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曜初的決定
關燈
小
中
大
第296章 曜初的決定
歷來皇城的東邊,皆為東宮。
洛陽皇城紫微宮(去歲被神皇改名為太初宮),亦是如此。
只是此時新帝登基,並未立儲東宮空置,除了數個打理院落灑掃的宮人,東宮並無旁人,安靜的都有幾分寂寥。
倒是東宮再東邊,皇城的東夾城處很是熱鬧。
原本此地只有左藏宮——顧名思義,專藏皇室錢帛雜彩,金玉珠寶等財物。
後來,東夾城多了一處署衙。
出版署,具體來說,是出版署的報社建在了這裏。
人所眾知,出版署是姜相當年為巡按使時提出設立的。
草創的時候就規劃了三個部門:報社,專門管著報紙的選稿和刊印;出版社,負責文集書籍的匯編;印刷技術社,顧名思義,為前兩者提供技術支持。
於是最開始建署之時,就撥了一塊地,三部都建在一處。
如今的出版署,已經再不可同日而語了。
尤其是報社,作為朝廷發聲的喉舌,以及能夠收集到諸多朝野信息的耳目,已經被單獨分出來建署衙。
且為了更方便的拿到皇城中的制書、敕書、論事、判、牒、榜等公文朝事的一手信息,報社直接就挪到了皇城裏面(從前因造紙涉及化工,出版署跟城建署一樣是建在皇城外的)。
而洛陽皇城的報社,就坐落在東宮以東。
*
天授元年第五日。
報社最深處的一處院落,門戶禁閉。門口守著兩個親衛,兩個宮女。
屋內,曜初安靜地坐著。
其實以往,只要她來到署衙,總是會抓緊時間召見些要緊人,處理些要緊事務。
報紙的影響越大,其上刊登的政令內容,反而要越謹慎。
許多消息能否見於報,或者說怎樣見於報,最終還是要她來拿主意。
還好,曜初想,她是一步步紮紮實實走到這裏的。從最開始只是辦詩會,給報紙選詩文,走到了如今手握天下輿情。
每日都有無數的消息如同江河湖海匯入海洋一般,匯入報社。
曜初原以為,沒有什麽事會讓她震驚了。
然而‘丹青’其人的身份,到底也驚到了她。
王皇後……在曜初心裏,只是個很模糊很模糊的稱謂。畢竟從她記事起,母親就是皇後了。
但丹青這個名字,絕不陌生。
她從小就在姨母家中,姨母的書房裏長大,書架上有一層是單獨放丹青的話本——開始一層還放不滿,姨母會放些玩器到架子上防止書倒下,後來一層都放不開,還得單獨騰一層。
因而小時候,她就問過姨母,此人是誰。彼時姨母只是笑瞇瞇道:“以後再告訴曜初。”
那時候曜初還沒有如此好奇。直到後來,報紙開始刊登丹青的《游記》,曜初的好奇心才徹底被激發起來——
旁人都以為是丹青向出版署投的稿件,唯有曜初知道不是。
都是姨母單獨命人給她送來的。
到底是誰?明明顯而易見的世家筆墨,卻數十年如一日地寫東女國的話本維護姨母?甚至親身去了東女國。
其實不光她好奇,太平也好奇的像是坐不住的貓,總想知道答案——
並且在她的默許(甚至是縱容)下,太平直接去問崔朝了。
“姨父,你這些年也不升官也不擔要事,是不是時間都用來寫這些話本了?”
崔朝:這孩子說話真委婉。
但崔朝實話告知,他確實也不知道丹青是誰,並且大方請太平進他的書房去找找有無底稿。
畢竟多年相處,兩人自有默契,從最開始崔朝就秉持:她能說的就會說,她不說的崔朝自不會去追問。
太平倒是也沒有去翻姨父的書房,只是帶著覆雜神情看著姨父:“有人一直在給姨母寫話本,數十年筆耕不輟。姨父你卻都不知道是誰,你也睡得著呀?”
