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軍權
關燈
小
中
大
第271章 軍權
又是一年冬日。
因馬車外懸著的銀鈴清脆作響,讓姜沃想起占風鐸,也不免想起曾經的蜀地故人。
時日荏苒,距離李承乾過世的上元三年(儀鳳元年),已經又過去了三年。
如今已然是儀鳳三年的冬日。
她正在從西京長安,趕往東都洛陽的路上。
“姜相。”馬車外女親衛的聲音響起:“算時辰,今日若要趕到洛陽城,中途必不得歇,若是按從前幾日腳程,就得歇在洛陽驛了。”
姜沃撩起簾子:“冬日趕路原就辛苦。不必急。”
“是。”
女親衛長縱馬,沿著行伍之首尾傳令。
而姜沃到洛陽驛後,還沒下馬車,就在驛站外見到了熟悉的身影。
崔朝已經在等著她了。
“天後昨日接了你的飛表奏事,算行程就知你今日大約還得在驛站過夜,便讓我出城來迎你。”
姜沃下了馬車,再次來到了東都地界。
雖說都是北方,但姜沃這些年呆慣了長安,每次到了洛陽,還是會感覺到明顯的不同。
偏生皇帝這兩年,明顯是不愛在長安待著了,開始了長久的‘幸東都’,比如這回,自儀鳳二年春日離開長安,到現在還不肯返回,已經在洛陽待了快兩年了。[1]
看起來,將來也有多居洛陽,偶爾才回長安的打算。
好在早於顯慶年間,皇帝就頒過《建東都詔》,改洛陽為東都。而洛陽紫微宮從前也是皇城,裏面三省六部九寺的署衙建制俱全。
於是隨著帝後長居洛陽,這兩年,政治中心其實也從長安轉向了洛陽。
自然,長安做為西京,也要有人留守料理大事——
帝後令中書令王神玉留守長安,主持長安事務。
王神玉:?我自己?不能吧!
皇帝給王神玉舉了個例子道:“貞觀年間,父皇帶著朕與大半個朝堂親征高句麗,長安城中便是房相獨自留守,擔此重任。今日王卿亦如此行便罷了。”
便罷了?
王神玉百思不得其解:他是怎麽從努力致仕,一步步變成房相的呢?
姜沃還記得,
當日他們準備啟程,隨聖駕往洛陽時,王神玉的樣子,看起來確實挺令人心碎的。
王神玉最舍不得的,當然是姜沃和裴行儉,但……比起獨自留在長安,他已經完全不挑剔人了,他甚至扯了劉仁軌的袖子道:“哪怕劉相能留下來陪我也好啊。”這種時候劉仁軌的‘凡事大包大攬’就變成了優點啊!
要劉仁軌能留下來,他豈不是什麽都不用幹了?
