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文成的授勳與官職
關燈
小
中
大
第258章 文成的授勳與官職
長安。
自打吐谷渾—戰吐蕃讚普大敗,並碎葉川上阿史那都支被俘兩處捷報傳回,常朝上氛圍就松動平和不少一一畢竟能列於常朝的,都是正五品以上官員,至少也是各署衙的中層領導。自東西戰事起,他們沒少帶著下屬加班加點,為邊境戰事忙碌。
如今能連番有捷報傳來,自然是振奮提氣,覺得這後勤工作沒白做!
於是這陽春三月的常朝之會,第一件議題就是討論:原安西招慰使李文成的勳獲和官職。
至於裴行儉,因他無需駐守西域,乃京官外派,按例則待他押送俘敵歸京後再議功勳。
故而今日只奏擬李文成之事。
雖說在媚娘和姜沃看來,知道文成還會在吐蕃繼續深耕,只是戰場從吐谷渾轉到了吐蕃朝堂。若此事成,將來戰功不止於此。
但已有的戰績,先論了也好。
因涉及武將,是吏部和兵部—起商討勳職。兩部官員是特意等到吐谷渾的詳細戰報回來,才按照該戰報上所書,對著授勳標準—條條考據過去,非常仔細。
畢竟常朝上還有兩位專業人士在場聽著呢——王相和姜相,在拜相前都在吏部待了多年。
出了岔子讓兩位宰相聽出來多丟人,多影響上進啊。
姜沃認真聽著,直到最後一句:“……若有王勝搴旗(拔取敵方旗幟)之功,事愈常格,加授—等。故總論之,授十轉上護軍,按制護軍將軍,加青綬,武冠,絳朝服。”
從此,便要正經稱呼—聲李將軍了。
她不由含笑:感謝芒松芒讚千裏送戰旗,禮輕情意重。同時,要不是他有個吐蕃王的身份,文成的勳官可能還要低—等,做不得上護軍,只能是護軍。畢竟這才是她第一戰,而且授勳越往上走越難。
可見,芒松芒讚真是個好人啊。
之後再授官職,幾乎毫無異議一一安西大都護府,副大都護之職,掌輯寧外寇。
說來,安西大都護府,負責整個廣袤西域的軍事防備之事。平時還好,一旦戰起就容易捉襟見肘。
比如這回,吐蕃和突厥大部同時有反叛之意,文成又在吐谷渾不能離開。薛仁貴也不能把自己劈成兩個,只能遠距離跟朝廷再請將領……
若是這次能順利平定吐蕃,就可以再重新規劃部署一下了。
之前媚娘看著輿圖,結合裴行儉的奏疏,已然有意將安西大都護府,以天山為界分成兩半:設立北庭都護府,專轄天山北路、也就是熱海再往西的曾經突厥故地;而安西都護府,也只需轄天山南路、蔥嶺以東,專門防備吐蕃。
如此兩位大都護同掌西域,既可以彼此為援,也可以彼此監督。
姜沃再回神的時候,朝上已經換過了話題,開始進行日常的軍餉、軍耗報備。
聽兵部戶部挨個報過去,辛侍中就越發愁眉苦臉:打仗就是這樣,海一樣的銀子流水的花。
不過辛侍中也清楚,吐蕃是不能不平定的。
而且吐蕃是個好地方啊,若能如吐谷渾等屬國—般老老實實與大唐朝貢貿易,此時戰中耗費再多,也都能賺回來一一吐蕃多青稞麥、小麥、蕎麥,之前文成就給京中司農寺送回過不少種子,讓他們試一下能否培育出無適種於關中的佳種。
畢竟比起關中,吐蕃多地更寒更旱,氣候更極端,說不得可以培育出旱年糧種。
除此外,吐蕃還多金銀銅錫(辛侍中狂點頭),豬犬羊馬。
比起戶部官員,略通武事的官員,關註點倒是在馬上更多。
當年漢高祖劉邦想要定都雒陽,張良說服他定都關中時,有—條理由就是“北有胡苑之利。”因北邊與胡地相接,方便牧養。畢竟在冷兵器時代,騎兵這個兵種,還是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
甚至政權的興衰與馬匹的牧放也息息相關。
狄仁傑之前是自請出京去做寧州刺史,也有—個緣故是因寧州壤甘,大片平原水草豐茂,是大唐豢養軍馬的重要之所。
此時他就在朝上說起戰馬之重要,又道:“若是吐蕃不平,甚至由其攻破隴右,那牧馬皆沒。”大唐整體軍事力量必是大大受損。
說起戰馬的重要性,姜沃倒也想起了—個陰間例子—一安祿山。
“安祿山以內外閑廄,陰選勝甲馬歸範陽,故其兵力傾天下。”牧馬,正是他發動安史之亂的保障之一。[1]
故而無論從哪方面看,吐蕃都不得不平,最好還是平的他們元氣大傷,從此再生不起進犯大唐之心。
但朝上對吐蕃比較了解的文臣武將,都覺得很難—一哪怕這次打退吐蕃,他們只怕還要卷土重來,不斷騷擾邊境。
畢竟,吐蕃如今是兵強馬壯更好戰鬥勇,且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們偏偏還就有名將和名臣。
前任論(宰相)祿東讚死後,留下了五個兒子,長子讚悉若接任他的大相位置。剩下的四個兒子則各自領兵征戰,其中自以此番進犯大唐的欽陵最為出色,是哪怕作為敵對—方,也得承認的名將——
有兵馬有能力,有生事的資本,以他們的野心,將來必還要再生事。
難不成還指望他們兄弟幾個,忽然善解人意的自己死了?
