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求賢詔
關燈
小
中
大
第313章 求賢詔
九月一日。
上陽宮觀風殿。
女校師生的坐席區,楊小藜看著高大的金紋銅鐘,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戎裝女千騎衛大力敲響。
鐘聲雄渾洪長,響徹殿宇。
起初她只是激動到手麻,後來整個人都覺得麻了起來。
楊小藜甚至擡手摸了摸耳朵,覺得耳朵都是滾燙的,能聽到自己隨著鐘聲震蕩的心跳聲。
她明明在看著,但腦子的反應卻比眼睛要慢——
直到隨著眾人見禮,直到進門的兩人都已然分別落座,楊小藜才反應過來。
是真的聖神皇帝與大司徒!與她跟阿娘特意提早一晚就守在則天門下,占據了一個好位置,在登基典儀上看到的一模一樣!
楊小藜略微平靜了一點後,才發現因為激動,手裏的竹紙被自己捏出了皺褶。
她連忙心疼地松手,把紙頁抹平,紙上印著清清楚楚的字跡——
上陽宮初等學校(女校)開學註意事項。
以及……
開學典禮的流程。
*
“那日,會由咱們女校的副校長鎮國安定公主來主持整個開學典禮。”
楊小藜還記得,給她們講註意事項的老師,聲音與語調說不出的好聽與雅致。
據說是從長安請來的老師。
因初等學校的學生,比不得那兩所學校基本都是在朝為官(甚至為官多年)的臣子。哪怕不是官,至少也是成年人。
女校的學子,卻大部分都是十歲左右的小娘子。
因此,她們比另外兩所學校,多了一個提前報道的步驟。
由老師給她們講解開學的註意事項,以及分發校服。
在鐘聲回蕩中,楊小藜一手捏著竹紙,一手忍不住再次輕輕的愛惜地撫摸自己的校服。
一來,這是她穿過的最好的棉布衣裳,勻細堅潔不易扯壞,甚至還很軟。
二來,有這身校服,就不用阿娘為她籌措了。否則一身體面到能入‘皇城’上學的衣裳鞋履,必會讓阿娘作難到睡不著。
聽說校服都是學校發的,還是一樣的,阿娘整個人看著都松弛了。
因是一樣的校服,怕與旁人的混了去,阿娘就給她在衣服上面繡了她的名字。
小藜,又繡了一根小小的草芽。
其實……她原本不叫小藜,旁人都管她叫小灰——因懷著身孕的時候,她的阿娘總喜歡吃一種叫做灰灰菜的野菜做成的面窩窩。
其實哪有人只喜歡吃野菜窩窩,不過是沒法子罷了。
她是遺腹女。
據說(只能是據說,因楊小藜從來沒見過別的親人)她阿娘生下她,阿公阿婆一見是女孩,轉頭就出去了——原以為是遺腹子,那也算給少年早夭的兒子留個後,既然是女伢,就沒必要了。
連原本送來的一提雞蛋都沒忘記拎走。
之後就把她們打發出了門戶。
楊小藜不能想象,剛生完孩子的阿娘是怎麽養活她跟自己的。總之,從她有記憶起,賃來的一間小屋裏,就總是飄著醬菜的味道。
阿娘會做醬菜賣給南市的醬菜鋪。
而她從會走路起,就認得各種野菜,尤其是灰灰菜,她們吃了太多。
改變她們生活的,是幾年前,南市多了兩家隸屬於【出版署】的抄報鋪。
阿娘是楊小藜心中最堅強最有主意的人。她把幾年來攢下來的銀錢,與頭一回忍羞開口去尋娘家親人借來的銀錢,用來在抄報鋪不遠處賃了個極小的門面,開始賣醬菜。
楊小藜知道,阿娘早就想自己做生意,只是她們是真正的孤女寡母,怕被人盤剝欺負了去。
直到出現抄報鋪——出版署可是鎮國安定公主掌管的署衙。那裏面抄報紙的又都是爽快的女娘,就在左近,不至於讓她們悄無聲息就糟了罪。
那一年,楊小藜五歲。
她認的字,除了阿娘會的近百個字外,其餘是都是抄報鋪的女娘們教給她的。
後來……有一天,有個女娘問她:“小灰啊,你想不想去真正的學堂讀書?”
