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7章 落灰的仙鶴

關燈
第147章 落灰的仙鶴

夏盡秋初,寒風乍起,天氣漸涼。

城建署設在皇城左銀臺門之外。

姜沃在申請該部門時,就特意請了離皇城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建署。畢竟化工產品還是頗有風險。

因地處皇城之外,城建署一向是很安靜的。除了當值的官吏和匠人,並不會像別的署衙一樣常有朝臣路過。

但今日,城建署門口負責登記的胥吏,卻見到了兩位重臣:一人身著紫袍金帶官服,一人則是戎裝銀甲,正是——

尚書左仆射李勣。

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

守門的胥吏一人上前迎候,一人忙入內去請姜尚書。

因有火藥這種利器珠玉在前,聽聞姜沃又在弄新的堅固‘建材’,這兩位大將軍就一直甚為關註進度。

尤其是前幾日得知城建署已經做出了‘砂漿’後,兩位大將軍就特意下了名刺,與姜沃約定了日子,一起來城建署實地參觀。

*

姜沃很快走出來。

兩位大將軍看到她時卻略微一怔。

他們在朝上見姜尚書也多年了。

在兩人,或者說在所有朝臣眼裏,姜尚書一直是飄然乘雲、神情散朗之人,哪怕朱紫色濃烈的官袍在身,也都被她本人壓淡了。

比起宦海沈浮的權臣,她更像是一位玄門修士,多有人在世外之感。

然今日,他們卻見到了外罩粗麻衣,身上甚至面容上都沾著灰塵的姜尚書。

不過她眼神晶亮至極,看起來比以往在朝上神色生動許多。

*

姜沃先給兩位大將軍分發‘工作服’。

待兩人也穿上粗麻服,她又取出一物分給兩人。

“這是?”

姜沃做示範先戴上,邊戴邊解釋道:“這是棉布口罩。署裏面在做砂漿,粉塵大,若是不戴上口罩,經年接觸粉塵對肺不好,易生重病。”

兩位大將軍聞言,忙戴上口罩。

姜沃來大唐之前,她的世界已經從大人到孩童都習慣了戴口罩了。此時看到兩位大將軍甚為生疏地學著她戴口罩,頗覺有趣。

水泥的制作過程中,確實多粉塵。若是沒有防護,常年接觸粉塵的一線工作人員就有極高患上塵肺的風險,最終肺纖維化難以呼吸。

其實真正的水泥廠應該帶專業的防塵口罩,但以此時土法水泥的粉塵細度,帶棉布口罩也是管用的。

姜沃引著兩人入內。

邊往裏走,李勣的聲音邊從口罩後傳出來:“上月,劉仁軌從遼東送了公文至兵部,裏頭還提及姜尚書所要的火山灰——已經又攢了一船了,繼續發回登州港口?”

劉仁軌作為駐外的熊津都督,主管遼東。哪怕當地無大事,也要每三月往京中兵部上公文,匯報當地一應情形。

姜沃聞言點頭:“好!有多少火山灰都好。”

蘇定方大將軍聞言問道:“姜尚書要火山灰做什麽?”他親率兵滅過百濟,也踏上過倭國,便知倭國多火山地動,所以一向以那裏為窮山惡水之地。若非後來聽聞那裏有大量銀礦銅礦,蘇大將軍都覺得不必駐大唐署衙於上。

銀子運回來也罷了,還真不知道姜尚書為什麽還讓船只千裏迢迢運送一些灰土。

姜沃心情甚好,邊引著兩位參觀已經制作出來的‘砂漿’和‘硬石膏’,邊對他們解釋——

能夠做防水建材的硬石膏制作起來比較簡單。但硬石膏的缺點卻是凝結的比較慢。將硬石膏作為防水層塗抹於糧倉外,自然條件下要近一月才能徹底凝固。

相較之下,水泥凝固可就快多了。

但水泥的制作有一樁麻煩:要想由砂漿變成水泥,需要添加矽酸鋁。

目前以大唐化工部門的起步階段,完全沒法大量人工合成矽酸鋁。

然而這世上啊,東邊不亮西邊亮。有種物質是含有天然矽酸鋁的——火山灰。

而哪裏有火山灰呢?這可不就巧了——倭國!

當時姜沃夜裏讀這本指南,看到火山灰的作用時,立刻覺也不睡了,起來連夜給劉仁軌寫長信:劉都督,需要物資援助!

