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江心嶼對面是鹿城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二章 江心嶼對面是鹿城
在夜以繼日為欲望而生長著的當代都市中,其實早就沒有真正意義上漆黑的夜。近藤弘毅在睡過多少年安穩覺後,終於迎來了自己人生中又一次臨戰前的失眠。
打開臺燈。
黃色的光暈,罩在一張紙張已發脆泛黃的老舊地圖上。這是一幅民國時期的溫州城市區地圖,上面不但有著許多已經被大部分人遺忘的溫州古老城市地形布局,更繪有密如蛛網的大小水路。溫州一千多年來其實一直都是一座水城,城內曲折縱橫的水道直到20世紀70-90年代才被政府下令填平改為了馬路,所以直到現在溫州的城市地名中,還保留有如矮凳橋、水門頭等大量標志著溫州古老水道的地名。
這張舊時的溫州地圖便是某種意義上陸秀夫寶藏的尋寶圖。不過在使用這張地圖入海尋寶之時,不但必須按照黃公望藏在《富春山居圖》中尋寶詩訣的暗示,將地圖正反掉轉使用以符合“海映蓮峰水”一句詩中暗藏的深意,而且還得根據有關方志、典籍上面的記載在地圖上重新繪制上1927年被當時政府拆去的溫州老城墻。
據《溫州府志》記載,古溫州於夏時稱甌,商時稱漚,周時稱歐,春秋屬越;秦統一六國後征服了甌越和閩越,以其置閩中郡。西漢初,騶搖佐漢滅秦有功,於漢惠帝三年封為東海王,古溫州為騶搖封地。東漢順帝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即323年建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即675年,改名溫州,自此之後,“溫州”之名沿用至今。
東晉時,北方戰亂,晉室南遷。為躲避戰亂,郭璞也隨之南下。而後他從暨陽(今江蘇江陰縣)動身經浙東、臨海、樂成而到達永寧縣。東晉太寧元年,析永寧縣置永嘉郡時,恰巧郭璞先生客寓甌地,於是就請他為永嘉郡城選址。
據明嘉靖《溫州府志》記載:郭璞“初謀城於江北,郭璞取土稱之,土輕;乃過江,登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鬥,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鬥城”。
按照風水原理,永嘉郡城應該建在甌江北岸,坐南朝北,背山面水之處。可是郭璞先生經過實地勘察,發現江北的土壤比較松軟,因為北岸的土質是流水沖刷沈積下來的江塗泥而成,基礎不實,承載力不大。於是決定過江去南岸勘察。過江後,郭先生登上南岸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觀察地形,眺望四周諸山,意外地發現該地域狀如北鬥星象。華蓋、海壇、松臺、西郭四山羅列似北鬥鬥魁,積谷、巽山、仁王三山排列成北鬥鬥勺。該地呈北鬥星象之狀,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正如風水書說的“萬物之生,以乘天地之氣,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因而郭璞先生就因地制宜而選址於此。
城墻繞山外而建呢,還是跨山而築?郭璞自己也決定不下來,因為城繞山外而建有山外的好處,城跨山而築有跨山的優點,各有利弊,所以郭公猶豫不決。於是就問當地的父老:“如果郡城繞山外而建,那麽老百姓很快就富裕起來,但是免不了有戰亂水火之災。如果郡城跨山而築,則有利於防禦,敵寇侵犯則攻不進來,可使城內百姓安居樂業。”父老聽了之後回答說:“民不太平,富貴何存。當然平安要緊。”於是郭璞就決定將永嘉郡城跨山而建。建城時有白鹿銜花穿城而過,呈祥瑞之兆,故又名“白鹿城”。溫州人常說:“太平強富貴。”此語便是一句起源於郭璞蔔城時流傳下來的俗語。