在聽王神玉隨口吐槽了這—句後,姜沃笑瞇瞇道:“也說不準啊。”
王神玉:?
**
“沒廬·赤瑪倫。”
吐谷渾。
文成的面前擺著許多情報,有些紙頁已經發黃,顯然是多年的情報了。而這些情報的指向,皆是一個人—一吐蕃王後沒廬·赤瑪倫。
說來芒松芒讚是松讚幹布之孫。當年文成離開吐蕃時,他還是剛繼位的幼童,一國大事全由當時的吐蕃宰相祿東讚把持。
之後文成跟他都沒見過面(除了這次戰場上),自然更沒見過芒松芒讚的王後。
但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卻不一定不彼此了解。
因兩人身份在某種程度上的重疊,赤瑪倫總能在吐蕃王宮裏發現些這位大唐公主曾經居住過的痕跡,不可避免地聽人說起過不少文成的事情。
而文成,則更了解她。
吐蕃王的婚姻,多是有用處的,這個王後,也是五年前芒松芒讚自己選的,為了抗衡大權獨攬的噶爾氏——
吐蕃貴族有‘三尚四論’之說,赤瑪倫正是出身其中‘尚’之一的沒廬一族。
其家族與噶爾氏不太對付。
當年芒松芒讚選這位王後的時候,噶爾氏還抗議了一下:為啥不從我們家選王後呢?
姜沃帶入了一下芒松芒讚的心態,估計當時心裏就在罵娘:為什麽不從你家選,你們自己沒數嗎?
畢竟從祿東讚起,吐蕃政令均出自噶爾氏一族,至今已經快三十年了。快把他這個讚普擠的都沒地兒站了好不好。
再選個你們家王後,豈不是變成了我給你們噶爾氏生個繼承人,就可以去死了?
*
說來,歷史真的很像個圈。
長安城中,姜沃看著芒松芒讚和赤瑪倫這五年來的經歷——基本就是永徽初年皇帝和媚娘的艱難,被權傾朝野的大臣壓得喘不動氣。
只是,如果說皇帝和媚娘在大唐載入的是‘困難模式’,那麽吐蕃載入的就是‘地獄模式’。
皇帝這邊,是舅舅權傾朝野,決定政令安排朝臣沒錯。
但長孫無忌到底從頭到尾沒碰到軍權。
但噶爾氏就不一樣了:欽陵在外帶兵打的飛起,而朝上當宰相把持政事的是他親哥讚悉若。
而且這兄弟倆絕無鬩墻之事,關系還特別親厚。
若是類比來說,就相當於長孫無忌和李勣大將軍親密無間,志同道合,一個主政一個主軍……
那還有皇帝什麽事兒?
其實,吐蕃境內也確實是沒有芒松芒讚什麽大事兒了——吐蕃最要緊的盟誓大典,都不由讚普主持,而是由噶爾家族主持。
因為欽陵很願意幹這個活,他哥哥就跟芒松芒讚‘請示’,表示願意為讚普分憂,讓自己弟弟去了。
相當於,皇帝你不用去祭天了,我們替你去吧。
所以,從吐蕃一國的角度來說,欽陵戰功赫赫後來卻被王族所逼殺,確實是冤枉。
但要站在君臣的角度來說,噶爾氏……也真是不冤枉。
*
吐蕃王都邏些城。
“簡直是欺人太甚!”
