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67章 工程專業楊小藜

關燈
第367章 工程專業楊小藜

出門前,姜握從匣中取出三枚新的草藥香包。

一枚給曜初系上,一枚給阿鯉系上。

今日是要出門,不同於宮中多遍植羌活、厚樸、艾草等草藥,為防夏日蚊蟲,自要換上藥力強些的香包。

馬車上也備好了消暑茶以及擋太陽的冪籬。

臨出門前,阿鯉卻又轉回去,自己拎了個藤編的小箱子。

到了馬車上,阿鯉打開箱子跟阿娘分享她的玩具——幾架用竹片打磨拼接而成的,很簡易的水車模型。

“要我講給阿娘聽嗎?”

曜初含笑:“好啊。”新式水車涉及冶煉、灌溉農事等諸多事,曜初雖未必會去如專業人士一般了解原理,但自然分的清楚幾種水車,以及它們各自的效率——以阿鯉的年紀,估計能大體分清水車以及作用就不錯了。

果然,阿鯉聽說母親要聽她講,還很是認真的準備了一會兒。

把她手裏的模具排了排順序。

然後再開始講之前,還是不忘感嘆一下:“舂米真累啊。”

曜初笑道:“知道累就好。”

其實在農戶之家,並不是完全男耕女織。許多女子在承擔紡織、家務之外,也要承擔繁重的糧食加工工作。

正如李白詩中的‘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不由讓他有‘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之感。*

而舂米,還只是去掉谷類外面的殼。

如今在北方的糧作物中,麥子的占比更重:稻谷可以不磨,但麥子確實要磨成粉變成面才更好食用。

而磨麥子用的碾磨,並不是每個人家都能具備的。

就算在新華夏成立後,六七十年代的許多村落,每個村還都是有幾處磨坊,專門用來磨面。

而推動大而沈重的碾磨,除了人力、畜力(如驢拉磨)外,自然還可以利用水力——通過水車之力來推動巨大的碾磨。

不過,此法有個巨大的限制:水。

水車必須建造在水體旁邊,而且水勢比較大(不能是咕嘟嘟的小泉眼),才有足夠的水力能夠推動水車。

所以,史冊上還曾記載過,李隆基身邊的宦官高力士,曾經就占據渭水高地的合適地段,設置水車和水磨,提供‘小麥加工服務’來賺錢。[1]

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畢竟水又不要錢。

阿鯉已經排好了水車模型。

“這是筒車,這是龍骨翻車。”

其實方才阿鯉從舂米開始講起,也是她自己更關註吃的緣故。其實在農事上,水車更多並不是應用於磨面,而是應用於灌溉。

最原始的灌溉方式是什麽?自然就是人自己拎個桶再放個葫蘆瓢,一勺勺的澆去吧。

但人力有限。如此澆灌,實在是太費人了。

於是,聰明的勞動人民,哪怕不懂能量的轉換,但也創造出了最原始的水車。

大大解放了部分勞動力——

之所以說是部分,是因為沒有那麽多合適置水車的地方。

直到元代農學家王楨的農書,以及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所寫的《農政全書·水利》裏,都提過相同的問題:“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車,當旱之際,仍用戽鬥。”*

何為戽鬥,就是用竹篾等編成鬥形,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總而言之一句話:還是靠人澆灌。

阿鯉又拿起了一個模型背書道:“這是十多年前改進的高轉筒車,‘車戽可積為池沼’——哪怕是田地比河岸高,甚至田地在山上,也能灌溉到。”

阿鯉自然說不清楚那麽多原理,這種水車也是元明時候才有的,亦是寫在王禎的農書之上“(高轉筒車)日夜不息,絕勝人牛所轉。此誠秘術,今表暴之,傳於後世。”*

每回翻看這些農書,姜握都覺得,在古代願意把這些‘秘術’‘農事’記載下來的人,當真是心有赤誠的科學家。

此時,阿鯉舉起了最後一個水車。

“這是新式水車。也是水鬥式水輪車。”

其實何為水車,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利用水撞擊水車的輪子,產生動能。只是傳統的水車,許多水的動能都是浪費的。

而水鬥式水輪機,卻是通過改造的沖擊式葉片,大大提高水動能的利用效率。且提高率十分驚人,幾乎能百分百利用水的動能。

經過計算,比普通水車小二十倍的水鬥式水輪車,就可以提供普通水車的能量了。

這便能解決許多‘水岸稍下,不容置車’,以及水流平緩,動能不足的問題。

今日,姜握要帶阿鯉去看的,就是立新式水車。

阿鯉轉著手裏的水車,其實有些不明白:“太母,為什麽如果水鬥式水輪水車的轉速,是水流撞上這種沖擊式葉片速度的一半時候,就能幾乎百分百利用水的動能呢?”