*
楊小藜撫摸著袖口處阿娘繡的名字——
小藜這個名字,也是那位女娘起的,要填報名表,不好填小灰。
那女娘笑道:“雖說小灰這個名字也有趣,但到底填了學籍,名字就要跟你許久。”
灰灰菜在醫書裏的大名,就叫藜。
而楊,是她阿娘的姓。
小藜其實知道素未謀面的父親姓甚名誰,但她覺得,那與她無關。
她是楊小藜。
*
“典禮上頭一位致辭的,自然是聖神皇帝陛下。”
報道日,老師和聲細語的囑咐,在說到陛下的時候,語氣卻也凝重了許多。
“陛下金口聖言,自是一字千鈞。”
“你們此時自然未必聽得懂,甚至記不下——這都沒關系,陛下的致辭,將來必會刊登在報紙之上,以後在課堂上,也會有老師帶著你們學習。”
楊小藜還記得老師囑咐道:“那日,可不能東張西望左顧右盼,要端端正正坐著,不得失禮。”
彼時小娘子們據是應了。
她們裏面大多數人,都對能來上學,抱有一種如夢似幻的不真實感。如何願意在開學第一日就犯下錯誤?還是在禦前!
而且……楊小藜想著,老師看她們都只是十歲左右的‘孩子’,故而多加囑咐。
其實,那些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她不曉得如何,但與她一般的小娘子,十歲,都已經幫家裏拉扯弟妹,分擔家計,懂得許多事了。
而現在,坐在這大禮堂內,楊小藜越發確認老師根本無需擔心她們坐不住,會做出不敬重陛下的舉動——在此時的氛圍之下,在聖神皇帝的威壓之下,根本沒有人敢。
所有的女學子,在丹陛之上聖神皇帝開口的一瞬間,甚至全都屏息起來。
楊小藜心中,甚至只剩下一個想法。
旭日。
此時的聖神皇帝,就像是登基大典當日,她仰起頭看到的那樣,一輪旭日。
光耀四方,讓人不敢直視,卻又完全無法不看。
**
“今日,乃上陽宮學校初設。”
“朕於此,下《求賢詔》!”
朝臣們如今稱‘詔書’為‘制書’,是為尊者諱,避諱聖神皇帝的本名。
她本人卻並無需避諱。
而一聽陛下要下詔,在場的中書省官員,差點條件反射站出來領命。
大禮堂內坐了上千人,然而此時卻一點雜聲不聞。
這上陽宮學校開學的第一日,陛下居然當眾下詔?
丹陛之上,鷩冕朝服的聖神皇帝,俯望諸學,如望山河歲月,江山代代有人——
“家國之大,體元建極。無有群彥,孰讚國猷?”如此山河天下,若無人才孰以保國!
“朕盼人才如待舟航而涉水,思羽翼而淩虛。”*
“思及儲賢良詢政道,朕創改貢舉之制。”
“今,更啟學校以育才,使得璞玉不遺草澤。”聖神皇帝聲音略微一頓,更為凝重。
她們要做的,不只是璞玉不遺草澤。還要……打磨!
需知何為璞玉?乃未打磨之玉石!
聖神皇帝的目光望向三所學校——這裏面有許多人,都是‘璞玉’。
軍事學校初等班裏,那些出身平平素日只能苦練騎射,想學打仗卻也求學無門的年輕兵士;高等學校裏,那些各署衙不能露頭的低位朝臣,女校裏多是十歲左右的小娘子,面龐稚嫩而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若他們沒有機會,璞玉,也終究只是泯然。
聖神皇帝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朕之大司徒欲辦此學,甚合朕心意,故以上陽皇城許之,以琢草野璞玉之材,為國以蘊梁棟。”
“因朕深知。玉在石中,若棄擲於角則為瓦礫,若細而琢之,則為——”
“圭璋!”
*
楊小藜怔住了。
圭璋。
她的認字和學問都是跟著報紙學的,跟簪纓之族的小娘子們學的很有體系不同,她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看到什麽學什麽。
圭璋這個詞她在報紙上見過。
也捧著去問過抄報鋪的女娘。
何為圭璋。
玉之貴也!