*

姜沃講完火山灰的用處,又將兩位大將軍帶到一張水泥房屋的圖紙前頭:“水泥的抗壓強度很強,但在張力——就是拉扯水泥的力上,就弱一些。”她的手落在圖紙上,毫不避忌沾上塵土。

怕兩位大將軍不理解壓力張力,姜沃就直接道:“就是做承重的墻體可以,但是做房梁容易裂開。”

“但若是在水泥凝固前,就在裏面加入鋼條加固,就能改變這處缺點。自然,鋼鐵太貴重,先加竹子也是可以的。”

這一路走來,三人哪怕穿著外罩衣帶著口罩,冠帽與額上也不可避免落了灰塵。

但眼睛卻都越發亮了。

尤其是李勣與蘇定方,是第一次這樣透徹的了解到姜尚書到底在做什麽。

因而不禁心旌浮動:若是將來大唐有平整堅實的道路、防水防火又穩固的糧倉、甚至是加了鋼鐵的城樓……

對外破敵有火藥,在內防守有鋼筋水泥,何愁不穩?

李勣大將軍很快道:“我知姜尚書是很註重火藥方子軍方保密的,但我覺得這砂漿和水泥的方子,也得同樣密級才好。你這城建署門口,只有兩個胥吏負責阻攔外人進入,有些不足。”

姜沃笑道:“正是,若是大將軍近日不來,我也要去求見了,還請大將軍調撥兵士侍守。”

李勣頷首:“此事交給我便是。”

他的目光深深,重新望過一遍這稍顯簡陋又灰撲撲的署衙。

*

直到出了城建署的門,李勣和蘇定方兩人心緒還未徹底平定——說到底,他們作為武將戎馬一生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保家衛國,四境太平嗎?

於是他們連馬也不騎了,只讓仆從牽馬而回。

他們兩人則自行走回皇城,一路上也好談一談軍防事:若這等‘建材’能夠大量推廣開來,邊防上必有大動。

兩人談過水泥和軍中事,不免也談到這位姜尚書。

蘇定方從前與這位姜尚書並不太熟:但他唯一的徒弟裴行儉與姜沃可是太熟了。

而李勣,則是與姜沃相識於朝堂最早的人之一,對她更為了解。

比起李勣,蘇定方是更加標準的武將,幾乎從來不涉及朝堂政治問題,然此時都道:“當年英國公出面直言,未讓姜尚書離開朝堂,實在是幸事一樁。”

李勣想到方才一幕幕,開口略帶些感嘆之意:“你也見方才姜尚書談起‘砂漿’‘水泥’等物的眼神了,是否熟悉尤甚?”

蘇定方頷首:就如同他們當年談起練兵,談起打仗——

眼神是全然發自內心赤熱的光亮。

蘇定方道:“姜尚書為吏部尚書半年來,倒是管城建署諸事更多。可見一片公心,皆是為國盡心竭節,而非為己。”

有的人走到高位是為了攬權,有的人則是為了做事。在朝中為官,多的是人想走的更高,但走到高處後要做什麽?

只怕未必人人都記得了。

聽蘇定方此言,李勣倒是忽然想起一事,不免略微蹙眉道:“不過近來也有朝臣對姜尚書頗有微詞,道‘往吏部去常尋不見姜尚書的人。吏部掌天下考官事,然尚書自己竟不能以身作則忠於職守’。”

蘇定方比較幹脆:“是東宮那起子的屬臣嗎?他們也未必要彈劾姜尚書,不過是姜尚書與皇後相識於微時,朝中所知者漸多,兩人又都是……”

李勣止步,沈聲道:“蘇烈。”

雖然年歲相差不多,但按資歷算,李勣算是蘇定方的前輩,此時喚一聲名字,算是比較嚴肅的警示了:“你這不是從前在遠離朝堂的軍中,再不要以這種語氣提起任何有關帝後、東宮之事!”

蘇定方頷首受教,也謝過李勣大將軍的提點之心。

但他為人剛直,到底又加了一句:“我只是深惡有人自己不為國做事,倒是專愛彈劾或出生入死或為國宵衣旰食的人!”