這一刻,太平忽然跟父親的想法相通了:哎呀,這人生的再好,也不能只仗著自己的容貌過人,就躺在功勞簿上不起來啊!還是得支棱起來呀!
雖然太平沒有把這句話直接說出來,但崔朝感覺到了其本意。
崔朝:……果然是親生父女。
*
“你們總有一日會知道丹青是誰。”後來,姨母這麽告訴她們。
現在,她們知道了。
天下人也知道了。
就像……曜初想起了則天門上的登基大典。
正如丹青這個人一樣,她在被世人所知之前就存在了。聖神皇帝的登基亦是如此,為了登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太久。
曜初回想過去的幾年——她是什麽時候發現,母親不是要做攝政的天後,不願做‘周公’,而是要自己登基為帝的呢?
是的,是她自己領悟的,並非被人告知。
母親與姨母,是等她自己看懂。
然後……自己決定。
一世只能鎮國輔佐的公主,與終將走上帝位手握天下的帝王,她要哪一個。
她要做哪一個?
曜初早就做了決定。
因此,洛河聖圖‘天姓女武’的白石出世之祥瑞大典上,她站出來作為陪祭之人。
因此,在百僚、勳貴、遠近百姓、四夷酋領等人上表請神皇登基事上,她也做了許多。
但,這並不夠。
這一日,鎮國安定公主想起了姨母,不,更是一位手握天下大權的宰相之問:
“曜初,你的路其實才剛開始。”
姨母甚至毫不避諱地告訴她:“陛下如今心中最看好的儲君自然是你。但曜初,你也曾見過,你更應當明白——皇儲的位置,從來不是帝王想給,儲君就能垂衣拱手坐穩的。”
“你與陛下的處境不同,路亦不同。”難處大相徑庭。
“曜初,你能走出自己的路嗎?”
安定公主垂眸望向眼前空白的竹紙:是,母親已經走出了一條與前人都不同的路。
她可以琢磨可以學習,但決不能一味只是模仿:因她要走的,是一條從公主到皇儲再到皇帝的路。
這亦是一條前所未有的女帝之路!
*
而這一日,與曜初震然後愈加下定的決心不同。
太平在震驚之後,第一時間就去中書省找婉兒了——必須得跟人分享她的震驚。
這次王神玉倒是沒有攔著她,因他與婉兒也沒有在寫公文,也在討論這件驚掉全洛陽的大事。
“說來,世家裏也懷疑過我。”
畢竟他與姜相來往也早,並且是在先帝永徽年末,就同一日被調任吏部,自此就做了多年的同僚好友。而再往前追溯,當年兩人一個在太史局一個在司農寺時就認識了。
世家自然也懷疑過,從來行事跟旁人不同的王神玉。
太平進門就聽到這一句,連忙追問王相道:“後來呢?”
王神玉風雅道:“後來?後來丹青寫的書實在太多了,世家就不再疑惑是我了。”
王相其人,哪怕有心,也絕不會有這份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畢竟就算是公文,他都是能不寫就不寫的。
不過……
王神玉心道:他與王皇後也算有‘緣’。
當年王皇後不肯去參加親蠶禮,就是他代行的,然而多年後,還差點替王皇後再背一次鍋。
世事,果然,很難評。
*
這日,太平在中書省跟王相和婉兒嘰嘰呱呱了半日後,又很快出宮去到了太清觀,去見了延真上師裴含平。
裴含平的震動,與旁人更不同。
說來,在東宮的那些年,她在報紙上看了多少丹青的游記?可她絕沒有想到,兩人竟然是‘同行’——
曾經都是太子妃,雖說後來一個做了皇後一個沒有,但都是殊途同歸,最後皆是出宮出家。
怎麽會是她?
裴含平在最初的震驚後,忽然想起了那日姜相與她的話。
“可是你不知道——想要解決這些麻煩,本就是我走到今日的緣故。”
是這樣啊。
所以丹青是王鳴珂,所以……自己離開了漩渦一樣的宮廷,來到了太清觀。
“嫂子!”