劉仁軌:?聽到這句話,我並沒有很高興。
於是劉相迅速抽走了自己的袖子,拒絕再跟同僚友好親切告別,直接登馬車而去。
唯有姜沃和裴行儉一左一右耐心安慰王相,表示一旦有軍國大事,需要宰相回長安,他們就一定爭取回來。而且逢年過節,並五月九月那長達十五日的休沐,都會回長安看王相的。
王神玉一針見血:“你們才不是回來看我。”
姜沃和裴行儉:……
倒也沒錯。
姜沃之所以有機會就願意回長安,是因為曜初、婉兒太平她們都留在了長安。
不單她們,所有的皇子也都未隨駕東都洛陽——帝後安排了太子監西京之政(雖然以太子的身體狀況是掛名),鎮國安定公主輔佐太子,而周王殷王皆入朝學著聽政。
姜沃明白,皇帝把幾個皇子都留在長安,也是為了進一步考察兒子們,當然,也是鍛煉安定。
所以才留下王神玉這種靠譜的‘撒手掌櫃’留守長安——要是留下劉仁軌,也不用旁人幹活了,就長安剩下的這點事,劉相一個人肯定全幹了。
因孩子們都在長安,姜沃自然會在洛陽和長安間往返多些。
而對裴行儉來說也差不多,他夫人和長女都留在長安。
次女裴寧倒是能到洛陽,因她被挑出來委以重任,帶著部分技術人員,要在洛陽起城建署分部。
也到了可以把水泥混凝土路鋪到洛陽的時候了。
總之,王神玉就這樣,再一次被單獨留在了長安——
沒錯,是再一次。
“上一回咱們把王相單獨留下,還是剛開始準備吏部的‘資考授官’事。”裴行儉與姜沃笑道:“那時候也是整個吏部都隨駕到了洛陽,留下王相一個人在長安城,面對那些上門施壓、求情的簪纓之族。”
“當真是艱難。”
但,王神玉做到了。
所以,王相甭管平時再開擺,這種關鍵時候就很靠譜的本事,實在是稀缺。這就是‘可以摸魚,但不能真的菜。’
而裴行儉說完後,忽有無盡感慨,他道:“姜相,已經過去二十年了啊。”
*
是啊,轉眼二十年已過。
驛站之內,姜沃想起去年剛到洛陽的時候,她給帝後上過一封長長的奏疏:《自顯慶二年至儀鳳二年——吏部‘資考授官’二十年的工作總結匯報》
當年不情不願,覺得‘考試才能授官’簡直是荒唐至極的士族勳貴們,如今早已經習慣了每年對著吏部發放的‘空缺官位表’,報名準備考試。
認知的改變,是很難。
但在權力的保證下,結結實實推行二十年後,水裏的青蛙也就基本習慣了這個溫度:還會有青蛙抱怨熱水不如冷水舒服,但已經再沒有二十年前那般,反抗的浪潮了。
“如果資考授官只出現一次,那就不是制度的改變,只是特例。”
姜沃就是拿這個與媚娘舉例的。
自從兩人彼此說開,媚娘將來不會做聖人周公,而會做另一種意義的聖人(皇帝)後,她們自然也討論過,將來的繼承人問題。
只能是曜初。
姜沃道:“並不是因為曜初是我養大的,我就格外偏心她。”
而是,只有女皇之後,依舊是女皇,才不會把武皇稱帝的這段時間,打為異端,斥為乾坤倒懸!
只有接任的是女皇,才會盡力的維護武皇帝王之名。
因維護武皇這第一位女皇帝,就是在維護她自己!
是真正的根本利益一致。
但如果……
姜沃面對媚娘,是真的直言不諱:“如果再將皇位傳與兒子,或者孫子,對他們來說,姐姐稱帝的這段時間,只會是陰影。”
別說媚娘會真的稱帝,就算是只如呂後一般,太後臨朝稱制,對接下來的帝王,都是會極力預防和避免的陰影。
因媚娘絕不是周公那種,等到君王年長,就還政退下的聖人。
不過……就算周公這種及時還政的聖人,也很慘。
姜沃說的不只是周公還政以後,被人誣陷謀反只得逃離的事情。更有周公在後世的待遇——因有過代天子掌政的行為,曾經被稱為先聖的周公,直接被請出了文廟,失去了文廟供奉的資格。
而這件事是誰幹的呢?還是熟悉的李隆基。[2]
大概是武皇留給他的陰影太深了,以至於曾經‘主政’的周公都被創到了,在玄宗年間失去了文廟供奉。
看看周公的遭遇,姜沃不免覺得,這做聖人,真不是人能幹的事啊。
所以只有曜初。
且不但她們的延續需要曜初,曜初如果有野心的話,也更需要母後登基!