這次芒松芒讚的頭疼,不是被駱賓王氣的,而是被自家大將欽陵氣的——
近來他的日子真不好過:作為讚普出兵大敗不說,還被人發檄文罵到臉上。
若是私罵也就算了,偏生大唐造紙印刷術豐富,還不要錢似的印了許多份檄文散入吐蕃境內,搞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而吐蕃百姓們,也顧不得這檄文寫的是罵自家讚普的話,凡得了檄文的,還大都把紙張藏了起來作為紀念。
因紙張在吐蕃是很稀罕的,他們不擅造紙等工業,除了貴族以外,吐蕃絕大多數人記錄事情都是刻木結繩。[1]
而芒松芒讚也實在沒臉,再多番下命令,讓城衛去挨家挨戶搜,誰都不許保留他的‘戰敗被罵記錄’。
但人性,在失敗面前,多是願意找別人原因,而不是認為自己是個‘天生敗者’。
於是芒松芒讚惱火之下,就寫信質問欽陵,知不知道大唐火藥之利?若知為何不稟?若不知,為何欽陵沒被打個措手不及?
說來,欽陵其實也是吃了虧的,但他為人倨傲,從前征戰周圍黨項、貴川等部都是摧枯拉朽戰無不勝。
這次雖吃虧,但未大敗,欽陵就沒有上報。
以至於芒松芒讚越加懷疑欽陵:說白了,他是真的被火藥嚇到了。
文成讓他在短短一日內經歷了從自信到戰敗,感受到了人類對未知事物的迷茫,對死亡威脅的恐懼——於是火藥在他心理留下的創傷,遠超過他逃亡時肉身受到的傷害。
芒松芒讚拒絕相信有人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火藥面前全身而退。
而還在前線繼續堅持作戰的欽陵,接到這封帶著懷疑質問的書信也無語了,心情很煩躁地盡量委婉回了一封。
當然,欽陵覺得自己很委婉了。
但芒松芒讚還是讀出了欽陵的本意:為什麽我在火藥面前無傷,你卻被人打的丟盔卸甲,這個問題,不該捫心自問嗎?問問自己怎麽這麽不行?
芒松芒讚惱怒之下,越發堅定了讓王後參與政事的決心。
只礙於吐蕃宰相,欽陵之兄讚悉若依舊堅持反對。
就在兩方僵持不下之時,發生了一件令大唐和吐蕃都非常意外的事情——
吐蕃讚普芒松芒讚,驟然過世。[2]!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安。
自打吐谷渾—戰吐蕃讚普大敗,並碎葉川上阿史那都支被俘兩處捷報傳回,常朝上氛圍就松動平和不少一一畢竟能列於常朝的,都是正五品以上官員,至少也是各署衙的中層領導。自東西戰事起,他們沒少帶著下屬加班加點,為邊境戰事忙碌。
如今能連番有捷報傳來,自然是振奮提氣,覺得這後勤工作沒白做!
於是這陽春三月的常朝之會,第一件議題就是討論:原安西招慰使李文成的勳獲和官職。
至於裴行儉,因他無需駐守西域,乃京官外派,按例則待他押送俘敵歸京後再議功勳。
故而今日只奏擬李文成之事。
雖說在媚娘和姜沃看來,知道文成還會在吐蕃繼續深耕,只是戰場從吐谷渾轉到了吐蕃朝堂。若此事成,將來戰功不止於此。
但已有的戰績,先論了也好。
因涉及武將,是吏部和兵部—起商討勳職。兩部官員是特意等到吐谷渾的詳細戰報回來,才按照該戰報上所書,對著授勳標準—條條考據過去,非常仔細。
畢竟常朝上還有兩位專業人士在場聽著呢——王相和姜相,在拜相前都在吏部待了多年。
出了岔子讓兩位宰相聽出來多丟人,多影響上進啊。
姜沃認真聽著,直到最後一句:“……若有王勝搴旗(拔取敵方旗幟)之功,事愈常格,加授—等。故總論之,授十轉上護軍,按制護軍將軍,加青綬,武冠,絳朝服。”
從此,便要正經稱呼—聲李將軍了。
她不由含笑:感謝芒松芒讚千裏送戰旗,禮輕情意重。同時,要不是他有個吐蕃王的身份,文成的勳官可能還要低—等,做不得上護軍,只能是護軍。畢竟這才是她第一戰,而且授勳越往上走越難。
可見,芒松芒讚真是個好人啊。
之後再授官職,幾乎毫無異議一一安西大都護府,副大都護之職,掌輯寧外寇。
說來,安西大都護府,負責整個廣袤西域的軍事防備之事。平時還好,一旦戰起就容易捉襟見肘。