裴含平喜靜,這太清觀一般都是幽靜的,除了太平公主來的時候。
太平與她嘰裏呱啦了整整一個時辰,把外面各路世家關於此事的震驚反應,都告訴了裴含平。
最後快快活活道:“嫂子不是最喜歡看丹青的游記嗎?此番可以見到真人了!”
然後發出了熱情地邀請:“到時候我打發公主府的馬車過來,接著嫂子一起去姐姐的文會如何?”
裴含平想了想,輕聲道:“好。多謝公主。”
太平聞言都怔了:其實她只是例行邀請,沒想到裴含平這次居然真的會答應下來。
她怔了下後,又很快笑了:“一言為定!”
*
宮中大宴的第九日。
皇城中駛出了一輛尋常的青色馬車。
馬車路過則天門至乾元門之間的內廣場之地,簾子微動,車內人能看到如織的百姓通過宮門的守衛,進入皇城。
這是新帝登基大典後設宴九日的最後一日。
哪怕之前已經進過皇城的百姓們也忍不住想再來看看。
畢竟,從前,哪裏能想到可以進皇城來瞧瞧呢?
馬車的簾子落下。
車內的聖神皇帝,略微閉目養神。
是,這輛看似尋常的馬車裏,坐的正是皇帝本人。
這幾日,朝野間傳的沸沸揚揚的盡是‘丹青’之事,自然繞不開先帝年間的舊事。
而聖神皇帝聽了兩日後,終是於這一日,白龍魚服出了皇城。
馬車徑直駛向東南方——
按照天星風水,太廟皆立於東南方。雖說此處也有一座城門,為左掖門。但因東南多設祭壇太廟,故而左掖門常年是封閉不開的。
馬車停在洛陽城的東南角,高宗太廟之前。
因是國朝祭祀重地,城門又閉鎖,此地自然人跡罕至。
守門的侍衛起初見了這輛尋常的青色馬車還想攔著,直到看清隨車的女親衛,穿的是天子禁軍的‘千騎’特有戎裝,才連忙行禮放行。
聖神皇帝走入高宗太廟。
一片寂靜。
畢竟非四時祭祀的正日子,太廟中自無人。
不,聖神皇帝很快發現,還是有人的。
太常寺卿崔朝,正於神主靈位之前,整拂神幄。
聞聲回首,隨即見禮:“臣見過陛下。”
聖神皇帝一時並未令其免禮,而是打量了他片刻。
之後開口道:“崔卿,應保重自身。”
崔朝垂眸:應……他聽懂了。
於是他輕聲恭敬答道:“臣遵旨,必留心康健,不令夫人擔憂勞神。”
聖神皇帝這才淺淺頷首,接過他手裏的香,奉於唐高宗之靈位前。而後靜望片刻,神色難辨。
崔朝原以為陛下是有話單獨與先帝說,他在有所不便,於是便提出先告退。
然而聖神皇帝只是道:“不必了。”
“有崔卿於此照拂,朕也放心。”
聖神皇帝離開了太廟。
崔朝自然是垂首恭送陛下,待他擡頭之時,只見到皇帝身影走入了門外的日光之中。
他不由想起,今日後九日宴畢。
明天,就是新朝新帝的第一次大朝會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
乾陵。
荔枝(大為震驚):什麽?丹青原來是她!
後來,想起曾經王皇後要‘成全他’的事情,莫名又覺得合理:寫話本是需要豐富想象力的,她倒是也很合適。
*
不過很快,記憶力很好的荔枝就想起了曾經翻過的話本。
丹青不少話本裏的‘大反派’,都是城府深沈的人。
甚至有一本裏,反派無了後,還有人在旁點評了一句:“看,這就是藏話於腹做謎語人的下場!”
之前自然想不到,但現在知道了丹青是誰的荔枝幡然醒悟:是朕吧!這內涵的是朕吧!!!