建城七百多年後的1120年,北宋有方臘聚眾造反,方臘軍三個月內先後攻陷了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個縣市。但當在別處大兵所至所向披靡的方臘軍攻至溫州城時,卻在圍城進攻了四十餘天後,到底還是選擇了放棄。
而明嘉靖年間,部分不知從何渠道探知了溫州城中很可能藏有跟陸秀夫寶藏有關線索的日本人,曾組織了大量野武士在海盜的幫助下來到中國,試圖侵占溫州以方便尋找陸秀夫寶藏的線索。誰知就是這些在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各地,攻破城池無數,甚至在嘉靖二十四年攻入杭州一把火燒倒了雷峰塔的日本武士軍團,卻在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的十一年中,先後六次傾全力強攻溫州城,但六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直至民國期間,1937年,近一千六百年始終固若金湯的溫州城,在被拆除了古城門和城墻後,被日本軍隊輕而易舉地攻入。冥冥中似符合了郭璞為溫州城墻選址時所說的“若城繞山外,當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之讖語。
近藤弘毅看著眼前的地圖,回想起“那位先生”晚餐時對自己說的話,不禁覺得將陸秀夫海底寶藏相關線索藏於《富春山居圖》中的黃公望也真算得上是人才了。
據“那位先生”推測,黃公望晚年入道後之所以畫技會突飛猛進,其實全是拜他全真教師父金月巖傳授了他道家風水堪輿之學所賜。
山水畫是中國文化圈內獨有的藝術種類。與歐洲追求照片般精準反映某地具體風景的風光畫相比,重意境、講布局、貴精神的中國山水畫,則將繪畫視為一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最終明心見性證得“天人合一”之境的過程。
而“天人合一”本身也是風水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像現實生活中一地的風水常可以直接影響一地人的興衰、悲喜、生死一樣,一幅山水畫風水布局也可以影響到觀畫者的心情、精神和思想。說白了,風水是造化在人間玄妙布局的大幅山水畫,山水畫則是人們道法自然在紙張上呈現出的小風水。
也正是因為風水學和一些中國山水畫在很多方面道理相通,而且最終追求的都是體悟“道”的玄妙,所以黃公望晚年在他恩師金月巖道長的點化之後,不但畫技大進,留下了包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曠世傑作,而且黃公望也許正是在這個以風水學入畫的過程中,終於在溫州古城奇妙風水布局的啟示下勘破了那個幾乎困擾了他一生的祖先陸秀夫留下的南宋寶藏之謎。
且不說江心寺作為南宋王朝的建立者宋高宗趙構的龍興之地,已從精神層面上給予包括陸秀夫在內的孤臣孽子們堅信大宋定會中興的象征意義。但就從江心嶼對面鹿城區的名稱上來說,便已經很直接地暗示出溫州此地跟九州天下之間微妙的關系。
今天江心嶼對面鹿城區的名稱,起源於古代溫州的別名鹿城。對於鹿城這個別名的由來,除了一般人所常說的郭璞為溫州蔔城定基之事,今日溫州鹿城區五馬街所在的位置曾出現過白鹿含靈芝而來的吉兆一說外,還有鹿城之名得自當時在溫州瑞安修煉的道教許旌陽真君一說。
據說溫州鹿城便是郭璞道家好友許旌陽真君昔年還是獵人時逐白鹿至此應機悟道的風水寶地。後許旌陽真君偶從瑞安聖井山來拜訪正在為溫州城蔔基的郭璞,無意間向郭璞說起自己昔年在此處逐白鹿悟道的往事。郭璞他的話,不免心有所動,他懇請許旌陽真君帶自己去他當年逐白鹿而悟道的具體位置一觀。結果不看則已,一看之下便找到了一處風水絕佳之地。於是郭璞便決定在這處許旌陽真君逐鹿悟道的地方築基修建今日的溫州城,而此地也因為原是許旌陽真君逐鹿悟道之所在被後人叫作鹿城。
但近藤弘毅本人卻對這兩個有著強烈神話色彩的解釋覺得牽強,他本人認為溫州鹿城區之所以叫鹿城完全是因為古鹿城區和江心嶼構成的微妙形勢中隱藏著陸秀夫海底寶藏的玄機。