又有王有賢臣,如圭璋之貴。
她……楊小藜,是親人都不願意要的小女伢,是家家戶戶菜園外面都會隨意生長毫不稀罕的灰灰菜。
她會是璞玉嗎?
甚至,會是圭璋?
*
“朕今日下《求賢詔》,為求文可以經邦國,武可以定邊疆之材。”*
“不僅如此。”
丹陛之上的皇帝,倏爾擡手指向一處。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隨著陛下的手,轉向了一面墻壁——
是高等學校的訓言。
“夫欲構大廈者,必藉眾材,為國者亦猶是焉。”。[1]
“國如廣廈,必藉眾材。”
正如這巍峨觀風殿,不只有頂梁柱。
聖神皇帝的語氣裏,透露出一股無比的堅定,甚至是霸道。
她是在說:各種人才,朕都要!
聖神皇帝望向下方芨芨學子道:“朕之公主皇子,或入軍事學校學以衛國之策,或入集賢殿書院,總括群書覆造目錄,以豐經籍傳於後世。”
皇帝頓了頓,說起了最‘重點’皇子。
“朕之子嗣周王,今歲亦入農學院。”
“其所學為孳生(繁殖)、課養鵝、鴨、雞、彘之屬。”
“朕以愛儲人才,愛民為念。”
“故,各學校學院所學,於朕看來凡有益於家國百姓,皆為棟梁!”
“諸學內,不以‘文’為清貴,‘技’為下卑!”
楊小藜驚呆了。
且不光她,許多人臉上都露出了驚容——許多人是隱約聽說過,聖神皇帝的公主皇子們也都入學。
但知道周王李顯進了農學院,而且專門搞養殖的人,並不多。
之前官方也好,報紙也好,都沒有大肆宣傳。
知情的朝臣,多以為此事不雅,不夠匹配周王身份,也不敢到處去傳。
誰料,陛下居然特意留到了今日來說!
確實是,如果周王都能去司農寺專掌孳生禽牲,那其餘人,還有什麽挑挑揀揀處?
而皇帝哪怕說一萬句她重視對民生有利的各科,也不如此時簡短有力的一個事實!
然而直到此刻,還有許多人不敢置信。
很快,楊小藜的目光捕捉到東臺之上,方才主持典禮的鎮國安定公主,對著高等學校的區域做了個手勢。
只見一個頭戴遠游三梁冠的青年站了出來——諸王才能佩戴此冠。其中又以親王冠上可加金附蟬。
真的是周王!
周王甚至還當眾即興講了兩句話,大意為:‘養雞是一門艱深的學問,非大才不可為。’。
*
在周王插曲過去後,聖神皇帝的《求賢詔》便到了總結之言。
“凡公卿朝臣舉才,無論士庶,具以才達!”
“凡有才學者,朕必當擢以不次。”
‘無論士庶’之詞一出,這殿內又是另外一種驟然寂靜。
聖神皇帝如不見諸人異色。
她只是如一輪旭日一般,於九重丹陛之上,睥睨道——
“今日,《求賢詔》布告遐邇,萬民需知朕意!”
*
觀風殿中,一片風暴過後一般令人心悸的寂靜。
說來,今日來參加開學典禮的,也不只有學校的老師學子,如此大事,陛下都要親至致辭。
自然有申請來旁觀盛典的朝臣、世家、勳貴等人。
聽到陛下《求賢詔》的庶族有多麽激奮歡喜,世家名門就有多麽心驚肉跳。
原本他們自矜什麽?之前的世家是能做到,他們集體撂攤子,朝廷就得停轉。
可如今……
那以後……
簡直令他們不敢想。
*
楊小藜拼命地把這些話記在心中。
其實有些詞,她還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解。
她正在苦記,卻不想,聖神皇帝在《求賢詔》之後,目光轉向了女校這邊,專門對著她們說了幾句淺白的話。
“需謹記訓言。”
“爾等生而為高山。”
“朕之大司徒辦學,汝等入而為學子,自是立於前人的山峰上。”
“既如此,便要去做——新的巔峰!”