(常年陰陽別人的人,居然在書裏被人陰陽了)
今天,又是天皇大帝氣哭的一天。
備註:荔枝謚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歷來皇城的東邊,皆為東宮。
洛陽皇城紫微宮(去歲被神皇改名為太初宮),亦是如此。
只是此時新帝登基,並未立儲東宮空置,除了數個打理院落灑掃的宮人,東宮並無旁人,安靜的都有幾分寂寥。
倒是東宮再東邊,皇城的東夾城處很是熱鬧。
原本此地只有左藏宮——顧名思義,專藏皇室錢帛雜彩,金玉珠寶等財物。
後來,東夾城多了一處署衙。
出版署,具體來說,是出版署的報社建在了這裏。
人所眾知,出版署是姜相當年為巡按使時提出設立的。
草創的時候就規劃了三個部門:報社,專門管著報紙的選稿和刊印;出版社,負責文集書籍的匯編;印刷技術社,顧名思義,為前兩者提供技術支持。
於是最開始建署之時,就撥了一塊地,三部都建在一處。
如今的出版署,已經再不可同日而語了。
尤其是報社,作為朝廷發聲的喉舌,以及能夠收集到諸多朝野信息的耳目,已經被單獨分出來建署衙。
且為了更方便的拿到皇城中的制書、敕書、論事、判、牒、榜等公文朝事的一手信息,報社直接就挪到了皇城裏面(從前因造紙涉及化工,出版署跟城建署一樣是建在皇城外的)。
而洛陽皇城的報社,就坐落在東宮以東。
*
天授元年第五日。
報社最深處的一處院落,門戶禁閉。門口守著兩個親衛,兩個宮女。
屋內,曜初安靜地坐著。
其實以往,只要她來到署衙,總是會抓緊時間召見些要緊人,處理些要緊事務。
報紙的影響越大,其上刊登的政令內容,反而要越謹慎。
許多消息能否見於報,或者說怎樣見於報,最終還是要她來拿主意。
還好,曜初想,她是一步步紮紮實實走到這裏的。從最開始只是辦詩會,給報紙選詩文,走到了如今手握天下輿情。
每日都有無數的消息如同江河湖海匯入海洋一般,匯入報社。
曜初原以為,沒有什麽事會讓她震驚了。
然而‘丹青’其人的身份,到底也驚到了她。
王皇後……在曜初心裏,只是個很模糊很模糊的稱謂。畢竟從她記事起,母親就是皇後了。
但丹青這個名字,絕不陌生。
她從小就在姨母家中,姨母的書房裏長大,書架上有一層是單獨放丹青的話本——開始一層還放不滿,姨母會放些玩器到架子上防止書倒下,後來一層都放不開,還得單獨騰一層。
因而小時候,她就問過姨母,此人是誰。彼時姨母只是笑瞇瞇道:“以後再告訴曜初。”
那時候曜初還沒有如此好奇。直到後來,報紙開始刊登丹青的《游記》,曜初的好奇心才徹底被激發起來——
旁人都以為是丹青向出版署投的稿件,唯有曜初知道不是。
都是姨母單獨命人給她送來的。
到底是誰?明明顯而易見的世家筆墨,卻數十年如一日地寫東女國的話本維護姨母?甚至親身去了東女國。
其實不光她好奇,太平也好奇的像是坐不住的貓,總想知道答案——
並且在她的默許(甚至是縱容)下,太平直接去問崔朝了。
“姨父,你這些年也不升官也不擔要事,是不是時間都用來寫這些話本了?”
崔朝:這孩子說話真委婉。
但崔朝實話告知,他確實也不知道丹青是誰,並且大方請太平進他的書房去找找有無底稿。
畢竟多年相處,兩人自有默契,從最開始崔朝就秉持:她能說的就會說,她不說的崔朝自不會去追問。
太平倒是也沒有去翻姨父的書房,只是帶著覆雜神情看著姨父:“有人一直在給姨母寫話本,數十年筆耕不輟。姨父你卻都不知道是誰,你也睡得著呀?”