其實無論從中國漢朝《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到南北朝時《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上面的“於是人希逐鹿之圖,家有雄霸之想”。再到清代李漁《奈何天·分擾》中“兩下裏分頭逐鹿,各仗韓盧,並倚昆吾,”乃至近代伍豪《偶感》詩中的“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鹿在中國漢文明圈內始終都是“天下”的象征。
而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大帝國的蒙古族人,更認為自己是蒼狼和白鹿的子孫。
其實黃公望已經在他那幅《富春山居圖》上把種種符合風水堪輿術語的地勢地貌畫得很明白了,他祖先陸秀夫在元末殉國前所藏的寶藏就是用巨大的海船藏在一個跟古代鹿城地貌類似的海溝之中。
“哆哆哆”的敲門聲打斷了近藤弘毅的思緒。
打開門,近藤弘毅發現“那位先生”正嫻靜地拿著無用師卷和剩山圖兩幅《富春山居圖》的殘卷站在自己房間的門口。
“我今天就要為了轉移國際警方的視線,安排人將這兩幅《富春山居圖》的殘卷分別交給國際刑警和那個一直想找齊兩幅畫燒給他爺爺殉葬的瘋子小山本了。近藤先生,您和黑龍會曾經為了《富春山居圖》付出了很多,所以我想還是請您再看一眼吧。”“那位先生”邊說邊把兩幅畫交到了近藤弘毅的手中。
慢慢地在地上打開長6米餘多的《富春山居圖》,近藤弘毅頭一次單純從藝術的角度觀賞著幾百年來又一次合二為一的《富春山居圖》。
真美啊!
沒有藏在其中的風水暗語!沒有幾百年困擾了無數人的寶藏謎題!甚至沒有了畫卷之外古今豪傑們的逐鹿天下和一個個時代和國家的興衰榮枯!
《富春山居圖》卻仍是那樣的風雅而卓絕。
宛如神跡,精神世界高山流水的美好,與現實世界中你爭我奪的殘酷,就這樣既矛盾又和諧地在《富春山居圖》中共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夜以繼日為欲望而生長著的當代都市中,其實早就沒有真正意義上漆黑的夜。近藤弘毅在睡過多少年安穩覺後,終於迎來了自己人生中又一次臨戰前的失眠。
打開臺燈。
黃色的光暈,罩在一張紙張已發脆泛黃的老舊地圖上。這是一幅民國時期的溫州城市區地圖,上面不但有著許多已經被大部分人遺忘的溫州古老城市地形布局,更繪有密如蛛網的大小水路。溫州一千多年來其實一直都是一座水城,城內曲折縱橫的水道直到20世紀70-90年代才被政府下令填平改為了馬路,所以直到現在溫州的城市地名中,還保留有如矮凳橋、水門頭等大量標志著溫州古老水道的地名。
這張舊時的溫州地圖便是某種意義上陸秀夫寶藏的尋寶圖。不過在使用這張地圖入海尋寶之時,不但必須按照黃公望藏在《富春山居圖》中尋寶詩訣的暗示,將地圖正反掉轉使用以符合“海映蓮峰水”一句詩中暗藏的深意,而且還得根據有關方志、典籍上面的記載在地圖上重新繪制上1927年被當時政府拆去的溫州老城墻。
據《溫州府志》記載,古溫州於夏時稱甌,商時稱漚,周時稱歐,春秋屬越;秦統一六國後征服了甌越和閩越,以其置閩中郡。西漢初,騶搖佐漢滅秦有功,於漢惠帝三年封為東海王,古溫州為騶搖封地。東漢順帝永和三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即323年建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即675年,改名溫州,自此之後,“溫州”之名沿用至今。
東晉時,北方戰亂,晉室南遷。為躲避戰亂,郭璞也隨之南下。而後他從暨陽(今江蘇江陰縣)動身經浙東、臨海、樂成而到達永寧縣。東晉太寧元年,析永寧縣置永嘉郡時,恰巧郭璞先生客寓甌地,於是就請他為永嘉郡城選址。