她們是彼此不可或缺的——
因曜初在被加封鎮國公主的時候,就已經明白,父皇從來沒有把她列入過繼承人的考量範圍內。
就像幼年,考過太子哥哥後,父皇並沒有考她。
二十年過去了,依舊是一樣的。
父皇真正在考察的,還是兩個弟弟,甚至是虛無縹緲的皇孫們。
她已經被父皇定位到‘鎮國’的位置上——鎮,守,但永不是持國,不是真正名義上的擁有這個國家。
無論她做的好不好,她在父皇那裏,其實從來沒有進考場的名額。
曜初當然明白,作為兒女,她或許是父皇最疼愛的孩子。
但在皇家帝王與繼承人這件事上,她從來沒有得到過來自於皇帝給予的競爭機會。
於是在加封鎮國公主之後,曜初反而更加明白:能把她列入繼承人考量的,只能是母後。
**
次日,姜沃入洛陽城紫微宮。
帝後見了她,自然先問了些長安城內兒女之事。
之後皇帝喝了藥後歇著,媚娘則與姜沃一起出來。
兩人在冬日的紫微宮中散步,遠遠跟著的宮人,只見天後與姜相挽手同游,言笑晏晏,甚至路過九州池的時候,還有興致停下來,要了些魚食來餵魚。
是嚴承財親手將裝著魚食的小碗捧過來的。
見天後面容上的笑意,他還在心中感慨:天後自攝政來,總是繁碌加身,見朝臣,掌庶務亦是神色端嚴。
也唯有跟姜相,是年少舊相識,才這般放松,可以聊一聊家常事。
任誰見了,都不會想到,兩人言笑晏晏聊得‘家常事’,其實是軍權。
姜沃伏在欄桿上,邊看一只大頭錦鯉吃飯,邊道:“這次我回去,看左右羽林衛與新建的千騎營了。”
這是守衛宮禁,穩定皇城最要緊的禁軍。
尤其是千騎,其實最初的雛形是太宗所設立的百騎,是天子親衛,直接隸屬於天子。
說的直白一點,如果想要發動宮廷政變,這基本就是舉足輕重決定成敗的力量——史冊之上,武皇被逼退位的神龍政變,也是因禁軍也被策反,以武皇之明,知勢不可挽。而後來,李隆基不管是誅韋後,還是太平公主,都少不了禁軍的身影。
尤其是這武皇稱帝時的‘千騎’。不過那時候已經被李隆基改名為‘萬騎’了。
這是一定要握在手裏的力量。
如今的千騎,被分為左右兩支,一支依舊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擇禁軍中優異者入‘千騎’,還有一支,則是女親衛組成的,理由也很正當。
天後往返於長安與洛陽兩京,需人護衛,而鎮國安定公主亦需人護衛,自然是女親衛更便宜。
而這一支千騎的中的禁軍,則是如今的安西大都護李文成所精挑細選的女兵。
是真正的,除了天後之令,並不從於旁人。
*
而文成送訓練有素的女兵回來後,媚娘曾經感慨了一次,文成也並未如裴行儉一般,師從哪位名將。
莫非是天生的訓兵將才?
姜沃聞言,默默取出了幾本兵書。
媚娘看過後:……
她再算一算文成去吐谷渾開始訓兵的日子,就什麽都懂了。
彼時她擡眼望著姜沃道:“好在你還沒膽大到,直接把這套兵書拿出來交於朝堂。”
姜沃笑道:“是啊,所以我都冤枉死了,這些年來,姐姐總覺我行事太出格,為了朝堂太‘舍身忘己’,其實我都特別小心了。”
媚娘:……合著甭管是‘資考授官’還是‘檢田括戶’,這種往死裏得罪世家的事兒,還都是你小心後的結果?
還有城建署那種招人眼的金母雞,也都是收斂後的行為?
面對媚娘這個疑問,姜沃用力點頭:“是。”其實她現在手裏攢的大筆籌子,已經被她系統規劃過怎麽使用了。
只是……時機還不到。
媚娘見她理直氣壯點頭,心中無奈:我多年看著她走在懸崖邊上,為她提心吊膽,原來她覺得自己還‘特別保守小心’?