李勣沒再說什麽,他知道這是蘇定方的心結——當年李靖大將軍滅東突厥後,也被未上戰場的禦史彈劾持軍無律,縱士大掠,甚至還彈劾李靖私藏了突厥的寶物。還是先帝直接壓下此事,特敕勿劾。

李靖大將軍有此體面,但當年蘇定方等副將可就沒有這個面子和優待了,一起被彈劾且被大理寺審了一遍。

最後雖未受罰,但身上到底就帶了個‘治下不嚴’的罪名。

因有此罪名,先帝一朝又名將雲集,以至於蘇定方從貞觀五年到當今登基這小二十年裏,一直未有機會再次領兵成就功業。

為此,蘇定方一直很厭惡這種在家國大事上,自己不上不說,還要背後彈劾之人。

故而,想到城建署建材的要緊以及方才粗服染塵的姜尚書,再聽李勣提起,有人在背後指摘姜尚書玩忽職守,蘇定方心內的火就往外冒。

於是道:“英國公,咱們今日既然親眼見了城建署,不如去向陛下講一講。”

李勣頷首:“也好。”但又不忘囑咐道:“你少說話。”

蘇定方舉了舉手,表示自己只在一旁點頭。

**

夏日雖盡,皇帝精神卻還是欠佳,此時也未在偏殿看奏疏,而是在後殿修養。

聽聞李勣和蘇定方一起求見,皇帝也不意外——他早知今日兩位將軍要去城建署。

姜沃做官多年,早深谙其道,哪些事情該提早向皇帝報備,她都先坦然做在前頭。

程望山直接將兩位將軍引到後殿。

兩人入內,就見皇帝正在窗前榻上閉目養神。

榻旁還擺著一張特制的小桌。五歲的周王李顯,正在桌前站著練字,小臉上帶了幾分顯然易見的苦悶和不耐之色。只是父皇就在旁邊,不敢違抗只得慢吞吞地寫著。

兩位大將軍年紀也都大了,屬於遠視眼,一眼看到小和尚打扮的周王,字寫的毫無佛家弟子的莊嚴,倒很像是鬼畫符……

當然,這不是臣子該說的,他們只做不見。

皇帝見兩位大將軍入內,便大發慈悲對李顯擺手道:“罷了,今日先練到這裏,去看你弟弟妹妹吧。”

李顯驚喜於今日早早結束練字功課,對兩位大將軍‘阿彌陀佛’了一下就跑走了,宦官連忙追上去護著,外頭立著的乳母等人也呼啦啦一片跟上去。

而屋內,皇帝不由扶額:原來他還怕顯兒像四哥李泰,可……別的不說,四哥的文采和書法是真的不錯,那顯兒這到底是隨誰啊?!

皇帝看著快活跑出去的五歲孩童,再看看桌上的鬼畫符,只好在心內安慰自己:顯兒性情很好,跟他的相貌一樣虎頭虎腦,很活潑又很隨和。且又不是弘兒那種處處周全的隨和,而是心很大完全不存事的皮實。

若是一直如此,必不會長成四哥那般欲奪太子位的樣子。

皇帝的思緒在孩子們身上略轉了一下後,便令人給兩位將軍賜座。

聽李勣和蘇定方要說起城建署之事,皇帝擡擡手,令兩人先等等,然後命程望山去請皇後也過來一起聽聽——

帝後對城建署都很感興趣。之前也已然聽姜沃講過設想。然如今兩位大將軍卻是站在外人的角度,首先親眼見到了實物。以他們兩人的見識,想來另有一番見解。

皇後很快至後殿。

兩位將軍起身欲行禮,皇後早溫聲請兩位免禮。

*

紫宸殿中,李勣大將軍見所見諸事一一道來,附以自身的觀點,給予了新建材極高的評價和期許。

足足說了兩刻鐘未停。

而蘇定方大將軍直到他說完,才開口道:“臣所想如英國公所言。”

帝後聞之,皆露出喜動之色來。

皇帝的氣色都因喜悅而略帶紅潤,還轉頭對皇後道:“姜卿的性情向來沈穩內斂,事未成之前總不肯多說,更不肯邀功。非得今日英國公親眼見了,才知那‘水泥’之物,有如此多用處!”