姜握誠實回答:“我其實也不太懂。阿鯉如果想知道更多,到時候可以問城建署的研究員。”

對姜握來說,動能轉換的原理她是明白的,但這種新式水車的覆雜專業原理,她真的不是很明白。

但正如她從前感慨過的,這種不明白,才是她的追求——

從只有她明白(礦燈、火藥),到她努力啃課本然後帶著自己的團隊去搞明白(水泥、玻璃),再到最後,她終於可以不明白,只審批成果。

比如那幾個曬鹽專用的【儲水池】【蒸發池】【結晶池】,她確實到現在也沒有將細節全部弄懂。起碼讓她現在去城建署搞出一套鹽池來,是絕無可能的。

她到這裏來數十年,終於也算是磕磕絆絆走出了這三步。

**

洛陽城外當陽村。

十七歲的楊小藜,站在待立的新式水車的邊上。

她如今已經從女校畢業,是上陽宮高等學校工學院,工程專業第二學年的學生。

女校的課程並不是固定的學年制,幾年就一定畢業,而是分為上中下三舍,只看成績——每科的成績都會被量化為學分,當學分考夠了,就能夠升入上一等舍。

而上舍的學生,一年後就可以試著考高等學校了。

她們是上陽宮第一批入學的女校生,在同學中,楊小藜不是前幾名考入高等學校的。

但一向很刻苦的楊小藜倒不氣餒:一來她很坦然認識到,比起朝臣家送進來的小娘子們,她基礎就是很差,要先補足這塊不足才能往前走。

然而旁人也不會停下來等她,進來念書的學生少有不刻苦的。

若真有仗著出身官家在混日子的——雖說女校沒有固定的學年制度,但下舍可是有的,在下舍學了五年還考不上中舍,無論是真‘不開竅’還是‘憊懶偷閑’,就都得請退學將名額讓出來給新生了。

除了基礎問題,再一個就是,楊小藜堅定要考的,是需要不少格致知識的工程專業。

這在她剛考上中舍,拿到高校的各專業詳細介紹圖時,就決定了——

【工程專業:我們將格致知識轉化為可用的機械;我們將自然的力量取來助人;我們能做到遠超自身力量之外的事情。】

*

楊小藜家是真正孤女寡母相依為命。

沒有其餘的家人,只有自己。

小時候楊小藜見過太多母親搬不動的東西,尤其是楊母做醬菜生意為生,腌菜的壇子、大量的菜蔬、水甕、以及買來的糧民……

早在楊小藜八歲去上學前,母親的腰就不太好了。至今,楊小藜還時不時會請相熟的,醫學院的學姐來為母親針灸理療。

其實最開始,楊小藜入女校的時候,對未來還有點模糊:她當然要好好讀書認字,有學問有出息。

但到底將來要做什麽,有什麽出息?她並沒有具體的概念。

直到看到工程學院的介紹,楊小藜才確定她真正想做什麽:她要做個工程師。

於是她在考入女校上舍那天,填初步志願的時候,就毫無猶豫地寫上了工程專業,並且沒有選備選志願。

女校上舍的課程並不完全固定,除了必修課外,會根據各個學生的志願,分成不同的選修課班級,由高等學校裏的老師或是學姐學長們來給她們上課。

比如偏好詩詞歌賦,志願填了文學院的同學,跟楊小藜這種奔著工學院去的,選修課自然不同。

楊小藜上的第一節 選修課,是由城建署一位叫邢元的女官來代課的。

她拿著鉛筆認真記筆記——

“其實咱們身邊早就有許多‘工程’了。”

“先人的坎兒井,渠堰,精刻工藝,滑輪,機關鎖,拋石炮……都是造福於世的建造工程。”

“再有,就是水車、風車。”

來講課的邢老師說起風車水車,語氣都有些變了,果然,這兩項是她的專長。

後來楊小藜才知道,這位邢元老師,也是城建署最早一批的女官,改造過高轉筒車和連筒架槽,前幾年已經升到一級研究員了。

而且,這位邢老師……

“小藜!水車都要開始立了,你的數據本都準備好了?怎麽在水邊上發呆?”

楊小藜回神,擡頭望向熟悉的臉,連忙跑過去展示了一下:“老師你看,我都備好了。”

邢老師,如今已經算是她的‘導師’了。楊小藜考入高等學校一年後,就加入了水車的研究組。

此時楊小藜手裏捧著的木板夾上,夾了數頁麻紙,還有用繩子拴著的幾根削好的鉛筆,用以記錄數據。

而她斜跨著的麻布包裏,還裝了水鬥式水輪車的幾版圖紙、算盤、水車模型等物件。

預備著一旦有什麽問題,可以現場驗算並在模型上標註出來。

邢元喚過學生後,滿意點點頭。

“老師,這就開始嗎?”

邢元望著已經能看到的馬車笑道:“很快可以開始了——特殊的客人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