去做後來人的高山。
永遠不要畏懼,不要止步,不要裹足不前。
丹陛之上,聖神皇帝忽然想起身邊人的話。
“我期冀後世人看待我們,只是——”
“萌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九月一日。
上陽宮觀風殿。
女校師生的坐席區,楊小藜看著高大的金紋銅鐘,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戎裝女千騎衛大力敲響。
鐘聲雄渾洪長,響徹殿宇。
起初她只是激動到手麻,後來整個人都覺得麻了起來。
楊小藜甚至擡手摸了摸耳朵,覺得耳朵都是滾燙的,能聽到自己隨著鐘聲震蕩的心跳聲。
她明明在看著,但腦子的反應卻比眼睛要慢——
直到隨著眾人見禮,直到進門的兩人都已然分別落座,楊小藜才反應過來。
是真的聖神皇帝與大司徒!與她跟阿娘特意提早一晚就守在則天門下,占據了一個好位置,在登基典儀上看到的一模一樣!
楊小藜略微平靜了一點後,才發現因為激動,手裏的竹紙被自己捏出了皺褶。
她連忙心疼地松手,把紙頁抹平,紙上印著清清楚楚的字跡——
上陽宮初等學校(女校)開學註意事項。
以及……
開學典禮的流程。
*
“那日,會由咱們女校的副校長鎮國安定公主來主持整個開學典禮。”
楊小藜還記得,給她們講註意事項的老師,聲音與語調說不出的好聽與雅致。
據說是從長安請來的老師。
因初等學校的學生,比不得那兩所學校基本都是在朝為官(甚至為官多年)的臣子。哪怕不是官,至少也是成年人。
女校的學子,卻大部分都是十歲左右的小娘子。
因此,她們比另外兩所學校,多了一個提前報道的步驟。
由老師給她們講解開學的註意事項,以及分發校服。
在鐘聲回蕩中,楊小藜一手捏著竹紙,一手忍不住再次輕輕的愛惜地撫摸自己的校服。
一來,這是她穿過的最好的棉布衣裳,勻細堅潔不易扯壞,甚至還很軟。
二來,有這身校服,就不用阿娘為她籌措了。否則一身體面到能入‘皇城’上學的衣裳鞋履,必會讓阿娘作難到睡不著。
聽說校服都是學校發的,還是一樣的,阿娘整個人看著都松弛了。
因是一樣的校服,怕與旁人的混了去,阿娘就給她在衣服上面繡了她的名字。
小藜,又繡了一根小小的草芽。
其實……她原本不叫小藜,旁人都管她叫小灰——因懷著身孕的時候,她的阿娘總喜歡吃一種叫做灰灰菜的野菜做成的面窩窩。
其實哪有人只喜歡吃野菜窩窩,不過是沒法子罷了。
她是遺腹女。
據說(只能是據說,因楊小藜從來沒見過別的親人)她阿娘生下她,阿公阿婆一見是女孩,轉頭就出去了——原以為是遺腹子,那也算給少年早夭的兒子留個後,既然是女伢,就沒必要了。
連原本送來的一提雞蛋都沒忘記拎走。
之後就把她們打發出了門戶。
楊小藜不能想象,剛生完孩子的阿娘是怎麽養活她跟自己的。總之,從她有記憶起,賃來的一間小屋裏,就總是飄著醬菜的味道。
阿娘會做醬菜賣給南市的醬菜鋪。
而她從會走路起,就認得各種野菜,尤其是灰灰菜,她們吃了太多。
改變她們生活的,是幾年前,南市多了兩家隸屬於【出版署】的抄報鋪。
阿娘是楊小藜心中最堅強最有主意的人。她把幾年來攢下來的銀錢,與頭一回忍羞開口去尋娘家親人借來的銀錢,用來在抄報鋪不遠處賃了個極小的門面,開始賣醬菜。
楊小藜知道,阿娘早就想自己做生意,只是她們是真正的孤女寡母,怕被人盤剝欺負了去。
直到出現抄報鋪——出版署可是鎮國安定公主掌管的署衙。那裏面抄報紙的又都是爽快的女娘,就在左近,不至於讓她們悄無聲息就糟了罪。
那一年,楊小藜五歲。
她認的字,除了阿娘會的近百個字外,其餘是都是抄報鋪的女娘們教給她的。
後來……有一天,有個女娘問她:“小灰啊,你想不想去真正的學堂讀書?”
