救信後,十七王集聚班洪,最終決定一同反抗,寫下一封《告中國同胞書》。
“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倘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阿公,更何顏於後世耶!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這裏的阿祖阿公指的就是諸葛亮。三國時期,諸葛亮率兵平定雲南,從那時,班洪王的祖先與諸葛亮立誓。他們永不反叛,做守護邊疆的戰士。
史書中,英傑們薪火相傳,永不斷絕!】
明朝
朱元璋聞言,卻又吃了一驚。怎麽又是金銀?朕的寶鈔怎麽了?
“朝鮮那邊多次陳請,言辭懇切。有商人陳申從琉球人那裏得來的消息,也是說朝鮮已經大半國土,亡於日本。”
萬歷也堅定了抗倭決心:“倭寇之患就打了十幾年才消除。如今那日本豐臣秀吉,都已經發兵朝鮮。我大明又如何能不保番國?若此戰失敗,明天日本就長驅直入我國領土。”
“原本還擔心軍資花費甚多,若是此次能讓日本服罪,那…”
也有大臣道:“他們狼子野心。自唐以來,總有不臣之心。若不能就此壓服,此後恐怕還有波瀾。”
東漢末年
曹操看到漢昭烈帝,心中激動不已。他本也是想要匡扶漢室,沒想到卻有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
“能夠被稱作漢昭烈帝,必定可使漢室覆興!”
滿心想要光覆漢室的曹操,還在想是不是如今的少帝,被稱作漢昭烈帝。
“若能追隨他,光覆漢室。一生心願足以!”曹操也在想,其他兩國是哪位亂臣了。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感謝大家這段時間的霸王票和營養液支持~
感謝大家精彩的評論,還有每次更新很快留評~
加更一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