據明嘉靖《溫州府志》記載:郭璞“初謀城於江北,郭璞取土稱之,土輕;乃過江,登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鬥,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鬥城”。
按照風水原理,永嘉郡城應該建在甌江北岸,坐南朝北,背山面水之處。可是郭璞先生經過實地勘察,發現江北的土壤比較松軟,因為北岸的土質是流水沖刷沈積下來的江塗泥而成,基礎不實,承載力不大。於是決定過江去南岸勘察。過江後,郭先生登上南岸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觀察地形,眺望四周諸山,意外地發現該地域狀如北鬥星象。華蓋、海壇、松臺、西郭四山羅列似北鬥鬥魁,積谷、巽山、仁王三山排列成北鬥鬥勺。該地呈北鬥星象之狀,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正如風水書說的“萬物之生,以乘天地之氣,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因而郭璞先生就因地制宜而選址於此。
城墻繞山外而建呢,還是跨山而築?郭璞自己也決定不下來,因為城繞山外而建有山外的好處,城跨山而築有跨山的優點,各有利弊,所以郭公猶豫不決。於是就問當地的父老:“如果郡城繞山外而建,那麽老百姓很快就富裕起來,但是免不了有戰亂水火之災。如果郡城跨山而築,則有利於防禦,敵寇侵犯則攻不進來,可使城內百姓安居樂業。”父老聽了之後回答說:“民不太平,富貴何存。當然平安要緊。”於是郭璞就決定將永嘉郡城跨山而建。建城時有白鹿銜花穿城而過,呈祥瑞之兆,故又名“白鹿城”。溫州人常說:“太平強富貴。”此語便是一句起源於郭璞蔔城時流傳下來的俗語。
建城七百多年後的1120年,北宋有方臘聚眾造反,方臘軍三個月內先後攻陷了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個縣市。但當在別處大兵所至所向披靡的方臘軍攻至溫州城時,卻在圍城進攻了四十餘天後,到底還是選擇了放棄。
而明嘉靖年間,部分不知從何渠道探知了溫州城中很可能藏有跟陸秀夫寶藏有關線索的日本人,曾組織了大量野武士在海盜的幫助下來到中國,試圖侵占溫州以方便尋找陸秀夫寶藏的線索。誰知就是這些在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各地,攻破城池無數,甚至在嘉靖二十四年攻入杭州一把火燒倒了雷峰塔的日本武士軍團,卻在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的十一年中,先後六次傾全力強攻溫州城,但六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直至民國期間,1937年,近一千六百年始終固若金湯的溫州城,在被拆除了古城門和城墻後,被日本軍隊輕而易舉地攻入。冥冥中似符合了郭璞為溫州城墻選址時所說的“若城繞山外,當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之讖語。
近藤弘毅看著眼前的地圖,回想起“那位先生”晚餐時對自己說的話,不禁覺得將陸秀夫海底寶藏相關線索藏於《富春山居圖》中的黃公望也真算得上是人才了。
據“那位先生”推測,黃公望晚年入道後之所以畫技會突飛猛進,其實全是拜他全真教師父金月巖傳授了他道家風水堪輿之學所賜。
山水畫是中國文化圈內獨有的藝術種類。與歐洲追求照片般精準反映某地具體風景的風光畫相比,重意境、講布局、貴精神的中國山水畫,則將繪畫視為一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最終明心見性證得“天人合一”之境的過程。
而“天人合一”本身也是風水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像現實生活中一地的風水常可以直接影響一地人的興衰、悲喜、生死一樣,一幅山水畫風水布局也可以影響到觀畫者的心情、精神和思想。說白了,風水是造化在人間玄妙布局的大幅山水畫,山水畫則是人們道法自然在紙張上呈現出的小風水。