比如這回,吐蕃和突厥大部同時有反叛之意,文成又在吐谷渾不能離開。薛仁貴也不能把自己劈成兩個,只能遠距離跟朝廷再請將領……
若是這次能順利平定吐蕃,就可以再重新規劃部署一下了。
之前媚娘看著輿圖,結合裴行儉的奏疏,已然有意將安西大都護府,以天山為界分成兩半:設立北庭都護府,專轄天山北路、也就是熱海再往西的曾經突厥故地;而安西都護府,也只需轄天山南路、蔥嶺以東,專門防備吐蕃。
如此兩位大都護同掌西域,既可以彼此為援,也可以彼此監督。
姜沃再回神的時候,朝上已經換過了話題,開始進行日常的軍餉、軍耗報備。
聽兵部戶部挨個報過去,辛侍中就越發愁眉苦臉:打仗就是這樣,海一樣的銀子流水的花。
不過辛侍中也清楚,吐蕃是不能不平定的。
而且吐蕃是個好地方啊,若能如吐谷渾等屬國—般老老實實與大唐朝貢貿易,此時戰中耗費再多,也都能賺回來一一吐蕃多青稞麥、小麥、蕎麥,之前文成就給京中司農寺送回過不少種子,讓他們試一下能否培育出無適種於關中的佳種。
畢竟比起關中,吐蕃多地更寒更旱,氣候更極端,說不得可以培育出旱年糧種。
除此外,吐蕃還多金銀銅錫(辛侍中狂點頭),豬犬羊馬。
比起戶部官員,略通武事的官員,關註點倒是在馬上更多。
當年漢高祖劉邦想要定都雒陽,張良說服他定都關中時,有—條理由就是“北有胡苑之利。”因北邊與胡地相接,方便牧養。畢竟在冷兵器時代,騎兵這個兵種,還是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
甚至政權的興衰與馬匹的牧放也息息相關。
狄仁傑之前是自請出京去做寧州刺史,也有—個緣故是因寧州壤甘,大片平原水草豐茂,是大唐豢養軍馬的重要之所。
此時他就在朝上說起戰馬之重要,又道:“若是吐蕃不平,甚至由其攻破隴右,那牧馬皆沒。”大唐整體軍事力量必是大大受損。
說起戰馬的重要性,姜沃倒也想起了—個陰間例子—一安祿山。
“安祿山以內外閑廄,陰選勝甲馬歸範陽,故其兵力傾天下。”牧馬,正是他發動安史之亂的保障之一。[1]
故而無論從哪方面看,吐蕃都不得不平,最好還是平的他們元氣大傷,從此再生不起進犯大唐之心。
但朝上對吐蕃比較了解的文臣武將,都覺得很難—一哪怕這次打退吐蕃,他們只怕還要卷土重來,不斷騷擾邊境。
畢竟,吐蕃如今是兵強馬壯更好戰鬥勇,且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們偏偏還就有名將和名臣。
前任論(宰相)祿東讚死後,留下了五個兒子,長子讚悉若接任他的大相位置。剩下的四個兒子則各自領兵征戰,其中自以此番進犯大唐的欽陵最為出色,是哪怕作為敵對—方,也得承認的名將——
有兵馬有能力,有生事的資本,以他們的野心,將來必還要再生事。
難不成還指望他們兄弟幾個,忽然善解人意的自己死了?
在聽王神玉隨口吐槽了這—句後,姜沃笑瞇瞇道:“也說不準啊。”
王神玉:?
**
“沒廬·赤瑪倫。”
吐谷渾。
文成的面前擺著許多情報,有些紙頁已經發黃,顯然是多年的情報了。而這些情報的指向,皆是一個人—一吐蕃王後沒廬·赤瑪倫。
說來芒松芒讚是松讚幹布之孫。當年文成離開吐蕃時,他還是剛繼位的幼童,一國大事全由當時的吐蕃宰相祿東讚把持。
之後文成跟他都沒見過面(除了這次戰場上),自然更沒見過芒松芒讚的王後。
但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卻不一定不彼此了解。
因兩人身份在某種程度上的重疊,赤瑪倫總能在吐蕃王宮裏發現些這位大唐公主曾經居住過的痕跡,不可避免地聽人說起過不少文成的事情。
而文成,則更了解她。
吐蕃王的婚姻,多是有用處的,這個王後,也是五年前芒松芒讚自己選的,為了抗衡大權獨攬的噶爾氏——
吐蕃貴族有‘三尚四論’之說,赤瑪倫正是出身其中‘尚’之一的沒廬一族。
其家族與噶爾氏不太對付。
當年芒松芒讚選這位王後的時候,噶爾氏還抗議了一下:為啥不從我們家選王後呢?