這一刻,太平忽然跟父親的想法相通了:哎呀,這人生的再好,也不能只仗著自己的容貌過人,就躺在功勞簿上不起來啊!還是得支棱起來呀!
雖然太平沒有把這句話直接說出來,但崔朝感覺到了其本意。
崔朝:……果然是親生父女。
*
“你們總有一日會知道丹青是誰。”後來,姨母這麽告訴她們。
現在,她們知道了。
天下人也知道了。
就像……曜初想起了則天門上的登基大典。
正如丹青這個人一樣,她在被世人所知之前就存在了。聖神皇帝的登基亦是如此,為了登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太久。
曜初回想過去的幾年——她是什麽時候發現,母親不是要做攝政的天後,不願做‘周公’,而是要自己登基為帝的呢?
是的,是她自己領悟的,並非被人告知。
母親與姨母,是等她自己看懂。
然後……自己決定。
一世只能鎮國輔佐的公主,與終將走上帝位手握天下的帝王,她要哪一個。
她要做哪一個?
曜初早就做了決定。
因此,洛河聖圖‘天姓女武’的白石出世之祥瑞大典上,她站出來作為陪祭之人。
因此,在百僚、勳貴、遠近百姓、四夷酋領等人上表請神皇登基事上,她也做了許多。
但,這並不夠。
這一日,鎮國安定公主想起了姨母,不,更是一位手握天下大權的宰相之問:
“曜初,你的路其實才剛開始。”
姨母甚至毫不避諱地告訴她:“陛下如今心中最看好的儲君自然是你。但曜初,你也曾見過,你更應當明白——皇儲的位置,從來不是帝王想給,儲君就能垂衣拱手坐穩的。”
“你與陛下的處境不同,路亦不同。”難處大相徑庭。
“曜初,你能走出自己的路嗎?”
安定公主垂眸望向眼前空白的竹紙:是,母親已經走出了一條與前人都不同的路。
她可以琢磨可以學習,但決不能一味只是模仿:因她要走的,是一條從公主到皇儲再到皇帝的路。
這亦是一條前所未有的女帝之路!
*
而這一日,與曜初震然後愈加下定的決心不同。
太平在震驚之後,第一時間就去中書省找婉兒了——必須得跟人分享她的震驚。
這次王神玉倒是沒有攔著她,因他與婉兒也沒有在寫公文,也在討論這件驚掉全洛陽的大事。
“說來,世家裏也懷疑過我。”
畢竟他與姜相來往也早,並且是在先帝永徽年末,就同一日被調任吏部,自此就做了多年的同僚好友。而再往前追溯,當年兩人一個在太史局一個在司農寺時就認識了。
世家自然也懷疑過,從來行事跟旁人不同的王神玉。
太平進門就聽到這一句,連忙追問王相道:“後來呢?”
王神玉風雅道:“後來?後來丹青寫的書實在太多了,世家就不再疑惑是我了。”
王相其人,哪怕有心,也絕不會有這份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畢竟就算是公文,他都是能不寫就不寫的。
不過……
王神玉心道:他與王皇後也算有‘緣’。
當年王皇後不肯去參加親蠶禮,就是他代行的,然而多年後,還差點替王皇後再背一次鍋。
世事,果然,很難評。
*
這日,太平在中書省跟王相和婉兒嘰嘰呱呱了半日後,又很快出宮去到了太清觀,去見了延真上師裴含平。
裴含平的震動,與旁人更不同。
說來,在東宮的那些年,她在報紙上看了多少丹青的游記?可她絕沒有想到,兩人竟然是‘同行’——
曾經都是太子妃,雖說後來一個做了皇後一個沒有,但都是殊途同歸,最後皆是出宮出家。
怎麽會是她?
裴含平在最初的震驚後,忽然想起了那日姜相與她的話。
“可是你不知道——想要解決這些麻煩,本就是我走到今日的緣故。”
是這樣啊。
所以丹青是王鳴珂,所以……自己離開了漩渦一樣的宮廷,來到了太清觀。
“嫂子!”