*
楊小藜撫摸著袖口處阿娘繡的名字——
小藜這個名字,也是那位女娘起的,要填報名表,不好填小灰。
那女娘笑道:“雖說小灰這個名字也有趣,但到底填了學籍,名字就要跟你許久。”
灰灰菜在醫書裏的大名,就叫藜。
而楊,是她阿娘的姓。
小藜其實知道素未謀面的父親姓甚名誰,但她覺得,那與她無關。
她是楊小藜。
*
“典禮上頭一位致辭的,自然是聖神皇帝陛下。”
報道日,老師和聲細語的囑咐,在說到陛下的時候,語氣卻也凝重了許多。
“陛下金口聖言,自是一字千鈞。”
“你們此時自然未必聽得懂,甚至記不下——這都沒關系,陛下的致辭,將來必會刊登在報紙之上,以後在課堂上,也會有老師帶著你們學習。”
楊小藜還記得老師囑咐道:“那日,可不能東張西望左顧右盼,要端端正正坐著,不得失禮。”
彼時小娘子們據是應了。
她們裏面大多數人,都對能來上學,抱有一種如夢似幻的不真實感。如何願意在開學第一日就犯下錯誤?還是在禦前!
而且……楊小藜想著,老師看她們都只是十歲左右的‘孩子’,故而多加囑咐。
其實,那些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她不曉得如何,但與她一般的小娘子,十歲,都已經幫家裏拉扯弟妹,分擔家計,懂得許多事了。
而現在,坐在這大禮堂內,楊小藜越發確認老師根本無需擔心她們坐不住,會做出不敬重陛下的舉動——在此時的氛圍之下,在聖神皇帝的威壓之下,根本沒有人敢。
所有的女學子,在丹陛之上聖神皇帝開口的一瞬間,甚至全都屏息起來。
楊小藜心中,甚至只剩下一個想法。
旭日。
此時的聖神皇帝,就像是登基大典當日,她仰起頭看到的那樣,一輪旭日。
光耀四方,讓人不敢直視,卻又完全無法不看。
**
“今日,乃上陽宮學校初設。”
“朕於此,下《求賢詔》!”
朝臣們如今稱‘詔書’為‘制書’,是為尊者諱,避諱聖神皇帝的本名。
她本人卻並無需避諱。
而一聽陛下要下詔,在場的中書省官員,差點條件反射站出來領命。
大禮堂內坐了上千人,然而此時卻一點雜聲不聞。
這上陽宮學校開學的第一日,陛下居然當眾下詔?
丹陛之上,鷩冕朝服的聖神皇帝,俯望諸學,如望山河歲月,江山代代有人——
“家國之大,體元建極。無有群彥,孰讚國猷?”如此山河天下,若無人才孰以保國!
“朕盼人才如待舟航而涉水,思羽翼而淩虛。”*
“思及儲賢良詢政道,朕創改貢舉之制。”
“今,更啟學校以育才,使得璞玉不遺草澤。”聖神皇帝聲音略微一頓,更為凝重。
她們要做的,不只是璞玉不遺草澤。還要……打磨!
需知何為璞玉?乃未打磨之玉石!
聖神皇帝的目光望向三所學校——這裏面有許多人,都是‘璞玉’。
軍事學校初等班裏,那些出身平平素日只能苦練騎射,想學打仗卻也求學無門的年輕兵士;高等學校裏,那些各署衙不能露頭的低位朝臣,女校裏多是十歲左右的小娘子,面龐稚嫩而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若他們沒有機會,璞玉,也終究只是泯然。
聖神皇帝的聲音,在殿中回蕩。
“朕之大司徒欲辦此學,甚合朕心意,故以上陽皇城許之,以琢草野璞玉之材,為國以蘊梁棟。”
“因朕深知。玉在石中,若棄擲於角則為瓦礫,若細而琢之,則為——”
“圭璋!”
*
楊小藜怔住了。
圭璋。
她的認字和學問都是跟著報紙學的,跟簪纓之族的小娘子們學的很有體系不同,她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看到什麽學什麽。
圭璋這個詞她在報紙上見過。
也捧著去問過抄報鋪的女娘。
何為圭璋。
玉之貴也!