姜沃帶入了一下芒松芒讚的心態,估計當時心裏就在罵娘:為什麽不從你家選,你們自己沒數嗎?
畢竟從祿東讚起,吐蕃政令均出自噶爾氏一族,至今已經快三十年了。快把他這個讚普擠的都沒地兒站了好不好。
再選個你們家王後,豈不是變成了我給你們噶爾氏生個繼承人,就可以去死了?
*
說來,歷史真的很像個圈。
長安城中,姜沃看著芒松芒讚和赤瑪倫這五年來的經歷——基本就是永徽初年皇帝和媚娘的艱難,被權傾朝野的大臣壓得喘不動氣。
只是,如果說皇帝和媚娘在大唐載入的是‘困難模式’,那麽吐蕃載入的就是‘地獄模式’。
皇帝這邊,是舅舅權傾朝野,決定政令安排朝臣沒錯。
但長孫無忌到底從頭到尾沒碰到軍權。
但噶爾氏就不一樣了:欽陵在外帶兵打的飛起,而朝上當宰相把持政事的是他親哥讚悉若。
而且這兄弟倆絕無鬩墻之事,關系還特別親厚。
若是類比來說,就相當於長孫無忌和李勣大將軍親密無間,志同道合,一個主政一個主軍……
那還有皇帝什麽事兒?
其實,吐蕃境內也確實是沒有芒松芒讚什麽大事兒了——吐蕃最要緊的盟誓大典,都不由讚普主持,而是由噶爾家族主持。
因為欽陵很願意幹這個活,他哥哥就跟芒松芒讚‘請示’,表示願意為讚普分憂,讓自己弟弟去了。
相當於,皇帝你不用去祭天了,我們替你去吧。
所以,從吐蕃一國的角度來說,欽陵戰功赫赫後來卻被王族所逼殺,確實是冤枉。
但要站在君臣的角度來說,噶爾氏……也真是不冤枉。
*
吐蕃王都邏些城。
“簡直是欺人太甚!”
這次芒松芒讚的頭疼,不是被駱賓王氣的,而是被自家大將欽陵氣的——
近來他的日子真不好過:作為讚普出兵大敗不說,還被人發檄文罵到臉上。
若是私罵也就算了,偏生大唐造紙印刷術豐富,還不要錢似的印了許多份檄文散入吐蕃境內,搞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而吐蕃百姓們,也顧不得這檄文寫的是罵自家讚普的話,凡得了檄文的,還大都把紙張藏了起來作為紀念。
因紙張在吐蕃是很稀罕的,他們不擅造紙等工業,除了貴族以外,吐蕃絕大多數人記錄事情都是刻木結繩。[1]
而芒松芒讚也實在沒臉,再多番下命令,讓城衛去挨家挨戶搜,誰都不許保留他的‘戰敗被罵記錄’。
但人性,在失敗面前,多是願意找別人原因,而不是認為自己是個‘天生敗者’。
於是芒松芒讚惱火之下,就寫信質問欽陵,知不知道大唐火藥之利?若知為何不稟?若不知,為何欽陵沒被打個措手不及?
說來,欽陵其實也是吃了虧的,但他為人倨傲,從前征戰周圍黨項、貴川等部都是摧枯拉朽戰無不勝。
這次雖吃虧,但未大敗,欽陵就沒有上報。
以至於芒松芒讚越加懷疑欽陵:說白了,他是真的被火藥嚇到了。
文成讓他在短短一日內經歷了從自信到戰敗,感受到了人類對未知事物的迷茫,對死亡威脅的恐懼——於是火藥在他心理留下的創傷,遠超過他逃亡時肉身受到的傷害。
芒松芒讚拒絕相信有人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火藥面前全身而退。
而還在前線繼續堅持作戰的欽陵,接到這封帶著懷疑質問的書信也無語了,心情很煩躁地盡量委婉回了一封。
當然,欽陵覺得自己很委婉了。
但芒松芒讚還是讀出了欽陵的本意:為什麽我在火藥面前無傷,你卻被人打的丟盔卸甲,這個問題,不該捫心自問嗎?問問自己怎麽這麽不行?
芒松芒讚惱怒之下,越發堅定了讓王後參與政事的決心。
只礙於吐蕃宰相,欽陵之兄讚悉若依舊堅持反對。
就在兩方僵持不下之時,發生了一件令大唐和吐蕃都非常意外的事情——
吐蕃讚普芒松芒讚,驟然過世。[2]!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