這假如是個手腕一般,壓不住朝堂的帝王,只怕保不住這種臣子。
媚娘忽然覺得,壓力還挺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又是一年冬日。
因馬車外懸著的銀鈴清脆作響,讓姜沃想起占風鐸,也不免想起曾經的蜀地故人。
時日荏苒,距離李承乾過世的上元三年(儀鳳元年),已經又過去了三年。
如今已然是儀鳳三年的冬日。
她正在從西京長安,趕往東都洛陽的路上。
“姜相。”馬車外女親衛的聲音響起:“算時辰,今日若要趕到洛陽城,中途必不得歇,若是按從前幾日腳程,就得歇在洛陽驛了。”
姜沃撩起簾子:“冬日趕路原就辛苦。不必急。”
“是。”
女親衛長縱馬,沿著行伍之首尾傳令。
而姜沃到洛陽驛後,還沒下馬車,就在驛站外見到了熟悉的身影。
崔朝已經在等著她了。
“天後昨日接了你的飛表奏事,算行程就知你今日大約還得在驛站過夜,便讓我出城來迎你。”
姜沃下了馬車,再次來到了東都地界。
雖說都是北方,但姜沃這些年呆慣了長安,每次到了洛陽,還是會感覺到明顯的不同。
偏生皇帝這兩年,明顯是不愛在長安待著了,開始了長久的‘幸東都’,比如這回,自儀鳳二年春日離開長安,到現在還不肯返回,已經在洛陽待了快兩年了。[1]
看起來,將來也有多居洛陽,偶爾才回長安的打算。
好在早於顯慶年間,皇帝就頒過《建東都詔》,改洛陽為東都。而洛陽紫微宮從前也是皇城,裏面三省六部九寺的署衙建制俱全。
於是隨著帝後長居洛陽,這兩年,政治中心其實也從長安轉向了洛陽。
自然,長安做為西京,也要有人留守料理大事——
帝後令中書令王神玉留守長安,主持長安事務。
王神玉:?我自己?不能吧!
皇帝給王神玉舉了個例子道:“貞觀年間,父皇帶著朕與大半個朝堂親征高句麗,長安城中便是房相獨自留守,擔此重任。今日王卿亦如此行便罷了。”
便罷了?
王神玉百思不得其解:他是怎麽從努力致仕,一步步變成房相的呢?
姜沃還記得,
當日他們準備啟程,隨聖駕往洛陽時,王神玉的樣子,看起來確實挺令人心碎的。
王神玉最舍不得的,當然是姜沃和裴行儉,但……比起獨自留在長安,他已經完全不挑剔人了,他甚至扯了劉仁軌的袖子道:“哪怕劉相能留下來陪我也好啊。”這種時候劉仁軌的‘凡事大包大攬’就變成了優點啊!
要劉仁軌能留下來,他豈不是什麽都不用幹了?
劉仁軌:?聽到這句話,我並沒有很高興。
於是劉相迅速抽走了自己的袖子,拒絕再跟同僚友好親切告別,直接登馬車而去。
唯有姜沃和裴行儉一左一右耐心安慰王相,表示一旦有軍國大事,需要宰相回長安,他們就一定爭取回來。而且逢年過節,並五月九月那長達十五日的休沐,都會回長安看王相的。
王神玉一針見血:“你們才不是回來看我。”
姜沃和裴行儉:……
倒也沒錯。
姜沃之所以有機會就願意回長安,是因為曜初、婉兒太平她們都留在了長安。
不單她們,所有的皇子也都未隨駕東都洛陽——帝後安排了太子監西京之政(雖然以太子的身體狀況是掛名),鎮國安定公主輔佐太子,而周王殷王皆入朝學著聽政。
姜沃明白,皇帝把幾個皇子都留在長安,也是為了進一步考察兒子們,當然,也是鍛煉安定。