裴含平喜靜,這太清觀一般都是幽靜的,除了太平公主來的時候。
太平與她嘰裏呱啦了整整一個時辰,把外面各路世家關於此事的震驚反應,都告訴了裴含平。
最後快快活活道:“嫂子不是最喜歡看丹青的游記嗎?此番可以見到真人了!”
然後發出了熱情地邀請:“到時候我打發公主府的馬車過來,接著嫂子一起去姐姐的文會如何?”
裴含平想了想,輕聲道:“好。多謝公主。”
太平聞言都怔了:其實她只是例行邀請,沒想到裴含平這次居然真的會答應下來。
她怔了下後,又很快笑了:“一言為定!”
*
宮中大宴的第九日。
皇城中駛出了一輛尋常的青色馬車。
馬車路過則天門至乾元門之間的內廣場之地,簾子微動,車內人能看到如織的百姓通過宮門的守衛,進入皇城。
這是新帝登基大典後設宴九日的最後一日。
哪怕之前已經進過皇城的百姓們也忍不住想再來看看。
畢竟,從前,哪裏能想到可以進皇城來瞧瞧呢?
馬車的簾子落下。
車內的聖神皇帝,略微閉目養神。
是,這輛看似尋常的馬車裏,坐的正是皇帝本人。
這幾日,朝野間傳的沸沸揚揚的盡是‘丹青’之事,自然繞不開先帝年間的舊事。
而聖神皇帝聽了兩日後,終是於這一日,白龍魚服出了皇城。
馬車徑直駛向東南方——
按照天星風水,太廟皆立於東南方。雖說此處也有一座城門,為左掖門。但因東南多設祭壇太廟,故而左掖門常年是封閉不開的。
馬車停在洛陽城的東南角,高宗太廟之前。
因是國朝祭祀重地,城門又閉鎖,此地自然人跡罕至。
守門的侍衛起初見了這輛尋常的青色馬車還想攔著,直到看清隨車的女親衛,穿的是天子禁軍的‘千騎’特有戎裝,才連忙行禮放行。
聖神皇帝走入高宗太廟。
一片寂靜。
畢竟非四時祭祀的正日子,太廟中自無人。
不,聖神皇帝很快發現,還是有人的。
太常寺卿崔朝,正於神主靈位之前,整拂神幄。
聞聲回首,隨即見禮:“臣見過陛下。”
聖神皇帝一時並未令其免禮,而是打量了他片刻。
之後開口道:“崔卿,應保重自身。”
崔朝垂眸:應……他聽懂了。
於是他輕聲恭敬答道:“臣遵旨,必留心康健,不令夫人擔憂勞神。”
聖神皇帝這才淺淺頷首,接過他手裏的香,奉於唐高宗之靈位前。而後靜望片刻,神色難辨。
崔朝原以為陛下是有話單獨與先帝說,他在有所不便,於是便提出先告退。
然而聖神皇帝只是道:“不必了。”
“有崔卿於此照拂,朕也放心。”
聖神皇帝離開了太廟。
崔朝自然是垂首恭送陛下,待他擡頭之時,只見到皇帝身影走入了門外的日光之中。
他不由想起,今日後九日宴畢。
明天,就是新朝新帝的第一次大朝會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
乾陵。
荔枝(大為震驚):什麽?丹青原來是她!
後來,想起曾經王皇後要‘成全他’的事情,莫名又覺得合理:寫話本是需要豐富想象力的,她倒是也很合適。
*
不過很快,記憶力很好的荔枝就想起了曾經翻過的話本。
丹青不少話本裏的‘大反派’,都是城府深沈的人。
甚至有一本裏,反派無了後,還有人在旁點評了一句:“看,這就是藏話於腹做謎語人的下場!”
之前自然想不到,但現在知道了丹青是誰的荔枝幡然醒悟:是朕吧!這內涵的是朕吧!!!
(常年陰陽別人的人,居然在書裏被人陰陽了)
今天,又是天皇大帝氣哭的一天。
備註:荔枝謚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