皇後也笑答道:“姜尚書心性,陛下自是懂得。”

之後皇後又凝神看了看兩位將軍的官服,語氣關切道:“兩位將軍今日也辛苦了,想來那城建署內艱苦——兩位的官袍都沾了些許細塵。”

李勣便解釋道,這已然穿了外罩麻衣後,還不免沾上的塵土。

然後順著皇後這話道:“臣等不過今日才去待了一個時辰,倒是姜尚書……”李勣頓了頓,閑談笑語般對帝後道:“臣與姜尚書也相識二十年了,她是兩位仙師高徒,素日臣見她皆是超然物外纖塵不染的人物。”

“說來,這是第一回 見姜尚書‘煙塵滿面,鬢發染灰’,竟似沙場上下來的將士一般。”

帝後皆是怔住。

皇帝是很難想象李勣大將軍描述的姜卿。

而媚娘眼前倏爾浮現出姜沃在朝上的樣子——

有時朝堂之上朝臣庭辯紛擾,媚娘就看到姜沃站在那裏,似乎永遠沈靜如璧凈直如竹,有時不免幻視一只白羽無暇的鶴安靜地站在魚群‘噗通’作亂的水池旁。

但現在聽李勣大將軍這一說——

是羽翼沾了煙塵泥灰的白羽鶴嗎?

如此,一定也是很好很好的。

媚娘眼中流露出幾分柔和笑意,心中已經在排布時日。

她定要去城建署看一看。

帝後二人各自有些怔住,蘇定方則回過味來:面聖前他原問過李勣要不要換衣裳的,李勣搖頭拒絕了,原來如此。

而李勣接下來的言辭,更讓蘇大將軍想找張紙記錄學習一下:

只聽李勣大將軍道:“雖姜尚書有此大功,但有一事,臣不得不稟上。”

“《職制律》是約束百官的律法,吏部又是考核職官之署衙——近來姜尚書為城建署之事分神乏術,其情自是忠正可諒,然到底是違了當值的律法。臣作為尚書左仆射,不得不稟此事。”李勣大將軍一臉正直:“姜尚書今日也向臣自請,要自罰一年俸祿,以正官律。”

頓了頓:“此舉甚公,也免於旁人背後指摘,倒是傷了吏部的官體威望。”

蘇定方拜服:他原以為,英國公會替姜尚書說話,結果,竟然是另辟蹊徑替她請罰!

他轉過彎來後,不由在心裏給自己搖頭:這輩子行軍打仗上或許與英國公不分伯仲,但在做朝臣上,自己比英國公真是差出去許多。

*

九月初一大朝會上,群臣皆知吏部尚書自請罰俸之事,帝後勉其清慎明著,準其所奏,減其一年俸。

又嘉其恪勤為公,以其俸祿的十倍賜以緞物。

見二聖如此表態,本來有想於大朝會上彈劾吏部尚書‘缺於職守’的禦史,也連忙把奏疏藏的更深些,生怕被人看到。

**

說來,自從媚娘代掌政事,姜沃倒不太在意是否有人彈劾她了。

近來,除了城建署,她更在意的是隨著火山灰而來的,第一船礦銀。

銀子如何使用,才是她關心的問題。

在與戶部辛尚書商議過後,兩人一致決定,銀子先不鑄成貨幣流入民間,一來防止大量白銀流入,對原有銅錢貨幣體系造成沖擊,二來,銀子還另有用處——

“富者靡之,貧者為之,百姓生息,百振而食。”[1]

這是安安在讀管仲的《侈靡論》,也正是姜沃想定的,關於銀子的安排。

姜沃等安安讀完,就笑問道:“所以朝廷決定,先把流入的銀子做成官制的銀器,通過‘皇商’高價售出,而非讓銀子進入民間流通,安安明白了嗎?”

安安點頭道:“明白了。正如管子所說。富人追求奢侈之物,百姓去為之,錢財流於市,才能百業振奮。”

姜沃莞爾:是,用管仲的理論來說,朝廷不要從百姓和窮人身上逼錢財,而是刮大戶,逼出天下豪族沈澱的財富,使之流通到百姓之手。

姜沃每每看到先賢智慧,都不免感嘆,何等精妙!

且歷史上,如此‘瞄準富人’充實國庫的,也並非管仲一人,還有一位‘自比管仲樂毅’的丞相——諸葛孔明。

丞相也曾以蜀錦為蜀漢籌措軍費,甚至後來曹魏都要官方下公文,讓自家親貴別買蜀錦了,這不是給敵軍送軍費嗎!

總之,從管仲到諸葛丞相,這一招針對的就是富豪大戶。

如今姜沃也想在大唐覆制一下此法,刮一刮世家與勳貴。

安安忽然笑道:“對了姨母,我記得之前戶部清查戶籍,厘清土地時姨母曾提過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

姜沃一怔:安安的記性也太好了。

而打土豪分田地,這是八七會議後,土地革命的主題。兩年前戶部厘清土地時,姜沃有感而發,隨口提了一句。

沒想到安安還記得。

啊,她不會一不小心教出一個‘紅色’的大唐公主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