所以才留下王神玉這種靠譜的‘撒手掌櫃’留守長安——要是留下劉仁軌,也不用旁人幹活了,就長安剩下的這點事,劉相一個人肯定全幹了。
因孩子們都在長安,姜沃自然會在洛陽和長安間往返多些。
而對裴行儉來說也差不多,他夫人和長女都留在長安。
次女裴寧倒是能到洛陽,因她被挑出來委以重任,帶著部分技術人員,要在洛陽起城建署分部。
也到了可以把水泥混凝土路鋪到洛陽的時候了。
總之,王神玉就這樣,再一次被單獨留在了長安——
沒錯,是再一次。
“上一回咱們把王相單獨留下,還是剛開始準備吏部的‘資考授官’事。”裴行儉與姜沃笑道:“那時候也是整個吏部都隨駕到了洛陽,留下王相一個人在長安城,面對那些上門施壓、求情的簪纓之族。”
“當真是艱難。”
但,王神玉做到了。
所以,王相甭管平時再開擺,這種關鍵時候就很靠譜的本事,實在是稀缺。這就是‘可以摸魚,但不能真的菜。’
而裴行儉說完後,忽有無盡感慨,他道:“姜相,已經過去二十年了啊。”
*
是啊,轉眼二十年已過。
驛站之內,姜沃想起去年剛到洛陽的時候,她給帝後上過一封長長的奏疏:《自顯慶二年至儀鳳二年——吏部‘資考授官’二十年的工作總結匯報》
當年不情不願,覺得‘考試才能授官’簡直是荒唐至極的士族勳貴們,如今早已經習慣了每年對著吏部發放的‘空缺官位表’,報名準備考試。
認知的改變,是很難。
但在權力的保證下,結結實實推行二十年後,水裏的青蛙也就基本習慣了這個溫度:還會有青蛙抱怨熱水不如冷水舒服,但已經再沒有二十年前那般,反抗的浪潮了。
“如果資考授官只出現一次,那就不是制度的改變,只是特例。”
姜沃就是拿這個與媚娘舉例的。
自從兩人彼此說開,媚娘將來不會做聖人周公,而會做另一種意義的聖人(皇帝)後,她們自然也討論過,將來的繼承人問題。
只能是曜初。
姜沃道:“並不是因為曜初是我養大的,我就格外偏心她。”
而是,只有女皇之後,依舊是女皇,才不會把武皇稱帝的這段時間,打為異端,斥為乾坤倒懸!
只有接任的是女皇,才會盡力的維護武皇帝王之名。
因維護武皇這第一位女皇帝,就是在維護她自己!
是真正的根本利益一致。
但如果……
姜沃面對媚娘,是真的直言不諱:“如果再將皇位傳與兒子,或者孫子,對他們來說,姐姐稱帝的這段時間,只會是陰影。”
別說媚娘會真的稱帝,就算是只如呂後一般,太後臨朝稱制,對接下來的帝王,都是會極力預防和避免的陰影。
因媚娘絕不是周公那種,等到君王年長,就還政退下的聖人。
不過……就算周公這種及時還政的聖人,也很慘。
姜沃說的不只是周公還政以後,被人誣陷謀反只得逃離的事情。更有周公在後世的待遇——因有過代天子掌政的行為,曾經被稱為先聖的周公,直接被請出了文廟,失去了文廟供奉的資格。
而這件事是誰幹的呢?還是熟悉的李隆基。[2]
大概是武皇留給他的陰影太深了,以至於曾經‘主政’的周公都被創到了,在玄宗年間失去了文廟供奉。
看看周公的遭遇,姜沃不免覺得,這做聖人,真不是人能幹的事啊。
所以只有曜初。
且不但她們的延續需要曜初,曜初如果有野心的話,也更需要母後登基!