又有王有賢臣,如圭璋之貴。
她……楊小藜,是親人都不願意要的小女伢,是家家戶戶菜園外面都會隨意生長毫不稀罕的灰灰菜。
她會是璞玉嗎?
甚至,會是圭璋?
*
“朕今日下《求賢詔》,為求文可以經邦國,武可以定邊疆之材。”*
“不僅如此。”
丹陛之上的皇帝,倏爾擡手指向一處。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隨著陛下的手,轉向了一面墻壁——
是高等學校的訓言。
“夫欲構大廈者,必藉眾材,為國者亦猶是焉。”。[1]
“國如廣廈,必藉眾材。”
正如這巍峨觀風殿,不只有頂梁柱。
聖神皇帝的語氣裏,透露出一股無比的堅定,甚至是霸道。
她是在說:各種人才,朕都要!
聖神皇帝望向下方芨芨學子道:“朕之公主皇子,或入軍事學校學以衛國之策,或入集賢殿書院,總括群書覆造目錄,以豐經籍傳於後世。”
皇帝頓了頓,說起了最‘重點’皇子。
“朕之子嗣周王,今歲亦入農學院。”
“其所學為孳生(繁殖)、課養鵝、鴨、雞、彘之屬。”
“朕以愛儲人才,愛民為念。”
“故,各學校學院所學,於朕看來凡有益於家國百姓,皆為棟梁!”
“諸學內,不以‘文’為清貴,‘技’為下卑!”
楊小藜驚呆了。
且不光她,許多人臉上都露出了驚容——許多人是隱約聽說過,聖神皇帝的公主皇子們也都入學。
但知道周王李顯進了農學院,而且專門搞養殖的人,並不多。
之前官方也好,報紙也好,都沒有大肆宣傳。
知情的朝臣,多以為此事不雅,不夠匹配周王身份,也不敢到處去傳。
誰料,陛下居然特意留到了今日來說!
確實是,如果周王都能去司農寺專掌孳生禽牲,那其餘人,還有什麽挑挑揀揀處?
而皇帝哪怕說一萬句她重視對民生有利的各科,也不如此時簡短有力的一個事實!
然而直到此刻,還有許多人不敢置信。
很快,楊小藜的目光捕捉到東臺之上,方才主持典禮的鎮國安定公主,對著高等學校的區域做了個手勢。
只見一個頭戴遠游三梁冠的青年站了出來——諸王才能佩戴此冠。其中又以親王冠上可加金附蟬。
真的是周王!
周王甚至還當眾即興講了兩句話,大意為:‘養雞是一門艱深的學問,非大才不可為。’。
*
在周王插曲過去後,聖神皇帝的《求賢詔》便到了總結之言。
“凡公卿朝臣舉才,無論士庶,具以才達!”
“凡有才學者,朕必當擢以不次。”
‘無論士庶’之詞一出,這殿內又是另外一種驟然寂靜。
聖神皇帝如不見諸人異色。
她只是如一輪旭日一般,於九重丹陛之上,睥睨道——
“今日,《求賢詔》布告遐邇,萬民需知朕意!”
*
觀風殿中,一片風暴過後一般令人心悸的寂靜。
說來,今日來參加開學典禮的,也不只有學校的老師學子,如此大事,陛下都要親至致辭。
自然有申請來旁觀盛典的朝臣、世家、勳貴等人。
聽到陛下《求賢詔》的庶族有多麽激奮歡喜,世家名門就有多麽心驚肉跳。
原本他們自矜什麽?之前的世家是能做到,他們集體撂攤子,朝廷就得停轉。
可如今……
那以後……
簡直令他們不敢想。
*
楊小藜拼命地把這些話記在心中。
其實有些詞,她還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解。
她正在苦記,卻不想,聖神皇帝在《求賢詔》之後,目光轉向了女校這邊,專門對著她們說了幾句淺白的話。
“需謹記訓言。”
“爾等生而為高山。”
“朕之大司徒辦學,汝等入而為學子,自是立於前人的山峰上。”
“既如此,便要去做——新的巔峰!”
去做後來人的高山。
永遠不要畏懼,不要止步,不要裹足不前。
丹陛之上,聖神皇帝忽然想起身邊人的話。
“我期冀後世人看待我們,只是——”
“萌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