也正是因為風水學和一些中國山水畫在很多方面道理相通,而且最終追求的都是體悟“道”的玄妙,所以黃公望晚年在他恩師金月巖道長的點化之後,不但畫技大進,留下了包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曠世傑作,而且黃公望也許正是在這個以風水學入畫的過程中,終於在溫州古城奇妙風水布局的啟示下勘破了那個幾乎困擾了他一生的祖先陸秀夫留下的南宋寶藏之謎。
且不說江心寺作為南宋王朝的建立者宋高宗趙構的龍興之地,已從精神層面上給予包括陸秀夫在內的孤臣孽子們堅信大宋定會中興的象征意義。但就從江心嶼對面鹿城區的名稱上來說,便已經很直接地暗示出溫州此地跟九州天下之間微妙的關系。
今天江心嶼對面鹿城區的名稱,起源於古代溫州的別名鹿城。對於鹿城這個別名的由來,除了一般人所常說的郭璞為溫州蔔城定基之事,今日溫州鹿城區五馬街所在的位置曾出現過白鹿含靈芝而來的吉兆一說外,還有鹿城之名得自當時在溫州瑞安修煉的道教許旌陽真君一說。
據說溫州鹿城便是郭璞道家好友許旌陽真君昔年還是獵人時逐白鹿至此應機悟道的風水寶地。後許旌陽真君偶從瑞安聖井山來拜訪正在為溫州城蔔基的郭璞,無意間向郭璞說起自己昔年在此處逐白鹿悟道的往事。郭璞他的話,不免心有所動,他懇請許旌陽真君帶自己去他當年逐白鹿而悟道的具體位置一觀。結果不看則已,一看之下便找到了一處風水絕佳之地。於是郭璞便決定在這處許旌陽真君逐鹿悟道的地方築基修建今日的溫州城,而此地也因為原是許旌陽真君逐鹿悟道之所在被後人叫作鹿城。
但近藤弘毅本人卻對這兩個有著強烈神話色彩的解釋覺得牽強,他本人認為溫州鹿城區之所以叫鹿城完全是因為古鹿城區和江心嶼構成的微妙形勢中隱藏著陸秀夫海底寶藏的玄機。
其實無論從中國漢朝《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到南北朝時《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上面的“於是人希逐鹿之圖,家有雄霸之想”。再到清代李漁《奈何天·分擾》中“兩下裏分頭逐鹿,各仗韓盧,並倚昆吾,”乃至近代伍豪《偶感》詩中的“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鹿在中國漢文明圈內始終都是“天下”的象征。
而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大帝國的蒙古族人,更認為自己是蒼狼和白鹿的子孫。
其實黃公望已經在他那幅《富春山居圖》上把種種符合風水堪輿術語的地勢地貌畫得很明白了,他祖先陸秀夫在元末殉國前所藏的寶藏就是用巨大的海船藏在一個跟古代鹿城地貌類似的海溝之中。
“哆哆哆”的敲門聲打斷了近藤弘毅的思緒。
打開門,近藤弘毅發現“那位先生”正嫻靜地拿著無用師卷和剩山圖兩幅《富春山居圖》的殘卷站在自己房間的門口。
“我今天就要為了轉移國際警方的視線,安排人將這兩幅《富春山居圖》的殘卷分別交給國際刑警和那個一直想找齊兩幅畫燒給他爺爺殉葬的瘋子小山本了。近藤先生,您和黑龍會曾經為了《富春山居圖》付出了很多,所以我想還是請您再看一眼吧。”“那位先生”邊說邊把兩幅畫交到了近藤弘毅的手中。
慢慢地在地上打開長6米餘多的《富春山居圖》,近藤弘毅頭一次單純從藝術的角度觀賞著幾百年來又一次合二為一的《富春山居圖》。
真美啊!
沒有藏在其中的風水暗語!沒有幾百年困擾了無數人的寶藏謎題!甚至沒有了畫卷之外古今豪傑們的逐鹿天下和一個個時代和國家的興衰榮枯!
《富春山居圖》卻仍是那樣的風雅而卓絕。
宛如神跡,精神世界高山流水的美好,與現實世界中你爭我奪的殘酷,就這樣既矛盾又和諧地在《富春山居圖》中共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