她們是彼此不可或缺的——
因曜初在被加封鎮國公主的時候,就已經明白,父皇從來沒有把她列入過繼承人的考量範圍內。
就像幼年,考過太子哥哥後,父皇並沒有考她。
二十年過去了,依舊是一樣的。
父皇真正在考察的,還是兩個弟弟,甚至是虛無縹緲的皇孫們。
她已經被父皇定位到‘鎮國’的位置上——鎮,守,但永不是持國,不是真正名義上的擁有這個國家。
無論她做的好不好,她在父皇那裏,其實從來沒有進考場的名額。
曜初當然明白,作為兒女,她或許是父皇最疼愛的孩子。
但在皇家帝王與繼承人這件事上,她從來沒有得到過來自於皇帝給予的競爭機會。
於是在加封鎮國公主之後,曜初反而更加明白:能把她列入繼承人考量的,只能是母後。
**
次日,姜沃入洛陽城紫微宮。
帝後見了她,自然先問了些長安城內兒女之事。
之後皇帝喝了藥後歇著,媚娘則與姜沃一起出來。
兩人在冬日的紫微宮中散步,遠遠跟著的宮人,只見天後與姜相挽手同游,言笑晏晏,甚至路過九州池的時候,還有興致停下來,要了些魚食來餵魚。
是嚴承財親手將裝著魚食的小碗捧過來的。
見天後面容上的笑意,他還在心中感慨:天後自攝政來,總是繁碌加身,見朝臣,掌庶務亦是神色端嚴。
也唯有跟姜相,是年少舊相識,才這般放松,可以聊一聊家常事。
任誰見了,都不會想到,兩人言笑晏晏聊得‘家常事’,其實是軍權。
姜沃伏在欄桿上,邊看一只大頭錦鯉吃飯,邊道:“這次我回去,看左右羽林衛與新建的千騎營了。”
這是守衛宮禁,穩定皇城最要緊的禁軍。
尤其是千騎,其實最初的雛形是太宗所設立的百騎,是天子親衛,直接隸屬於天子。
說的直白一點,如果想要發動宮廷政變,這基本就是舉足輕重決定成敗的力量——史冊之上,武皇被逼退位的神龍政變,也是因禁軍也被策反,以武皇之明,知勢不可挽。而後來,李隆基不管是誅韋後,還是太平公主,都少不了禁軍的身影。
尤其是這武皇稱帝時的‘千騎’。不過那時候已經被李隆基改名為‘萬騎’了。
這是一定要握在手裏的力量。
如今的千騎,被分為左右兩支,一支依舊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擇禁軍中優異者入‘千騎’,還有一支,則是女親衛組成的,理由也很正當。
天後往返於長安與洛陽兩京,需人護衛,而鎮國安定公主亦需人護衛,自然是女親衛更便宜。
而這一支千騎的中的禁軍,則是如今的安西大都護李文成所精挑細選的女兵。
是真正的,除了天後之令,並不從於旁人。
*
而文成送訓練有素的女兵回來後,媚娘曾經感慨了一次,文成也並未如裴行儉一般,師從哪位名將。
莫非是天生的訓兵將才?
姜沃聞言,默默取出了幾本兵書。
媚娘看過後:……
她再算一算文成去吐谷渾開始訓兵的日子,就什麽都懂了。
彼時她擡眼望著姜沃道:“好在你還沒膽大到,直接把這套兵書拿出來交於朝堂。”
姜沃笑道:“是啊,所以我都冤枉死了,這些年來,姐姐總覺我行事太出格,為了朝堂太‘舍身忘己’,其實我都特別小心了。”
媚娘:……合著甭管是‘資考授官’還是‘檢田括戶’,這種往死裏得罪世家的事兒,還都是你小心後的結果?
還有城建署那種招人眼的金母雞,也都是收斂後的行為?
面對媚娘這個疑問,姜沃用力點頭:“是。”其實她現在手裏攢的大筆籌子,已經被她系統規劃過怎麽使用了。
只是……時機還不到。
媚娘見她理直氣壯點頭,心中無奈:我多年看著她走在懸崖邊上,為她提心吊膽,原來她覺得自己還‘特別保守小心’?
這假如是個手腕一般,壓不住朝堂的帝王,只怕保不住這種臣子。
媚娘忽然覺得,壓力還挺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